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產業園區如何實現持續的高經濟績效與高創新績效
來源:高新院 achie.org 日期:2022-10-19 點擊:次
經過改革開放后40多年的發展,產業園區已成為我國集聚經濟與實現集群創新的重要空間發展形式,其主要載體包括以發展新型工業為目標的經濟技術開發區(以下簡稱“經開區”)和以高新技術產業化為目標的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以下簡稱“高新區”)。
2021年,全國398家國家級產業園區地區生產總值占全國生產總值的25.3%,其中,230家國家級經開區的進出口總額占全國比重達22.3%,168家國家級高新區的發明專利授權量占全國比重達44.0%。
然而,我國產業園區在持續發展過程中也面臨政策紅利減少、要素成本上升和園區競爭加劇等困境,并逐漸表現出投入規模不經濟、要素驅動乏力以及創新驅動不足等問題。新發展格局下,如何有效提升園區經濟績效與創新績效、推動產業園區持續發展,成為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
在此背景下,本文基于可持續發展觀,對經開區、高新區進行合并與研究,綜合考慮產業園區在經濟、創新、產業、公共服務以及社會環境等方面表現,從經濟基礎、創新載體、產業合作、公共服務、社會環境5個方面構建產業園區持續發展體系分析框架。
具體地,以我國100家國家級產業園區為樣本,采用基于組態視角的模糊集定性比較分析方法(Fuzzy Set Qualitative Comparative Analysis,fsQCA),探討多個要素協同影響產業園區經濟績效、創新績效的復雜因果機制。
主要致力于回答以下問題:哪些持續發展路徑可以產生高經濟績效?哪些持續發展路徑可以產生高創新績效?高經濟績效路徑與高創新績效路徑之間有何差異及聯系?經開區與高新區在實現高經濟績效、高創新績效上分別表現出何種特征?
二、實證分析結果
采用fsQCA3.0軟件分析園區實現高經濟績效、高創新績效的組態,這些組態表示產生相應結果的不同持續發展路徑。組態分析結果如表1所示,產生高經濟績效的組態有3個,產生高創新績效的組態有2個,說明產業園區實現高經濟績效、高創新績效均具有多重路徑。
(1)高經濟績效組態
三個高經濟績效組態均包含經濟基礎,說明良好的經濟基礎在提升經濟績效方面發揮普適作用,其他條件均需要與經濟基礎協同聯動才能實現高經濟績效。
組態HEP1表明,對于經濟基礎良好的產業園區,還需要同時擁有豐富的創新載體與良好的產業合作,才能實現高經濟績效。代表性案例有中關村科技園區、上海張江高新區、蘇州工業園區等17家產業園區,其中,經開區8家、高新區9家;組態HEP2表明,對于經濟基礎良好的產業園區,還需要同時擁有豐富的創新載體與良好的社會環境,才能實現高經濟績效。代表性案例有北京經開區、合肥高新區、南京經開區等16家產業園區,其中,經開區8家、高新區8家;組態HEP3表明,對于經濟基礎良好的產業園區,如果缺乏創新載體,則需要疊加完善的公共服務,即只有當經濟基礎與公共服務兩者協同聯動時,才能共同彌補園區創新載體缺乏的不足,從而實現高經濟績效。代表性案例有昆山經開區、寧波經開區、無錫高新區等12家產業園區,其中,經開區6家、高新區6家。
通過比較組態HEP1與組態HEP2發現,當園區經濟基礎雄厚、創新載體豐富時,良好的產業合作與社會環境對實現高經濟績效具有同等重要作用。
(2)高創新績效組態
兩個高創新績效組態均包含經濟基礎與創新載體,說明良好的經濟基礎與豐富的創新載體在提升創新績效上發揮普適作用,即只有當產業園區同時擁有良好的經濟基礎與豐富的創新載體時,才能通過進一步協同其他條件實現高創新績效。
組態HIP1表明,當產業園區已擁有良好的經濟基礎與豐富的創新載體時,需要疊加良好的產業合作,才能促進園區創新績效提升。代表性案例有廣州經開區、武漢東湖新技術開發區、成都高新區等18家園區,其中,經開區、高新區各9家;組態HIP2表明,當產業園區已具備良好的經濟基礎、豐富的創新載體且公共服務不佳時,則需要疊加良好的社會環境,即只有當經濟基礎、創新載體、社會環境三者協同聯動時,才能共同彌補園區公共服務欠佳的不足,從而實現高創新績效。代表性案例有杭州高新區、蘇州高新區、成都經開區等4家園區,其中,經開區1家、高新區3家。
兩個高創新績效組態的參數指標表明,在擁有良好經濟基礎與豐富創新載體的情況下,大多數高創新績效園區主要通過聚焦產業合作來促進創新活動,而社會環境優化則相對不足。
三、高經濟績效與高創新績效的持續發展路徑
通過整合產業園區高經濟績效組態與高創新績效組態,得到高經濟績效、高創新績效的持續發展路徑,如圖2所示。
首先,無論是提升經濟績效還是實現創新績效,均需要多個持續發展要素協同聯動才能實現,驗證了產業園區實現高經濟績效、高創新績效是多個要素協同作用的結果。并且,良好的經濟基礎在提升園區兩類績效上均發揮普適作用。另外值得注意的是,高創新績效路徑中一定包含創新載體,而高經濟績效路徑中不一定包含創新載體,表明豐富的創新載體是促進園區協同創新能力與創新績效水平提升的重要基礎。
其次,實現高經濟績效與高創新績效的持續發展路徑均有多條,且高經濟績效路徑數量多于高創新績效路徑。可能的原因是,我國產業園區經過40余年發展,在提升經濟績效與創新績效上探索出了多條既符合自身發展稟賦又具有差異化優勢的路徑,但相較于經濟績效提升,其創新績效提升的發展經驗不足,這與產業園區經歷的發展階段是匹配的。
在產業園區40年發展政策主題的演進過程中,涉及經濟發展主題的政策數量最多,其次為創新發展政策。由此可見,促進經濟增長貫穿產業園區持續發展全過程,實現創新驅動則是園區持續發展進入穩定提升階段后關注的重點。
再次,高創新績效路徑一定是高經濟績效路徑,但高經濟績效路徑不一定是高創新績效路徑。可能的原因是,部分高經濟績效產業園區在實現經濟增長的基礎上,進一步探索出實現高創新績效的發展路徑,逐漸從傳統的要素驅動、投資驅動轉向創新驅動,進一步促進園區經濟績效提升,形成了經濟增長與創新拓展相互促進的良性循環。
該發現在一定程度上呼應并拓展了關于我國高新區已實現創新驅動經濟增長的實證研究結論,事實上,不僅是高新區,經開區也逐漸走上創新驅動的內涵式發展之路。最后,以經濟基礎、創新載體以及產業合作為核心存在條件的持續發展路徑,是促進經濟與創新雙重績效同時提升的關鍵路徑。良好的經濟基礎、豐富的創新載體、良好的產業合作三者協同聯動,其所形成的集聚效應降低了行為主體獲得各項資源的難度與成本,不僅有助于強化規模經濟與外部經濟效果,也有利于推動創新升級與創新生態發展,從而形成促進產業園區持續發展的重要傳導機制。
四、經開區與高新區的持續發展態勢
通過對高經濟績效組態與高創新績效組態所覆蓋的解釋案例進行整理發現,經開區與高新區在高經濟績效、高創新績效產業園區中的占比均衡,在提升經濟績效、創新績效的具體發展路徑上基本一致。
各個組態覆蓋案例的具體情況如圖3所示。
首先,分別比較高經濟績效組態與高創新績效組態覆蓋案例的分布情況。在高經濟績效組態(HEP1、HEP2、HEP3)覆蓋的案例中,經開區案例22個,高新區案例23個,兩類園區案例數量在高經濟績效案例中的占比均衡。在高創新績效組態(HIP1、HIP2)覆蓋的案例中,經開區案例10個,高新區案例12個,兩類園區案例數量在高創新績效案例中的占比也基本均衡。即無論是高經濟績效組態覆蓋的產業園區,還是高創新績效組態覆蓋的產業園區,經開區與高新區的占比都呈現出均衡性。
其次,具體比較每個高績效組態覆蓋案例,無論是3個高經濟績效組態,還是2個高創新績效組態,在每個高績效組態所覆蓋的產業園區中,經開區與高新區的占比都基本均衡。該發現表明,無論是促進經濟績效,還是提升創新績效,經開區與高新區的具體發展路徑都呈現出一致性。
從經開區與高新區在兩類高績效產業園區中的數量分布特征以及實現高經濟績效與高創新績效的持續發展路徑特征可以看出,經開區與高新區的持續發展逐漸進入殊途同歸階段。
雖然在產業園區發展初期,我國經開區與高新區的發展重點存在較大差異,如經開區強調發展外向型工業,推動經濟集約化發展,高新區則重點發展高新技術以提高科技持續創新能力。但經過近40年的持續發展,無論是驅動經濟增長,還是促進創新能力提升,經開區與高新區均呈現出齊頭并進、協同發展特征。同時,在提升經濟水平與創新能力的具體發展路徑上,經開區與高新區也表現出實現方式趨同的特點。
五、管理啟示
(1)無論是經開區還是高新區,其實現高經濟績效、高創新績效的持續發展路徑均有多種。園區管理者應綜合考慮園區在經濟基礎、創新載體、產業合作、公共服務及社會環境等方面的異質性,合理有效配置各種資源、制定符合園區資源稟賦與發展階段的發展策略。
(2)以經濟基礎、創新載體以及產業合作為核心存在條件的持續發展路徑,是有效促進產業園區經濟績效與創新績效同時提升的關鍵。園區管理者應當高度重視良好的經濟基礎、豐富的創新載體以及良好的產業合作三者之間的協同聯動,當三者中有一方面欠缺時,需努力補足相應短板,推動產業園區真正形成集聚效應,強化集聚經濟效果、優化創新生態體系,從而持續推動園區經濟發展與創新活動。
(3)高創新績效路徑一定是高經濟績效路徑,但高經濟績效路徑不一定是高創新績效路徑。兩類高績效路徑之間的內在聯系為園區管理者妥善處理園區持續發展與經濟增長、創新能力提升關系提供了重要參考。
尤其是經濟績效好但未實現高創新績效的園區,園區管理者應優先注重創新載體培育與引進,從傳統的要素驅動與投資驅動轉向創新驅動,通過提升園區創新水平提高園區經濟增長質量,為最終實現可持續發展奠定良好基礎。
來源:云南省工業園區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