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規劃之規劃研究工具
“十四五”規劃之規劃研究工具
來源:未知
日期:2020-04-13 點擊:次
各級地方政府在組織編制“十四五”規劃時,應成立規劃編制工作組和研究團隊,確立規劃思路,推進實施計劃,梳理和明確規劃方向、研究和把握規劃標準、對標和體現規劃需求。具體做好如下的準備工作:
一、全面梳理和明確規劃方向。
系統分析和認真研究“十四五”規劃目標,人民群眾、當地政府、企業等需求,存在的問題和“十四五”規劃時期主要解決的問題。可以把問題、需求和目標列表歸納,并反復討論和定稿,作為“十四五”規劃編制的主線。
二、研究和把握規劃標準。
對標國際國內案例、國家政策和上位規劃等,進行研究對象界定;參考以往規劃和上級工作部署,結合經濟社會實際,確定報告目錄;從較高的標準和專業性,評估報告目錄或者已經成文的規劃報告是否具有較深的觀點或措施,是否達到了較高的政策水平和實施能力等;分析和論證是否具有獨有特色、是否發揮了區域優勢,有無自己的亮點和特色等。
三、對標和體現規劃需求。
要有前瞻性,體現當前的一般趨勢與發展規律,同時發展思路和指標要有前瞻性、先進性;規劃目錄和各項工作內容繁雜,要分層闡述,并且相互呼應,具有層次性;文字風格、語言表述和報告格式等有一定的要求和模式,體現了規范性;立足國家、城市和地方經濟社會實際,具體工程和行動計劃由各單位組織實施,其資源條件和實施保障具有局限性和階段性,同時必須可行和接地氣,體現操作性和可行性。
四、解答“為什么”、“是什么”、“怎么辦”三個戰略性命題。
——“為什么?”。結合國家或區域產業基礎、資源優勢和特殊條件,分析和確立“為什么”的戰略命題,為確定發展愿景、歷史使命、規劃目標和產業布局等提供科學的決策依據。
——“是什么?”。確定五年戰略目標、指標體系、空間布局與實施步驟等,為下一步制定未來五年主要任務、產業項目、資源分配、主要任務、重大工程等,提出判斷與決策的重要參考。
——三是“怎么做?”。結合發展趨勢和要求,制定未來五年工作任務、生態布局、產業路徑、科技創新、品牌戰略、人才機制、金融創新、改革開放、公共服務,以及組織體系、考核激勵等,進而奠定“十四五”規劃實施與評價的基礎保障。
五、規劃研究工具
(1)縱橫比較法。對歷史數據、同口徑規模或增速,以及類似區域等進行指標和發展潛力分析。
(2)SWOT法。對特定對象的優勢、劣勢、機會和威脅進行綜合分析,確立未來發展的主要方向和領域。
(3)PEST法。對特定對象的發展環境等進行政治因素、經濟因素、社會因素和技術因素等分析,得出研究結論。
(4)SCP分析法。分析在行業或者(政府)企業受到表面沖擊時,可能的戰略調整及行為變化。
(5)三層次理論。平衡管理現有業務和建立新業務的有效途徑,也是地方政府和產業園區等進行產業選擇、產業組合的重要工具。
(6)GE矩陣法。從行業吸引力和自身競爭力兩個維度分析,確立地方政府或企業是否選擇某一類行業或特定產業,做出產業選擇的戰略定位。
(7)產業價值鏈法。從產業鏈條和價值增值環境進行綜合性分析,確立地方政府、園區或者企業所處產業環節,研究對象的產業完整程度、產業聚集情況,以及價值環節的高低等,進行產業鏈補鏈、增鏈、強鏈,以及價值鏈所處環節的價值提升、管理改進等開展設計與建議。
(8)PDCA法。P計劃階段:找出存在的問題,通過分析制定改進的目標,確定達到這些目標的具體措施和方法。D執行階段:按照制定的計劃要求去做,以實現質量改進的目標。C檢查階段:對照計劃要求,檢查、驗證執行的效果,及時發現改進過程中的經驗及問題。A處理階段:把成功的經驗加以肯定,制定成標準、程序、制度,鞏固成績,克服缺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