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twork
當前位置:主頁 > 專題研究 > 農業科技園區專題研究 > 農業科技園區動態 >
蘭溪:到2025年新建省級農業科技園區1家,省級農業科技研發機構5家
來源:高新院 achie.org 日期:2022-06-07 點擊:次
現就《蘭溪市實施科技強農機械強農行動大力提升農業生產效率行動計劃(2021—2025年)》(送審稿)制定的相關情況解讀如下:
一、制定背景
2021年12月10日浙江省人民政府辦公廳下發了《關于印發浙江實施科技強農機械強農行動大力提升農業生產效率行動計劃(2021—2025年)的通知》(浙政發〔2021〕39號)文件。今年XX月XX日金華市農業農村局下發了《關于深入推進農業“雙強”行動奮力打造農業高質量發展浙中樣板實施方案(2021—2025年)》(金市農通〔2022〕XX號)文件。明確各地要高度重視農業“雙強”工作,加快研究出臺農業“雙強”行動五年計劃,推動現代農業高質量發展。
二、總體思路
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三農”工作的重要論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堅定不移走高效生態農業發展路子,圍繞爭創農業農村現代化先行省目標,突出提高農業生產效率和效益導向,以數字化改革為牽引,全面實施農業“雙強”行動,實現“一年大突破、三年大跨越、五年創一流”,成為農業高質高效、農民持續增收的農業現代化省域樣本。三、適用范圍
大力提升農業生產效率,助推全市農業高質量發展。
四、政策體系
一、實施科技強農行動,全面提高農業技術發展水平
(一)聚焦科技創新、成果轉化。推進農業科技平臺提升,強化農業科技園區引領作用,引導科技創新資源向園區集聚,繼續做好馬澗楊梅農業科技園區,申報白露山枇杷農業科技園區。推動農業科技企業擴面提質,每年新增1家農業高新技術企業,提升農業科技企業的創新水平。加快先進適用技術集成創新與推廣應用。支持農業企業建設技術創新中心和創新聯合體。建立健全科技研究投入、創新創業激勵、科技成果轉化機制,組織實施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形成重大農業科技標志性成果1項。到2025年新建省級農業科技園區1家,省級農業科技研發機構5家。
(二)推進現代種業全面發展。積極落實上級相關種業發展計劃,保護和利用本土特色品種資源,推進我市楊梅、小蘿卜、蘭溪花豬等種源的培育。加快良種在農業生產上的推廣應用,建成蘭溪地方種質資源庫1個,金華市級新品種選育示范基地1個,選育引進新品種10個。
(三)實施優地增糧行動。嚴格保護15.03萬畝糧食生產功能區,堅決遏制耕地“非農化”,防止“非糧化”,建設10片以上千畝方、萬畝方集中連片永久基本農田,每年新建或改造高標準農田5000畝。
(四)推動土地有序規模流轉。
1、引導土地集中連片流轉,力爭到2025年底50%以上的家庭承包耕地流轉出經營權,已連片流轉的土地實行標準化改造提升。各鄉鎮(街道)要結合本鄉鎮(街道)實際確定土地流轉指導價,鼓勵村集體開展耕地集中連片流轉和整村流轉,具體按照《蘭溪市糧食生產扶持政策(試行)》執行。
2、支持農機社會化服務,落實財政扶持政策。對開展水稻機播、油菜機收的社會化服務予以支持,具體辦法另行制定。
(五)提升農產品精深加工能力。推進品種培優、品質提升、品牌打造和標準化生產,大力打造農業品牌,全面推進農業標準體系建設。建設“一縣一平臺”,打造1個省級現代農業園區,2個省級特色農產品優勢區,做優做強農產品地理標志登記產品,提高品牌知名度和影響力,創建綠色食品26個。
(六)推進農業綠色化生產。大力推進農作制度創新,推廣應用間種、套種、輪作等方式,普及優質高產、設施栽培、生態高效等綠色生產技術模式。建設田間水循環體系,構建農田綠色水生態系統,保護農田生物多樣性。深化“肥藥兩制”改革,支持推廣有機肥、側深施肥、水肥一體化、獸用抗生素減量和飼料環保化等技術應用,每年新增高品質綠色科技示范基地3個。全面推廣農作物病蟲害統防統治和綠色防控,集成應用生態調控、理化誘控、生物防治和科學用藥等綠色防控技術。加強農業面源污染整治,加強農田氮磷生態攔截溝渠建設,推廣秸稈全量化利用示范方建設,推進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和無害化處理,建立健全秸稈綜合利用、肥藥廢棄包裝物和廢舊農膜回收處置機制,創建綠色種養循環農業試點縣。
(七)加快發展數字農業。建設蘭溪數字“三農”協同應用平臺,全面推行“浙農碼”。推廣“產業大腦+產業地圖+數字農業工廠”發展模式,建設“梅”好蘭溪等農業產業大腦平臺。創建省級數字農業工廠12個(種植3個、畜牧6個、水產3個)。
(八)打通農業科技轉化“最后一公里”。建設省、市、縣產業技術團隊5個。建成高品質科技示范基地2個。省市縣三級聯動選派科技特派員100人次。
(九)積極培育適應科技創新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到2025年農業高新技術企業數達到13家。實施“戶轉場、場入社、社提升”行動,新培育家庭農場100家以上,縣級以上農民合作社示范社穩定在50家以上。深化“三位一體”改革,推廣應用數字農合聯,建成有服務平臺的產業農合聯5家。實施農創客培育工程,每年新培育農創客280名。實施千萬農民素質提升工程,培訓農村實用人才1000名以上。(十)加快農業全產業鏈創新。推進產業基礎再造和產業鏈提升,開展主要農產品全產業鏈標準化試點,打造10個億元以上農業全產業鏈,其中10億元以上的農業全產業鏈2個。建設農產品加工園區和出口園區。健全農產品冷鏈物流網絡節點,提高農產品產地預冷、貯藏保鮮、分級包裝水平。建設一批骨干冷鏈物流基地,每個鄉鎮(街道)布局1個生鮮冷凍食品零售網點。
二、實施機械強農行動,全面提升農業裝備應用水平
(一)建立先進適用農機具需求清單。以適應丘陵山區、設施大棚和家庭農場的微型化、輕便化、多功能農機裝備為重點,梳理先進小型農機具清單、特色主導產業農機裝備需求,編制主要環節農機具需求清單。建立小型農機具科研導向目錄,抓準“卡脖子”核心技術關鍵點,實行重點需求項目“揭榜掛帥”制度。
(二)創新特色農機適用推廣。優化育秧育苗、糧食烘干、稻米加工、機具庫棚等配套設施建設標準和規劃布局。推進耕作水平控制等全程裝備應用,加大保鮮倉儲、產后加工的集成配套,發展智能溫室、楊梅智能采摘、小蘿卜智能收獲等設施裝備。推廣畜牧業洗消飼喂、蘭江蟹養殖等智能設備,推進畜牧水產養殖業機械化。加大果蔬等經濟作物采摘等薄弱環節農機具的推廣力度,應用微型耕作、軌道運輸、節水灌溉、無人植保等裝備和技術。對企業開發適用農機具的,給予一定的資金支持,進一步建立健全以農機化技術推廣隊伍為主,科研院所、生產銷售企業、社會化服務組織等共同參與的多元化推廣體系。
(三)開展全程機械化示范創建。圍繞糧油生產全程機械化、設施種植業和畜牧水產養殖業機械化高質量發展等重點產業主要環節,構建糧油和畜牧業全程機械化應用基地。至2025年,創建省級全程機械化應用基地6個。
(四)加大基礎設施宜機化改造。推進農田、果園、茶園標準化提升,支持丘陵山區機耕道路、林間作業道路等建設。把耕作田塊小變大、陡變平、彎變直,電力輸送、機耕路的互聯互通以及電力、通訊線網適宜無人機作業作為高標準農田項目驗收的重要指標。加大設施大棚、畜牧水產養殖場等農業設施的宜機化改造力度。
(五)做大做強農機綜合社會化服務。鼓勵市供銷總社下屬集體企業建設區域農機社會化服務中心,建設省級農機服務中心3個,鼓勵農業企業、村集體經濟合作組織、家庭農場等建設重點環節農事服務中心,建成重點環節農事服務中心5個。
(六)實施農機生產作業安全行動。全面落實農機生產、農機應用、農機操作、農機管護安全責任,關鍵地區(場所)的安全作業。制定完善農機安全生產應急預案,實施年度農機安全事故應急演練,提高農機事故應急處置救援能力。加強農機安全生產和操作技能培訓。
三、創新要素支撐機制,建立健全政策支持保護體系
(一)加強組織領導。建立市農業“雙強”行動工作協同機制,市農業農村局承擔牽頭統籌協調職能。每年向上推薦農業“雙強行動”最佳實踐案例,加大對最佳種養大戶、農機專業合作社、基層農技人員等正向激勵。健全農機化推廣機構,加強市、鄉兩級農機化隊伍建設,落實農機化管理和推廣工作人員。
(二)完善財政政策。統籌省市縣三級支農資金,支持農機社會化服務組織開展多元化服務。因地制宜創新完善農業生產經營機制,研究制定統一作業、統防統治及其他直接面向農戶的農業生產托管等社會化服務補助政策。
(三)落實用地和稅費優惠。在新編的縣鄉級國土空間規劃中預留鄉村振興用地空間,允許通過預留指標方式落實鄉村振興用地規劃空間,在全域土地整治、村莊撤并搬遷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實施過程中,優先考慮農村一、二、三產融合發展設施農業產業發展用地需求。其他在年度土地利用計劃安排中,重點支持鄉村產業發展用地需求,確有新增用地需求的,可優先安排。重點保障鄉村產業發展,制定保障和規范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用地政策的實施意見。加強涉農重大項目用地保障部門會商。鄉村全域土地綜合整治與生態修復工程產生的增減掛鉤節余指標,優先用于農業產業。支持將農業生產所需的看護、初加工和農資倉儲、農產品產地預冷庫等附屬設施用地納入設施農業用地管理。優先保障農機社會化服務組織、農機試驗推廣基地建設所需的用地指標。對列入全市布局規劃的農事服務中心和農機試驗推廣基地,按相關政策要求優先落實建設用地和設施用地。對農業高新技術企業和科技中小型企業再按25%研發費用稅前加計扣除標準給予獎補。
(四)實施金融服務“三農”暢通工程。引導金融資本和社會資本進入農業高質量發展領域,支持企業新增投資、技術改造等中長期融資,適當給予利率優惠。推廣科創金融、綠色金融模式,鼓勵和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農業機械化和農機裝備領域的信貨投放,創新金融產品和服務方式,發展動產質押、信用貸款、融資租賃等業務。完善農業信貸擔保體系,提高農業信貸擔保規模。完善政策性農機綜合保險、農機具購置貼息貸款等政策。開展水稻完全成本保險、耕地地力指數保險、農業氣象保險等險種試點。
(五)加強人才支撐。開展農機職業教育和“學歷+職業資格”培養模式,推動學校、企業共建共享實踐基地、定向培養基地。加大對“土專家”等基層一線人員的傾斜力度。加大農機實用型人才培養力度,將農機推廣人員納入基層農技人員定向培養計劃,開展農機職業技能鑒定,遴選和培養一批農機操作、維修等實用技能型人才,特別是精密農機設備維修技術人才。
(六)創新重大項目招大引強機制。建立招商引資重點項目庫、農業農村領域重大投資項目庫,招引一批科技型產業鏈頭部企業及上下游配套企業。成立農業招商工作專班,每年引進現代農業龍頭企業2家以上。
四、解讀機關
蘭溪市農業農村局、蘭溪市財政局、蘭溪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蘭溪市商務局、蘭溪市供銷合作總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