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規劃中美麗中國的目標
“十四五”規劃中美麗中國的目標
來源:未知 日期:2020-07-23 點擊:次
十四五規劃期(2021-2025年),是中國經濟在全面小康基礎上,邁向現代化目標的第一個五年規劃,在中國邁向全面現代化歷程中,居于承前啟后的非常重要的歷史位置。
十四五規劃需要考慮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是合理確定中國經濟的增長目標。隨著經濟增速向6%以下水平滑落,企業的效益情況明顯惡化,就業壓力增大,財政特別是地方財政的收支平衡困難普遍加大,銀企間的債務關系趨向惡化。這些情況都表明,經濟增速如果突破6%繼續下滑,有很大可能將滑出合理增長區間。
由此帶來的宏觀經濟環境的惡化,對企業轉型升級、節能減排等轉向高質量發展的努力,將形成嚴重困擾和沖擊。經濟將面臨全面衰退的風險。因此,必須科學判斷中國經濟當前所處的發展階段,準確研判中國經濟的潛在增長率,從而正確確定中國經濟在十四五期間的增長目標和相應的增長速度。
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明確提出,到2035年,“生態環境根本好轉,美麗中國目標基本實現。”到2050年,“把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美麗中國是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中國”中的“美麗中國”,是生態文明建設成果的集中體現,以生態環境優美為基本內涵和根本標志。
2020年2月,國家發改委制定并發布了“美麗中國”建設的評估指標體系。指標體系包括空氣清新、水體潔凈、土壤安全、生態良好、人居整潔5類指標。按照突出重點、群眾關切、數據可得的原則,注重美麗中國建設進程結果性評估,分類細化提出22項具體指標,其中:
空氣清新包括地級及以上城市細顆粒物(PM2.5)濃度、地級及以上城市可吸入顆粒物(PM10)濃度、地級及以上城市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3個指標。
水體潔凈包括地表水水質優良(達到或好于III類)比例、地表水劣Ⅴ類水體比例、地級及以上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3個指標。
土壤安全包括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污染地塊安全利用率、農膜回收率、化肥利用率、農藥利用率5個指標。
生態良好包括森林覆蓋率、濕地保護率、水土保持率、自然保護地面積占陸域國土面積比例、重點生物物種種數保護率5個指標。
人居整潔包括城鎮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城鎮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農村生活污水處理和綜合利用率、農村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城市公園綠地500米服務半徑覆蓋率、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6個指標。
國家發改委的評估指標體系特別強調,要兼顧全國通用性和地區差異性,綜合考量各地區發展水平、資源環境稟賦等實際,科學合理分解各地區目標,不搞一刀切。
對“十四五”期間美麗中國目標的展望
根據中國在經濟、社會、生態文明等各個指標的發展趨勢,建議到2025年,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平均優良天數比例進一步提高85%;338個地級以上城市空氣PM2.5年均濃度將持續下降,平均值下降到30以下;水污染物大致在2020年前達峰,隨后進入平臺期。全國地表水監測的水質斷面(點位)中Ⅰ-Ⅲ類比例將進一步提高,到2025年達到或好于Ⅲ類的比例達到75%或以上,劣Ⅴ類比例進一步下降至小于3%的水平。
在十三五期間我國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顯著減少的基礎上,“十四五”期間爭取化學需氧量排放總量再下降10%,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提成放總量再減少15%,臭氧污染的控制要進入國家強制性的要求中。
2035年我國環境質量將實現根本性好轉。全國地級以上城市PM2.5年均濃度有望全面實現達標(國家二級標準),大城市的臭氧污染要得到明顯改善。全國七大重點流域水質優良比例總體達到80%以上,城市建成區黑臭水體總體得到消除,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水源水質達到或優于Ⅲ類比例總體為95%左右。
推動“十四五”期間美麗中國建設的戰略舉措
實現“十四五”期間中國經濟、社會和生態文明建設協調發展,推進美麗中國建設,需要一系列相應的戰略舉措。
一是夯實數據基礎。要加快改革生態環境質量類指標的統計核算監測制度,建設信息共享平臺。
二是以評估指標體系為引領,發揮全國和各地推進美麗中國建設的積極性主動性。建議每年對全國及31個省區市美麗中國建設總體進展情況進行重點評估。
三是繼續推進化石能源消費總量控制。要以控煤、控油為重要抓手,引導各地加快發展清潔可再生能源,從源頭降低污染物排放,降低溫室氣體減排。
四是更大力度推進循環經濟建設。要以禁塑、垃圾分類為重要抓手,促進資源回收利用,減少潛在污染物的使用數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