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家先進制造業集群
- 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
- 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
- 創新型產業集群
- 國家火炬特色產業基地
- 國家高新區
- 創新型城市
- 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
- 國家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園
- 農業現代化示范區
- 國家農高區
- 國家鄉村振興示范縣
- 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
- 國家可持續發展議程創新示范區
- 十五五規劃
“十五五”規劃研究專欄 | “十五五”規劃前期研究前瞻要點梳理
來源:高新院 achie.org 日期:2024-05-27 點擊:次
中國的“十五五”規劃是政府為推動國家經濟和社會現代化而制定的第十五個五年計劃。在這一規劃實施過程中,將不得不應對全球經濟快速變化、規則重大變革、戰略目標與實際操作之間的差異等挑戰。為此,需要推動建立全國統一的大市場,以及對區域經濟和城市經濟進行調整。產業競爭的四個關鍵領域涉及新能源與新型儲能技術、高端服務業的轉型升級、人工智能與先進制造業創新體系的構建、以及生物經濟與醫藥領域的發展。城市的發展模式將從依賴擴張轉向注重內涵增長,旨在提升產業競爭力和城市的可見度,塑造城市的獨特特色和軟實力。
“十五五”規劃,
瞄準二十大后的新起點
2023年12月17日至18日,全國發展和改革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這次會議是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指導下進行的,目的是深入學習和領會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的重要講話精神和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執行黨中央和國務院的決策部署,總結2023年的發展和改革工作,并安排2024年的重點任務。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主任鄭柵潔在會議上介紹,要根據黨的二十大的部署和安排,緊密圍繞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在完成“十四五”規劃的中期評估的基礎上,對“十五五”規劃進行系統的發展規劃。
國家發改委課題
引領前沿思考與提出新趨勢
2024年1月5日,國家發展改革委發展戰略和規劃司官方網站公布了《國家發展改革委發展戰略和規劃司2024年第一批研究主題征集公告》。該機構先后發布了2024年第一批和第二批“十五五”研究主題征集公告,公開征集多次提到“十五五”時期的發展預測和規劃措施,集中關注我國中長期發展中具有前瞻性的重大戰略問題。
第一批研究主題主要集中于與“十五五”相關的宏觀問題,涉及經濟趨勢、科技革命、產業鏈供應鏈、經貿體系、能源格局、地緣政治格局的演變、人口發展、人工智能、國民經濟的重大比例、數字經濟、產業新賽道、中央和地方財政關系等重大宏觀問題及趨勢。
第二批研究主題主要關注與“十五五”相關的專業問題,包括交通運輸、醫藥衛生、特殊困難群體、職業教育、城鄉建設用地、環境污染、服務貿易、戰略性礦產資源、產業供應鏈可靠性和金融風險處理等重大問題及趨勢。
2024年3月26日,在北京召開的《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經濟思想研討會》上,國家發展改革委主任鄭柵潔表示,要根據發展改革職能,積極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在擬定“十五五”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目標指標、重大戰略任務、重大改革舉措和重大工程項目時,要充分考慮新質生產力發展的實際要求,尤其是研究和提出推動新質生產力發展的關鍵性任務和基礎性工程。
除了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之外,各個省市也已經啟動了“十五五”課題研究工作。一些省份,如北京、重慶、山東、云南和貴州,已經開始征集“十五五”規劃的前期研究課題。而山東省等一些省份已經對外發布了“十五五”規劃的前期研究課題。從那些公布前期研究課題的省份來看,新質生產力已經成為“十五五”期間的重要研究課題。多個省份都將新質生產力作為前期研究的重點課題,并且各省份的前期研究課題都是根據本地的實際情況制定的,具有各自的地方特色。
把握“新質、高質”發展,
如何做好“十五五”規劃研究?
價值一:
戰略求變,從結構性、拐點性、顛覆性出發
在當前的“十四五”規劃期間,我們正面臨近二十年來最大的變局沖擊。一系列意外事件的連續發生,給“十四五”規劃的目標和任務完成帶來了巨大的不確定性。疫情、俄烏戰爭、中美經濟關系的“脫鉤”與“去風險化”進程等因素,這些強大的變數共同作用,導致規劃的目標與現實之間出現了許多“錯位”:
1)國內經濟和世界經濟的“錯位”,主要表現在國內經濟相對穩定有序的狀態與世界經濟的劇烈變化之間的差異。
2)決策思維與規則劇變的“錯位”,主要表現在國內的決策仍然建立在以世界貿易組織(WTO)和自由貿易規則為基礎的經濟全球化環境下,但這個基礎已經被美國本身給摧毀了。
3)戰略定位與具體執行的脫節,主要是指不同層級在戰略定位、要求和實際執行之間的差異。
4)經營的合理性與市場的快速變化之間的不適應,可以表述為市場主體在實行個體經營的組織化和科學管理時,面臨市場環境突發劇變所帶來的沖突,這就好比“未料到的變故突然降臨”。
"十五五"規劃應從結構性改革、抓住歷史轉型機遇、發揮市場與技術顛覆性創新能力等方面進行。
價值二:
產業鏈、供應鏈系統性優化,面向新型全球化發展
隨著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深入發展,主要發達經濟體均將競爭焦點集中在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科學、先進制造、生物技術及先進通信網絡等未來產業領域。"十五五"期間產業發展應以新質生產力和未來產業的布局為核心,這些領域是潛在的競爭焦點:
1)新能源和新儲能。
2)貿易和服務業的高端化轉變。
3)AI和先進制造等創新體系的構筑。
4)生物經濟和醫藥。
價值三:
統一大市場下的地區經濟均衡發展
在“十五五”時期,全國統一大市場將真正開始實質性發展,這是一個關鍵時刻。從內部看,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將實現全國經濟的“二次統一”,釋放市場化改革的紅利。從外部看,統一大市場將在“全國一盤棋”的思路下提升全球競爭力。在這種背景下,地區經濟可能會出現三種方向性的調整:
1)地區經濟從硬件統一轉向機制統一。
2)地區競爭從“假象市場”操作變為“讓市場決定一切”。
3)以土地為代表的戰略資源配置有可能從地方轉向中央傾斜。
4)推動特色均衡發展,促進新型區域經濟的發展。
價值四:
城市經濟由實到虛的遞進,探索城市特色影響力
當前所處的“十四五”時期,有許多跡象表明,地方政府以前推行的外延式、增量式、擴張式的城市化模式已經難以繼續:首先,以土地金融為核心的城市發展模式已經到了盡頭。其次,在國內許多地方,傳統基建已經接近飽和,繼續擴張可能會觸及經濟發展的底線。第三,“反城市化”已成為一個不可忽視的趨勢。在“十五五”時期,城市功能和發展邏輯將由政府主導的外延式擴張轉向市場引領的內涵式增長,實現市場經濟從“實體”到“虛擬”的遞進:
1)從分散到整合:城市在“圈”中實現“一體化”,在“鏈”中實現“專業化”,增強產業競爭力和市場表現。
2)從普遍到特殊:城市重塑身份,依據當地特點凸顯特色,放棄“千城一樣”的模式。
3)從“物質改造”到“非物質力量”:充滿活力的文創綜合體是城市經濟增長的秘訣。
4)深化“城市空白區域保留”策略,倡導城市“微觀管理”發展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