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探索產業轉移路徑
來源:未知 日期:2016-11-21 點擊:次
前不久,北京現代滄州工廠生產的首款車型VERNA下線并上市,標志著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實施以來,體量最大的項目正式竣工投產。滄州工廠是北京現代首個京外工廠。圖為機器人在該工廠焊接車間生產線上工作。
近期,地處河北燕郊的燕達國際健康城養老項目預訂十分火熱。國際健康城養護中心營銷總監李東輝介紹,已經建成的養護中心一期2300張床位已全部滿員,將于2019年投入使用的二期近8000張床位也被預訂,入住健康城養護中心的人員98%來自北京。可以說是京津冀三地醫藥體制改革,給燕達國際健康城搭建了一個快速發展的平臺。據介紹,該健康城接受京津兩地人員養老,除享受所在地民政部門的床位運營補貼外,還疊加享受京津兩地針對戶籍所在地老人的床位補貼。燕達國際健康城項目僅僅是京津冀協同發展的一個縮影。京津冀三省市正在試行一系列體制和機制創新,大力推進三地之間的產業轉移。京津冀協同發展,產業轉移是重頭。在產業轉移中,只有建立生產企業的生產證照、產品質量認證、醫療機構的費用報銷等高效快捷的互認機制,京津的產業轉移才能夠做到高效,便捷。
地處滄州渤海新區的北京滄州醫藥企業的京冀兩地證照互認開啟了破冰之旅。北京市為了推進醫藥生產企業整體性遷出首都,與滄州市達成協議,在渤海新區建設新型醫藥工業園區,這些企業由北京遷往河北,按照以往的屬地管理原則,企業必須在河北辦理相關證照,而醫藥企業辦理證照手續非常煩瑣。為了有效解決這個問題,京冀兩地管理部門通過會商并報請國家有關部門批準,在園區建立“共建共享共管”的運營管理模式。對入園企業實施京冀兩地證照互認,對入園企業生產過程進行兩地共同監管。河北認可北京有關部門辦理的生產許可證照,極大地方便了遷入企業。
截至目前,簽約入園的北京藥企已達66家。未來5年內,入園的北京藥企將達100家,完成投資500億元以上,實現產值將超過1000億元。建立共同建設、共同受益的合作機制,促進京津冀協同發展。2014年7月,北京市與河北省在《共同打造曹妃甸協同發展示范區框架協議》中提出,唐山將在曹妃甸區域規劃100平方公里土地,與北京共建北京(曹妃甸)現代產業發展實驗區,打造“產業協同、機制靈活、政策創新、利益共享”的北京產業轉移承載區。按照“一年全面鋪開,二年全面完成,三年全面提升”的要求,全面推進“5.5+3.5+N”基礎設施建設。目前,5.5平方公里產業起步區投資32億元、3.5平方公里產城融合起步區投資20億元的基礎設施建設全面啟動,100平方公里試驗區造地工程開始實施。2015年1月,京冀曹妃甸協同發展示范區建設投資有限公司在曹妃甸注冊成立,先期注冊資本金10億元。其中首鋼代表北京出資6.7億元,曹妃甸出資3.3億元,實行共建、共管、共享。通過PPP模式、貼息、特許經營權授權等形式,重點支持該公司參與曹妃甸的基礎設施建設。僅2015年當年,曹妃甸與北京合作簽約項目79個,總投資2582億元;開工項目45個,總投資1376億元。此外,河北還與北京簽署了共建首都第二機場,與北京、天津簽署了共建城際鐵路投資公司、與天津簽署了共建港口投資公司等協議,強力推進三地共建產業園區及經濟實體的務實合作。
相關文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