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陽何以快步向前 縣域經濟新"瀏陽現象"解讀
來源:未知 日期:2015-10-14 點擊:次
美麗的瀏陽城區夜景。 鄧霞林 攝
瀏陽城區一角。 鄧霞林 攝
精美的瀏陽村民別墅群。鄧霞林 攝
8月22日出爐的第十五屆全國縣域經濟與縣域基本競爭力百強縣排名,瀏陽首次進入30強,位列第28名,3年躍升32位,成為百強縣中進位最快的縣(市),并提前兩年完成“挺進全國百強縣三十強”的預定目標。
幾年之間,發展如此之快,讓人不得不聯想到一個詞組:“瀏陽現象”。
瀏陽縣域經濟已從當年的花炮產業一枝獨秀,轉型升級到如今電子信息、生物醫藥、機械制造、生態旅游、文化創意等花開滿園。從城市到農村,展現在人們眼前的是一個天藍水綠、空氣清新、生態環境優美、宜業宜居宜游的和諧新瀏陽。
我們試圖從宏觀、中觀到微觀,解讀湖南乃至全國縣域經濟發展的新“瀏陽現象”——
“得益于堅持創造性地貫徹落實上級決策部署,大力實施‘瀏陽戰略’;得益于堅持緊扣縣域發展的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全面推進‘瀏陽改革’;得益于牢牢把握干部隊伍建設的核心要求,努力鍛造‘瀏陽作風’。”談到瀏陽縣域經濟近年發展又好又快的原因,長沙市委常委、瀏陽市委書記曹立軍這樣說。
1.“瀏陽戰略”:走出縣域經濟發展最“短”路徑
確定目的地之后,從起點到終點,規劃路線至關重要。
前述“瀏陽戰略”就是這條“路線”:即明確“挺進三十強、再創新輝煌”的奮斗目標,“交通融城、產業興城、人才活城、生態美城”的發展戰略、“打造湘贛邊區域性中心城市”的發展定位,并且確保戰略目標與發展思路一以貫之不動搖。
“瀏陽戰略”,走出了一條縣域經濟發展的最“短”路徑。
何謂最“短”?不照搬照抄,不朝三暮四,最務實、最節約、最符合瀏陽發展實際。
“只有堅持切合實際的發展思路,保持定力不折騰,才能牢牢把握縣域發展關鍵,不斷催生縣域發展活力。”曹立軍認為,正因為牢牢抓住交通、產業、人才、生態四大關鍵,并堅定不移地實施交通融城、產業興城、人才活城、生態美城戰略,通過改革推動、創新驅動、區域帶動、項目拉動、城鄉聯動,并且堅持做到了一張藍圖干到底,瀏陽抓住了縣域經濟發展的根本,抓出了縣域經濟發展的活力。
認準了的事,就堅持干。
從2013年1月開始,瀏陽市全面啟動實施“5358”人才工程,計劃用5年時間引進3000名黨政人才和教育衛生類人才、5000名企業中高層管理人才、8萬名企業專業技能人才,著力打造人才高地。
此后堅持每年向外引進人才,近三年,全市共引進青年黨政人才682名,教育、衛生類人才1514名,企業中高層管理人才3312名,企業專業技能人才5萬余名,為瀏陽發展積蓄了強大的人力資源優勢。
就像每年招引人才不動搖一樣,從2011年至今,瀏陽堅持做到了市委經濟工作會議報告的目標不動搖、戰略不動搖、基本框架不動搖,所有工作均圍繞“一個目標、四大戰略、六個重點”來鋪排。
而瀏陽正是有了對既定戰略的堅持堅守,各項事業持續穩步推進。交通區位正不斷改善,三條高速順利通車,西北環線接近竣工,金陽大道全面推進,蒙華鐵路已經開建,對外大開放、對內大循環的交通格局基本成形。
產業體系正不斷完善,電子信息成為全省信息產業的重要一極,生物醫藥占據全省半壁江山,生態旅游人氣旺盛,健康食品與文化創意來勢良好,完備的產業體系有效提升了縣域經濟的持續發展能力。
發展環境正不斷優化,行政審批改革、干部作風整治等深入推進,群眾和客商對瀏陽的認可度越來越高……
2.“瀏陽改革”:催生縣域經濟發展最大活力
“手續辦理得比以前快多了。”一個小小的變化,讓陳正清真真切切感受到了政府推動改革、優化服務的決心。
農騰盛世(湖南)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陳正清,通過認繳登記制申請成立公司,企業“從無到有”的手續辦理只需4.5天。
瀏陽正在推進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商事登記“三證合一”制度是改革內容之一。去年4月1日正式實行后,不僅企業商事登記實現一個窗口受理,行政性收費也全部取消,辦結時間從以前的19天縮短到了4.5天。
瀏陽提出,要成為全省審批事項最少、時限最短、成本最低的縣(市)。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成為瀏陽優化政務服務環境、改進干部作風的重要舉措。
通過一項項的清理、一次次的精簡,瀏陽市行政審批事項精簡至134項,精簡率為51.2%,目前,行政審批事項為長沙4縣(市、區)最少。同時從今年7月起,所有非行政許可審批事項一律取消或停止,取消、免征和暫停征收51項行政事業性收費和服務性收費,共計減少2850萬元收費。
在省直管縣、擴權強鎮、農房抵押、不動產統一登記、農村宅基地、公共法律服務中心等國家或省級改革試點項目方面,瀏陽作為“開路先鋒”,均在有條不紊地進行當中。
今年瀏陽的市委經濟工作會議明確了五大工作重點,改革推動、創新驅動位列其中,提出要強力推進改革創新,激發瀏陽經濟社會發展的動力、活力和創造力。
“圍繞改革創新,瀏陽還結合實際推出了區域合作、金陽新區、園鎮融合等具有自身特色的改革項目。”瀏陽市委副書記、市長余勛偉說,為了拓展縣域經濟的發展空間,在瀏陽的首倡和主導下,湘贛邊瀏陽、平江、銅鼓、上栗等十縣市召開了首屆區域開放合作交流會,發布了《瀏陽共識》,共建湘贛邊區域開放合作試驗區。今年來,10縣市又推進了交通、產業、綜治維穩等領域的務實合作。
民營企業是瀏陽經濟最活躍的一支力量,瀏陽組織召開重點稅源企業座談會、民營經濟發展座談會,廣泛聽取企業意見,研究出臺了《關于鼓勵和支持民營經濟發展的若干意見》,形成了一攬子政策和500多條具體支持措施。
在第十五屆全國縣域經濟與縣域基本競爭力評價中,還增加了新增企業登記注冊數量指標,以此來衡量縣域經濟的活力。來自市工商部門的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5年8月24日,該市企業總量達到14057戶,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25.6%,個體工商戶總量達到41109戶,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30.8%。2015年至今,共辦理企業設立登記1934戶,新增注冊資本達到543622萬元,其中注冊資本5000萬元以上企業16戶,1億元以上企業2戶。
“民營經濟是縣域經濟的主體,瀏陽通過全面深化改革,微觀搞活,培育市場主體,維護市場秩序,完善市場服務體系,為民營經濟創造良好的發展條件。”湖南省縣域經濟研究會常務副會長、省委黨校教授張友良在接受采訪時說。
3.“瀏陽作風”:提供縣域經濟發展強大動力
優良的干部作風,提供的不僅是一個地方的發展環境,更是發展動力。
15天完成征地,40天基本完成拆遷,4個月完成項目全部審批手續,在瀏陽,正在推進中的金陽大道建設很讓干部群眾稱道。瀏陽交通建設“金陽速度”的背后,是瀏陽創造性地開展“一線工作法”。干部在一線鍛煉、領導在一線指揮、問題在一線解決、能力在一線提升、績效在一線考核、獎懲在一線兌現,在此要求下,基層一線成為了瀏陽廣大干部錘煉作風、提高素質的“大考場”,項目得以迅速推動,問題得以迎刃而解,民聲得以準確收集回應。
而速度的快不僅僅只體現在項目攻堅上,還有政府的行政審批效率。
從2013年開始,瀏陽市實行“三個一律”規定,全力打造陽光政府,即全市所有部門和鄉鎮街道一律開門辦公,每個工作日都安排一名市級領導公開接訪,行政審批事項一律限時辦結,財政專項資金使用一律公示。
在此規定下,全市公開了55家市直單位投訴電話和640個內設職能科室信息,每周一到周五市級領導接待群眾來訪;今年以來,截至7月底,共有28個部門公示專項資金98項、338批次,公開資金12.3億元;政務服務推出延時、上門、預約等新舉措,行政審批整體提速50%以上。
隨著“三個一律”的深入開展,快捷辦事,如今在瀏陽的市直部門與鄉鎮街道,每天都在上演:市工商局窗口不斷簡化流程,將64種材料規范縮減為30種,87種文書規范縮減為58種,力爭提速50%。
市國土局開展加急辦理服務,只需進窗時口頭申請,經辦人全程促辦,本級審批權限內1到2個工作日實現辦結……
此外,瀏陽市還開展“每周一暗訪、每月一主題、每季一講評”活動。每周,對發現的作風問題及上周暗訪發現問題的整改情況在《瀏陽日報》予以公示;每月,明確一個“四風”突出問題,予以專項整治、集中整改;每季,召開作風建設情況講評大會,鼓勵先進,鞭策后進。
去年,瀏陽市又以深入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為載體,全面推行立行立改“五個十項”行動,積極整治10項“四風”問題、解決10項關系群眾切身利益問題、推行10項“零距離”便民服務、深化10項特色工作和倡導10項文明新風,以整改落實的實在成效取信于民。
在“五個十項”行動中,針對花炮原材料運輸成本高的問題,實行花炮企業導火線、黑火藥市內運輸網上審批3小時內發證,每年為全市企業節省相關費用近千萬元;針對農村辦酒多的現象,在長沙率先推行“文明辦酒”,大力倡導黨員干部婚事新辦、喪事儉辦、喜事簡辦……
干部作風的轉變,為瀏陽縣域經濟發展提供了強大的支撐和動力。
點評
曾劍光(省委政研室副主任):目前瀏陽初步形成了電子信息、生物醫藥、機械制造、鞭炮煙花、健康食品、生態旅游、現代服務、文化創意等八大產業集群。其中電子信息已經成為全省信息產業的重要一極,生物醫藥占全省半壁江山,鞭炮煙花是省重點支持的五十個集群產業之一。今日瀏陽,已基本形成北有新型工業,南有煙花爆竹,東有生態旅游,西有花卉苗木的發展局面。
瀏陽之所以能保持爭先進位、保持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主要原因是做到了思想解放、認識統一到位;始終堅持了發展是第一要務,堅持了一張藍圖干到底;始終堅持改革創新,而且不斷取得了突破;造就了一支高素質的干部隊伍;營造和形成了發展環境的比較優勢。
相關文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