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av永久无无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国产在线精品一区二区-99v久久综合狠狠综合久久-精品人妻无码一区二区色欲产成人

Network

當前位置:主頁 > 專題研究 > 鄉村振興戰略專題 > 振興動態 >

沂蒙特色鄉村振興之路

來源:未知 日期:2019-05-31 點擊:

  傳承非遺技藝,臨沂農民靠制作虎頭帽走上致富路。
  
  有一首歌,叫《沂蒙山小調》,情濃意切,唱遍大江南北。有一種精神,叫沂蒙精神,歷經風雨,屹立不倒。
  
  在戰火硝煙的革命戰爭年代,沂蒙革命老區軍民水乳交融、生死與共,鑄就了紅色的沂蒙精神。戰爭年代雖已久遠,但那忠心向黨、堅定不移跟黨走的沂蒙精神至今依然熠熠生輝。
  
  2013年11月2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臨沂考察時指出:“沂蒙精神與延安精神、井岡山精神、西柏坡精神一樣,是黨和國家的寶貴精神財富,要不斷結合新的時代條件發揚光大。”
  
  走進新時代,無論是山區的美麗鄉村建設、平原的現代農業生產,還是工業車間、田園綜合體在村鎮星羅棋布式的發展,都在改變著沂蒙鄉村的舊日模樣。臨沂,走出一條沂蒙特色鄉村振興之路。
  
  作為農業大市,臨沂是全省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主戰場,當鄉村振興的號角在沂蒙大地響起,這片革命老區就有了新變化。近年來,臨沂不遺余力,讓老區農業成為有奔頭的產業、農民成為有吸引力的職業、農村成為安居樂業的美麗家園。
  
  產業引發巨變
  
  5月25日一大早,平邑縣卞橋鎮果蔬交易市場已是車水馬龍,來自北京、上海等地的收購商把蔬菜一車車運往外地。“原來種菜的很少,也沒有專門賣菜的市場,我們得到幾十公里外的地方去賣?,F在不僅方便多了,成本也降了不少。”前東莊村村民張繼東說,早上他從大棚里運來300多斤蕓豆,賣了500多塊錢。
  
  十年前,卞橋鎮的土地還都種著小麥、玉米等傳統農作物,年畝均純收入不足300元。這樣的變化,得益于卞橋鎮在蔬菜產業上投入的“真金白銀”。2016年初,卞橋鎮將全鎮37個行政村的各類項目資金3000多萬元,全都投進了灘汪湖農業產業扶貧基地,用于發展果蔬產品種植。目前,已建成溫室大棚400多個,以及一個線下實體果蔬交易市場和一個網上果蔬交易平臺。
  
  “網上交易平臺解決了農產品上行難的問題,通過訂單配送,打通了蔬菜從田間地頭到消費者餐桌的供應渠道。交易平臺還跟種植戶簽訂了購銷協議,蔬菜以每斤高于市場價0.1元的價格收購,確保了菜農的收益。”卞橋鎮扶貧辦主任馬強說,通過產業項目租賃,全鎮37個行政村都實現集體增收1萬元以上,帶動貧困戶實現就地脫貧,戶均年增收3000元以上。
  
  從無到有,從貧窮到富裕,巨變在沂蒙大地上處處上演。在沂蒙山腹地的沂南縣岸堤鎮,有個名為朱家林的小山村。曾經的閉塞和貧困讓村里大部分年輕人選擇外出闖蕩,朱家林村逐漸成了空心村。閑置宅院隨處可見,有些甚至已坍塌成為廢墟。
  
  三年前,田園綜合體項目在此開工。一群懷揣田園夢想的年輕人來到這兒,立志改變村里山清水美卻人貧村空的狀況。“朱家林和許多村子一樣都很普通,沒有什么資源,逐漸空心化。但這畢竟是家,村子沒了的話,人該回哪兒呢?”朱家林田園綜合體項目發起人宋娜說,她從小生活在沂蒙山區。
  
  與很多鄉村旅游項目不同的是,朱家林田園綜合體的建設并沒有把村民遷出村莊。在宋娜看來,村民才是村莊的靈魂,才是項目的主角。村里老房子的改造,采用當代鄉村的建筑理念,但是手藝全都出自村里的老石匠、老木匠。
  
  古老的石墻、錯落有致的宅院,讓曾經的窮鄉僻壤吸引來大批游客,前來尋找“詩和遠方”。2017年,朱家林田園綜合體項目成為全省第一個國家級田園綜合體建設試點。
  
  從2016年開始,設計師和創客們陸續來到朱家林,農業、文創項目紛紛落地。在外打工的年輕人聽聞了家鄉的變化,很多人選擇返鄉創業。
  
  朱家林的成功,在臨沂市掀起了一股建設田園綜合體的風潮。臨沂市蘭山區半程鎮下艾崮村村東往日是一片起伏不平的丘陵薄地,經過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一番打造,如今已是連片的花海和果園。開心農場、精品民宿和拓展體驗等項目,覆蓋在這片曾經荒蕪貧瘠的土地上。
  
  臨沂市將田園綜合體定為產業振興的抓手,重點建設規劃總面積55萬余畝的31個市級田園綜合體,成功舉辦山東臨沂首屆田園綜合體招商會,簽訂市外投資協議29個、總資金162億元。目前,全市田園綜合體建設項目完成投資68億元,尹家峪田園綜合體成為省級試點。
  
  未納入田園綜合體建設范圍的村莊,臨沂市以美麗鄉村建設為載體推動鄉村生態振興。完善農村基礎設施。加快農村“七改”,將“四好農村路”、村內道路硬化、廁所改造、飲水安全鞏固提升等列入民生工程。2018年改造農村危房5678戶,新增農村清潔取暖3.4萬戶,改建農村公路4974公里。同時,重點推進清潔村莊、清潔田園、清潔水源、清潔庭院“四清”,清理農村生活垃圾45萬余噸,農村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100%;清理溝渠汪塘2800余座,清理黑臭水體;清理農業廢棄物5萬余噸,養殖廢棄物綜合利用率達到80.3%;創建“美在農家”示范村200個、示范戶3000戶。
  
  能人帶動發展
  
  牛慶花是蒙陰縣野店鎮北晏子村農民,1983年出生的她結婚時,家里窮得連個新房都蓋不起,婚后丈夫便開始外出打工。除了在家贍養老人、照顧孩子,她還種著20畝果園。雖然還養著豬和雞,但仍沒有脫離貧窮。
  
  2015年冬天,牛慶花先后參加了村里和市里的電商培訓?;貋碇笏I了臺電腦,在淘寶上注冊了個叫“孟良崮果園”的網店,在網上銷售自家種的蘋果。為了得到大家的認可,每個蘋果牛慶花都嚴格把關。一個月的時間內,1萬多斤蘋果全部賣光。
  
  網店越做越紅火,2016年2月,牛慶花注冊成立了孟良晏園電商公司和晏嬰故里果品專業合作社。在蘋果銷售旺季,一個月能賣到60多噸。去年蜜桃銷售旺季,一個月銷量達到了100噸。在她的帶動下,周邊村莊開起了6家網店。
  
  北晏子村共有貧困戶16戶24人。為盡快幫助貧困戶脫貧致富,牛慶花和12戶貧困戶簽訂了農產品訂購合同,同等級的農產品每斤按至少高于市場價0.5元予以收購。還有10戶貧困戶在公司從事果品分揀、包裝、物流等工作,每天工資80元。
  
  臨沂市以“兩新培育”為重點推動人才振興,培養、吸引了很多像牛慶花這樣的新農人。在全市范圍內,推廣蘭陵縣“四雁”工程經驗做法,實施鼓勵人才留鄉、能人回鄉、大學生返鄉創業三年行動計劃,推進浙大臨沂現代農業研究院建設,2018年培育新型職業農民2.9萬人。同時,深入實施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四個100”示范工程,市級以上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發展到700家,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分別達到20941家、8395家。
  
  80后張曉岑就是一名年輕的“歸雁”,如今她是臨沭縣綠珍食用菌種植專業合作社理事長。2007年大學畢業后,張曉岑曾做過5年財務工作,之后跟隨丈夫一起從事食用菌技術工作。積累了足夠的經驗后,夫妻二人放棄了在別人眼中的高薪工作,回鄉創業。
  
  “現在80后從事農業生產的越來越少,特別是受過高等教育的年輕人更是不愿意到農村,到基層去從事初級的農業生產,但我認為農業將是一個充滿前景的行業。”張曉岑說,用了兩年時間,合作社就成為臨沭縣規模最大的食用菌生產基地,日產2噸鮮菇,年產值達500多萬元。
  
  為了適宜日新月異的消費需求,張曉岑還開辟出網銷這一渠道。在網上銷售各種適合家庭種植的蘑菇菌包,充分滿足了消費者個性化的需求,在電商平臺上的銷量迅速提高,當年10月一躍升至全網銷售第一。張曉岑去了很多地方學習電商知識,不斷在活動策劃、產品包裝等方面進行完善,通過一年的發展,網店銷售額達到了1000多萬元。
  
  在臨沭縣曹莊鎮政府倡議下,張曉岑參與到對當地貧困戶的幫扶工作中。除了招收貧困戶到合作社里打工,張曉岑還手把手教他們用電商的渠道,將地瓜、花生、生姜等特色農產品和柳編制品銷售出去。
  
  精神代代相傳
  
  臨沭縣曹莊鎮朱村有這樣一個紅色習俗——大年初一第一碗餃子敬先烈。作為“鋼八連”戰斗過的地方,朱村有著豐富的紅色文化資源,沂蒙精神在這個小村莊以獨特的方式代代傳承。
  
  朱村建造了八路軍老四團鋼八連紀念館、朱村民俗展館、歷史文化陳列室,并對烈士墓、紀念碑進行了改造整合;投資41萬元建設臨沭縣支前文化展館、檔案展覽館和朱村榮譽展覽館,均向游客開放;還配套建成了朱村游客中心,將紅色文化與旅游相融合。
  
  朱村內傳統建筑占村莊建筑面積的36%,是不可多得的生態山水古村落。其中,清代民居古建筑還保存有百余間,朱村將對古村落進行“一街一巷一園七戶”的復建,投資60萬元對50間明清古民居進行了保護性修繕。村內的古老建筑群為旅游增加了別樣特色,也為傳承歷史文化遺跡做出貢獻。
  
  鄉村振興,既要塑形,也要鑄魂。臨沂市以鄉風文明為突破推動鄉村文化振興,充分利用革命戰爭年代的指揮部舊址、戰斗遺址、堡壘村莊等紅色資源,打造了孟良崮戰役紀念地、馬牧池鄉紅色教育基地等教育場館,發展3A級以上紅色旅游景區15家。臨沂被列入全國30條紅色旅游精品線,是全國8個紅色旅游重點城市之一。同時,深入推進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在全市推廣使用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服務點單平臺,已建成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7個,實踐分中心118個,實踐站547個。
  
  沂蒙精神在臨沂煥發新活力,紅色基因轉化為干事創業的生動實踐,代村、厲家寨、九間棚、后峪子,這些生動的案例都映照著沂蒙人敢闖敢試的傳統。如今的沂蒙大地,一批批新時代的沂蒙人譜寫著鄉村振興的篇章。
  
  蘭陵縣卞莊街道泇右村黨支部書記張霞的駐村日記上這樣寫道:“2019年1月1日,我踏上了卞莊街道這片離我本就不遠的土地,正式開啟我的駐村之路。到村報到,心里有忐忑,有雄心,更有欲望想在這片土地上有所收獲。”
  
  2018年12月3日,蘭陵縣委組織部印發了《蘭陵縣公開選拔部分村黨支部書記簡章》,面向縣直機關、鄉鎮、街道、開發區在職在編干部,公開選拔18名村黨支部書記。
  
  18個村是蘭陵縣18個鄉鎮中較為薄弱的村莊,臨沂市委常委、蘭陵縣委書記任剛將這18名機關干部稱為“18勇士”。作為其中為數不多的女性,張霞之前任職蘭陵縣向城鎮房建辦主任。“趁著年輕,想看看自己能做到什么程度。”說起報名村黨支部書記的緣由,張霞這樣說。
  
  “18勇士”是臨沂市鄉村組織振興的一個縮影,為了提升基層黨支部戰斗力,臨沂市扎實開展“頭雁”引領行動,實施鄉村振興“雙百培育工程”,遴選“王傳喜式”好支書107名、“代村式”好支部85個,選派1880名第一書記到892個村抓黨建促鄉村振興。印發《開展村黨組織書記選配改革試點激勵優秀人才服務鄉村振興的指導意見》,全面開展村黨組織書記選配改革試點,目前已確定試點村385個,新選配村黨組織帶頭人143名。
  
  同時啟動的還有“干部下基層”工作,計劃從市縣選派約800名干部到50個鄉鎮、270個村服務,集中創建鄉村振興示范片區。成立全市集體經濟薄弱村“清零攻堅行動”領導小組辦公室,通過“清產核資”、黨支部領辦合作社、發展特色產業等綜合措施,力爭2020年所有村莊村集體收入都達到5萬元以上。


 

主頁 > 專題研究 > 鄉村振興戰略專題 > 振興動態 >

沂蒙特色鄉村振興之路

2019-05-31 來源:未知 點擊:

  傳承非遺技藝,臨沂農民靠制作虎頭帽走上致富路。
  
  有一首歌,叫《沂蒙山小調》,情濃意切,唱遍大江南北。有一種精神,叫沂蒙精神,歷經風雨,屹立不倒。
  
  在戰火硝煙的革命戰爭年代,沂蒙革命老區軍民水乳交融、生死與共,鑄就了紅色的沂蒙精神。戰爭年代雖已久遠,但那忠心向黨、堅定不移跟黨走的沂蒙精神至今依然熠熠生輝。
  
  2013年11月2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臨沂考察時指出:“沂蒙精神與延安精神、井岡山精神、西柏坡精神一樣,是黨和國家的寶貴精神財富,要不斷結合新的時代條件發揚光大。”
  
  走進新時代,無論是山區的美麗鄉村建設、平原的現代農業生產,還是工業車間、田園綜合體在村鎮星羅棋布式的發展,都在改變著沂蒙鄉村的舊日模樣。臨沂,走出一條沂蒙特色鄉村振興之路。
  
  作為農業大市,臨沂是全省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主戰場,當鄉村振興的號角在沂蒙大地響起,這片革命老區就有了新變化。近年來,臨沂不遺余力,讓老區農業成為有奔頭的產業、農民成為有吸引力的職業、農村成為安居樂業的美麗家園。
  
  產業引發巨變
  
  5月25日一大早,平邑縣卞橋鎮果蔬交易市場已是車水馬龍,來自北京、上海等地的收購商把蔬菜一車車運往外地。“原來種菜的很少,也沒有專門賣菜的市場,我們得到幾十公里外的地方去賣?,F在不僅方便多了,成本也降了不少。”前東莊村村民張繼東說,早上他從大棚里運來300多斤蕓豆,賣了500多塊錢。
  
  十年前,卞橋鎮的土地還都種著小麥、玉米等傳統農作物,年畝均純收入不足300元。這樣的變化,得益于卞橋鎮在蔬菜產業上投入的“真金白銀”。2016年初,卞橋鎮將全鎮37個行政村的各類項目資金3000多萬元,全都投進了灘汪湖農業產業扶貧基地,用于發展果蔬產品種植。目前,已建成溫室大棚400多個,以及一個線下實體果蔬交易市場和一個網上果蔬交易平臺。
  
  “網上交易平臺解決了農產品上行難的問題,通過訂單配送,打通了蔬菜從田間地頭到消費者餐桌的供應渠道。交易平臺還跟種植戶簽訂了購銷協議,蔬菜以每斤高于市場價0.1元的價格收購,確保了菜農的收益。”卞橋鎮扶貧辦主任馬強說,通過產業項目租賃,全鎮37個行政村都實現集體增收1萬元以上,帶動貧困戶實現就地脫貧,戶均年增收3000元以上。
  
  從無到有,從貧窮到富裕,巨變在沂蒙大地上處處上演。在沂蒙山腹地的沂南縣岸堤鎮,有個名為朱家林的小山村。曾經的閉塞和貧困讓村里大部分年輕人選擇外出闖蕩,朱家林村逐漸成了空心村。閑置宅院隨處可見,有些甚至已坍塌成為廢墟。
  
  三年前,田園綜合體項目在此開工。一群懷揣田園夢想的年輕人來到這兒,立志改變村里山清水美卻人貧村空的狀況。“朱家林和許多村子一樣都很普通,沒有什么資源,逐漸空心化。但這畢竟是家,村子沒了的話,人該回哪兒呢?”朱家林田園綜合體項目發起人宋娜說,她從小生活在沂蒙山區。
  
  與很多鄉村旅游項目不同的是,朱家林田園綜合體的建設并沒有把村民遷出村莊。在宋娜看來,村民才是村莊的靈魂,才是項目的主角。村里老房子的改造,采用當代鄉村的建筑理念,但是手藝全都出自村里的老石匠、老木匠。
  
  古老的石墻、錯落有致的宅院,讓曾經的窮鄉僻壤吸引來大批游客,前來尋找“詩和遠方”。2017年,朱家林田園綜合體項目成為全省第一個國家級田園綜合體建設試點。
  
  從2016年開始,設計師和創客們陸續來到朱家林,農業、文創項目紛紛落地。在外打工的年輕人聽聞了家鄉的變化,很多人選擇返鄉創業。
  
  朱家林的成功,在臨沂市掀起了一股建設田園綜合體的風潮。臨沂市蘭山區半程鎮下艾崮村村東往日是一片起伏不平的丘陵薄地,經過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一番打造,如今已是連片的花海和果園。開心農場、精品民宿和拓展體驗等項目,覆蓋在這片曾經荒蕪貧瘠的土地上。
  
  臨沂市將田園綜合體定為產業振興的抓手,重點建設規劃總面積55萬余畝的31個市級田園綜合體,成功舉辦山東臨沂首屆田園綜合體招商會,簽訂市外投資協議29個、總資金162億元。目前,全市田園綜合體建設項目完成投資68億元,尹家峪田園綜合體成為省級試點。
  
  未納入田園綜合體建設范圍的村莊,臨沂市以美麗鄉村建設為載體推動鄉村生態振興。完善農村基礎設施。加快農村“七改”,將“四好農村路”、村內道路硬化、廁所改造、飲水安全鞏固提升等列入民生工程。2018年改造農村危房5678戶,新增農村清潔取暖3.4萬戶,改建農村公路4974公里。同時,重點推進清潔村莊、清潔田園、清潔水源、清潔庭院“四清”,清理農村生活垃圾45萬余噸,農村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100%;清理溝渠汪塘2800余座,清理黑臭水體;清理農業廢棄物5萬余噸,養殖廢棄物綜合利用率達到80.3%;創建“美在農家”示范村200個、示范戶3000戶。
  
  能人帶動發展
  
  牛慶花是蒙陰縣野店鎮北晏子村農民,1983年出生的她結婚時,家里窮得連個新房都蓋不起,婚后丈夫便開始外出打工。除了在家贍養老人、照顧孩子,她還種著20畝果園。雖然還養著豬和雞,但仍沒有脫離貧窮。
  
  2015年冬天,牛慶花先后參加了村里和市里的電商培訓?;貋碇笏I了臺電腦,在淘寶上注冊了個叫“孟良崮果園”的網店,在網上銷售自家種的蘋果。為了得到大家的認可,每個蘋果牛慶花都嚴格把關。一個月的時間內,1萬多斤蘋果全部賣光。
  
  網店越做越紅火,2016年2月,牛慶花注冊成立了孟良晏園電商公司和晏嬰故里果品專業合作社。在蘋果銷售旺季,一個月能賣到60多噸。去年蜜桃銷售旺季,一個月銷量達到了100噸。在她的帶動下,周邊村莊開起了6家網店。
  
  北晏子村共有貧困戶16戶24人。為盡快幫助貧困戶脫貧致富,牛慶花和12戶貧困戶簽訂了農產品訂購合同,同等級的農產品每斤按至少高于市場價0.5元予以收購。還有10戶貧困戶在公司從事果品分揀、包裝、物流等工作,每天工資80元。
  
  臨沂市以“兩新培育”為重點推動人才振興,培養、吸引了很多像牛慶花這樣的新農人。在全市范圍內,推廣蘭陵縣“四雁”工程經驗做法,實施鼓勵人才留鄉、能人回鄉、大學生返鄉創業三年行動計劃,推進浙大臨沂現代農業研究院建設,2018年培育新型職業農民2.9萬人。同時,深入實施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四個100”示范工程,市級以上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發展到700家,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分別達到20941家、8395家。
  
  80后張曉岑就是一名年輕的“歸雁”,如今她是臨沭縣綠珍食用菌種植專業合作社理事長。2007年大學畢業后,張曉岑曾做過5年財務工作,之后跟隨丈夫一起從事食用菌技術工作。積累了足夠的經驗后,夫妻二人放棄了在別人眼中的高薪工作,回鄉創業。
  
  “現在80后從事農業生產的越來越少,特別是受過高等教育的年輕人更是不愿意到農村,到基層去從事初級的農業生產,但我認為農業將是一個充滿前景的行業。”張曉岑說,用了兩年時間,合作社就成為臨沭縣規模最大的食用菌生產基地,日產2噸鮮菇,年產值達500多萬元。
  
  為了適宜日新月異的消費需求,張曉岑還開辟出網銷這一渠道。在網上銷售各種適合家庭種植的蘑菇菌包,充分滿足了消費者個性化的需求,在電商平臺上的銷量迅速提高,當年10月一躍升至全網銷售第一。張曉岑去了很多地方學習電商知識,不斷在活動策劃、產品包裝等方面進行完善,通過一年的發展,網店銷售額達到了1000多萬元。
  
  在臨沭縣曹莊鎮政府倡議下,張曉岑參與到對當地貧困戶的幫扶工作中。除了招收貧困戶到合作社里打工,張曉岑還手把手教他們用電商的渠道,將地瓜、花生、生姜等特色農產品和柳編制品銷售出去。
  
  精神代代相傳
  
  臨沭縣曹莊鎮朱村有這樣一個紅色習俗——大年初一第一碗餃子敬先烈。作為“鋼八連”戰斗過的地方,朱村有著豐富的紅色文化資源,沂蒙精神在這個小村莊以獨特的方式代代傳承。
  
  朱村建造了八路軍老四團鋼八連紀念館、朱村民俗展館、歷史文化陳列室,并對烈士墓、紀念碑進行了改造整合;投資41萬元建設臨沭縣支前文化展館、檔案展覽館和朱村榮譽展覽館,均向游客開放;還配套建成了朱村游客中心,將紅色文化與旅游相融合。
  
  朱村內傳統建筑占村莊建筑面積的36%,是不可多得的生態山水古村落。其中,清代民居古建筑還保存有百余間,朱村將對古村落進行“一街一巷一園七戶”的復建,投資60萬元對50間明清古民居進行了保護性修繕。村內的古老建筑群為旅游增加了別樣特色,也為傳承歷史文化遺跡做出貢獻。
  
  鄉村振興,既要塑形,也要鑄魂。臨沂市以鄉風文明為突破推動鄉村文化振興,充分利用革命戰爭年代的指揮部舊址、戰斗遺址、堡壘村莊等紅色資源,打造了孟良崮戰役紀念地、馬牧池鄉紅色教育基地等教育場館,發展3A級以上紅色旅游景區15家。臨沂被列入全國30條紅色旅游精品線,是全國8個紅色旅游重點城市之一。同時,深入推進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在全市推廣使用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服務點單平臺,已建成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7個,實踐分中心118個,實踐站547個。
  
  沂蒙精神在臨沂煥發新活力,紅色基因轉化為干事創業的生動實踐,代村、厲家寨、九間棚、后峪子,這些生動的案例都映照著沂蒙人敢闖敢試的傳統。如今的沂蒙大地,一批批新時代的沂蒙人譜寫著鄉村振興的篇章。
  
  蘭陵縣卞莊街道泇右村黨支部書記張霞的駐村日記上這樣寫道:“2019年1月1日,我踏上了卞莊街道這片離我本就不遠的土地,正式開啟我的駐村之路。到村報到,心里有忐忑,有雄心,更有欲望想在這片土地上有所收獲。”
  
  2018年12月3日,蘭陵縣委組織部印發了《蘭陵縣公開選拔部分村黨支部書記簡章》,面向縣直機關、鄉鎮、街道、開發區在職在編干部,公開選拔18名村黨支部書記。
  
  18個村是蘭陵縣18個鄉鎮中較為薄弱的村莊,臨沂市委常委、蘭陵縣委書記任剛將這18名機關干部稱為“18勇士”。作為其中為數不多的女性,張霞之前任職蘭陵縣向城鎮房建辦主任。“趁著年輕,想看看自己能做到什么程度。”說起報名村黨支部書記的緣由,張霞這樣說。
  
  “18勇士”是臨沂市鄉村組織振興的一個縮影,為了提升基層黨支部戰斗力,臨沂市扎實開展“頭雁”引領行動,實施鄉村振興“雙百培育工程”,遴選“王傳喜式”好支書107名、“代村式”好支部85個,選派1880名第一書記到892個村抓黨建促鄉村振興。印發《開展村黨組織書記選配改革試點激勵優秀人才服務鄉村振興的指導意見》,全面開展村黨組織書記選配改革試點,目前已確定試點村385個,新選配村黨組織帶頭人143名。
  
  同時啟動的還有“干部下基層”工作,計劃從市縣選派約800名干部到50個鄉鎮、270個村服務,集中創建鄉村振興示范片區。成立全市集體經濟薄弱村“清零攻堅行動”領導小組辦公室,通過“清產核資”、黨支部領辦合作社、發展特色產業等綜合措施,力爭2020年所有村莊村集體收入都達到5萬元以上。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久久成人国产精品免费软件| 久久狠狠高潮亚洲精品| 窝窝影院午夜看片| 欧美乱妇高清无乱码在线观看| 久久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日本不卡一区| 欧美精品一产区二产区| 绝色教师美妇沉沦为玩物| 国产手机在线精品| 丁香五月天综合缴情网| 亚洲 欧美 另类 在线| 波多野结衣中文字幕久久 | 国产乱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中文| 国产 校园 另类 小说区| 欧美精品v国产精品v日韩精品 | 日韩丰满少妇无码内射| 国产好大好硬好爽免费不卡| 成年女人免费v片| 国产小受呻吟gv视频在线观看| 饥渴的熟妇张开腿呻吟视频 | 又色又爽又黄18禁美女裸身无遮挡| 成人国产精品秘片多多| 2020年国产精品|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无码区花野真一 | 欧洲av无码放荡人妇网站| 无码国产精成人午夜视频一区二区| 丰满少妇被猛烈高清播放| 亚洲色欲久久久久综合网| 久久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在线欧美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av色无码乱码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日韩精品无码中文字幕电影| 99国产精品久久99久久久| 乱色欧美激惰| 啊灬啊灬啊灬快灬深视频无遮掩| 精品国偷自产在线视频99| 亚洲成av人片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国产国偷自产在线观看 | 国产狂喷潮在线观看| 亚洲av日韩综合一区久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