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貫徹落實大別山革命老區振興發展規劃
來源:未知 日期:2016-02-03 點擊:次
安徽省貫徹落實大別山革命老區振興發展規劃實施方案
為全面貫徹落實《大別山革命老區振興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推動皖西革命老區加快振興和跨越發展,特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總體要求
(一)基本思路。
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和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按照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理念,堅持立足當前、著眼長遠,四化同步、富民優先,保護優先、合理開發,大膽探索、改革創新,積極扶持、自力更生,弘揚老區精神,加快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進程,著力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著力推進城鄉發展一體化,著力加強基礎設施建設,著力促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著力加強生態建設與環境保護,著力推進扶貧攻堅,努力推動老區加快發展,使老區人民過上富裕美好生活,與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二)發展目標。
到2020年,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綜合經濟實力顯著增強,具備地方特色的產業體系初步形成;扶貧攻堅取得重要階段性成果,貧困地區與其他地區發展差距擴大趨勢得到扭轉,絕對貧困現象全面消除,城鄉居民收入增幅高于地區生產總值增幅,農民人均收入增幅高于全國平均水平;基礎設施建設取得重要進展,交通、能源、水利、信息設施的支撐能力進一步增強;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取得顯著成效,節能減排、資源綜合利用取得階段性成果;城鎮化水平和質量穩步提升,城鄉發展一體化步伐加快;突出民生問題得到有效解決,基本公共服務體系更加完善;有利于科學發展的體制機制不斷健全,經濟社會發展活力迸發,與全省同步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
主要發展指標
注:[ ]中數據為6年累計數。
(三)實施范圍和空間布局。《規劃》確定的實施范圍為湖北、河南、安徽3省的10個市、62個縣(市、區),其中涉及安徽省六安、安慶兩市全境,總面積3.34萬平方公里,2014年末常住人口1110.1萬人,分別占全省的24.0%和18.2%。
按照《規劃》空間布局要求,著力打造六安核心發展圈,壯大安慶沿江發展組團:
六安核心發展圈包括六安市全境,以六安中心城區為龍頭,依托六安經濟技術開發區、承接產業轉移集中示范園區等平臺,積極推進合六工業走廊建設,加快提升農產品加工、采礦冶金等產業的發展水平,積極培育紡織服裝、汽車及零部件、機電家電、新型建材、旅游休閑、健康養老等產業,打造若干具有競爭力的產業集群,加強與武漢城市圈、中原經濟區、皖江城市帶的互動融合,有序承接產業轉移,建設全省重要農副產品基地、礦產資源加工基地和休閑旅游度假目的地。
安慶沿江發展組團包括安慶市全境,以安慶中心城區為龍頭,發揮長江沿岸的區位優勢和大別山腹地的資源優勢,依托安慶經濟技術開發區、桐城經濟技術開發區等平臺,重點發展農副產品加工、石油化工、紡織服裝、汽車及零部件、船用設備、倉儲物流、文化旅游和健康養老等產業,加強與武漢城市圈、環鄱陽湖城市群合作,推動與長江中游城市群聯動發展,建設全省先進制造業和文化旅游基地以及現代化歷史文化名城。
二、主要任務
(一)推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
立足資源優勢和產業基礎,加快調結構、轉方式,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壯大優勢主導產業,推動產業發展保持中高速、產業結構邁向中高端。
1.提升加工制造業水平。整合開發霍邱鐵礦、金寨鉬礦等優勢礦產資源,適度開采利用鉀長石、大理石等礦產資源,堅持原礦開發與深加工相結合,提高礦產資源開發利用、精深加工水平和安全生產水平,力爭2020年采礦冶金產業產值達到700億元左右。大力發展羽絨、麻、蠶繭等精深加工以及醫用、汽車用等紡織品,支持華茂、鴻潤、凱旋大麻等龍頭企業發展壯大,做大做強棉紡、家紡和服裝產業,力爭2020年紡織服裝產業產值達到1600億元左右。提升裝備制造業發展水平,重點發展汽車零部件、裝備基礎件、海工裝備、數控機床、專用車輛、節能裝備等領域,推動形成產業集聚,支持應流集團、星瑞齒輪、江淮電機、安柴、環新、鴻慶精機等龍頭企業做優做強。堅持園區化、規?;?、一體化發展化工產業,重點發展乙烯深加工、丙烯深加工、LPG深加工、氰化物深加工等產業鏈,推進安慶化工新材料產業集聚發展基地建設。引導企業、資金、技術、人才等資源加速集聚,培育壯大生物醫藥、電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節能環保等產業,構建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快發展新格局。加快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深度融合,促進“互聯網+”新業態、新經濟發展。加大科技創新力度,支持建設一批省級以上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工程(重點)實驗室和企業技術中心。建設一批高技術產業孵化基地,提高科技成果推廣應用和產業化水平。鼓勵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醫療機構等企事業單位設立院士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完善公共安全服務體系,支持建設一批技術服務支撐平臺。(省發展改革委、省經濟和信息化委牽頭,省科技廳、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國土資源廳等參與)
2.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引導大中型金融機構重心下沉,加快向縣域和鄉鎮延伸分支機構和服務網點。支持農村商業銀行增資擴股,建立健全現代商業銀行制度。鼓勵徽商銀行開展普惠金融試點。爭取政策支持,在符合條件的縣(市)設立2家村鎮銀行,穩妥開展農民合作社內部資金互助試點。支持設立小額貸款公司、擔保機構和典當公司。推進“信貸+擔保”“信貸+保險”等貸款產品,推廣產業鏈金融模式。加強基礎金融服務,力爭2017年底實現基礎金融行政村全覆蓋??偨Y推廣金寨農村信用體系建設試點經驗,優化金融生態環境。完善商業網點布局,推進城市商業中心、特色商業街區、商貿功能區和專業店等建設,加快建設社區便民服務設施。依托交通樞紐、重要商品集散地和產業集聚區,建設吉寶冷鏈物流園、六安城南現代物流園、金寨大別山農產品物流園等一批綜合物流園區和專業化物流園區。完善物流基礎設施,加強物流公共信息平臺、專業市場和貨物配載中心建設。依托安慶沿江港口優勢,申報建設保稅物流中心。支持符合條件的縣建設全國流通領域現代物流示范縣。大力發展科技服務、信息技術、檢驗檢測、電子商務、節能環保、商務咨詢、服務外包等生產性服務業,加快健康養老、社區服務等生活性服務業發展,建設一批服務業產業園區和集聚區。(省發展改革委牽頭,省科技廳、省經濟和信息化委、省民政廳、省財政廳、省環保廳、省交通運輸廳、省商務廳、省工商局、省新聞出版廣電局、省質監局、省政府金融辦、省食品藥品監管局、合肥海關、人民銀行合肥中心支行、安徽銀監局、安徽證監局、安徽保監局等參與)
3.有序承接產業轉移。發揮區位獨特、勞動力資源豐富等優勢,健全產業承接推進機制,加快承接長三角等沿海發達地區和武漢、合肥等周邊大城市勞動密集型產業、農產品加工業、裝備制造業和加工貿易產業轉移。圍繞加快優勢產業集聚和促進產業結構升級,吸引關聯產業入駐發展,建設一批新型工業化產業基地、產業集群專業鎮。促進服務外包集聚發展,支持申建國家服務外包示范城市和服務貿易創新發展試點。推進國家級和省級開發園區整合、擴容、轉型升級,完善產業配套條件,提升綜合服務水平,打造產業轉移平臺。嚴格執行建設項目水資源論證、取水許可、環境影響評價以及節能評估審查制度、水土保持方案制度等,嚴禁高耗能、高耗水、高排放、高污染落后產能轉入。(省發展改革委、省商務廳牽頭,省經濟和信息化委、省環保廳等參與)
(二)大力發展現代農業。
穩定發展糧食生產,著力提升特色農業規模化、產業化、標準化水平,打造全國重要的糧食和特色農產品生產加工基地。
1.提升糧食綜合生產能力。積極開展糧食綠色增產模式攻關,深入推進糧食生產三大行動,強化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加快中低產田和低丘崗地改造,重點推進壽縣、霍邱、舒城、金安、懷寧、樅陽、望江、桐城等糧食生產大縣(市、區)高標準農田建設,力爭到2020年建成高標準農田800萬畝以上。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和節約用地制度,穩定耕地面積,規范耕地占補平衡,劃定永久基本農田。支持發展現代種業,重點推廣一批高產穩產水稻、小麥新品種。加大對種糧大戶支持力度,穩定促進糧食生產的各項補貼政策。(省農委牽頭,省發展改革委、省財政廳、省國土資源廳、省糧食局等參與)
2.大力發展特色農林業。加快油菜高產示范片創建,全面推廣“雙低”油菜優質品種和輕簡化栽培技術,到2020年建成優質油菜基地280萬畝。大力發展油茶、核桃、油用牡丹等木本油料基地。大力發展綠色低碳畜牧業,推進畜禽良種繁育基地建設,重點扶持皖西白鵝、霍壽黑豬、大別山黃牛、壽縣波爾山羊、安慶六白豬和樅陽媒鴨等地方品種資源保種,完善動物疾病防控體系,推進健康養殖,支持建設一批畜禽標準化示范場。加快“菜籃子”水產品基地項目建設,在安慶湖泊群、六安水庫群推廣生態自然增殖技術,發展有機漁業和休閑漁業,到2020年水產品產能達到70萬噸。推進茶產業振興,圍繞六安瓜片、霍山黃芽、岳西翠蘭、潛山天柱劍毫、太湖天華谷尖等精品茶葉,大力推進主產茶區無性系良種繁育推廣和標準高效茶園、茶廠清潔化建設,到2020年茶產業產值達到50億元。實施蔬菜標準化生產,支持和發展霍山、金寨、岳西等山區高山蔬菜基地,加快推進壽縣、霍邱、舒城、裕安、岳西等縣區直供合肥蔬菜基地建設,創建國家級和省級蔬菜標準園。擴大石斛、靈芝、天麻等藥材的原種繁育和原產地栽培規模。改造提升金寨、岳西、太湖等桑蠶基地,適度擴大生產規模。支持苗木花卉、毛竹、板栗、杞柳、食用菌、魁麻等特色農產品規?;l展,建設一批農業標準化示范區,培育具有大別山地理標志的農產品品牌。積極培育工業原料林,全面進行低產低效林改造。大力發展林下種植、林下養殖、林產品采集等林下經濟。完善農業生產保障體系,擴大特色農業保險覆蓋面。(省農委牽頭,省發展改革委、省財政廳、省林業廳、省食品藥品監管局、安徽保監局等參與)
3.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系。發展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加快構建以龍頭企業為核心、專業大戶和家庭農場為基礎、農民專業合作社為紐帶的新型現代農業產業化經營模式,扶持一批產業化聯合體,力爭到2020年家庭農場、農民專業合作社、省級以上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分別達到8000家、13000家和198家。發展農產品精深加工,推進龍頭企業集群集聚,引導農產品加工業向主產區、優勢產區、特色產區、重點銷區落地發展,農產品加工業產值年均增長8%左右。健全農村市場體系,建設一批農產品集散中心、專業交易市場和加工配送中心,開展農產品電子商務示范行動和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試點,支持六安創建農產品現代流通綜合示范區。推進農業科技創新,深化科技特派員行動,培訓新型職業農民,推進安慶國家農業科技園區建設,支持六安申建省級農業科技園區。加強縣鄉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能力建設,建立全程可追溯、互聯共享的農產品質量安全信息平臺。新建一批省級現代農業示范區,扶持一批現代林業示范區建設。(省農委牽頭,省發展改革委、省科技廳、省經濟和信息化委、省財政廳、省林業廳、省商務廳、省工商局、省質監局、省糧食局、省食品藥品監管局、省供銷社等參與)
(三)加快發展旅游業。
統籌協調旅游資源開發,把旅游業培育成支柱產業,建設全國知名的紅色旅游勝地和重要的文化、生態、休閑旅游目的地。
1.深度開發旅游產品。大力發展紅色旅游,加大獨山、湯家匯、小甸特支等重要革命舊址保護和修繕力度,推動金寨、霍山、裕安、岳西等地加強紅色文化遺址保護,打造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和革命傳統教育基地。重點建設天柱山、天堂寨生態養生之旅等國際旅游線路,培育多彩大別山之旅等國內精品線路。大力發展休閑度假旅游,爭取到2020年,打造萬佛湖、悠然藍溪等至少2處5A級景區或國家級旅游度假區、2條城市旅游休憩帶、2條特色旅游商業街。大力發展森林旅游產業,扶持一批森林旅游人家。加強對皋陶文化、楚文化、淮夷文化、桐城文化、佛教禪宗文化等文化旅游資源的保護和利用,發展文化創意、影視制作、演藝娛樂、出版發行、文化節會等文化產業,打造一批有代表性的文化旅游精品景區,推進旅游與文化、體育產業融合發展。積極實施鄉村旅游富民工程,在試點貧困村鄉村旅游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給予政策傾斜,建設一批特色鄉村旅游名鎮名村。扶持開展運動休閑、賽事觀賞、山野戶外和民俗民間體育等旅游項目及活動。實施旅游商品品牌建設工程,加大對旅游商品創意設計和老字號旅游紀念品、特色手工藝品開發支持力度。(省旅游局牽頭,省扶貧辦、省發展改革委、省經濟和信息化委、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省農委、省林業廳、省商務廳、省文化廳、省體育局、省旅游集團等參與)
2.優化旅游發展環境。積極推進大別山旅游扶貧快速通道等旅游交通干線建設,加快改善旅游城市、景區間的交通銜接,實施交通干線與3A級以上景區“最后一公里”通達工程。提升高速公路服務區和重點加油站點的旅游服務功能,完善旅游標志標牌體系。加強A級景區和連片鄉村旅游區的游客中心、道路、停車場、廁所、供水供電、垃圾污水處理和安防消防等基礎設施建設。開展智慧旅游平臺建設,推動建立包含旅游景點大數據預警分析系統、智能化電子導游、電子門票、旅游商品電子商務平臺,以及旅游網站、手機APP、微信、微博等綜合信息化平臺。加強各類旅游標準實施和動態監管,推進旅游目的地系統和旅游服務標準化建設,支持開展國家級旅游標準化試點,創建一批標準化和名牌旅游企業。大力推進旅游市場主體信用監管,完善旅游企業和從業人員誠信等級評定、“黑名單”曝光制度,建立健全旅游投訴統一受理機制、違法信息共享機制。(省旅游局牽頭,省公安廳、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省交通運輸廳、省商務廳、省體育局、省工商局、省質監局等參與)
(四)優化城鎮體系。
按照“統籌規劃、中心帶動、突出特色”的原則,提升城鎮功能,優化城鎮形態,提高城鎮品質,構建以中心城市為核心、縣城和重點鎮為基礎的現代城鎮體系。
1.做大做強中心城市。強化六安、安慶兩大區域中心城市在城鎮化發展中的引領作用,積極提升城市綜合競爭力,進一步增強集聚發展和輻射帶動能力。合理確定城市開發強度,劃定城市開發邊界,科學定位城市功能。規劃到2020年,六安市、安慶市中心城區人口規模分別達到80萬人和140萬人。完善城市綜合交通體系,推進大容量地面公共交通系統建設。大力發展綠色建筑,到2020年,新建建筑按綠色建筑標準設計建造的比例達到50%以上。開展海綿城市建設,完善排水防澇設施,加快城市河道水系綜合整治和排澇泵站建設改造。限期關閉城市公共供水管網覆蓋范圍內自備水井,保障地下水資源可持續利用,2016年底前完成中心城區備用水源建設。以城中村、舊住宅小區、棚戶區、老廠區和商業中心(街區)等為重點,改造提升老城區,到2020年基本完成城市現有各類棚戶區、燃氣老舊管道、供水管網和雨污分流改造。加大城市節水力度,推動節水型城市建設。加快地下綜合管廊規劃建設,推進安慶、金寨創建國家試點,促進地下交通、停車場、商業設施等多種形式的城市地下空間開發利用。加強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推進六安利用住房公積金貸款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設試點。(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牽頭,省發展改革委、省經濟和信息化委、省財政廳、省國土資源廳、省水利廳等參與)
2.促進縣城提質擴容。高起點、高標準規劃建設縣城,以“三治、三增、三提升”為重點,深入開展規劃提升、整潔、暢通、拆違、綠化提升、出口整治“六項行動”,將縣城建成特色明顯、功能完善、環境優美的中小城市。以中心城市近郊縣、產業強縣、資源富集縣為重點,支持縣域發揮比較優勢,積極參與區域產業分工協作,培育優勢特色產業,壯大縣域經濟,增強產業集聚能力和對農村經濟的帶動能力,促進人口和產業向縣城集中。強化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提升縣城綜合承載能力。支持懷寧等有條件的縣有序改市。鼓勵金寨縣開展縣域經濟科學發展體制創新試驗。(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牽頭,省發展改革委、省教育廳、省經濟和信息化委、省民政廳、省環保廳、省交通運輸廳、省林業廳、省文化廳、省衛生計生委等參與)
3.加快發展小城鎮。按照市政標準改造和完善小城鎮通信、道路、給排水、環保等基礎設施,提升文化、教育、衛生等公共服務設施水平,增強城鎮功能。鼓勵小城鎮根據自身特點,因地制宜發展工業、旅游休閑、農副產品加工、物流商貿等特色產業,形成產業集聚優勢。以差異化、特色化、品質化為方向,積極扶持蘇埠、源潭等27個全國重點鎮和條件較好的省重點鎮加快發展。加快葉集、姚李、杭埠、炎劉、復興等全國發展改革試點鎮建設。推進擴權強鎮改革試點。加快安慶臨江城鎮建設。(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牽頭,省發展改革委、省教育廳、省經濟和信息化委、省環保廳、省交通運輸廳、省商務廳、省文化廳、省衛生計生委、省旅游局等參與)
(五)深入推進美好鄉村建設。
以提升農民生活品質為核心,以村莊建設、基礎設施完善和環境整治為突破口,努力打造宜居宜業宜游的農民幸福生活美好家園。
1.提高村莊規劃建設水平。全面實施《村莊規劃編制標準》,完善專家點對點指導和規劃評估等制度,優化村莊空間布局,合理控制村莊聚集規模,加強村莊風貌管控。積極開展宜居小區、村莊和綠色農房等示范創建。優先將金寨、霍山、舒城、岳西等縣納入省級農村社區建設試點縣,完善農村社區治理機制,暢通多元主體參與農村社區建設渠道,提升農村社區公共服務供給水平。按照生態宜居村莊美、興業富民生活美、文明和諧鄉風美的標準,采用改造提升、拆遷新建、舊村整治等多種模式,加快美好鄉村建設,到2020年建成省級中心村2000個左右。(省美好鄉村辦牽頭,省民政廳、省財政廳、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省農委等參與)
2.加強鄉村基礎設施建設。加快實施農村飲水安全工程,2015年解決規劃范圍內農村飲水安全問題。“十三五”期間,進一步提升農村飲水安全保障水平。加快小型水利工程改造提升,解決農田水利“最后一公里”瓶頸,完善鄉村水利基礎設施。推動農村電網改造升級,進一步提升農村電網供電的可靠性和供電能力。大力實施農村道路暢通工程,改善農村地區交通條件。支持發展農村沼氣。優先傾斜安排農村危房改造指標,符合農村危房改造條件的重點優撫對象優先列入農村危房改造計劃,到2020年全面完成農村分散供養五保戶、低保戶、殘疾人家庭危房改造。(省發展改革委、省交通運輸廳、省水利廳牽頭,省財政廳、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省農委、省電力公司等參與)
3.著力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加快實施舒城、霍邱、懷寧、太湖等縣中央農村環境連片整治項目,力爭到2020年30%的行政村完成環境綜合整治任務。積極推進農村生活垃圾三年治理行動,從2015年起,優先選擇城市水源地保護區、風景名勝區、自然保護區及其他生態敏感區域的鄉村,實現村莊生活垃圾收運設施全覆蓋。加強村莊生活污水處理設施的建設和運營,到2020年實現美好鄉村省級中心村生活污水達標處理。深入推進“三線三邊”治理,逐步向縣鄉道路、城鄉結合部、集鎮所在地延伸。加大鄉村綠化力度,到2020年創建500個森林村莊,農村綠化覆蓋率達到70%。加大農村改廁力度,做好糞便無害化處理。(省文明辦、省環保廳、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省美好鄉村辦按照職責分工負責,省發展改革委、省財政廳、省國土資源廳、省交通運輸廳、省農委、省水利廳、省林業廳、省旅游局等參與)
(六)加快基礎設施建設。
加大交通、水利、能源、信息等基礎設施建設投入,加快構建功能完善、安全高效、保障有力的現代化基礎設施體系。
1.完善綜合交通網絡。加快重大交通項目建設,構建內聯外暢的綜合交通網絡。積極推進客運專線、城際鐵路、能源運輸通道和主要鐵路樞紐建設,支持鐵路專用線、疏港鐵路和鐵路物流中心建設。重點推進商合杭、合安九客專,六安景鐵路,合六城際鐵路,合九鐵路電化等項目建設。適時開展上海至南通至南京至合肥至六安至信陽至西安(安康)、上海至南京至合肥至武漢、武漢至安慶至溫州快速客運鐵路以及隨州至麻城至安慶、北沿江鐵路等項目規劃研究,爭取列入國家規劃。優化完善高速公路網絡,加快城際快速通道建設,提高路網整體承載能力和服務水平。重點推進岳武高速及東延工程、望東長江公路大橋及北岸連接線、德上高速壽縣至樅陽段、合安高速改擴建。加快國省干線公路升級改造,進一步優化干線公路路網結構,基本實現國道達到二級及以上等級。重點推進國道G105、G206、G237、G312、G328、G346、G529、省道S102等一批國省干線公路改建項目。加強公路危橋改造、安保工程建設,有序推進縣鄉道改造、連通工程建設等,完善農村公路網絡。繼續推動市、縣客運站升級改造,支持有條件的貨運站場向物流中心或物流園區轉型。實施長江、淮河干流航道整治和引江濟淮航運工程,改善皖河、豐樂河等支流航道條件,建設臨淮崗復線船閘,提升航運能力。加快推進六安港霍邱港區碼頭、壽縣港區正陽關作業區,以及安慶港皖河農場作業區、長風港區二期等項目建設,培育安慶皖江航運樞紐。遷建安慶民航機場,推進六安、岳西等通用機場建設,提高通航能力和應急保障水平。(省發展改革委、省交通運輸廳牽頭,省財政廳、省國土資源廳、省環保廳、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省水利廳等參與)
2.加快水利工程建設。積極開展長江安慶河段整治,啟動華陽河蓄滯洪區安全建設工程。加快推進淮河干流正陽關至峽山口段、王家壩至臨淮崗段行洪區建設、淮干一般堤防加固和淮河行蓄洪區建設,加快實施沿淮行蓄洪區等其他洼地治理工程。著力推進重要支流、中小河流、山洪溝治理,研究開展菜子湖、白蕩湖、陳瑤湖、城西湖、城東湖、姜家湖、瓦埠湖等湖泊綜合治理。加快病險庫閘站除險加固工程建設,建成下滸山大型水庫工程,推進淠史杭、花涼亭、釣魚臺、長春、五豐河、烏石堰等大中型灌區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加快推進山洪災害易發地區預警預報系統建設。完善水資源配置體系,加快實施引江濟淮工程,推進臨淮崗工程蓄水綜合利用,推動下滸山等重要水庫灌區建設,提高現有大中型水庫水資源利用能力,加強抗旱應急水源工程建設,改善抗旱水源條件,增強應急供水保障能力。(省水利廳牽頭,省發展改革委、省財政廳、省國土資源廳、省環保廳、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等參與)
3.強化能源支撐。積極推進華電六安電廠三期、國電舒城電廠、桐城抽水蓄能電站前期工作,加快金寨抽水蓄能電站建設。在保護生態的前提下,建設一批水電新農村電氣化、農村水電增效擴容改造和小水電代燃料工程。鼓勵開發區建設光伏集中應用示范區,在荒山、荒坡、荒灘等未利用地和水面建設光伏電站,支持金寨、霍邱、壽縣、舒城、岳西等縣建設光伏電廠。加快建設舒城廬鎮、懷寧龍池、望江陳嶺等風電項目,爭取金寨、壽縣、樅陽、岳西等縣風電項目列入國家核準計劃。充分利用秸稈和林木資源、城鄉生活垃圾等,建設樅陽秸稈發電、壽縣垃圾發電等一批生物質能發電項目。支持金寨創建100%可再生能源示范縣。建設石店、雙嶺、安慶三擴建等500千伏輸變電工程,以及古碑、石崗、茗南、渡江、大楓等220千伏輸變電工程,增強輸配電能力。2020年前,完善天然氣供應網架,確保市、縣(市、區)和重點鄉鎮使用天然氣。積極爭取中石化開工建設懷寧國家原油戰略儲備庫項目。(省能源局牽頭,省經濟和信息化委、省財政廳、省水利廳、省國資委、省電力公司等參與)
4.加強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實施移動通訊網絡升級工程,穩步推進4G移動通信網絡建設。著力完善貧困地區信息基礎設施,2015年基本解決集中連片特困地區義務教育學校和普通高中、職業院校的寬帶接入問題。加快寬帶網絡建設,推進城市光纖網絡和農村寬帶網絡建設,到2020年寬帶網絡全面覆蓋城鄉,城市家庭寬帶接入能力達到100Mbps,農村家庭寬帶接入能力達到20Mbps,95%以上行政村實現光纖到村。加快數字電視網絡雙向改造,推進六安、安慶市中心城區的交互式數字電視平臺建設,開展交互式數字電視業務,推進移動多媒體系統建設。推進六安、安慶智慧城市建設。實施一批綜合性網絡應用工程、公益性信息服務工程、信息化與工業化深度融合工程,加快重大應用網絡平臺建設。(省經濟和信息化委牽頭,省發展改革委、省教育廳、省科技廳、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省商務廳、省新聞出版廣電局、省氣象局、省通信管理局等參與)
(七)加強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
按照生態文明建設要求,實施重點生態工程,加大污染防治力度,提高資源節約集約利用水平,建設長江和淮河中下游地區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
1.加強生態建設。大力推進水生態文明建設,加大水生態系統保護與修復力度,積極開展重要生態保護區、水源涵養區、江河源頭區生態自然修復和預防保護,支持創建“水生態文明城市”和“水環境優美鄉村”。在長江防護林、抑螺防病林、天然林保護等項目建設上給予重點扶持,到2020年完成人工造林250萬畝。加快推進森林城市、森林城鎮、森林長廊創建。推進大別山國家森林重點火險區綜合治理工程建設,實施松材線蟲病等林業有害生物防治工程。加大岳西鷂落坪、金寨天馬等國家級和省級自然保護區建設力度,爭取岳西枯井園、潛山板倉晉升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到2020年自然保護區面積達到300萬畝。加強大別山區生物多樣性保護,建設一批種質資源保護示范區。開展以小流域為單元的水土流失綜合治理,加快坡耕地綜合整治,促進大別山區水土保持功能區生態保護和建設。加強沿江、沿淮調蓄洪區生態保護,實施太湖花亭湖、六安淠河國家濕地公園和霍邱東西湖、望江武昌湖、桐城嬉子湖等濕地保護與恢復工程。加強礦區生態環境保護,推進礦企尾礦庫閉庫、復墾以及廢棄采礦場生態修復,加快綠色礦業和綠色礦山建設。加強沿淮低洼灘區和湖區、采礦塌陷區等地區生態恢復治理。加快霍山、岳西等國家生態保護與建設示范區建設。扎實開展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市、縣、鄉鎮、村)建設工作。(省環保廳、省水利廳、省林業廳按照職責分工負責,省發展改革委、省財政廳、省國土資源廳、省農委等參與)
2.強化環境保護。實施長江、淮河、史河、淠河、杭埠河、豐樂河、皖河、華陽河、巢湖等流域水污染防治和綜合治理,建立水環境監測聯動機制。完善飲用水水源保護區管理長效機制,加強大中型水庫上游飲用水水源地生態保護,保障大別山水庫群水質穩定在Ⅱ類,加強水功能區監督管理,強化水源地庫區一線及淠河總干渠沿線環境綜合整治,加快建設瓦埠湖、黃大湖等水質較好湖泊生態環境保護試點。實施城市中水回用工程,加快雨污分流改造、污水處理廠及配套管網、污泥處理處置設施建設進度。推行水功能區限制納污、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和排污許可證等制度,積極支持燃煤電廠脫硫脫硝、熱電聯產、廢水治理等重點工程建設,加強重點排污企業監管,鼓勵企業對落后工藝實施技術改造。提高清潔能源使用比例,嚴格實行環境空氣質量和大氣污染防治工作“雙考核”制度,突出工業污染、機動車尾氣、揚塵等重點領域大氣污染治理,全面加強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顆粒物排放控制。加快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設施建設,加強城市生活垃圾分類收集、運輸和資源化利用,到2020年城市生活垃圾資源化利用率達到40%。加強危險廢物全過程規范化管理,推進醫療廢物無害化處置。初步實現餐廚廢棄物分類收運和資源化利用。實施農業面源污染防治工程,開展清潔小流域建設,加快種植業清潔生產步伐,嚴格執行畜禽養殖“禁養區”“限養區”制度,加強畜禽養殖場廢棄物處理和儲存設施建設,開展水產健康養殖示范創建。(省環保廳牽頭,省發展改革委、省經濟和信息化委、省國土資源廳、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省農委、省水利廳、省林業廳、省能源局等參與)
3.促進資源節約集約利用。實施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推行水資源開發利用控制紅線和用水效率控制紅線。開展節水型機關、節水型企業、節水型社區、節水型學校等建設,實施規?;咝Ч澦喔裙こ蹋M一步提高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數,建設節水型地區。推進重點行業淘汰落后和過剩產能。強化節能減排目標責任考核,嚴格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節能環保審查,開展重點用能單位節能低碳行動。以霍邱、葉集經濟開發區國家級園區循環化改造試點為引領,推進各類產業園區加快實施循環化改造,支持申報國家循環經濟示范城市和示范縣。開展再生資源回收體系建設,鼓勵建設城鄉再生資源回收站、分揀中心和集散市場,扶持再生資源龍頭企業做大做強。積極發展農業循環經濟,推進畜禽養殖廢棄物循環利用、秸稈高值利用和農田殘膜回收利用。開展黃連木、鹽膚木和省沽油等生物質能源基地建設,探索發展生物柴油等新能源產業。積極開展低品位、共伴生、難選冶礦的綜合利用。(省發展改革委、省國土資源廳、省水利廳牽頭,省經濟和信息化委、省財政廳、省環保廳、省農委、省林業廳、省商務廳、省能源局等參與)
(八)完善基本公共服務。
著眼于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快發展教育、醫療、文化等社會事業,建立健全覆蓋城鄉的基本公共服務體系。
1.優先發展教育事業。實施學前教育行動計劃,支持新建、改擴建一批鄉鎮、村幼兒園和農村小學增設附屬幼兒園,到2020年基本普及學前一年教育。實施全面改善貧困地區義務教育薄弱學校基本辦學條件工程,積極推進農村義務教育標準化建設,加快建設農村學校教師周轉房,到2020年中小學辦學條件基本接近國家標準。在國家規定的范圍內,全面實施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統籌化解普通高中債務,加快普及高中階段教育。推進職業教育市級統籌,支持整合職教資源,推進教產合作、校企一體辦學模式改革,建設一批省級示范特色職業院校、示范特色專業、開放共享型實訓基地和示范職教集團,重點支持每個縣(市、區)辦好1所中等職業學校,建立適應發展需求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在實施高等教育振興計劃、提升計劃中,對老區高校給予傾斜支持。積極改善特殊教育學校和接受殘疾學生融合教育普通學校辦學條件。繼續實施國家貧困地區定向招生專項計劃,努力增加老區農村學生上重點高校人數。積極推進農村訂單定向醫學生免費培養工作,重點為鄉鎮衛生院及以下的醫療衛生機構培養從事全科醫療的衛生人才。鼓勵地方政府和師范院校根據當地鄉村教育實際需求加強本土化培養,采取多種方式定向培養“一專多能”鄉村教師。落實鄉村教師支持政策,鼓勵免費師范畢業生到農村中小學任教。逐步對城鄉經濟困難家庭子女接受學前教育予以資助。按照中央部署,逐步提高義務教育階段家庭經濟困難寄宿生生活費補助標準。將農村學生、城市涉農專業學生和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全部納入中等職業教育免學費政策實施范疇,優先認定資助對象。(省教育廳牽頭,省發展改革委、省財政廳、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衛生計生委等參與)
2.提升醫療衛生服務水平。加強市級醫院建設,鼓勵設置具有國內一流水平的綜合醫院、急救中心以及兒童、腫瘤等專科醫院,支持安慶市發展成為省級區域醫療次中心,支持六安市精神病醫院、安慶市精神病醫院向三級專科醫院發展。加大對傳統中醫藥事業發展的投入,支持安慶市中醫院創建三級中醫醫院。加強城市社區衛生服務體系建設,在每個街道辦事處范圍設置1所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相應的社區衛生服務站。支持每個縣重點辦好1所縣醫院和1所縣中醫院,每個鄉鎮辦好1所衛生院,每個村建設1個標準化衛生室。加強以縣急救中心為龍頭、院前急救網絡醫院和中心衛生院急救站(點)為支撐的農村急救體系建設。完善疾病防控體系,有效提高安慶市血吸蟲病綜合防治水平,控制碘缺乏病等地方病危害。支持省第二人民醫院、省中醫院、蚌埠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等城市三級醫院對口幫扶縣級醫院。加強以全科醫生為重點的基層醫療衛生隊伍建設,爭取為每個村培養1名全科醫生或具有全科素質的村醫,落實鼓勵全科醫生長期在基層服務政策。推動遠程醫療服務向老區延伸,建立完善遠程會診和輔助診斷支持平臺,初步建立覆蓋所有業務和管理的一體化醫院信息系統。加強婦幼保健計劃生育服務體系建設。加大食品藥品檢驗檢測設施、設備和資金扶持力度,支持壽縣、霍邱、潛山、岳西等縣開展縣級食品安全檢驗檢測資源整合試點。(省衛生計生委牽頭,省發展改革委、省教育廳、省經濟和信息化委、省財政廳、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食品藥品監管局等參與)
3.加快發展文化事業。深入推進農村電影放映、農家書屋、公共電子閱覽室、文化信息資源共享等文化惠民工程。加快廣播電視基礎設施建設步伐,努力提高廣播電視綜合覆蓋率。加快市縣公共圖書館、博物館、美術館、文化館(站)、劇院(劇場)、數字影院等公共文化設施和鄉鎮綜合文化服務中心建設,支持建設一批中心村農民文化樂園。深入推進公共文化場館免費開放,組織開展閱讀推廣、廣場文藝天天演等公益性文化活動。鼓勵社會力量捐助和興辦公益性文化事業。支持金寨縣創建省級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舒城縣創建全國先進文化縣。加強國家和省級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及歷史文化傳統街區保護。加強傳統村落保護工作,建立傳統村落名錄,支持建設太湖蔡畈、宿松大地古民居等一批傳統村落保護利用項目,推進皖西傳統村落整體保護和利用。加強黃梅戲、大別山民歌和舒席、柳編、茶葉、豆腐、挑花制作技藝等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傳承,建設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習基地、傳統民俗活動場所、民間文化藝術之鄉。加大對六安漢代王陵墓地、壽春城、薛家崗等大遺址保護利用的支持力度。按照“四個一”標準加強縣級公共體育設施建設,盡快實現新建社區體育設施和行政村農民體育健身工程全覆蓋,支持符合條件的學校體育場在非教學時間向公眾開放,健全群眾體育組織網絡、協會網絡和社會體育指導員網絡。(省文化廳、省新聞出版廣電局牽頭,省發展改革委、省教育廳、省財政廳、省體育局、省旅游局等參與)
4.完善就業和社會保障體系。加強基層就業和社會保障服務設施項目建設,爭取2020年前實現全覆蓋。實施積極就業政策,大力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服務業、小微型企業,不斷增加就業崗位。幫扶重點群體就業,鼓勵高校畢業生到城鄉基層、中小企業就業,幫助零就業家庭等城鄉困難群體就業。加強技能人才培養力度,重點培養農產品加工、家庭服務業等技能人才,緩解就業結構性矛盾。支持建設一批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培訓實訓基地,規范發展中介服務,積極開展對外勞務合作,有序組織勞動力輸出。鼓勵自主創業,優化創業環境,統籌整合各類創業培訓(實訓)基地、創業孵化基地和農民工創業園等創業平臺資源,促進民營經濟發展,支持城鄉各類群體創業帶動就業。進一步完善基本養老和基本醫療保險制度,加強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與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銜接,完善基本醫療保險關系轉移接續和異地就醫結算辦法,扎實推進城鄉居民大病保險工作,不斷完善城鄉居民大病保險制度。逐步完善城鄉困難群眾、特殊群體、優撫對象的社會保障機制,提高優撫對象的保障能力,建立健全特困人員供養標準動態調整機制。推進建立基本公共養老服務體系,加強養老服務機構和設施建設,完善居家養老服務網絡,支持民間資本進入養老服務業。加快社會福利體系建設,落實兒童、殘疾人福利政策,推動慈善事業健康發展,健全社會募捐管理、慈善信息公開等配套措施。完善住房公積金繳存使用政策,支持繳存職工解決基本住房問題。(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牽頭,省發展改革委、省教育廳、省經濟和信息化委、省民政廳、省財政廳、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省農委、省地稅局等參與)
(九)加大扶貧攻堅力度。
以實施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為主線,以改善貧困地區生產生活條件、增加貧困群眾收入為核心,打好扶貧開發攻堅戰,確保扶貧對象同步實現全面小康。
1.創新扶貧開發機制。按照扶持對象精準、項目安排精準、資金使用精準、措施到戶精準、因村派人(第一書記)精準、脫貧成效精準的要求,完善貧困村、貧困戶建檔立卡工作,建立扶貧開發信息平臺,逐村逐戶制定脫貧規劃和幫扶措施,提升扶貧資源精準化配置水平。研究建立區域扶貧攻堅和精準扶貧相銜接的機制。把扶貧成效作為對市縣考核的主要內容,取消貧困縣地區生產總值考核,根據扶貧開發績效對貧困縣黨政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進行分類考核。建立貧困縣約束和退出機制。建立健全定點幫扶機制,推進“單位包村、干部包戶”制度,強化駐村工作隊幫扶,確保每個建檔立卡貧困村都有定點幫扶單位、每個建檔立卡貧困戶都有幫扶責任人,實現駐村工作隊對建檔立卡貧困村全覆蓋。加大扶貧資金投入,優先安排產業發展、基礎設施、生態環境、民生工程項目建設。完善財政專項扶貧資金分配和使用制度,合理設置資金分配因素,簡化撥付流程,加大監管力度,提高資金使用效益。(省扶貧辦牽頭,省委組織部、省發展改革委、省財政廳、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環保廳、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省交通運輸廳、省農委、省水利廳、省統計局、安徽調查總隊等參與)
2.打造多元扶貧載體。深入實施大別山片區區域發展與扶貧攻堅規劃。從2015年起,在954個建檔立卡貧困村全面實施整村推進,促進一批貧困村率先脫貧。大力實施產業扶貧,引導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與建檔立卡貧困戶建立利益聯接有效機制,加快發展特色優勢產業。大力實施光伏扶貧,支持金寨、岳西等縣無勞動力、無資源、無穩定收入來源的貧困戶和無集體經濟收入或集體經濟薄弱、資源缺乏的貧困村建設戶用光伏電站和村級光伏電站。積極開展鄉村旅游扶貧、電商扶貧、構樹扶貧等試點。安徽產業發展基金有關子基金要按照定位,支持大別山區產業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積極開展智力扶貧,加強職業技能培訓,深化“雨露計劃”實施方式改革,提升貧困戶新生勞動力就業技能和創業能力。通過對貧困戶評級授信、建立風險補償金、購買保險等措施,為授信貧困戶提供5萬元以下、3年期內免擔保、免抵押扶貧小額信用貸款。完善扶貧貼息貸款政策,規范發展貧困村資金互助組織。鼓勵和支持貧困地區縣域法人金融機構新增存款主要用于發放當地貸款。大力實施以工代賑、易地搬遷、庫區移民避險解困等工程,改善貧困農民生產生活條件。推進扶貧開發與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及社會保險、救助、福利制度有效銜接,編織兜住貧困人口基本生活安全網。(省扶貧辦牽頭,省發展改革委、省教育廳、省民政廳、省財政廳、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農委、省林業廳、省商務廳、省衛生計生委、省旅游局、省政府金融辦、人民銀行合肥中心支行、安徽銀監局、安徽保監局、省農信社、省電力公司、省信用擔保集團等參與)
3.大力開展社會扶貧。鼓勵和引導各類企業、社會組織和個人自愿選擇貧困村、貧困戶結對幫扶。落實財稅、金融等優惠政策,引導各類資源要素向貧困地區配置、市場主體到貧困地區投資興業。支持軍隊、武警部隊和民主黨派、工商聯、群團組織參與扶貧開發。鼓勵高校畢業生到貧困地區開展扶貧工作。創新社會扶貧參與方式,利用“扶貧日”、扶貧志愿行動、構建信息服務平臺、推進政府購買服務等方式,推動形成社會各界關注扶貧、參與扶貧、支持扶貧的濃厚氛圍。(省扶貧辦牽頭,省委組織部、省委宣傳部、省發展改革委、省民政廳、省財政廳、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國資委、省地稅局、省政府金融辦、人民銀行合肥中心支行、省工商聯、省總工會、團省委、省婦聯、省殘聯、省國稅局等參與)
(十)加快改革創新步伐。
全面深化重點領域改革,創新體制機制,持續優化發展環境,進一步激發發展的活力和動力。
1.健全城鄉發展一體化機制。建立健全城鄉規劃協調機制,統籌縣域城鎮、村落布局,促進城鎮基礎設施向農村延伸。推進壽縣國家“多規合一”試點建設,積極開展省級試點。加快推進城鄉客運網絡化和線路公交化。統籌城鄉水利基礎設施建設,推進城鄉水務一體化管理。推進以人為核心的城鎮化,進一步深化戶籍制度改革,全面放開小城市和建制鎮落戶限制,有序放開中等城市落戶限制。建立城鄉統一的戶口登記制度,全面實施居住證制度,促進城鄉居民在就業、就學、就醫等方面享受同等待遇。積極開展農村綜合改革試驗。2016年底全面完成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推進金寨農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試點。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統一部署,積極穩妥開展土地承包經營權抵押貸款試點,慎重穩妥推進農民住房財產權抵押、擔保試點工作。深化集體林權制度配套改革,加快林業要素市場建設,推進經濟林確權流通。鼓勵葉集開展城鄉一體化機制探索。積極開展農村集體資產股份合作制改革試點,健全農村集體“三資”管理監督和收益分配制度。(省發展改革委、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牽頭,省教育廳、省公安廳、省民政廳、省財政廳、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國土資源廳、省交通運輸廳、省農委、省水利廳、省林業廳、省衛生計生委、省政府金融辦等參與)
2.完善投融資機制。以政府投資提效、企業投資激活、社會投資擴大為重點,加快形成多元投入格局。加大不同層級、部門政府投資尤其是涉農資金統籌力度,健全投資決策機制,規范項目實施和后評價管理。改進創新企業投資管理方式,大幅清理、減少、規范項目前置審批及相關中介服務,推進企業投資項目網上“并聯”核準,完善備案管理。積極創新重點領域投融資機制,重點在公共服務、資源環境、生態建設、基礎設施等領域,進一步放開市場準入,鼓勵和吸引社會投資特別是民間投資參與建設運營。積極推廣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模式,健全配套政策體系,完善特許經營價格和補貼動態調整機制。建立完善多層次、多元化的城市基礎設施投融資體系,積極通過發行地方政府債券等方式拓寬城市建設融資渠道。支持符合條件的企業通過多層次資本市場發行融資、并購重組,發行企業(公司)債券、短期融資券、中期票據、中小企業集合票據、專項債券、小微企業增信集合債券等。鼓勵縣域內各金融機構創新金融服務縣域經濟模式,適度下放貸款審批權,探索擴大抵押品范圍,發展普惠金融。深入推進金寨農村金融綜合改革試點。(省發展改革委、省財政廳、省政府金融辦牽頭,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省交通運輸廳、省水利廳、省電力公司、人民銀行合肥中心支行、安徽銀監局、安徽證監局、安徽保監局等參與)
3.探索生態文明建設機制。落實主體功能區規劃要求,發揮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管控作用,堅持耕地保護和節約集約用地,統籌土地利用結構和布局,嚴格土地用途管制,確保各類產業園區、基礎設施建設符合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嚴格控制城鎮建設用地規模,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加強林地保護,建立健全森林生態效益補償基金制度,推進市縣兩級建立地方公益林補償機制。爭取將大別山庫區濕地納入國家濕地補償范圍。進一步完善大別山區水環境生態補償機制,積極爭取中央財政大別山區域生態補償政策支持。探索水土保持生態補償機制。健全礦產資源開發管理體制機制,建立健全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恢復治理長效機制,加快保證金制度實施和監測體系建立。深化水價、天然氣價格改革,推進環境保護費改稅。健全水資源有償使用和地下水管理與保護制度。推進水權交易制度建設,建立水權交易市場和節約用水機制。積極探索排污權有償使用和交易試點。在重點生態功能區、生態環境敏感區和脆弱區等區域劃定生態保護紅線。積極推進環境污染強制責任保險試點。完善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建立生態環境損害責任終身追究制。(省發展改革委、省財政廳、省國土資源廳、省環保廳、省物價局按照職責分工負責,省水利廳、省林業廳、省地稅局、省國稅局、安徽保監局等參與)
4.構建開放合作新機制。主動對接“一帶一路”發展戰略,暢通東西向開放通道,支持優勢企業和骨干企業開展對外投資合作。積極參與長江經濟帶開發開放,科學有序開發長江岸線資源,深化與長三角一體化建設。加強與珠三角、環渤海及中西部地區在能源、勞務、農產品、旅游、產業轉移和經貿交流等領域的合作。推進與皖江城市帶、合肥經濟圈、皖南國際文化旅游示范區、中原經濟區、武漢城市圈、鄱陽湖生態經濟區等周邊地區融合發展。加強與湖北、河南大別山革命老區協作互動,積極開展基礎設施共建共享、資源開發利用、產業發展、生態建設與環境保護等方面的合作,推動建立健全區域合作機制。推動國家級開發區、有條件的省級開發區與國內外發達地區的政府、開發區、戰略投資者共建合作園區或合作聯盟。支持沿江地區建設加工貿易梯度轉移重點承接地。加快建設六安“無水港”,促進安慶市一類水運口岸擴大對外開放水平,積極推進保稅監管場所建設,支持申建海關、海關特殊監管區和進境指定口岸等。(省發展改革委、省商務廳、合肥海關牽頭,省經濟和信息化委、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國土資源廳、省環保廳、省交通運輸廳、省農委、省旅游局、安徽出入境檢驗檢疫局等參與)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協調。
成立由省政府分管負責同志任組長的促進皖西革命老區振興發展領導小組,統籌協調推進《規劃》實施和皖西革命老區建設中的重大事項,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省發展改革委。六安、安慶兩市及各縣(市、區)人民政府是《規劃》實施的責任主體,政府主要負責同志是第一責任人,要相應成立領導小組及辦公室,結合本地實際,切實加強對《規劃》實施的組織領導,制定實施方案,細化工作措施,明確任務分工,完善工作機制。涉及的重大政策和重大項目,按程序報批。省直有關單位要密切與國家部委的溝通銜接,積極爭取政策、資金等方面的支持。要按照職能分工,制定支持皖西革命老區的具體政策措施,編制相關專項規劃,密切協作配合。省直有關單位和六安、安慶兩市要通過聯席會議、專項工作小組等形式,加強協調合作。
(二)加強政策扶持。
加大省財政均衡性轉移支付力度,不斷增強老區財政基本公共服務保障能力。省財政對舒城等10縣(區)每年各補助2000萬元用于基礎設施、現代農業、生態環保和庫區移民建設政策延長到2017年。傾斜安排革命老區、重點生態功能區轉移支付資金和產糧(油)大縣資金。進一步加大貧困地區大病救助、低保資金轉移支付力度。積極爭取中央預算內投資、專項建設資金和國際金融組織、外國政府優惠貸款資金支持。進一步加大對公路、鐵路、水路、民航、水利、電網等建設項目的投入力度。對按規定享受比照西部大開發政策的地區,中央安排的公益性建設項目,取消縣以下(含縣)以及集中連片特殊困難地區設區市級配套資金。由省財政廳會同相關部門對舒城等10縣(區)以補助或獎勵方式建設的交通、水利、生態環保等基礎設施項目,補助或獎勵標準在原基礎上提高15%。實施差別化的土地政策,在安排土地利用年度計劃、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指標、土地開發整理項目、工礦廢棄地復墾利用等方面加大對老區的傾斜力度。對符合單獨選址和省級預留計劃指標使用條件的重大項目,優先安排用地計劃指標。支持老區培育和建立引智基地,優先安排引才引智項目。在安排雙向掛職、科技幫扶等各類干部掛職時,優先考慮老區需求。每年大學生“村官”、“三支一扶”高校畢業生等名額分配向老區傾斜。
(三)加強項目建設。
六安、安慶兩市及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和省直有關單位要堅持經濟工作項目化、項目工作責任化,按照督新建保開工、督續建??⒐?、督竣工保達產、督儲備保轉化“四督四保”要求,加快推進老區重大項目建設。兩市及各縣(市、區)人民政府要切實承擔起項目建設的主體責任,健全領導聯系和分層分級調度機制,完善項目服務保障,著力提高項目開工率、竣工率、達產率和轉化率。省直有關單位要按照職能職責,對老區重大項目在規劃布局、審批核準、資金安排等方面給予傾斜支持,積極做好與國家相關部委的對口銜接,加強協調調度和工作指導,推進項目順利實施。
(四)加強督促檢查。
省領導小組辦公室和省直有關單位要加強對《規劃》實施情況的跟蹤分析和督促檢查,圍繞《規劃》目標開展統計監測,協調解決皖西革命老區建設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及時總結推廣成功經驗,推動目標任務落實。適時開展《規劃》實施情況評估,重大問題及時向省政府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