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十四五”規劃綱要發布 京津冀協同發展居重大戰略任務首位
來源:中國高新院 achie.org 日期:2021-02-26 點擊:次
日前,天津市政府新聞辦召開《天津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新聞發布會。據介紹,《綱要》已經天津市第十七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批準,天津市人民政府已正式印發實施,對今后五年天津市經濟社會發展作出全面部署。
據天津市發展改革委黨組成員、副主任,天津市京津冀協同發展領導小組辦公室常務副主任孫虎軍介紹,《綱要》主要包括三大板塊,共16章,約6.4萬字。第一板塊是總論,主要是全面總結“十三五”時期發展成就、新發展階段面臨的新形勢新要求、2035年遠景目標、“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及主要目標指標。第二板塊是分論,由第三至第十五章構成,分領域闡述天津市“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13項重大戰略任務。其中第一項就是深入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主動服務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和雄安新區建設,增強服務輻射功能,基本實現“一基地三區”功能定位。第三板塊是強化規劃實施保障,由第十六章構成,主要闡述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強化規劃引領、完善規劃實施機制等內容。
“我們牢牢把握構建新發展格局這一重大戰略抉擇,在新發展格局中找準定位,借助京津冀協同發展之大勢,構建區域發展新格局;推進‘津城’‘濱城’競相發展,構建雙城發展格局;以擴大內需為戰略基點,構建供需適配新格局;增強機遇意識,將天津市打造成為國內大循環的重要節點、國內國際雙循環的戰略支點。”孫虎軍說。
打造京津冀協同創新共同體
深度融入京津冀區域協同發展,離不開創新驅動。天津市科技局黨委書記、局長戴永康介紹說,《綱要》突出創新能力的提升和創新體系的完善,重點聚焦培育戰略科技力量、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推動京津冀協同創新、優化創新空間布局、深化科技體制改革等作出任務部署。就目標來說,到2025年,天津市研發經費支出與地區生產總值之比達到3.3%,國家高新技術企業數量達到11600家,為實現“一基地三區”定位和“五個現代化天津”建設目標提供強大動力支撐。
據戴永康介紹,具體布局一是積極培育戰略科技力量,二是加強關鍵核心技術攻關,三是完善科技創新體系,著力打造京津冀協同創新共同體。建立與北京全國科創中心聯動機制,建設濱海中關村科技園等協同創新中心,積極融入京津冀國家技術創新中心建設。成立京津冀科技成果轉化基金,充分發揮京津冀科技成果轉化聯盟作用,吸引國內外先進成果落地產業化。
“下一步,我們將保持戰略定力,以更大的決心和擔當齊心協力抓落實,力爭開好局起好步,把《綱要》的重要部署轉變為科技創新發展的重大成就。”戴永康說。
把握制造業這一筋骨和靈魂
據天津市工信局黨組書記、局長尹繼輝介紹,“十四五”時期,天津市工業發展的主要目標是:落實國家制造強國戰略,堅持制造業立市,大力引育新動能,推進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加快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服務化發展,著力構建“1+3+4”現代工業產業體系,建設制造強市,基本建成全國先進制造研發基地。圍繞這一目標,有三項重點任務:
第一方面,要夯實制造業根基。天津在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中被賦予了全國先進制造研發基地的定位,制造業是天津城市的筋骨和靈魂。首先,要強化制造業戰略支撐。到2025年,打造一批5千億、3千億、2千億級的產業集群,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長6%以上,制造業增加值占GDP比重提高到25%,支撐全市經濟發展。同時,工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比重達到40%,成為高質量發展的主動能。其次,要增強制造業核心競爭力。實施產業基礎再造工程、優質企業梯次培育工程、質量強市戰略,提升天津市制造業發展的能級。三是,要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水平。
第二方面,要構建現代工業產業體系。建設制造強市要堅持“兩手抓”,一手抓增量轉型,通過戰新產業培育,壯大新動能底盤;一手抓存量升級,加快傳統產業改造,穩住工業基本盤。著力構建以智能科技產業為引領的“1+3+4”產業體系。要全力打造人工智能先鋒城市,到2025年,智能科技產業占規模以上工業和限額以上信息服務業比重達到30%。
第三方面,要推動產業融合發展。推動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的融合,是賦能制造業升級、實現工業4.0的必由之路;先進制造業與服務業的融合,是構筑現代化經濟體系,實現城市高質量發展的實踐路徑;加快推進軍民融合,是統籌國防和經濟兩個大局、實現安全與發展相統一的戰略選擇。我們要推動新一代信息技術和制造業深度融合。以智能制造為主攻方向,加快產業數字化;推動5G與垂直行業融合發展,加速數字產業化。推動先進制造業與現代服務業深度融合。推動制造業向價值鏈高端延伸,促進制造業重點行業和服務業重點領域雙向深度融合。推動軍民深度融合。推進軍民產業、技術、智力融合,增強經濟發展與國防建設的雙向支撐和拉動作用。“目前,我們已經編制了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十四五”規劃和制造強市三年行動計劃,著力實施七大行動,推出六項工程,策劃總投資2萬億元左右的重大項目。切實將規劃轉化成行動,把構建“1+3+4”產業體系落實到產業鏈、落實到主題園區、落實到龍頭企業、落實到重點項目,確保有目標、有抓手、可操作、能實現。”
落實雙城發展格局,完善京津冀生態網絡
據天津市規劃資源局黨委書記、局長陳勇介紹,天津市委十一屆九次全會明確提出:“十四五”時期,“津城”“濱城”雙城發展格局初步形成;到2035年,“津城”“濱城”雙城格局全面形成,《天津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就這一決策部署進行了進一步細化和落實。
特別是在落實細化雙城發展格局上面,一是塑造“一市雙城多節點”的城鎮體系,將“津城”“濱城”雙城發展格局納入國土空間總體規劃。二是構建“三區兩帶中屏障”的市域生態格局,強化“山水林田湖草”的系統保護。三是落實“一基地三區”戰略定位,保障承接平臺空間需求。
“我們要加快雙城間綠色生態屏障建設,‘十四五’期間一級管控區內森林綠化覆蓋率超過25%,重點實施園區升級治理和環境整治,特別是環保的治理改造,推動‘十大重點生態片區’,系統改善區域生態環境品質,完善京津冀生態網絡。還要加快‘濱城’的藍色海灣生態治理,推動建設親海、濱海、可以看海的市民體驗空間。另外,加強升級保護‘1+4’濕地,按照‘1+4’濕地保護規劃要求,進一步推進四大濕地治理。最后,加快薊州北部山區廢舊礦山的生態治理工作,打造北京、天津的生態后花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