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是習近平總書記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推動的重大國家戰略。
位于長三角地理中心的上海白茅嶺農場和江蘇省溧陽市、宜興市,浙江省長興縣、安吉縣,安徽省郎溪縣、廣德市等“一嶺六縣”,是長三角“一市三省”無縫對接的天然功能區塊。該區域東臨上海,西接皖江城市帶,國土面積10119平方公里,人口385萬人,2019年六縣(市)GDP有望超4400億元。區內山水相連、人緣相親,文化體系和歷史背景基本一致。
特別是近年來,有關縣(市)經濟融合日益緊密,產業合作不斷加快,生態優勢、空間優勢日益明顯。2018年底,由溧陽市、郎溪縣和廣德縣(市)聯合編制的《蘇皖合作示范區發展規劃》獲國家發改委函復。
以“一嶺六縣”區域規劃建設長三角產業合作發展試驗區(以下簡稱試驗區),探索構建“一市三省”四位一體融合發展新體系,是貫徹總書記“上海要進一步發揮龍頭帶動作用,蘇浙皖要各揚其所長”指示精神的務實舉措,高度契合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戰略定位和目標要求。這既是地理區位上同屬長三角一體化的自然使命,又是滬蘇浙皖區域協同發展的政治使命;既有跨省協同創新和產業承接的引領作用,又有推進長江經濟帶發展和中部崛起的輻射作用。試驗區的規劃建設有助于上海市進一步疏解非主導功能、拓展發展空間,有助于發揮蘇浙皖省際交匯區域資源優勢,形成創新引領的區域產業體系和協同創新體系,有助于形成與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范區雙輪驅動、競相發展格局,對于落實《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具有重大戰略意義。
由國家發改委牽頭開展專題調研,協調有關部委和滬蘇浙三省政府,加強溝通,形成共識,合力推動試驗區規劃建設。將試驗區規劃建設,納入長三角區域合作辦公室重要議事日程,督促建立由宣城、常州、無錫、湖州和光明集團參與的市級協調議事機制,成立實體化運作的聯席會議,從關聯性強、容易打開局面的環節突破,盡快形成可行性工作措施。實行政府主導下的市場化運作機制,支持設立試驗區發展基金,建立科學合理的項目收益分配機制。
將試驗區建設作為實施長三角制造業協同發展規劃重要內容,納入國家“十四五”發展規劃體系;進一步明確試驗區戰略定位和產業定位,比照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范區建設,制定《長三角產業合作發展試驗區規劃》,支持核心區落戶在“蘇皖合作示范區+上海白茅嶺農場”及周邊區域,指導完善《試驗區核心區建議方案》,明確指導思想、基本原則、發展目標、開發時序、主要任務、重點區域、主導產業、政策舉措和重點項目,更好發揮上海龍頭作用。協調蘇浙,將郎溪縣、廣德市納入寧杭生態經濟帶發展規劃。
出臺支持試驗區建設的政策意見,協調“一市三省”盡快出臺省級扶持政策,在金融、財稅、土地、能耗等方面,加大傾斜力度,加快區域政策體系高水平一體化。積極支持試驗區先行先試,在投資管理、自然資源規劃、要素流動、生態管控、公共服務等方面形成制度創新成果。以“高、新、綠”產業作為主攻方向,引導滬蘇浙等地區產業化基地向試驗區轉移,加快實施一批具有戰略性、牽動性的重大項目,加快培育布局一批未來產業,構建區塊鏈產業生態,實質性推動試驗區加快建設。
建立國家主管部門與“一市三省”省際交通協作會商機制,圍繞推進基礎設施建設、區域信息化互聯共享、綜合執法等方面做好頂層設計,重點支持和推進高速高鐵、航空航運、海關檢疫等重點項目,加快推進寧杭高速公路二通道、寧杭高鐵二通道建設,著力打通省際“斷頭路”,進一步完善試驗區交通體系。支持試驗區有關縣(市)經濟開發區擴區升級,爭創國家級經濟開發區。支持上海自貿區向G60科創走廊九城市擴容,支持自貿區海關監管政策、進出口政策運用到G60科創走廊九城市,推動投資貿易自由化便利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