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魚米之鄉,鄉村產業動能澎湃
來源:未知 日期:2019-07-11 點擊:次
江蘇——長三角北翼核心區、“一帶一路”重要交匯點,自然條件優越,農耕文明悠久,既是經濟大省,也是農業大省,享有“魚米之鄉”美譽。近年來,江蘇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對江蘇“帶好頭、領好向”“率先實現農業現代化”“走好鄉村振興路”的重要囑托,緊緊圍繞建設“強富美高”新江蘇目標和“高質量發展走在前列”定位,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以“產業興旺”為重點,加快培育鄉村特色產業,大力支持返鄉下鄉創業創新,農村一二三產業加速融合,呈現結構優化、鏈條延伸、功能拓展、質量提升的良好發展勢頭。
產業興 轉型升級奏強音
現代農業提質增效
立足自身資源稟賦和農業產業基礎,大力實施現代農業提質增效工程,著手打造優質稻麥、綠色蔬菜、特色水產、規模畜禽等8個產值超千億元的優勢特色產業,配套制定8個產業發展規劃和10個專項行動計劃。全面推進“一村一品、一鎮一業、一縣一特”建設,江蘇銷售額超10億元的縣域優勢特色產業162個,全國“一村一品”示范村鎮125個,中國特色農產品優勢區7個。推進農產品質量安全整省示范建設,將綠色有機農產品比重等納入全省高質量監測指標體系,推動由增產導向轉向提質導向。成立全國首家省級農業品牌協會,實行省級品牌目錄制度,陽澄湖大閘蟹、盱眙龍蝦等五大品牌入選“全國百強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深入推進畜禽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整省示范、蘇南地區整體輪作休耕、生態循環農業整建制試點和化肥農藥減量增效行動,畜禽養殖廢棄物和秸稈綜合利用率分別達82.7%、93%。
小龍蝦撬動大產業
加工業邁上快車道
江蘇農產品加工總產值一直穩居全國前三,規模以上農產品加工企業主營收入近1.2萬億元,加工業產值比達到3:1,實現5年翻番。主食加工發展迅速。江蘇規模以上主食加工企業達到220家,有17家企業入選全國主食加工示范企業。積極探索中央廚房產銷模式,有9個主食加工企業入選全國中央廚房模式案例。百斯特食品打造第五代中央廚房,伽力森“智慧餐車”開創主食加工新零售模式。加工園區不斷提升。53家省級農產品加工集中區入駐規模企業達到1838家,直接創造就業崗位36萬個,帶動農戶增收總額達到148億元。其中,超百億園區3家,50億-100億園區15家。
主食加工企業開創“智能零售”新模式
休閑農業亮點紛呈
結合區域功能調整和鄉村環境整治的不斷推進,構建點線面結合的休閑農業產業布局,打造20個全域推進的全國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示范縣。實施“百園千村萬點”休閑農業精品行動,創建中國美麗休閑鄉村29個,培育了省市級休閑農業精品村、主題創意農園等一批休閑農業精品。江蘇具有一定規模的休閑農業園區景點(包括農家樂村)達到9400個,去年接待游客量突破2億人次,綜合收入超過535億元。每年各地舉辦的賞花節、采摘節、農耕文化節等各類農事節慶活動多達1000余個。
全國民俗文化村——徐州市賈汪區馬莊的村民王秀英老人在縫制手工香包。手工香包現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龍頭企業勢頭強勁
去年,江蘇縣級以上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超過7700家,其中,國家級61家,省級775家。836家省級以上農業龍頭企業運行平穩,年銷售(交易)額突破7800億元,有15家企業銷售(交易)額超百億。維維食品年銷售額377億元,進入全國農業龍頭企業前20強。聯農帶農機制日益緊密。省級以上龍頭企業帶動農戶670萬戶,占全省總農戶數的40%。龍頭企業結構更加優化,這兩年新增互聯網農業、休閑觀光農業等新業態省級龍頭企業55家。
新型農業無土栽培
產業融合不斷深化
連續三年承擔中央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試點項目,中央產業融合項目試點縣達到26個,連續兩年打造31個農業產業強鎮。建設了一批產業融合方式先進、基礎設施較為完善、經濟效益顯著、產業集群發展高效、與農民利益聯結緊密的省級農村三產融合發展先導區,5個縣(市、區)入選全國農村三產融合發展先導區創建名單。探索建立了多元主體合作的生產機制、多類資源要素的優配機制、多業融合聯動的經營機制、多種利益聯結的共享機制以及多極農業科技的推廣機制,做優一產,做強二產,做活三產,形成了產業鏈延伸型、社會化服務型、產業集聚型、功能拓展型等農村產業融合模式。
創業創新蔚然成風
一大批農村創業創新帶頭人活躍在田間地頭,成為鄉村振興的新生力量,鹽城魯曼等6人入選農業農村部農村創業創新優秀帶頭人典型案例。在各類典型示范帶動下,江蘇返鄉下鄉人員超過20萬人,近兩年先后創辦各類主體1.65萬個,吸納38萬人就業。創業創新載體日趨完善。依托現有各類農業園區,打造了一批集聚創新力量的孵化基地和載體園區,積極為創業創新人員提供創業輔導、融資擔保、管理咨詢、事務代理等配套服務。全省已建設203家農村創業創新園區(基地),78家園區入選農業農村部農村創業創新園區(基地)目錄,總數為全國第二。展示推廣平臺效果凸顯。連續兩年承辦全國雙新雙創博覽會和全國農村創業創新項目創意大賽,連續兩年獲獎總數為全國第一,激發了廣大農村創業創新人員的參與熱情,營造了全民關心的良好氛圍。
高標準農田
舉措實 多管齊下促繁榮
抓政策撬動,扶持手段更多元
密集出臺政策意見。江蘇省政府辦公廳先后出臺《關于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實施意見》、《關于支持返鄉下鄉人員創業創新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實施意見》和《關于進一步加快農產品加工業發展的意見》。編制《江蘇省“十三五”農業產業化發展規劃》,在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培育行業領軍企業、規范提升農產品加工集中區建設、培育縣域優勢特色產業、推動返鄉下鄉人員創業創新上求突破。江蘇省政府辦公廳在全國率先出臺《關于引導社會資本更多更快更好參與鄉村振興的意見》,梳理出8個在農村地區有前景、有需求、有潛力的重點投向領域并細化支持政策。不斷優化財政扶持。近兩年,江蘇省財政每年安排20億元左右現代農業發展專項資金,重點支持優勢特色農產品生產、農產品加工能力提升以及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等環節。江蘇連續三年承擔中央三產融合試點項目,連續兩年承擔中央產業強鎮項目,累計使用中央財政資金6.6億元。
抓龍頭帶動,聯農機制更緊密
優化完善認定標準。在省級農業龍頭企業認定標準新增互聯網農業、休閑觀光農業等新業態類型;在國家級龍頭企業動態監測中,對不符合標準的,尤其是和農民利益聯結不緊密、帶動作用不強的堅決予以淘汰。強化科技人才支撐。江蘇省農業農村廳每年積極配合省人才辦遴選現代農業優秀創新團隊,推薦江南生物、鹽城海瑞食品、中洋集團成功申報了“現代農業類”創新團隊。組建產業化聯合體。提出“5年1000個”農業產業化聯合體的發展目標,并將從中篩選300個省級示范聯合體。目前,江蘇已組建農業產業化聯合體超過350家,其中100家進入省級示范聯合體名錄,3000多家龍頭企業、家庭農場、合作社抱團發展,實現了資源與信息共享。
大型糧油加工生產線
抓載體拉動,平臺功能更凸顯
從2011年起,先后認定4批53家省級農產品加工集中區。加大項目支持。引導各地對聚集度高、成長性好、帶動力強的國家級農業產業化示范基地和省級農產品加工集中區予以項目扶持,省級現代農業發展專項資金向省級農產品加工集中區和區內企業項目傾斜。拓展平臺功能。鼓勵園區依托區位優勢組建跨省產業協會,搭建倉儲物流平臺,建設創業創新孵化器,近三分之一的園區正在組建電商產業園,有的公司在園區內成立“大學生創業扶持基金會”。加強動態管理。每年對省級農產品加工集中區開展認定和監測,對機制運行不暢、產業帶動不強、整改不到位的堅決淘汰,對符合條件的市、縣加工集中區加強指導,培育提檔升級。
魚兒鮮
抓創新驅動,服務產業更有效
成立全國首家省級鄉村振興產業聯盟,由江蘇省農業龍頭企業協會等18家行業協會和企業參與發起,致力于實現農業產業跨行業、跨領域、跨地區的優勢資源集聚整合和協調發展。培育行業領軍型企業。聚焦發展“大企業”,提升“大農業”,做響“蘇品牌”。明確發展方向。鼓勵各地培育年銷售額超百億元的行業領軍型龍頭企業,力爭3-5年時間,有1-2家以上龍頭企業進入全國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10強。提供多渠道金融服務。引導農業企業對接多層次資本市場,234家農業企業成功在江蘇股權交易中心“農業板”掛牌。設立1億元“鑫農貸”龍頭企業融資風險補償基金,為農業龍頭企業蓄起200億元貸款“資金池”。
綠色發展促興旺,魚米之鄉綻新顏。江蘇將繼續高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偉大旗幟,深入貫徹國務院關于促進鄉村產業振興的指導意見精神,圍繞農業農村現代化總目標,突出資源優勢,加快構建鄉村產業體系,重點發展立農、為農、興農的鄉村產業,把產業更多留在鄉村;引導加工流通企業重心下沉,把就業崗位更多留給農民;完善聯農帶農機制,把產業鏈增值收益盡量留給農民,努力走出一條具有江蘇特色的鄉村產業振興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