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木產業很難賺大錢?沭陽現代農業產業園教你寫好“三篇文章”!
來源:中國高新院 achie.org 日期:2021-02-22 點擊:次
一、項目介紹
沭陽現代農業產業園,位于江蘇宿遷,規劃范圍涉及廟頭鎮、扎下鎮、耿圩鎮和隴集鎮4個鎮,所在轄區總面積18萬畝,園區花木主導產業面積10萬畝,目前已形成花木產業集聚發展帶、加工物流園和現代農業科創園、精品花卉生產示范基地、多肉花卉生產示范基地、花卉苗木標準化生產基地的“一帶”“兩園”“三基地”格局。
二、項目特色
當下,沭陽現代農業產業園正在做活“轉身、延伸、提升”三篇文章。
1 轉變,花木產業華麗轉身
得益于新型經營主體的引進和培育,花木產業迎來了一輪洗牌,提升了產業層次和競爭力。
苗木向園藝轉變隨著消費升級,家庭園藝市場異軍突起,產業園對花木生產及時進行結構調整,引導花木產業向家庭園藝方向轉型升級,以多肉植物、盆景、鮮切花、干花作為切入口,打造沭陽特色的家庭園藝。全縣先后建成了蘇臺花木產業園、新河家庭園藝市場、新河盆景花卉園、耿圩多肉植物家庭農場等家庭園藝基地,專門為家庭園藝類花木經營主體提供配套服務,涌現出一大批家庭園藝龍頭企業,逐步形成良好的產業發展態勢,花農也漸漸富了起來。
地栽向盆栽轉變“沭派”盆景成為鄉村振興強力引擎,圍繞花木產業提檔升級,實施花匠千人培訓計劃,開展多種形式的技能競賽,重點培養盆景制作及養護、盆景造型培育、插花藝術、編藝等方面的專業技術人才,助推全縣盆景產業高質量發展。目前,已成功舉辦五屆中國盆景制作比賽和技能競賽,“中國盆景制作工匠培訓班”成為國內盆景技師的金字品牌,中國風景園林學會花卉盆景賞石分會將沭陽作為晉升“中國盆景藝術大師”的永久考試基地。
2 延伸,花木產業鏈條延伸
與花木種植大縣不匹配的是,沭陽的花木產業市場定位不清、產業鏈條短,生產與市場脫節、上下游配套基礎薄弱,花木資源長期處在淺層次開發階段,花木產業與生態旅游的結合度遠遠不夠,生態資源優勢沒有轉化為富民強縣的發展優勢。
線下向線上轉變鼓勵花木種植和經營主體積極參與互聯網經濟,通過“互聯網+花木”,形成了從種植到銷售,從客服到采購,從包裝到物流的完整產業鏈條,最大程度地消化了農村勞動力,也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回鄉辦網店開直播,成為鄉村產業創新擴散的節點。在阿里平臺花木類銷售額中,來自沭陽的花木電商占比接近1/3,實現了“名氣”和“規模”的雙提升。
產品向禮品轉變 引導花木種植和經營主體發展花木資材生產、花木類工藝品加工等,目前全縣從事與花木相關的二產企業已有近百家,較大規模的花木市場5家。另外,鼓勵當地花農以家庭為單位開展花木生產,組織農技專家指導花農剪枝造型,提升花木附加值。
花區向景區轉變盈利思路從賣產品轉向賣風景,把花區打造成景區。連續舉辦八屆花木節、五屆海棠節,打造西郊森林公園、胡家花園等“十大文旅項目”,推動古栗林生態旅游度假區創建省級旅游度假區、蘇北花卉創建4A級旅游景區。著力打造一批集生態、農業、旅游于一體的田園綜合體,大力培育農旅融合新產業,“一帶一區一鎮一村”生態旅游產業已初見成效,拓寬農民的增收渠道,花木產業加速向互聯網經濟、旅游經濟、生態經濟融合發展。
3 提升,產業發展提檔升級
從分散到集約化轉變 家庭園藝的發展推動了產業增效、花農增收,全縣多肉植物、鮮花等家庭園藝類苗木的培育基地就近萬畝,家庭園藝產值在花木總產值中的比重不斷上升,沭陽逐步發展成為全國最大的家庭園藝集散市場之一。
憑經驗到憑科技轉變成立了花木研究所,開展花卉苗木新品種、新技術研究和示范,同時加大與南農大、南林大等科研院所的對接力度,推廣基因組培、工廠化育苗、標準化生產等新技術。我們還與中國盆景協會合作,建設了國內唯一的“中國盆景培訓基地”,助力沭陽花木走上精品之路。
三、地道之見
沭陽現代農業產業園做好“轉身、延伸、提升”三篇文章,地道農旅地道君認為,像這一類一產難以延伸發展二產,打造高附加值農產品的產業,可用以下思維來謀求發展。
1 迎合需求,搶占市場高地
產業的發展,一般由于其作為當地優勢品種,所以更容易發展壯大,但隨著農產品商品化的發展,想要搶占市場先機,就要懂得去了解、識別、分析消費者的需求,迎合市場的需求去升級、調整產業的發展方式和方向。
觀賞性與實用性隨著消費的升級,現代人對于花木這一類農產品的需求,更傾向于觀賞性和實用性。一方面根據市場的消費需求,去定位產品往高端小眾或是大眾實惠方向走;另一方面,還可以挖掘農產品的價值,結合農產品的特點,創造消費需求。
賣產品到賣景色 過去只賣產品的價值并不高,在全域旅游的時代,都市人更想要到鄉村、田園間尋找身心的放松場所,那么農業產業園基于自然的、鄉村的本底,能夠把景色作為“產品”來盈利,轉變思路,去賣服務,在好的服務體驗下,帶動農產品的銷售。
2 產業升級,搶占人才高地
隨著產業的升級,搶占了市場的先機,想要更穩固地占據高位,那么還要搶占人才的先機。
聯合產學研,以科研院校、龍頭企業等掌握先進思維和技術的機構牽頭,打造人才培訓基地,完善人才培養機制,和落實對農民的輔助和引導,讓農業產業園可以實現從輸出產品到輸出人才,占據人才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