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av永久无无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国产在线精品一区二区-99v久久综合狠狠综合久久-精品人妻无码一区二区色欲产成人

Network

當前位置:主頁 > 新聞中心 > 園區規劃 >

工信部印發《制造業技術創新體系建設和應用實施意見》

來源:高新院 achie.org 日期:2023-08-29 點擊:

  制造業技術創新體系建設和應用實施意見
 
  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決策部署,全面準確把握產業技術現狀,有效開展技術攻關、成果轉化和先進適用技術推廣,實施制造業技術創新體系(以下簡稱技術體系)建設和應用,優化創新資源配置,支撐產業基礎能力建設,打造體系化競爭新優勢,實現高水平產業科技自立自強,加快新型工業化進程,特制定本實施意見。
 
  一
 
  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立足新發展階段,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堅持系統觀念,圍繞制造業典型產品的關鍵技術、物料清單、重點生產企業等技術供給線,以及研發設計工具、生產制造裝備、標準、質量、管理服務、關鍵軟件等技術支撐線,構建系統化、標準化的技術體系。依托技術體系,找準產業技術短板和強項,全面支撐產業科技創新工作,促進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深度融合,推動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有力支撐制造強國、網絡強國、數字中國建設。
 
  (二)基本原則
 
  系統思維,科學分析。圍繞重點產業典型產品生命周期,全面厘清技術體系發展現狀,精準定位技術短板弱項和長板優勢,針對性開展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和先進技術推廣。
 
  企業主導,多方聯動。加強供需聯動,充分調動龍頭企業積極性,發揮各類創新平臺作用,深化產業鏈上下游、產學研協同,促進技術體系建設和推廣應用。
 
  央地協同,分類實施。面向國家戰略發展亟需,圍繞重點產業,聚焦典型產品構建技術體系。充分調動地方政府積極性,因地制宜推動優勢特色產業技術體系建設。
 
  動態監測,定期更新。適應新形勢新要求,開展技術體系動態監測,定期更新技術體系,為動態調整技術攻關方向、防范產業鏈供應鏈風險、制定相應措施提供支持。
 
  (三)工作目標
 
  到2025年,形成一套科學適用、標準規范的制造業技術創新體系構建方法,基本建立涵蓋制造業各門類重點產業典型產品的技術體系,分類分級建立短板技術攻關庫、長板技術儲備庫及先進適用技術推廣庫。通過有效應用,技術體系效能初步顯現,產業科技攻關更加全面和精準,科技成果產業化和新技術推廣更有成效,標準、質量、關鍵軟件等產業基礎能力建設顯著增強;在指導地方開展產業鏈強鏈補鏈、區域產業集群發展等方面成效顯著;引導企業供應鏈風險管理水平不斷提升,企業技術研發體系持續優化。
 
  到2027年,建成先進的制造業技術創新體系,全面形成橫向協同、縱向聯通的技術體系網絡。技術體系全面應用于產業科技攻關、成果轉化和新技術推廣,有效指導地方制造業技術創新和產業集聚發展,有效引導企業建立先進的研發體系和科學的供應鏈管理體系,為制造業科技自立自強和高質量發展提供重要支撐。
 
  二
 
  技術體系建設
 
  技術體系用“1295”來概括,即:按照產品生產流程或產品組成環節構建1套環環相扣的評估分析框架,圍繞產業技術供給和支撐2條主線,形成關鍵技術、物料、企業、研發設計、制造裝備、質量、標準、管理服務、關鍵軟件9張清單,依據技術成熟度和制造成熟度模型,對比國內外差距,形成5個評估等級。
 
  (一)技術體系構成
 
  1.關鍵技術
 
  梳理分析典型產品中包含的主要技術,包括主要特征指標、國內外技術發展情況、技術發展差距等,全面反映技術發展狀況,形成關鍵技術清單。
 
  2.物料
 
  梳理分析典型產品關鍵技術涉及的關鍵材料、元器件或零部件等物料,包括國內外主要物料的比較、物料來源的多元化與穩定性等,全面反映供應鏈物料情況,形成關鍵物料清單。
 
  3.企業
 
  梳理分析典型產品關鍵物料的主要生產企業,包括產品市場占有率、企業規模、企業分布、上下游協作及專利情況等,全面反映生產企業發展水平,形成重點生產企業清單。
 
  4.研發設計
 
  梳理分析典型產品研發設計過程中使用的主要軟硬件工具,包括國內外研發設計企業、研發設計能力及工具應用水平等,全面反映研發設計工具發展現狀,形成典型產品研發設計工具清單。
 
  5.制造裝備
 
  梳理分析典型產品生產過程中所使用的制造裝備,包括國內外制造裝備生產水平、生產企業、市場應用和發展差距等,全面反映制造裝備的發展狀況,形成主要制造裝備清單。
 
  6.質量
 
  梳理分析典型產品管理過程中涉及的質量管理與控制情況,包括生產過程中所使用的質量工程技術、檢測裝備與儀器、質量工具軟件等,全面反映典型產品質量現狀,形成質量清單。
 
  7.標準
 
  梳理分析典型產品生命周期過程涉及的主要標準,包括各類標準、標準主要制定機構、標準缺失度等,全面反映標準體系建設及標準實施情況,形成主要標準清單。
 
  8.管理服務
 
  梳理分析典型產品生產過程中所需的數字化、綠色化等管理服務,包括國內外數字化與綠色化解決方案服務商、公共服務平臺配套成熟度與國內外服務能力差距等,全面反映管理服務發展水平,形成管理服務清單。
 
  9.關鍵軟件
 
  梳理分析典型產品生產和應用中使用的業務管理類、生產控制類、基礎通用類等關鍵軟件,包括國內外關鍵軟件主要服務商、軟件應用水平和發展差距等,全面反映關鍵軟件發展現狀,形成關鍵軟件清單。
 
  (二)技術體系評價等級
 
  技術體系評價包括9個方面的總體評價和具體評價,按照技術成熟度和制造業成熟度設置5個等級,全面反映產業鏈關鍵技術的發展水平、基礎共性程度、差距和趕超難度(依據技術成熟度,將關鍵技術又分為無自主能力的技術、需產業化的技術和成熟的可大面積推廣的技術3類);物料的國內外差距和供應商來源多樣性穩定性;企業的整體水平和上下游協作水平;研發設計工具的成熟度、差距和趕超難度;生產制造裝備和質量工程技術的差距和趕超難度;管理與公共服務的數字化發展水平、綠色化發展水平、公共服務平臺配套成熟度等。
 
  三
 
  技術體系評估、更新與拓展
 
  (一)科學評估
 
  工業和信息化部根據技術體系建設的全面性、實時性、精準性、先進性等實際情況進行綜合評估。適時對技術體系在支撐科技攻關、制定項目指南、項目過程管理、鑒定驗收評價等應用情況開展評估。地方工業和信息化主管部門根據需要對技術體系在科技攻關支撐度、招商引資影響力、社會與經濟效益貢獻度、企業能力建設等方面的建設及應用情況進行評估。
 
  (二)動態更新
 
  建立技術體系信息監測服務平臺,對技術體系進行動態監測,根據技術發展、產品迭代與行業應用情況,及時更新技術體系。同時,動態調整短板技術攻關庫、長板技術儲備庫及先進適用技術推廣庫,定期編制技術體系診斷分析報告,根據監測結果,對技術體系建設成效進行驗證。地方工業和信息化主管部門根據技術發展情況和產業布局需求,動態更新本地區技術體系的建設情況。
 
  (三)合理拓展
 
  針對重點行業典型產品涉及的斷點和卡點,采取類比推理“剝洋蔥”的方法,運用技術體系方法進一步深入挖掘問題和研究評估,逐步完善形成環環相扣、層層深入的技術體系架構,以全面識別、精準定位斷點卡點,找準攻關和技術推廣的發力點。同時,通過梳理厘清不同產業鏈間的關聯性,凝練基礎共性問題,進一步形成可信息互通、協同合作的技術網絡體系。
 
  四
 
  技術體系應用
 
  (一)支撐關鍵核心技術攻關
 
  支撐制定科技攻關項目指南,精準確定攻關項目。依據技術體系中短板弱項,按照技術評估等級,圍繞典型產品涉及的核心技術、制造裝備、質量及關鍵軟件等,梳理關鍵技術問題,建立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目錄,做到全面準確,防止漏項和重復立項。與科技創新重點研發計劃、重大科技專項等銜接,有效支撐產業基礎再造工程和重大技術裝備攻關工程。
 
  (二)支撐科技成果產業化
 
  依據技術體系和技術評估等級確定成果清單,分類開展產業化工作,圍繞重點行業典型產品,加強與現有載體的對接,避免無效的成果轉化。堅持以企業為主體,產學研協同,充分發揮體制機制優勢,形成產業化合力。依托制造業創新中心、重點實驗室、質量評價實驗室等產業共性技術平臺,加強中間試驗能力建設和產業化綜合保障服務。
 
  (三)支撐推廣先進適用技術
 
  應用技術體系,精準識別長板優勢,形成先進適用技術推廣目錄。針對行業特點開展技術推廣,實現全行業技術進步,有效提升質量效益,加速推進數字化轉型,實現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充分發揮行業組織和專業機構作用,用好標準、認證等工具,加強供需對接,匹配、共享資源,形成工作聯動,不斷提升技術推廣的質量和效率。
 
  (四)支撐產業技術基礎能力建設
 
  依據技術體系,系統梳理產業技術基礎能力,支撐標準制定和推廣,充分發揮標準引領作用。支撐質量檢測、試驗能力建設,持續提升產業質量技術和管理水平。支撐計量能力建設,不斷提高測量的精度和有效性。支撐科技成果、產業信息和知識產權能力建設,為產業技術進步和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保障。
 
  (五)支撐區域產業發展
 
  依據區域產業技術體系,全面反映區域內產業發展情況,精準開展產業鏈補鏈強鏈,優化區域產業布局和創新資源配置,針對性開展招商引資,培育和引進優質企業,形成高水平創新型企業梯隊。統籌區域內產業基礎能力,為優化投資環境、夯實產業發展基礎、實現產業分工深化和集聚發展提供有效支撐。
 
  (六)支撐企業技術研發和供應鏈管理
 
  企業依據自身技術體系,準確評估企業技術研發和供應鏈管理狀況,找準技術優勢和短板,優化研發管理體系,有效開展技術研發,促進技術進步,保持競爭優勢。加強供應鏈管理,持續優化合格物料和供應商,建立健全風險預警和防控機制,統籌安全、效率和成本,不斷完善供應鏈管理體系。
 
  五
 
  保障措施
 
  (一)加強統籌協調
 
  工業和信息化部加強對技術體系建設工作的組織領導,強化技術體系與產業政策法規的銜接,充分發揮龍頭企業作用,統籌行業協會、產業聯盟、高校、科研院所、專業智庫等力量,形成工作合力,推進創新鏈與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深度融合。建立央地協同、多方聯動的工作機制,地方工業和信息化主管部門組織本地區的技術體系建設和應用。
 
  (二)強化基礎保障
 
  加強產業技術基礎服務平臺、重點實驗室、標準化技術機構等支撐能力,充分發揮技術優勢,有效支撐技術體系建設與應用。面向行業、地方和企業,開展多層次的技術體系構建方法和應用培訓。依托技術體系信息監測服務平臺,為技術體系構建、評估、更新、拓展和應用提供支撐和服務。
 
  (三)注重數據安全
 
  提高對技術體系相關數據的安全防范意識,持續提升數據安全保障能力,建立先進的數據安全管理機制,按規定進行分級分類管理,規范數據收集、更新和分析等行為。定期對技術體系建設和應用工作開展數據風險評估,對相關服務平臺進行安全監測,防范數據安全風險。
 
  (四)推進開放合作
 
  強化跨地區、跨行業、跨部門技術體系共建共享與交流合作,促進產業鏈上下游深度協作、創新資源優勢互補。充分發揮技術體系作用,加強國際技術交流合作,在技術、物料、供應商、產業基礎能力和服務等方面開展精準對接,持續加強市場、規則等方面軟聯通,穩步擴大標準等制度性開放,支撐新發展格局構建。
 
  附件:
 
  制造業技術創新體系框架
 
  填表說明:
 
  1.各表中的環節(簡稱“環”)的劃分要統一,可根據裝備或產品的特點,按照組成部分(如離散型制造)或制造流程(如流程型制造)進行劃分。同時,對于環的劃分需給出明確的劃分依據說明,可包括參考標準、參考文獻等。
 
  2.表中涉及的總體評價需結合具體注釋說明進行分析。
 
  3.表格應盡量細化到若干的具體技術,分析其具體的技術指標,分別填寫相關內容。
 
  4.根據行業屬性,不適用的表格需填寫“不涉及”。
 
  5.表4主要關注研發設計中所使用的工具,包括軟件和硬件。表9關鍵軟件清單為生產制造過程中所使用的軟件,包括研發設計類、業務管理類、生產控制類、基礎通用類等軟件。如軟件本身是產品/裝備的重要組成,需單獨列為“環”,表9中如涉及到表4中研發設計類軟件可注明同表4。
 
  注:
 
  ①共分為1—5顆★,★越多代表總體水平越高。其中,1顆★屬于“卡脖子”領域,在產品和技術上對外高度依賴,自給率非常低。2顆★代表技術屬于“卡脖子”領域,在產品和技術上對外依賴,技術和產品整體缺乏競爭力,自給能力較弱。3顆★代表自主技術和產品處于“能用”階段,環節內部分技術和產品在國內外具有一定的競爭力,自給率處于中等水平。4顆★代表自主技術和產品處于“易用”階段,環節內部分技術具有較強國際競爭力,自給率較高。5顆★代表環節內自主技術和產品處于“好用”階段,具有很強國際的競爭力,技術水平國內領先,自給率高。
 
  ②共分為1—5個等級,數字越大代表技術發展水平等級越高。其中,1級代表自有技術能力弱,嚴重受制于人。2級代表自有技術能力較弱,關鍵技術受制于人。3級代表自有技術取得一定突破,跟跑國際領先水平。4級代表自有關鍵技術較為成熟,部分達到國際先進水平。5級代表自有技術體系建立完善,關鍵技術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③共分為1—5個等級,數字越大代表基礎共性程度越高。其中,1級代表關鍵技術僅為本環節生產對象的特有技術。2級代表關鍵技術適用于本細分領域。3級代表關鍵技術適用于該行業。4級代表關鍵技術適用于多數行業。5級代表關鍵技術廣泛適應于各產業。
 
  ④共分為1—5個等級,數字越大代表差距和趕超難度越大。其中,1級代表所處水平與國外基本無差距。2級代表所處水平與國外有1—3年差距。3級代表所處水平與國外有3—5年差距。4級代表所處水平與國外有5—10年差距。5級代表所處水平與國外有10年以上差距。
 
  主要特征指標:圍繞國內外可對比的技術指標來描述。
 
  ⑤無自主能力的技術對應關鍵技術清單總體評價中的1級,表示技術對外完全依賴,處于科技攻關階段;需產業化的技術對應關鍵技術清單總體評價中的2—3級,2級表示技術已通過科技攻關階段并處于成果商業化運作小批量生產階段,3級表示產品和工藝過程趨于成熟但仍未完成產業化階段;成熟的可大面推廣的技術對應關鍵技術清單總體評價中的4—5級,4級表示技術已經初步成熟并可應用于個別行業領域,5級表示技術先進成熟并可開展大面積推廣。
 
  注:
 
  ①共分為1—5顆★,★越多代表總體水平越高,總體評價可結合物料供應商國內外差距、物料來源多樣性和穩定性等方面進行綜合評價。
 
  ②共分為1—5個等級,數字越大代表差距越大。1級代表國內物料市場占有率高,已具備較強國際競爭力,國際市場占有率位居前列。2級代表國內物料市場占有率較高,在國際上具有一定競爭力。3級代表國內物料處于“能用”階段,具有一定的市場占有率。4級代表物料主要來自國外,國內物料處于“不好用”階段。5級代表國內尚無相關物料供應商,受制程度高。
 
  ③共分為1—5個等級,數字越大代表情況越好。總體評價可結合多樣性和穩定性給出評價。在多樣性評價方面,1級代表供應商來源單一。2級代表供應商數量偏少,且均為國外供應商。3級代表有一定數量供應商,絕大部分產品供應來源于國外。4級代表供應商較為多樣化,部分供應商來源于國外。5級代表供應商來源多元化,極端情況下具備替代方案。在穩定性方面,1級代表核心產品的主要供應商極不穩定,受制程度很高,受國際形勢變化影響非常大。2級代表核心產品的供應商不穩定,受制程度較高,受到國際形勢變化的影響。3級代表核心產品的供應商具有一定的穩定性,國內或友好國家供應商占有一定的比例。4級代表核心產品的供應商較為穩定,以國內或友好國家供應商為主。5級代表核心產品的供應商穩定,以國內供應商為主。
 
  注:
 
  ①分為4種水平:國際領先、國際先進、國內領先、國內先進。需分別填寫國外和國內占有率或整體發展水平位居前三位的企業。
 
  ②共分1—5級,數字越大代表情況越好。1級代表國內企業尚未建立協作關系或由于環節缺失而無法形成合作,2級代表上下游部分環節企業建立了合作關系,3級代表上下游關鍵環節企業建立了合作關系,4級代表上下游關鍵環節建立起廣泛的合作關系、共同推進新技術新產品研發和產業化,5級代表上下游企業合作緊密、協同創新成果得到廣泛應用、形成了整體競爭優勢。
 
  注:
 
  ①共分為1—5顆★等級,★越多代表總體水平越高,需結合本表其它列的評價等級進行綜合分析。
 
  ②共分為1—5個等級,數字越大代表成熟度越高。1級代表國內無相關設計研發類工具。2級代表國內有相關設計研發工具,但工具自主化率偏低。3級代表國內有相關設計研發工具,具備一定自主知識產權,開展一定范圍的推廣應用。4級代表設計研發工具以自主知識產權為核心,應用生態環境較為完善。5級代表完全具備自主知識產權,具備較強國際競爭力。
 
  ③共分為1—5個等級,數字越大代表差距和趕超難度越大。其中,1級代表所處水平基本無差距。2級代表所處水平與國外有1—3年差距。3級代表所處水平與國外有3—5年差距。4級代表所處水平與國外有5—10年差距。5級代表所處水平與國外有10年以上差距,趕超難度非常大。
 
  注:
 
  ①共分為1—5顆★等級,★越多代表總體水平越高。總體評價結合國內生產制造設備能力和差距等因素進行整體綜合分析。
 
  ②共分為1—5個等級,數字越大代表差距和趕超難度越大。其中,1級代表所處水平基本無差距。2級代表所處水平與國外有1—3年差距。3級代表所處水平與國外有3—5年差距。4級代表所處水平與國外有5—10年差距。5級代表所處水平與國外有10年以上差距,趕超難度非常大。
 
  靜態突破年限:國內生產出與國外當前同等水平產品所需要的最短時間。
 
  注:
 
  根據“質量是研發設計決定的,是生產制造實現的,是檢驗檢測保證的”的理念,質量貫穿產品的全生命周期,需要各種質量工程技術。其中,質量設計技術是在產品或制造的設計過程中,圍繞質量特性的相關設計控制技術。如:設計參數優化技術、可靠性設計技術等。制造過程質量控制技術是在產品加工制造過程中,圍繞產品質量特性的相關控制技術。如:在線測量控制技術、設備穩定性保證技術等。檢測和試驗技術是涉及產品質量特性的測量、檢驗、試驗相關技術。如校準技術等。質量保障技術:涉及產品交付運營過程中為確保用戶的持續使用要求和后續質量改進而開展的產品質量控制相關技術。如:使用與維修任務分析技術(OMTA)、故障報告、分析和糾正措施系統(FRACAS)等。
 
  ①共分為1—5顆★等級,★越多代表總體水平越高。1★代表質量工程技術缺失,國內無相關質量工程技術機構。2★代表質量工程技術較弱,缺少權威機構。3★級代表質量工程技術存在差距,具有較為知名的質量工程技術機構。4★代表部分國內質量工程技術存在差距,具有國際知名的質量工程技術機構。5★代表質量工程技術與國外處于同一水平線,具有國際先進的質量工程技術機構。
 
  ②共分為1—5個等級,數字越大代表差距和趕超難度越大。其中,1級代表所處水平基本無差距。2級代表所處水平與國外有1—3年差距。3級代表所處水平與國外有3—5年差距。4級代表所處水平與國外有5—10年差距。5級代表所處水平與國外有10年以上差距,趕超難度非常大。
 
  注:
 
  標準類別包括:國際標準、區域標準、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團體標準以及企業主導的事實標準。
 
  ①共分為1—5顆★等級,★越多代表總體水平越高。1顆★代表國內在該領域標準嚴重缺失,無自主標準且缺乏應用,標準受制于人且難以突破,技術話語權嚴重缺失,標準必要專利由國外企業掌握。2顆★代表國內在該領域標準較為缺失,自主標準數量不足且應用較少,自主標準與當前產業發展水平匹配性不足,存在較多尚未覆蓋的新技術、新產品。國內已有等同采用國際標準,但缺乏技術話語權。3顆★代表國內已有一定數量的自主標準,但標準體系尚不完善,自主標準適用性與當前產業發展水平基本匹配,標準數字化開始推進,存在一些尚未覆蓋的新技術、新產品,企業對該領域標準的執行情況較好,標準在市場準入、事中事后監管等方面得到了一定的政策采信,國內在該領域參與制定了國際標準,在一些細分領域形成了一定的技術話語權。4顆★代表國內在該領域標準較完備,已有較成熟的標準體系,自主標準與標準數字化應用較為廣泛,且對產業發展發揮了較大的促進作用,企業對該領域標準的執行情況很好,標準宣貫和培訓工作開展較為廣泛,標準在市場準入、事中事后監管等方面具有較多的政策采信,國內在該領域參與較多國際標準制定,該領域國內企業積極參與國際標準化活動,并形成了較大的技術話語權。5顆★代表該領域標準完備且充分,標準體系健全,具有前瞻性,自主標準與標準數字化應用廣泛,對產業發展發揮了重要的促進作用,企業對該領域標準的執行效果顯著,企業達標率較高,組織了廣泛的標準宣貫和培訓,標準在市場準入、事中事后監管等方面得到了廣泛的政策采信,在該領域已建立了國際標準化主導地位。
 
  注:
 
  ①共分為1—5顆★等級,★越多代表總體水平越高。總體評價結合國內外主要服務商差距、數字化發展水平和綠色化發展水平等方面進行綜合分析。
 
  ②共分為1—5個等級,數字越大代表數字化發展水平越高。1級代表不具備相關數字化轉型發展能力。2級代表部分采用了自動化技術、信息技術手段對生產活動進行改造提升,初步實現了業務的數據共享。3級代表對所涉及的裝備、系統進行集成,實現跨環節的數據共享。4級通過數字化手段將生產制造過程中人員、資源、制造等數據進行充分挖掘和應用,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提升效果明顯。5級代表基于數字化技術實現產業迭代升級,產業鏈高效協同,加速形成新模式新業態。
 
  ③共分為1—5個等級,數字越大代表綠色化發展水平越高。1級代表產品能耗水平高,污染物處理能力弱,綠色化發展意識普遍不強。2級代表能耗水平較高,污染物處理能力較弱,綠色制造服務能力不強。3級代表已經建立了綠色化發展機制,初步開展了節能、污染物防控等工作,形成了一批綠色技術/解決方案服務商。4級代表綠色低碳技術得到拓展應用,能耗水平和碳排放強度穩步降低,綠色技術/解決方案服務體系較為完善。5級代表能耗水平低,實現了碳達峰,綠色技術/解決方案服商體系完善。
 
  ④共分為1—5個等級,數字越大代表配套成熟度越高。1級代表暫無相關公共服務平臺。2級代表具有相關公共服務平臺,服務能力單一化。3級代表具有相關公共服務平臺,提供部分必要的公共服務項目。4級代表服務平臺具備信息服務、融資服務、技術創新服務、創業服務、培訓服務、管理咨詢服務、市場開拓、法律服務等共性服務項目。5級代表平臺聚焦產業特色和應用需求,建立了專業化的信息服務、融資服務、技術創新服務、創業服務、培訓服務、管理咨詢服務、市場開拓、法律服務等在內的完整服務項目。
 
  注:
 
  ①共分為研發設計類、業務管理類、生產控制類、基礎通用等軟件。
 
  ②共分為1—5顆★等級,★越多代表總體水平越高。總體評價包括國內外企業實力對比、差距和趕超難度等方面的綜合評價。
 
  ③共分為1—5個等級,數字越大代表差距和趕超難度越大。其中,1級代表所處水平基本無差距。2級代表所處水平與國外有1—3年差距。3級代表所處水平與國外有3—5年差距。4級代表所處水平與國外有5—10年差距。5級代表所處水平與國外有10年以上差距,趕超難度非常大。
 
  來源:工業和信息化部科技司

 

主頁 > 新聞中心 > 園區規劃 >

工信部印發《制造業技術創新體系建設和應用實施意見》

2023-08-29 來源:高新院 achie.org 點擊:

  制造業技術創新體系建設和應用實施意見
 
  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決策部署,全面準確把握產業技術現狀,有效開展技術攻關、成果轉化和先進適用技術推廣,實施制造業技術創新體系(以下簡稱技術體系)建設和應用,優化創新資源配置,支撐產業基礎能力建設,打造體系化競爭新優勢,實現高水平產業科技自立自強,加快新型工業化進程,特制定本實施意見。
 
  一
 
  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立足新發展階段,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堅持系統觀念,圍繞制造業典型產品的關鍵技術、物料清單、重點生產企業等技術供給線,以及研發設計工具、生產制造裝備、標準、質量、管理服務、關鍵軟件等技術支撐線,構建系統化、標準化的技術體系。依托技術體系,找準產業技術短板和強項,全面支撐產業科技創新工作,促進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深度融合,推動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有力支撐制造強國、網絡強國、數字中國建設。
 
  (二)基本原則
 
  系統思維,科學分析。圍繞重點產業典型產品生命周期,全面厘清技術體系發展現狀,精準定位技術短板弱項和長板優勢,針對性開展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和先進技術推廣。
 
  企業主導,多方聯動。加強供需聯動,充分調動龍頭企業積極性,發揮各類創新平臺作用,深化產業鏈上下游、產學研協同,促進技術體系建設和推廣應用。
 
  央地協同,分類實施。面向國家戰略發展亟需,圍繞重點產業,聚焦典型產品構建技術體系。充分調動地方政府積極性,因地制宜推動優勢特色產業技術體系建設。
 
  動態監測,定期更新。適應新形勢新要求,開展技術體系動態監測,定期更新技術體系,為動態調整技術攻關方向、防范產業鏈供應鏈風險、制定相應措施提供支持。
 
  (三)工作目標
 
  到2025年,形成一套科學適用、標準規范的制造業技術創新體系構建方法,基本建立涵蓋制造業各門類重點產業典型產品的技術體系,分類分級建立短板技術攻關庫、長板技術儲備庫及先進適用技術推廣庫。通過有效應用,技術體系效能初步顯現,產業科技攻關更加全面和精準,科技成果產業化和新技術推廣更有成效,標準、質量、關鍵軟件等產業基礎能力建設顯著增強;在指導地方開展產業鏈強鏈補鏈、區域產業集群發展等方面成效顯著;引導企業供應鏈風險管理水平不斷提升,企業技術研發體系持續優化。
 
  到2027年,建成先進的制造業技術創新體系,全面形成橫向協同、縱向聯通的技術體系網絡。技術體系全面應用于產業科技攻關、成果轉化和新技術推廣,有效指導地方制造業技術創新和產業集聚發展,有效引導企業建立先進的研發體系和科學的供應鏈管理體系,為制造業科技自立自強和高質量發展提供重要支撐。
 
  二
 
  技術體系建設
 
  技術體系用“1295”來概括,即:按照產品生產流程或產品組成環節構建1套環環相扣的評估分析框架,圍繞產業技術供給和支撐2條主線,形成關鍵技術、物料、企業、研發設計、制造裝備、質量、標準、管理服務、關鍵軟件9張清單,依據技術成熟度和制造成熟度模型,對比國內外差距,形成5個評估等級。
 
  (一)技術體系構成
 
  1.關鍵技術
 
  梳理分析典型產品中包含的主要技術,包括主要特征指標、國內外技術發展情況、技術發展差距等,全面反映技術發展狀況,形成關鍵技術清單。
 
  2.物料
 
  梳理分析典型產品關鍵技術涉及的關鍵材料、元器件或零部件等物料,包括國內外主要物料的比較、物料來源的多元化與穩定性等,全面反映供應鏈物料情況,形成關鍵物料清單。
 
  3.企業
 
  梳理分析典型產品關鍵物料的主要生產企業,包括產品市場占有率、企業規模、企業分布、上下游協作及專利情況等,全面反映生產企業發展水平,形成重點生產企業清單。
 
  4.研發設計
 
  梳理分析典型產品研發設計過程中使用的主要軟硬件工具,包括國內外研發設計企業、研發設計能力及工具應用水平等,全面反映研發設計工具發展現狀,形成典型產品研發設計工具清單。
 
  5.制造裝備
 
  梳理分析典型產品生產過程中所使用的制造裝備,包括國內外制造裝備生產水平、生產企業、市場應用和發展差距等,全面反映制造裝備的發展狀況,形成主要制造裝備清單。
 
  6.質量
 
  梳理分析典型產品管理過程中涉及的質量管理與控制情況,包括生產過程中所使用的質量工程技術、檢測裝備與儀器、質量工具軟件等,全面反映典型產品質量現狀,形成質量清單。
 
  7.標準
 
  梳理分析典型產品生命周期過程涉及的主要標準,包括各類標準、標準主要制定機構、標準缺失度等,全面反映標準體系建設及標準實施情況,形成主要標準清單。
 
  8.管理服務
 
  梳理分析典型產品生產過程中所需的數字化、綠色化等管理服務,包括國內外數字化與綠色化解決方案服務商、公共服務平臺配套成熟度與國內外服務能力差距等,全面反映管理服務發展水平,形成管理服務清單。
 
  9.關鍵軟件
 
  梳理分析典型產品生產和應用中使用的業務管理類、生產控制類、基礎通用類等關鍵軟件,包括國內外關鍵軟件主要服務商、軟件應用水平和發展差距等,全面反映關鍵軟件發展現狀,形成關鍵軟件清單。
 
  (二)技術體系評價等級
 
  技術體系評價包括9個方面的總體評價和具體評價,按照技術成熟度和制造業成熟度設置5個等級,全面反映產業鏈關鍵技術的發展水平、基礎共性程度、差距和趕超難度(依據技術成熟度,將關鍵技術又分為無自主能力的技術、需產業化的技術和成熟的可大面積推廣的技術3類);物料的國內外差距和供應商來源多樣性穩定性;企業的整體水平和上下游協作水平;研發設計工具的成熟度、差距和趕超難度;生產制造裝備和質量工程技術的差距和趕超難度;管理與公共服務的數字化發展水平、綠色化發展水平、公共服務平臺配套成熟度等。
 
  三
 
  技術體系評估、更新與拓展
 
  (一)科學評估
 
  工業和信息化部根據技術體系建設的全面性、實時性、精準性、先進性等實際情況進行綜合評估。適時對技術體系在支撐科技攻關、制定項目指南、項目過程管理、鑒定驗收評價等應用情況開展評估。地方工業和信息化主管部門根據需要對技術體系在科技攻關支撐度、招商引資影響力、社會與經濟效益貢獻度、企業能力建設等方面的建設及應用情況進行評估。
 
  (二)動態更新
 
  建立技術體系信息監測服務平臺,對技術體系進行動態監測,根據技術發展、產品迭代與行業應用情況,及時更新技術體系。同時,動態調整短板技術攻關庫、長板技術儲備庫及先進適用技術推廣庫,定期編制技術體系診斷分析報告,根據監測結果,對技術體系建設成效進行驗證。地方工業和信息化主管部門根據技術發展情況和產業布局需求,動態更新本地區技術體系的建設情況。
 
  (三)合理拓展
 
  針對重點行業典型產品涉及的斷點和卡點,采取類比推理“剝洋蔥”的方法,運用技術體系方法進一步深入挖掘問題和研究評估,逐步完善形成環環相扣、層層深入的技術體系架構,以全面識別、精準定位斷點卡點,找準攻關和技術推廣的發力點。同時,通過梳理厘清不同產業鏈間的關聯性,凝練基礎共性問題,進一步形成可信息互通、協同合作的技術網絡體系。
 
  四
 
  技術體系應用
 
  (一)支撐關鍵核心技術攻關
 
  支撐制定科技攻關項目指南,精準確定攻關項目。依據技術體系中短板弱項,按照技術評估等級,圍繞典型產品涉及的核心技術、制造裝備、質量及關鍵軟件等,梳理關鍵技術問題,建立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目錄,做到全面準確,防止漏項和重復立項。與科技創新重點研發計劃、重大科技專項等銜接,有效支撐產業基礎再造工程和重大技術裝備攻關工程。
 
  (二)支撐科技成果產業化
 
  依據技術體系和技術評估等級確定成果清單,分類開展產業化工作,圍繞重點行業典型產品,加強與現有載體的對接,避免無效的成果轉化。堅持以企業為主體,產學研協同,充分發揮體制機制優勢,形成產業化合力。依托制造業創新中心、重點實驗室、質量評價實驗室等產業共性技術平臺,加強中間試驗能力建設和產業化綜合保障服務。
 
  (三)支撐推廣先進適用技術
 
  應用技術體系,精準識別長板優勢,形成先進適用技術推廣目錄。針對行業特點開展技術推廣,實現全行業技術進步,有效提升質量效益,加速推進數字化轉型,實現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充分發揮行業組織和專業機構作用,用好標準、認證等工具,加強供需對接,匹配、共享資源,形成工作聯動,不斷提升技術推廣的質量和效率。
 
  (四)支撐產業技術基礎能力建設
 
  依據技術體系,系統梳理產業技術基礎能力,支撐標準制定和推廣,充分發揮標準引領作用。支撐質量檢測、試驗能力建設,持續提升產業質量技術和管理水平。支撐計量能力建設,不斷提高測量的精度和有效性。支撐科技成果、產業信息和知識產權能力建設,為產業技術進步和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保障。
 
  (五)支撐區域產業發展
 
  依據區域產業技術體系,全面反映區域內產業發展情況,精準開展產業鏈補鏈強鏈,優化區域產業布局和創新資源配置,針對性開展招商引資,培育和引進優質企業,形成高水平創新型企業梯隊。統籌區域內產業基礎能力,為優化投資環境、夯實產業發展基礎、實現產業分工深化和集聚發展提供有效支撐。
 
  (六)支撐企業技術研發和供應鏈管理
 
  企業依據自身技術體系,準確評估企業技術研發和供應鏈管理狀況,找準技術優勢和短板,優化研發管理體系,有效開展技術研發,促進技術進步,保持競爭優勢。加強供應鏈管理,持續優化合格物料和供應商,建立健全風險預警和防控機制,統籌安全、效率和成本,不斷完善供應鏈管理體系。
 
  五
 
  保障措施
 
  (一)加強統籌協調
 
  工業和信息化部加強對技術體系建設工作的組織領導,強化技術體系與產業政策法規的銜接,充分發揮龍頭企業作用,統籌行業協會、產業聯盟、高校、科研院所、專業智庫等力量,形成工作合力,推進創新鏈與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深度融合。建立央地協同、多方聯動的工作機制,地方工業和信息化主管部門組織本地區的技術體系建設和應用。
 
  (二)強化基礎保障
 
  加強產業技術基礎服務平臺、重點實驗室、標準化技術機構等支撐能力,充分發揮技術優勢,有效支撐技術體系建設與應用。面向行業、地方和企業,開展多層次的技術體系構建方法和應用培訓。依托技術體系信息監測服務平臺,為技術體系構建、評估、更新、拓展和應用提供支撐和服務。
 
  (三)注重數據安全
 
  提高對技術體系相關數據的安全防范意識,持續提升數據安全保障能力,建立先進的數據安全管理機制,按規定進行分級分類管理,規范數據收集、更新和分析等行為。定期對技術體系建設和應用工作開展數據風險評估,對相關服務平臺進行安全監測,防范數據安全風險。
 
  (四)推進開放合作
 
  強化跨地區、跨行業、跨部門技術體系共建共享與交流合作,促進產業鏈上下游深度協作、創新資源優勢互補。充分發揮技術體系作用,加強國際技術交流合作,在技術、物料、供應商、產業基礎能力和服務等方面開展精準對接,持續加強市場、規則等方面軟聯通,穩步擴大標準等制度性開放,支撐新發展格局構建。
 
  附件:
 
  制造業技術創新體系框架
 
  填表說明:
 
  1.各表中的環節(簡稱“環”)的劃分要統一,可根據裝備或產品的特點,按照組成部分(如離散型制造)或制造流程(如流程型制造)進行劃分。同時,對于環的劃分需給出明確的劃分依據說明,可包括參考標準、參考文獻等。
 
  2.表中涉及的總體評價需結合具體注釋說明進行分析。
 
  3.表格應盡量細化到若干的具體技術,分析其具體的技術指標,分別填寫相關內容。
 
  4.根據行業屬性,不適用的表格需填寫“不涉及”。
 
  5.表4主要關注研發設計中所使用的工具,包括軟件和硬件。表9關鍵軟件清單為生產制造過程中所使用的軟件,包括研發設計類、業務管理類、生產控制類、基礎通用類等軟件。如軟件本身是產品/裝備的重要組成,需單獨列為“環”,表9中如涉及到表4中研發設計類軟件可注明同表4。
 
  注:
 
  ①共分為1—5顆★,★越多代表總體水平越高。其中,1顆★屬于“卡脖子”領域,在產品和技術上對外高度依賴,自給率非常低。2顆★代表技術屬于“卡脖子”領域,在產品和技術上對外依賴,技術和產品整體缺乏競爭力,自給能力較弱。3顆★代表自主技術和產品處于“能用”階段,環節內部分技術和產品在國內外具有一定的競爭力,自給率處于中等水平。4顆★代表自主技術和產品處于“易用”階段,環節內部分技術具有較強國際競爭力,自給率較高。5顆★代表環節內自主技術和產品處于“好用”階段,具有很強國際的競爭力,技術水平國內領先,自給率高。
 
  ②共分為1—5個等級,數字越大代表技術發展水平等級越高。其中,1級代表自有技術能力弱,嚴重受制于人。2級代表自有技術能力較弱,關鍵技術受制于人。3級代表自有技術取得一定突破,跟跑國際領先水平。4級代表自有關鍵技術較為成熟,部分達到國際先進水平。5級代表自有技術體系建立完善,關鍵技術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③共分為1—5個等級,數字越大代表基礎共性程度越高。其中,1級代表關鍵技術僅為本環節生產對象的特有技術。2級代表關鍵技術適用于本細分領域。3級代表關鍵技術適用于該行業。4級代表關鍵技術適用于多數行業。5級代表關鍵技術廣泛適應于各產業。
 
  ④共分為1—5個等級,數字越大代表差距和趕超難度越大。其中,1級代表所處水平與國外基本無差距。2級代表所處水平與國外有1—3年差距。3級代表所處水平與國外有3—5年差距。4級代表所處水平與國外有5—10年差距。5級代表所處水平與國外有10年以上差距。
 
  主要特征指標:圍繞國內外可對比的技術指標來描述。
 
  ⑤無自主能力的技術對應關鍵技術清單總體評價中的1級,表示技術對外完全依賴,處于科技攻關階段;需產業化的技術對應關鍵技術清單總體評價中的2—3級,2級表示技術已通過科技攻關階段并處于成果商業化運作小批量生產階段,3級表示產品和工藝過程趨于成熟但仍未完成產業化階段;成熟的可大面推廣的技術對應關鍵技術清單總體評價中的4—5級,4級表示技術已經初步成熟并可應用于個別行業領域,5級表示技術先進成熟并可開展大面積推廣。
 
  注:
 
  ①共分為1—5顆★,★越多代表總體水平越高,總體評價可結合物料供應商國內外差距、物料來源多樣性和穩定性等方面進行綜合評價。
 
  ②共分為1—5個等級,數字越大代表差距越大。1級代表國內物料市場占有率高,已具備較強國際競爭力,國際市場占有率位居前列。2級代表國內物料市場占有率較高,在國際上具有一定競爭力。3級代表國內物料處于“能用”階段,具有一定的市場占有率。4級代表物料主要來自國外,國內物料處于“不好用”階段。5級代表國內尚無相關物料供應商,受制程度高。
 
  ③共分為1—5個等級,數字越大代表情況越好。總體評價可結合多樣性和穩定性給出評價。在多樣性評價方面,1級代表供應商來源單一。2級代表供應商數量偏少,且均為國外供應商。3級代表有一定數量供應商,絕大部分產品供應來源于國外。4級代表供應商較為多樣化,部分供應商來源于國外。5級代表供應商來源多元化,極端情況下具備替代方案。在穩定性方面,1級代表核心產品的主要供應商極不穩定,受制程度很高,受國際形勢變化影響非常大。2級代表核心產品的供應商不穩定,受制程度較高,受到國際形勢變化的影響。3級代表核心產品的供應商具有一定的穩定性,國內或友好國家供應商占有一定的比例。4級代表核心產品的供應商較為穩定,以國內或友好國家供應商為主。5級代表核心產品的供應商穩定,以國內供應商為主。
 
  注:
 
  ①分為4種水平:國際領先、國際先進、國內領先、國內先進。需分別填寫國外和國內占有率或整體發展水平位居前三位的企業。
 
  ②共分1—5級,數字越大代表情況越好。1級代表國內企業尚未建立協作關系或由于環節缺失而無法形成合作,2級代表上下游部分環節企業建立了合作關系,3級代表上下游關鍵環節企業建立了合作關系,4級代表上下游關鍵環節建立起廣泛的合作關系、共同推進新技術新產品研發和產業化,5級代表上下游企業合作緊密、協同創新成果得到廣泛應用、形成了整體競爭優勢。
 
  注:
 
  ①共分為1—5顆★等級,★越多代表總體水平越高,需結合本表其它列的評價等級進行綜合分析。
 
  ②共分為1—5個等級,數字越大代表成熟度越高。1級代表國內無相關設計研發類工具。2級代表國內有相關設計研發工具,但工具自主化率偏低。3級代表國內有相關設計研發工具,具備一定自主知識產權,開展一定范圍的推廣應用。4級代表設計研發工具以自主知識產權為核心,應用生態環境較為完善。5級代表完全具備自主知識產權,具備較強國際競爭力。
 
  ③共分為1—5個等級,數字越大代表差距和趕超難度越大。其中,1級代表所處水平基本無差距。2級代表所處水平與國外有1—3年差距。3級代表所處水平與國外有3—5年差距。4級代表所處水平與國外有5—10年差距。5級代表所處水平與國外有10年以上差距,趕超難度非常大。
 
  注:
 
  ①共分為1—5顆★等級,★越多代表總體水平越高。總體評價結合國內生產制造設備能力和差距等因素進行整體綜合分析。
 
  ②共分為1—5個等級,數字越大代表差距和趕超難度越大。其中,1級代表所處水平基本無差距。2級代表所處水平與國外有1—3年差距。3級代表所處水平與國外有3—5年差距。4級代表所處水平與國外有5—10年差距。5級代表所處水平與國外有10年以上差距,趕超難度非常大。
 
  靜態突破年限:國內生產出與國外當前同等水平產品所需要的最短時間。
 
  注:
 
  根據“質量是研發設計決定的,是生產制造實現的,是檢驗檢測保證的”的理念,質量貫穿產品的全生命周期,需要各種質量工程技術。其中,質量設計技術是在產品或制造的設計過程中,圍繞質量特性的相關設計控制技術。如:設計參數優化技術、可靠性設計技術等。制造過程質量控制技術是在產品加工制造過程中,圍繞產品質量特性的相關控制技術。如:在線測量控制技術、設備穩定性保證技術等。檢測和試驗技術是涉及產品質量特性的測量、檢驗、試驗相關技術。如校準技術等。質量保障技術:涉及產品交付運營過程中為確保用戶的持續使用要求和后續質量改進而開展的產品質量控制相關技術。如:使用與維修任務分析技術(OMTA)、故障報告、分析和糾正措施系統(FRACAS)等。
 
  ①共分為1—5顆★等級,★越多代表總體水平越高。1★代表質量工程技術缺失,國內無相關質量工程技術機構。2★代表質量工程技術較弱,缺少權威機構。3★級代表質量工程技術存在差距,具有較為知名的質量工程技術機構。4★代表部分國內質量工程技術存在差距,具有國際知名的質量工程技術機構。5★代表質量工程技術與國外處于同一水平線,具有國際先進的質量工程技術機構。
 
  ②共分為1—5個等級,數字越大代表差距和趕超難度越大。其中,1級代表所處水平基本無差距。2級代表所處水平與國外有1—3年差距。3級代表所處水平與國外有3—5年差距。4級代表所處水平與國外有5—10年差距。5級代表所處水平與國外有10年以上差距,趕超難度非常大。
 
  注:
 
  標準類別包括:國際標準、區域標準、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團體標準以及企業主導的事實標準。
 
  ①共分為1—5顆★等級,★越多代表總體水平越高。1顆★代表國內在該領域標準嚴重缺失,無自主標準且缺乏應用,標準受制于人且難以突破,技術話語權嚴重缺失,標準必要專利由國外企業掌握。2顆★代表國內在該領域標準較為缺失,自主標準數量不足且應用較少,自主標準與當前產業發展水平匹配性不足,存在較多尚未覆蓋的新技術、新產品。國內已有等同采用國際標準,但缺乏技術話語權。3顆★代表國內已有一定數量的自主標準,但標準體系尚不完善,自主標準適用性與當前產業發展水平基本匹配,標準數字化開始推進,存在一些尚未覆蓋的新技術、新產品,企業對該領域標準的執行情況較好,標準在市場準入、事中事后監管等方面得到了一定的政策采信,國內在該領域參與制定了國際標準,在一些細分領域形成了一定的技術話語權。4顆★代表國內在該領域標準較完備,已有較成熟的標準體系,自主標準與標準數字化應用較為廣泛,且對產業發展發揮了較大的促進作用,企業對該領域標準的執行情況很好,標準宣貫和培訓工作開展較為廣泛,標準在市場準入、事中事后監管等方面具有較多的政策采信,國內在該領域參與較多國際標準制定,該領域國內企業積極參與國際標準化活動,并形成了較大的技術話語權。5顆★代表該領域標準完備且充分,標準體系健全,具有前瞻性,自主標準與標準數字化應用廣泛,對產業發展發揮了重要的促進作用,企業對該領域標準的執行效果顯著,企業達標率較高,組織了廣泛的標準宣貫和培訓,標準在市場準入、事中事后監管等方面得到了廣泛的政策采信,在該領域已建立了國際標準化主導地位。
 
  注:
 
  ①共分為1—5顆★等級,★越多代表總體水平越高。總體評價結合國內外主要服務商差距、數字化發展水平和綠色化發展水平等方面進行綜合分析。
 
  ②共分為1—5個等級,數字越大代表數字化發展水平越高。1級代表不具備相關數字化轉型發展能力。2級代表部分采用了自動化技術、信息技術手段對生產活動進行改造提升,初步實現了業務的數據共享。3級代表對所涉及的裝備、系統進行集成,實現跨環節的數據共享。4級通過數字化手段將生產制造過程中人員、資源、制造等數據進行充分挖掘和應用,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提升效果明顯。5級代表基于數字化技術實現產業迭代升級,產業鏈高效協同,加速形成新模式新業態。
 
  ③共分為1—5個等級,數字越大代表綠色化發展水平越高。1級代表產品能耗水平高,污染物處理能力弱,綠色化發展意識普遍不強。2級代表能耗水平較高,污染物處理能力較弱,綠色制造服務能力不強。3級代表已經建立了綠色化發展機制,初步開展了節能、污染物防控等工作,形成了一批綠色技術/解決方案服務商。4級代表綠色低碳技術得到拓展應用,能耗水平和碳排放強度穩步降低,綠色技術/解決方案服務體系較為完善。5級代表能耗水平低,實現了碳達峰,綠色技術/解決方案服商體系完善。
 
  ④共分為1—5個等級,數字越大代表配套成熟度越高。1級代表暫無相關公共服務平臺。2級代表具有相關公共服務平臺,服務能力單一化。3級代表具有相關公共服務平臺,提供部分必要的公共服務項目。4級代表服務平臺具備信息服務、融資服務、技術創新服務、創業服務、培訓服務、管理咨詢服務、市場開拓、法律服務等共性服務項目。5級代表平臺聚焦產業特色和應用需求,建立了專業化的信息服務、融資服務、技術創新服務、創業服務、培訓服務、管理咨詢服務、市場開拓、法律服務等在內的完整服務項目。
 
  注:
 
  ①共分為研發設計類、業務管理類、生產控制類、基礎通用等軟件。
 
  ②共分為1—5顆★等級,★越多代表總體水平越高。總體評價包括國內外企業實力對比、差距和趕超難度等方面的綜合評價。
 
  ③共分為1—5個等級,數字越大代表差距和趕超難度越大。其中,1級代表所處水平基本無差距。2級代表所處水平與國外有1—3年差距。3級代表所處水平與國外有3—5年差距。4級代表所處水平與國外有5—10年差距。5級代表所處水平與國外有10年以上差距,趕超難度非常大。
 
  來源:工業和信息化部科技司

 
主站蜘蛛池模板: 台湾佬娱乐中文22vvvv | 军人粗大的内捧猛烈进出视频| 国产内射爽爽大片视频社区在线| 清纯唯美经典一区二区| 国产欧美日韩va另类在线播放| 麻豆国产精品va在线观看| 国产亚洲日韩在线a不卡| 国产男女无遮挡猛进猛出| 欧美人妻少妇精品久久黑人 | 亚洲熟妇色xxxxx亚洲| 亚洲一久久久久久久久| 美女张开腿让男人桶爽| 亚洲男同帅gay片| 国产午夜毛片v一区二区三区| 大又大又粗又硬又爽少妇毛片| 国内揄拍国内精品|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久久婷婷老年| 久久婷婷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yw尤物av无码国产在线看| 少妇性饥渴无码a区免费| 亚洲av超清无码不卡在线网络| 久久综合狠狠色综合伊人| 超碰人人模人人爽人人喊手机版 | 亚洲精品少妇30p| 老少配老妇老熟女中文普通话| 亚洲av成人一区二区三区观看 | 国产精品午夜无码av体验区| 久久久国产打桩机| 无码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影片| 人妻少妇av无码一区二区| 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电影| 亚洲无线码高清在线观看 | 97在线视频人妻无码| 亚洲av无码av制服丝袜在线 | 色老头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一本大道久久东京热无码av| 欧洲lv尺码大精品久久久| 毛色毛片免费观看| 亚洲老熟女性亚洲| 四川少妇被弄到高潮| 旧里番美熟妇1一2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