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規劃搞升級,文房四寶促創新
來源:未知 日期:2018-08-14 點擊:次
文房四寶是宣城市最具特色的文化名片,旌德縣“宣硯小鎮”白地鎮獲批全國首批特色小鎮,“宣筆”地理標志證明商標獲核準注冊,成功舉辦第八屆文房四寶文化旅游節并首推“筆墨紙硯”吉祥物卡通形象……近年來,宣城市不斷開拓文房四寶傳統產品和特色產業的發展,成效顯著。日前,記者從市委宣傳部召開的新聞通氣會上了解到,宣城市正式出臺《宣城市文房四寶產業發展規劃(2017-2025)》,未來將會把文房四寶產業作為重點打造的特色產業,積極引入市場機制,使其從文化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規劃發展優勢。

“大品牌”“小產業”,促轉型規劃
近年以來,宣城市文房四寶產業發展經歷了快速增長、調整回落和企穩回升三個階段。目前,整個文房四寶行業發展的拐點正在來臨。《規劃》編制單位,安徽省未來科技發展戰略研究所所長李憲奇介紹,雖然宣城市“文房四寶之城”的城市品牌影響力日趨擴大,但整體上仍沒有走出“大品牌”“小產業”的尷尬局面。產業生態支撐能力弱、產業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不足、生產經營方式滯后是我市啟動《規劃》編制的主要原因。
據悉,編制規劃團隊邀請了省內外50余位專家接受訪談和意見征詢,并先后赴宣城各個縣市區和文房四寶主產區展開6輪實地調研,10余次座談會。“我們直接參加座談訪談的領導、企業家和技術文化專家人數超過160人,直接考察的文房四寶企業、園區、基地超過20家。因此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資料,也讓我們的規劃內容落地有了底氣。”
通過座談訪談、文獻調查、實地調查、問卷調查、外出考察、專題研討等方式,李憲奇掌握了文房四寶產業發展的大量基礎數據,經過為期半年的數據分析與研究,規劃團隊深入調查論證,充分聽取各方意見,反復修改完善規劃文本,大改4次,小改10余次,這才形成了規劃文本。
規劃的編制工作建立在文房四寶產業發展戰略研究基礎之上,因而我們以本市文房四寶產業發展規劃編制的直接需要為核心,定義產業口徑,梳理歷史脈絡,希望最終可以成功促進產業轉型。
“新時代”“新文房”,在傳承中創新
《規劃》中提出,要加速宣城市文房四寶產業生產、生活、生態“三生融合”發展,打造新時代“中國文房四寶之城”升級版,按國家級標準建設1個中國文房四寶文化生態保護區,發展文房創意與交流、文房四寶制造與研學旅游、文房陳設與家居制作3大特色板塊,根據產業集聚的成熟條件分批推進宣州文房創意小鎮、涇縣烏溪宣紙小鎮、績溪臨溪徽墨小鎮等10座文房四寶特色文化小鎮和中國文房四寶城產業園、0563文房創意園、旌德春林徽墨產業園等20個文房四寶產業園區,并列出了明確的時間表。
《規劃》指出,經過5-8年的努力,要形成文化特色鮮明、發展重點突出、結構布局合理、產業鏈條完整、“兩個效益”顯著的文房四寶產業發展新格局,把宣城市建成文房四寶產業轉型升級融合發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傳統工藝產業體制機制創新的先導城市,建成以文房四寶產業發展為主題的特色化、集群化、品牌化“三化發展”,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三品戰略”和生產、生活、生態“三生融合”的示范城市。同時,上市(含新三板)文房四寶龍頭企業達到5家;建成具有全國影響力的文房四寶產業集群5個,占全國八分之一;培育具有國內外影響力的文房四寶產業“國之寶”品牌產品20個,占全國五分一;全市文房四寶及相關領域馳名商標著名商標和知名商標數在2016年的基礎上增長50%左右。
目前,宣城市共有宣紙、書畫紙及紙加工企業和個體戶約550家(規模以上企業14家),其中獲宣紙原產地域產品專用標志企業16家,截至2017年底,全市宣紙、書畫紙及紙加工產品1.3萬余噸,年銷售額超10億元;宣筆生產企業和作坊約52家,年產800萬支,年產值約4000萬元;徽墨企業有20余家,年產量約360噸,產值約4000萬元;宣硯企業主要有安徽宣硯文化有限公司、安徽郎川宣州石硯文化有限公司,2家企業產值約1000萬元。
《規劃》細化了本市文房四寶產業發展定位、戰略思路、目標任務、引導性項目與操作性項目。在傳承中創新,宣城市將走上探索歷史文化資源保護利用的新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