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av永久无无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国产在线精品一区二区-99v久久综合狠狠综合久久-精品人妻无码一区二区色欲产成人

Network

當前位置:主頁 > 新聞中心 > 政策解讀 > 十三五政策及新聞 >

湖南省貫徹《中國制造2025》建設制造強省五年行動計劃(2016-2020年)

湖南:“十三五”打造兩大世界級產業集群

來源:未知 日期:2015-12-02 點擊:

  湖南作為制造業大省,提出“十三五”期間將加快發展12大重點產業。到2020年,12個重點產業主營業務收入年均增長12%左右,其中軌道交通裝備和工程機械將打造成為世界級產業集群,并形成2家以上主營業務收入過千億元的大企業。
  
  這是湖南省政府1日發布的建設制造強省五年行動計劃(2016-2020年)提出的目標。據了解,12個重點支持的產業領域中,有10個是“中國制造2025”確定的重點領域,另兩個是湖南省根據自身特點增加的工程機械和節能環保產業。
  
  湖南省經信委副主任殷林波介紹說,湖南工程機械產業總規模在2014年達到1619億元,占全國的1/3左右,擁有中聯重科、三一重工、山河智能等全球工程機械領域500強企業,下一步將繼續做大做強,成為湖南打造“制造強省”的主力軍。
  
  根據行動計劃,湖南省將圍繞12個重點產業,開展制造業創新能力建設工程、智能制造工程、制造+互聯網+服務工程等7大專項行動。到2020年,湖南省將創建50個智能制造示范企業、100個智能制造示范車間。


  湖南省貫徹《中國制造2025》建設制造強省
  
  五年行動計劃(2016-2020年)

  為全面貫徹落實《中國制造2025》,加快建設制造強省,加速推進新型工業化,制定本行動計劃。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和《中國制造2025》,牢固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堅持新型工業化 第一推動力不動搖,以創新發展為主題,以轉型升級、提質增效為中心,以兩化融合為主線,以智能制造為主攻方向,全面推進"1274"行動,著力鞏固提升領 先優勢,充分發揮比較優勢,拓展放大潛在優勢,大力發展先進制造業、改造提升傳統產業,推動生產型制造向服務型制造轉變,打造中國智能制造示范引領區,充 分發揮實施制造強國戰略主力軍作用,加快實現制造大省向制造強省的新跨越。
  
  (二)基本原則。
  
  市場主導,政府引導。全面深化改革,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強化企業主體地位,激發企業活力和創造力。積極轉變政府職能,加強規劃引導和政策扶持,創造良好發展環境。
  
   自主創新,開放合作。始終把自主創新擺在制造業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堅持人才為本,建設完善自主創新體系,加強關鍵共性技術攻關,加速科技成果產業化。 大力推動開放發展,堅持"引進來"與"走出去"并舉,充分利用全球創新資源和產業發展資源,促進與全球產業鏈、創新鏈和價值鏈的有機對接,形成新的發展優 勢。
  
  兩型引領,提質增效。堅持兩型引領發展,加強節能環保技術、工藝、裝備推廣應用,全面推行清潔生產,大力發展循環經濟,促進產業兩型化、兩型產業化發展,著力提升發展質量效益,不斷增強持續發展能力。
  
   重點突破,整體提升。堅持優勢優先,加快突破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搶占產業發展制高點。發揮龍頭產業和企業帶動作用,促進相關產業和產品發展。全面推進 轉型升級,加快先進制造業發展步伐,加大傳統產業改造力度,強化生產性服務業基礎支撐,著力調整優化結構,切實提高制造業整體發展水平。
  
  強化質量,夯實基礎。堅持質量為先,把質量作為制造業發展的關鍵內核,全面夯實產品質量基礎,統籌推進核心基礎零部件、先進基礎工藝、關鍵基礎材料和產業技術基礎發展,加強品牌創建,提高產品質量,不斷提升湖南制造整體形象。
  
  深化融合,協同發展。加強產業間廣泛對接,大力推進信息化與工業化深度融合、制造業與生產性服務業深度融合和軍民產業深度融合,探索新模式新業態,加快構建現代產業體系,促進產業協同發展。
  
  (三)發展目標。
  
  圍繞加快制造強省建設,全面推進"1274"行動,即加快發展12大重點產業,大力實施7大專項行動,著力打造制造強省4大標志性工程,不斷加快轉型升級步伐,努力實現不同時期、不同領域制造強省建設的新突破。
  
  湖南制造強省建設"1274"行動
  
   --重點產業加快發展,工業運行質量進一步提高。先進軌道交通裝備、工程機械、新材料等領先優勢產業不斷做大做強,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航空航天裝備、 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等汽車制造、電力裝備、生物醫藥及高性能醫療器械、節能環保等比較優勢產業不斷加速發展,高檔數控機床和機器人、海洋工程裝備及高技術船 舶、農業機械等潛在優勢產業不斷培育壯大,形成一批產業競爭高地和新的增長點,進一步構建多點支撐、多極發展產業格局,制造強省建設實現良好開局。到 2020年,12個重點產業主營業務收入年均增長12%左右,帶動支撐全省工業經濟平穩健康發展;工業經濟運行質量保持全國前列;制造業質量競爭力指數達 85,增加值率高于全國平均水平,全員勞動生產率增速達8%。
  
  --智能制造加快推進,產業兩化融合進一步深化。制造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水平明顯提升,信息化發展指數保持全國前列。全省寬帶普及率70%、數字化研發設計工具普及率75%、關鍵工序數控化率52%。建成50個智能制造示范企業。
  
  --創新體系加快完善,自主創新水平進一步提升。力爭形成1-2個國家級制造業創新中心,建成30個左右區域性和省級制造業創新中心,突破和掌握一批重 點領域關鍵共性技術。規模以上制造業企業研發經費內部支出占主營業務收入比重達1.28%以上,億元主營業務收入有效發明專利數0.73件。
  
  --綠色制造加快推廣,持續發展能力進一步增強。制造業綠色發展水平顯著提升,重點行業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物耗及污染物排放達到國內先進水平。冶金、 化工、建材等傳統行業能耗的主要技術經濟指標大部分達到國內先進水平。全省規模以上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比2015年下降18%、二氧化碳排放量比2015 年下降22%、用水量比2015年下降23%,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率達到75%。
  
  --產業結構加快優化,制造業向中高端轉變進一步加 速。制造強省四大標志性工程建設全面推進,在12個重點產業領域,打造形成湖南制造強省建設20個標志性產業集群、20個標志性產業基地、50家標志性領 軍企業、50個具有較強國際國內影響力的標志性品牌產品,制造業產業結構明顯優化,核心競爭力不斷增強,向中高端轉變步伐進一步加快。
  
  二、主要任務
  
  全面實施制造強國戰略,大力推進制造強省建設,緊緊圍繞國家戰略任務和制造強省戰略目標,結合湖南發展實際,突出重點,凝聚合力,系統推進。
  
   (一)加快成果轉化步伐,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實施"制造業創新能力建設工程"專項行動,充分發揮長株潭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建設引領帶動作用,強化企業主 體地位,突出先進制造業創新發展,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圍繞創新鏈部署資源鏈,加大關鍵共性技術攻關,加速科技成果產業化,打造湖南制造業競爭新優勢。
  
   1、加速技術創新和成果產業化。瞄準重大戰略需求和未來產業發展制高點,定期研究制定和發布重點領域技術創新路線和導向目錄,引導企業加大關鍵共性技術 攻關力度,打通產業鏈。緊跟國內外產業發展趨勢,整合省內外創新資源,集中力量突破一批支撐產業發展的關鍵共性技術,加強基礎性、前沿性技術研究,搶占產 業技術制高點。大力實施"315"創新計劃,即每年組織開展30項重大關鍵共性技術攻關,推動100項重點新產品開發和100項專利技術轉化,對50項首 臺(套)重大裝備和50項首批新材料進行獎勵補助。通過示范引領,構筑從專利到產品、從產品到產業的轉化通道。健全以技術交易市場為核心的技術轉移和產業 化服務體系,建立和完善科技成果信息發布和共享平臺,建立科技成果轉化激勵機制和體制,提高科技成果轉化率。支持省內先進制造企業建立創新孵化產業園區、 專業眾創空間,建設一批從事技術集成、熟化和工程化的中試基地。
  
  2、建設完善創新體系。完善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政產學研用相結 合的制造業創新體系。一是積極創建國家制造業創新中心,加大區域、地方、企業等多層次創新中心建設。加快國家級和省級企業技術中心、工程(技術)研究中 心、重點實驗室等創新平臺的發展,鼓勵省級中心創建國家技術創新示范企業。鼓勵有條件的企業在境外通過新建、入股、并購等方式建立研發機構、技術中心。到 2020年,培育形成100家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技術創新示范企業,600家省級企業技術中心。二是促進協同創新,深化省校(院、所)產學研合作,圍繞 制造業關鍵領域,支持高校、科研機構聯合企業共同承擔國家各類重大科技計劃和產業化專項。發揮行業骨干企業的主導作用和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基礎作用,推進 產業創新聯盟建設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建設,開展產學研用協同創新。三是推進公共服務平臺建設。建設一批促進制造業協同創新的公共服務平臺,力爭建成國家中 部技術產權交易平臺。規范相關服務標準,提高技術研發、檢驗檢測、技術評價、技術交易、質量認證、人才培訓等專業化服務水平,建立重點制造領域數據庫,為 企業提供創新知識和工程數據的開放式共享服務平臺。
  
   3、加快發展工業設計。堅持以市場為導向、企業為主體,產學研用協同,不斷激發企業積極性和創造性,形成政府大力推動、市場有效驅動、企業協同創新的工 業設計發展體系。支持骨干企業整合資源,單獨組建或與高校、科研機構、專業設計單位共建工業設計中心。緊密結合我省產業優勢和特色,著力推動工業設計與裝 備制造業等優勢產業融合發展。促進制造業企業與工業設計服務相關單位對接,形成一批優秀工業設計成果轉化示范項目。鼓勵傳統代工企業建立設計中心,向代設 計和擁有自主設計品牌轉變。培育一批專業化、開放型的工業設計企業,主動融入國際工業設計服務外包網絡。以市場化機制建設可持續運營的工業設計公共技術平 臺,重點培育壯大中意設計創新中心(湖南)等設計創新平臺。進一步擴大"芙蓉杯"國際工業設計創新大賽影響力,推進制造業企業與境內外優秀工業設計機構、 人才交流對接。到2020年,培育形成5-8家國家級工業設計中心、50家左右省級工業設計中心。
  
  4、加大標準制定和知識產權運用。加 強標準體系建設,大力推動新材料制造、智能制造、成套技術裝備制造等重點領域標準化工作,鼓勵和支持企業參與國際、國家、行業和地方標準制定與修訂,鼓勵 和支持企業、學會、商會、聯合會等社會組織制定社會團體標準或聯盟標準,促進我省工業技術標準化和標準產業化。加大標準的宣傳貫徹力度,強化知識產權運 用,加強知識產權保護,促進重點關鍵共性技術知識產權戰略儲備。培育提升企業知識產權運用能力,鼓勵和支持企業運用知識產權參與市場競爭,開展專利收購、 轉讓、質押、運營等多種有效實現形式和渠道,構建產業化導向的專利組合和戰略布局。
  
  (二)大力推進智能制造,深化兩化深度融合。實施" 智能制造工程"專項行動,圍繞流程制造、離散制造、智能裝備和產品、新業態新模式、智能化管理、智能化服務等關鍵環節,突出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高檔數控 機床和機器人、先進軌道交通裝備、工程機械等重點領域,著力實現全省智能制造重點突破、面上提升,加快智能制造發展。
  
  1、提升智能裝備 和產品水平。依托中車株機、中車株機研究所、中聯重科、三一集團等核心企業,將湖南智能軌道交通裝備技術和智能工程機械技術提升至國際領先水平;依托衡陽 特變、湘電集團、遠大科技、永清環保等核心企業將我省智能電力裝備、智能環保裝備技術提升至國際先進水平;依托省工業機器人產業示范園和長泰機器人、長沙 華恒、株洲天一、千山藥機、楚天科技等企業大力開發面向汽車及零部件、電子信息、工程機械、食品加工、醫藥裝備、民爆煙花、物流等產業的工業機器人及智能 自動化生產線成套裝備;依托宇環數控、中大創遠、哈量凱帥、長沙機床、衡泰機械、湖大海捷、長沙一派等重點企業,在提升創新能力基礎上不斷擴大我省在數控 機床相關領域的優勢品種及市場;依托華曙高科等企業加快建設增材制造湖南省工程研究中心、湖南省激光增材制造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和湖南"3D數字化制造"產 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打造湖南省增材制造(3D打印)產業示范基地,加快增材制造在汽車制造、航空產業等領域擴大工業級應用。
  
  2、加大 智能制造示范推廣。重點選擇在工程機械、電工電器、汽車制造、軌道交通、新材料、電子信息、生物醫藥、食品工業、紡織、國防軍工與民爆煙花等領域推廣智能 制造,采用工業機器人應用系統改造提升一批中厚板焊接生產線/單元、無人化柔性焊裝車間、民爆物品智能生產線、無人化鑄造車間、高端醫藥制造自動化生產 線、鞭炮制造自動化生產線、智能化物流車間等生產系統,分步驟、分層次開展應用示范。全面開展智能制造示范企業和智能制造示范車間創建,到2020年,創 建50個智能制造示范企業、100個智能制造示范車間。支持長沙市建設"國家智能制造試點示范基地",每年舉辦一次智能制造產業發展現場經驗交流與推廣活 動。
  
  3、推動智能服務創新。大力發展以在線監測、遠程診斷和云服務為代表的智能服務,推動風電、環保、節能等領域龍頭骨干企業創新經營 模式,改造業務流程,積極應用新型傳感技術、網絡技術和數據分析處理技術,實現裝備產品的適時定位、遠程監控、在線診斷等服務系統創新。大力培育發展大規 模個性化定制、遠程運營維護等新模式新業態,鼓勵支持有條件的大型裝備制造企業向具有系統總集成、設備總成套、工程總承包能力的解決方案提供商轉型。
  
   4、加快智能制造推廣平臺建設。推進中小企業數字技術應用服務平臺建設,引進和培育3-5個為中小企業提供基于智能制造的咨詢體驗、軟件產品應用、機器 換人、電子商務、工業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等服務的信息化服務平臺,支持工業云及工業大數據中心建設,為中小企業數字工廠(車間)、智能制造、"機器換 人"等提供技術咨詢、方案設計、流程改造、裝備開發、安裝維護等專業服務。加快建設一批面向智能制造的創客空間項目,積極探索通過眾籌模式發展智能制造。
  
   5、完善信息基礎設施。深入推進"數字湖南"建設,加快實施"寬帶中國"戰略,建設光纖網絡和無線城市,大幅提升寬帶網絡速率,優化寬帶網絡性能和服務 水平,建設覆蓋全省的高效信息高速公路。加快產業園區光纖網、移動通信網和無線局域網部署和建設,提高企業寬帶接入能力,為建設高帶寬、低延時、高可靠、 廣覆蓋的工業互聯網提供支撐。加強智能制造工業控制系統網絡安全保障能力建設。
  
   (三)發揮整機帶動作用,夯實制造產業基礎。實施"工業強基工程"專項行動,著力實現制約我省制造業特別是重點裝備制造業發展的核心基礎零部件(元器 件)、先進基礎工藝、關鍵基礎材料和產業技術基礎(簡稱"四基")的工程化、產業化突破,構建整機牽引與基礎支撐協調發展的產業格局。
  
  1、強化整機牽引。注重需求側激勵,明確我省工業強基示范應用方向,鼓勵整機企業、"四基"企業和重點用戶開展合作研發和協同攻關,加快自主產品和技術產 業化,形成研發、生產、銷售的共同體。圍繞先進軌道交通裝備、工程機械、航空航天裝備、新能源汽車、電力裝備、節能環保裝備等具有較強競爭優勢產業,著力 突破整機發展的核心基礎零部件、先進基礎工藝、關鍵基礎材料和產業技術基礎等制約,促進整機企業與四基企業、高校、科研院所之間產學研用結合,實現良性互 動、協同創新。
  
  2、加強聯合攻關。發揮國防科技大學、中南大學、湖南大學等省內外高校在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航空航天、新材料、機械裝 備等領域的學術優勢和研發支撐能力,著力解決核心基礎零部件(元器件)、關鍵基礎材料的產品性能和穩定性問題。組織開展先進成型、加工等關鍵制造工藝及高 端裝備的聯合攻關,引領企業開展生產系統改進和工藝創新。加大基礎專用材料研發力度,提高專用材料自給保障能力和制備技術水平。
  
  3、加大示范應用。開展"四基"示范應用推廣,充分運用國家工業強基網、湖南湘品出湘網等網絡平臺和各種對接合作平臺,提升我省"四基"品牌美譽度和影響力,促進先進的核心基礎零部件(元器件)、先進基礎工藝、關鍵基礎材料推廣應用。
  
  (四)推廣先進質量管理,提升質量技術水平。堅持質量為先,走以質取勝的發展道路,著力提升產品質量控制技術,夯實質量發展基礎,優化質量發展環境,形成一批擁有核心競爭力和自主知識產權的知名品牌,促進制造業質量競爭力穩步提升,努力實現湖南速度向湖南質量轉變。
  
   1、推廣先進質量管理技術和方法。充分發揮質量管理先進企業示范引領作用以及行業協會和中介服務機構的橋梁紐帶作用,推廣應用質量診斷、質量改進和效益 提升方法,普及卓越績效、精益生產、質量診斷、數據管理等先進生產管理模式。組織實施質量標桿示范應用工程,鼓勵企業創建全國"工業質量標桿企業"和 "工業產品質量控制和技術評價實驗室",遴選"湖南省工業質量標桿企業",為推動全省企業質量管理創新提供指導。鼓勵企業積極參與創建一批國家級質量控制 和技術評價公共服務平臺,提高企業質量并行工程、敏捷制造、在線監測、在線控制和產品全生命周期質量追溯能力以及對外服務能力。
  
  2、大 力提升產品質量。加強質量管理,推進軌道交通裝備、工程機械、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術等重點產業關鍵原材料、基礎零部件(元器件)等基礎領域的制造技術攻 關,提高產品質量,促進一批重點產品重要指標達到國際國內先進水平。健全產品質量標準體系,鼓勵支持企業制定和實施與國際先進水平接軌的制造業質量、安 全、衛生、環保、能耗等有關標準。推進標準、計量、認證認可、檢驗檢測能力建設,在制造業重點優勢領域,打造一批國家級檢驗檢測中心為重點的公共服務平 臺。
  
  3、加強質量監管。圍繞國計民生、健康安全、節能環保等重點領域,建立健全企業產品質量標準體系和質量信用信息收集與發布制度,強 化企業質量主體責任。以保障國防工業、食品、藥品等消費品質量安全為重點,實施產品全生命周期的質量管理和質量追溯,推廣應用物聯網等智能化的生產和物流 系統及檢測設備。加大對質量違法和假冒偽劣行為的打擊與懲處力度,支持企業開展自律規范、信譽承諾活動,防范化解產品質量安全風險,切實維護正常市場秩 序。
  
  (五)全面推行綠色制造,強化持續發展能力。實施"綠色制造工程"專項行動,加快推動制造業生產方式綠色化,構建投入低、消耗少、污染輕、產出高、效益好的產業結構和生產方式,促進制造業兩型化發展,進一步增強產業持續發展能力。
  
   1、加快制造業兩型化。進一步推動全省制造業走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發展路子,廣泛應用先進節能環保技術、工藝和裝備,全面推進鋼鐵、有色、化工、建 材、輕工等傳統制造業兩型化改造。大力推廣節能與新能源汽車、非電中央空調、高效電機等重大節能技術裝備,推進環衛、餐廚垃圾處理、工業廠房內環境治理、 脫硝脫硫除塵、廢渣廢水廢氣治理及土壤修復等環保技術裝備的產業化示范和規模化利用。大力研發推廣余熱余壓回收、水循環利用、重金屬污染減量化、有毒有害 原料替代、廢渣資源化、脫硫脫硝除塵等綠色工藝技術裝備,加快應用清潔高效鑄造、鍛壓、焊接、表面處理、切削等加工工藝。推廣輕量化、低功耗、易回收等技 術工藝,持續提升電機、鍋爐、內燃機及電器等終端用能產品能效水平,加快淘汰落后機電產品和技術。大力推進住宅工廠化制造,加快建筑工業化進程。
  
   2、推進資源節約高效利用。提高大宗工業廢棄物綜合利用水平,以尾礦有價金屬組分高效分離提取和利用、生產高附加值大宗建筑材料為重點,推進有色金屬尾 礦綜合利用。以電力、冶金、化工、建材等行業為重點,實施鋼渣、粉煤灰、電石渣、脫硫石膏等大宗固體廢棄物綜合利用工程。推動冶金、建材、化工、釀酒等行 業余熱余壓及廢氣綜合利用,重點推進焦爐、高爐、轉爐煤氣回收利用。推進工程機械、電機等機電設備再制造產業發展,加快再制造關鍵技術研發與應用。開發推 廣提高水的重復利用率、廢水深度處理和回用、廢液回收和資源化利用等技術,促進工業園區污水集中處理和再生利用,積極推進污水、垃圾、固廢資源化、無害化 收集和處理產業發展。
  
  3、構建綠色制造體系。支持企業開發綠色產品,推行生態設計理念,強化產品全生命周期綠色管理,顯著提升產品節能 環保低碳水平,引導社會采購綠色產品,促進綠色生產和綠色消費,努力構建高效、清潔、低碳、循環的綠色制造體系。建設綠色工廠,實現廠房集約化、原料無害 化、生產潔凈化、廢物資源化、能源低碳化。發展綠色園區,推進國家低碳工業園區試點示范,加快試點園區重點用能行業低碳化改造,培育一批低碳企業,實現園 區資源循環利用和綜合利用。大力推進清潔生產,緊密結合湘江保護和治理"一號重點工程",以長株潭及湘江流域為重點區域,以冶金、有色、化工、建材等排放 較大行業為重點對象,全面推行工業企業清潔生產審核。
  
   (六)不斷調整優化結構,促進產業集聚發展。全面推進以標志性產業集群、產業基地、領軍企業和知名品牌創建為主要內容的"湖南制造強省標志性工程"建 設,以集聚發展為導向,以重點園區為平臺,以核心企業為龍頭,以高端裝備制造為抓手,建立完善支持企業技術改造的長效機制和配套政策,持續推進企業技術進 步,促進產業結構調整優化,推動湖南制造業向中高端轉變。
  
  1、著力發展一批標志性產業集群。鞏固提升先進軌道交通裝備、工程機械、新材 料整體行業國內領先地位,大力提升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航空航天裝備、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等汽車制造、電力裝備、生物醫藥及高性能醫療器械、節能環保裝備等 產業在細分領域的競爭能力,加快高檔數控機床和機器人、海洋工程裝備及高技術船舶、農業機械裝備等產業化步伐。到2020年,形成20個左右在國內外具有 較強影響力、特色鮮明、競爭力強、品牌聲譽好、支撐區域經濟發展能力強的優勢產業集群,重點打造1-2個世界級優勢產業集群。
  
  2、著力 打造一批標志性產業基地。深入推進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創建,促進產業園區建設。堅持特色化、差異化發展,依托現有國家級經開區高新區和省級產業園區 (工業集中區),國家級、省級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通過省市共建、加大投入、完善服務等措施,促進產業、知識技術、人才和服務向基地集聚。到2020 年,打造20個左右主導產業突出、創新能力強、服務功能完善、承載重點產業發展能力強的制造業特色產業基地(園)。
  
  3、著力壯大一批 標志性領軍企業。實施大企業大集團戰略,做強一批有一定優勢的重點企業,引進一批國內外龍頭企業,壯大一批有發展潛力、成長性好的創新型企業,培育一批引 領行業發展、具有國際競爭力的跨國集團,打造50家左右能夠參與全球競爭和區域競爭、行業領先的產業領軍企業,形成2家以上主營業務收入過千億元的大企 業。
  
  4、著力培育一批標志性品牌產品。完善品牌培育機制,加大品牌培育力度。大力開展"知名品牌創建示范區建設",推進地理標志產品保 護與發展,打造一批特色鮮明、競爭力強、市場信譽好的制造業產業集群區域品牌。開展工業品牌建設試點示范,每年培訓50名品牌經理、培育10家左右"湖南 省工業品牌建設示范企業",鼓勵和支持企業創建"全國工業品牌培育示范企業",形成一批具有核心競爭力和國內外影響力的品牌企業。支持企業追求卓越品質, 形成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名牌產品,不斷提升企業品牌價值,推動湖南產品向湖南品牌轉變。圍繞軌道交通、工程機械、電力裝備等重點產業領域,培育50個產品 質量性能達到國際或國內先進水平、擁有核心技術和自主知識產權、美譽度高、具有較強競爭力的標志性品牌產品。
  
  5、著力引導中小企業加快 發展。實施中小企業"專精特新"發展工程專項行動,引導中小企業專注于核心業務,提高專業化生產、服務和協作配套能力。支持中小企業實行股份制改造,建立 現代企業制度,提高公司治理和資本市場整合資源能力。加大中小企業共性技術攻關和產業技術轉化力度,提高中小企業創新能力。深入開展"騰飛杯"管理升級活 動,推進中小企業商業模式創新、管理創新。鼓勵中小企業廣泛應用現代信息技術,提升企業信息化水平。
  
   6、著力優化產業區域發展布局。結合區域發展基礎和產業特色優勢,推動制造業區域差異發展,形成特色突出、結構合理、產業協同的制造業發展布局。各地區 在結合實際做大做強特色優勢產業的同時,緊緊圍繞全省制造業發展重點領域,突出重點,發揮優勢,協同推進全省重點產業加快發展。推動長株潭地區發展高技術 含量、高附加值、高帶動性的資本密集型和智力密集型產業發展,將長株潭地區打造成以先進軌道交通裝備、中高端工程機械、新一代信息技術、新材料和中小航空 等為重點的全國一流、世界先進的制造業集聚地。以衡陽市、郴州市、永州市等為重點,推動湘南地區以電子信息、電工電器等產業為重點,積極承接產業轉移、加 快自主創新,形成一批鏈條完整的優勢產業集群。以岳陽市、益陽市、常德市為重點,積極對接長江開放經濟帶戰略,以高分子新材料、生物醫藥、船舶、電子信息 等產業為重點,打造環洞庭生態經濟圈。以邵陽市、婁底市、懷化市、湘西自治州、張家界市為重點,推動湘中及大湘西地區發揮生態資源優勢,積極培育發展生物 醫藥、新材料等特色優勢產業,著力形成多點支撐、多極發展的制造業發展格局。
  
  (七)統籌推進協同發展,推動制造服務轉型。積極適應制造 業發展新趨勢,大力實施"制造+互聯網+服務"專項行動,進一步推進制造企業與互聯網企業的深入對接,不斷推出融合發展的新模式新業態,推動生產型制造向 服務型制造轉變,加快發展與制造業相關的生產性服務業,促進制造業與服務業的協同發展。
  
  1、推動服務型制造發展。引導和支持軌道交通裝 備、工程機械、電力、節能環保等領域優勢企業延伸服務鏈條,從主要提供產品制造向提供產品和服務轉變,由提供設備向提供系統集成總承包服務轉變,由提供產 品向提供整體解決方案轉變。鼓勵制造業企業增加服務環節投入,發展個性化定制服務、全生命周期管理、網絡精準營銷和在線支持服務等。鼓勵優勢制造業企業" 裂變"專業優勢,通過業務流程再造,面向行業提供社會化、專業化服務。支持有條件的企業建立財務公司、金融租賃公司等金融機構,推廣大型制造設備、生產線 等融資租賃服務。
  
  2、加快發展生產性服務業。大力發展面向制造業的信息技術服務業,提高制造業信息應用系統的方案設計、開發和綜合集成 能力。鼓勵互聯網企業無縫對接制造企業,運用新一代信息技術提供產品、市場的動態監控和精準營銷服務。加快發展研發設計、技術轉移、創業孵化、知識產權、 科技咨詢等科技服務業,發展壯大第三方物流、節能環保、檢驗檢測認證、電子商務、服務外包、融資租賃、人力資源服務、售后服務、品牌創建等生產性服務業, 提高對制造業轉型升級的支撐能力。
  
  3、建設完善公共服務平臺。加強經濟預警預測平臺建設,引導企業及時規避化解市場風險。以服務產業園 區、產業集群為重點,加強創新、創業、投融資、信息、技術、物流、市場等各類公共服務平臺建設。建立制造業企業對外投資和工業產品出口公共服務平臺,每年 重點支持5-10家工業領域"走出去"服務平臺和服務機構建設。完善中小企業公共服務網絡,引進和培育一批優質服務機構,全面提高服務水平。支持行業龍頭 企業牽頭建立產業聯盟。大力發展面向制造業企業的電子商務服務平臺,幫助湖南名企名品拓展網絡市場。著力激發社團活力,充分發揮行業協會、異地商會等社會 中介組織作用。
  
  (八)深入開展對接合作,擴大產業對外開放。大力推進產業融合發展,充分統籌利用兩種資源、兩個市場,不斷拓展新的開放領域和空間,提升合作水平和層次,增強產業競爭力。
  
   1、深化產業融合發展。加強先進軌道交通裝備、工程機械、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等優勢產業與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術等新興產業的對接合作、協同發展,促使優 勢產業更優、新興產業加快成長。推動物聯網產業與智能制造領域的融合發展,打造良好的智能制造產業生態系統。統籌軍民產業資源,開展軍民兩用技術聯合攻 關,支持軍民技術相互有效利用,大力發展軍民融合產業。推動產業跨界融合,努力發現和培育產城融合、產教融合、產醫融合等跨界融合催生的新產業和新業態, 拓展發展空間。
  
  2、推動優勢產業"走出去"。大力推進國際產能和裝備制造合作,以特色優勢裝備為主,引導和組織有實力的企業采取工程總 包、BOT等形式承接海外業務,建立合作開發園區和原料基地。支持中車株機、五礦有色、中聯重科、華菱集團、三一集團、泰富重裝和農友機械等企業,在境外 開展并購和股權投資、創業投資,建立全球營銷及服務體系,打造具有較強國際和區域影響力的優勢品牌,形成具有全球配置資源能力的跨國企業,提升企業國際競 爭力。推進企業由產品、技術出口向資本、管理輸出轉變,在全球建立一批具有影響力的研發設計、生產制造、銷售服務基地,加快我省高端裝備產業全球化步伐。 支持省內優勢企業根據目標國家的需求進行產能輸出,積極參與PPP項目,建立中國企業園區或湖南企業園區,促進更多的湖南企業走向海外,帶動產業鏈上下游 更多的湖南企業落戶生根、抱團發展。支持企業參與國際產業合作,設立研發機構、生產制造基地、市場營銷網絡和資源能源基地,提高資源配置效率。鼓勵龍頭企 業與中小企業組建"走出去"聯盟,帶動省內配套中小企業以及省產工業品、技術及服務的完整產業鏈整體"走出去"。支持符合條件的企業在境外發行股票、債 券,與境外企業開展多種形式的經濟技術合作。
  
  3、提高內聯外引水平。加大部省合作力度,爭取更多央企重大項目在湖南布局落地。深化區域 合作,發揮"一帶一部"區位優勢,加快融入長江經濟帶,積極承接產業轉移,吸引更多企業來湘投資興業,建設區域總部。深化對外開放,搶抓絲綢之路經濟帶和 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建設等重大機遇,加大招商引資,吸引世界500強企業來湘設立研發、結算、數據、采購中心。
  
  (九)突出放大特色優 勢,加快重點領域突破。緊跟產業發展趨勢,全面對接國家戰略重點,立足我省產業基礎,分業施策,有序推進。實施"高端裝備創新工程"專項行動,著力引導社 會各類資源集聚,突破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帶動制造業加快發展。以先進軌道交通裝備、工程機械、新材料等為重點,鞏固提升領先優勢,并在若干領域方面進一 步發揮全球影響和引領作用;以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航空航天裝備、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等汽車制造、電力裝備、生物醫藥及高性能醫療器械、節能環保等為重點, 充分發揮比較優勢,在大力提升競爭能力的同時,加快規模擴張,打造新的增長點;以高檔數控機床和機器人、海洋工程裝備及高技術船舶、農業機械等為重點,拓 展挖掘潛在優勢,科學把握產業發展方向,在強化創新、積極搶占產業發展制高點的同時,加快產業化步伐,不斷增強發展后勁。
  
  1、先進軌道 交通裝備。發揮我省軌道交通裝備產業的創新資源、人才資源、市場資源等優勢,加強自主創新,提升國際市場開拓和國際競爭能力,打造世界級軌道交通裝備制造 產業集群和具有國際競爭力的跨國企業,加快建立世界領先的現代軌道交通裝備制造產業體系。重點發展重載貨運機車、客運機車、城際動車組、城軌車輛、有軌電 車、無軌電車、軌道工程機械,著力突破中低速磁浮系統、牽引傳動及網絡控制系統、永磁同步電傳動系統、通信信號系統、牽引電機和變壓器、高性能環保新型先 進復合材料等關鍵技術。
  
  2、工程機械。依托我省工程機械產業整體優勢,以長株潭為重點,以產品技術高端化和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為主線,以 技術創新、產品創新和模式創新為動力,進一步加強信息技術與制造技術的融合,完善工程機械全產業鏈配套能力,打造引領世界工程機械產業發展的研發制造基 地,加快形成世界級工程機械產業集群,發展壯大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跨國企業集團。重點發展新型土石方機械、水上工程機械、物流成套設備、大型起重機械、 大型路面施工機械、大型露天礦綜采設備、節能環保型工程機械、軍事工程機械和重卡底盤、配套動力、高壓大流量液壓件、電子元件和大型軸承等整機和關鍵部件 產品,著力突破高端功能性基礎件和關鍵零部件制造核心技術,加速工程機械成套裝備的智能化、高端化、兩型化、輕量化,大力發展工程機械再制造,加快制造服 務化和服務型制造步伐。
  
  3、新材料。利用省內科研、產業和有色金屬資源等優勢,著力完善20條產業鏈,加快建立具有較強自主創新能力和 可持續發展能力、產學研用緊密結合和軍民融合的新材料產業體系,打造領先全國、躋身世界先進行列新材料產業集群,在若干子領域實現新材料產業跨越發展。重 點發展先進電池材料、先進硬質材料、先進復合材料、高端金屬結構材料、化工新材料、特種無機非金屬材料、3D打印金屬、高分子尼龍和陶瓷粉末材料,加強超 導材料、納米材料、石墨烯材料、生物基材料、智能材料等前沿新材料研發。
  
  4、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貫徹落實國家集成電路發展綱要、互聯 網+行動計劃,加快重點領域突破發展,打造具有較強競爭力和湖南特色的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建成國家集成電路特色集聚區、中部地區最大的移動互聯網創意" 夢工廠"。重點發展導航、工控等特色集成電路芯片,新型功率電力電子器件,離子注入機,電子功能玻璃,觸控面板,新型電子元器件,二代光纖,國產自主可控 整機,智能家居、可穿戴設備等智能終端,傳感器,汽車電子,醫療電子,操作系統和工業軟件產品,移動互聯網服務等。
  
  5、航空航天裝備。 搶抓國家大力推進航空航天裝備國產化、軍民融合和發展通用航空產業的戰略機遇,充分發揮湖南航空航天高端制造的比較優勢,以軍用產品和整機制造為引領,關 聯民用產品為突破,航空航天關鍵零部件和材料為支撐,航空服務業為拓展,加快建設全國重要的中小航空發動機產業基地、航空關鍵零部件生產基地、北斗衛星應 用產業示范基地和通用航空全產業鏈發展示范基地,力爭將長沙建成亞洲最大、世界第三的飛機機輪及剎車系統制造核心基地。重點發展輕型飛機、直升機、小型公 務機、先進無人機等整機產品并逐步系列化。加快發展系留飛艇、平流層飛艇及新概念太陽能飛行器等臨近空間飛行器產品設計與集成制造,著力突破高質量中小航 空發動機和各型起落系統、核心芯片設計與制造、北斗衛星導航應用、高分辨率對地觀測應用等關鍵技術。
  
  6、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等汽車制造。 緊跟產業發展趨勢,立足比較優勢,重點加快純電動汽車、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和節能汽車發展,同時積極推動燃料電池汽車、智能網聯汽車的開發生產。加快研發 和掌握一批最新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的關鍵核心技術,重點發展高性能、高續航里程的純電動大巴、純電動乘用車等新能源汽車品種,初步建立完善配套產業鏈,使動 力電池、電機驅動等關鍵系統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汽車智能控制系統及其相關技術水平得到快速提升,面向全國行業配套。到2020年,全省新能源與節能汽車產 業形成具有特色產品的重點企業6-8家,產業整體規模進入全國行業前8名。
  
  7、電力裝備。堅持龍頭企業帶動,提升基礎部件配套能力,推 動產業鏈由制造環節向研發與服務高附加值環節延伸,建設國際先進的高端電力裝備產業基地,增強相關領域國際標準制定話語權。重點發展3.5兆瓦以上風力發 電機組、500kv及以上超(特)高壓新型電力變壓器、電抗器、電流及電壓互感、110-500kv封閉式組合電器、智能型變壓器、智能配電系統、智能計 量系統、智能用電終端、智能型高低壓成套電器裝置、地埋式變電站成套設備、高溫超導傳輸電纜等,積極發展風電、水電、太陽能發電、智能電網等關鍵技術、裝 備及供配電與控制系統。
  
  8、生物醫藥及高性能醫療器械。突出自主創新,深化兩化融合,加快突破生物醫藥及高性能醫療器械創制重大關鍵技 術和工藝,大力推進行業兼并重組步伐,培育知名品牌、龍頭企業和拳頭品種。重點發展原創、首仿、特色化學藥、中藥、生物技術藥物和分子診斷,加快生物轉化 中藥產業化,加大干細胞產品檢測、血細胞組分制品、新型疫苗、治療性抗體等生物技術藥物新產品創制,推動高性能診療設備、高值醫用耗材、高端體外診斷試劑 以及可穿戴、遠程診療等移動醫療新產品開發,實現生物3D打印等新技術的突破和應用。推動現代化制藥裝備研發制造,加快向大健康產業和精準醫療領域拓展。
  
   9、節能環保。圍繞綠色發展,按照兩型社會建設要求,加大節能技術裝備、環保技術裝備及資源綜合利用裝備研發制造,促進節能環保產業跨越式發展,加快構 建具有湖南特色的先導產業,打造新的增長點。重點發展節能節水關鍵技術和裝備、環保關鍵技術和裝備、循環經濟關鍵技術和裝備、資源綜合利用關鍵技術和裝 備,大力發展兩型住宅產品,培育壯大運營服務為重點的節能環保服務業。
  
  10.高檔數控機床和機器人。把握產業智能化大趨勢,著眼全球高 端制造業發展巨大需求和我省的現實基礎條件,大力推動核心技術、軟件開發、關鍵零部件及加工材料等研發和產業規模化發展,形成特色鮮明、具備國內較強競爭 力的數控機床、機器人、增材制造(3D打印)產業集群。重點發展數控機床、工業機器人、增材制造(3D打印)等智能制造裝備產業領域核心技術、軟件開發、 關鍵零部件及加工材料。
  
  11、海洋工程裝備及高技術船舶。對接國家建設海洋強國戰略,結合國際國內船舶和海洋工程裝備市場需求、發展方 向,著力推進技術創新、壯大產業規模、促進產業集聚,切實提高產業核心競爭力,建設內陸領先的海洋工程裝備及高技術船舶產業基地。重點發展大型海上樁基設 備、大型海上吊裝設備、海上鉆探系統、航道疏浚裝備、船舶動力、海上石油鉆井電機、高端游艇、公務執法艇、特種內河船舶、深海探測、深海機器人、海底工程 機械、資源開發利用、海上作業保障及關鍵系統和專用設備等產品。
  
  12、農業機械。緊密結合湖南產業特色,以農業現代化對農業機械需求為 牽引,以提高主要農作物和特色種養、農產品加工機械化、自動化、智能化水平為重點,加快建設全國特色農機制造大省的步伐。大力發展水稻全程生產機械、油菜 種植和收獲機械、果蔬采摘機械、農副產品產后處理及初加工設備,重點突破水稻育插秧技術、油菜少耕精量直播技術等新一代的農機制造技術,提高農機裝備信息 收集、智能決策和精準作業水平,建設全國特色農機制造強省和應用大省。
  
  三、保障措施
  
   (一)加大組織協調力度。在湖南制造強省建設領導小組領導下,加強重大規劃、重大政策、重大工程專項、重大問題和重要工作的統籌協調。各級各部門要積極 履責,形成推進制造強省建設的強大合力。充分發揮專家咨詢委員會和各類智庫作用,為制造強省建設提供持續、高水平的決策咨詢。加強產業規劃引導,做好制造 業發展與相關產業發展規劃間的銜接,針對不同產業制定相應的行動方案,研究具體指導和推進的政策意見。建立制造強省戰略任務落實情況督促檢查和第三方評價 機制,加強產業運行監測與形勢分析,強化工作督導考核。各地要結合實際,建立相應組織協調機制,統籌推進制造業發展工作。
  
  (二)加強重 點項目建設。重大工程和重點項目是落實制造強省戰略的重要載體。要以12個重點領域規劃的重大項目為抓手,加大項目建設力度。突出企業主體作用,圍繞轉型 升級、提升核心競爭力,切實加大投入,每年滾動建設一批、投產一批、謀劃一批重點項目,增強制造業發展后勁。積極創造條件,爭取國家重大項目落戶湖南。對 帶動能力強的重大項目,優先納入省重點項目管理,給予全方位支持。加強對制造強省重點項目的調度監控,搞好協調服務,促進項目建設順利進行,確保投資實 效。
  
  (三)擴大財稅金融支持。建立健全財稅金融政策支持體系,加大財政資金支持,形成財政投入穩步增長機制。設立省級新興產業發展基 金,突出支持制造強省重點產業發展。省戰略性新興產業與新型工業化專項、移動互聯網產業發展專項、信息產業和信息化專項等省級財政專項資金,對制造強省建 設重點項目給予傾斜支持。完善和落實促進制造業創新產品研發和規模化應用的政府采購政策。整合相關產業扶持資金,創新支持方式。發揮多層次資本市場的融資 功能,積極探索產業投融資PPP模式,推動天使投資基金、小微企業互助擔保、專利權質押貸款等工作在全省開展。落實產業發展稅費優惠政策,增強企業發展活 力。
  
  (四)積極推動創新創業。圍繞制造業加快發展,深入推進"135"工程建設,大力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落實支持小微企業發展的 財稅優惠政策,優化中小企業發展專項資金使用重點和方式,探索建立科技成果轉化產業基金和中小企業發展基金,促進創新成果產業化和創業項目建設。鼓勵商業 銀行加大小微企業金融服務專營機構建設力度,加快構建中小微企業征信體系,積極發展面向小微企業的知識產權質押貸款、信用保險保單質押貸款等。建立完善小 微企業融資擔保體系,創新產品和服務,降低企業融資成本。支持小微企業創業基地、綜合服務體系建設。完善公共服務平臺網絡,建立信息互聯互通機制,為小微 企業提供創業、創新、融資、咨詢、培訓、人才等專業化服務。
  
  (五)深化產業對外開放。深化外商投資管理體制改革,提高貿易投資便利化水 平,營造穩定、透明、可預期的營商環境。進一步放寬市場準入,支持制造業企業通過委托開發、專利授權、眾包眾創等方式引進先進技術和高端人才,推動利用外 資由重點引進技術、資金、設備向合資合作開發、對外并購及引進領軍人才轉變。完善制造業企業"走出去"的風險評估和預警協調機制,探索實施政府購買服務的 方式,鼓勵行業協會、中介機構和企業聯盟為企業"走出去"提供信息、法律、政策、國情、商機和預警等資訊服務。強化制造業企業走出去法律保障,規范企業境 外經營行為,維護企業合法權益。加快制造業走出去支撐服務機構建設和水平提升,建立制造業對外投資公共服務平臺和出口產品技術性貿易服務平臺,完善應對貿 易摩擦和境外投資重大事項預警協調機制。
  
  (六)強化產業人才支撐。實施企業經營管理人才素質提升工程,培養造就一批優秀企業家和高水平 經營管理人才,提高現代經營管理水平和企業競爭力。注重中外合作、部省合作和校企合作,配合中央做好"千人計劃"、"萬人計劃"等人才工程,深入實施我省 引進海外高層次人才 "百人計劃",建設領軍人才示范區。在重點產業領域,大力引進高端人才、急需緊缺人才及其創新團隊;大力發展職業技術教育,探索"訂單式"人才聯合培養機 制,加快高技能技術人才培養,打造大批"工匠湘軍"。建立完善人才激勵、服務、流動和使用制度。
  
  (七)營造良好發展環境。堅持新型工業 化第一推動力不動搖,充分發揮輿論引導作用,努力營造全社會銳意創新創業的良好氛圍。深化體制機制改革,進一步轉變政府職能,全面推進依法行政,創新政府 管理方式,加快簡政放權,提高產業治理水平。深化行政審批改革,落實企業投資主體地位,壓縮審批事項,縮小審批范圍,整合審批環節,優化審批流程,縮短審 批時限,全面推行網上政務與網上服務。深化市場準入制度改革,實施"負面清單"管理,大力推進商事制度改革。深化國有企業改革,健全現代企業制度。有序發 展混合所有制經濟,推動非公有制經濟健康發展。推行企業產品、質量、安全自我聲明和監督制度,完善淘汰落后產能政策措施,健全市場退出機制。實施收費清單 制度,加強市場監管,減輕企業負擔,營造公平競爭市場環境。
  
  附件:湖南制造強省建設重點產業發展規劃表


相關文章推薦:

主頁 > 新聞中心 > 政策解讀 > 十三五政策及新聞 >

湖南省貫徹《中國制造2025》建設制造強省五年行動計劃(2016-2020年)

2015-12-02 來源:未知 點擊:

  湖南作為制造業大省,提出“十三五”期間將加快發展12大重點產業。到2020年,12個重點產業主營業務收入年均增長12%左右,其中軌道交通裝備和工程機械將打造成為世界級產業集群,并形成2家以上主營業務收入過千億元的大企業。
  
  這是湖南省政府1日發布的建設制造強省五年行動計劃(2016-2020年)提出的目標。據了解,12個重點支持的產業領域中,有10個是“中國制造2025”確定的重點領域,另兩個是湖南省根據自身特點增加的工程機械和節能環保產業。
  
  湖南省經信委副主任殷林波介紹說,湖南工程機械產業總規模在2014年達到1619億元,占全國的1/3左右,擁有中聯重科、三一重工、山河智能等全球工程機械領域500強企業,下一步將繼續做大做強,成為湖南打造“制造強省”的主力軍。
  
  根據行動計劃,湖南省將圍繞12個重點產業,開展制造業創新能力建設工程、智能制造工程、制造+互聯網+服務工程等7大專項行動。到2020年,湖南省將創建50個智能制造示范企業、100個智能制造示范車間。


  湖南省貫徹《中國制造2025》建設制造強省
  
  五年行動計劃(2016-2020年)

  為全面貫徹落實《中國制造2025》,加快建設制造強省,加速推進新型工業化,制定本行動計劃。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和《中國制造2025》,牢固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堅持新型工業化 第一推動力不動搖,以創新發展為主題,以轉型升級、提質增效為中心,以兩化融合為主線,以智能制造為主攻方向,全面推進"1274"行動,著力鞏固提升領 先優勢,充分發揮比較優勢,拓展放大潛在優勢,大力發展先進制造業、改造提升傳統產業,推動生產型制造向服務型制造轉變,打造中國智能制造示范引領區,充 分發揮實施制造強國戰略主力軍作用,加快實現制造大省向制造強省的新跨越。
  
  (二)基本原則。
  
  市場主導,政府引導。全面深化改革,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強化企業主體地位,激發企業活力和創造力。積極轉變政府職能,加強規劃引導和政策扶持,創造良好發展環境。
  
   自主創新,開放合作。始終把自主創新擺在制造業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堅持人才為本,建設完善自主創新體系,加強關鍵共性技術攻關,加速科技成果產業化。 大力推動開放發展,堅持"引進來"與"走出去"并舉,充分利用全球創新資源和產業發展資源,促進與全球產業鏈、創新鏈和價值鏈的有機對接,形成新的發展優 勢。
  
  兩型引領,提質增效。堅持兩型引領發展,加強節能環保技術、工藝、裝備推廣應用,全面推行清潔生產,大力發展循環經濟,促進產業兩型化、兩型產業化發展,著力提升發展質量效益,不斷增強持續發展能力。
  
   重點突破,整體提升。堅持優勢優先,加快突破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搶占產業發展制高點。發揮龍頭產業和企業帶動作用,促進相關產業和產品發展。全面推進 轉型升級,加快先進制造業發展步伐,加大傳統產業改造力度,強化生產性服務業基礎支撐,著力調整優化結構,切實提高制造業整體發展水平。
  
  強化質量,夯實基礎。堅持質量為先,把質量作為制造業發展的關鍵內核,全面夯實產品質量基礎,統籌推進核心基礎零部件、先進基礎工藝、關鍵基礎材料和產業技術基礎發展,加強品牌創建,提高產品質量,不斷提升湖南制造整體形象。
  
  深化融合,協同發展。加強產業間廣泛對接,大力推進信息化與工業化深度融合、制造業與生產性服務業深度融合和軍民產業深度融合,探索新模式新業態,加快構建現代產業體系,促進產業協同發展。
  
  (三)發展目標。
  
  圍繞加快制造強省建設,全面推進"1274"行動,即加快發展12大重點產業,大力實施7大專項行動,著力打造制造強省4大標志性工程,不斷加快轉型升級步伐,努力實現不同時期、不同領域制造強省建設的新突破。
  
  湖南制造強省建設"1274"行動
  
   --重點產業加快發展,工業運行質量進一步提高。先進軌道交通裝備、工程機械、新材料等領先優勢產業不斷做大做強,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航空航天裝備、 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等汽車制造、電力裝備、生物醫藥及高性能醫療器械、節能環保等比較優勢產業不斷加速發展,高檔數控機床和機器人、海洋工程裝備及高技術船 舶、農業機械等潛在優勢產業不斷培育壯大,形成一批產業競爭高地和新的增長點,進一步構建多點支撐、多極發展產業格局,制造強省建設實現良好開局。到 2020年,12個重點產業主營業務收入年均增長12%左右,帶動支撐全省工業經濟平穩健康發展;工業經濟運行質量保持全國前列;制造業質量競爭力指數達 85,增加值率高于全國平均水平,全員勞動生產率增速達8%。
  
  --智能制造加快推進,產業兩化融合進一步深化。制造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水平明顯提升,信息化發展指數保持全國前列。全省寬帶普及率70%、數字化研發設計工具普及率75%、關鍵工序數控化率52%。建成50個智能制造示范企業。
  
  --創新體系加快完善,自主創新水平進一步提升。力爭形成1-2個國家級制造業創新中心,建成30個左右區域性和省級制造業創新中心,突破和掌握一批重 點領域關鍵共性技術。規模以上制造業企業研發經費內部支出占主營業務收入比重達1.28%以上,億元主營業務收入有效發明專利數0.73件。
  
  --綠色制造加快推廣,持續發展能力進一步增強。制造業綠色發展水平顯著提升,重點行業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物耗及污染物排放達到國內先進水平。冶金、 化工、建材等傳統行業能耗的主要技術經濟指標大部分達到國內先進水平。全省規模以上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比2015年下降18%、二氧化碳排放量比2015 年下降22%、用水量比2015年下降23%,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率達到75%。
  
  --產業結構加快優化,制造業向中高端轉變進一步加 速。制造強省四大標志性工程建設全面推進,在12個重點產業領域,打造形成湖南制造強省建設20個標志性產業集群、20個標志性產業基地、50家標志性領 軍企業、50個具有較強國際國內影響力的標志性品牌產品,制造業產業結構明顯優化,核心競爭力不斷增強,向中高端轉變步伐進一步加快。
  
  二、主要任務
  
  全面實施制造強國戰略,大力推進制造強省建設,緊緊圍繞國家戰略任務和制造強省戰略目標,結合湖南發展實際,突出重點,凝聚合力,系統推進。
  
   (一)加快成果轉化步伐,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實施"制造業創新能力建設工程"專項行動,充分發揮長株潭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建設引領帶動作用,強化企業主 體地位,突出先進制造業創新發展,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圍繞創新鏈部署資源鏈,加大關鍵共性技術攻關,加速科技成果產業化,打造湖南制造業競爭新優勢。
  
   1、加速技術創新和成果產業化。瞄準重大戰略需求和未來產業發展制高點,定期研究制定和發布重點領域技術創新路線和導向目錄,引導企業加大關鍵共性技術 攻關力度,打通產業鏈。緊跟國內外產業發展趨勢,整合省內外創新資源,集中力量突破一批支撐產業發展的關鍵共性技術,加強基礎性、前沿性技術研究,搶占產 業技術制高點。大力實施"315"創新計劃,即每年組織開展30項重大關鍵共性技術攻關,推動100項重點新產品開發和100項專利技術轉化,對50項首 臺(套)重大裝備和50項首批新材料進行獎勵補助。通過示范引領,構筑從專利到產品、從產品到產業的轉化通道。健全以技術交易市場為核心的技術轉移和產業 化服務體系,建立和完善科技成果信息發布和共享平臺,建立科技成果轉化激勵機制和體制,提高科技成果轉化率。支持省內先進制造企業建立創新孵化產業園區、 專業眾創空間,建設一批從事技術集成、熟化和工程化的中試基地。
  
  2、建設完善創新體系。完善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政產學研用相結 合的制造業創新體系。一是積極創建國家制造業創新中心,加大區域、地方、企業等多層次創新中心建設。加快國家級和省級企業技術中心、工程(技術)研究中 心、重點實驗室等創新平臺的發展,鼓勵省級中心創建國家技術創新示范企業。鼓勵有條件的企業在境外通過新建、入股、并購等方式建立研發機構、技術中心。到 2020年,培育形成100家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技術創新示范企業,600家省級企業技術中心。二是促進協同創新,深化省校(院、所)產學研合作,圍繞 制造業關鍵領域,支持高校、科研機構聯合企業共同承擔國家各類重大科技計劃和產業化專項。發揮行業骨干企業的主導作用和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基礎作用,推進 產業創新聯盟建設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建設,開展產學研用協同創新。三是推進公共服務平臺建設。建設一批促進制造業協同創新的公共服務平臺,力爭建成國家中 部技術產權交易平臺。規范相關服務標準,提高技術研發、檢驗檢測、技術評價、技術交易、質量認證、人才培訓等專業化服務水平,建立重點制造領域數據庫,為 企業提供創新知識和工程數據的開放式共享服務平臺。
  
   3、加快發展工業設計。堅持以市場為導向、企業為主體,產學研用協同,不斷激發企業積極性和創造性,形成政府大力推動、市場有效驅動、企業協同創新的工 業設計發展體系。支持骨干企業整合資源,單獨組建或與高校、科研機構、專業設計單位共建工業設計中心。緊密結合我省產業優勢和特色,著力推動工業設計與裝 備制造業等優勢產業融合發展。促進制造業企業與工業設計服務相關單位對接,形成一批優秀工業設計成果轉化示范項目。鼓勵傳統代工企業建立設計中心,向代設 計和擁有自主設計品牌轉變。培育一批專業化、開放型的工業設計企業,主動融入國際工業設計服務外包網絡。以市場化機制建設可持續運營的工業設計公共技術平 臺,重點培育壯大中意設計創新中心(湖南)等設計創新平臺。進一步擴大"芙蓉杯"國際工業設計創新大賽影響力,推進制造業企業與境內外優秀工業設計機構、 人才交流對接。到2020年,培育形成5-8家國家級工業設計中心、50家左右省級工業設計中心。
  
  4、加大標準制定和知識產權運用。加 強標準體系建設,大力推動新材料制造、智能制造、成套技術裝備制造等重點領域標準化工作,鼓勵和支持企業參與國際、國家、行業和地方標準制定與修訂,鼓勵 和支持企業、學會、商會、聯合會等社會組織制定社會團體標準或聯盟標準,促進我省工業技術標準化和標準產業化。加大標準的宣傳貫徹力度,強化知識產權運 用,加強知識產權保護,促進重點關鍵共性技術知識產權戰略儲備。培育提升企業知識產權運用能力,鼓勵和支持企業運用知識產權參與市場競爭,開展專利收購、 轉讓、質押、運營等多種有效實現形式和渠道,構建產業化導向的專利組合和戰略布局。
  
  (二)大力推進智能制造,深化兩化深度融合。實施" 智能制造工程"專項行動,圍繞流程制造、離散制造、智能裝備和產品、新業態新模式、智能化管理、智能化服務等關鍵環節,突出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高檔數控 機床和機器人、先進軌道交通裝備、工程機械等重點領域,著力實現全省智能制造重點突破、面上提升,加快智能制造發展。
  
  1、提升智能裝備 和產品水平。依托中車株機、中車株機研究所、中聯重科、三一集團等核心企業,將湖南智能軌道交通裝備技術和智能工程機械技術提升至國際領先水平;依托衡陽 特變、湘電集團、遠大科技、永清環保等核心企業將我省智能電力裝備、智能環保裝備技術提升至國際先進水平;依托省工業機器人產業示范園和長泰機器人、長沙 華恒、株洲天一、千山藥機、楚天科技等企業大力開發面向汽車及零部件、電子信息、工程機械、食品加工、醫藥裝備、民爆煙花、物流等產業的工業機器人及智能 自動化生產線成套裝備;依托宇環數控、中大創遠、哈量凱帥、長沙機床、衡泰機械、湖大海捷、長沙一派等重點企業,在提升創新能力基礎上不斷擴大我省在數控 機床相關領域的優勢品種及市場;依托華曙高科等企業加快建設增材制造湖南省工程研究中心、湖南省激光增材制造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和湖南"3D數字化制造"產 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打造湖南省增材制造(3D打印)產業示范基地,加快增材制造在汽車制造、航空產業等領域擴大工業級應用。
  
  2、加大 智能制造示范推廣。重點選擇在工程機械、電工電器、汽車制造、軌道交通、新材料、電子信息、生物醫藥、食品工業、紡織、國防軍工與民爆煙花等領域推廣智能 制造,采用工業機器人應用系統改造提升一批中厚板焊接生產線/單元、無人化柔性焊裝車間、民爆物品智能生產線、無人化鑄造車間、高端醫藥制造自動化生產 線、鞭炮制造自動化生產線、智能化物流車間等生產系統,分步驟、分層次開展應用示范。全面開展智能制造示范企業和智能制造示范車間創建,到2020年,創 建50個智能制造示范企業、100個智能制造示范車間。支持長沙市建設"國家智能制造試點示范基地",每年舉辦一次智能制造產業發展現場經驗交流與推廣活 動。
  
  3、推動智能服務創新。大力發展以在線監測、遠程診斷和云服務為代表的智能服務,推動風電、環保、節能等領域龍頭骨干企業創新經營 模式,改造業務流程,積極應用新型傳感技術、網絡技術和數據分析處理技術,實現裝備產品的適時定位、遠程監控、在線診斷等服務系統創新。大力培育發展大規 模個性化定制、遠程運營維護等新模式新業態,鼓勵支持有條件的大型裝備制造企業向具有系統總集成、設備總成套、工程總承包能力的解決方案提供商轉型。
  
   4、加快智能制造推廣平臺建設。推進中小企業數字技術應用服務平臺建設,引進和培育3-5個為中小企業提供基于智能制造的咨詢體驗、軟件產品應用、機器 換人、電子商務、工業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等服務的信息化服務平臺,支持工業云及工業大數據中心建設,為中小企業數字工廠(車間)、智能制造、"機器換 人"等提供技術咨詢、方案設計、流程改造、裝備開發、安裝維護等專業服務。加快建設一批面向智能制造的創客空間項目,積極探索通過眾籌模式發展智能制造。
  
   5、完善信息基礎設施。深入推進"數字湖南"建設,加快實施"寬帶中國"戰略,建設光纖網絡和無線城市,大幅提升寬帶網絡速率,優化寬帶網絡性能和服務 水平,建設覆蓋全省的高效信息高速公路。加快產業園區光纖網、移動通信網和無線局域網部署和建設,提高企業寬帶接入能力,為建設高帶寬、低延時、高可靠、 廣覆蓋的工業互聯網提供支撐。加強智能制造工業控制系統網絡安全保障能力建設。
  
   (三)發揮整機帶動作用,夯實制造產業基礎。實施"工業強基工程"專項行動,著力實現制約我省制造業特別是重點裝備制造業發展的核心基礎零部件(元器 件)、先進基礎工藝、關鍵基礎材料和產業技術基礎(簡稱"四基")的工程化、產業化突破,構建整機牽引與基礎支撐協調發展的產業格局。
  
  1、強化整機牽引。注重需求側激勵,明確我省工業強基示范應用方向,鼓勵整機企業、"四基"企業和重點用戶開展合作研發和協同攻關,加快自主產品和技術產 業化,形成研發、生產、銷售的共同體。圍繞先進軌道交通裝備、工程機械、航空航天裝備、新能源汽車、電力裝備、節能環保裝備等具有較強競爭優勢產業,著力 突破整機發展的核心基礎零部件、先進基礎工藝、關鍵基礎材料和產業技術基礎等制約,促進整機企業與四基企業、高校、科研院所之間產學研用結合,實現良性互 動、協同創新。
  
  2、加強聯合攻關。發揮國防科技大學、中南大學、湖南大學等省內外高校在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航空航天、新材料、機械裝 備等領域的學術優勢和研發支撐能力,著力解決核心基礎零部件(元器件)、關鍵基礎材料的產品性能和穩定性問題。組織開展先進成型、加工等關鍵制造工藝及高 端裝備的聯合攻關,引領企業開展生產系統改進和工藝創新。加大基礎專用材料研發力度,提高專用材料自給保障能力和制備技術水平。
  
  3、加大示范應用。開展"四基"示范應用推廣,充分運用國家工業強基網、湖南湘品出湘網等網絡平臺和各種對接合作平臺,提升我省"四基"品牌美譽度和影響力,促進先進的核心基礎零部件(元器件)、先進基礎工藝、關鍵基礎材料推廣應用。
  
  (四)推廣先進質量管理,提升質量技術水平。堅持質量為先,走以質取勝的發展道路,著力提升產品質量控制技術,夯實質量發展基礎,優化質量發展環境,形成一批擁有核心競爭力和自主知識產權的知名品牌,促進制造業質量競爭力穩步提升,努力實現湖南速度向湖南質量轉變。
  
   1、推廣先進質量管理技術和方法。充分發揮質量管理先進企業示范引領作用以及行業協會和中介服務機構的橋梁紐帶作用,推廣應用質量診斷、質量改進和效益 提升方法,普及卓越績效、精益生產、質量診斷、數據管理等先進生產管理模式。組織實施質量標桿示范應用工程,鼓勵企業創建全國"工業質量標桿企業"和 "工業產品質量控制和技術評價實驗室",遴選"湖南省工業質量標桿企業",為推動全省企業質量管理創新提供指導。鼓勵企業積極參與創建一批國家級質量控制 和技術評價公共服務平臺,提高企業質量并行工程、敏捷制造、在線監測、在線控制和產品全生命周期質量追溯能力以及對外服務能力。
  
  2、大 力提升產品質量。加強質量管理,推進軌道交通裝備、工程機械、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術等重點產業關鍵原材料、基礎零部件(元器件)等基礎領域的制造技術攻 關,提高產品質量,促進一批重點產品重要指標達到國際國內先進水平。健全產品質量標準體系,鼓勵支持企業制定和實施與國際先進水平接軌的制造業質量、安 全、衛生、環保、能耗等有關標準。推進標準、計量、認證認可、檢驗檢測能力建設,在制造業重點優勢領域,打造一批國家級檢驗檢測中心為重點的公共服務平 臺。
  
  3、加強質量監管。圍繞國計民生、健康安全、節能環保等重點領域,建立健全企業產品質量標準體系和質量信用信息收集與發布制度,強 化企業質量主體責任。以保障國防工業、食品、藥品等消費品質量安全為重點,實施產品全生命周期的質量管理和質量追溯,推廣應用物聯網等智能化的生產和物流 系統及檢測設備。加大對質量違法和假冒偽劣行為的打擊與懲處力度,支持企業開展自律規范、信譽承諾活動,防范化解產品質量安全風險,切實維護正常市場秩 序。
  
  (五)全面推行綠色制造,強化持續發展能力。實施"綠色制造工程"專項行動,加快推動制造業生產方式綠色化,構建投入低、消耗少、污染輕、產出高、效益好的產業結構和生產方式,促進制造業兩型化發展,進一步增強產業持續發展能力。
  
   1、加快制造業兩型化。進一步推動全省制造業走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發展路子,廣泛應用先進節能環保技術、工藝和裝備,全面推進鋼鐵、有色、化工、建 材、輕工等傳統制造業兩型化改造。大力推廣節能與新能源汽車、非電中央空調、高效電機等重大節能技術裝備,推進環衛、餐廚垃圾處理、工業廠房內環境治理、 脫硝脫硫除塵、廢渣廢水廢氣治理及土壤修復等環保技術裝備的產業化示范和規模化利用。大力研發推廣余熱余壓回收、水循環利用、重金屬污染減量化、有毒有害 原料替代、廢渣資源化、脫硫脫硝除塵等綠色工藝技術裝備,加快應用清潔高效鑄造、鍛壓、焊接、表面處理、切削等加工工藝。推廣輕量化、低功耗、易回收等技 術工藝,持續提升電機、鍋爐、內燃機及電器等終端用能產品能效水平,加快淘汰落后機電產品和技術。大力推進住宅工廠化制造,加快建筑工業化進程。
  
   2、推進資源節約高效利用。提高大宗工業廢棄物綜合利用水平,以尾礦有價金屬組分高效分離提取和利用、生產高附加值大宗建筑材料為重點,推進有色金屬尾 礦綜合利用。以電力、冶金、化工、建材等行業為重點,實施鋼渣、粉煤灰、電石渣、脫硫石膏等大宗固體廢棄物綜合利用工程。推動冶金、建材、化工、釀酒等行 業余熱余壓及廢氣綜合利用,重點推進焦爐、高爐、轉爐煤氣回收利用。推進工程機械、電機等機電設備再制造產業發展,加快再制造關鍵技術研發與應用。開發推 廣提高水的重復利用率、廢水深度處理和回用、廢液回收和資源化利用等技術,促進工業園區污水集中處理和再生利用,積極推進污水、垃圾、固廢資源化、無害化 收集和處理產業發展。
  
  3、構建綠色制造體系。支持企業開發綠色產品,推行生態設計理念,強化產品全生命周期綠色管理,顯著提升產品節能 環保低碳水平,引導社會采購綠色產品,促進綠色生產和綠色消費,努力構建高效、清潔、低碳、循環的綠色制造體系。建設綠色工廠,實現廠房集約化、原料無害 化、生產潔凈化、廢物資源化、能源低碳化。發展綠色園區,推進國家低碳工業園區試點示范,加快試點園區重點用能行業低碳化改造,培育一批低碳企業,實現園 區資源循環利用和綜合利用。大力推進清潔生產,緊密結合湘江保護和治理"一號重點工程",以長株潭及湘江流域為重點區域,以冶金、有色、化工、建材等排放 較大行業為重點對象,全面推行工業企業清潔生產審核。
  
   (六)不斷調整優化結構,促進產業集聚發展。全面推進以標志性產業集群、產業基地、領軍企業和知名品牌創建為主要內容的"湖南制造強省標志性工程"建 設,以集聚發展為導向,以重點園區為平臺,以核心企業為龍頭,以高端裝備制造為抓手,建立完善支持企業技術改造的長效機制和配套政策,持續推進企業技術進 步,促進產業結構調整優化,推動湖南制造業向中高端轉變。
  
  1、著力發展一批標志性產業集群。鞏固提升先進軌道交通裝備、工程機械、新材 料整體行業國內領先地位,大力提升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航空航天裝備、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等汽車制造、電力裝備、生物醫藥及高性能醫療器械、節能環保裝備等 產業在細分領域的競爭能力,加快高檔數控機床和機器人、海洋工程裝備及高技術船舶、農業機械裝備等產業化步伐。到2020年,形成20個左右在國內外具有 較強影響力、特色鮮明、競爭力強、品牌聲譽好、支撐區域經濟發展能力強的優勢產業集群,重點打造1-2個世界級優勢產業集群。
  
  2、著力 打造一批標志性產業基地。深入推進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創建,促進產業園區建設。堅持特色化、差異化發展,依托現有國家級經開區高新區和省級產業園區 (工業集中區),國家級、省級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通過省市共建、加大投入、完善服務等措施,促進產業、知識技術、人才和服務向基地集聚。到2020 年,打造20個左右主導產業突出、創新能力強、服務功能完善、承載重點產業發展能力強的制造業特色產業基地(園)。
  
  3、著力壯大一批 標志性領軍企業。實施大企業大集團戰略,做強一批有一定優勢的重點企業,引進一批國內外龍頭企業,壯大一批有發展潛力、成長性好的創新型企業,培育一批引 領行業發展、具有國際競爭力的跨國集團,打造50家左右能夠參與全球競爭和區域競爭、行業領先的產業領軍企業,形成2家以上主營業務收入過千億元的大企 業。
  
  4、著力培育一批標志性品牌產品。完善品牌培育機制,加大品牌培育力度。大力開展"知名品牌創建示范區建設",推進地理標志產品保 護與發展,打造一批特色鮮明、競爭力強、市場信譽好的制造業產業集群區域品牌。開展工業品牌建設試點示范,每年培訓50名品牌經理、培育10家左右"湖南 省工業品牌建設示范企業",鼓勵和支持企業創建"全國工業品牌培育示范企業",形成一批具有核心競爭力和國內外影響力的品牌企業。支持企業追求卓越品質, 形成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名牌產品,不斷提升企業品牌價值,推動湖南產品向湖南品牌轉變。圍繞軌道交通、工程機械、電力裝備等重點產業領域,培育50個產品 質量性能達到國際或國內先進水平、擁有核心技術和自主知識產權、美譽度高、具有較強競爭力的標志性品牌產品。
  
  5、著力引導中小企業加快 發展。實施中小企業"專精特新"發展工程專項行動,引導中小企業專注于核心業務,提高專業化生產、服務和協作配套能力。支持中小企業實行股份制改造,建立 現代企業制度,提高公司治理和資本市場整合資源能力。加大中小企業共性技術攻關和產業技術轉化力度,提高中小企業創新能力。深入開展"騰飛杯"管理升級活 動,推進中小企業商業模式創新、管理創新。鼓勵中小企業廣泛應用現代信息技術,提升企業信息化水平。
  
   6、著力優化產業區域發展布局。結合區域發展基礎和產業特色優勢,推動制造業區域差異發展,形成特色突出、結構合理、產業協同的制造業發展布局。各地區 在結合實際做大做強特色優勢產業的同時,緊緊圍繞全省制造業發展重點領域,突出重點,發揮優勢,協同推進全省重點產業加快發展。推動長株潭地區發展高技術 含量、高附加值、高帶動性的資本密集型和智力密集型產業發展,將長株潭地區打造成以先進軌道交通裝備、中高端工程機械、新一代信息技術、新材料和中小航空 等為重點的全國一流、世界先進的制造業集聚地。以衡陽市、郴州市、永州市等為重點,推動湘南地區以電子信息、電工電器等產業為重點,積極承接產業轉移、加 快自主創新,形成一批鏈條完整的優勢產業集群。以岳陽市、益陽市、常德市為重點,積極對接長江開放經濟帶戰略,以高分子新材料、生物醫藥、船舶、電子信息 等產業為重點,打造環洞庭生態經濟圈。以邵陽市、婁底市、懷化市、湘西自治州、張家界市為重點,推動湘中及大湘西地區發揮生態資源優勢,積極培育發展生物 醫藥、新材料等特色優勢產業,著力形成多點支撐、多極發展的制造業發展格局。
  
  (七)統籌推進協同發展,推動制造服務轉型。積極適應制造 業發展新趨勢,大力實施"制造+互聯網+服務"專項行動,進一步推進制造企業與互聯網企業的深入對接,不斷推出融合發展的新模式新業態,推動生產型制造向 服務型制造轉變,加快發展與制造業相關的生產性服務業,促進制造業與服務業的協同發展。
  
  1、推動服務型制造發展。引導和支持軌道交通裝 備、工程機械、電力、節能環保等領域優勢企業延伸服務鏈條,從主要提供產品制造向提供產品和服務轉變,由提供設備向提供系統集成總承包服務轉變,由提供產 品向提供整體解決方案轉變。鼓勵制造業企業增加服務環節投入,發展個性化定制服務、全生命周期管理、網絡精準營銷和在線支持服務等。鼓勵優勢制造業企業" 裂變"專業優勢,通過業務流程再造,面向行業提供社會化、專業化服務。支持有條件的企業建立財務公司、金融租賃公司等金融機構,推廣大型制造設備、生產線 等融資租賃服務。
  
  2、加快發展生產性服務業。大力發展面向制造業的信息技術服務業,提高制造業信息應用系統的方案設計、開發和綜合集成 能力。鼓勵互聯網企業無縫對接制造企業,運用新一代信息技術提供產品、市場的動態監控和精準營銷服務。加快發展研發設計、技術轉移、創業孵化、知識產權、 科技咨詢等科技服務業,發展壯大第三方物流、節能環保、檢驗檢測認證、電子商務、服務外包、融資租賃、人力資源服務、售后服務、品牌創建等生產性服務業, 提高對制造業轉型升級的支撐能力。
  
  3、建設完善公共服務平臺。加強經濟預警預測平臺建設,引導企業及時規避化解市場風險。以服務產業園 區、產業集群為重點,加強創新、創業、投融資、信息、技術、物流、市場等各類公共服務平臺建設。建立制造業企業對外投資和工業產品出口公共服務平臺,每年 重點支持5-10家工業領域"走出去"服務平臺和服務機構建設。完善中小企業公共服務網絡,引進和培育一批優質服務機構,全面提高服務水平。支持行業龍頭 企業牽頭建立產業聯盟。大力發展面向制造業企業的電子商務服務平臺,幫助湖南名企名品拓展網絡市場。著力激發社團活力,充分發揮行業協會、異地商會等社會 中介組織作用。
  
  (八)深入開展對接合作,擴大產業對外開放。大力推進產業融合發展,充分統籌利用兩種資源、兩個市場,不斷拓展新的開放領域和空間,提升合作水平和層次,增強產業競爭力。
  
   1、深化產業融合發展。加強先進軌道交通裝備、工程機械、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等優勢產業與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術等新興產業的對接合作、協同發展,促使優 勢產業更優、新興產業加快成長。推動物聯網產業與智能制造領域的融合發展,打造良好的智能制造產業生態系統。統籌軍民產業資源,開展軍民兩用技術聯合攻 關,支持軍民技術相互有效利用,大力發展軍民融合產業。推動產業跨界融合,努力發現和培育產城融合、產教融合、產醫融合等跨界融合催生的新產業和新業態, 拓展發展空間。
  
  2、推動優勢產業"走出去"。大力推進國際產能和裝備制造合作,以特色優勢裝備為主,引導和組織有實力的企業采取工程總 包、BOT等形式承接海外業務,建立合作開發園區和原料基地。支持中車株機、五礦有色、中聯重科、華菱集團、三一集團、泰富重裝和農友機械等企業,在境外 開展并購和股權投資、創業投資,建立全球營銷及服務體系,打造具有較強國際和區域影響力的優勢品牌,形成具有全球配置資源能力的跨國企業,提升企業國際競 爭力。推進企業由產品、技術出口向資本、管理輸出轉變,在全球建立一批具有影響力的研發設計、生產制造、銷售服務基地,加快我省高端裝備產業全球化步伐。 支持省內優勢企業根據目標國家的需求進行產能輸出,積極參與PPP項目,建立中國企業園區或湖南企業園區,促進更多的湖南企業走向海外,帶動產業鏈上下游 更多的湖南企業落戶生根、抱團發展。支持企業參與國際產業合作,設立研發機構、生產制造基地、市場營銷網絡和資源能源基地,提高資源配置效率。鼓勵龍頭企 業與中小企業組建"走出去"聯盟,帶動省內配套中小企業以及省產工業品、技術及服務的完整產業鏈整體"走出去"。支持符合條件的企業在境外發行股票、債 券,與境外企業開展多種形式的經濟技術合作。
  
  3、提高內聯外引水平。加大部省合作力度,爭取更多央企重大項目在湖南布局落地。深化區域 合作,發揮"一帶一部"區位優勢,加快融入長江經濟帶,積極承接產業轉移,吸引更多企業來湘投資興業,建設區域總部。深化對外開放,搶抓絲綢之路經濟帶和 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建設等重大機遇,加大招商引資,吸引世界500強企業來湘設立研發、結算、數據、采購中心。
  
  (九)突出放大特色優 勢,加快重點領域突破。緊跟產業發展趨勢,全面對接國家戰略重點,立足我省產業基礎,分業施策,有序推進。實施"高端裝備創新工程"專項行動,著力引導社 會各類資源集聚,突破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帶動制造業加快發展。以先進軌道交通裝備、工程機械、新材料等為重點,鞏固提升領先優勢,并在若干領域方面進一 步發揮全球影響和引領作用;以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航空航天裝備、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等汽車制造、電力裝備、生物醫藥及高性能醫療器械、節能環保等為重點, 充分發揮比較優勢,在大力提升競爭能力的同時,加快規模擴張,打造新的增長點;以高檔數控機床和機器人、海洋工程裝備及高技術船舶、農業機械等為重點,拓 展挖掘潛在優勢,科學把握產業發展方向,在強化創新、積極搶占產業發展制高點的同時,加快產業化步伐,不斷增強發展后勁。
  
  1、先進軌道 交通裝備。發揮我省軌道交通裝備產業的創新資源、人才資源、市場資源等優勢,加強自主創新,提升國際市場開拓和國際競爭能力,打造世界級軌道交通裝備制造 產業集群和具有國際競爭力的跨國企業,加快建立世界領先的現代軌道交通裝備制造產業體系。重點發展重載貨運機車、客運機車、城際動車組、城軌車輛、有軌電 車、無軌電車、軌道工程機械,著力突破中低速磁浮系統、牽引傳動及網絡控制系統、永磁同步電傳動系統、通信信號系統、牽引電機和變壓器、高性能環保新型先 進復合材料等關鍵技術。
  
  2、工程機械。依托我省工程機械產業整體優勢,以長株潭為重點,以產品技術高端化和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為主線,以 技術創新、產品創新和模式創新為動力,進一步加強信息技術與制造技術的融合,完善工程機械全產業鏈配套能力,打造引領世界工程機械產業發展的研發制造基 地,加快形成世界級工程機械產業集群,發展壯大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跨國企業集團。重點發展新型土石方機械、水上工程機械、物流成套設備、大型起重機械、 大型路面施工機械、大型露天礦綜采設備、節能環保型工程機械、軍事工程機械和重卡底盤、配套動力、高壓大流量液壓件、電子元件和大型軸承等整機和關鍵部件 產品,著力突破高端功能性基礎件和關鍵零部件制造核心技術,加速工程機械成套裝備的智能化、高端化、兩型化、輕量化,大力發展工程機械再制造,加快制造服 務化和服務型制造步伐。
  
  3、新材料。利用省內科研、產業和有色金屬資源等優勢,著力完善20條產業鏈,加快建立具有較強自主創新能力和 可持續發展能力、產學研用緊密結合和軍民融合的新材料產業體系,打造領先全國、躋身世界先進行列新材料產業集群,在若干子領域實現新材料產業跨越發展。重 點發展先進電池材料、先進硬質材料、先進復合材料、高端金屬結構材料、化工新材料、特種無機非金屬材料、3D打印金屬、高分子尼龍和陶瓷粉末材料,加強超 導材料、納米材料、石墨烯材料、生物基材料、智能材料等前沿新材料研發。
  
  4、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貫徹落實國家集成電路發展綱要、互聯 網+行動計劃,加快重點領域突破發展,打造具有較強競爭力和湖南特色的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建成國家集成電路特色集聚區、中部地區最大的移動互聯網創意" 夢工廠"。重點發展導航、工控等特色集成電路芯片,新型功率電力電子器件,離子注入機,電子功能玻璃,觸控面板,新型電子元器件,二代光纖,國產自主可控 整機,智能家居、可穿戴設備等智能終端,傳感器,汽車電子,醫療電子,操作系統和工業軟件產品,移動互聯網服務等。
  
  5、航空航天裝備。 搶抓國家大力推進航空航天裝備國產化、軍民融合和發展通用航空產業的戰略機遇,充分發揮湖南航空航天高端制造的比較優勢,以軍用產品和整機制造為引領,關 聯民用產品為突破,航空航天關鍵零部件和材料為支撐,航空服務業為拓展,加快建設全國重要的中小航空發動機產業基地、航空關鍵零部件生產基地、北斗衛星應 用產業示范基地和通用航空全產業鏈發展示范基地,力爭將長沙建成亞洲最大、世界第三的飛機機輪及剎車系統制造核心基地。重點發展輕型飛機、直升機、小型公 務機、先進無人機等整機產品并逐步系列化。加快發展系留飛艇、平流層飛艇及新概念太陽能飛行器等臨近空間飛行器產品設計與集成制造,著力突破高質量中小航 空發動機和各型起落系統、核心芯片設計與制造、北斗衛星導航應用、高分辨率對地觀測應用等關鍵技術。
  
  6、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等汽車制造。 緊跟產業發展趨勢,立足比較優勢,重點加快純電動汽車、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和節能汽車發展,同時積極推動燃料電池汽車、智能網聯汽車的開發生產。加快研發 和掌握一批最新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的關鍵核心技術,重點發展高性能、高續航里程的純電動大巴、純電動乘用車等新能源汽車品種,初步建立完善配套產業鏈,使動 力電池、電機驅動等關鍵系統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汽車智能控制系統及其相關技術水平得到快速提升,面向全國行業配套。到2020年,全省新能源與節能汽車產 業形成具有特色產品的重點企業6-8家,產業整體規模進入全國行業前8名。
  
  7、電力裝備。堅持龍頭企業帶動,提升基礎部件配套能力,推 動產業鏈由制造環節向研發與服務高附加值環節延伸,建設國際先進的高端電力裝備產業基地,增強相關領域國際標準制定話語權。重點發展3.5兆瓦以上風力發 電機組、500kv及以上超(特)高壓新型電力變壓器、電抗器、電流及電壓互感、110-500kv封閉式組合電器、智能型變壓器、智能配電系統、智能計 量系統、智能用電終端、智能型高低壓成套電器裝置、地埋式變電站成套設備、高溫超導傳輸電纜等,積極發展風電、水電、太陽能發電、智能電網等關鍵技術、裝 備及供配電與控制系統。
  
  8、生物醫藥及高性能醫療器械。突出自主創新,深化兩化融合,加快突破生物醫藥及高性能醫療器械創制重大關鍵技 術和工藝,大力推進行業兼并重組步伐,培育知名品牌、龍頭企業和拳頭品種。重點發展原創、首仿、特色化學藥、中藥、生物技術藥物和分子診斷,加快生物轉化 中藥產業化,加大干細胞產品檢測、血細胞組分制品、新型疫苗、治療性抗體等生物技術藥物新產品創制,推動高性能診療設備、高值醫用耗材、高端體外診斷試劑 以及可穿戴、遠程診療等移動醫療新產品開發,實現生物3D打印等新技術的突破和應用。推動現代化制藥裝備研發制造,加快向大健康產業和精準醫療領域拓展。
  
   9、節能環保。圍繞綠色發展,按照兩型社會建設要求,加大節能技術裝備、環保技術裝備及資源綜合利用裝備研發制造,促進節能環保產業跨越式發展,加快構 建具有湖南特色的先導產業,打造新的增長點。重點發展節能節水關鍵技術和裝備、環保關鍵技術和裝備、循環經濟關鍵技術和裝備、資源綜合利用關鍵技術和裝 備,大力發展兩型住宅產品,培育壯大運營服務為重點的節能環保服務業。
  
  10.高檔數控機床和機器人。把握產業智能化大趨勢,著眼全球高 端制造業發展巨大需求和我省的現實基礎條件,大力推動核心技術、軟件開發、關鍵零部件及加工材料等研發和產業規模化發展,形成特色鮮明、具備國內較強競爭 力的數控機床、機器人、增材制造(3D打印)產業集群。重點發展數控機床、工業機器人、增材制造(3D打印)等智能制造裝備產業領域核心技術、軟件開發、 關鍵零部件及加工材料。
  
  11、海洋工程裝備及高技術船舶。對接國家建設海洋強國戰略,結合國際國內船舶和海洋工程裝備市場需求、發展方 向,著力推進技術創新、壯大產業規模、促進產業集聚,切實提高產業核心競爭力,建設內陸領先的海洋工程裝備及高技術船舶產業基地。重點發展大型海上樁基設 備、大型海上吊裝設備、海上鉆探系統、航道疏浚裝備、船舶動力、海上石油鉆井電機、高端游艇、公務執法艇、特種內河船舶、深海探測、深海機器人、海底工程 機械、資源開發利用、海上作業保障及關鍵系統和專用設備等產品。
  
  12、農業機械。緊密結合湖南產業特色,以農業現代化對農業機械需求為 牽引,以提高主要農作物和特色種養、農產品加工機械化、自動化、智能化水平為重點,加快建設全國特色農機制造大省的步伐。大力發展水稻全程生產機械、油菜 種植和收獲機械、果蔬采摘機械、農副產品產后處理及初加工設備,重點突破水稻育插秧技術、油菜少耕精量直播技術等新一代的農機制造技術,提高農機裝備信息 收集、智能決策和精準作業水平,建設全國特色農機制造強省和應用大省。
  
  三、保障措施
  
   (一)加大組織協調力度。在湖南制造強省建設領導小組領導下,加強重大規劃、重大政策、重大工程專項、重大問題和重要工作的統籌協調。各級各部門要積極 履責,形成推進制造強省建設的強大合力。充分發揮專家咨詢委員會和各類智庫作用,為制造強省建設提供持續、高水平的決策咨詢。加強產業規劃引導,做好制造 業發展與相關產業發展規劃間的銜接,針對不同產業制定相應的行動方案,研究具體指導和推進的政策意見。建立制造強省戰略任務落實情況督促檢查和第三方評價 機制,加強產業運行監測與形勢分析,強化工作督導考核。各地要結合實際,建立相應組織協調機制,統籌推進制造業發展工作。
  
  (二)加強重 點項目建設。重大工程和重點項目是落實制造強省戰略的重要載體。要以12個重點領域規劃的重大項目為抓手,加大項目建設力度。突出企業主體作用,圍繞轉型 升級、提升核心競爭力,切實加大投入,每年滾動建設一批、投產一批、謀劃一批重點項目,增強制造業發展后勁。積極創造條件,爭取國家重大項目落戶湖南。對 帶動能力強的重大項目,優先納入省重點項目管理,給予全方位支持。加強對制造強省重點項目的調度監控,搞好協調服務,促進項目建設順利進行,確保投資實 效。
  
  (三)擴大財稅金融支持。建立健全財稅金融政策支持體系,加大財政資金支持,形成財政投入穩步增長機制。設立省級新興產業發展基 金,突出支持制造強省重點產業發展。省戰略性新興產業與新型工業化專項、移動互聯網產業發展專項、信息產業和信息化專項等省級財政專項資金,對制造強省建 設重點項目給予傾斜支持。完善和落實促進制造業創新產品研發和規模化應用的政府采購政策。整合相關產業扶持資金,創新支持方式。發揮多層次資本市場的融資 功能,積極探索產業投融資PPP模式,推動天使投資基金、小微企業互助擔保、專利權質押貸款等工作在全省開展。落實產業發展稅費優惠政策,增強企業發展活 力。
  
  (四)積極推動創新創業。圍繞制造業加快發展,深入推進"135"工程建設,大力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落實支持小微企業發展的 財稅優惠政策,優化中小企業發展專項資金使用重點和方式,探索建立科技成果轉化產業基金和中小企業發展基金,促進創新成果產業化和創業項目建設。鼓勵商業 銀行加大小微企業金融服務專營機構建設力度,加快構建中小微企業征信體系,積極發展面向小微企業的知識產權質押貸款、信用保險保單質押貸款等。建立完善小 微企業融資擔保體系,創新產品和服務,降低企業融資成本。支持小微企業創業基地、綜合服務體系建設。完善公共服務平臺網絡,建立信息互聯互通機制,為小微 企業提供創業、創新、融資、咨詢、培訓、人才等專業化服務。
  
  (五)深化產業對外開放。深化外商投資管理體制改革,提高貿易投資便利化水 平,營造穩定、透明、可預期的營商環境。進一步放寬市場準入,支持制造業企業通過委托開發、專利授權、眾包眾創等方式引進先進技術和高端人才,推動利用外 資由重點引進技術、資金、設備向合資合作開發、對外并購及引進領軍人才轉變。完善制造業企業"走出去"的風險評估和預警協調機制,探索實施政府購買服務的 方式,鼓勵行業協會、中介機構和企業聯盟為企業"走出去"提供信息、法律、政策、國情、商機和預警等資訊服務。強化制造業企業走出去法律保障,規范企業境 外經營行為,維護企業合法權益。加快制造業走出去支撐服務機構建設和水平提升,建立制造業對外投資公共服務平臺和出口產品技術性貿易服務平臺,完善應對貿 易摩擦和境外投資重大事項預警協調機制。
  
  (六)強化產業人才支撐。實施企業經營管理人才素質提升工程,培養造就一批優秀企業家和高水平 經營管理人才,提高現代經營管理水平和企業競爭力。注重中外合作、部省合作和校企合作,配合中央做好"千人計劃"、"萬人計劃"等人才工程,深入實施我省 引進海外高層次人才 "百人計劃",建設領軍人才示范區。在重點產業領域,大力引進高端人才、急需緊缺人才及其創新團隊;大力發展職業技術教育,探索"訂單式"人才聯合培養機 制,加快高技能技術人才培養,打造大批"工匠湘軍"。建立完善人才激勵、服務、流動和使用制度。
  
  (七)營造良好發展環境。堅持新型工業 化第一推動力不動搖,充分發揮輿論引導作用,努力營造全社會銳意創新創業的良好氛圍。深化體制機制改革,進一步轉變政府職能,全面推進依法行政,創新政府 管理方式,加快簡政放權,提高產業治理水平。深化行政審批改革,落實企業投資主體地位,壓縮審批事項,縮小審批范圍,整合審批環節,優化審批流程,縮短審 批時限,全面推行網上政務與網上服務。深化市場準入制度改革,實施"負面清單"管理,大力推進商事制度改革。深化國有企業改革,健全現代企業制度。有序發 展混合所有制經濟,推動非公有制經濟健康發展。推行企業產品、質量、安全自我聲明和監督制度,完善淘汰落后產能政策措施,健全市場退出機制。實施收費清單 制度,加強市場監管,減輕企業負擔,營造公平競爭市場環境。
  
  附件:湖南制造強省建設重點產業發展規劃表


相關閱讀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精品99久久久久久宅男| 四虎影视4hu4虎成人| 亚洲av无一区二区三区| 天堂а√在线最新版中文在线 | 真人性囗交69视频| 精品蜜臀久久久久99网站| 久久久久人妻一区精品色欧美| 中文字幕美人妻亅u乚一596| 国产精品午睡沙发系列| 国产女人喷潮视频在线观看| 办公室娇喘的短裙老师在线视频 | 久久综合av免费观看| 亚洲日韩av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欧美黑人又粗又大久久久| 少妇极品熟妇人妻无码| 吃奶呻吟打开双腿做受动态图| 成全动漫视频观看免费动漫| 久久精品人人槡人妻人人玩| 免费av一区二区三区无码| 免费人成自慰网站| aaa少妇高潮大片免费看| 久久精品熟女亚洲av麻豆| 性色av免费观看|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乱码| 色偷偷av男人的天堂| 成熟人妻av无码专区| 国精品人妻无码一区免费视频电影| 一本一本久久a久久精品综合| 欧美大片aaaaa免费观看| 国产亚洲精品资源在线26u| 永久免费观看美女裸体的网站| 国产一在线精品一区在线观看| 欧美黑人巨大videos| 在线播放无码高潮的视频|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久久| 日韩精品无码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 a级毛片免费完整视频| 秋霞在线视频| 精品久久久久久中文字幕无码vr| 两个黑人大战嫩白金发美女| 国产午夜精品一区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