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緊制定“十四五”智慧健康養老專項規劃 應定期發白皮書
抓緊制定“十四五”智慧健康養老專項規劃 應定期發白皮書
來源:中國高新院 achie.org 日期:2020-08-04 點擊:次
今年年初,國家統計局人口和就業統計司司長張毅透露:2019年末,全國60歲及以上人口為25388萬人,占比18.1%。也就是說,我國的老年人口已經超過了2.5億。目前我國智慧健康養老剛剛起步,健康養老機構數量短缺,健康養老服務業存在著壓力,但也蘊藏著潛力。全國政協委員、臺盟中央常委、泉州市政協副主席駱沙鳴認為,未來十年我國社會老齡化還將加速,如何做大做強“十四五”我國健康養老產業規劃,破解人民群眾最關切的養老問題短板,讓老百姓真正老有所養、老有所依值得思考。對此,他建議在“十四五”健康養老專項規劃中把醫養融合確定為發展方向,加快發展健康養老事業和產業,創新健康養老產業投融資機制,在全國推廣普及老年人長期護理保險,加快推進長期照護服務發展等
建言全文:
做強我國智慧健康養老產業 助力“銀色經濟”
2019年我國60歲以上和65歲以上的老年人分別為2.5億人和1.7億人,空巢老人比例也不斷攀升,預計到2025年和2030年老年人分別將達到3億人和4億人,并長期保持4億人水平,健康養老服務業壓力和潛力都巨大。2020年智慧健康產業規模有望突破5萬億元,2020年我國健康服務業達到8萬億元以上,在“雙循環”的經濟環境下該產業是個朝陽產業。目前我國智慧健康養老剛剛起步,健康養老機構數量性短缺和結構性短缺并存,普遍存在著政策法規碎片化、服務供給碎片化、健養供需錯位化、數據信息孤島化、行業標準差異化、智慧養老觀念落后化、服務受體“銀色數字鴻溝”化、長護保險試點化、健養專才匱乏化等短板。
為著力解決我國養老服務業不平衡、不充分發展的問題,必須始終做到健康養老產業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不斷實現人民對健康養老美好生活的向往,提升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中共十九大報告中提出,“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構建養老、孝老、敬老政策體系和社會環境,推進醫養結合,加快老齡事業和產業發展。”我國要“構建養老、孝老、敬老政策體系和社會環境”,國家先后出臺了《關于推進養老服務發展的意見》《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促進健康產業高質量發展行動綱要》《智慧健康養老產業發展行動計劃》等頂層設計政策支撐。面對我國現實“9073”(90%的老人在社會化服務協助下通過家庭照料居家養老,7%的老年人通過購買社區照顧服務日間照料養老,3%的老年人入住養老服務機構集中養老)的老年格局,我國已基本建立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托、機構為補充、醫養相結合的養老服務體系。
加快發展養老服務體系建設,是保障和改善民生、促進老年人有尊嚴有質量生活、提高國民幸福指數的有力支撐,也是促進經濟轉型升級、適應和引領經濟新常態、做好“六穩”、落實“六保”的必然要求。未來十年我國社會老齡化還將加速,在積極健康老齡化、健康中國、智慧城市、全面小康、市域社會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現代化的背景下,如何做大做強“十四五”健康養老產業,助力我國“銀色經濟”,破解人民群眾最關切的養老問題短板,讓老百姓真正老有所養、老有所依、老有所學、老有所醫、老有所樂、老有所安?對此,提出以下建議:
(一)抓緊制定“十四五”智慧健康養老專項規劃,定期發布智慧健康養老產業發展白皮書。建議在“十四五”健康養老專項規劃中把醫養融合確定為發展方向,加快發展健康養老事業和產業,根據區域人口密度、人口結構、人口分布、未來人口發展規劃等影響當地健康養老市場容量與潛力,科學布局健康養老產業鏈。
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銀色浪潮之下,各地政府要做好“保基本、管民生、兜底線”的健康養老服務業從提速向提質同步發展。擴大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改革試點,大力支持智慧健康養老走向社區化、小型化、家庭化、集約化之路。充分激發人民群眾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調動社會力量增加健康養老產業供給和產品供給,創新養老產品的適老化、人性化、便捷化、定制化、智能化、精準化、數據化、市場化,智慧健康養老機構的連鎖化、網絡化、品牌化,打造“醫、養、康、護、游、樂、教”多層次、立體化、智能化健康養老服務體系。大力發展我國老年可穿戴設備,使銀色產業提質增效。開辟時間銀行,開展老人互助自助,探索“以房養老”等養老金融產品創新,增加多元主體的健康養老產品供給,精準對接各類老年人的不同層次需求。
(二)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中,要警惕和同步處理好與農村老齡化并存的其它問題。如農村邊緣化、城鄉差距加劇化、鄉村空心化、農民失地化、土地“非農化”。因地制宜地促進土地、資金、人才、技術、數據等現代生產要素有機結合,助力養老產業與養老事業融合發展。健康養老服務業發展應注意處理好與鄉村振興相結合、與產業融合相結合、與線上線下相結合、與兩岸健養合作相結合、與居家養老社區養老機構養老等相結合。加強《民法典》普法宣傳,以法治為依據、以科技為支撐、以人為本推進智慧健康養老產業發展,把發展健康養老服務作為重要對策納入法治化軌道。盤活農村閑置社會資源,提高養老服務資源利用率。
(三)建立與互聯網醫療和“互聯網+健康養老”醫養結合相適應的體制機制。創新健康養老產業投融資機制,在全國推廣普及老年人長期護理保險,加快推進長期照護服務發展。促進醫保支付方式的改革,構建整體性智慧居家醫養結合服務體系,使醫保重點從疾病救治轉向基礎健康保健,為老年人提供疾病預防、疾病診療、康復護理、慢病管理、健康管理等完整的服務。探索適應醫養結合養老的多層次需求、梯度性醫養服務補貼機制,進一步提高智慧居家醫養服務供給質量和服務效能。
(四)構建智慧健康養老省市級行業信息平臺,開展智慧健康養老應用示范試點。加大智慧健康養老供給量、調整供需結構、實現數據信息資源共享、提供成熟商業模式、政策落實到位、培養高質量專才等路徑,破解當前智慧健康養老產業發展的困境,促進智慧健康養老產業可持續發展。搭建有效的第三方社會平臺,探索建立遠程居家照護服務系統,多元、精準、定制對接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大力發展健康管理類可穿戴設備、便攜式健康監測設備,自助式健康檢測設備和家庭服務機器等類別智能產品,將傳統養老產業與新一代信息技術相融合,包括智慧老人用品、智慧醫療、智能家居、智慧家政、老年健康檢測和監測等智能健康養老產品與服務相結合,提升健康養老產業社會化、法治化、智能化、專業化水平。以服務大眾為目標,凸顯智能制造研發優勢,營造智慧健康養老社會氛圍和環境,不斷培育智慧健康養老市場,轉變老人養老觀念,創新社會健康養老服務供給和“精準化”線下健康養老服務。建立“中醫藥+智慧健康養老產業”聯盟,在各類養老機構組織中充分發揮中醫藥資源在治未病、慢病管理、健康管理方面的作用,延伸和拓寬“醫養護”供給鏈和醫保協同保障鏈。
(五)加快智慧健康養老行業標準與信息化標準相融合,擴大兩岸智慧健康養老服務業合作和行業標準共通互認,深化兩岸社會融合發展。因地制宜發展智慧健康養老產業園,引導產業聚集發展,形成成熟的商業模式。國家推動將智慧健康養老服務設計的技術管理服務等要素協調統一納入標準體系,建立統一的老年人照護需求評估標準,建立科學合理的健康養老產業統計調查方法和指標體系,發行統一的智慧健康養老服務標準手冊。政府部門和行業協會共同建立統一的智慧健康養老產業數據儲存標準,加強相關數據安全監管和數據共享。
(六)打造“社區嵌入型”智慧健康養老綜合體,推進城鄉養老服務業融合發展。拓展我國城鄉社區智慧健康養老服務機構功能。積極圍繞“健康老齡化”強化養老服務供給,開展農村社區醫養結合服務和農村社區互助托養服務,推動機構養老、日間照料、居家養老“三位一體”融合發展,多元化、多層次發展,實現優勢互補。鄉村振興中有序推進幸福院建設,開展農村社區老年人和留守老人的心理健康咨詢,打造以社工為支撐的養老服務“三社聯動”機制,因地制宜開展農村“三助(助餐、助醫、助潔)一救(應急救助)”居家健康養老模式,不斷滿足群眾對優質、多元、安全、高效養老產品新需求,對接老年人包括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等多元化目標需求,更有尊嚴、更有質量地生活。加強雙向培訓,對接服務需求,推進智慧健康養老服務均等化,構建政府、社會、家庭共擔機制。推進大健康為目標導向的醫養結合一體化,培育發展智慧健康養老新模式、新產業、新業態。
(七)加快健康養老服務業人才隊伍建設,充實產業人才供給。建立職業技能等級與養老服務人員薪酬待遇掛鉤機制和養老服務人員繼續教育制度,穩定健康養老從業人員就業。支持我國高等院校和職業院校開設培養以當前社會需求相匹配的養老服務專業,擴大老年護理專業招生規模,盡快彌補長期護理專業人員千萬級剛性需求缺口。建立部分政府支持的服務重度失能失智老人專業護理公益崗位。建立完善社區養老服務人員培訓體系,加大公開大學等老年服務管理、社區工作者、社區智慧健康養老管理、護理康復、營養配餐、心理咨詢等老年服務業從業人員在崗培訓和繼續教育,促進健康養老職業化、專業化、智能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