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制上海“十四五”規劃,政協常委們給了一個最新判斷!
編制上海“十四五”規劃,政協常委們給了一個最新判斷!
來源:中國高新院 achie.org 日期:2020-08-03 點擊:次
“從國情和市情分析,上海遠沒有到中低速發展階段,這是由上海的地位、國家戰略、中央要求所決定的。”7月29日,上海市政協舉行十三屆二十次常委會議,圍繞“以大手筆謀劃城市未來發展,編制好上海‘十四五’規劃”專題議政。
在市政協常委們看來,“十三五”時期,上海通過持續打好浦東開發開放、落實三項新的重大任務、辦好進口博覽會“1+3+1”五張王牌,已基本建成國際經濟、金融、貿易、航運中心,形成科技創新中心基本框架。“那么,站在新的起點上,如何在更高水平、更高層次上代表國家參與國際合作和競爭,是我們這座城市和人民在‘十四五’期間必須回答的關鍵核心問題。”
為此,在今年上半年,上海市政協主席董云虎領銜,主席會議成員全員參與,帶領各專委會和指導組圍繞上海“十四五”發展的階段判斷和主題主線、經濟增長預期性目標和部分結構性功能性指標、構建多引擎發展動力等7個方面深入調研。在歷經90余場次的座談、考察、學習等活動,600多人次的政協委員參與后,大家形成共識:“上海遠沒有到中低速發展階段。”
信心何來?底氣何在?
“土地資源是城市發展的基礎保障與戰略支撐,上海‘四大功能’打造、‘五個中心’建設都離不開土地的有效供給和高效利用。”市政協常委陸月星在會上首先回答了“上海的地還夠不夠”這個問題:
“活一塊”———千方百計激活批而未用土地資源,包括批而未用土地,包括批而未征、征而未供和供而未用三種類型;“整一塊”——實施“以用定減、以減定增”,因地制宜整治、釋放現狀低效用地;“收一塊”——有序推進開發邊界內的土地收儲工作,實現“土地等項目”;“放一塊”——完善戰略留白區過渡期管理政策,為好項目落地和老項目升級改造創設綠色通道;“造一塊”———科學利用河口灘涂資源,合理創造城市未來發展空間;“飛一塊”——充分利用上海在江浙皖的“飛地”,著眼產業鏈和產業聯盟構建,繼續探索與當地合作開發的模式。
上海人常愛說“螺螄殼里做道場”,一番精打細算之下,上海在“十四五”期間的信心來源于“城市還在長大”。那么土地有了,人夠不夠?
這不,網紅帶貨達人李佳琦都落戶崇明島了。市政協常委、農業和農村委員會主任邵林初的話很接“地氣”。他說:“這就是上海在‘十四五’期間有信心養好一批‘千里馬’的實例,新型職業農民,我們歡迎;職業經理人,我們歡迎;實用技術專家,我們也歡迎;電商骨干,我們更歡迎。”
市政協常委、科協界別召集人馬興發的發言則頗為“前瞻”,“在全球化遇到阻力、加大保護主義的情況下,既要培育壯大基礎研究人才隊伍,也要讓奇思妙想的人才有機會‘脫穎而出’。”他認為,如果說問題導向、使命驅動的應用基礎研究是“有用之用”,那么以興趣和好奇心驅動的純基礎研究可謂“無用之用”。但是“無用之用,方為大用”。必須把純基礎研究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加大關注與投入力度,同時要將兩者兼顧、緊密結合、相互促進,這樣的人才更有后勁。
有地、有人,城市又如何勾勒?全國政協委員、上海市政協常委沈敏給大家描繪了這么一幅畫面:“在一個集約式、立體化的城市空間和交通樞紐體系中,辦公空間是會思考有溫度的,地上、地下空間是互聯互通的,依托建筑設計及綠色景觀,以‘慢行’交通串聯城市品質生活,進而營造多元化街區場景;中央活動區(CAZ)是中央商務區(CBD)在功能上的延伸和拓展,將代表未來上海的主要形象,承擔全球城市核心功能;依托“首發經濟+體驗經濟”平臺,以中國原創、潮流時尚、國際交流為切入,激發商圈經濟活力,形成一批相互連通、各具特色的地標性‘夜經濟’集聚區,打造‘24小時社交目的地’。”
無論是引人為之向往的炫目畫面,還是讓人心潮澎湃的前衛名詞,在常委們的講述和建言中,分明有著一股“未來已來”的氣勢和激情。誠如此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上海市委書記李強對此次常委會議的期待:“需要大膽解放思想,勇于突破超越,敢于提出‘牽一發而動全身’‘落一子而滿盤活’的大手筆大戰略,謀劃提出具有前瞻性、帶動性的大項目、大工程、大平臺、大民生。”
政協委員們提出的“十四五”期間,在沿海、沿江、沿外環打造產業集聚帶和快速交通網,全面帶動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浦江兩岸協同發展和城鄉融合發展等理念,若能得到政府職能部門的深入研究論證,或許真能成為引領上海未來發展的標志性重大項目,成為上海這個長三角龍頭的點睛之作、神來之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