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質量發展背景下的“十四五”規劃思路
高質量發展背景下的“十四五”規劃思路
來源:未知 日期:2020-06-24 點擊:次
“十四五”時期,是我國由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向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邁進的關鍵時期,處于“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歷史交匯期,也是全面開啟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設新征程的重要機遇期。“十四五”規劃是我國開啟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設新征程的第一個五年規劃。編制好“十四五”規劃,對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全面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世界處于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經濟重心調整、世界政治格局變化趨勢加快,科技與產業發展日新月異,中國在世界發展格局中的作用日益凸顯,在話語權、影響力逐漸提高的同時國內經濟產業空心化初顯、區域經濟差距加大、國民經濟增速放緩、生態環保問題加劇,高質量發展的要求愈加迫切,我國主要矛盾從“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到“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發展面臨新時代、新階段,新矛盾、新問題,新機遇、新挑戰,新目標、新任務等一系列新情況。“十四五”的五年,必將是國內經濟、格局、發展重塑的五年。
重點一
國際格局
從全球經濟發展形勢來看,全球化進入分化期,世界經濟處于緩慢復蘇階段,仍面臨諸多不確定因素,風險日益加深,全球治理格局和世界秩序面臨重塑。在不斷發展的科技革命和全球產業重塑的推動下,外貿對我國經濟增長動能逐漸縮小、投資增長效率較低、消費面臨乏力,我國產業發展進入從規模增長向質量提升的重要窗口期。把握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機遇,推動產業高質量發展,實現新舊動能順暢接續轉換成為“十四五”時期的重要課題。
重點二
雖然我國工業產值多年蟬聯世界第一,但我國已整體進入工業化中后期,三產比重超過52%,部分城市超過70%,實體工業制造業成本越來越高,產業“空心化”形勢嚴峻,產業向國外轉移和“脫實入虛”的趨勢愈發明顯。5G、物聯網、氫燃料新能源、AI人工智能、新經濟模式等以創新驅動的技術對傳統制造產業鏈、價值鏈帶來革命性影響。“十四五”時期將是中國經濟由中等收入階段邁向高收入階段的關鍵時期,新業態、新模式、新場景將不斷涌現,規劃必須充分預測、考慮到可能出現的新機會、新問題、新發展,對于新經濟引發的新需求進而激發新動能需要提早研判,搶占先機。
重點三
城市格局
當前我國城鎮化接近60%,進入城市化中后期,城市間的競爭越來越激烈,馬太效應愈發明顯,以粵港澳大灣區、長三角一體化、京津冀協同發展、成渝城市群為代表的城市群、都市圈、城鎮帶的城鎮復合協同發展結構逐漸成型。深度實施鄉村振興,推進城鄉融合,扎實鄉村治理,大量鄉村人口涌入城市,同時城市人群也出現反向“歸田”的意愿,城市、城鎮、鄉村發展迎來新的機遇。“十四五”時期是我國城市格局和城鎮化基本定型期,也是中小城市結合自身特點在融合協同中實現差異化發展的關鍵期。
重點四
生態文明
十八大以來,以“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生態文明理念深入人心,十九大正式將“美麗中國”作為長期執政興國的戰略要務寫入黨章,并采取了一系列積極措施貫徹落實。無論是發達地區還是欠發達地區,都必須以“綠色發展”作為建設發展的前置條件,徹底走出節能、環保、循環、可持續綠色發展的新路。“十四五”時期是鞏固生態文明建設成效、深入推進美麗中國建設的攻堅期,以水流域治理、大氣環境、固體廢棄、土壤修復等為代表的生態保護修復建設將會持續攻堅推進,堅定不移走可持續發展之路、抓住節能環保產業需求、倒逼企業高質量升級發展將對區域未來產業格局具有深遠影響。
重點五
人口結構
我國人口增長已經進入轉折期,總量上人口自然增長率低于預期,結構上進入老齡化加速、勞動力短缺的階段,區域競爭對人的爭奪日益加劇,從對“人才”的爭奪到“人口”的吸引,“搶人落戶”此起彼伏,“人口問題”任重道遠,事關發展的長久根基。鼓勵人口增長、提高人口吸引力、提升人口素質、推進養老保障、實施均衡普惠發展將成為“十四五”時期各地區發展的重要課題之一,引進各類研究型人才、創新性人才、實用性人才、技術型人才,吸引多少、如何吸引都需要系統謀劃與解決。
重點六
市場變革
我國市場化改革進入深水期,“十四五”時期進入基于法律和規則的制度完善期。政府與市場的關系處理到了最為關鍵的五年,中央對地方的考評機制發生變革,地方政府調配資源的能力受到進一步約束,擺正政府的角色,既不“缺位”也不“越位”,“做好管理者、搭建好平臺、做好店小二”三重角色定位將會進一步清晰明確。“十四五”時期需要地方政府進一步創新和探索服務機制,轉變行政管理模式和思路,優化提升營商環境,推動“服務型政府”建設,為高質量發展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