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av永久无无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国产在线精品一区二区-99v久久综合狠狠综合久久-精品人妻无码一区二区色欲产成人

Network

當前位置:主頁 > 新聞中心 > 園區規劃 >

浙江省“415X”先進制造業集群建設 溫州行動方案(2023—2027年)

來源:高新院 achie.org 日期:2023-04-21 點擊:

  為深入貫徹落實省“415X”先進制造業集群培育工程,加快溫州產業振興,推動我市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特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總體思路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以高端化、數字化、綠色化、國際化為主攻方向,以“騰籠換鳥、鳳凰涅槃”為核心抓手,以產業鏈鏈長制“十個一”機制為主要載體,全力培育傳統支柱產業和新興主導產業等兩大萬億級產業集群,加快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先進制造業基地、全國領先的時尚智造基地、長三角南翼制造業創新基地,爭創社會主義現代化先行市。
 
  二、主要目標
 
  到2025年,由電氣、鞋業、泵閥、汽車零部件、服裝等5大傳統支柱產業,數字經濟、新材料、智能裝備、新能源、生命健康等5大新興主導產業,以及一批高成長性“新星”產業群等構成的兩大萬億產業集群體系基本形成,全要素生產率顯著提升,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國際化水平處于全省前列,各項指標均達到“十四五”預期。其中,規上工業企業研發經費占營業收入比重達到3.5%,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占規上工業增加值比重達到13%,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占規上工業增加值比重達到68%,每萬人口高價值發明專利擁有量達到9.7件。到2027年,傳統支柱產業和新興主導產業總值全面突破萬億,形成超千億元的溫州特色產業集群10個,營業收入超百億企業10家以上,爭創世界一流企業2家。到2035年,建成全國先進制造業基地。
 
  三、主要任務
 
  (一)實施空間騰換行動。
 
  1.整治低效工業用地和老舊園區。聚焦批而未供、供而未用、用而未盡等問題,大力推進低效工業用地連片整治和盤活利用,每年完成低效工業用地改造開發1萬畝以上。加快老舊開發區(園區)有機更新和擴容利用,推動工業上樓,經批準實施的項目,在符合相關技術規范的前提下,容積率宜高則高,一般不低于2.0,有條件的項目可試點探索3.0以上容積率。
 
  2.建設高能級產業平臺。推動兩大萬億產業集群企業和新增項目向產業發展核心區集聚。加快建設“萬畝千億”新產業平臺2.0,升級打造制造業特色小鎮,科學設置模具、電鍍、鍛鑄造等基礎配套產業園,推進建設“萬畝千億”新產業平臺3個,培育四星級以上小微企業園10個以上。
 
  3.推動產業協同布局。圍繞兩大萬億產業整體布局,編制溫州市先進制造業“1+10”產業發展規劃。各產業以縣(市、區)為單位,明確發展主平臺,積極吸附一批高關聯度的配套產業。縣域單一產業規模500億元以上的,爭創省級產業核心區;100億元—500億元的,爭創省級產業協同區;100億元以下的,爭創省級“新星”產業群。開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促進共同富裕示范縣結對創建工作,推動工業大縣與山區縣深化產業合作,到2027年,全市山區縣規上工業增加值突破350億元。
 
  (二)實施招大做強行動。
 
  4.謀劃招引重大項目。推進產業鏈條化發展,滾動更新產業招商地圖,緊盯世界500強、頭部企業和創新型、強鏈型、補鏈型項目開展精準招商,推動優質溫商回歸,努力形成新增長點。新招引新興主導產業項目全員勞動生產率應高于上年度全省同行業平均10%。到2027年,實現招引10億元以上重大產業項目累計數量達到200個,百億產業項目縣(市、區)全覆蓋。
 
  5.推動企業增資擴產。加強市縣兩級項目儲備工作,完善“增資擴產”項目過堂會機制和雙周協調會機制,新建傳統支柱產業增資擴產項目的全員勞動生產率應高于上年度全市同行業平均水平15%,力爭每年開工增資擴產項目200個、竣工100個以上,完成投資100億元以上。
 
  6.實施千企數字化節能化改造。加快企業設備更新改造,每年實施重點技術改造項目550個以上、新增應用工業機器人2000臺以上。大力推進節能降碳技術改造,每年實施產線節能降碳技術改造項目150個以上,建成省級以上綠色低碳工廠10家。支持工業綠色微電網和源網荷儲一體化項目建設,支持有條件的縣(市、區)新建工業廠房屋頂光伏全覆蓋,到2025年全市累計光伏發電裝機容量達300萬千瓦,清潔能源裝機占比49%。
 
  7.加快重大項目落地建設。聚焦制造業重大項目審批、要素保障等問題,健全制造業重大項目調度機制,推動重大項目早開工、快建設、多產出,每年竣工投產10億元以上制造業重大項目10個以上,力爭制造業投資占固定資產投資比例達到15%以上。
 
  8.營造最優營商環境。持續深化新時代“兩個健康”先行區建設,落實市場準入負面清單管理。優化投資和建設項目審批服務,推動降低市場主體準入成本。迭代升級“兩個健康”直通車、“幫企云”助企服務平臺、“96666”為企服務熱線,探索精準服務中小微企業模式。優化投資和建設項目審批服務,全面推廣項目全生命周期管理。
 
  (三)實施企業優強行動。
 
  9.打造世界一流企業。深入實施“雄鷹行動”,加快領軍、高成長型企業培育,力爭培育世界一流企業2家左右、營業收入超100億元企業10家以上。深入實施“鳳凰行動”,加快培育高市值制造業企業,制造業上市企業力爭達到85家以上。實施企業管理現代化對標提升工程,提升企業精益管理水平,實現規上制造業企業管理對標評價全覆蓋。
 
  10.打造“專精特新”之城。實施優質中小企業梯度培育工程,培育一批產業集群“配套專家”企業,力爭每年新增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2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12家以上。深化科技企業“雙倍增”行動計劃,到2027年累計新增科技型中小企業6000家以上,高新技術企業2500家以上。
 
  11.深化“鏈長+鏈主+專精特新”協同。構建鏈群協同機制,動態培育“鏈主”企業、“鏈主”伙伴企業、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共同體。加強重點產業鏈對接合作,每年組織開展100場交流對接服務活動,助力企業“拓市場、搶訂單”。迭代升級“產業一鏈通”重大應用,實現兩大萬億產業鏈上線全覆蓋。強化供應鏈安全評估、斷鏈斷供風險摸排和供應鏈備份對接,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每年實施產業鏈強鏈補鏈項目50個。
 
  12.加快發展服務型制造。開展服務型制造,引領帶動個性化定制、共享制造、供應鏈管理等服務型制造新業態新模式發展,每年培育省級服務型制造企業(平臺)5家(個)以上。實施制造業設計能力提升專項行動,每年新增省級工業設計中心5家以上。深入推進先進制造業與現代服務業融合發展試點,新增培育融合發展企業(平臺)10家(個)以上。
 
  13.推動企業國際化發展。鼓勵企業開展跨國投資并購,設立研發中心、區域總部等。根據國家有關規定,高水平舉辦博覽會、高端論壇等活動。深化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建設,壯大龍頭企業引領、中小網商共同發展的跨境電子商務群體。支持企業優化供應鏈布局,建立重要資源和產品的全球供應鏈體系,在全球建設海外倉100個以上。
 
  (四)實施品質提升行動。
 
  14.提高制造業質量水平。深入開展新一輪質量提升行動,滾動實施制造業百個特色產業質量提升項目。實施重點產品質量階梯攀升工程,推動重點消費品、重要工業品、重大技術裝備質量邁向高端。推進“千爭創萬導入”活動,每年引導230家規上企業導入先進質量管理方法。持續推進小微企業質量管理體系認證“百千萬”提升行動,新建設質量基礎設施一站式服務平臺10個。
 
  15.強化“浙江制造”品牌建設。持續深化“浙江制造”品牌培育試點縣建設,建立集群品牌和區域品牌培育提升機制,探索集體商標、證明商標在產業集群中的應用和保護,打造競爭力強、美譽度高的區域品牌。實施浙江精品培育行動,每年培育“品字標浙江制造”認證企業30家、“浙江出口名牌”10個、“浙江制造精品”20個。建立工業品牌培育管理體系,開展品牌診斷、品牌故事大賽、品牌創新成果發布等活動。
 
  16.加快企業標準創新發展。支持引進標準化領域創新團隊和骨干青年帶頭人,加強基層標準化隊伍建設,制定實施分層次標準化培訓計劃。深化“標準化+”行動,實施數字經濟標準提升項目、重點產業對標達標項目,開展標準創新貢獻獎評選活動。積極推動企業參與各類標準研制,力爭牽頭或參與制修訂國際標準1項,每年牽頭制修訂國家標準3項以上,新增“浙江制造”標準30項以上,新設立市級標準化技術組織1家以上。
 
  17.建設高價值知識產權培育平臺。前瞻布局一批核心專利、基礎專利、標準必要專利。加快建設重點產業知識產權運營平臺,建成專利導航服務基地2個,培育產業知識產權聯盟13個。進一步發揮中國溫州(服飾)知識產權快速維權中心作用,加大知識產權維權援助力度,提升外觀專利預審服務效能,提高知識產權“快保護”能力。
 
  (五)實施數字賦能行動。
 
  18.加快細分行業“產業大腦”建設應用。支持特色產業集群參與細分行業“產業大腦”建設,鼓勵細分行業“產業大腦”優先服務產業集群內企業數字化改造。加快產業數據價值化,推廣應用“產業大腦”能力中心,強化中小企業數字化改造能力支撐,累計上線運行5個細分行業“產業大腦”。
 
  19.推進企業數字化轉型。深化產業集群(區域)新智造試點,梯次培育“數字化車間—智能工廠—未來工廠”,每年建設未來工廠1家以上、智能工廠(數字化車間)15家(個)以上。推進數字工廠培育建設,每年認定數字工廠標桿企業1家,累計培育優質數字服務商40家,加快實現規上工業企業數字化改造全覆蓋。推進重點細分行業中小企業數字化改造全覆蓋,打造3個數字化改造縣域樣本。
 
  20.加快發展工業互聯網。推動基礎性平臺、行業級和區域級平臺、企業緊密互補合作,形成1個以上國內領先的行業級工業互聯網平臺,實現100億元以上產業集群工業互聯網平臺全覆蓋。
 
  (六)實施創新強工行動。
 
  21.強化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健全“企業出題、高校解題、政府助題”協同創新機制,以在溫高校為重點,開展一批以自由探索為導向的基礎研究項目。面向企業創新主體,全面推行“揭榜掛帥”攻關模式,力爭每年實施省“尖兵”“領雁”項目25項以上、重大科技創新攻關項目100項以上。
 
  22.實施產業基礎再造工程。推進核心基礎零部件、關鍵基礎材料、基礎軟件、先進基礎工藝、產業技術基礎等技術和產品開發,加強重點產品和工藝推廣應用,每年力爭實施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產業鏈協同創新項目5個。實施首臺套提升工程,每年新增首臺套裝備20項、首批次新材料2項、首版次軟件2項。
 
  23.推動重大科技成果轉化。加強產業鏈與創新鏈融合發展,構建“基礎研究+技術攻關+成果產業化+科技金融”全過程集群創新生態鏈,加快提升全要素生產率。加速科研成果落地,力爭每年新增省級以上科技企業孵化器(眾創空間)10家以上,新增示范孵化基地10個以上,打造網上技術市場3.0版和“浙江拍”品牌,技術交易額突破300億元。
 
  24.建設重大創新載體。打造以環大羅山科創走廊為引領的創新策源地。加快制造業創新中心、產業創新中心、技術創新中心和重點企業研究院建設,力爭建成省級以上產業創新平臺5個以上,每年新建省級重點企業研究院1家、省級企業技術中心10家。
 
  四、政策措施
 
  (一)完善工作機制。深入實施產業鏈鏈長制“十個一”機制,統籌協調推進空間騰換、招大做強、企業優強、品質提升、數字賦能、創新強工等六大行動,制定年度工作要點,定期梳理產業鏈培育發展情況,提出需市級層面研究的重大問題及建議方案。各縣(市、區)立足實際,確定重點培育產業,參照市產業培育機制,建立實施縣級“鏈長制”,推動產業補鏈強鏈延鏈。
 
  (二)重塑政策體系。市級層面構建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財政支持體系,各地政府統籌集成各類制造業財政支持政策,集中財力支持產業基礎再造和產業鏈提升、先進制造業轉型升級、優質企業競爭力提升、集群服務體系構建及人才引育、科技創新等重點工作。各地2023年繼續從土地出讓收入中提取0.5%以上作為“騰籠換鳥”專項經費,重點用于盤活工業用地、企業整治提升、宿舍型保障性租賃住房建設、產業園區配套設施完善等。
 
  (三)強化基金引導。積極爭取省產業基金支持我市產業培育和重大項目建設。謀劃新一輪重點產業發展基金,做強市科創基金,支持我市兩大萬億產業集群,重點投資數字經濟、智能裝備、生命健康、新能源、新材料等五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同步聚焦眼腦健康、預制菜等細分優勢產業。發揮市科創基金創新引領作用,帶動社會資本投資,強化科創孵化和產業培育功能。
 
  (四)優化金融支持。全力爭取國家制造業中長期貸款支持政策,完善金融服務模式,鼓勵金融機構加大技術改造貸款、并購貸款投放,擴大制造業信用貸款、中長期貸款規模,保持制造業中長期貸款平穩增長勢頭。支持制造業企業股改上市、發債融資和并購重組等,培育頭部、高市值制造業上市公司,提高制造業直接融資比重。
 
  (五)加快老舊改造。加大存量土地盤活,盤活的存量土地優先支持兩大萬億產業集群發展。鼓勵工業用地增容,指導各縣(市、區)制定“工業上樓”產業導向目錄,出臺“高容積率、高稅收、低地價”的獎勵政策,推動企業“應上樓盡上樓”。探索建立億元以上無自有用地企業的供地機制,工業用地整治、低效用地再開發等騰出用地,在符合規劃的前提下,重點用于市重大制造業重大項目。
 
  (六)加強用地保障。深化工業用地市場化配置改革,加快劃定工業用地控制線。產業用地向平臺園區集中,全市每年出讓的國有建設用地中工業用地比例不低于30%。健全工業用地長期租賃、先租后讓、彈性年期出讓等供應體系,積極探索限地價競核心指標方式供應。根據《溫州市人民政府印發關于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政策的通知》(溫政發〔2023〕5號)第18條,對未完成開發投資總額25%以上的出讓土地,因司法處置、政府風險處置或政府實施優先收購權需要,可實行預告登記轉讓制度。
 
  (七)加強用能保障。重點保障重大產業項目能耗指標,根據溫政發〔2023〕5號第4條,允許“十四五”新增能耗指標跨年度跨地區統籌使用。對年度新增可再生能源電力消費量可用于項目能耗平衡。積極爭取樂清電廠三期、華潤二期超臨界燃煤機組的用煤指標納入單列。對通過淘汰落后產能騰出的規模以下企業存量用能空間,經第三方機構確權后,可用于平衡重大產業項目用能需求。
 
  (八)加強人才支撐。制定各產業專項人才政策,“甌越英才計劃”向兩大萬億產業傾斜,支持比例達到80%以上。實施卓越工程師培養工程和“新時代浙江工匠”培育工程,開展職業技能等級“新八級”制度試點,大力培養高技能人才。支持各縣(市、區)圍繞鯤鵬人才團隊與溫州醫科大學、溫州大學共建研究院、產業化公司,打造高質量發展新增長點。
 
  (九)開展考核督導。發揮考核“指揮棒”作用,將兩大萬億產業培育的重點指標納入縣(市、區)年度考核,重點指標實現“人事貫通”。做好各地在推進產業鏈鏈長制“十個一”機制過程中的標志性成果、突破性進展、先進做法、典型案例等提煉總結,被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肯定推廣的,予以考核加分獎勵。對重點指標、重點工作排名月度后三的予以亮燈預警,連續落后的地區,開展實地督導約談。


 

主頁 > 新聞中心 > 園區規劃 >

浙江省“415X”先進制造業集群建設 溫州行動方案(2023—2027年)

2023-04-21 來源:高新院 achie.org 點擊:

  為深入貫徹落實省“415X”先進制造業集群培育工程,加快溫州產業振興,推動我市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特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總體思路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以高端化、數字化、綠色化、國際化為主攻方向,以“騰籠換鳥、鳳凰涅槃”為核心抓手,以產業鏈鏈長制“十個一”機制為主要載體,全力培育傳統支柱產業和新興主導產業等兩大萬億級產業集群,加快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先進制造業基地、全國領先的時尚智造基地、長三角南翼制造業創新基地,爭創社會主義現代化先行市。
 
  二、主要目標
 
  到2025年,由電氣、鞋業、泵閥、汽車零部件、服裝等5大傳統支柱產業,數字經濟、新材料、智能裝備、新能源、生命健康等5大新興主導產業,以及一批高成長性“新星”產業群等構成的兩大萬億產業集群體系基本形成,全要素生產率顯著提升,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國際化水平處于全省前列,各項指標均達到“十四五”預期。其中,規上工業企業研發經費占營業收入比重達到3.5%,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占規上工業增加值比重達到13%,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占規上工業增加值比重達到68%,每萬人口高價值發明專利擁有量達到9.7件。到2027年,傳統支柱產業和新興主導產業總值全面突破萬億,形成超千億元的溫州特色產業集群10個,營業收入超百億企業10家以上,爭創世界一流企業2家。到2035年,建成全國先進制造業基地。
 
  三、主要任務
 
  (一)實施空間騰換行動。
 
  1.整治低效工業用地和老舊園區。聚焦批而未供、供而未用、用而未盡等問題,大力推進低效工業用地連片整治和盤活利用,每年完成低效工業用地改造開發1萬畝以上。加快老舊開發區(園區)有機更新和擴容利用,推動工業上樓,經批準實施的項目,在符合相關技術規范的前提下,容積率宜高則高,一般不低于2.0,有條件的項目可試點探索3.0以上容積率。
 
  2.建設高能級產業平臺。推動兩大萬億產業集群企業和新增項目向產業發展核心區集聚。加快建設“萬畝千億”新產業平臺2.0,升級打造制造業特色小鎮,科學設置模具、電鍍、鍛鑄造等基礎配套產業園,推進建設“萬畝千億”新產業平臺3個,培育四星級以上小微企業園10個以上。
 
  3.推動產業協同布局。圍繞兩大萬億產業整體布局,編制溫州市先進制造業“1+10”產業發展規劃。各產業以縣(市、區)為單位,明確發展主平臺,積極吸附一批高關聯度的配套產業。縣域單一產業規模500億元以上的,爭創省級產業核心區;100億元—500億元的,爭創省級產業協同區;100億元以下的,爭創省級“新星”產業群。開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促進共同富裕示范縣結對創建工作,推動工業大縣與山區縣深化產業合作,到2027年,全市山區縣規上工業增加值突破350億元。
 
  (二)實施招大做強行動。
 
  4.謀劃招引重大項目。推進產業鏈條化發展,滾動更新產業招商地圖,緊盯世界500強、頭部企業和創新型、強鏈型、補鏈型項目開展精準招商,推動優質溫商回歸,努力形成新增長點。新招引新興主導產業項目全員勞動生產率應高于上年度全省同行業平均10%。到2027年,實現招引10億元以上重大產業項目累計數量達到200個,百億產業項目縣(市、區)全覆蓋。
 
  5.推動企業增資擴產。加強市縣兩級項目儲備工作,完善“增資擴產”項目過堂會機制和雙周協調會機制,新建傳統支柱產業增資擴產項目的全員勞動生產率應高于上年度全市同行業平均水平15%,力爭每年開工增資擴產項目200個、竣工100個以上,完成投資100億元以上。
 
  6.實施千企數字化節能化改造。加快企業設備更新改造,每年實施重點技術改造項目550個以上、新增應用工業機器人2000臺以上。大力推進節能降碳技術改造,每年實施產線節能降碳技術改造項目150個以上,建成省級以上綠色低碳工廠10家。支持工業綠色微電網和源網荷儲一體化項目建設,支持有條件的縣(市、區)新建工業廠房屋頂光伏全覆蓋,到2025年全市累計光伏發電裝機容量達300萬千瓦,清潔能源裝機占比49%。
 
  7.加快重大項目落地建設。聚焦制造業重大項目審批、要素保障等問題,健全制造業重大項目調度機制,推動重大項目早開工、快建設、多產出,每年竣工投產10億元以上制造業重大項目10個以上,力爭制造業投資占固定資產投資比例達到15%以上。
 
  8.營造最優營商環境。持續深化新時代“兩個健康”先行區建設,落實市場準入負面清單管理。優化投資和建設項目審批服務,推動降低市場主體準入成本。迭代升級“兩個健康”直通車、“幫企云”助企服務平臺、“96666”為企服務熱線,探索精準服務中小微企業模式。優化投資和建設項目審批服務,全面推廣項目全生命周期管理。
 
  (三)實施企業優強行動。
 
  9.打造世界一流企業。深入實施“雄鷹行動”,加快領軍、高成長型企業培育,力爭培育世界一流企業2家左右、營業收入超100億元企業10家以上。深入實施“鳳凰行動”,加快培育高市值制造業企業,制造業上市企業力爭達到85家以上。實施企業管理現代化對標提升工程,提升企業精益管理水平,實現規上制造業企業管理對標評價全覆蓋。
 
  10.打造“專精特新”之城。實施優質中小企業梯度培育工程,培育一批產業集群“配套專家”企業,力爭每年新增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2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12家以上。深化科技企業“雙倍增”行動計劃,到2027年累計新增科技型中小企業6000家以上,高新技術企業2500家以上。
 
  11.深化“鏈長+鏈主+專精特新”協同。構建鏈群協同機制,動態培育“鏈主”企業、“鏈主”伙伴企業、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共同體。加強重點產業鏈對接合作,每年組織開展100場交流對接服務活動,助力企業“拓市場、搶訂單”。迭代升級“產業一鏈通”重大應用,實現兩大萬億產業鏈上線全覆蓋。強化供應鏈安全評估、斷鏈斷供風險摸排和供應鏈備份對接,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每年實施產業鏈強鏈補鏈項目50個。
 
  12.加快發展服務型制造。開展服務型制造,引領帶動個性化定制、共享制造、供應鏈管理等服務型制造新業態新模式發展,每年培育省級服務型制造企業(平臺)5家(個)以上。實施制造業設計能力提升專項行動,每年新增省級工業設計中心5家以上。深入推進先進制造業與現代服務業融合發展試點,新增培育融合發展企業(平臺)10家(個)以上。
 
  13.推動企業國際化發展。鼓勵企業開展跨國投資并購,設立研發中心、區域總部等。根據國家有關規定,高水平舉辦博覽會、高端論壇等活動。深化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建設,壯大龍頭企業引領、中小網商共同發展的跨境電子商務群體。支持企業優化供應鏈布局,建立重要資源和產品的全球供應鏈體系,在全球建設海外倉100個以上。
 
  (四)實施品質提升行動。
 
  14.提高制造業質量水平。深入開展新一輪質量提升行動,滾動實施制造業百個特色產業質量提升項目。實施重點產品質量階梯攀升工程,推動重點消費品、重要工業品、重大技術裝備質量邁向高端。推進“千爭創萬導入”活動,每年引導230家規上企業導入先進質量管理方法。持續推進小微企業質量管理體系認證“百千萬”提升行動,新建設質量基礎設施一站式服務平臺10個。
 
  15.強化“浙江制造”品牌建設。持續深化“浙江制造”品牌培育試點縣建設,建立集群品牌和區域品牌培育提升機制,探索集體商標、證明商標在產業集群中的應用和保護,打造競爭力強、美譽度高的區域品牌。實施浙江精品培育行動,每年培育“品字標浙江制造”認證企業30家、“浙江出口名牌”10個、“浙江制造精品”20個。建立工業品牌培育管理體系,開展品牌診斷、品牌故事大賽、品牌創新成果發布等活動。
 
  16.加快企業標準創新發展。支持引進標準化領域創新團隊和骨干青年帶頭人,加強基層標準化隊伍建設,制定實施分層次標準化培訓計劃。深化“標準化+”行動,實施數字經濟標準提升項目、重點產業對標達標項目,開展標準創新貢獻獎評選活動。積極推動企業參與各類標準研制,力爭牽頭或參與制修訂國際標準1項,每年牽頭制修訂國家標準3項以上,新增“浙江制造”標準30項以上,新設立市級標準化技術組織1家以上。
 
  17.建設高價值知識產權培育平臺。前瞻布局一批核心專利、基礎專利、標準必要專利。加快建設重點產業知識產權運營平臺,建成專利導航服務基地2個,培育產業知識產權聯盟13個。進一步發揮中國溫州(服飾)知識產權快速維權中心作用,加大知識產權維權援助力度,提升外觀專利預審服務效能,提高知識產權“快保護”能力。
 
  (五)實施數字賦能行動。
 
  18.加快細分行業“產業大腦”建設應用。支持特色產業集群參與細分行業“產業大腦”建設,鼓勵細分行業“產業大腦”優先服務產業集群內企業數字化改造。加快產業數據價值化,推廣應用“產業大腦”能力中心,強化中小企業數字化改造能力支撐,累計上線運行5個細分行業“產業大腦”。
 
  19.推進企業數字化轉型。深化產業集群(區域)新智造試點,梯次培育“數字化車間—智能工廠—未來工廠”,每年建設未來工廠1家以上、智能工廠(數字化車間)15家(個)以上。推進數字工廠培育建設,每年認定數字工廠標桿企業1家,累計培育優質數字服務商40家,加快實現規上工業企業數字化改造全覆蓋。推進重點細分行業中小企業數字化改造全覆蓋,打造3個數字化改造縣域樣本。
 
  20.加快發展工業互聯網。推動基礎性平臺、行業級和區域級平臺、企業緊密互補合作,形成1個以上國內領先的行業級工業互聯網平臺,實現100億元以上產業集群工業互聯網平臺全覆蓋。
 
  (六)實施創新強工行動。
 
  21.強化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健全“企業出題、高校解題、政府助題”協同創新機制,以在溫高校為重點,開展一批以自由探索為導向的基礎研究項目。面向企業創新主體,全面推行“揭榜掛帥”攻關模式,力爭每年實施省“尖兵”“領雁”項目25項以上、重大科技創新攻關項目100項以上。
 
  22.實施產業基礎再造工程。推進核心基礎零部件、關鍵基礎材料、基礎軟件、先進基礎工藝、產業技術基礎等技術和產品開發,加強重點產品和工藝推廣應用,每年力爭實施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產業鏈協同創新項目5個。實施首臺套提升工程,每年新增首臺套裝備20項、首批次新材料2項、首版次軟件2項。
 
  23.推動重大科技成果轉化。加強產業鏈與創新鏈融合發展,構建“基礎研究+技術攻關+成果產業化+科技金融”全過程集群創新生態鏈,加快提升全要素生產率。加速科研成果落地,力爭每年新增省級以上科技企業孵化器(眾創空間)10家以上,新增示范孵化基地10個以上,打造網上技術市場3.0版和“浙江拍”品牌,技術交易額突破300億元。
 
  24.建設重大創新載體。打造以環大羅山科創走廊為引領的創新策源地。加快制造業創新中心、產業創新中心、技術創新中心和重點企業研究院建設,力爭建成省級以上產業創新平臺5個以上,每年新建省級重點企業研究院1家、省級企業技術中心10家。
 
  四、政策措施
 
  (一)完善工作機制。深入實施產業鏈鏈長制“十個一”機制,統籌協調推進空間騰換、招大做強、企業優強、品質提升、數字賦能、創新強工等六大行動,制定年度工作要點,定期梳理產業鏈培育發展情況,提出需市級層面研究的重大問題及建議方案。各縣(市、區)立足實際,確定重點培育產業,參照市產業培育機制,建立實施縣級“鏈長制”,推動產業補鏈強鏈延鏈。
 
  (二)重塑政策體系。市級層面構建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財政支持體系,各地政府統籌集成各類制造業財政支持政策,集中財力支持產業基礎再造和產業鏈提升、先進制造業轉型升級、優質企業競爭力提升、集群服務體系構建及人才引育、科技創新等重點工作。各地2023年繼續從土地出讓收入中提取0.5%以上作為“騰籠換鳥”專項經費,重點用于盤活工業用地、企業整治提升、宿舍型保障性租賃住房建設、產業園區配套設施完善等。
 
  (三)強化基金引導。積極爭取省產業基金支持我市產業培育和重大項目建設。謀劃新一輪重點產業發展基金,做強市科創基金,支持我市兩大萬億產業集群,重點投資數字經濟、智能裝備、生命健康、新能源、新材料等五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同步聚焦眼腦健康、預制菜等細分優勢產業。發揮市科創基金創新引領作用,帶動社會資本投資,強化科創孵化和產業培育功能。
 
  (四)優化金融支持。全力爭取國家制造業中長期貸款支持政策,完善金融服務模式,鼓勵金融機構加大技術改造貸款、并購貸款投放,擴大制造業信用貸款、中長期貸款規模,保持制造業中長期貸款平穩增長勢頭。支持制造業企業股改上市、發債融資和并購重組等,培育頭部、高市值制造業上市公司,提高制造業直接融資比重。
 
  (五)加快老舊改造。加大存量土地盤活,盤活的存量土地優先支持兩大萬億產業集群發展。鼓勵工業用地增容,指導各縣(市、區)制定“工業上樓”產業導向目錄,出臺“高容積率、高稅收、低地價”的獎勵政策,推動企業“應上樓盡上樓”。探索建立億元以上無自有用地企業的供地機制,工業用地整治、低效用地再開發等騰出用地,在符合規劃的前提下,重點用于市重大制造業重大項目。
 
  (六)加強用地保障。深化工業用地市場化配置改革,加快劃定工業用地控制線。產業用地向平臺園區集中,全市每年出讓的國有建設用地中工業用地比例不低于30%。健全工業用地長期租賃、先租后讓、彈性年期出讓等供應體系,積極探索限地價競核心指標方式供應。根據《溫州市人民政府印發關于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政策的通知》(溫政發〔2023〕5號)第18條,對未完成開發投資總額25%以上的出讓土地,因司法處置、政府風險處置或政府實施優先收購權需要,可實行預告登記轉讓制度。
 
  (七)加強用能保障。重點保障重大產業項目能耗指標,根據溫政發〔2023〕5號第4條,允許“十四五”新增能耗指標跨年度跨地區統籌使用。對年度新增可再生能源電力消費量可用于項目能耗平衡。積極爭取樂清電廠三期、華潤二期超臨界燃煤機組的用煤指標納入單列。對通過淘汰落后產能騰出的規模以下企業存量用能空間,經第三方機構確權后,可用于平衡重大產業項目用能需求。
 
  (八)加強人才支撐。制定各產業專項人才政策,“甌越英才計劃”向兩大萬億產業傾斜,支持比例達到80%以上。實施卓越工程師培養工程和“新時代浙江工匠”培育工程,開展職業技能等級“新八級”制度試點,大力培養高技能人才。支持各縣(市、區)圍繞鯤鵬人才團隊與溫州醫科大學、溫州大學共建研究院、產業化公司,打造高質量發展新增長點。
 
  (九)開展考核督導。發揮考核“指揮棒”作用,將兩大萬億產業培育的重點指標納入縣(市、區)年度考核,重點指標實現“人事貫通”。做好各地在推進產業鏈鏈長制“十個一”機制過程中的標志性成果、突破性進展、先進做法、典型案例等提煉總結,被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肯定推廣的,予以考核加分獎勵。對重點指標、重點工作排名月度后三的予以亮燈預警,連續落后的地區,開展實地督導約談。


 
主站蜘蛛池模板: 男受被做哭激烈娇喘gv视频| 久久精品国产99国产精品澳门| 800av凹凸视频免费观看| 熟熟熟熟熟熟熟熟妇50岁| 国产精品中文久久久久久久| 人妻夜夜爽爽88888视频| 加勒比hezyo黑人专区| 国产乱子夫妻xx黑人xyx真爽| 激情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综合狠狠综合久久综合88| 少妇高潮尖叫黑人激情在线| 日本人妻丰满熟妇久久久久久 | 亚洲av无码久久精品色欲| 狠狠躁夜夜躁人人爽天天5| 黄页网站免费频道大全| 娇妻被打开双腿灌满白浆一区| 少妇大叫太大太爽受不了| 蜜桃麻豆www久久国产精品| 国内大量揄拍人妻精品視頻| 欧美性受xxxx狂喷水| 午夜成人亚洲理伦片在线观看| 超碰色偷偷男人的天堂| 美女粉嫩饱满的一线天mp4| 亚洲一区爱区精品无码| 国产精品福利在线观看无码卡一| 水蜜桃亚洲一二三四在线| 精品综合久久久久久888蜜芽| 99精品电影一区二区免费看| 亚洲爆乳精品无码一区二区| 在线观看日本亚洲一区| 朝鲜女人大白屁股ass| 麻豆久久久9性大片| 精品人妻无码一区二区色欲产成人 | 亚洲国产av高清无码| 成年美女黄的视频网站| 荫蒂添的好舒服视频囗交|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av在线| 野花香社区在线视频观看播放| 久久精品中文字幕有码| 台湾无码一区二区| 偷窥日本少妇撒尿chine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