瞄準“十四五”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再深化
瞄準“十四五”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再深化
來源:未知 日期:2020-01-09 點擊:次
新年伊始,在央行全面降準之后,中國銀保監會也放出大招。
近日,中國銀保監會發布了《關于推動銀行業和保險業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對推動銀行業保險業高質量發展提出明確目標,從推動形成多層次、廣覆蓋、有差異的銀行保險機構體系,完善服務實體經濟和人民群眾生活需要的金融產品體系,精準有效防范化解銀行保險體系各類風險等方面提出具體要求。
要保持足夠的靈活性以適應現代化金融體系
“2020年是‘十三五’規劃的收官之年,《意見》可以看作是‘十四五’銀行業和保險業的一個規劃指導文件。同時,《意見》提到了2025年發展目標,因此,繼往開來的含義非常明顯。”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保險研究室主任田輝在接受中國經濟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意見》提出,到2025年,要實現金融結構更加優化,形成多層次、廣覆蓋、有差異的銀行保險機構體系。公司治理水平持續提升,基本建立中國特色現代金融企業制度。個性化、差異化、定制化產品開發能力明顯增強,形成有效滿足市場需求的金融產品體系。
田輝說,“《意見》中一些新表述值得關注,例如《意見》中提到健全具有高度適應性、競爭力、普惠性的現代金融體系,這種提法以前幾乎沒有提過,高度適應性其含義就是與時俱進,保持足夠的靈活性,這是非常重要的。”
《意見》要求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落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新發展理念,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擴大金融業開放,健全具有高度適應性、競爭力、普惠性的現代金融體系,不斷提升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質量和效益,有效防范化解金融風險。
“市場經濟、市場機制就是要根據不同挑戰、按照實體經濟提出的要求提供相應的產品,改進相應的業務模式和管理機制,不應太僵化,要保持足夠的靈活性,這樣才更加契合現代金融的本質。”田輝進一步表示。
多渠道促居民儲蓄有效轉化為資本市場長期資金
《意見》提出,銀行保險機構要健全與直接融資發展相適應的服務體系,運用多種方式為直接融資提供配套支持,提高直接融資比重。有效發揮理財、保險、信托等產品的直接融資功能,培育價值投資和長期投資理念,改善資本市場投資者結構。
田輝說,《意見》著重提出要健全與直接融資發展相適應的服務體系,主要出于以下兩個因素考慮。
第一,強調直接融資的重要性。當前,我國資本市場不是特別發達,這是我國現代金融體系的一個短板。例如,在當前數字經濟時代,銀行等傳統金融機構明顯就不如支付寶等新興機構方便、快捷。當前我國資本市場在總量上并不缺乏資金,但在結構上有很多的問題。因此,發展直接融資是一個非常好的方式,可以更好地為資本市場服務,從整個市場發展的角度來提高融資的重要性。
第二,要重視投資功能,這也反映了一個重要轉向。以前,我們著重強調資本的融資功能,投資、融資平衡方面是比較欠缺的,今后我們要更加注重保持平衡的重要性。
記者了解到,在直接融資發達的美國、英國,居民儲蓄主要通過養老保險基金、共同基金等金融產品投資金融市場。也就是說,機構投資者的一部分資金來自于居民儲蓄,機構投資者可根據自己的投資策略配置債券、股票等資產,并非單一地讓居民儲蓄資金直接投入股市。
“長期資金的一個重要來源是契約型儲蓄機構,如保險公司、社保相關機構等。一個20歲的年輕人,繳納積累型養老基金,從20歲一直到60歲,這是穩定金融的一個重要來源。”田輝進一步說道。
居民的儲蓄有多少?據央行統計,2019年11月末,人民幣存款余額192.28萬億元,同比增長8.4%。2019年11月份人民幣存款增加1.31萬億元,其中住戶存款增加2466億元,非金融企業存款增加8656億元,財政性存款減少2451億元,非銀行業金融機構存款增加6979億元。
“當前我國居民的財富結構十分不合理,有相當多的財富來自于房產,這是不合理的,也是不健康的。未來,要增加金融投資及其他渠道在居民財產中的比重,為資本市場穩健發展提供動力和基礎。同時,要更加優化居民的財富結構,更加合理、更多平衡資本市場融資、投資功能,這將會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田輝強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