東三省首個氫能產業規劃出爐:2035年產值突破5000億,氫車保有量15萬輛以上
來源:高新院 achie.org 日期:2022-08-12 點擊:次
遼寧省日前發布了《遼寧省氫能產業發展規劃(2021-2025年)》(以下簡稱“《規劃》”)。
《規劃》顯示,從產業目標上來看,到2025年,全省氫能產業實現產值600億元,集聚100家以上氫能產業相關企業,培育10家左右具有核心競爭力和影響力的知名企業,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和核心技術的燃料電池發動機產能達到1萬臺;到2035年,氫能產業產值將突破5000億元,龍頭企業超過50家,燃料電池發動機產能達到30萬臺。
從技術創新目標上來看,到2025年,力爭實現燃料電池比功率大于4.0千瓦/升,成本低于2000元/千瓦,電解水制氫耗能量低于4.5千瓦時/標方;到2035年,實現燃料電池比功率大于7.0千瓦/升,成本低于500元/千瓦,電解水制氫耗能量低于4千瓦時/標方。
從推廣目標來看,到2025年,全省燃料電池車輛(含公交車、乘用車、重型卡車、牽引車、環衛車等)保有量達到2000輛以上,燃料電池叉車保有量達到1000輛以上,燃料電池船舶保有量達到50艘以上,燃料電池軌道交通車輛保有量達到10輛以上,分布式發電系統、備用電源、熱電聯供系統裝機容量達到100兆瓦,加氫站30座以上。
到2035年,全省燃料電池汽車保有量達到150000輛以上,燃料電池叉車保有量達到50000輛以上,燃料電池船舶保有量達到1500艘以上,燃料電池軌道交通車輛保有量達到50輛以上,分布式發電系統、備用電源、熱電聯供系統裝機容量達到1000兆瓦,加氫站500座以上。
目前,遼寧省氫能產業鏈條已具雛形,遼寧省在氫氣制備、儲運、燃料電池及氫能應用等領域集聚了100多家企業和研究機構,已基本形成較為完整的產業鏈。
從研究機構來看,有國內最早從事燃料電池研究的機構中科院大連化物所,有我國少數幾家能夠進行涉氫瓶閥試驗的試驗機構大連鍋檢院以及中科院沈陽金屬所。
從企業代表來看,在燃料電池電堆及其核心部件和基礎材料方面,有新源動力、國創氫能等;在系統集成、控制和輔助系統關鍵部件方面,有洺源科技、大連擎研、阜新德爾等企業;燃料電池整車生產方面,擁有一汽大客、航天凌河等企業。
此外,在氫氣制取環節,有鞍鋼集團、福佳大化、營創三征等廉價副產氫源企業;有巖谷氣體、黎明氣體等甲醇裂解制氫企業;有紅沿河核電站、國電投燕山湖等具備可再生能源電解水制氫能力的企業;以及遼寧國氫、遼寧中氫國聯等制氫裝備生產企業。
不過遼寧省在落地氫能產業時,依然需要面臨著眾多挑戰。
一方面是核心技術有待突破,雖然遼寧省氫能領域部分技術水平已達到國內領先水平,但整體核心技術與國外先進水平依然有較大差距,主要體現在燃料電池功率密度、電池壽命、成本價格等核心參數上。另外,適用于長距離、大規模經濟輸運的液氫儲運技術與國外也存在較大差距,關鍵零部件仍依賴進口。
其次是產業鏈條尚不健全,雖然遼寧省的氫能產業鏈條雖已具雛形,但還存在一些需要補鏈的環節,燃料電池電堆中的膜電極、催化劑、空壓機、氫氣循環泵、碳紙等,以及加氫站設備中的壓縮機、加氫機等核心設備和閥門、墊圈等核心關鍵部件及材料,省內企業還無法生產,仍需進口或依靠省外企業提供。
最重要的是基礎設施相對薄弱,目前,遼寧省內僅有6座加氫站,分布在大連、撫順和葫蘆島,并且主要采用氣氫拖車運輸,僅適用于小規模、短距離運輸,且效率不高。氣氫管道運輸、液氫罐車運輸等高效率低成本的運氫方式尚未規劃,加氫站數量少,儲運設施建設不完善,無法滿足全省氫能產業發展的需要。
此外,遼寧省的區域協作有待加強,目前,遼寧省氫能領域的相關企業布局較為分散,導致企業之間無法有效建立分工協作體系,不能充分共享資源和信息,全省氫能產業鏈各環節的研發活動趨于封閉,從而難以突破規模化量產的技術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