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三五政策及新聞
- 光伏產業政策
- 國家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政策
- 自貿區政策
- 區域經濟政策
- 一帶一路政策
- 縣域經濟政策
- 智慧城市政策
- 創新基金政策
- 京津冀規劃政策
- 國家高新區政策
- 火炬計劃項目政策
- 高新技術企業政策
- 科技企業孵化器政策
- 創新型產業集群政策
文化部文化產業司副巡視員施俊玲解讀文化金融政策
來源:未知 日期:2015-10-29 點擊:次
2015年10月28日,為進一步促進文創產業與金融資本的共榮發展,北京市文化創意產業促進中心再次攜手清科集團,在北京中航泊悅酒店舉辦“第四屆中國文化金融創新峰會”,整合金融界與文化產業界的高端資源,透視產業動向和趨勢,以資本之力推進文化創意產業轉型發展。文化部文化產業司副巡視員施俊玲做了《文化金融政策解讀》的主題演講。
(圖為文化部文化產業司副巡視員施俊玲)
以下為現場實錄:
施俊玲:各位來賓,大家上午好,非常容幸參加中國文化金融創新峰會,我是第一次,感謝主辦方北京文促中心的邀請,大家都知道近年來文化產業發展的一個顯著特點和重要成果,就是文化金融合作的深入開展,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鼓勵金融資本、社會資本、文化資源相結合,標志著中央將推進文化金融合作納入全面深化改革的全局,在我們的努力下,去年3月份文化部聯合中國人民銀行,財政部印發了關于深入推進文化金融合作的意見,2014年14號文,有四個方面內容,一個是充分認識深入推進文化金融合作的重要意義,第二個是創新文化金融體制機制。第三個是創新文化產業金融產品和服務。第四個是加強組織實施和配套保障,這四個方面15條政策條款,我不具體給大家贅述了,大家可以通過中國文化產業網,文化部的政府網站都可以看到,文件內容非常好理解, 都是大白話,我們也有政策解讀,我不具體講了。
在我們的推動下,三部門又聯合了召開了首屆金融文化合作會議,對進一步深化金融文化合作的部署,目前涉及到文化產業的文件里,文化金融板塊已經成為政策體系中及其重要的一個部分,三部委的文件非常好的發揮了產業政策的引導,我們今年也開始制定“十三五”文化產業發展規劃。金融政策放大,財政政策支持的協同作用,發揮了產業政策指引,大家都認為我們這個文件是可以落地的,目前這個文件像南京,一共有15條的政策條款,他們已經落實了14條,推進力度非常大。
在這些政策指引和推動下,文化和金融的合作日益積極和活躍,我借這個機會想酒文化金融合作的有關情況和發展方向,特別是創新點,想談幾點個人的思考和見解,談談自己的想法,思考和見解,供大家參考。
第一,我國文化金融合作的前景廣闊,大有作為,十幾年來我國文化產業呈現出蓬勃發展的態勢,被譽為21世紀朝陽產業,既使在最近幾年全球金融危機和我國宏觀經濟面臨下行壓力的背景下,文化產業的發展速度仍然高于國民經濟整體增長的速度,國家統計局統計的數據顯示2014我國已經增長到2.39萬億元,比04年增長了近6倍。文化產值增長占GDP的總值到2014年3.6%,年均增長速度都在15%以上,同時在國家大力支持小微企業發展,鼓勵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實施互聯網+行動重大戰略推動下,2014年全年新登陸注冊文化、體育和娛樂業企業同比增長83.51%,全國新登記注冊文化體育和娛樂業是83.51%,比全國同期的高出了4%。
2015年全國新登記注冊文化、體育和娛樂企業同比增長68.5%,高于全國新登記注冊19.4%的增幅,增幅是近50個百分點。因而可以斷定文化產業成為推動中國經濟發展,邁向新高端水平的重要力量,我國文化產業取得了長足發展,離不開黨和國家的高度重視,離不開產業政策的指引和扶持,以及文化產業從業者的積極努力,但是是不是這樣就可以了?我認為這是不夠的,因為如果沒有金融的大力支持,沒有文化金融的全面合作,是沒有可能實現今天這樣的發展成就,我們中傳文化產業研究院最近發布了一個數據,說文化產業的投資規模已經超過了1萬億,當然他們的數據是不是具有權威性,還沒有考證。
我國支持產業發展三大經濟政策,稅收政策,財政政策和金融政策,只有金融政策是具有巨大的發展空間。那么金融支持文化產業,可以說是剛性需求,具體來看在2010年以前,我國文化產業增加值的年均增量大約在1千億元以上,到2010年以后,年均增量則超過2千億元,那么這里面除了文化產業自身的高成長性之外,與近些年一系列鼓勵文化金融合作發展是密不可分,金融機構越來越關注文化產業,為文化產業的發展提供了有力的資金支撐,
2015年文化產業和外幣中長期貸款余額已經達到了24萬億元,同比增長了25.1%,高于中長期貸款平均增速9.4%,在直接融資方面,到2014年4月末共180家文化企業發行了254億的債券,累計融資4703億元。在看到我國文化產業融資規模,發展規模不斷壯大的同時,我們也看到了我國文化產業總體融資規模依然很小,融資渠道還比較狹窄,這個數據我不說了,因為也是沒有權威的數據,有的人說占整個國內融資規模2%,有人說10%,我還沒有認真去考證,反正很少的。融資渠道還是比較狹窄,月當前文化產業快速發展的態勢不相匹配,資金不足仍是阻礙眾多成長性高,釋放發展企業的瓶頸問題,既有文化企業自身的原因,也有金融機構的原因,由于時間的關系,這里面我不做具體的分析了。
因此金融機構也越來越愿意投資文化產業,對于廣大的企業而言想要更為便利獲得金融機構的支持,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需要政府部門,金融機構和文化企業和相關社會服務機構的共同努力。堅持創新是促進文化金融廣泛合作的重要途徑,我們口住這個主題是創新,從國家戰略層面,黨的十八大將文化產業列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體系,到2020年我國文化產業增加值占到同期GDP的5%,距離實現目標還差1%多,這需要文化產業在接下來5、6年的時間里,要繼續保持兩位數的高速增加,這個任務比較艱巨,因此全面實現小康社會宏偉藍圖中,必須進一步加大金融對文化企業的大力支持,有效激發我國文化產業的發展活力,要實現這個目標除了各層級的文化企業,要不斷的增強自身融資意識和融資能力,特別是融資能力,加強對企業經營管理的規范,提高財務透明度等。
除了這個之外,我認為不斷推進文化金融領域創新,將是疏通和拓寬金融進入文化管道的關鍵所在和重要途徑。這個是要理念創新,當前社會正在步入后工業化時代,生產的小型化,智能化,專業化成為中國制造業的新特征,第三產業的比重已占到我國國民經濟一半以上,發展現代服務業成為中國經濟提質增效升級的重要方向,當前主要的投融資方式,基本上還是工業化大生產時期所形成的資金方式,不完全適應我國經濟發展現狀和未來的趨勢。
在實際的投融資活動中,不少的金融機構十分強調企業必須滿足規定的融資標準和內控條件,在座的各位有很多是金融機構的企業有切身的體會,金融業出現和發展是與社會金融業的出現和發展,與社會生產力的不斷進步是密不可分。重要的作用是讓資金融通起來,促進實體經濟的發展,在當前我國經濟轉型升級過程中,金融機構首先在理念上要有所創新,有企業適應金融,向金融服務企業轉變,回歸金融的本質,切實起到支持實體經濟發展的作用。
第二個是產品創新,金融產品創新是目前各類金融機構支持文化產業發展的主要方式之一,近年來不少金融機構推出服務文化產業的金融產品,從文化產業整體來看,這些產品對擴大文化融資規模,提高文化企業融資便利化的程度,起到了積極的作用。但從不同規模企業的融資情況來看,據我了解,這些金融產品創新對緩解大中型企業融資難的問題,起到了相當大的作用。但是占文化企業數量98.5%的小微文化企業而言,融資難的問題依然比較突出。因此,需要金融機構在進一步加大金融產品創新力度的過程中,能夠從小微企業的規模和特點出發,以增強產品開發針對性和適應性為重點,不斷提高創新水平,使資金能夠投到小微企業有效需求中去,為企業提供多元化的選擇方式,近年來國家大力支持債券市場,中小銀行,小貸公司,融資擔保機構的發展,支持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和區域股權系統的建設,大大拓寬了不同類型,不同規模的企業融資渠道。
尤其是P2P和股權眾籌等新型融資模式的出現和快速的發展,為文化企業提供更為多元化的融資選擇。今后一段時間,隨著互聯網+與金融行業的磨合,并且帶動投融資渠道不斷創新,在防范風險的前提下,對于能夠滿足文化企業需求方面,發揮更大作用的一些投融資渠道和創新實踐活動,還應該是以鼓勵為主,給予創新活動的探索嘗試空間。
最后我想說的是,希望能夠體制機制創新,特別是體制創新,金融體制改革也在不斷的深入,但是我覺得還要再繼續創新。金融管理體制創新是推動金融產品和投融資渠道不斷創新,釋放金融活力的有力保障,近些年廣大金融和相關機構圍繞文化產業等現代服務業積極探索和實踐,在金融產品和投融資渠道創新方面,取得了積極的成效,但要擴大文化金融合作,單單依靠金融產品和投資渠道等領域的創新,我認為是遠遠還不夠的,改革傳統融資模式,北京農商銀行田行長介紹了在他們行內成立了文化產業專營機構,這就是一個體制創新,如果是有專營機構來針對文化企業,解決文化企業的融資問題,肯定是非常好的。
我想說改革傳統融資模式,單靠金融產品和投融資渠道的創新還是遠遠不夠的,在今后一段時期內,必須將金融管理體制作為創新的重點,改革傳統融資模式的監管制度,完善新型融資模式的管理辦法,建立與當前我國經濟發展相適應的金融風險防范機制和績效激勵機制,切實為金融持續有力支持文化企業的發展提供體制機制的保障。
各位來賓和朋友們,以上是我多年來推動文化金融合作工作過程中的一些個人見解,今天有不少的金融人士,知名專家學者,和文化社會管理者來到這里,希望通過我的拋磚引玉,與在座各位如何推進文化金融合作進行充分的交流,碰撞出思想的火花,最后預祝本次峰會圓滿成功。
相關文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