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無錫:全面推進現代農業強市建設,聚力打造“新時代魚米之鄉”
來源:高新院 achie.org 日期:2023-03-03 點擊:次
3月2日,無錫市委農村工作會議發出“全面建設農業強市”動員令。“無錫農業的強,不是指數量,而是指質量、品牌。”無錫市農業農村局人士說。面對耕地總面積居全省末位的現狀,唯有通過優化農業生產生活空間,強化農業主體功能區建設,增強農業科技裝備支撐,運用工業化思維加快園區發展,才能釋放更多“強”的因子。
藏糧于地,從空間上挖掘潛力
提高糧食和重要農產品的綜合生產能力,要落實藏糧于地,從空間上挖掘潛力。在惠山區前洲街道黃石街村,10多年來稻田、林地、菜地交錯的400畝土地,去年被整治成面貌整齊、路渠通暢的糧田,不僅村莊布局優化了,土地租金還因此增加了逾10萬元。變化,源于去年全市域“農地合一”現代農業專項規劃的推動。
實現農業現代化、保障糧食安全,大力推進農業規模化生產是必由之路。人均耕地面積低于全省平均水平的無錫,農業生產空間緊缺、耕地碎片化現象明顯,導致高效農機無法進入耕作,難以及時引入農業新品種、新技術,現代農業無法邁開大步。如何讓耕地“小田變大田”,吸引更多的資金、人才、科技涌向農村?無錫市委農辦主任、無錫市農業農村局局長吳立剛說:“按照整體功能區建設的思路,以可操作性強的規劃來引領。”
在2021年編制了“五園五區六帶”發展規劃,為全市農業農村發展“劃好重點”的基礎上,去年又以鎮(街道)為最小單位編制專項規劃。除了農業產業功能布局、用地結構優化要求,還明確了各鎮、村的農業基礎設施和農業園區建在哪、怎么建。“這樣,相當于每一塊農用地都有了靶向目標,和以前農業發展規劃比更具可操作性。”前洲街道農業農村局副局長許磊說。
全域化推進,充分激發了耕地資源要素的活力。僅惠山區,就將通過土地綜合整治,用3年時間新增耕地約1.2萬畝。
近年來,無錫市編制了有機銜接、緊密融合的“五園五區六帶”空間規劃、現代農業專項規劃、鎮村布局規劃和規劃發展村莊規劃,使農業農村“發展什么、怎么發展、在哪發展”有了方向。“接下來,要著力通過農業主體功能區建設,著力破解農業空間碎片化、資源錯配、重復建設等問題。”無錫市委農辦人士說。農業主體功能區相當于農業強市的主要戰略區,可以打破行政區域限制,推動幾個鎮、村、園區的資源實現統籌整合、集約利用,優化拓展農業生產空間,并因地制宜科學謀劃產業發展方向,實現精準布局,增強發展動能。
科技賦能,解鎖智慧農業新姿勢
農業強市,利器在科技。一批高端、智能、綠色的先進農機將在糧食生產中加快推廣應用。在太湖水稻示范園小麥田上空,一架植保無人機正在進行化除作業。除了噴灑農藥和肥料的植保無人機外,全市目前已有無人耕地機、無人插秧機(含側深施肥)、無人收割機等無人農機30多臺(套),智能農機裝備保有量2000多臺(套)。農技人員介紹,和當前機械化作業方式比,無人農機作業可減少油料、種子、肥料等投入成本2%~5%,減少人工成本35%~60%。特別是在北斗定位系統加持下,可實現24小時精準作業,收割、種植效率可較人工操作機械方式翻一番。
無人農機和多光譜無人機,以及土壤、蟲情、水情等物聯網監測設施聯手,可對每一塊糧田精準把脈,精準上水、施肥和噴灑農藥。目前,無錫市正和農業農村部南京農業機械化研究所等科研院所,就水稻插秧側深施肥機、無人收割機加載傳感器進行科技攻關。預計到5月可初步應用,實現無人機邊插秧邊根據地力變量施肥、邊收割邊精確感知每畝稻谷產量,屆時,稻麥“耕、種、管、收”無人作業效能將更上一層樓。
據了解,今年全市拖拉機、收割機等主要農機具要全部加裝北斗智能監測終端,以達到提高農機調配效率、精準測產等效果。同時,用于蔬菜、茶果等農產品種養的特色農機也要加快完善并推廣運用。全市特色農業機械化率今年要達75%,“十四五”末要達80%以上。無錫還將大力發展數字農業,在大田種植、畜禽養殖、水產養殖等方面強化物聯網、云計算等新一代信息技術運用,提升生產能效。“十四五”末,全市數字農業農村發展水平將由前年的70%提升至75%以上。
創新驅動,運用工業化思維建“三園”
深入推進區級科技園、鎮級產業園和村級特色園建設,打造優質發展載體。作為農業發展的重要載體,無錫“重量級”農業園區不少:錫山、惠山2個國家級現代農業產業園,江陰華西、宜興楊巷、濱湖雪浪3個省級農業產業園區,走在全省前列,但農業園區建設尚存在規模偏小、經營理念創新不足等問題。新形勢下健全現代農業生產經營體系、提升農業科技創新驅動力,成為“華山一條路”。
很快,打破原有建制,一項建設區級科技園、鎮級產業園和村級特色園的行動在全市大力推進。村是“神經末梢”,挖掘村里特色產業、人才等資源,做精特色園;鄉鎮集中人力物力財力,通過鎮+村、鎮+鎮、鎮+企等方式助力產業發展,做強產業園;區級則聚力創新平臺,以政策、資金為引導加速科技成果轉化與推廣,做優科技園。園區建設三級聯動、政企協同,至去年底已有8個鎮級農業產業園、26個農業特色園通過市級考核。
把工業化思維引入農業生產經營全過程,是此輪園區建設的一大創新。各園區紛紛編制詳細規劃,對園區生產、研發、加工、展示和交易等功能合理布局,圍繞招商、內部管理建章立制、組建班子。在宜興新莊街道,負責園區管理的街道農業農村局首次帶著企業到廣東招商并帶回2個意向項目。局長錢東明說,農口部門以前只在生產方面進行方向引導、技術指導,現在園區管理定人、定機制、定目標,招商、盤活低效用地等事項實現了整體有序推進。到2025年,無錫市農業園區總產值、農業龍頭企業數量預計均可較2020年翻一番以上,分別超200億元、200家。
“隨著產業鏈競爭加劇、傳統產業集群布局完成等因素影響,‘圈幾塊地,建幾個園、引一些企業’的傳統發展模式已走到盡頭。”無錫市農業農村局人士說。無錫將積極探索“小管委會+大公司”管理模式,推動政企分開、政企合作,充分發揮管委會的戰略引領與資源配置作用,由公司進行融資、建設、運營等市場化運作。農業領域“區鎮聯動、共建共享”,農業園區按工業化思維優化種植區、加工區、展示區等功能,強化招商引資等舉措也將全面推進,以更好地集聚先進要素、做強主導產業,提升園區發展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