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遠縣中藥材現代農業產業園:打造全產業鏈 促進三產融合發展
來源:中國高新院 achie.org 日期:2021-03-03 點擊:次
“要切實把中醫藥這一祖先留給我們的寶貴財富繼承好、發展好、利用好。”這是黨中央為堅定文化自信、增進人民健康福祉作出的決策部署。
近年來,內江認真落實部署要求,以威遠縣中藥材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為重要抓手,大力發展中醫藥事業,積極打造集中藥材研發、種植、加工、生產、銷售、康養、研學、旅游于一體的“新名片”,實現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
第一產業: 種植優質中藥材
形成規模效益 助力鄉村振興
春日的田間地頭,生機勃勃。在威遠縣東聯鎮天寶溝村,枳殼、佛手、蘆薈、杜仲、銅錢草、三顆針等各類中藥材長勢良好。
根據規劃,東聯鎮的烏龍河臨岸,除天寶溝村外,牛皮場、擋竹灣、劉家溝、菜子灣4個村莊也都屬于威遠縣中藥材現代農業產業園項目的核心區域,共計11000畝,總投資2億元,種植中藥材達100余個品種。項目分兩期建設,一期(2019-2021年)基本建成核心區設施,二期(2021年)擴展中藥材種植及完善其相關配套設施。
在天寶溝村中藥材種植基地負責人羅明的講解下,一個文旅融合的新興現代農業產業園區得以清晰展現:園區順河而建,平坦整潔的環形道路貫穿其中。各種中藥材、花卉、蔬菜既科學分布、又融為一體,形成獨具特色的百草園,顯得綠意盎然。沿途配有學生營房和科普教室等建筑,以及部分游樂設施,并設置中藥材標本館、中醫藥文化陳列室、傳統文化展示牌等供研學實踐教育使用。
百草園內,枳殼、佛手數量最多,尤其引人注目。“待這些四季長青的中藥材成熟后,青山與綠水相結合,將帶來更加優美的環境,為改善本地生態、發展鄉村旅游提供得天獨厚的優勢資源。” 羅明說,現在每天有80余名工人分散進行施工作業,進一步完善園區觀景亭、蓄水池等配套設施。
截至目前,天寶溝村已經完成3500余畝中藥材種植基地的建設。雖然只是威遠縣中藥材現代農業產業園一角,卻盡顯園區“河暢、水清、岸綠、景美”的特點。
據了解,威遠縣中藥材現代農業產業園實行“企業+農戶+村集體”的合作方式,即農戶自愿以土地入股,村集體以基礎設施投入占股,聯合與企業共享三產融合發展的“紅利”。
“項目建成后,預計提供就業崗位1000余個,實現年產值2億元以上,成為威遠縣新的經濟增長點。同時,有利于形成中藥材產業轉型升級示范,助推內江中藥材產業高質量發展,實現鄉村振興。”威遠縣農業農村局園區規劃股副股長沈國興說。
第二產業:
擦亮本土中藥品牌
延伸中藥材研發、種植、加工、銷售鏈條
威遠縣中藥材產業轉型升級發展的背后,一方面是政府的公共服務與政策保障,另一方面依托于企業的行業經驗和技術優勢。
“圍繞中藥材產業發展,威遠縣出臺了4個文件,相關部門指派專人上門提供種植技術服務。僅一年多的時間內,高標準農田、道路系統、河道治理等配套工作都有了突破性的進展,可謂力度大、速度快。”羅明直言,三產融合發展,政府支持是有利條件,歸根結底還是要靠企業自身的努力。
作為天寶溝村中藥材種植基地負責人,羅明還有另外一個身份——四川百勝藥業有限公司董事長。該公司是內江本土企業,成立于1978年6月,以“振興民族中藥事業、造就國藥著名品牌”為目標,年生產曲類藥品2000余噸、中藥飲片3000余噸,生產設備及工藝已獲得13項國家專利。
建設中藥材種植基地,對于從事中醫藥行業30余年的羅明來說,那就是用經驗和技術滿足自己支持家鄉中醫藥事業發展的鄉土情懷。
羅明分享道:“上海某日化企業曾聯系我表達合作意愿,希望我成為其枳殼的供應商,我沒有答應。”在他眼里,中藥材的最終歸宿是成為預防和治療疾病、具備康復與保健作用的天然藥物及其加工代用品。
事實上,整個威遠縣中藥材現代農業產業園內的中藥材既供觀賞、教學,也是本土醫藥企業進行生產、加工的重要原料,更是實現內江中藥材“走出去”戰略的支撐資源。
園區內,一層層白色塑料薄膜下,種植著具有補益肝腎、強筋壯骨等功效的杜仲——2021年,四川百勝藥業有限公司積極與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對接,試育了5萬多苗杜仲。此前,該公司已與成都中醫藥大學、四川輕化工大學等多所院校進行研發項目合作,為內江中藥材產業發展注入了高校智慧和力量。
“我們正在嘗試將中藥材與內江特色食品蜜餞相結合,加工制成中藥蜜餞,突出甜城特色和保健作用。”在企業產品展示區,天冬、佛手蜜餞看起來雪白剔透、嘗一口甜入心頭。羅明表示,發展中藥材產業,要守正創新,這樣做既不會影響其功效,又讓更多人從味道對中藥材改觀。
中藥材產業前景廣闊,羅明采取線上線下齊頭并進的方式進行銷售,力爭將本土中藥品牌做優做強。即線上建立中藥材電子購物商城——優藥材網,取優質藥材之義;線下運至車間進行生產、加工,制成曲類藥品、中藥飲片等,同時為藥房和制藥企業提供中藥材成品。
第三產業:
拓寬文旅融合路
開創研學教育先河 弘揚中醫藥文化
為方便向參觀的游客科普中國傳統文化,天寶溝村的每一片中藥材種植地里都會立著一塊簡介牌,每隔一段距離便設置了一塊中醫名家展示牌。
弘揚中醫藥文化,遠不止這些行動。威遠縣中藥材現代農業產業園還修建了游客中心、科普步道、名醫雕塑組景、互動手工坊、田間親子樂園、中醫藥博物館、中藥材標本館、中醫藥文化陳列室等設施,屆時將與各中小學校、威遠縣鄉村旅游聯盟進行對接,以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景色別致的鄉村環境、熱情周到的服務態度吸引更多來自全市乃至四川省的群眾。
青少年是羅明關注的重點游客群體。他說:“何首烏直接食用有毒,必須用黑豆一起炮制才能起到烏發補腎等功效;甘草只有與蜂蜜一起加工,才能發揮其止咳化痰的作用……傳承這些中醫藥文化,從小抓起更加有效。”
2020年,前來天寶村中藥材種植基地參觀學習的中小學生共6批次、800余人。學生們在教師或家長的引導下,進入互動手工坊制作中藥材香包、香囊和標本,行走于科普步道聆聽工作人員關于中醫藥文化的講解……
據悉,研學實踐教育在內江一直處于空白狀態,但不久后,類似寓教于樂的場景還將在威遠縣嚴陵鎮花椒坡的醫藥大健康產業園再現。
與此同時,四川百勝藥業有限公司的消毒、粉碎、混合、發酵、炒制、包裝、儲存等生產、加工車間將全部移至該產業園內,著力建設中國藥用曲類生產基地、中藥飲片生產基地、川南中藥材倉儲物流基地、醫藥物流基地和保健品生產基地等觀光性工廠,創造大健康產業收入,并帶動旅游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