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av永久无无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国产在线精品一区二区-99v久久综合狠狠综合久久-精品人妻无码一区二区色欲产成人

Network

當前位置:主頁 > 新聞中心 > 政策解讀 > 十三五政策及新聞 >

貴州省“十三五”規劃建議全文

中共貴州省委關于制定貴州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

來源:未知 日期:2015-11-27 點擊:


  貴州省“十三五”規劃建議全文
 
中國共產黨貴州省第十一屆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
 
  “十三五”時期是我省與全國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根據《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按照習近平總書記對我省“守住發展和生態兩條底線,培植后發優勢,奮力后發趕超,走出一條有別于東部、不同于西部其他省份的發展新路”的重要指示精神,結合具體實際,中共貴州省委就制定“十三五”規劃提出如下建議。
  
  一、“十二五”時期我省經濟社會發展取得前所未有成就,為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奮斗目標打下了堅實基礎
  
  “十二五”時期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面對充滿挑戰的國際國內環境和艱巨繁重的改革發展穩定任務,我們在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團結帶領全省各族人民,高舉“發展、團結、奮斗”旗幟,堅持加速發展、加快轉型、推動跨越主基調,大力實施工業強省和城鎮化帶動主戰略,搶抓國發2號文件出臺、貴州與全國同步小康上升為國家戰略等重大歷史機遇,大力構筑“精神高地”,奮力沖出“經濟洼地”,順利完成了“十二五”規劃目標任務,實現了在西部地區趕超進位的歷史性突破,為“十三五”時期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十二五”時期是我省經濟加速發展、綜合實力提升最快的五年。通過積極爭取中央支持、全力吸引外部資源獲得了加快發展的強大動力,通過增比進位、項目觀摩激發了干部群眾干事創業的巨大熱情,通過打造“5個100工程”等發展平臺集聚了發展要素,推動傳統產業調整升級,促進科技資源聚集,不斷增強創新能力,大數據、大健康等新興產業風生水起,文化旅游業成為重要支柱產業,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加快推進,城鄉發展面貌煥然一新。地區生產總值預計年均增長12.5%以上、突破1萬億元,人均水平接近5000美元,主要經濟指標增長速度位居全國前列,創造了令人矚目的發展速度。
  
  “十二五”時期是我省突破瓶頸制約、基礎設施變化最大的五年。交通建設突飛猛進,鐵路營運里程突破3000公里,貴陽至廣州、貴陽至長沙高鐵開通,進入“高鐵時代”。高速公路里程突破5100公里,成為西部第一個縣縣通高速公路的省份。通航機場實現9個市(州)全覆蓋,民航進出港旅客人數增速位居全國前列。水運航道加快建設,烏江基本實現全程通航。水利建設空前加快,開工和建成黔中水利樞紐、夾巖水利樞紐、馬嶺河水利樞紐等一批大中型水利工程,預計新增供水能力18億立方米,新增農田有效灌溉面積451萬畝,解決1300萬農村人口的飲水安全問題。通信基礎設施實現升級換代,“寬帶貴州”建設取得突破,貴陽、遵義、安順實現通信同城化。
  
  “十二五”時期是我省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發展活力最足的五年。以經濟體制改革為重點,全面深化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等領域改革,提高了資源配置效率,健全了現代市場體系,壯大了市場主體規模,各類企業注冊資本超過2萬億元,是“十一五”時期的4倍,國有控股龍頭企業加速成長,預計民營經濟比重從35%提高到50%。堅持以開放倒逼改革,主動融入“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珠江—西江經濟帶,創建了貴安新區、貴陽綜合保稅區等“1+7”重要開放平臺,高標準舉辦了生態文明貴陽國際論壇、中國—東盟教育交流周、酒博會、數博會、茶博會、民博會、世界山地旅游大會等國際性重大活動,大大提升了貴州對外開放活躍度和投資開發吸引力,進出口總額、實際利用外資和引進省外實際到位資金預計分別年均增長32.9%、53%和28.3%。
  
  “十二五”時期是我省堅守兩條底線、生態建設成效最好的五年。堅持“多彩貴州拒絕污染”,爭取國家批準了《貴州省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區建設實施方案》,強力實施綠色貴州建設三年行動計劃,預計完成造林面積2161萬畝,治理石漠化面積8270平方公里,森林覆蓋率提高到50%以上。預計淘汰落后產能3783萬噸,單位地區生產總值能耗下降19%,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化學需氧量、氨氮等四項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分別減少24.2萬噸、4.9萬噸、2.3萬噸和0.3萬噸,提前完成國家下達的節能減排任務。主要河流水質明顯改善,貴陽等中心城區空氣質量位居全國前列。頒布《貴州省生態文明建設促進條例》,成立了生態環境保護執法機構,在全國率先開展了自然資源資產責任審計,啟動了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和排污權交易改革試點,建立了生態文明建設的法治化、市場化保障機制。
  
  “十二五”時期是我省社會協調發展、人民得到實惠最多的五年。民生事業和社會治理全面發展,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增強。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預計分別年均增長11.7%和14.8%,達到24465元和7505元。扎實推進“33668”扶貧攻堅行動計劃,實施精準扶貧脫貧“1+10”配套文件,貧困人口從2011年的1149萬人減少到2014年底的623萬人,貧困發生率從33.4%下降到14.3%。城鎮新增就業265萬人,是“十一五”時期的2.8倍。各級財政投入教育經費2747億元,是“十一五”時期的2.6倍,實施教育“9+3”計劃、中職學校“百校大戰”和“四項突破”工程,花溪大學城、清鎮職教城、貴州大學新校區等基本建成,預計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高中階段毛入學率、高等教育毛入學率分別從77%、55%、20%提高到85%、85%、30%。開工建設城鎮保障性住房154萬套,改造農村危房192萬戶,完成扶貧生態移民搬遷14.8萬戶、62萬人。文化藝術、衛生計生、社會保障等公共服務體系不斷完善,群體性事件、刑事治安案件大幅度下降,社會和諧安定有序,公共安全保障更加有力。“四在農家·美麗鄉村”小康建設六項行動計劃成效明顯,預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指數從2011年的58.7%提高到2015年的80.5%。
  
  通過五年的發展,貴州進入了后發趕超、加快全面小康建設的重要階段,站在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起點。五年的發展歷程讓我們深深感到,貴州是一片充滿希望和活力的熱土,只要我們不甘墊底、奮起直追,就一定能撕掉貧困落后的標簽,實現同步小康的奮斗目標。
  
  五年的成就來之不易,積累的經驗彌足珍貴,創造的精神財富影響深遠。五年的發展啟示我們,在貴州推進同步全面小康社會建設,必須牢牢守住發展和生態兩條底線,堅持既要綠水青山又要金山銀山、寧要綠水青山不要金山銀山、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做到兩條底線一起守、兩個成果一起收。必須堅定不移實施主基調主戰略,堅持“趕”與“轉”并舉,強化增比進位機制和比學趕幫氛圍,在全力趕超中加快轉型、在轉型升級中跨越發展,持續保持明顯高于全國的發展速度,在不斷縮小差距中與全國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必須把改革開放作為根本動力,堅持以改革促開放、以開放倒逼改革,大力實施開放帶動和創新驅動,在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加快創新中按下“快進鍵”、跑出“加速度”。必須把改善民生作為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堅持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大力實施扶貧攻堅第一民生工程,千方百計解決好與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相關的教育、就業、醫療、養老、住房等問題,努力讓人民群眾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必須把抓好黨建作為最大政績,堅持黨要管黨、從嚴治黨,認真履行主體責任和監督責任,始終把紀律和規矩挺在前面,強化正風肅紀,加強作風建設,始終保持反腐敗的高壓態勢。堅持以上率下,點燃各級干部群眾干事創業的激情,用干部的辛苦指數換取人民群眾的幸福指數。大力營造政通人和、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提振精氣神,凝聚正能量。
  
  二、全面準確把握“十三五”時期的形勢任務,奮力推進貴州經濟社會發展歷史性新跨越
  
  科學謀劃“十三五”時期發展,必須在深刻分析形勢與任務、機遇與挑戰的基礎上,積極適應新常態,牢固樹立新理念,科學引領新發展,奮力實現新跨越。
  
  (一)“十三五”時期是全省科學發展、后發趕超、同步小康的決勝階段。和平與發展仍然是時代主題,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蓄勢待發,發展中國家群體力量繼續增強,國際力量對比逐步趨向平衡;同時,國際金融危機深層次影響在相當長時期依然存在,全球經濟貿易增長乏力,外部環境中不穩定不確定因素增多。全國物質基礎雄厚、人力資本豐富、市場空間廣闊、發展潛力巨大,經濟發展方式正在加快轉變,新的增長動力正在孕育形成,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同時也進入以速度變化、結構優化、動力轉換為主要特點的新常態,面臨著新的困難和挑戰。綜合分析,國內外大環境對我省發展總體有利,特別是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關心重視貴州,給予重大支持,為我省發展注入了強大動力;國家實施“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京津冀協同發展等區域發展戰略,為我省擴大國際國內開放合作創造了有利條件;國家實施大數據和網絡強國等戰略,為我省彎道取直、后發趕超創造了寶貴契機;國家實施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為我省打好扶貧開發攻堅戰提供了政策支撐;國家加快補齊發展短板,為我省縮小與全國差距帶來了重要機遇;國家實施新一輪西部大開發戰略,為我省完善現代基礎設施、構建現代產業體系、發展社會事業等提供了良好條件。
  
  從我省來看,經過“十二五”時期持續快速發展,工業化、城鎮化進入加速發展階段,基礎條件日益改善,發展環境不斷優化,資源紅利、生態紅利、勞動力紅利、政策紅利、改革紅利正在疊加釋放,全省上下團結奮進、干事創業的激情空前高漲,這些積極因素為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創造了有利條件。同時,也要清醒地看到,我省經濟社會發展中還存在諸多困難和問題,特別是經濟總量小、人均水平低、產業結構不合理、資源開發利用水平不高、經濟發展方式粗放、生態環境脆弱等問題依然突出;貧困人口多、脫貧任務重,安全生產壓力大,城鄉區域發展不平衡,社會事業發展滯后,法治建設有待加強,一些領域存在不少矛盾和風險,改善民生和維護穩定任務依然艱巨;一些黨員干部能力和素質不高,不同程度存在著不作為、慢作為、亂作為、為政不廉等問題,提升能力、轉變作風、懲治和預防腐敗任務依然繁重。對這些問題,我們必須高度重視,切實加以解決。
  
  綜合判斷,“十三五”時期,我省貧困落后是主要矛盾、加快發展是根本任務的基本省情沒有變,既要“趕”又要“轉”的雙重任務沒有變,快于全國快于西部的發展態勢沒有變,我們可以大有作為,也必須奮發有為。我們必須增強機遇意識、責任意識、憂患意識,倍加珍惜加快發展的好勢頭,倍加珍惜團結和諧的好局面,倍加珍惜干事創業的好狀態,奮發圖強,勵精圖治,凝心聚力肩負起科學發展、后發趕超、同步小康的歷史使命。
  
  (二)“十三五”時期守底線、走新路、奔小康的總體要求和發展理念。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按照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的戰略布局,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守住發展和生態兩條底線,堅持加速發展、加快轉型、推動新跨越主基調,深入推進工業強省和城鎮化帶動主戰略,突出抓好大數據、大扶貧兩大戰略行動,培植后發優勢,奮力后發趕超,走出一條有別于東部、不同于西部其他省份的發展新路,統籌推進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和黨的建設,確保與全國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貫徹落實守底線、走新路、奔小康的工作總綱,最根本的是要遵循中央確定的“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堅持科學發展、堅持深化改革、堅持依法治國、堅持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堅持黨的領導”六條重要原則,把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牢固樹立起來,貫徹落實到發展各領域全過程。
  
  ——牢固樹立和落實創新發展的理念。深刻認識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聚焦創新體系、創新平臺、創新能力建設,充分用好“5個100工程”等重要平臺和工作抓手,積極搭建各類創新載體和研發基地,廣泛吸引國內外創新型企業、科技領軍人才到我省落戶發展,不斷推進理論創新、制度創新、科技創新、管理創新、文化創新等各方面創新,大力培育發展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
  
  ——牢固樹立和落實協調發展的理念。深刻認識協調是持續健康發展的內在要求,牢牢把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正確處理速度與質量、經濟與社會、城市與農村、綠水青山與金山銀山、突出比較優勢與補齊發展短板、重點突破與分類指導等重大關系,促進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不斷增強全省各個方面、各個領域發展的整體性。
  
  ——牢固樹立和落實綠色發展的理念。深刻認識綠色是永續發展的必要條件和人民對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體現,全面落實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堅定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推進綠色貴州建設,鞏固生態環境優勢,構筑長江、珠江上游重要生態安全屏障,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以生態之美謀趕超之策、造百姓之福。
  
  ——牢固樹立和落實開放發展的理念。深刻認識開放是繁榮發展的必由之路,堅持以開放倒逼改革、以改革激活發展,充分發揮我省近海近邊近江和西南陸路交通樞紐的區位優勢,拓展和提升“1+7”重點開放平臺,高標準高質量舉辦好各類國際性國家級活動,更好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努力打造內陸開放型經濟試驗區。
  
  ——牢固樹立和落實共享發展的理念。深刻認識共享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把增進人民福祉、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作為根本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堅持科學治貧、精準扶貧、有效脫貧,深入推進小康路、小康水、小康房、小康電、小康訊、小康寨基礎設施建設六項行動計劃,著力解決好農村留守人員的突出困難,織好基本民生安全保障網,提升社會治理能力,促進社會事業和公共服務全面進步,維護社會公平正義,使人民群眾在共建共享發展中有更多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堅持創新發展、協調發展、綠色發展、開放發展、共享發展,是關系發展全局的一場深刻變革。全省上下要充分認識這場變革的重大現實意義和深遠歷史意義,統一思想,協調行動,深化改革,開拓前進,找準貴州定位,發揮貴州優勢,彰顯貴州特色,創造貴州奇跡。
  
  (三)“十三五”時期推進經濟社會發展歷史性新跨越的奮斗目標。今后五年,要圍繞如期與全國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牢牢守住增長速度、人民收入、貧困人口脫貧、社會安全四條發展底線和山青、天藍、水清、地潔四條生態底線,努力建設一個經濟快速發展、社會協調進步、民族文化繁榮、生態優勢突出、民主法治健全、人民幸福安康的多彩貴州。
  
  ——經濟發展和結構調整實現新跨越。在提高發展平衡性、包容性、可持續性的基礎上,地區生產總值年均增長10%左右,發展空間格局得到優化,投資效率和企業效率明顯上升,工業化和信息化融合發展水平進一步提高,產業邁向中高端水平,先進制造業加快發展,新產業新業態不斷成長,服務業比重進一步上升,農業現代化水平顯著提高,消費對經濟增長貢獻明顯加大。新興產業增加值占生產總值比重、戶籍人口城鎮化率、科技進步對經濟增長貢獻率加快提高,發展速度、質量和效益同步提升。基本形成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交通、水利、通信等基礎設施體系。
  
  ——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實現新跨越。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綠色、低碳水平上升。能源、礦產資源開發利用效率明顯提高,能源和水資源消耗、建設用地、碳排放總量得到有效控制,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大幅減少,森林覆蓋率大幅提升,空氣質量指數穩定上升,重點流域水質優良率繼續提高,土壤環境質量明顯改善。城鄉人居環境持續改善,主要生態系統步入良性循環,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區建設取得突出成效。
  
  ——扶貧攻堅和民生改善實現新跨越。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實現全脫貧,貧困縣、貧困鄉鎮全部摘帽,解決區域性整體貧困。城鄉居民收入保持兩位數增長,收入差距縮小,中等收入人口比重上升。城鄉就業更加充分。教育現代化取得重要進展,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高中階段毛入學率、高等教育毛入學率和學前教育毛入園率進一步提升。醫療衛生服務供給能力和服務質量顯著增強。文化、社保、住房等公共服務體系更加健全,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提高。物價總水平保持基本穩定。
  
  ——深化改革和擴大開放實現新跨越。全面深化改革步伐加快,在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上取得決定性成果,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政府職能進一步轉變,行政效能進一步提高,發展環境進一步優化,社會生產力進一步解放和發展。開放平臺和合作機制更加完善,“引進來”與“走出去”取得重大進展,對內對外開放水平明顯提升,發展動力和活力進一步增強。
  
  ——社會建設和法治保障實現新跨越。中國夢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更加深入人心,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思想廣泛弘揚,崇德向善、誠信互助的社會風尚更加濃厚。法治貴州建設取得明顯成效,各類社會主體合法權益得到切實保障,社會公平正義得到有效維護,社會治理水平進一步提升,民族關系更加團結和睦,社會更加和諧穩定。
  
  三、深入實施工業強省戰略,加快構建優勢突出、特色鮮明的貴州產業體系
  
  新型工業化是促進資源優勢向經濟優勢轉化的重要途徑,是提升經濟實力、實現產業協調發展的關鍵。必須堅持走新型工業化道路,深入實施大數據戰略,促進工業化與信息化深度融合,推動傳統產業生態化、特色產業規模化、新興產業高端化。
  
  (一)高端定位、優先突破新興產業。把新興產業作為促增長的著力點、調結構的主戰場。發揮產業政策導向和促進競爭功能,積極爭取國家產業投資引導基金支持,培育一批新興產業。加快發展以大數據為引領的電子信息產業,推進大數據綜合試驗區建設,實施“互聯網+”行動計劃,促進數據資源開放共享,打造全國大數據發展戰略策源地、政策先行區、創新引領區和產業聚集區,全力打好大數據戰略行動突圍戰。加快發展以大健康為目標的醫藥養生產業,打造獨具特色的醫藥養生基地。加快發展以無公害綠色有機為標準的現代山地特色高效農業,建設全國綠色有機農產品供應基地。發揮全域旅游資源優勢,加快發展以民族和山地為特色的文化旅游業,大力發展山地新型旅游業態,打造以“多彩貴州·山地公園”為品牌的世界知名山地旅游目的地,建成山地旅游大省,讓多彩貴州各美其美、美美與共、風行天下。加快發展以節能環保低碳為主導的新型建筑建材業,推廣綠色建筑和建材,促進建筑業與建材業融合發展。
  
  (二)改造提升、做大做強特色產業。立足我省發展階段、產業基礎和資源優勢,加快對傳統產業的信息化、服務化、綠色化改造,推進行業整合和品牌提升。加大推進煤、磷、鋁、鋼、錳等資源精深加工產業發展,加快建成全國重要的能源基地和資源深加工基地。深入實施軍民融合發展戰略,建立省級層面軍民融合領導機構,依托軍工基地的技術優勢,發展壯大軍民融合產業,積極打造軍民融合創新示范區,建成以航空航天為重點的國家級裝備制造業基地。深入貫徹落實《中國制造二O二五》,引導制造業向分工細化、協作緊密方向發展,促進高端數控機床、機器人、醫療器械、農業機械等產業發展壯大,打造一批高端化、智能化的“貴州制造”產品。大力推進酒、煙、茶、藥、食品“五張名片”為重點的特色產業規模化,打造一批在國內外有影響力的“貴州品牌”。加快發展石材產業,培育石材交易市場,壯大一批石材產業基地。發揮水資源品質優勢,大力開發天然飲用水系列產品,把飲用水發展成為重要優勢產業。
  
  (三)廣泛培育、加速升級服務業。積極發展金融保險、現代物流、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研發設計、檢驗檢測、電子商務、節能環保等生產性服務業。積極發展健康服務、商貿服務、旅游工藝、家庭服務、養老服務、休閑娛樂等生活性服務業。著力擴大居民消費,引導消費向智能、綠色、健康、安全方向轉變,以擴大服務消費為重點帶動消費結構升級。放寬市場準入,加強服務業綜合改革試點,優化服務業發展環境,推動生產性服務業向專業化和價值鏈高端延伸、生活性服務業向精細和高品質轉變,推動制造業由生產型向生產服務型轉變,加快形成具有鮮明貴州特色的現代服務業產業體系,不斷提高服務業總體發展水平。
  
  (四)大力提高產業集約集聚發展水平。加快培育壯大一批主導產業突出、特色鮮明的功能園區,提高園區經營管理水平,創新園區融資方式,盤活園區標準廠房、基礎設施等存量資產,促進產業園區持續健康發展,提高投資效率和產出水平。深入實施工業“百千萬”工程,扎實開展服務企業、服務項目“雙服務”行動,大力扶持龍頭企業、骨干企業、大型企業、上市企業,放手發展民營經濟,形成一批“頂天立地”的大企業、“鋪天蓋地”的中小微企業、勇闖天地的創新型企業。加快培育產業集群,增強產業間和企業間協作配套能力,提高產業集中度,形成一批承載大數據信息產業、大健康醫藥產業、裝備制造業、食品產業、兩煙產業、白酒產業的千億級產業園區。
  
  四、深入實施城鎮化帶動戰略,加快建設山地特色新型城鎮化示范區

  
  城鎮化是優化區域經濟結構、推進城鄉一體化發展的根本途徑。必須堅持以人為本、道法自然,依托山地特色,推動城鄉區域協調發展,走出一條具有貴州特色的山地新型城鎮化路子。
  
  (一)構建布局合理、層次分明、富有活力的城鎮體系。根據資源環境承載力調節城鎮規模,立足獨特的山水地貌,不斷優化城鎮形態、功能和結構布局。進一步增強貴陽城市功能,提高省會城市首位度。加快貴安新區開放開發,推進貴安新區與貴陽、安順同城化發展,加快構建黔中城市群。做大做強區域中心城市,推動遵義、六盤水、畢節、銅仁、凱里、都勻、興義等城鎮組群加快發展。提升區域次中心城市功能,實施小城鎮“十百千”行動計劃,建設一批交通樞紐型、旅游景點型、綠色產業型、工礦園區型、商貿集散型、移民安置型等特色小城鎮。加快推進集中連片棚戶區改造,結合農村集中建房發展各類區域性中心村,促進城鎮與鄉村協調互動。優化城鎮生產生活生態空間布局,促進生產空間集約高效、生活空間宜居適度、生態空間山清水秀。
  
  (二)推進產城景一體化融合發展。堅持以產興城、以城促產、產城一體,完善城鎮功能分區,培育發展各具特色的城鎮產業體系,提高城鎮要素集聚、產業發展和就業吸納能力。加強城鎮基礎設施建設,提高城鎮地下綜合管廊、公共交通、防洪排澇等建設水平。加快建設海綿城市和智慧城市,不斷增強城鎮綜合承載功能,全面提升城市內在品質。突出山地特色編制城鎮風貌規劃,注重民族元素豐富城鎮人文內涵,依山就水加強河湖水系統綜合治理和園林綠化,推進綠色生態城區建設,打造“山水田園林地”相融合的宜居宜業宜游城鎮。加快推進遵義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試點,搞好安順、都勻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
  
  (三)加快推進戶籍人口城鎮化。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落實中央確定的“三個1億人”城鎮化行動計劃,深化戶籍制度改革,促進有能力在城鎮穩定就業和生活的農業轉移人口舉家進城落戶,并與城鎮居民有同等權利和義務。實施居住證制度,努力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常住人口全覆蓋。加強對農業轉移人口就業創業培訓和服務,切實解決好住房、社保、醫療衛生、子女教育和權利維護等問題,促進進城農民安居樂業。加快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制度建設,健全財政轉移支付同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掛鉤機制,建立城鎮建設用地增加規模同吸納農業轉移人口落戶數量掛鉤機制,維護進城落戶農民土地承包權、宅基地使用權、集體收益分配權,支持引導其依法自愿有償轉讓上述權益。
  
  (四)推進區域經濟優勢互補和民族地區協調發展。按照黔中帶動、黔北提升、兩翼跨越、協調推進的原則,實施區域發展總體戰略,構建要素有序自由流動、主體功能約束有效、基本公共服務均等、資源環境可承載的區域協調發展新格局。把貴安新區培育成為帶動區域協同發展的重要增長極。加強黔中經濟區、黔北經濟協作區、畢水興經濟帶建設,支持黔東南州、黔南州、黔西南州等民族地區跨越發展,形成黔中、黔北率先崛起,各區域協同加快發展新格局。加快貴廣、湘黔、貴昆、成貴、渝黔等高鐵經濟帶建設,鼓勵發展臨空經濟,吸引各種生產要素向城鎮、重點產業園區和高速公路、骨干航道等重要交通沿線聚集發展,形成一批輻射力強和對內對外開放的經濟走廊。按照“抓兩頭、帶中間”的思路,支持城區和經濟強縣率先發展,幫扶重點生態功能區貧困縣加快發展,帶動發展潛力縣競相發展,促進縣域經濟協調發展。
  
  五、充分發揮生態環境優勢,加快建設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區
  
  良好生態環境是人民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我省發展的重要優勢。必須堅持綠色富省、綠色惠民,加快生態環境優勢向經濟社會發展優勢轉化,把我省建成具有影響力的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區。
  
  (一)全面落實主體功能區規劃。發揮主體功能區作為國土空間開發保護基礎制度的作用。按照主體功能區規劃要求,完善主體功能區政策,重點開發地區提高產業和人口集聚度,農產品主產區建設農產品生產核心區。對重點生態功能區實行產業準入負面清單。加強土地用途管制,以主體功能區規劃為基礎統籌各類空間性規劃,推進“多規合一”,實現一個市縣一本規劃、一張藍圖。以市縣級行政區為單元,建立由空間規劃、用途管制、領導干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差異化績效考核等構成的空間治理體系。推進國家和省級主體功能區建設試點,逐步擴大試點范圍。積極申報創建國家公園。
  
  (二)全面實施生態建設工程。堅持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實施山水林田湖生態保護和修復工程,推進綠色生態廊道建設,保護生物多樣性,筑牢“兩江”上游重要生態安全屏障。深入實施“綠色貴州建設”行動計劃,大力開展封山育林、植樹造林,大力實施退耕還林、天然林保護等重點生態工程建設,發揮國有林場在綠化國土中的帶動作用,大幅提高森林覆蓋率,推進中心城市環城林帶和城鎮生態建設,大力開展生態縣、生態鄉、生態村創建活動。推進區域間橫向生態補償,強化激勵性補償,深化民族自治州生態補償示范區建設。深入實施水利建設、生態建設、石漠化治理“三位一體”規劃,建設國家石漠化綜合治理示范區。
  
  (三)全面加強環境治理和保護。實施最嚴格的環境保護制度,強化環境保護問責,引入第三方評估,形成政府、市場、公眾共治的環境治理體系。按照“建、管、改、治”要求,圍繞城鎮、園區、企業等重點領域和煤、磷、電、酒等重點行業,強化環境保護基礎設施建設。加強水生態保護,嚴格保護赤水河、錦江水質,強化水污染防治,全面推進工業廢水和城鄉生活污水治理,加強烏江、清水江、南北盤江等流域污染防治,實施八大流域環境保護河長制,組織實施好草海生態保護和綜合治理工程,積極爭取國家生態環境治理項目和資金。強化大氣污染防治,加強大氣污染物協同控制,加快清潔能源替代利用,穩定提高全省空氣質量。加強土壤污染防治和耕地質量保護,加強農業面源污染防治,改善土地資源質量。支持各地申報創建國家環保模范城市。加大環保執法司法力度,嚴厲打擊污染環境、破壞生態等違法犯罪行為。
  
  (四)全面推行循環低碳發展模式。推進能源革命,加快能源技術創新,優化能源結構,建設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現代能源體系。加快天然氣、煤層氣、頁巖氣、太陽能、地熱能、風能等開發利用,爭取國家支持核電項目開發。實施循環發展引領計劃,推進企業循環式生產、產業循環式組合、園區循環式改造,減少單位產出物質消耗。加強生活垃圾分類回收和再生資源回收的銜接,推進生產系統和生活系統循環鏈接。促進資源再生利用,支持六盤水市創建國家循環經濟示范城市,加快建設一批循環經濟示范基地和園區。推進交通運輸低碳發展,實行公共交通優先,加快軌道交通建設,鼓勵自行車等綠色出行。積極發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產業,實施新能源汽車推廣計劃,支持節能環保產業園和新能源汽車產業化基地建設。大力發展節能環保產業,推動節能環保技術、裝備和服務業水平顯著提高,建立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產業體系。
  
  (五)全面節約和高效利用資源。堅持節約優先,樹立節約集約循環利用的資源觀。強化約束性指標管理,落實能源和水資源消耗、建設用地等總量和強度雙控行動。實行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嚴守“三條紅線”,以水定產、以水定城,建設節水型社會。堅持最嚴格的節約用地制度,調整建設用地結構,推進城鎮低效用地再開發和工礦廢棄地復墾,嚴格控制農村集體建設用地規模。爭取國家在我省開展耕地輪作休耕制度試點。大力弘揚生態文化,提高全民生態文明意識,在生產、流通、倉儲、消費各環節落實全面節約,推動生產生活方式綠色化。
  
  六、全力實施大扶貧戰略行動,堅決打贏科學治貧精準扶貧有效脫貧攻堅戰
  
  農村貧困人口脫貧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最艱巨的任務。必須充分發揮政治優勢和制度優勢,牢固樹立科學治貧、精準扶貧、有效脫貧的理念,大力實施“33668”扶貧攻堅行動計劃,把我省建成全國扶貧開發攻堅示范區。
  
  (一)進一步強化大扶貧工作格局。堅持省負總責、市縣抓落實、重在鄉村的工作機制,在全省強化“黨委主責、政府主抓、干部主幫、基層主推、社會主扶”的大扶貧格局。實行各級黨政一把手負總責,從省到縣成立由黨政主要領導為雙組長的扶貧開發工作領導小組,層層簽訂軍令狀、落實責任制。嚴格考核各級黨委、政府提高貧困人口生活水平、減少貧困人口數量、改善貧困地區生產生活條件的工作實績。強化各級干部與貧困人口的定點掛鉤、對口幫扶機制,做到不脫貧不脫鉤。引導廣大基層組織站在扶貧開發第一線,筑牢解決貧困問題的工作基礎。深入推進領導干部遍訪偏遠貧困村貧困戶。開展好“扶貧日”活動,引導社會各界關心、支持、參與扶貧事業,讓個人、企業、社會組織積極投身到扶貧開發中來。
  
  (二)深入推進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工作。突出扶持對象精準,完善建檔立卡,總結推廣威寧自治縣迤那鎮“四看法”,對貧困人口實施精細化管理。突出項目安排精準,落實目標、任務、資金和權責“四到縣”,建好精準扶貧項目臺賬。突出扶貧資金精準,推廣資源變股權、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民“三變”經驗,探索財政扶貧資金和農村集體資源量化到戶、股份合作、入股分紅、滾動發展。突出措施到戶精準,聚焦“兩有戶”“兩因戶”“兩無戶”“兩缺戶”,細化“六個到村到戶”措施,做到精準滴灌、靶向治療。突出因村派人精準,全面落實向貧困村選派“第一書記”,充實配強駐村工作組,增強農村脫貧第一線核心力量。突出脫貧成效精準,完善退出機制,實現貧困縣、貧困鄉鎮全部摘帽,所有貧困村出列,貧困人口全部實現穩定脫貧。突出考核評價精準,建立差異化考核制度,完善問責激勵雙重機制,把扶貧開發實績考核延伸到貧困鄉鎮和貧困村。突出督促檢查精準,制定實施精準扶貧督查辦法和工作臺賬,加大跟蹤督查、隨機抽查、明察暗訪等力度,嚴肅查處不干事、不落實、不作為的行為。
  
  (三)采取一攬子措施解決貧困問題。全面落實“1+10”精準扶貧配套文件。抓好產業扶貧,研究設立產業化扶貧專項基金,實施扶貧攻堅示范縣、扶貧特色優勢產業、扶貧產業園區“3個10工程”,加快貧困地區電子商務、鄉村旅游、勞務經濟發展。抓好扶貧生態移民,對生態特別重要和脆弱的區域實行生態保護扶貧,提高貧困戶搬遷比例和搬遷補助標準,提高生態修復程度,用活用好增減掛鉤政策,確保全面完成142萬人的搬遷任務。抓好社會保障扶貧,不斷提高農村低保標準,逐步推進農村低保標準和扶貧標準“兩線合一”,完善新型社會救助制度體系,筑牢社會保障兜底網。抓好教育扶貧,將農村貧困學生資助經費納入年度財政預算,完善資助體系,提高資助標準,對農村貧困家庭學生從小學到大學的學費“應助盡助、精準資助”。抓好醫療扶貧,建立基本醫療保險、大病保險、醫療救助“三重醫療保障”,推進新農合和大病保險全覆蓋,加快貧困地區縣鄉村三級醫療衛生服務網絡標準化建設。抓好返鄉農民工就業創業,大力實施“雁歸興貴”行動計劃,深入實施“1戶1人”職教培訓,讓更多農民工就近就業。抓好財政金融扶貧,積極爭取政策支持,創新金融服務,大力實施精準扶貧“特惠貸”,為貧困戶提供更多貸款支持。抓好扶貧力量整合,配合做好中央國家機關和企事業單位、東部地區對我省定點幫扶、對口幫扶,扎實推進省屬國有大型企業結對幫扶,建立健全社會扶貧信息服務網絡和扶貧志愿者服務網絡。
  
  (四)加快推進特困地區和特困群體脫貧攻堅。加強少數民族地區和世居人口較少民族扶貧開發工作,出臺人口較少民族整體脫貧扶持政策,加快實施民族地區重大工程,優先安排少數民族貧困群眾脫貧致富項目。以武陵山片區、烏蒙山片區、滇桂黔石漠化片區為扶貧攻堅主戰場,實施集中連片特困地區區域發展與扶貧攻堅規劃和縣級規劃,深入推進大規模、區域性、產業化連片開發。實施麻山、瑤山、雷公山、月亮山專項扶貧行動計劃,促進特困地區加快發展。加強對留守兒童、留守婦女、留守老人和殘疾人等特殊困難人群關愛服務,建立政府、社會、家庭三位一體的關愛服務救助保護體系。
  
  七、大力推進農業現代化,加快發展現代山地特色高效農業

  
  農業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基礎。必須充分發揮我省農業發展的比較優勢,堅持走產出高效、產品安全、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現代農業發展新路,在優化農業結構上開辟新途徑,在促進農民增收上獲得新成效,在美麗鄉村建設上邁出新步伐。
  
  (一)探索具有貴州山地特色農業現代化路子。堅持把山地特色作為我省農業發展的基本方向和根本路徑,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以農業產業園區為引領,推動農業結構調整,促進多種形式適度規模經營,做強糧食、生態畜牧、茶葉、馬鈴薯、中藥材等主導產業,做優特色食糧、特色養殖業、特色漁業等特色產業。進一步提高畜牧業產值占農業總產值的比重,提高經濟作物占種植業的比重,提高二三產業占農村經濟的比重。延伸農業產業鏈,著力發展以農產品儲藏保鮮、精深加工為主體的第二產業,加快發展以農業觀光旅游、農業物流為主體的第三產業,推動糧經飼統籌、農林牧漁結合、種養加一體、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抓好品種、品質、品牌建設,提升“三品一標”產品比重。加快構建農業科技體系,推進農業標準化和信息化,建立可追溯的農產品質量安全體系,提高農產品安全質量水平。
  
  (二)培育具有龍頭帶動能力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穩定農村土地承包關系,完善土地所有權、承包權、經營權分置辦法,依法推進土地經營權有序流轉,構建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政策體系。建設以重點企業為龍頭、農戶家庭經營為基礎、專業合作社為紐帶、社會化服務為支撐的立體式復合型現代新型農業經營體系。加快發展農村電子商務,讓更多特色農產品走向市場、走出貴州。加快培育專業大戶、家庭農場等新型經營主體,健全家庭農場管理和服務制度。鼓勵農戶和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立專業協會、合作組織,開展信用合作試點,推進農民合作社規范化建設。探索培育生產合作、供銷合作、信用合作“三位一體”的專業合作社。培養新型職業農民。拓展農民增收渠道,完善農民收入增長支持政策體系。加快構建覆蓋全程、綜合配套、便捷高效的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培育多種形式的農業經營性服務組織,開展政府購買公益性服務試點。
  
  (三)打造具有貴州地域特點的“四在農家·美麗鄉村”。深入開展以“四在農家·美麗鄉村”為主題的新農村建設行動,以“六個小康”行動計劃為抓手,全面改善農村生產生活生態環境。深入實施環境整治工程,推進“城中村”、城鄉結合部、鄉鎮村莊等環境整治,扎實抓好農村垃圾、污水處理。集中力量打造各類省級綜合示范村,建成一批設施完善、產業興旺、生態良好、環境優美、魅力獨特的宜居宜業宜游鄉村。保護傳承傳統文化、耕讀文明,加強溪流、林草、濕地、山丘等生態細胞和民族村寨等文化元素保護,建設美麗宜居的家園、增收致富的田園、寄托鄉愁的故園、觀光休閑的公園、投資興業的樂園,實現“美麗鄉村,讓多彩貴州更加精彩”。
  
  八、加大投資強度,建設適度超前、功能完善、配套協調、內通外聯的基礎設施體系
  
  基礎設施建設是我省實現后發趕超、同步小康的重要支撐。必須保持投資合理較快增長,優化投資結構,增加有效投資,加快實施重大公共設施和基礎設施工程,不斷提高基礎設施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撐能力。
  
  (一)構建現代綜合立體交通網絡。加快鐵路建設,建成貴陽至昆明、重慶、成都、南寧等高鐵,形成貴陽與周邊省會城市2至3小時交通圈,構建通達全國的高鐵網。規劃建設“三環八射”鐵路網和貴陽至興義等城際鐵路,支持貴陽、遵義、六盤水等城市軌道建設,打造貴陽至黔中城市群其他中心城市1小時、至其他市(州)中心城市2小時鐵路交通圈。加快高速公路建設,建成環貴州高速公路,形成省內“六橫七縱八聯四環線”高速公路網絡,增加出省通道,完善高速公路路網連接通道。加大國省干道改造養護力度,推進基礎設施向縣以下延伸,實現村村通瀝青路或水泥路、村村通客運。加快完善民用航空體系,形成“一樞紐十六支”機場布局。大力推進烏江、南北盤江—紅水河、都柳江、清水江通航設施建設,形成通江達海的水運出省通道。建成一批“多式零距離換乘”交通樞紐。
  
  (二)基本解決工程性缺水問題。大力推進水利建設行動計劃,加快供水管網工程和民生水利保障工程建設維護,規劃建設一批骨干水源工程,實現縣縣有中型水庫,鄉鄉有穩定供水源。實施農田水利配套工程,提高農田灌溉保障水平。加強河流治理和山洪防治,健全防洪減災體系。加強水質水量監測和管理,基本建成水資源保護和河湖健康保障體系,保證集中供水水源地水質穩定達標,提高重點區域水資源綜合調配和應急供水能力。大力推進水務一體化改革發展。
  
  (三)超前建設信息基礎設施。信息基礎設施是信息化發展的重要載體和戰略支撐,要像抓交通水利建設一樣抓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加快骨干網絡優化、城鄉網絡全覆蓋、農村寬帶延伸等重大信息基礎建設,構建“出省寬、省內聯、覆蓋廣、資費低”的信息基礎設施體系。力爭國家支持貴州作為國家級數據交換南方中心、國家面向西南和東盟的數據服務基地,將貴陽、貴安新區增設為國家級互聯網骨干直聯點,打造全國信息交換樞紐。加快推進“三網融合”,大力實施“寬帶貴州”行動計劃,實現行政村“村村通寬帶”并向自然村延伸覆蓋,加快建設國家農村信息化示范省。
  
  九、切實保障和改善民生,促進全民共享改革發展成果
  
  發展社會事業、改善公共服務是增進人民福祉的重要條件。必須按照人人參與、人人盡力、人人享有的要求,堅守底線、突出重點、完善制度、引導預期,加強民生各項工作,讓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實更公平地惠及廣大人民群眾。
  
  (一)深入推進教育優先發展。落實立德樹人根本宗旨,把增強學生社會責任感、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作為重點任務,貫穿國民教育全過程。以提高人口素質為核心,深入實施教育提升工程。積極發展學前教育,大力加強基礎教育, (下轉第3版)
  
  基本普及十五年教育,推進城鄉義務教育均衡發展,促進普通高中優質多元特色化發展。大力發展職業教育,加強職教園區建設,加快推進產教深度融合,推廣完善“產業園區+標準廠房+職業教育”辦學模式。大力提升高等教育,積極爭取部屬高校與省屬高校合作辦學,鼓勵高校開放辦學,優化高等學校布局結構和學科專業結構,繼續推進花溪大學城建設,推進高校內涵式發展。積極發展特殊教育、民族教育和繼續教育,支持和規范民辦教育發展。加快推進教育信息化建設,發展遠程教育,擴大優質教育資源覆蓋面。加快城鄉義務教育公辦學校標準化建設,優化城鎮新建小區教育資源配置。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實施鄉村教師支持計劃。深入推進教改實驗區建設。
  
  (二)積極促進大眾創業就業。堅持“眾創、眾包、眾扶、眾籌”,推進全民創業行動計劃,實施就業創業促進工程,激發市場主體創造活力,建立多層次多樣化的返鄉創業格局。開展創業型城市建設,培育創業型企業、創業型員工,構建良好的創業生態系統。完善創業扶持政策,鼓勵以創業帶就業,建立面向人人的創業服務平臺。積極促進充分就業,大力發展就業吸納能力強的產業,發揮小微企業就業主渠道作用,做好返鄉農民工、高校畢業生、城鎮困難人員、退役軍人、搬遷移民等重點群體就業工作,推進終身職業技能培訓制度,完善就業服務體系。構建和諧勞動關系,維護勞動者平等就業權利和職工合法權益。
  
  (三)大力建設健康貴州。實施健康貴州建設工程,優化城鄉醫療衛生資源配置,完善省市縣鄉村五級醫療服務網絡,全省新建、改擴建100所綜合性醫院,對40萬以上人口縣的人民醫院(含中醫院)按照三級醫院標準進行規劃建設。深化公立醫院改革,堅持公益屬性,破除逐利機制,建立符合醫療行業特點的人事薪酬制度。鼓勵社會力量興辦健康服務業。規范基本藥物制度,探索縣鄉村一體化藥品配送模式,實施藥品電子監管,滿足群眾用藥需求。推進分級診療和衛生信息化,實行新農合、大病醫保、醫療救助一站式服務,積極推進“智慧醫療”建設,構建廣覆蓋、多層次、多元化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大力推進醫療機構專業人才繼續教育。完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和重大疾病防控機制。優化公共衛生監測和醫療質量監管服務。落實食品安全戰略,建立覆蓋全過程的食品安全監管制度,形成嚴密高效、社會共治的食品安全治理體系,讓人民群眾吃得放心。落實人口發展戰略,全面實施一對夫婦可生育兩個孩子政策。提高生殖健康、婦幼保健、托幼等公共服務水平。廣泛開展全民康體運動,促進群眾體育和競技體育全面發展。倡導健康生活方式,加強心理健康服務。
  
  (四)全力提高社會保障水平。推進全民參保計劃,實施社會保障兜底工程,全面建成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推進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建設,完善職工養老保險個人賬戶制度,健全多繳多得激勵機制,發展職業年金、企業年金、商業養老保險,建立養老金合理增長機制。推進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城鄉統籌,加快完善醫療救助保障體系,完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和大病保險政策,健全重特大疾病保障機制,實現城鄉居民公平享有基本醫療保障。健全失業保險制度,完善工傷、生育保險制度。加快社會保險關系跨地區轉移接續。推進社會救助體系建設,確保困難群眾基本生活。大力發展社會福利事業和殘疾人事業。深入實施城鄉危舊房改造工程,加快推進城鎮保障房、扶貧生態移民房建設和農村危房改造。
  
  (五)建設多彩貴州民族特色文化強省。均衡配置公共文化資源,鼓勵和引導社會力量參與公共文化服務,基本建成覆蓋城鄉、便捷高效、保基本、促公平的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完善文化產業體系、文化市場體系。大力發展文化產業,積極發展文化創意、影視服務、文化會展等產業,做大做強省直骨干文化企業,規劃建設一批文化產業基地和區域特色文化產業群。發掘和利用民族文化、山地文化、陽明文化、紅色文化、“三線”文化的豐富內涵和獨特魅力,打造更多文化精品,培育新型文化業態。推進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振興傳統工藝,落實全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發展規劃,支持黔東南國家級民族文化生態保護試驗區建設。
  
  十、全面推進改革開放創新,加快建設具有后發優勢的創新型省份
  
  改革是發展的強大動力,開放是發展的必然要求,創新是發展的根本之策。必須堅持把改革開放貫穿經濟社會發展各領域,把發展基點放在創新上,在創新中贏得后發優勢,為經濟社會發展歷史性新跨越提供持續動力。
  
  (一)深化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深入落實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各項決策部署,堅持戰略導向、問題導向、民生導向,不斷提高改革舉措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切實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圍繞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加快完善現代市場體系,深化國有企業改革、商事制度改革、資源配置體制機制改革、財稅金融體制改革、投融資體制改革,形成有利于創新的市場環境,激發市場活力和創造力。圍繞利用大數據推動政府改革,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實施“數據鐵籠”計劃,提升政府決策能力、管理能力和服務能力,加快推進政府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圍繞守住發展和生態兩條底線,推進生態文明建設體制機制創新,健全自然資源資產產權制度和用途管制制度,落實省以下環保機構監測監察執法垂直管理制度,建立嚴格的生態保護紅線制度,在污染防治第三方治理等方面先行先試。圍繞推進城鄉統籌發展,深化農村綜合改革、扶貧開發體制機制改革,促進城鄉要素平等交換和公共資源均衡配置,讓廣大農民平等參與現代化進程、共同分享現代化成果。圍繞維護社會公平正義、增進人民福祉,深化司法體制改革、社會治理體制改革、教科文衛體等社會事業改革,讓社會更加和諧穩定、人民生活更加幸福。支持畢節試驗區闖出新路子,探索新經驗。
  
  (二)建設內陸開放型經濟試驗區。拓展開放發展新空間,深度對接和融入“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珠江—西江經濟帶、京津冀協同發展區發展,深化經濟區協作和發展,提升對內對外開放整體水平,探索內陸開放型經濟發展新路子。加強與美國、德國、瑞士、韓國、臺灣等區域交流合作,更加重視與東盟的交流,擴大與港澳的合作。拓寬對外開放通道,向南接入海上絲綢之路,向北融入絲綢之路經濟帶,向西進入中巴和孟中印緬經濟走廊,向東聯入長三角。全面提升貴安新區等“1+7”重點開放平臺,辦好用好生態文明貴陽國際論壇、中國—東盟教育交流周、酒博會、數博會、茶博會、民博會、世界山地旅游大會等重大活動平臺,爭取設立中國(貴州)自由貿易試驗區。積極引進戰略投資者,培育壯大外貿經營主體。完善投資布局,擴大開放領域,放寬準入限制,促進省內省外、國際國內要素有序流動、資源高效配置、市場深度融合。
  
  (三)大力實施創新驅動戰略。圍繞用好“5個100工程”等平臺和抓手,優化勞動力、資本、土地、技術、管理等要素資源,激發創新創業活力,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釋放新需求,創造新供給,推動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蓬勃發展。圍繞重點產業調整振興和產業轉型升級,大力實施重大科技專項,突破一批產業關鍵共性和配套技術,促進產業技術重點跨越和產業鏈向兩端延伸,推動跨領域跨行業協同創新,建立產業技術創新聯盟。圍繞打造國家級和省級科技創新平臺,加快創新型城市和區域創新中心建設,強化原始創新、集成創新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支持有特色高水平大學和科研院所建設,積極爭取一批國家重大科技項目,支持以貴陽市、貴安新區和貴州科學城、中關村貴陽科技園為主體申報創建國家級自主創新示范區,爭取新組建一批國家重點實驗室和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圍繞提升創新能力,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和主導作用,形成一批有競爭力的創新型領軍企業,支持科技型中小企業健康發展,探索“企業出題、政府立題、協同解題”的產學研合作創新之路。圍繞營造創新環境,推動政府職能從研發管理向創新服務轉變,完善科技決策咨詢制度,實行嚴格的知識產權保護制度,擴大高校和科研院所自主權,賦予創新領軍人才更大財物支配權、技術路線決策權,實行以增加知識價值為導向的分配政策,提高科研人員成果轉化收益分享比例。
  
  十一、全面推進依法治省,加快建設法治貴州
  
  良好的法治是首要的發展環境。必須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推進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提高社會治理法治化水平,把經濟社會發展納入法治軌道。
  
  (一)加強和改進地方立法工作。加強黨對立法工作的領導,完善黨對立法工作中重大問題決策的程序。加快重點領域立法,堅持問題導向和立改廢釋并舉,深入推進科學立法、民主立法,加快形成完備的法規規章體系。完善立法體制機制,健全立法機關和社會公眾溝通機制。突出經濟發展、生態保護、社會治理、民生改善等重點領域立法。
  
  (二)建設法治政府。依法設定權力、行使權力、制約權力、監督權力,依法調控和治理經濟,推行綜合執法,實現政府活動全面納入法治軌道。依法履行政府職能,完善行政組織和行政程序法規制度,推行政府權力清單、責任清單制度。全面推進依法決策,健全重大行政決策必經程序,積極推進政府法律顧問制度,建立重大決策終身責任追究制度及責任倒查機制。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執法,建立健全行政裁量權基準制度,全面落實行政執法責任制。強化行政權力監督,依法實行政務公開。探索省以下地方審計機關人財物統一管理。
  
  (三)推進公正司法。完善對權利的司法保障、對權力的司法監督,構建開放、動態、透明、便民的陽光司法機制。健全依法獨立公正行使審判權和檢察權的制度,建立健全司法人員履行法定職責保護機制。優化司法職權運行機制,加強司法機關內部監督制約。完善旁聽庭審、訴訟檔案查詢等制度,保障公民陪審權利。加強人權司法保障。依法保障勝訴當事人及時實現權益。建立和完善法律援助、司法救助體系。強化司法活動的監督。建立司法工作人員廉政檔案制度。
  
  (四)增強全民法治觀念。加強法治文化建設,弘揚社會主義法治精神,增強全社會特別是公職人員尊法學法守法用法觀念,在全社會形成良好法治氛圍和法治習慣。加強領導干部法治教育,完善國家工作人員學法用法制度。健全普法宣傳教育機制,加大媒體公益普法力度,提高普法實效。建設完備有效的法律服務體系,發展律師、公證、司法鑒定等法律服務業,完善法律援助制度,加強民生領域法律援助,構建城鄉均等的法律援助工作體系。
  
  (五)推進社會治理法治化。堅持系統治理、依法治理、綜合治理、源頭治理,提高社會治理法治化水平。建設平安貴州,完善黨委領導、政府主導、社會協同、公眾參與、法治保障的社會治理體制,推進社會治理精細化。深入開展多層次多形式法治創建活動,深化基層組織和部門、行業依法治理。完善立體化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加快推進“天網工程”。嚴密防范、依法打擊違法犯罪活動。健全公共安全體系,堅決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及時排查化解安全生產隱患。貫徹總體國家安全觀,加快國家安全法治建設,推進公共安全法治化。探索縣域信訪管理新模式,完善社會矛盾排查預警和調處化解綜合機制,落實重大決策社會穩定風險評估制度,健全依法維權和化解糾紛機制,把信訪納入法治化軌道。統籌解決好特殊人群服務管理問題。
  
  十二、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為守底線、走新路、奔小康提供堅強保障
  
  發展是解決貴州所有問題的根本所在。各級黨委必須深化對經濟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提高領導發展能力和水平,更加有力有效地推動經濟社會發展。
  
  (一)完善黨領導經濟社會發展工作體制機制。堅持黨委總攬全局、協調各方,加強制度化建設,改進工作體制機制和方式方法,強化全委會決策和監督作用。完善黨委研究經濟工作機制,加強對地方重大經濟問題的調查研究,善于運用辯證思維、底線思維、戰略思維謀劃發展,因地制宜、分類指導、精準服務,依法調控和治理經濟,使黨對經濟工作的領導更加自覺和有效。健全決策咨詢機制,提高決策科學化水平。完善信息發布制度。堅持全面從嚴治黨,落實“三嚴三實”要求,嚴明黨的紀律和規矩,落實好黨風廉政建設主體責任和監督責任,健全改進作風長效機制,強化權力運行制約和監督,著力構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體制機制,為經濟社會發展營造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
  
  (二)廣泛動員各族干部群眾團結奮斗。充分發揚民主,貫徹黨的群眾路線,提高宣傳和組織群眾能力,弘揚“開放創新、團結奮進”新時期貴州時代精神,激發各族群眾守底線、走新路、奔小康的自覺自信。加強思想政治工作,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最大限度凝聚全社會推進改革發展、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的共識和力量。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深入開展“多彩貴州文明行動”。高度重視做好意識形態領域工作,牢牢把握意識形態工作的領導權管理權話語權,及時分析研判網絡輿情等意識形態領域新情況新動向,堅決維護意識形態安全。支持人大及其常委會充分發揮國家權力機關作用,有效發揮人民政協在協商民主中的重要渠道和專門機構作用,推進協商民主廣泛多層制度化發展。充分發揮民主黨派、工商聯和無黨派人士作用,鞏固和發展最廣泛的愛國統一戰線。促進各民族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建成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繁榮發展示范區。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加強群團組織建設,充分發揮工會、共青團、婦聯等人民團體的橋梁紐帶作用,廣泛凝聚群眾力量。加強全民國防教育、人防戰備和國防后備力量建設,密切軍政軍民團結,積極支持駐黔人民解放軍、武警部隊現代化建設,提高國防動員和后備力量建設質量。
  
  (三)切實加強基層基礎工作。扎實推進各類基層組織建設,強化對基層組織的指導和管理,使基層組織成為基層基礎的重要依托。扎實推進基層發展型服務型黨組織建設,強化政治功能、發展功能、服務功能,發揮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更加奮發有為地推動發展、服務群眾、凝聚人心、促進和諧。選好配強基層黨組織領導班子,統籌抓好鄉鎮黨委書記、村黨組織書記和農村致富帶頭人“三支隊伍”建設,提升基層干部發展經濟、改革創新、依法辦事、化解矛盾、帶領群眾的能力。
  
  (四)建設高素質的干部和人才隊伍。強化發展型開放型創新型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隊伍建設,優化領導班子知識結構和專業結構。按照“好干部”20字標準,大力培養選拔講政治、懂專業、會治理、善改革、敢擔當的領導干部。建立健全目標管理、崗位責任、激勵關懷、約束問責“四位一體”有機結合、相互銜接的從嚴管理干部機制,把嚴的要求、嚴的紀律、嚴的措施貫穿干部隊伍建設全過程。完善政績考核評價體系和獎懲機制,樹立敢為、快為、善為的工作導向,著力打造政治過硬、能力過硬、作風過硬的干部隊伍。落實人才優先發展戰略,強化人才智力支撐,突出“高精尖缺”導向,實施高層次創新型人才遴選培養計劃,深入實施“百千萬人才引進計劃”“黔歸人才計劃”,著力培養集聚科技領軍人才、企業家人才、高技能人才隊伍。健全人才評價和激勵機制,完善人才服務保障體系,建設西部重要的創新人才集聚區。
  
  (五)強化“十三五”規劃建議目標任務的分解、細化和落實機制。堅決貫徹中央和省委各項決策部署,按照本建議確定的發展思路、主要目標、重點任務、重大舉措,制定我省“十三五”規劃綱要和專項規劃。各級各部門要從實際出發,制定本地區“十三五”規劃。各級各類規劃要有明確反映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理念的指標,增加政府履行職責的約束性指標。各級各部門要切實做到謀劃發展“扣扣子”、責任履行“擔擔子”、工作落實“釘釘子”,確保“十三五”規劃建議目標任務落到實處。
  
  實現“十三五”時期奮斗目標,前景光明美好,任務繁重艱巨。全省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干部群眾要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周圍,萬眾一心,銳意進取,頑強拼搏,奮發有為,為奪取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的偉大勝利而努力奮斗!


主頁 > 新聞中心 > 政策解讀 > 十三五政策及新聞 >

貴州省“十三五”規劃建議全文

2015-11-27 來源:未知 點擊:


  貴州省“十三五”規劃建議全文
 
中國共產黨貴州省第十一屆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
 
  “十三五”時期是我省與全國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根據《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按照習近平總書記對我省“守住發展和生態兩條底線,培植后發優勢,奮力后發趕超,走出一條有別于東部、不同于西部其他省份的發展新路”的重要指示精神,結合具體實際,中共貴州省委就制定“十三五”規劃提出如下建議。
  
  一、“十二五”時期我省經濟社會發展取得前所未有成就,為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奮斗目標打下了堅實基礎
  
  “十二五”時期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面對充滿挑戰的國際國內環境和艱巨繁重的改革發展穩定任務,我們在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團結帶領全省各族人民,高舉“發展、團結、奮斗”旗幟,堅持加速發展、加快轉型、推動跨越主基調,大力實施工業強省和城鎮化帶動主戰略,搶抓國發2號文件出臺、貴州與全國同步小康上升為國家戰略等重大歷史機遇,大力構筑“精神高地”,奮力沖出“經濟洼地”,順利完成了“十二五”規劃目標任務,實現了在西部地區趕超進位的歷史性突破,為“十三五”時期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十二五”時期是我省經濟加速發展、綜合實力提升最快的五年。通過積極爭取中央支持、全力吸引外部資源獲得了加快發展的強大動力,通過增比進位、項目觀摩激發了干部群眾干事創業的巨大熱情,通過打造“5個100工程”等發展平臺集聚了發展要素,推動傳統產業調整升級,促進科技資源聚集,不斷增強創新能力,大數據、大健康等新興產業風生水起,文化旅游業成為重要支柱產業,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加快推進,城鄉發展面貌煥然一新。地區生產總值預計年均增長12.5%以上、突破1萬億元,人均水平接近5000美元,主要經濟指標增長速度位居全國前列,創造了令人矚目的發展速度。
  
  “十二五”時期是我省突破瓶頸制約、基礎設施變化最大的五年。交通建設突飛猛進,鐵路營運里程突破3000公里,貴陽至廣州、貴陽至長沙高鐵開通,進入“高鐵時代”。高速公路里程突破5100公里,成為西部第一個縣縣通高速公路的省份。通航機場實現9個市(州)全覆蓋,民航進出港旅客人數增速位居全國前列。水運航道加快建設,烏江基本實現全程通航。水利建設空前加快,開工和建成黔中水利樞紐、夾巖水利樞紐、馬嶺河水利樞紐等一批大中型水利工程,預計新增供水能力18億立方米,新增農田有效灌溉面積451萬畝,解決1300萬農村人口的飲水安全問題。通信基礎設施實現升級換代,“寬帶貴州”建設取得突破,貴陽、遵義、安順實現通信同城化。
  
  “十二五”時期是我省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發展活力最足的五年。以經濟體制改革為重點,全面深化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等領域改革,提高了資源配置效率,健全了現代市場體系,壯大了市場主體規模,各類企業注冊資本超過2萬億元,是“十一五”時期的4倍,國有控股龍頭企業加速成長,預計民營經濟比重從35%提高到50%。堅持以開放倒逼改革,主動融入“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珠江—西江經濟帶,創建了貴安新區、貴陽綜合保稅區等“1+7”重要開放平臺,高標準舉辦了生態文明貴陽國際論壇、中國—東盟教育交流周、酒博會、數博會、茶博會、民博會、世界山地旅游大會等國際性重大活動,大大提升了貴州對外開放活躍度和投資開發吸引力,進出口總額、實際利用外資和引進省外實際到位資金預計分別年均增長32.9%、53%和28.3%。
  
  “十二五”時期是我省堅守兩條底線、生態建設成效最好的五年。堅持“多彩貴州拒絕污染”,爭取國家批準了《貴州省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區建設實施方案》,強力實施綠色貴州建設三年行動計劃,預計完成造林面積2161萬畝,治理石漠化面積8270平方公里,森林覆蓋率提高到50%以上。預計淘汰落后產能3783萬噸,單位地區生產總值能耗下降19%,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化學需氧量、氨氮等四項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分別減少24.2萬噸、4.9萬噸、2.3萬噸和0.3萬噸,提前完成國家下達的節能減排任務。主要河流水質明顯改善,貴陽等中心城區空氣質量位居全國前列。頒布《貴州省生態文明建設促進條例》,成立了生態環境保護執法機構,在全國率先開展了自然資源資產責任審計,啟動了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和排污權交易改革試點,建立了生態文明建設的法治化、市場化保障機制。
  
  “十二五”時期是我省社會協調發展、人民得到實惠最多的五年。民生事業和社會治理全面發展,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增強。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預計分別年均增長11.7%和14.8%,達到24465元和7505元。扎實推進“33668”扶貧攻堅行動計劃,實施精準扶貧脫貧“1+10”配套文件,貧困人口從2011年的1149萬人減少到2014年底的623萬人,貧困發生率從33.4%下降到14.3%。城鎮新增就業265萬人,是“十一五”時期的2.8倍。各級財政投入教育經費2747億元,是“十一五”時期的2.6倍,實施教育“9+3”計劃、中職學校“百校大戰”和“四項突破”工程,花溪大學城、清鎮職教城、貴州大學新校區等基本建成,預計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高中階段毛入學率、高等教育毛入學率分別從77%、55%、20%提高到85%、85%、30%。開工建設城鎮保障性住房154萬套,改造農村危房192萬戶,完成扶貧生態移民搬遷14.8萬戶、62萬人。文化藝術、衛生計生、社會保障等公共服務體系不斷完善,群體性事件、刑事治安案件大幅度下降,社會和諧安定有序,公共安全保障更加有力。“四在農家·美麗鄉村”小康建設六項行動計劃成效明顯,預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指數從2011年的58.7%提高到2015年的80.5%。
  
  通過五年的發展,貴州進入了后發趕超、加快全面小康建設的重要階段,站在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起點。五年的發展歷程讓我們深深感到,貴州是一片充滿希望和活力的熱土,只要我們不甘墊底、奮起直追,就一定能撕掉貧困落后的標簽,實現同步小康的奮斗目標。
  
  五年的成就來之不易,積累的經驗彌足珍貴,創造的精神財富影響深遠。五年的發展啟示我們,在貴州推進同步全面小康社會建設,必須牢牢守住發展和生態兩條底線,堅持既要綠水青山又要金山銀山、寧要綠水青山不要金山銀山、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做到兩條底線一起守、兩個成果一起收。必須堅定不移實施主基調主戰略,堅持“趕”與“轉”并舉,強化增比進位機制和比學趕幫氛圍,在全力趕超中加快轉型、在轉型升級中跨越發展,持續保持明顯高于全國的發展速度,在不斷縮小差距中與全國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必須把改革開放作為根本動力,堅持以改革促開放、以開放倒逼改革,大力實施開放帶動和創新驅動,在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加快創新中按下“快進鍵”、跑出“加速度”。必須把改善民生作為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堅持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大力實施扶貧攻堅第一民生工程,千方百計解決好與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相關的教育、就業、醫療、養老、住房等問題,努力讓人民群眾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必須把抓好黨建作為最大政績,堅持黨要管黨、從嚴治黨,認真履行主體責任和監督責任,始終把紀律和規矩挺在前面,強化正風肅紀,加強作風建設,始終保持反腐敗的高壓態勢。堅持以上率下,點燃各級干部群眾干事創業的激情,用干部的辛苦指數換取人民群眾的幸福指數。大力營造政通人和、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提振精氣神,凝聚正能量。
  
  二、全面準確把握“十三五”時期的形勢任務,奮力推進貴州經濟社會發展歷史性新跨越
  
  科學謀劃“十三五”時期發展,必須在深刻分析形勢與任務、機遇與挑戰的基礎上,積極適應新常態,牢固樹立新理念,科學引領新發展,奮力實現新跨越。
  
  (一)“十三五”時期是全省科學發展、后發趕超、同步小康的決勝階段。和平與發展仍然是時代主題,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蓄勢待發,發展中國家群體力量繼續增強,國際力量對比逐步趨向平衡;同時,國際金融危機深層次影響在相當長時期依然存在,全球經濟貿易增長乏力,外部環境中不穩定不確定因素增多。全國物質基礎雄厚、人力資本豐富、市場空間廣闊、發展潛力巨大,經濟發展方式正在加快轉變,新的增長動力正在孕育形成,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同時也進入以速度變化、結構優化、動力轉換為主要特點的新常態,面臨著新的困難和挑戰。綜合分析,國內外大環境對我省發展總體有利,特別是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關心重視貴州,給予重大支持,為我省發展注入了強大動力;國家實施“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京津冀協同發展等區域發展戰略,為我省擴大國際國內開放合作創造了有利條件;國家實施大數據和網絡強國等戰略,為我省彎道取直、后發趕超創造了寶貴契機;國家實施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為我省打好扶貧開發攻堅戰提供了政策支撐;國家加快補齊發展短板,為我省縮小與全國差距帶來了重要機遇;國家實施新一輪西部大開發戰略,為我省完善現代基礎設施、構建現代產業體系、發展社會事業等提供了良好條件。
  
  從我省來看,經過“十二五”時期持續快速發展,工業化、城鎮化進入加速發展階段,基礎條件日益改善,發展環境不斷優化,資源紅利、生態紅利、勞動力紅利、政策紅利、改革紅利正在疊加釋放,全省上下團結奮進、干事創業的激情空前高漲,這些積極因素為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創造了有利條件。同時,也要清醒地看到,我省經濟社會發展中還存在諸多困難和問題,特別是經濟總量小、人均水平低、產業結構不合理、資源開發利用水平不高、經濟發展方式粗放、生態環境脆弱等問題依然突出;貧困人口多、脫貧任務重,安全生產壓力大,城鄉區域發展不平衡,社會事業發展滯后,法治建設有待加強,一些領域存在不少矛盾和風險,改善民生和維護穩定任務依然艱巨;一些黨員干部能力和素質不高,不同程度存在著不作為、慢作為、亂作為、為政不廉等問題,提升能力、轉變作風、懲治和預防腐敗任務依然繁重。對這些問題,我們必須高度重視,切實加以解決。
  
  綜合判斷,“十三五”時期,我省貧困落后是主要矛盾、加快發展是根本任務的基本省情沒有變,既要“趕”又要“轉”的雙重任務沒有變,快于全國快于西部的發展態勢沒有變,我們可以大有作為,也必須奮發有為。我們必須增強機遇意識、責任意識、憂患意識,倍加珍惜加快發展的好勢頭,倍加珍惜團結和諧的好局面,倍加珍惜干事創業的好狀態,奮發圖強,勵精圖治,凝心聚力肩負起科學發展、后發趕超、同步小康的歷史使命。
  
  (二)“十三五”時期守底線、走新路、奔小康的總體要求和發展理念。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按照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的戰略布局,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守住發展和生態兩條底線,堅持加速發展、加快轉型、推動新跨越主基調,深入推進工業強省和城鎮化帶動主戰略,突出抓好大數據、大扶貧兩大戰略行動,培植后發優勢,奮力后發趕超,走出一條有別于東部、不同于西部其他省份的發展新路,統籌推進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和黨的建設,確保與全國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貫徹落實守底線、走新路、奔小康的工作總綱,最根本的是要遵循中央確定的“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堅持科學發展、堅持深化改革、堅持依法治國、堅持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堅持黨的領導”六條重要原則,把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牢固樹立起來,貫徹落實到發展各領域全過程。
  
  ——牢固樹立和落實創新發展的理念。深刻認識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聚焦創新體系、創新平臺、創新能力建設,充分用好“5個100工程”等重要平臺和工作抓手,積極搭建各類創新載體和研發基地,廣泛吸引國內外創新型企業、科技領軍人才到我省落戶發展,不斷推進理論創新、制度創新、科技創新、管理創新、文化創新等各方面創新,大力培育發展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
  
  ——牢固樹立和落實協調發展的理念。深刻認識協調是持續健康發展的內在要求,牢牢把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正確處理速度與質量、經濟與社會、城市與農村、綠水青山與金山銀山、突出比較優勢與補齊發展短板、重點突破與分類指導等重大關系,促進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不斷增強全省各個方面、各個領域發展的整體性。
  
  ——牢固樹立和落實綠色發展的理念。深刻認識綠色是永續發展的必要條件和人民對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體現,全面落實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堅定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推進綠色貴州建設,鞏固生態環境優勢,構筑長江、珠江上游重要生態安全屏障,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以生態之美謀趕超之策、造百姓之福。
  
  ——牢固樹立和落實開放發展的理念。深刻認識開放是繁榮發展的必由之路,堅持以開放倒逼改革、以改革激活發展,充分發揮我省近海近邊近江和西南陸路交通樞紐的區位優勢,拓展和提升“1+7”重點開放平臺,高標準高質量舉辦好各類國際性國家級活動,更好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努力打造內陸開放型經濟試驗區。
  
  ——牢固樹立和落實共享發展的理念。深刻認識共享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把增進人民福祉、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作為根本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堅持科學治貧、精準扶貧、有效脫貧,深入推進小康路、小康水、小康房、小康電、小康訊、小康寨基礎設施建設六項行動計劃,著力解決好農村留守人員的突出困難,織好基本民生安全保障網,提升社會治理能力,促進社會事業和公共服務全面進步,維護社會公平正義,使人民群眾在共建共享發展中有更多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堅持創新發展、協調發展、綠色發展、開放發展、共享發展,是關系發展全局的一場深刻變革。全省上下要充分認識這場變革的重大現實意義和深遠歷史意義,統一思想,協調行動,深化改革,開拓前進,找準貴州定位,發揮貴州優勢,彰顯貴州特色,創造貴州奇跡。
  
  (三)“十三五”時期推進經濟社會發展歷史性新跨越的奮斗目標。今后五年,要圍繞如期與全國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牢牢守住增長速度、人民收入、貧困人口脫貧、社會安全四條發展底線和山青、天藍、水清、地潔四條生態底線,努力建設一個經濟快速發展、社會協調進步、民族文化繁榮、生態優勢突出、民主法治健全、人民幸福安康的多彩貴州。
  
  ——經濟發展和結構調整實現新跨越。在提高發展平衡性、包容性、可持續性的基礎上,地區生產總值年均增長10%左右,發展空間格局得到優化,投資效率和企業效率明顯上升,工業化和信息化融合發展水平進一步提高,產業邁向中高端水平,先進制造業加快發展,新產業新業態不斷成長,服務業比重進一步上升,農業現代化水平顯著提高,消費對經濟增長貢獻明顯加大。新興產業增加值占生產總值比重、戶籍人口城鎮化率、科技進步對經濟增長貢獻率加快提高,發展速度、質量和效益同步提升。基本形成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交通、水利、通信等基礎設施體系。
  
  ——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實現新跨越。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綠色、低碳水平上升。能源、礦產資源開發利用效率明顯提高,能源和水資源消耗、建設用地、碳排放總量得到有效控制,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大幅減少,森林覆蓋率大幅提升,空氣質量指數穩定上升,重點流域水質優良率繼續提高,土壤環境質量明顯改善。城鄉人居環境持續改善,主要生態系統步入良性循環,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區建設取得突出成效。
  
  ——扶貧攻堅和民生改善實現新跨越。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實現全脫貧,貧困縣、貧困鄉鎮全部摘帽,解決區域性整體貧困。城鄉居民收入保持兩位數增長,收入差距縮小,中等收入人口比重上升。城鄉就業更加充分。教育現代化取得重要進展,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高中階段毛入學率、高等教育毛入學率和學前教育毛入園率進一步提升。醫療衛生服務供給能力和服務質量顯著增強。文化、社保、住房等公共服務體系更加健全,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提高。物價總水平保持基本穩定。
  
  ——深化改革和擴大開放實現新跨越。全面深化改革步伐加快,在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上取得決定性成果,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政府職能進一步轉變,行政效能進一步提高,發展環境進一步優化,社會生產力進一步解放和發展。開放平臺和合作機制更加完善,“引進來”與“走出去”取得重大進展,對內對外開放水平明顯提升,發展動力和活力進一步增強。
  
  ——社會建設和法治保障實現新跨越。中國夢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更加深入人心,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思想廣泛弘揚,崇德向善、誠信互助的社會風尚更加濃厚。法治貴州建設取得明顯成效,各類社會主體合法權益得到切實保障,社會公平正義得到有效維護,社會治理水平進一步提升,民族關系更加團結和睦,社會更加和諧穩定。
  
  三、深入實施工業強省戰略,加快構建優勢突出、特色鮮明的貴州產業體系
  
  新型工業化是促進資源優勢向經濟優勢轉化的重要途徑,是提升經濟實力、實現產業協調發展的關鍵。必須堅持走新型工業化道路,深入實施大數據戰略,促進工業化與信息化深度融合,推動傳統產業生態化、特色產業規模化、新興產業高端化。
  
  (一)高端定位、優先突破新興產業。把新興產業作為促增長的著力點、調結構的主戰場。發揮產業政策導向和促進競爭功能,積極爭取國家產業投資引導基金支持,培育一批新興產業。加快發展以大數據為引領的電子信息產業,推進大數據綜合試驗區建設,實施“互聯網+”行動計劃,促進數據資源開放共享,打造全國大數據發展戰略策源地、政策先行區、創新引領區和產業聚集區,全力打好大數據戰略行動突圍戰。加快發展以大健康為目標的醫藥養生產業,打造獨具特色的醫藥養生基地。加快發展以無公害綠色有機為標準的現代山地特色高效農業,建設全國綠色有機農產品供應基地。發揮全域旅游資源優勢,加快發展以民族和山地為特色的文化旅游業,大力發展山地新型旅游業態,打造以“多彩貴州·山地公園”為品牌的世界知名山地旅游目的地,建成山地旅游大省,讓多彩貴州各美其美、美美與共、風行天下。加快發展以節能環保低碳為主導的新型建筑建材業,推廣綠色建筑和建材,促進建筑業與建材業融合發展。
  
  (二)改造提升、做大做強特色產業。立足我省發展階段、產業基礎和資源優勢,加快對傳統產業的信息化、服務化、綠色化改造,推進行業整合和品牌提升。加大推進煤、磷、鋁、鋼、錳等資源精深加工產業發展,加快建成全國重要的能源基地和資源深加工基地。深入實施軍民融合發展戰略,建立省級層面軍民融合領導機構,依托軍工基地的技術優勢,發展壯大軍民融合產業,積極打造軍民融合創新示范區,建成以航空航天為重點的國家級裝備制造業基地。深入貫徹落實《中國制造二O二五》,引導制造業向分工細化、協作緊密方向發展,促進高端數控機床、機器人、醫療器械、農業機械等產業發展壯大,打造一批高端化、智能化的“貴州制造”產品。大力推進酒、煙、茶、藥、食品“五張名片”為重點的特色產業規模化,打造一批在國內外有影響力的“貴州品牌”。加快發展石材產業,培育石材交易市場,壯大一批石材產業基地。發揮水資源品質優勢,大力開發天然飲用水系列產品,把飲用水發展成為重要優勢產業。
  
  (三)廣泛培育、加速升級服務業。積極發展金融保險、現代物流、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研發設計、檢驗檢測、電子商務、節能環保等生產性服務業。積極發展健康服務、商貿服務、旅游工藝、家庭服務、養老服務、休閑娛樂等生活性服務業。著力擴大居民消費,引導消費向智能、綠色、健康、安全方向轉變,以擴大服務消費為重點帶動消費結構升級。放寬市場準入,加強服務業綜合改革試點,優化服務業發展環境,推動生產性服務業向專業化和價值鏈高端延伸、生活性服務業向精細和高品質轉變,推動制造業由生產型向生產服務型轉變,加快形成具有鮮明貴州特色的現代服務業產業體系,不斷提高服務業總體發展水平。
  
  (四)大力提高產業集約集聚發展水平。加快培育壯大一批主導產業突出、特色鮮明的功能園區,提高園區經營管理水平,創新園區融資方式,盤活園區標準廠房、基礎設施等存量資產,促進產業園區持續健康發展,提高投資效率和產出水平。深入實施工業“百千萬”工程,扎實開展服務企業、服務項目“雙服務”行動,大力扶持龍頭企業、骨干企業、大型企業、上市企業,放手發展民營經濟,形成一批“頂天立地”的大企業、“鋪天蓋地”的中小微企業、勇闖天地的創新型企業。加快培育產業集群,增強產業間和企業間協作配套能力,提高產業集中度,形成一批承載大數據信息產業、大健康醫藥產業、裝備制造業、食品產業、兩煙產業、白酒產業的千億級產業園區。
  
  四、深入實施城鎮化帶動戰略,加快建設山地特色新型城鎮化示范區

  
  城鎮化是優化區域經濟結構、推進城鄉一體化發展的根本途徑。必須堅持以人為本、道法自然,依托山地特色,推動城鄉區域協調發展,走出一條具有貴州特色的山地新型城鎮化路子。
  
  (一)構建布局合理、層次分明、富有活力的城鎮體系。根據資源環境承載力調節城鎮規模,立足獨特的山水地貌,不斷優化城鎮形態、功能和結構布局。進一步增強貴陽城市功能,提高省會城市首位度。加快貴安新區開放開發,推進貴安新區與貴陽、安順同城化發展,加快構建黔中城市群。做大做強區域中心城市,推動遵義、六盤水、畢節、銅仁、凱里、都勻、興義等城鎮組群加快發展。提升區域次中心城市功能,實施小城鎮“十百千”行動計劃,建設一批交通樞紐型、旅游景點型、綠色產業型、工礦園區型、商貿集散型、移民安置型等特色小城鎮。加快推進集中連片棚戶區改造,結合農村集中建房發展各類區域性中心村,促進城鎮與鄉村協調互動。優化城鎮生產生活生態空間布局,促進生產空間集約高效、生活空間宜居適度、生態空間山清水秀。
  
  (二)推進產城景一體化融合發展。堅持以產興城、以城促產、產城一體,完善城鎮功能分區,培育發展各具特色的城鎮產業體系,提高城鎮要素集聚、產業發展和就業吸納能力。加強城鎮基礎設施建設,提高城鎮地下綜合管廊、公共交通、防洪排澇等建設水平。加快建設海綿城市和智慧城市,不斷增強城鎮綜合承載功能,全面提升城市內在品質。突出山地特色編制城鎮風貌規劃,注重民族元素豐富城鎮人文內涵,依山就水加強河湖水系統綜合治理和園林綠化,推進綠色生態城區建設,打造“山水田園林地”相融合的宜居宜業宜游城鎮。加快推進遵義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試點,搞好安順、都勻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
  
  (三)加快推進戶籍人口城鎮化。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落實中央確定的“三個1億人”城鎮化行動計劃,深化戶籍制度改革,促進有能力在城鎮穩定就業和生活的農業轉移人口舉家進城落戶,并與城鎮居民有同等權利和義務。實施居住證制度,努力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常住人口全覆蓋。加強對農業轉移人口就業創業培訓和服務,切實解決好住房、社保、醫療衛生、子女教育和權利維護等問題,促進進城農民安居樂業。加快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制度建設,健全財政轉移支付同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掛鉤機制,建立城鎮建設用地增加規模同吸納農業轉移人口落戶數量掛鉤機制,維護進城落戶農民土地承包權、宅基地使用權、集體收益分配權,支持引導其依法自愿有償轉讓上述權益。
  
  (四)推進區域經濟優勢互補和民族地區協調發展。按照黔中帶動、黔北提升、兩翼跨越、協調推進的原則,實施區域發展總體戰略,構建要素有序自由流動、主體功能約束有效、基本公共服務均等、資源環境可承載的區域協調發展新格局。把貴安新區培育成為帶動區域協同發展的重要增長極。加強黔中經濟區、黔北經濟協作區、畢水興經濟帶建設,支持黔東南州、黔南州、黔西南州等民族地區跨越發展,形成黔中、黔北率先崛起,各區域協同加快發展新格局。加快貴廣、湘黔、貴昆、成貴、渝黔等高鐵經濟帶建設,鼓勵發展臨空經濟,吸引各種生產要素向城鎮、重點產業園區和高速公路、骨干航道等重要交通沿線聚集發展,形成一批輻射力強和對內對外開放的經濟走廊。按照“抓兩頭、帶中間”的思路,支持城區和經濟強縣率先發展,幫扶重點生態功能區貧困縣加快發展,帶動發展潛力縣競相發展,促進縣域經濟協調發展。
  
  五、充分發揮生態環境優勢,加快建設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區
  
  良好生態環境是人民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我省發展的重要優勢。必須堅持綠色富省、綠色惠民,加快生態環境優勢向經濟社會發展優勢轉化,把我省建成具有影響力的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區。
  
  (一)全面落實主體功能區規劃。發揮主體功能區作為國土空間開發保護基礎制度的作用。按照主體功能區規劃要求,完善主體功能區政策,重點開發地區提高產業和人口集聚度,農產品主產區建設農產品生產核心區。對重點生態功能區實行產業準入負面清單。加強土地用途管制,以主體功能區規劃為基礎統籌各類空間性規劃,推進“多規合一”,實現一個市縣一本規劃、一張藍圖。以市縣級行政區為單元,建立由空間規劃、用途管制、領導干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差異化績效考核等構成的空間治理體系。推進國家和省級主體功能區建設試點,逐步擴大試點范圍。積極申報創建國家公園。
  
  (二)全面實施生態建設工程。堅持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實施山水林田湖生態保護和修復工程,推進綠色生態廊道建設,保護生物多樣性,筑牢“兩江”上游重要生態安全屏障。深入實施“綠色貴州建設”行動計劃,大力開展封山育林、植樹造林,大力實施退耕還林、天然林保護等重點生態工程建設,發揮國有林場在綠化國土中的帶動作用,大幅提高森林覆蓋率,推進中心城市環城林帶和城鎮生態建設,大力開展生態縣、生態鄉、生態村創建活動。推進區域間橫向生態補償,強化激勵性補償,深化民族自治州生態補償示范區建設。深入實施水利建設、生態建設、石漠化治理“三位一體”規劃,建設國家石漠化綜合治理示范區。
  
  (三)全面加強環境治理和保護。實施最嚴格的環境保護制度,強化環境保護問責,引入第三方評估,形成政府、市場、公眾共治的環境治理體系。按照“建、管、改、治”要求,圍繞城鎮、園區、企業等重點領域和煤、磷、電、酒等重點行業,強化環境保護基礎設施建設。加強水生態保護,嚴格保護赤水河、錦江水質,強化水污染防治,全面推進工業廢水和城鄉生活污水治理,加強烏江、清水江、南北盤江等流域污染防治,實施八大流域環境保護河長制,組織實施好草海生態保護和綜合治理工程,積極爭取國家生態環境治理項目和資金。強化大氣污染防治,加強大氣污染物協同控制,加快清潔能源替代利用,穩定提高全省空氣質量。加強土壤污染防治和耕地質量保護,加強農業面源污染防治,改善土地資源質量。支持各地申報創建國家環保模范城市。加大環保執法司法力度,嚴厲打擊污染環境、破壞生態等違法犯罪行為。
  
  (四)全面推行循環低碳發展模式。推進能源革命,加快能源技術創新,優化能源結構,建設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現代能源體系。加快天然氣、煤層氣、頁巖氣、太陽能、地熱能、風能等開發利用,爭取國家支持核電項目開發。實施循環發展引領計劃,推進企業循環式生產、產業循環式組合、園區循環式改造,減少單位產出物質消耗。加強生活垃圾分類回收和再生資源回收的銜接,推進生產系統和生活系統循環鏈接。促進資源再生利用,支持六盤水市創建國家循環經濟示范城市,加快建設一批循環經濟示范基地和園區。推進交通運輸低碳發展,實行公共交通優先,加快軌道交通建設,鼓勵自行車等綠色出行。積極發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產業,實施新能源汽車推廣計劃,支持節能環保產業園和新能源汽車產業化基地建設。大力發展節能環保產業,推動節能環保技術、裝備和服務業水平顯著提高,建立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產業體系。
  
  (五)全面節約和高效利用資源。堅持節約優先,樹立節約集約循環利用的資源觀。強化約束性指標管理,落實能源和水資源消耗、建設用地等總量和強度雙控行動。實行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嚴守“三條紅線”,以水定產、以水定城,建設節水型社會。堅持最嚴格的節約用地制度,調整建設用地結構,推進城鎮低效用地再開發和工礦廢棄地復墾,嚴格控制農村集體建設用地規模。爭取國家在我省開展耕地輪作休耕制度試點。大力弘揚生態文化,提高全民生態文明意識,在生產、流通、倉儲、消費各環節落實全面節約,推動生產生活方式綠色化。
  
  六、全力實施大扶貧戰略行動,堅決打贏科學治貧精準扶貧有效脫貧攻堅戰
  
  農村貧困人口脫貧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最艱巨的任務。必須充分發揮政治優勢和制度優勢,牢固樹立科學治貧、精準扶貧、有效脫貧的理念,大力實施“33668”扶貧攻堅行動計劃,把我省建成全國扶貧開發攻堅示范區。
  
  (一)進一步強化大扶貧工作格局。堅持省負總責、市縣抓落實、重在鄉村的工作機制,在全省強化“黨委主責、政府主抓、干部主幫、基層主推、社會主扶”的大扶貧格局。實行各級黨政一把手負總責,從省到縣成立由黨政主要領導為雙組長的扶貧開發工作領導小組,層層簽訂軍令狀、落實責任制。嚴格考核各級黨委、政府提高貧困人口生活水平、減少貧困人口數量、改善貧困地區生產生活條件的工作實績。強化各級干部與貧困人口的定點掛鉤、對口幫扶機制,做到不脫貧不脫鉤。引導廣大基層組織站在扶貧開發第一線,筑牢解決貧困問題的工作基礎。深入推進領導干部遍訪偏遠貧困村貧困戶。開展好“扶貧日”活動,引導社會各界關心、支持、參與扶貧事業,讓個人、企業、社會組織積極投身到扶貧開發中來。
  
  (二)深入推進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工作。突出扶持對象精準,完善建檔立卡,總結推廣威寧自治縣迤那鎮“四看法”,對貧困人口實施精細化管理。突出項目安排精準,落實目標、任務、資金和權責“四到縣”,建好精準扶貧項目臺賬。突出扶貧資金精準,推廣資源變股權、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民“三變”經驗,探索財政扶貧資金和農村集體資源量化到戶、股份合作、入股分紅、滾動發展。突出措施到戶精準,聚焦“兩有戶”“兩因戶”“兩無戶”“兩缺戶”,細化“六個到村到戶”措施,做到精準滴灌、靶向治療。突出因村派人精準,全面落實向貧困村選派“第一書記”,充實配強駐村工作組,增強農村脫貧第一線核心力量。突出脫貧成效精準,完善退出機制,實現貧困縣、貧困鄉鎮全部摘帽,所有貧困村出列,貧困人口全部實現穩定脫貧。突出考核評價精準,建立差異化考核制度,完善問責激勵雙重機制,把扶貧開發實績考核延伸到貧困鄉鎮和貧困村。突出督促檢查精準,制定實施精準扶貧督查辦法和工作臺賬,加大跟蹤督查、隨機抽查、明察暗訪等力度,嚴肅查處不干事、不落實、不作為的行為。
  
  (三)采取一攬子措施解決貧困問題。全面落實“1+10”精準扶貧配套文件。抓好產業扶貧,研究設立產業化扶貧專項基金,實施扶貧攻堅示范縣、扶貧特色優勢產業、扶貧產業園區“3個10工程”,加快貧困地區電子商務、鄉村旅游、勞務經濟發展。抓好扶貧生態移民,對生態特別重要和脆弱的區域實行生態保護扶貧,提高貧困戶搬遷比例和搬遷補助標準,提高生態修復程度,用活用好增減掛鉤政策,確保全面完成142萬人的搬遷任務。抓好社會保障扶貧,不斷提高農村低保標準,逐步推進農村低保標準和扶貧標準“兩線合一”,完善新型社會救助制度體系,筑牢社會保障兜底網。抓好教育扶貧,將農村貧困學生資助經費納入年度財政預算,完善資助體系,提高資助標準,對農村貧困家庭學生從小學到大學的學費“應助盡助、精準資助”。抓好醫療扶貧,建立基本醫療保險、大病保險、醫療救助“三重醫療保障”,推進新農合和大病保險全覆蓋,加快貧困地區縣鄉村三級醫療衛生服務網絡標準化建設。抓好返鄉農民工就業創業,大力實施“雁歸興貴”行動計劃,深入實施“1戶1人”職教培訓,讓更多農民工就近就業。抓好財政金融扶貧,積極爭取政策支持,創新金融服務,大力實施精準扶貧“特惠貸”,為貧困戶提供更多貸款支持。抓好扶貧力量整合,配合做好中央國家機關和企事業單位、東部地區對我省定點幫扶、對口幫扶,扎實推進省屬國有大型企業結對幫扶,建立健全社會扶貧信息服務網絡和扶貧志愿者服務網絡。
  
  (四)加快推進特困地區和特困群體脫貧攻堅。加強少數民族地區和世居人口較少民族扶貧開發工作,出臺人口較少民族整體脫貧扶持政策,加快實施民族地區重大工程,優先安排少數民族貧困群眾脫貧致富項目。以武陵山片區、烏蒙山片區、滇桂黔石漠化片區為扶貧攻堅主戰場,實施集中連片特困地區區域發展與扶貧攻堅規劃和縣級規劃,深入推進大規模、區域性、產業化連片開發。實施麻山、瑤山、雷公山、月亮山專項扶貧行動計劃,促進特困地區加快發展。加強對留守兒童、留守婦女、留守老人和殘疾人等特殊困難人群關愛服務,建立政府、社會、家庭三位一體的關愛服務救助保護體系。
  
  七、大力推進農業現代化,加快發展現代山地特色高效農業

  
  農業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基礎。必須充分發揮我省農業發展的比較優勢,堅持走產出高效、產品安全、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現代農業發展新路,在優化農業結構上開辟新途徑,在促進農民增收上獲得新成效,在美麗鄉村建設上邁出新步伐。
  
  (一)探索具有貴州山地特色農業現代化路子。堅持把山地特色作為我省農業發展的基本方向和根本路徑,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以農業產業園區為引領,推動農業結構調整,促進多種形式適度規模經營,做強糧食、生態畜牧、茶葉、馬鈴薯、中藥材等主導產業,做優特色食糧、特色養殖業、特色漁業等特色產業。進一步提高畜牧業產值占農業總產值的比重,提高經濟作物占種植業的比重,提高二三產業占農村經濟的比重。延伸農業產業鏈,著力發展以農產品儲藏保鮮、精深加工為主體的第二產業,加快發展以農業觀光旅游、農業物流為主體的第三產業,推動糧經飼統籌、農林牧漁結合、種養加一體、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抓好品種、品質、品牌建設,提升“三品一標”產品比重。加快構建農業科技體系,推進農業標準化和信息化,建立可追溯的農產品質量安全體系,提高農產品安全質量水平。
  
  (二)培育具有龍頭帶動能力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穩定農村土地承包關系,完善土地所有權、承包權、經營權分置辦法,依法推進土地經營權有序流轉,構建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政策體系。建設以重點企業為龍頭、農戶家庭經營為基礎、專業合作社為紐帶、社會化服務為支撐的立體式復合型現代新型農業經營體系。加快發展農村電子商務,讓更多特色農產品走向市場、走出貴州。加快培育專業大戶、家庭農場等新型經營主體,健全家庭農場管理和服務制度。鼓勵農戶和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立專業協會、合作組織,開展信用合作試點,推進農民合作社規范化建設。探索培育生產合作、供銷合作、信用合作“三位一體”的專業合作社。培養新型職業農民。拓展農民增收渠道,完善農民收入增長支持政策體系。加快構建覆蓋全程、綜合配套、便捷高效的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培育多種形式的農業經營性服務組織,開展政府購買公益性服務試點。
  
  (三)打造具有貴州地域特點的“四在農家·美麗鄉村”。深入開展以“四在農家·美麗鄉村”為主題的新農村建設行動,以“六個小康”行動計劃為抓手,全面改善農村生產生活生態環境。深入實施環境整治工程,推進“城中村”、城鄉結合部、鄉鎮村莊等環境整治,扎實抓好農村垃圾、污水處理。集中力量打造各類省級綜合示范村,建成一批設施完善、產業興旺、生態良好、環境優美、魅力獨特的宜居宜業宜游鄉村。保護傳承傳統文化、耕讀文明,加強溪流、林草、濕地、山丘等生態細胞和民族村寨等文化元素保護,建設美麗宜居的家園、增收致富的田園、寄托鄉愁的故園、觀光休閑的公園、投資興業的樂園,實現“美麗鄉村,讓多彩貴州更加精彩”。
  
  八、加大投資強度,建設適度超前、功能完善、配套協調、內通外聯的基礎設施體系
  
  基礎設施建設是我省實現后發趕超、同步小康的重要支撐。必須保持投資合理較快增長,優化投資結構,增加有效投資,加快實施重大公共設施和基礎設施工程,不斷提高基礎設施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撐能力。
  
  (一)構建現代綜合立體交通網絡。加快鐵路建設,建成貴陽至昆明、重慶、成都、南寧等高鐵,形成貴陽與周邊省會城市2至3小時交通圈,構建通達全國的高鐵網。規劃建設“三環八射”鐵路網和貴陽至興義等城際鐵路,支持貴陽、遵義、六盤水等城市軌道建設,打造貴陽至黔中城市群其他中心城市1小時、至其他市(州)中心城市2小時鐵路交通圈。加快高速公路建設,建成環貴州高速公路,形成省內“六橫七縱八聯四環線”高速公路網絡,增加出省通道,完善高速公路路網連接通道。加大國省干道改造養護力度,推進基礎設施向縣以下延伸,實現村村通瀝青路或水泥路、村村通客運。加快完善民用航空體系,形成“一樞紐十六支”機場布局。大力推進烏江、南北盤江—紅水河、都柳江、清水江通航設施建設,形成通江達海的水運出省通道。建成一批“多式零距離換乘”交通樞紐。
  
  (二)基本解決工程性缺水問題。大力推進水利建設行動計劃,加快供水管網工程和民生水利保障工程建設維護,規劃建設一批骨干水源工程,實現縣縣有中型水庫,鄉鄉有穩定供水源。實施農田水利配套工程,提高農田灌溉保障水平。加強河流治理和山洪防治,健全防洪減災體系。加強水質水量監測和管理,基本建成水資源保護和河湖健康保障體系,保證集中供水水源地水質穩定達標,提高重點區域水資源綜合調配和應急供水能力。大力推進水務一體化改革發展。
  
  (三)超前建設信息基礎設施。信息基礎設施是信息化發展的重要載體和戰略支撐,要像抓交通水利建設一樣抓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加快骨干網絡優化、城鄉網絡全覆蓋、農村寬帶延伸等重大信息基礎建設,構建“出省寬、省內聯、覆蓋廣、資費低”的信息基礎設施體系。力爭國家支持貴州作為國家級數據交換南方中心、國家面向西南和東盟的數據服務基地,將貴陽、貴安新區增設為國家級互聯網骨干直聯點,打造全國信息交換樞紐。加快推進“三網融合”,大力實施“寬帶貴州”行動計劃,實現行政村“村村通寬帶”并向自然村延伸覆蓋,加快建設國家農村信息化示范省。
  
  九、切實保障和改善民生,促進全民共享改革發展成果
  
  發展社會事業、改善公共服務是增進人民福祉的重要條件。必須按照人人參與、人人盡力、人人享有的要求,堅守底線、突出重點、完善制度、引導預期,加強民生各項工作,讓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實更公平地惠及廣大人民群眾。
  
  (一)深入推進教育優先發展。落實立德樹人根本宗旨,把增強學生社會責任感、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作為重點任務,貫穿國民教育全過程。以提高人口素質為核心,深入實施教育提升工程。積極發展學前教育,大力加強基礎教育, (下轉第3版)
  
  基本普及十五年教育,推進城鄉義務教育均衡發展,促進普通高中優質多元特色化發展。大力發展職業教育,加強職教園區建設,加快推進產教深度融合,推廣完善“產業園區+標準廠房+職業教育”辦學模式。大力提升高等教育,積極爭取部屬高校與省屬高校合作辦學,鼓勵高校開放辦學,優化高等學校布局結構和學科專業結構,繼續推進花溪大學城建設,推進高校內涵式發展。積極發展特殊教育、民族教育和繼續教育,支持和規范民辦教育發展。加快推進教育信息化建設,發展遠程教育,擴大優質教育資源覆蓋面。加快城鄉義務教育公辦學校標準化建設,優化城鎮新建小區教育資源配置。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實施鄉村教師支持計劃。深入推進教改實驗區建設。
  
  (二)積極促進大眾創業就業。堅持“眾創、眾包、眾扶、眾籌”,推進全民創業行動計劃,實施就業創業促進工程,激發市場主體創造活力,建立多層次多樣化的返鄉創業格局。開展創業型城市建設,培育創業型企業、創業型員工,構建良好的創業生態系統。完善創業扶持政策,鼓勵以創業帶就業,建立面向人人的創業服務平臺。積極促進充分就業,大力發展就業吸納能力強的產業,發揮小微企業就業主渠道作用,做好返鄉農民工、高校畢業生、城鎮困難人員、退役軍人、搬遷移民等重點群體就業工作,推進終身職業技能培訓制度,完善就業服務體系。構建和諧勞動關系,維護勞動者平等就業權利和職工合法權益。
  
  (三)大力建設健康貴州。實施健康貴州建設工程,優化城鄉醫療衛生資源配置,完善省市縣鄉村五級醫療服務網絡,全省新建、改擴建100所綜合性醫院,對40萬以上人口縣的人民醫院(含中醫院)按照三級醫院標準進行規劃建設。深化公立醫院改革,堅持公益屬性,破除逐利機制,建立符合醫療行業特點的人事薪酬制度。鼓勵社會力量興辦健康服務業。規范基本藥物制度,探索縣鄉村一體化藥品配送模式,實施藥品電子監管,滿足群眾用藥需求。推進分級診療和衛生信息化,實行新農合、大病醫保、醫療救助一站式服務,積極推進“智慧醫療”建設,構建廣覆蓋、多層次、多元化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大力推進醫療機構專業人才繼續教育。完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和重大疾病防控機制。優化公共衛生監測和醫療質量監管服務。落實食品安全戰略,建立覆蓋全過程的食品安全監管制度,形成嚴密高效、社會共治的食品安全治理體系,讓人民群眾吃得放心。落實人口發展戰略,全面實施一對夫婦可生育兩個孩子政策。提高生殖健康、婦幼保健、托幼等公共服務水平。廣泛開展全民康體運動,促進群眾體育和競技體育全面發展。倡導健康生活方式,加強心理健康服務。
  
  (四)全力提高社會保障水平。推進全民參保計劃,實施社會保障兜底工程,全面建成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推進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建設,完善職工養老保險個人賬戶制度,健全多繳多得激勵機制,發展職業年金、企業年金、商業養老保險,建立養老金合理增長機制。推進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城鄉統籌,加快完善醫療救助保障體系,完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和大病保險政策,健全重特大疾病保障機制,實現城鄉居民公平享有基本醫療保障。健全失業保險制度,完善工傷、生育保險制度。加快社會保險關系跨地區轉移接續。推進社會救助體系建設,確保困難群眾基本生活。大力發展社會福利事業和殘疾人事業。深入實施城鄉危舊房改造工程,加快推進城鎮保障房、扶貧生態移民房建設和農村危房改造。
  
  (五)建設多彩貴州民族特色文化強省。均衡配置公共文化資源,鼓勵和引導社會力量參與公共文化服務,基本建成覆蓋城鄉、便捷高效、保基本、促公平的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完善文化產業體系、文化市場體系。大力發展文化產業,積極發展文化創意、影視服務、文化會展等產業,做大做強省直骨干文化企業,規劃建設一批文化產業基地和區域特色文化產業群。發掘和利用民族文化、山地文化、陽明文化、紅色文化、“三線”文化的豐富內涵和獨特魅力,打造更多文化精品,培育新型文化業態。推進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振興傳統工藝,落實全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發展規劃,支持黔東南國家級民族文化生態保護試驗區建設。
  
  十、全面推進改革開放創新,加快建設具有后發優勢的創新型省份
  
  改革是發展的強大動力,開放是發展的必然要求,創新是發展的根本之策。必須堅持把改革開放貫穿經濟社會發展各領域,把發展基點放在創新上,在創新中贏得后發優勢,為經濟社會發展歷史性新跨越提供持續動力。
  
  (一)深化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深入落實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各項決策部署,堅持戰略導向、問題導向、民生導向,不斷提高改革舉措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切實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圍繞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加快完善現代市場體系,深化國有企業改革、商事制度改革、資源配置體制機制改革、財稅金融體制改革、投融資體制改革,形成有利于創新的市場環境,激發市場活力和創造力。圍繞利用大數據推動政府改革,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實施“數據鐵籠”計劃,提升政府決策能力、管理能力和服務能力,加快推進政府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圍繞守住發展和生態兩條底線,推進生態文明建設體制機制創新,健全自然資源資產產權制度和用途管制制度,落實省以下環保機構監測監察執法垂直管理制度,建立嚴格的生態保護紅線制度,在污染防治第三方治理等方面先行先試。圍繞推進城鄉統籌發展,深化農村綜合改革、扶貧開發體制機制改革,促進城鄉要素平等交換和公共資源均衡配置,讓廣大農民平等參與現代化進程、共同分享現代化成果。圍繞維護社會公平正義、增進人民福祉,深化司法體制改革、社會治理體制改革、教科文衛體等社會事業改革,讓社會更加和諧穩定、人民生活更加幸福。支持畢節試驗區闖出新路子,探索新經驗。
  
  (二)建設內陸開放型經濟試驗區。拓展開放發展新空間,深度對接和融入“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珠江—西江經濟帶、京津冀協同發展區發展,深化經濟區協作和發展,提升對內對外開放整體水平,探索內陸開放型經濟發展新路子。加強與美國、德國、瑞士、韓國、臺灣等區域交流合作,更加重視與東盟的交流,擴大與港澳的合作。拓寬對外開放通道,向南接入海上絲綢之路,向北融入絲綢之路經濟帶,向西進入中巴和孟中印緬經濟走廊,向東聯入長三角。全面提升貴安新區等“1+7”重點開放平臺,辦好用好生態文明貴陽國際論壇、中國—東盟教育交流周、酒博會、數博會、茶博會、民博會、世界山地旅游大會等重大活動平臺,爭取設立中國(貴州)自由貿易試驗區。積極引進戰略投資者,培育壯大外貿經營主體。完善投資布局,擴大開放領域,放寬準入限制,促進省內省外、國際國內要素有序流動、資源高效配置、市場深度融合。
  
  (三)大力實施創新驅動戰略。圍繞用好“5個100工程”等平臺和抓手,優化勞動力、資本、土地、技術、管理等要素資源,激發創新創業活力,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釋放新需求,創造新供給,推動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蓬勃發展。圍繞重點產業調整振興和產業轉型升級,大力實施重大科技專項,突破一批產業關鍵共性和配套技術,促進產業技術重點跨越和產業鏈向兩端延伸,推動跨領域跨行業協同創新,建立產業技術創新聯盟。圍繞打造國家級和省級科技創新平臺,加快創新型城市和區域創新中心建設,強化原始創新、集成創新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支持有特色高水平大學和科研院所建設,積極爭取一批國家重大科技項目,支持以貴陽市、貴安新區和貴州科學城、中關村貴陽科技園為主體申報創建國家級自主創新示范區,爭取新組建一批國家重點實驗室和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圍繞提升創新能力,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和主導作用,形成一批有競爭力的創新型領軍企業,支持科技型中小企業健康發展,探索“企業出題、政府立題、協同解題”的產學研合作創新之路。圍繞營造創新環境,推動政府職能從研發管理向創新服務轉變,完善科技決策咨詢制度,實行嚴格的知識產權保護制度,擴大高校和科研院所自主權,賦予創新領軍人才更大財物支配權、技術路線決策權,實行以增加知識價值為導向的分配政策,提高科研人員成果轉化收益分享比例。
  
  十一、全面推進依法治省,加快建設法治貴州
  
  良好的法治是首要的發展環境。必須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推進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提高社會治理法治化水平,把經濟社會發展納入法治軌道。
  
  (一)加強和改進地方立法工作。加強黨對立法工作的領導,完善黨對立法工作中重大問題決策的程序。加快重點領域立法,堅持問題導向和立改廢釋并舉,深入推進科學立法、民主立法,加快形成完備的法規規章體系。完善立法體制機制,健全立法機關和社會公眾溝通機制。突出經濟發展、生態保護、社會治理、民生改善等重點領域立法。
  
  (二)建設法治政府。依法設定權力、行使權力、制約權力、監督權力,依法調控和治理經濟,推行綜合執法,實現政府活動全面納入法治軌道。依法履行政府職能,完善行政組織和行政程序法規制度,推行政府權力清單、責任清單制度。全面推進依法決策,健全重大行政決策必經程序,積極推進政府法律顧問制度,建立重大決策終身責任追究制度及責任倒查機制。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執法,建立健全行政裁量權基準制度,全面落實行政執法責任制。強化行政權力監督,依法實行政務公開。探索省以下地方審計機關人財物統一管理。
  
  (三)推進公正司法。完善對權利的司法保障、對權力的司法監督,構建開放、動態、透明、便民的陽光司法機制。健全依法獨立公正行使審判權和檢察權的制度,建立健全司法人員履行法定職責保護機制。優化司法職權運行機制,加強司法機關內部監督制約。完善旁聽庭審、訴訟檔案查詢等制度,保障公民陪審權利。加強人權司法保障。依法保障勝訴當事人及時實現權益。建立和完善法律援助、司法救助體系。強化司法活動的監督。建立司法工作人員廉政檔案制度。
  
  (四)增強全民法治觀念。加強法治文化建設,弘揚社會主義法治精神,增強全社會特別是公職人員尊法學法守法用法觀念,在全社會形成良好法治氛圍和法治習慣。加強領導干部法治教育,完善國家工作人員學法用法制度。健全普法宣傳教育機制,加大媒體公益普法力度,提高普法實效。建設完備有效的法律服務體系,發展律師、公證、司法鑒定等法律服務業,完善法律援助制度,加強民生領域法律援助,構建城鄉均等的法律援助工作體系。
  
  (五)推進社會治理法治化。堅持系統治理、依法治理、綜合治理、源頭治理,提高社會治理法治化水平。建設平安貴州,完善黨委領導、政府主導、社會協同、公眾參與、法治保障的社會治理體制,推進社會治理精細化。深入開展多層次多形式法治創建活動,深化基層組織和部門、行業依法治理。完善立體化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加快推進“天網工程”。嚴密防范、依法打擊違法犯罪活動。健全公共安全體系,堅決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及時排查化解安全生產隱患。貫徹總體國家安全觀,加快國家安全法治建設,推進公共安全法治化。探索縣域信訪管理新模式,完善社會矛盾排查預警和調處化解綜合機制,落實重大決策社會穩定風險評估制度,健全依法維權和化解糾紛機制,把信訪納入法治化軌道。統籌解決好特殊人群服務管理問題。
  
  十二、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為守底線、走新路、奔小康提供堅強保障
  
  發展是解決貴州所有問題的根本所在。各級黨委必須深化對經濟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提高領導發展能力和水平,更加有力有效地推動經濟社會發展。
  
  (一)完善黨領導經濟社會發展工作體制機制。堅持黨委總攬全局、協調各方,加強制度化建設,改進工作體制機制和方式方法,強化全委會決策和監督作用。完善黨委研究經濟工作機制,加強對地方重大經濟問題的調查研究,善于運用辯證思維、底線思維、戰略思維謀劃發展,因地制宜、分類指導、精準服務,依法調控和治理經濟,使黨對經濟工作的領導更加自覺和有效。健全決策咨詢機制,提高決策科學化水平。完善信息發布制度。堅持全面從嚴治黨,落實“三嚴三實”要求,嚴明黨的紀律和規矩,落實好黨風廉政建設主體責任和監督責任,健全改進作風長效機制,強化權力運行制約和監督,著力構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體制機制,為經濟社會發展營造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
  
  (二)廣泛動員各族干部群眾團結奮斗。充分發揚民主,貫徹黨的群眾路線,提高宣傳和組織群眾能力,弘揚“開放創新、團結奮進”新時期貴州時代精神,激發各族群眾守底線、走新路、奔小康的自覺自信。加強思想政治工作,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最大限度凝聚全社會推進改革發展、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的共識和力量。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深入開展“多彩貴州文明行動”。高度重視做好意識形態領域工作,牢牢把握意識形態工作的領導權管理權話語權,及時分析研判網絡輿情等意識形態領域新情況新動向,堅決維護意識形態安全。支持人大及其常委會充分發揮國家權力機關作用,有效發揮人民政協在協商民主中的重要渠道和專門機構作用,推進協商民主廣泛多層制度化發展。充分發揮民主黨派、工商聯和無黨派人士作用,鞏固和發展最廣泛的愛國統一戰線。促進各民族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建成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繁榮發展示范區。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加強群團組織建設,充分發揮工會、共青團、婦聯等人民團體的橋梁紐帶作用,廣泛凝聚群眾力量。加強全民國防教育、人防戰備和國防后備力量建設,密切軍政軍民團結,積極支持駐黔人民解放軍、武警部隊現代化建設,提高國防動員和后備力量建設質量。
  
  (三)切實加強基層基礎工作。扎實推進各類基層組織建設,強化對基層組織的指導和管理,使基層組織成為基層基礎的重要依托。扎實推進基層發展型服務型黨組織建設,強化政治功能、發展功能、服務功能,發揮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更加奮發有為地推動發展、服務群眾、凝聚人心、促進和諧。選好配強基層黨組織領導班子,統籌抓好鄉鎮黨委書記、村黨組織書記和農村致富帶頭人“三支隊伍”建設,提升基層干部發展經濟、改革創新、依法辦事、化解矛盾、帶領群眾的能力。
  
  (四)建設高素質的干部和人才隊伍。強化發展型開放型創新型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隊伍建設,優化領導班子知識結構和專業結構。按照“好干部”20字標準,大力培養選拔講政治、懂專業、會治理、善改革、敢擔當的領導干部。建立健全目標管理、崗位責任、激勵關懷、約束問責“四位一體”有機結合、相互銜接的從嚴管理干部機制,把嚴的要求、嚴的紀律、嚴的措施貫穿干部隊伍建設全過程。完善政績考核評價體系和獎懲機制,樹立敢為、快為、善為的工作導向,著力打造政治過硬、能力過硬、作風過硬的干部隊伍。落實人才優先發展戰略,強化人才智力支撐,突出“高精尖缺”導向,實施高層次創新型人才遴選培養計劃,深入實施“百千萬人才引進計劃”“黔歸人才計劃”,著力培養集聚科技領軍人才、企業家人才、高技能人才隊伍。健全人才評價和激勵機制,完善人才服務保障體系,建設西部重要的創新人才集聚區。
  
  (五)強化“十三五”規劃建議目標任務的分解、細化和落實機制。堅決貫徹中央和省委各項決策部署,按照本建議確定的發展思路、主要目標、重點任務、重大舉措,制定我省“十三五”規劃綱要和專項規劃。各級各部門要從實際出發,制定本地區“十三五”規劃。各級各類規劃要有明確反映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理念的指標,增加政府履行職責的約束性指標。各級各部門要切實做到謀劃發展“扣扣子”、責任履行“擔擔子”、工作落實“釘釘子”,確保“十三五”規劃建議目標任務落到實處。
  
  實現“十三五”時期奮斗目標,前景光明美好,任務繁重艱巨。全省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干部群眾要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周圍,萬眾一心,銳意進取,頑強拼搏,奮發有為,為奪取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的偉大勝利而努力奮斗!


主站蜘蛛池模板: 在线a亚洲v天堂网2019无码| 国产乱子影视频上线免费观看| 人妻有码中文字幕在线| 国产69精品久久久久久久| 亚洲av无码专区首页| 好吊色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精品国产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中文| 免费无码av片在线观看播放| 亚洲一码二码三码精华液| 超级碰碰色偷偷免费视频| av无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牛牛| 国产在线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99精品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人妻少妇看a偷人无码| 国产日产欧洲无码视频| 最近免费中文字幕| 在教室伦流澡到高潮hnp视频| 97久久香蕉国产线看观看| 办公室被绑奶头调教羞辱ol| 国产95在线 | 亚洲| 国产丰满美女a级毛片| 无码任你躁久久久久久久| 熟妇人妻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被夫の上司に犯中文字幕| 亚洲av蜜桃永久无码精品| 亚洲a∨无码一区二区| 丁香五月亚洲综合深深爱| 日韩精品久久无码人妻中文字幕| 脱了美女内裤猛烈进入| 亚洲色成人www永久网站| 午夜福利1000集在线观看| 美女裸体跪姿扒开屁股无内裤 | 国产农村妇女精品一二区| 精品无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品| 野花社区观看在线www官网| 日韩人妻无码精品-专区| 午夜性无码专区|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观看在线| 欧美人与动牲交zooz| 免费萌白酱国产一区二区三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