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發新動能搶占新高地 安徽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
來源:未知 日期:2015-08-11 點擊:次
從無到有、從弱到強、從多點開花到集聚增效……我省戰略性新興產業正大步走上經濟發展“主戰場”,成為穩增長、調結構、惠民生重要支撐。
引領新常態,重塑新動力。省委、省政府高屋建瓴,超前謀劃,先后作出培育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快做大做強主導產業、加快發展高成長性產業、建設戰略性新興產業集聚發展基地等重大戰略部署,不斷完善各類扶持政策,推動新興產業發展駛入快車道。
新型顯示、集成電路、智能語音、硅基新材料、新能源汽車……上半年,全省戰略性新興產業風生水起,產值增長16.7%,成為新一輪競爭中搶占經濟發展制高點、打造結構轉型升級版的新引擎。
既立足當前,又著眼長遠,超前謀劃做好頂層設計,科學規劃強化政策落地
2015年,對于蚌埠硅基新材料產業園來說,可謂捷報頻傳。剛入選全省首批14個戰略性新興產業集聚發展基地,8月又迎來了投資規模100億元的銅銦鎵硒薄膜太陽能電池項目正式落戶,一個全國規模最大、技術最先進的太陽能電池生產基地呼之欲出。
“這得益于我省培育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戰略舉措,我們已形成研發平臺國內一流、產業規模全國較大的集聚發展態勢,初步具備電子信息顯示、光伏玻璃和玻璃新材料3條較為完整的產業鏈。”蚌埠市發改委相關負責人說。
做好頂層設計,實行戰略推進,才能有的放矢,統籌兼顧。
細心的人不難發現,近期省委、省政府召開的重要會議上,“戰略性新興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集聚發展基地”等熱詞頻頻出現,成為備受關注的亮點。
培育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快新興產業基地建設等重大決策的不斷推出,是源于對全球新一輪產業變革的清醒認識,是基于經濟新常態下我省加快轉方式、調結構步伐,更是培育經濟發展新動能的現實需要。
當前,我省正處在新舊產業和發展動能的轉化期,傳統產業持續低迷,戰略性新興產業雖然發展較快,但體量還不夠大,支撐能力還不夠強。
“堅持調整存量與做優增量并舉,推動傳統優勢產業與戰略性新興產業融合發展,加快構建現代產業體系。”今年省政府工作報告的話語擲地有聲。經濟新常態下,我省咬定戰略性新興產業不放松,將之作為實現有效益、可持續增長的“利器”。
作出科學規劃、實現產業的合理布局,直接關系到我省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進程與成效。因此,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意見、安徽省戰略性新興產業“十二五”發展規劃、關于加快做大做強主導產業的若干意見等一系列政策陸續出臺,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引領帶動作用進一步凸顯。
尤其讓人欣喜的是,為進一步推動我省戰略性新興產業集聚發展,放大規模集群效應,提升產業核心競爭力,今年4月,省政府印發加快建設戰略性新興產業集聚發展基地的意見,既兼顧當前,又著眼長遠,統籌重點突破和全面提升的關系。7月,全省正式推出第一批14個戰略性新興產業集聚發展基地;未來5年,規劃建設重大項目544個、總投資約4000億元。
質量效益雙提升,培育核心競爭力,激發增強內生動力,推動結構調整產業升級
各種機械臂搖擺升降,焊接、組裝、搬運……走進蕪湖奇瑞汽車公司的生產車間,你會發現,生產裝配線上幾乎看不到工人的身影,各項操作任務指令都由工業機器人不知疲倦地進行著。從奇瑞生產線起步,安徽埃夫特智能裝備公司的工業機器人目前已經廣泛應用于家電等行業,機器人產銷全國領先。
在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的嚴峻形勢下,戰略性新興產業的蓬勃發展更顯示出逆勢上揚的喜人態勢。
去年全省2745戶戰略性新興產業規模以上企業實現產值8378.9億元,同比增長22.5%,對全省工業產值增長的貢獻率為40.3%。今年上半年,這一良好發展態勢仍得以延續,累計實現產值3966.9億元,對全省工業產值增長的貢獻率超五成。
“戰略性新興產業正以其先導性、倍增性、輻射性、可持續性等,成為引領全省新型工業化的突出力量。”省發改委有關負責人介紹,依據“十二五”規劃,到今年我省戰略性新興產業將實現2400億元的增加值,成為轉型發展的先導和支柱產業。
增速平穩較快發展的同時,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效益也十分可觀。去年全年戰略性新興產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7804.1億元,增長19.4%,高出全部規模以上工業9.7個百分點。八大產業中,有五大產業實現利潤增長超10%。更為重要的是,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八大產業覆蓋了全省現有工業體系32個大類行業、268個小類行業,占全省現有小類行業的一半以上,對結構調整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今年以來,我省緊緊把握市場需求,突破關鍵核心技術,延伸產業鏈條,戰略性新興產業“顯山露水”,成為加快轉型的強大引擎。合肥京東方(含鑫晟光電)產值突破100億元大關。陽光電源、晶澳太陽能、通威太陽能等企業產銷兩旺,江淮汽車年初投放市場的iEV5純電動轎車供不應求,已累計銷售2692輛……
企業領軍項目帶動,錯位發展凸顯特色,發揮產業集聚引領輻射作用,實現可持續發展
從手機到車載,從家電到玩具,從大型電信級應用到小型嵌入式應用……科大訊飛的智能語音及人工智能技術已經能夠滿足不同應用環境的產品需求。
一子落,滿盤活。在科大訊飛帶動下,我省合肥智能語音產業集聚發展基地加速形成,建立了從源頭技術創新到產業技術創新的全生態創新格局。到2020年,該基地產業規模可望達到千億元,一個具有全球影響力和語音產業主導權的“中國聲谷”正在崛起。
沿著“領軍企業—重大項目—產業鏈—產業集聚—形成基地”的思路,我省積極推動優勢產業集聚發展、高端發展,輻射帶動全省產業結構轉型升級。
重大項目強支撐,集聚發展增效益。隨著合肥京東方8.5代線、蕪湖埃夫特智能裝備、合肥巨一自動化,蕪湖三安光電、德豪潤達LED外延和芯片,合肥晶澳、陽光電源、國軒高科等一批重大項目的建成投產,我省新型顯示、機器人、光電和新能源等戰略性新興產業迅速崛起。目前,新型顯示產業集聚發展試點在建、新建和即將開工的重點項目69個,總投資超707億元,2014年產值達828.2億元,正躍升為國內面板產能最大、產業鏈最完整、技術水平一流的集聚發展區。機器人產業集聚發展試點重點項目94個,累計總投資達173億元,機器人產業在全國影響力和知名度大幅提升。
“提升戰略性新興產業核心競爭力,讓其盡快成長為先導性、主導性、支柱性產業,離不開點線面結合推動。”省發改委相關負責人表示。創新驅動,研發轉化一批有自主知識產權和產業化前景的科技成果不可或缺。串珠成鏈,發展一批新興產業鏈條,推動產業高效發展迫在眉睫。聚焦資源,打造一批有產業集群特征的園區和產業基地更是勢在必行。
立足既有產業基礎,我省瞄準“發展什么、誰來發展”的核心問題,加快建設一批戰略性新興產業集聚發展基地。“省政府從今年起每年安排20億元至30億元的專項引導資金,將高新技術產業基金擴大到200億元以上、安排一定規模的地方政府債券、土地指標從省級預留用地中安排等政策含金量很高。”省發改委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
合肥集成電路、亳州現代中藥、滁州智能家電、馬鞍山先進軌道交通裝備、蕪湖現代農業機械……一批新興產業基地發揮優勢,凸顯特色,為加快發展方式轉變注入新動能,成為安徽經濟健康持續發展的新增長源。
精準發力,推進集聚發展
戰略性新興產業以重大技術突破為引領,以重大發展需求為支撐,牽一發而動全身,具有以某一環節突破帶動產業鏈協同發展的巨大潛力,需要集聚要素資源,鎖定關鍵領域,聚焦發力突破。因此,推進戰略性新興產業集聚發展,是順應產業發展規律的科學決策,也是培育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有效路徑。
當前,我省正處于傳統產業和新興產業銜接交替和發展動能轉換的關鍵時期,傳統產業發展明顯趨緩,新興產業活力迸發,但規模總體不大,實力仍然不強。必須聚焦突破,攥緊拳頭、集中資源,力爭用5年左右時間,使全省戰略性新興產業基地邁上萬億元總量平臺,打造一批在全國乃至全球有影響力的產業集群,為轉型升級和跨越發展注入強大動力。
聚焦突破,首要的是立足現有、放眼前沿,堅持有限目標,突破關鍵領域。要堅持市場主導、政府引導,競爭擇擾、扶優扶強,重點支持一批符合國家提升制造業競爭力戰略方向,具有廣闊成長空間,主要產品市場需求旺盛的新興產業發展。要充分尊重企業主體地位,支持現有優勢骨干企業做大做強,大力引進行業領軍企業,帶動關聯配套產業協同發展。要加強創新能力建設,瞄準產業共性技術和關鍵核心技術,大力發展以企業為主體、產學研用一體化的協同創新平臺,把創新成果轉變為實實在在的產業活動。
聚焦突破,就要精準有效支持,強化要素保障。要重點支持新興產業的重大項目建設、新產品研發和關鍵技術產業化、示范應用項目和公共服務平臺建設等領域,充分發揮好政府性資金的引導作用。要采取市場化運作方式,大力發展各類產業基金、投資基金,拓寬創新型企業的投融資渠道。要完善“要素跟著項目走”的配置方式,確保戰略性新興產業項目盡快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聚焦突破,更要營造良好環境,充分激發活力。要積極引進創新團隊,探索行之有效的人才激勵政策,以人才集聚帶動創新要素集聚。要大力優化創新環境,營造尊重創造、鼓勵創新,尊重人才、寬容失敗的良好氛圍。要持續改進政務服務,統籌推進“放、管、服”改革,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可預期的營商環境,用一流的環境為新興產業集聚發展提供有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