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十四五”規劃綱要六大新亮點
天津“十四五”規劃綱要六大新亮點
來源:中國高新院 achie.org 日期:2021-02-02 點擊:次
剛剛閉幕的市十七屆人大五次會議表決通過了關于天津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的決議(以下簡稱“十四五”規劃綱要),綱要全文即將向社會公布。“十四五”規劃勾勒出未來五年發展的嶄新路徑,為天津開啟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新征程擎畫了宏偉藍圖。記者注意到,“十四五”規劃綱要中有一系列新提法引人關注。
亮點一 揭榜制+里程碑
“十四五”規劃綱要提出,改革科技項目形成機制,建立主要由市場決定的科技項目遴選機制。健全穩定支持與競爭性經費相結合的科技創新投入方式,完善“揭榜制+里程碑”“大平臺大設施+項目”等新機制。
“十四五”時期,我市將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強創新鏈和產業鏈對接,有力有序推進創新攻關的“揭榜掛帥”體制機制,針對經濟社會和產業發展需求的關鍵共性技術難題,由企業提出攻關技術需求,經政府張榜面向社會征集研發團隊或解決方案,“英雄不問出處,誰有本事誰就揭榜”。在項目實施期間實行“里程碑”式管理,減少各類過程性評估、檢查、抽查、審計等,簡化過程管理。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大力培育創新型企業和高新技術企業群體,打造“雛鷹—瞪羚—領軍”和高成長企業接續發展梯隊。
亮點二 制造業立市
“十四五”規劃綱要提出,堅持制造業立市,推進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著力構建“1+3+4”現代工業產業體系,建設制造強市。
實體經濟特別是制造業,是一個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根基所在。天津是我國工業重鎮,定位于全國先進制造研發基地,“十四五”時期,我市將把發展制造業特別是戰略性新興產業擺到重要位置,將打造信創產業集群、建設人工智能先鋒城市作為提升城市創新力和競爭力的主攻方向,不斷向創新鏈、產業鏈、價值鏈高端邁進,全面增強全國先進制造研發基地核心競爭力。到2025年,制造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達到25%,工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重達到40%。
亮點三 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區域商貿中心城市
“十四五”規劃綱要提出,加快培育內需體系,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區域商貿中心城市。
天津蘊含著豐富的商貿基因,是近代國內最早的通商口岸和北方最大的工商業城市,很早就以“買全國賣全國、買世界賣世界”著稱。“十四五”時期,我市將通過打造標志性國際化商業中心、引進多元化國際消費品牌、推動老字號傳承創新等方式促進商業繁榮繁華,建設國際文化旅游消費目的地和北方會展中心城市。同時,充分利用區位、港口優勢,提升區域商貿流通樞紐功能,打造東北亞新的國際集裝箱轉運中心和鏈接洲際的貨運樞紐機場,拓展天津港內陸無水港布局,推動口岸功能向內陸延伸,增強服務輻射“三北”地區能力。
亮點四 雙城發展格局
“十四五”規劃綱要提出,優化城鎮空間發展格局,構建“津城”“濱城”雙城發展格局,打造高品質生活空間。
打造雙城發展格局是天津深入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打造世界級城市群的重大舉措,也是推動構建新發展格局在空間上的具體實踐。“十四五”時期,我市將打造緊湊活力“津城”和創新宜居“濱城”,推動形成優勢互補、分工合理、良性互動、協調發展的城鎮格局。做強“津城”,打造中央活力區,形成若干現代服務業標志區。大力推進“濱城”建設,加快補齊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短板,促進產城融合、職住平衡,建設生態、智慧、港產城融合的宜居宜業美麗濱海新城。
亮點五 海綿城市、韌性城市
“十四五”規劃綱要提出,建設海綿城市、韌性城市。
韌性城市體現了城市憑借自身能力抵御重大災害沖擊、減輕災害損失、從災害中迅速恢復的能力,是未來城市的發展方向。“十四五”時期,我市將提高城市建設標準和儲備能力,大力提升防災減災能力,維護城市基礎設施運行安全。做強“城市大腦”,深化“政務服務一網通辦”、推行“城市運行一網統管”,推動智能服務普惠應用,建設新型智慧城市。持續推動海綿城市建設,完善城鄉防洪排澇體系,到2025年,確保全市一級行洪河道堤防達標率達到84%以上,切實解決“城市看海”問題。
亮點六 碳達峰、碳中和
“十四五”規劃綱要提出,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制定實施力爭碳排放提前達峰行動方案,開展重點行業碳排放達峰行動,推動鋼鐵、電力等行業率先達峰。
力爭2030年碳達峰、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是我國對國際社會的莊嚴承諾。“十四五”時期,我市將加快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低碳發展。一方面,大力優化能源結構,持續減少煤炭消費總量,加大天然氣和非化石能源利用,提高清潔能源消費比重;另一方面,促進資源高效循環利用,推廣綠色生活方式,到2025年城鎮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城市生活垃圾分類覆蓋率達到100%,綠色出行比例達到75%以上。同時,加快推進“871”重大生態建設工程,通過擴大生態空間容量增加碳匯,到2025年一級管控區森林(綠化)覆蓋率達到25%,構建貫通天津南北的生態廊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