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十四五”規劃建議:支持武漢做大做強
湖北省“十四五”規劃建議:支持武漢做大做強
來源:中國高新院 achie.org 日期:2020-12-14 點擊:次
12月10日,《湖北日報》全文刊發了12月2日中國共產黨湖北省第十一屆委員會第八次全體會議通過的《中共湖北省委關于制定全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以下簡稱《建議》)以及湖北省委書記應勇關于《建議》的說明。
《建議》在“優化區域發展布局,推進區域協調發展”部分指出,充分發揮武漢城市圈同城化發展對全省的輻射帶動作用,支持武漢做大做強。
《建議》指出,主動服務和融入共建“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發展、促進中部地區崛起、長江中游城市群建設等國家戰略,緊扣一體化和高質量發展要求,著力構建“一主引領、兩翼驅動、全域協同”的區域發展布局,加快構建全省高質量發展動力系統。
突出“一主引領”部分,《建議》指出,堅持雙向互動、融通發展,充分發揮武漢作為國家中心城市、長江經濟帶核心城市的龍頭引領和輻射帶動作用,充分發揮武漢城市圈同城化發展對全省的輻射帶動作用。支持武漢做大做強,大力發展頭部經濟、樞紐經濟、信創經濟,增強高端要素、優質產業、先進功能、規模人口的集聚承載能力,高標準規劃建設武漢東湖高新區、武漢長江新區,科學規劃、提升改造“兩江四岸”,加快建設國家中心城市、國家科技創新中心、區域金融中心和國際化大都市,全面提升城市能級和核心競爭力,更好服務國家戰略、帶動區域發展、參與全球分工。增強武漢總部經濟、研發設計、銷售市場等對全省產業發展、科技創新、對外開放的服務帶動能力,推動資金、技術、勞動密集型產業在省內有序轉移,探索建立利益分享機制。打造武漢城市圈升級版,建立完善協同聯動推進機制,制定同城化發展規劃,以光谷科技創新大走廊、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武漢新港建設為抓手,推動形成城市功能互補、要素優化配置、產業分工協作、交通便捷順暢、公共服務均衡、環境和諧宜居的現代化大武漢都市圈,加快武漢城市圈同城化發展。
強化“兩翼驅動”部分,《建議》指出,堅持塊狀組團、扇面發展,推動“襄十隨神”、“宜荊荊恩”城市群由點軸式向扇面式發展,打造支撐全省高質量發展的南北“兩翼”。加強襄陽、宜昌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設,支持襄陽加快建設漢江流域中心城市,支持宜昌加快建設長江中上游區域性中心城市,增強綜合實力,充分發揮對“兩翼”的輻射引領作用。支持“襄十隨神”城市群落實漢江生態經濟帶發展戰略,打造以產業轉型升級和先進制造業為重點的高質量發展經濟帶,建設成為聯結長江中游城市群和中原城市群、關中平原城市群的重要紐帶。支持“宜荊荊恩”城市群落實長江經濟帶發展戰略,打造以綠色經濟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為特色的高質量發展經濟帶,建設成為聯結長江中游城市群和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的重要紐帶。推進“襄十隨神”、“宜荊荊恩”城市群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產業發展互促互補、生態環境共保聯治、公共服務共建共享、開放合作攜手共贏,加快一體化發展。推進“襄十隨神”、“宜荊荊恩”城市群與武漢城市圈的規劃銜接、優勢互補和布局優化,實現聯動發展。
促進“全域協同”部分,《建議》指出,堅持點面支撐、多點發力,支持全省各地立足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發揮比較優勢競相發展,打造更多高質量發展增長極增長點。完善省域國土空間治理,細化落實主體功能區戰略,優化重大基礎設施、重大生產力和公共資源布局,逐步形成城市化地區、農產品主產區、生態功能區三大空間格局。加快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敬畏城市、善待城市,加強全生命周期管理,加快建設宜居城市、韌性城市、智慧城市、綠色城市、人文城市。推進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城鎮化建設,推動人口集中、產業集聚、功能集成、要素集約。發揮小城鎮聯結城鄉作用。大力發展縣域經濟,因地制宜打造“一縣一品”、“一業一品”,形成一批特色鮮明、集中度高、關聯性強、競爭力強的塊狀產業集群,推進“百強進位、百強沖刺、百強儲備”。支持革命老區振興發展,推動民族地區向心聚力發展。
關于湖北區域發展布局,應勇在關于《建議》的說明中指出,“歷屆省委、省政府先后提出‘支點戰略’‘一元多層次’‘兩圈兩帶一群’‘一主兩副多極’和‘一芯兩帶三區’等戰略,有力促進了全省區域協調發展,但武漢龍頭帶動作用發揮不夠,武漢城市圈協同發展不夠,其他市州特別是縣域經濟實力偏弱等,仍然是我省高質量發展的突出短板。建議稿提出,‘十四五’時期,我省要緊扣一體化和高質量發展要求,著力構建‘一主引領、兩翼驅動、全域協同’的區域發展布局。這是落實‘建成支點、走在前列、譜寫新篇’重要要求、適應新的發展形勢而作出的決策部署,是對歷屆省委、省政府區域發展戰略的繼承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