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型城市轉型:東北振興關鍵
來源:未知 日期:2015-12-22 點擊:次
近日,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副所長劉尚希在“資源型城市可持續發展——打造中國經濟升級版”高層研討會上表示,資源型城市可持續發展有三個基本的體制亟待理順,即產權制度、監管制度和價格制度。這一論述與東北現狀的結合,可以探索出一些漸次清晰的路徑。
去年,中國首次出臺了關于資源型城市可持續發展的國家級專項規劃《全國資源型城市可持續發展規劃(2013—2020年)》,首次界定了262個“資源型城市”,他們將作為維護能源資源安全的保障、推動新型工業化和城鎮化的主戰場。
規劃顯示,目前我國有67個城市由于自然資源趨于枯竭,經濟發展滯后、民生問題突出、生態環境壓力大,被列為衰退型城市。其中24個地級市中有10個在東北。
兩個煤城的“星星之火”
在煤炭產業獨大的煤城七臺河市,電子商務產業逐漸顯露頭角,雖仍是“星星之火”,但已露出了“燎原之勢”。
黑龍江省七臺河市和很多“因煤而生、緣煤而興”的煤城一樣,這個資源枯竭城市也因煤炭形勢不好,經濟一度急轉直下。
在這樣一座人口百萬的煤城,近期卻和電子商務產業“親密接觸”,全市興起網絡創業熱。給別人打過工,自己也賣過服裝,經歷過多次創業失敗的呂明剛就是其中的代表。
七臺河在淘寶、京東、一號店以及自建電商平臺注冊開展電子商務的企業和個人已達400多戶,直接和間接帶動就業創業1500多人。入駐七臺河市經濟開發區電商產業園的賣家熊傳磊說,產業園免費提供經營場所,網絡運營商還幫助做產品推廣,短時間就聚集了南方3000多客戶粉絲。
上世紀90年代中期,吉林遼源市陷入資源危困、經濟危機之中。這座130萬人口的“煤城”,下崗職工14.7萬人,登記失業率20%,城市低保人口占全市總人口近四分之一。“經濟最低谷時,整個城市幾乎陷入癱瘓!”遼源市委書記吳蘭追溯往事,像在講述一個遙遠的噩夢。
十多年過去了,一個“政府聚焦繪藍圖、民營經濟唱主角、市場基因被激活”的發展軌跡,凸顯著這座資源型城市的堅守與突圍。“過去占經濟總量70%的煤炭工業,現在占比還不到7%,登記失業率降到3%左右,城市低保人口下降近60%!”吳蘭隨口說出的一組數字,足以印證遼源市成功轉型的“鳳凰涅槃”。
“當一任市委書記如果舍不得用五年打基礎,奢求任期內新興產業成為支柱是不現實的。”曾任遼源市委書記的吉林省人大財經委主任趙振起直言,資源型城市轉型不能搞“快餐經濟”,重速度、輕質量往往會迷失方向。
自去年以來,東北經濟持續下行,遼源市一些企業融資陷入困境。“經濟下行時期,政府更不能‘掛空擋’,可以通過服務,幫助當地企業低成本快速進入新市場。”遼源市金融辦副主任宋立軍統計,當地政府集中幫助200多家企業辦理房照、消防、土地等相關手續,避免因手續不全造成融資困難。
“去年7月到現在企業融資超過10億元,政府推動主導產業,幫助企業作擔保,開發區沒有企業因為資金鏈中斷影響生產。”遼源市經濟開發區管委會主任劉運佳說。
三個基本的體制亟待理順
劉尚希表示,根據我國憲法規定,礦產資源屬于國家所有,但在實際操作中,我國還尚未形成與市場經濟相融合的產權制度形式,致使中央與地方、地方各級的資源利益分割沒有制度規范。而產權與行政管理權長期區分不清,也導致資源的無序、過度開發,這是形成生態環境破壞的一個重要制度性原因。
產權不明晰導致的另一個后果是責任主體不明。劉尚希說,地方政府在沒有得到明確授權的情況下,以國家所有的資源作為招商引資的資本,實際很大程度上把大部分利益讓渡給了企業,而將風險留給了地方、留給了社會。企業作為經濟主體,獲得收益,但是企業的責任和風險卻不明確。比如礦山開采,產生大量外部性成本,最后卻要由中央政府來治理。
“資源的開發需要監管,這背后就是規制權。”劉尚希說,資源是否該開采、如何開采、開采到什么程度,都是監管制度中需要考慮的。尤其是一些破壞生態環境、或涉及國家戰略的資源產品,需要進行規劃。他說,監管制度不完善不僅會導致生態環境惡化或經濟問題,還會使一些人借機將國家資源轉化為個人財富,造成社會貧富差距過大等問題。
同時,劉尚希指出資源性產品的價格形成,市場應起決定性作用,但實際上很多資源開采的成本未被市場計入價格中去,例如對環境生態的負面影響,可能多年以后才能顯現出來。因此,資源性產品的價格在市場上完整顯現就離不開政府的干預,其重要手段之一就是征收資源稅。
劉尚希表示,資源稅通過稅收的方式,使得外部成本內部化,減少生態風險的累積。
東北老工業基地資源型城市很多,新一輪振興發展必須把經濟轉型放在首要位置。
經過多年積蓄發展,全國第一個資源型城市經濟轉型試點市阜新市迎來了產業結構調整與產業升級的新機遇。
如今,《國務院關于近期支持東北振興若干重大政策舉措的意見》中已明確,要“實施資源型城市產業轉型攻堅行動計劃”。
在一些資源型城市的代表委員看來,這些含金量高、對資源型城市發展針對性非常強的支持政策,未來一段時期將會釋放出政策效應,為加快轉型發展提供良好的外部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