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惠深化產業鏈優勢互補助力構建大灣區現代產業體系
深惠深化產業鏈優勢互補助力構建大灣區現代產業體系
來源:中國高新院 achie.org 日期:2020-10-19 點擊:次
依托“深圳研發、惠州轉化”,惠州市華星光電技術有限公司駛上發展快車道。
位于惠州仲愷高新區的旭硝子顯示玻璃(惠州)有限公司,生產出來的玻璃基板原板約90%運到TCL深圳市華星光電技術有限公司,在那里完成研磨、陣列、彩膜、成盒等一系列工序后,再次運回惠州,給惠州市華星光電技術有限公司進一步加工,并出貨給整機廠完成后面的電視整機工藝。
這是珠三角制造業“一體化”的具體案例,也是深惠兩地產業協同合作的真實縮影。
改革開放40年來,共同以“三來一補”起家的深圳、惠州電子信息產業,發揮各自優勢,在產業鏈上形成了“深圳研發、惠州轉化”的分工格局。
改革開放再出發。在“雙區驅動”重大歷史機遇下,惠州以“豐”字交通拉開城市空間,全力打造“2+1”現代產業體系,加深兩地產業鏈的協同創新,助力構建粵港澳大灣區現代產業體系。
深惠企業相互“請進來走出去”
正是看好惠州制造業基礎,上市企業深圳市贏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于2013年成立惠州市贏合科技有限公司,落戶仲愷惠南高新科技產業園。贏合科技的到來,讓惠州鋰電產業從終端拓展至上游裝備,延長了惠州鋰電產業鏈條。
與贏合科技類似的“深惠企業”,在惠州仲愷、惠陽、大亞灣等地數量眾多,僅在惠南高新科技產業園和東江科技園,近8成企業和項目是從深圳引進的。
電子信息產業同為深圳、東莞、惠州三地支柱產業。2008年,廣東省推進深莞惠一體化發展,奠定“深圳研發、惠州轉化”基礎。
深圳電子信息產業在技術、人才上積累了巨大能量和優勢,創新研發能力強,運營總部密集,聚集全國產業前10強的企業總部或區域總部。但深圳發展空間不足、“小馬拉大車”困境日益明顯,初創企業和具備產業化條件的企業在深圳缺乏發展空間、成本又高。同樣具備堅實產業基礎的惠州,有著充足的企業孵化、科技創新成果產業化空間,產業鏈配套齊全,發展成本相對較低。于是,“深圳研發、惠州轉化”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深圳產業發展難題。
在深圳產業外溢過程中,惠州因勢利導抓住機會引進一批批符合自身產業需求的企業和項目,使得惠州的電子信息產業轉型升級獲得了強勁且持續的動力。2019年,惠州電子信息產業總產值達3200億元,產業規模在全省居第三位。
請進來,走出去。總部設在惠州的TCL、德賽、華陽等知名企業,也因深圳的科創優勢、人才優勢,在深圳開設研發中心和工廠項目。
TCL集團就是橫跨惠深兩地的惠州本土企業代表。全國人大代表、TCL創始人、董事長李東生在談及深惠聯動時介紹,TCL在深圳建設顯示面板工廠,在惠州建設模組、電視工廠,將助力深圳打造全球最大的半導體顯示大尺寸面板產業基地,在惠州打造全球最大的顯示模組和整機一體化生產基地,“這兩個產業協同發展、相得益彰。”
建平臺深化新興產業協同合作
4月30日,位于仲愷的星河(惠州)人工智能產業園項目開工,該項目由深圳星河控股集團投資,將打造成集循環中心、創新中心、創意中心于一體的高新科技產業園;8月17日,惠陽(鎮隆)人工智能產業園首開區動工建設,23個擬入駐項目大部分來自深圳的高新技術企業……
今年以來,以產業大平臺吸引國內外龍頭企業、優質大項目的惠州,在中美貿易摩擦疊加疫情影響下,固定資產投資交出一份亮眼成績單。這其中,惠州與深圳兩地進一步加強了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協同合作。
5月頒布的《廣東省人民政府關于培育發展戰略性支柱產業集群和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的意見》中,以深圳為核心、惠州入列的產業集群并不少,包括新一代電子信息產業集群、智能家電產業集群、先進材料產業集群、軟件與信息服務產業集群、超高清視頻顯示產業集群、生物醫藥與健康產業集群、激光與增材制造產業集群等,顯示出深惠在新興產業的協同合作有著巨大的空間。
中山大學嶺南學院經濟學系教授、中山大學港澳珠三角研究中心副主任林江指出,在戰略性新興產業背景下,一個數字化產業鏈有可能總部在深圳、制造業基地在東莞、營銷總部在惠州,這個數字化產業鏈要建立起來,需要深圳、東莞和惠州甚至其他城市協同和聯手。惠州與深圳的合作和對接,應該以城市群和都市圈的發展為依歸。
東莞10年造松山湖吸引華為落戶的成功經驗,讓惠州看到打造高端產業平臺吸引龍頭企業帶動產業集群發展的重要性。加快發展“2+1”現代產業集群,依托“豐”字交通主框架,惠州重點布局“3+7”工業園區,在提升3個國家級園區的同時,7縣(區)對標松山湖,高水平規劃建設千億級工業園,形成各具特色、主導產業鮮明的產業生態。
新材料產業園、大數據產業園、智能裝備產業園、大健康產業園……這些戰略性新興產業平臺在各縣(區)拔地而起,正成為深圳一批新興產業外溢的優化選擇。
“惠州要釋放好土地發展空間和潛能,引進引領產業發展的高端技術,推動更多智能裝備、5G、新能源、新材料、生物醫藥等高成長企業落戶。”市委黨校科研部副主任、經濟學博士黃忠平如是說。
聲音
借力借勢加快“2+1”現代產業發展
在建設現代產業集群過程中,惠州可以主動吸收深圳的研發資源、科技創新資源和人才資源,更重要的是,惠州可以與深圳一起組建兩大萬億級產業集群的投資基金,吸引來自東莞、佛山等地的社會資本加入其中,同時也吸引更多的金融機構、保險公司、信托投資公司等參與金融創新活動,為惠州的兩大萬億級產業集群建設進行融資。
——中山大學嶺南學院經濟學系教授、中山大學港澳珠三角研究中心副主任林江
惠州要加快“豐”字交通主框架和“3+7”工業園區建設,織密與深圳公路、城軌、高鐵、地鐵的聯系網,釋放用好惠州土地發展空間和潛能,匯聚更多創新要素,引進引領產業發展的高端技術,推動更多智能裝備、通訊設備、5G產業、新能源、新材料、生物醫藥和生命健康等高成長企業落戶,借力借勢加快“2+1”現代產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