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十四五”文旅規劃編制新要求、新思路和新要點
地方“十四五”文旅規劃編制新要求、新思路和新要點
來源:未知
日期:2020-05-13 點擊:次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全球爆發,文化旅游產業損失嚴重,全國抗疫工作的常態管控措施對旅游消費心理、旅游新業態、旅游新空間、城市空間治理等因素產生長期影響,影響旅游目的地產品供給、社會治理、旅游品牌等方面。
“十四五”規劃是中國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到基本實現現代化國家階段的第一個五年規劃,包含“建黨一百年”的歷史節點,也是中國從高速增長向高質量發展的持續過渡期。
目前,全國多地的文旅發展規劃編制工作已經啟幕。作為經濟增長新引擎,文化和旅游產業已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十四五”期間旅游業承擔的歷史使命也將更為重大。
如何把文旅“十四五”規劃研究編制好?本文將從文旅行業發展的新形勢,“十四五”文旅規劃編制的趨勢、流程、要求、創新方向等幾個方面切入,分析新時期十四五文旅發展規劃需注意的重點問題,以提供借鑒和思考。
2021-2025年是我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第十四個五年計劃時期。“十四五”規劃是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新征程的第一個五年規劃,也是文化和旅游部組建以來的第一個五年規劃,對我國文化和旅游業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展望“十四五”時期,中國面臨一系列新機遇、新挑戰、新任務,文旅產業發展也相應面臨著巨大的變革與機遇。
“十四五”時期文化旅游業發展面臨著以下六大形勢:文旅融合新時代;全面推進國土空間規劃;大力推進全域旅游戰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以優質旅游推進高質量發展;建設數字中國與數字文旅。
對文化旅游業來說,新的發展形勢、新的市場、新的需求、新的區域格局、新的信息技術,都要求十四五規劃的編制在思路上、在方法上、在路徑上做出調整與轉變。具體來說,有一下幾方面:
第一,現場調研。主要包括對區域內資源的詳細考察、與當地主要領導、行業主管部門和相關部門領導召開座談會;
第二,資料研究。主要包括對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現狀進行評估,對區域內未來發展進行研究,對影響文化旅游發展的相關因素進行研究等;
第三,確定基本思路。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擬定規劃框架;
第四,征求意見。就規劃框架召集專家論證會,廣泛聽取各方意見;
第五,形成成果。充分吸收當地領導、專家意見和建議,對規劃進行認真修改,形成規劃成果;
第六,成果論證。對規劃成果舉行正式論證,并在此基礎上進一步修改完善。
《“十四五”文化旅游發展規劃》要堅持實用性原則,從“五位一體”出發,以文化旅游的高質量發展為要求,在充分梳理文化旅游發展機理的前提下,囊括經濟、社會、治理、環境等多方面內容,系統謀劃區域文化旅游發展,避免區域處于缺乏文化旅游發展規劃或者無效文化旅游發展規劃的狀態。
正確把握區域文化旅游發展的現實基礎和發展形勢,全面總結文化旅游發展的歷史經驗及存在的問題,高度重視“十四五”文化旅游發展規劃編制,把握規劃的高站位與全局性,注重規劃的戰略導向作用,體現科學化、全局化、規范化,增強規劃的前瞻性。
《“十四五”文化旅游發展規劃》重點解決區域文化旅游發展不平衡、不協調的問題,以高質量發展為前提,立足區域產業和項目需求,強化區域產業發展的統籌協調和密切配合,突出文化旅游要素的互補互融,突出規劃的協同性要求。
《“十四五”文化旅游發展規劃》應更加注重科技的前沿和引領創新,將先進信息技術運用到文化旅游發展中,引導科學的規劃目標設定和規劃決策。同時,建立智能化信息平臺提高文化旅游發展規劃編制和管理的科學性,以科技創新為基礎,覆蓋從產業規劃到開發的全過程。
堅持生態優先是《“十四五”文化旅游發展規劃》要堅持的重要原則之一,生態性發展能夠保證城市和鄉村的文化旅游產業不斷朝著綠色發展、精細化發展的可持續發展方向前進。全面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才能保證文化旅游開發立足實際,實現高質量綠色發展。
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文化和旅游逐漸成為推動區域經濟結構轉型的重要力量。基于各區域間的資源差異等因素,文化旅游經濟發展仍存在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十四五”文化旅游發展規劃》需要解決的是文旅發展頂層設計和統籌規劃的問題,在明確產業發展定位的基礎上實現優化空間布局、促進區域一體化發展的目標。遵循文旅經濟發展與優化空間布局一體化理念,能夠促進文旅產業不斷深化融合,提升區域產業綜合競爭力。
《“十四五”文化旅游發展規劃》涉及各類項目建設用地,國土空間規劃應發揮對各類用地的規劃引領作用,合理分解、布局不同項目的建設用地。對于重點建設的文化旅游項目優先納入國土空間規劃,確保重點項目的規劃空間。遵循項目用地與國土空間布局一體化理念,能夠優化文化旅游發展的資源配置,保障重點項目建設,有助于盤活存量土地,實現土地的集約化發展。
《“十四五”文化旅游發展規劃》要遵循自然規律與經濟規律一體化理念。自然規律方面,發展文化旅游,首先要保護生態環境,劃定規劃保護紅線和禁止開發區域,順應自然發展規律,實現文化旅游可持續發展。經濟規律方面,文化旅游高質量發展必須遵循經濟規律,優化產業發展結構,建立現代化經濟體系,不斷增強文化旅游產業的創新力和競爭力,實現由要素驅動向創新驅動轉變的目的。
城市與鄉村文化旅游資源具有互補性與共生性,鄉村文化旅游發展離不開城市消費的輻射與帶動,城市文化旅游也離不開鄉村的促進和支持。“十四五”文化旅游發展規劃應當遵循城市與鄉村文化旅游發展一體化理念,在堅持城市與鄉村錯位發展的基礎上,促進城鄉各類文化旅游資源的雙向流動,以此加快推進城鄉融合發展,增強城市居民和鄉村居民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旅游與文化具有天然的耦合性,在發展中相互滲透、相互依存、相互促進。一方面,旅游的融合為文化傳播提供了載體,是文化交流與擴散的有效渠道,拓寬了文化產業的市場空間,是推動文化發展的重要力量。另一方面,文化是提升旅游品質的重要因素,賦予旅游產品豐富的內涵,提升游客的滿意度,為旅游創新注入新的活力。因此,《“十四五”文化旅游發展規劃》遵循旅游發展與文化傳承理念,是產業發展規劃編制的必然要求。
創新是新時代文旅融合高質量發展的重要保障,“十四五”文旅業規劃創新主要有以下六種路徑:
圍繞“吃、住、行、游、購、娛、廁、導、智”等九大基礎要素,“商、養、學、福、情、奇、文、體、農”等九大發展要素,進行業態化創新,構建新業態模式,形成消費擴張新動能。
包括單一業態產品創新,旅游綜合型產品創新,旅游線路產品創新等三個方面。
◎單一業態產品創新:基于旅游“十八大要素” 形成個性化、品質化的單一業態產品,如失重餐廳、樹屋酒店、特色購物、低空飛行、生態廁所、AR導覽、AI伴游、智能管理系統等。
◎旅游綜合型產品創新:是指基于綜合開發架構,實現集多種單一產品、服務功能于一體的旅游產品創新,包括景區、度假區、旅游綜合體、特色小城鎮、鄉村旅游產品等的創新。
◎旅游線路產品創新:是指細分人群、創新主題等方式,實現滿足旅游者個性化、多元化需求的獨特線路組合產品創新。
綜合利用網絡信息新技術、展陳與互動體驗技術、資源與環境保護新技術、設計制造新技術四大技術創新,推進文旅融合規劃在產品設計、景區建設、服務提升、管理升級等方面的高品質發展。
文旅IP創新的本質是文化提升。IP導入是推動旅游主導的幸福產業、文旅綜合體、文旅目的地等開發建設及落地運營的重要抓手,是盤活其現有存量資產、促進其健康發展的重要手段。
◎產業IP:包括制造業、手工藝、旅游業、文創業、健康養老業、教育產業、體育產業等方面。
◎項目IP:包括特色小鎮、餐飲、酒店、民俗等,如熊本熊、電影主題餐廳——粥星星、Hello Kitty主題酒店等。
◎服務IP:包括社區教育、商業、金融、裝修服務、創意家居、親子、母嬰服務、綠色食品、物業管理等。
◎文化IP:包括文學、游戲、動漫、影視等方面,如紅樓夢、魔獸世界、蝙蝠俠、盜夢空間、哥斯拉等。
◎運營IP:包括園區、景區、商業、房產、會議等方面運營IP,如無錫影視城、萬達地產、華僑城歡樂谷、迪士尼樂園等。
文旅營銷創新方式是指以各種新媒體為主要傳播和推廣手段,從內容、形式、渠道等多角度、多方面進行創新。靈活運用新媒體營銷方式,建立文旅融合多方位、全方面的整合營銷系統,達到提升品牌影響力、增加旅游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的多重作用。
◎營銷形式創新:VR/AR體驗營銷;綜藝營銷;基于大數據、LBS的精準營銷;圈層營銷…
◎營銷渠道創新:“網紅+短視頻+直播”營銷;自媒體營銷…
《“十四五”文旅產業發展規劃》是文化和旅游部門機構調整后的第一個五年規劃,其意義不言自明。各地應以“十四五”編制為契機,在把握我國戰略頂層設計、文旅發展未來趨勢的基礎上,總結“十三五”成果與問題,統籌謀劃疫后旅游振興發展新思路,構建規劃編制的技術路線,為未來5年文化和旅游的發展提供前瞻性的、可操作的發展路徑與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