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經濟社會發展展望
“十四五”經濟社會發展展望
來源:未知 日期:2020-01-16 點擊:次
“十四五”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之后的第一個五年,也是開始實施“兩步走”戰略的第一個五年,將是經濟社會發展的一個關鍵時期。
(一)面臨的形勢
從國際環境看,近年來,全球經濟增長逐步企穩,回升勢頭明顯,并有望走出“后危機時代”,主要經濟體和國際貿易呈現恢復性增長,但難以回升至金融危機之前的水平。與此同時,逆全球化思潮、貿易保護主義、民粹主義抬頭,全球經濟增長仍然面臨諸多不可控、不確定性因素的影響與沖擊。從外貿看,黟縣外貿產品結構暫時仍然以農林產品等為主,受貿易戰直接影響較小,2019年1-9月外貿進出口總額3883萬美元,增長32.3%。
從國內環境看,我國發展仍處于并將長期處于重要戰略機遇期。當前,我國正處于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關口期,經濟發展進入新時代,新舊動能轉換加快,消費取代投資成為主要增長動力、新業態新模式為經濟注入新動力、企業經營從速度效益型轉向質量效益型,經濟發展步入新的歷史方位,經濟轉向高質量發展的特征更趨明顯。但是,也要看到,盡管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將在未來幾年實現從量變向質變跨越,但是供需結構性失衡、房地產結構性問題等一些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成為制約經濟社會跨越發展的主要因素。
從黟縣自身看,昌景黃高鐵、池黃高鐵在黟縣東站并線,黟縣東站成為平均距離黃山風景區、西遞景區、宏村景區、齊云山景區最近的高鐵站點,有望成為黃山市西部的新的游客集散中心和服務中心,為黟縣對接長三角資源,加入新的產業分工協作網提供了全新的機遇。作為全市生態、旅游、文化“三位一體”的核心競爭優勢標志性地區,要把握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和全面融入杭州都市圈的機遇,迎難而上、主動作為,把中央和省、市委決策部署與黟縣實際緊密結合起來,努力建設現代國際鄉村旅游綜合示范區。
(二)發展初步思路
1.聚焦改革開放,激發發展新活力。把改革開放作為破解發展難題、釋放發展潛力的治本之策,穩步推進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創新。一是深化“四最營商環境”建設。以群眾、企業的獲得感和滿意度為標準,不斷推進“互聯網+政務服務”建設,力爭在“簡化辦”“網上辦”“就近辦”“移動辦”方面取得更大突破,全面建立“一窗受理、集成服務”的線上線下一體化政務服務模式。著力以“最多跑一次”改革撬動各領域改革,加快建設與新時代相匹配的服務型政府。二是全力推進融杭接滬。全面融入杭州都市圈,深入推進與浙江省德清縣戰略合作,不斷深化交流,形成多層次、寬領域、常態化的溝通協調機制。瞄準長三角區域央企國資、高端外資、優質民資,借助長三角城市經濟協調會等平臺,加強與上海、南京、寧波等重點城市的互動協同,強化產業鏈分工合作,實施精準招商,推動資源共享。
2.聚焦創新發展,構建產業新體系。大力發展數字經濟,依托創新鏈提升,做大總量、做優增量、提升質量,驅動產業全面轉型升級。一是推進新型工業建設。充分開展科技創新,深入實施市級隊、縣級隊工業企業培育壯大工程,鼓勵企業開展“機器換人”“騰籠換鳥”,加快工業轉型升級。推進綠色食品、機械電子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加快開發區提質增效和轉型升級。二是集聚發展現代服務業。依托省級鄉村旅游產業集群(基地)、宏村鄉村旅游產業園等服務業集聚區,創新培育智慧旅游、健康養生等旅游新業態,大力發展文化創意、研發設計、電子商務、現代物流等生產性服務業,推動生活性服務業向便利化、精細化、品質化轉換。三是大力發展精致農業。瞄準長三角地區消費升級趨勢,著力培育“黟品五黑”等一批農產品地域品牌,將黟縣打造成長三角區域有機農產品供應基地。推廣復制“有農模式”,培育壯大一批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打造一批富有特色的家庭農場、生態農莊、田園綜合體。
2.聚焦文化旅游,大力拓展新空間。以“世外桃源、畫里鄉村”為主題,建設現代國際鄉村旅游綜合示范區。不斷增強徽文化的整體實力、競爭力和影響力,建設宜居宜業宜游的歷史文化名城。一是豐富拓展旅游業態。打造一批研學基地,編制研學產品菜單,開發高端研學旅行線路,做大做強寫生研學產業。鼓勵發展具有特色的民宿產業,創新“古村落+新民宿”雙輪驅動發展模式,加速打造中國鄉村民宿“黟縣樣板”。加快體育旅游產業發展,提升山地車越野賽等運作水平,打響“旅游體育品牌”。深度開發婚紗攝影、運動休閑、紅色旅游等個性化業態體驗產品,鼓勵開展夜游項目,發展假日經濟和夜間經濟。二是全力打響黟縣文化品牌。以辦好中國黟縣攝影大展為引領,以加強皖風徽韻文化深度挖掘和編制好《黟縣世界文化遺產保護發展綱要》為支撐,促進文化產業和旅游、體育、影視、演藝、寫生的深度融合,努力推動傳統優秀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深度接軌和融合國內外優秀文化,打造一批國內外知名的文化活動品牌,推出一批具有鮮明黟縣特色的標志性文化產品。
4.聚焦縣城突破,塑造城市新面貌。依托綜合交通樞紐地位,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質,加快打造現代國際田園城市。一是全面提升城市能級。完善提升城南綜合區,以提升改造為重點,完善基礎設施,配套商旅服務。保護利用古城核心區,對老城區3個省級歷史文化街區及古街巷、古建筑進行保護和利用,打造獨具黟縣特色的“千年古縣、漫居小城”。優化調整城西工業區,以提高產業發展能力為重點,加快發展循環經濟,打造綠色生態產城區。集聚發展城東商服區,重點發展現代服務業,全力打造文化度假集聚區。二是構建互通基礎設施。全面推進鐵路、公路、航空等基礎設施建設,暢通長三角區域西進南拓通道。加快推進昌景黃和池黃高鐵建設,實施高鐵站前區旅游集散中心建設,提升高鐵站點整體功能和輻射能力,全面實現長三角發達地區都市圈的快速連通。加快高速公路、國省干線、農村公路建設,謀劃實施合銅黃至黃祁景高速公路黟縣連通線、G530黟縣縣城至高鐵站至齊云山一級公路、黟縣高鐵站至湯口公路等對外快速通道工程,提升跨區域公路通達能力。謀劃黟縣通用機場項目,健全完善綜合交通體系,構筑舒適暢通交通環境。
5.聚焦生態保護,建設美麗新家園。堅持生態立縣,完善主體功能區布局,提升生態服務和保障功能。一是打造綠色生態樣本。推進天然林保護、長江防護林、封山育林等一批省級重點工程,持續開展森林城鎮、森林村莊、森林長廊創建,加大五溪山自然保護區、塔川國家森林公園等自然保護地及重點生態功能領域管控。二是持續推進污染防治。堅決打好水、氣、土三大污染防治攻堅戰,深化“五水共治”,推進“五氣共治”,全力營造“水清流暢、岸綠景美、功能健全、人水和諧”的生態環境。三是加強生態管控修復。實施國土空間規劃,嚴守生態紅線、永久基本農田紅線、城鎮開發邊界紅線,推動形成城鎮空間、農業空間、生態空間協調發展格局。堅持山水林田湖草系統一體化治理改善,實施河長制、林長制、路長制、所長制、警長制等“五長制”。開展以“三大革命”“三大行動”為重點的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鄉村治理水平,打造鄉村振興樣板。
6.聚焦民生關切,共創美好新生活。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完善公共服務體系。一是提升基本公共服務水平。全面把握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深入實施民生工程。加強城鄉義務教育公辦學校標準化建設,著力改善薄弱學校基本辦學條件,努力實現義務教育從基本均衡向優質均衡發展。圍繞健康黟縣建設,以醫養融合為突破口,探索醫療、養老、康養等跨部門、系統化的統籌發展機制,加強養老設施建設和醫療衛生專業人才的引進和培養。二是提升社會治理水平。堅持依法行政,推進法治政府建設,確保行政權力在法律框架內有效行使。推進普法工作,弘揚法治精神。完善社會矛盾糾紛排查調解機制,推廣“作退一步想”調解工作治理模式。全面提升綜合防災減災救災能力,加強應急體系和水利“一規四補”建設。全力防范化解重大風險,持續抓好安全生產,確保社會和諧穩定,使人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顯著增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