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3年
9月7日
先進制造業集群的發展水平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地區產業發展水平和競爭力。盡管我國先進制造業集群經過30多年發展已取得較大成效,但在發展中仍存在集群整體發展水平不高、技術創新能力不足、集群產業同構性強等問題。
-
2013年
10月3日
1.產業集群長期處于低度化發展狀態
產業集群低度化是指產業集群從低水平向高水平升級的過程比較慢,導致現有產業集群仍以與居民日常生活用品有關的紡織服裝、農產品加工、化工、建材等傳統產業,或電子信息、生物醫藥、新材料等新興產業的加工制造等價值鏈低端環節為主,集群內企業擁有價值鏈高端環節及高新技術產業數量少。現有多數產業集群對企業的規模、技術、勞動力的素質要求不高,產業的進入壁壘低,產品檔次多數不高,經營以“低質跑量”為主。隨著經濟全球化和新一輪科技革命的蓬勃發展,知識要素資源成為現代產業集群的核心競爭力。較高的知識要素資源能提高產業生產效率,提升產品附加值,降低產品成本,不斷升級產業集群。由于我國知識要素的缺乏導致產業集群長期處于以勞動密集型產業為主的低層次發展狀態,產業集群的低度化將直接導致集群發展后勁不足,影響我國產業集群未來發展。
-
2013年
12月
2.產業關聯度小,集而不群
較高的產業關聯度是企業能夠共融共生、形成產業集群的必
要條件。然而,目前我國很多產業集群分工和專業化程度不高,產業鏈不完善,產業集而不群。首先,跟風仿效者多,低水平重復與無序競爭現象突出。如光伏產業受國家政策導向作用,大批政府、民間、境外的資本和資源涌向光伏行業,直接導致了產能過剩和低水平重復建設。其次,目前我國很多產業集群在產業定位、產業布局和招商時在產業定位、產業布局和招商時并沒有注重產業之間的聯系,即使企業數量達到一定數目,但因企業間的關聯度較小,不能形成完整的產業鏈上下游配套關系,技術和信息等資源無法共享,造成了集而不群的現象。
-
2014年
2月
3.產業結構同構性強
地方政府普遍以“大而全”思想指導本地區經濟發展,加上政
府對本地經濟保護,導致各地區產業集群之間的產業關聯性較弱、產業結構同構性強。如東部地區憑借優越的投資環境、雄厚的產業基礎和豐富的資金、技術和人才等優勢,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創意產業、服務型制造業等,并將原有的加工制造和勞動力密集型產業逐步轉移出去。而我國有些西部地區忽視自身比較優勢,不滿足于承接東部地區轉移的產業,也同步大力發展高技術、高附加值產業。由于缺乏必要的生長環境,不但導致高技術、高附加值產業沒有成長起來,也影響了勞動密集型等優勢產業的發展。
-
2014年
3月
4.集群技術創新能力不足
我國大部分先進制造業集群以對適用、簡單技術的應用為主,
不少產業集群還停留在模仿、裝配低價競爭階段,產業結構的總體層次、水平仍較低,創新能力及競爭力不強。首先,集群對自身高新技術研究與開發的支持力度不夠,技術原創性較差,主要靠吸引一些高新技術企業入園以引進高新技術,企業自主創新能力不強。其次,不少集群一味爭奪項目、追求產值,忽視培育包括專利、知識產權在內的核心競爭力,造成企業對外技術依賴性較強,集群發展后勁不足。第三,產學研用機制不完善。我國大多數產業集群與大學或研究機構缺乏良好的合作機制和合作氛圍,大學或科研機構并未成為集群創新的重要外溢來源和科技創新始發性資源。
-
2014年
5月19日
5.完善的產業集群機制尚未形成
我國產業集群缺乏完善的產業集群機制。一是政府的作用有待充分發揮。政府的作用不僅僅解決市場失靈問題,還應促進市場更為有效。在“條塊分割”的體制下,由于我國一些政府部門對產業集群政策經驗不足,過度依賴土地經營和優惠措施,導致集群發展中普遍存在用地浪費、產業缺乏特色、園區內的專業化生產性服務業欠缺、無法形成有效的創新氛圍等問題。其次,我國中介組織的運行環境有待改善,不少集群缺少在經濟技術、法律、信息、管理、產品推廣等方面的中介服務支撐,也缺乏為其培養專用性人才的教育機構和完整的培訓體系,阻礙產業集群發展壯大。第三,集群發展評價指標片面,重視招商引資數量、產值、出口總額等數量指標,較少關注內在競爭力、發展可持續性、創新能力等質量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