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3+7”千億園區 支撐“2+1”產業集群
打造“3+7”千億園區 支撐“2+1”產業集群
來源:中國高新院 achie.org 日期:2021-01-14 點擊:次
近日,總投資150億元的恒力(惠州)PTA項目在大亞灣石化區開工。項目將建設全球單體產能最大的兩條250萬噸/年PTA生產線。該項目由世界500強中排名第107位、中國民營企業500強中排名第4位的石化巨頭恒力集團投資建設,助力廣東建設世界級石化產業集群。
地處粵港澳大灣區的惠州,大項目、大平臺動作頻頻。去年以來,在新冠肺炎疫情、中美貿易摩擦等不利因素影響下,50多個大項目、超6000億元投向惠州這片熱土。去年1—11月,全市工業投資增長21.7%。
當前,惠州正構建“2+1”現代產業集群,加快發展石化能源新材料、電子信息產業兩大產業集群,培育生命健康產業。惠州集中優勢資源和力量打造“3+7”工業園區,成為招商引資的主要載體、產業集聚的重要平臺。在千億園區加持之下,高質量發展動能不斷積蓄。
●南方日報記者 馬發洲
創新集聚高地
每個縣區打造各具特色工業園區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村村點火、戶戶冒煙,大量“三來一補”企業爆發式增長,形成了星羅棋布、形態各異的村級工業園。憑借著廉價的土地、勞動力等資源優勢,村級工業園推動珠三角快速工業化。
然而,隨著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粗放的發展模式漸難以為繼。昨天的“淘金地”,今天成為高質量發展的“沼澤地”。產業低端、土地利用率低、污染隱患等問題日益突出。另一方面,產業集聚形態、產業載體發展模式呈現出新趨勢,對產業園區建設提出更高要求。
提質增效,刻不容緩!去年5月,惠州出臺《惠州市實施工業園區提質增效行動方案》。按照“千億園區,萬億產業”的目標,把工業園區建設成為全市產業轉型升級與創新發展的先導區,為惠州打造“2+1”現代產業集群提供有力的支撐和保障。
在宏偉的藍圖下,惠州工業園區提質增效之路逐漸清晰:一方面,優化提升大亞灣經濟技術開發區、仲愷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和中韓(惠州)產業園3個國家級園區;另一方面,7個縣區對標先進高標準規劃工業園區,與“豐”字交通主框架及帶動組團對接融合,集中優勢資源和力量,打造各具特色、主導產業鮮明的千億級工業園區。
去年4月22日,我國重大外資項目、總投資100億美元的埃克森美孚惠州乙烯項目在大亞灣石化區開工。埃克森美孚惠州乙烯項目建成后可實現世界級單套裝置的最大產能,比業界平均產能高出約50%。一期項目2023年建成投產后,將緩解國內聚烯烴產品供應結構性短缺問題,減少中國市場對高性能聚烯烴產品的進口依賴。
當前,惠州正在打造石化能源新材料萬億級產業集群。然而,惠州石化產業存在“油頭”大“化尾”小、頭重腳輕的現象,石化中下游產品特別是精細化工和新材料相對薄弱。隨著一批大平臺、大項目相繼動工建設,這種局面將會隨之而改變。
俯瞰地圖,視線往東,地處惠東縣白花鎮的惠州新材料產業園正是7個千億產業園之一。惠州新材料產業園劍指國內一流新材料產業基地、粵港澳大灣區新材料科技創新基地。由于與大亞灣石化區的直線距離約為10公里,可形成上下游配套,惠州新材料產業園將與大亞灣石化區進行優勢互補、分工協作。
去年9月15日,惠州新材料產業園起步區基礎設施項目在惠東縣白花鎮動工以來,新材料產業園高效推進各項工作。目前,產業園總體發展規劃、產業發展規劃、起步區控制性詳細規劃等主要規劃已編制完成,現已接洽了70多家企業,儲備了30多宗優質項目。
去年12月28日,惠州新材料產業園首個產業項目(宇新輕烴綜合利用項目)開工建設。根據協議,宇新輕烴綜合利用項目所有項目達產后年產值應達265億元以上,單位產值達22000元/平方米以上,年銷售額達到300億元以上。項目將全面進入化工新材料研發及生產領域,為惠州打造石化能源新材料萬億級產業集群再添動力。
埃克森美孚等外企來了,恒力、宇新等民企也來了。數據顯示,去年1—11月,全市工業投資589.3億元,增長21.7%。隨著大項目接踵而至,創新力量不斷匯聚,為惠州產業發展帶來新勢能和新空間。
綠色發展高地
打造“三生融合”產業新城
不同于以往的“零敲碎打”,各縣(區)按照生產、生活、生態“三生融合”理念,在園區周邊配套公共服務、居住等生活空間,提高園區承載力和土地價值,推動園區向產業集聚區和產業新城發展。
作為廣東省首批人工智能產業園區之一,廣東(仲愷)人工智能產業園正在加緊建設。由于地處深莞惠融合發展的黃金三角地帶、廣深科技創新走廊,眾多國內外知名企業“用腳投票”,前來投資興業。
該產業園將利用區位、交通、產業和山水四大要素優勢,堅定高質量發展、生態優先發展、產城人融合發展三大理念,堅定5G+人工智能的產業發展方向,在產業園30平方公里核心區重點建設千億級工業園區,在2025年實現年總產值超1000億元的發展目標,遠期(2035年)實現50.9平方公里產業園年總產值3000億元的目標。
在惠陽區,惠陽(象嶺)智慧科技園以“產城村人融合”理念打造,增補多項城市功能,生活、生產、生態三生相融,劍指千億級“智造新城”。“在打造千億級產業園的同時,惠陽探索提高土地資源的利用效率。”惠陽區工信局相關負責人表示,積極學習借鑒順德村級產業園區升級改造經驗,持續推動產業用地從閑置低效利用向高質高效開發轉變,推動低層低端老舊廠房向高層高端工業大廈改造升級。
從博羅園洲鎮的龍園大道一路往西,沿途的機械制造、五金、服裝等工廠星羅棋布。這是博羅最發達的地區,卻廠房林立、布局散亂。
“博羅不缺資源、不缺機遇,缺的是大平臺、大項目。”東鄰惠城、西接增城、南連東莞,博羅縣區位優勢突出。當地干部一度惋惜,在博西片區的羅陽、石灣、園洲、龍溪四個鎮街,工業基礎扎實,產業配套相對完善,但是長期以來產業布局散亂,未能形成發展的合力。
結合惠州市委、市政府打造千億級產業園區的部署,博羅確定建設“智能裝備產業園”的目標。產業園選址博羅縣西部,橫跨園洲、石灣兩鎮。東至縣道X195線(福園公路)、西至石灣鎮行政區劃界線、北至石灣鎮科技北一路和園洲鎮北環路,南至石灣鎮灣湖西路和沙河北岸,規劃面積約30平方公里,起步區面積達到8平方公里。
相對于惠州市區乃至博羅縣城,園區位置更靠近東莞——距博羅縣城33公里、距園洲鎮區3公里、距石灣鎮區2公里,與東莞隔江相望,距東莞主城區約15公里,到廣州市區、深圳市區均約70公里。
這里將重點發展精密零部件、汽車制造裝備、裝備生產性服務、新興領域裝備制造、5G、現代醫療器械以及現代物流等產業。根據規劃,力爭到2025年實現產值千億元、到2030年實現產值2000億元。
10月28日,總投資150億元的正威(惠州)新材料制作產業園動工,博羅智能裝備產業園迎來“開門紅”。項目全面投產后,將建設世界單體最大銅桿制造基地、世界單體最大鐵路導線基地,預計可達到年產值500億元。加上引進的上下游產業鏈項目,千億夢并不遠。
營商服務高地
為企業提供“一站式”服務
去年12月16日,東江灣千億產業園重點項目動工暨信利康·樂創城智慧工業園奠基儀式,信利康·樂創城智慧工業園項目等7宗重點項目集中動工。這標志著惠城區產業發展翻開了嶄新的一頁。
“在之前的合作中,我們深切感受到惠州市和惠城區政府高效、高質的工作風格,堅定了信利康選擇惠州、布局惠城的決心。”在儀式上,深圳市信利康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總裁陳少青表示,希望助力做強惠州市供應鏈產業,打造供應鏈+電子產業雙百億級產業高地。
項目來了,如何落地生根、開花結果?去年11月,惠州市工業和信息化局會同市自然資源局、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聯合印發《惠州市推動工業園區項目快速落地實施方案》(下稱《方案》),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推動工業園區高質量發展。
根據《方案》,惠州將在惠州市“3+7”工業園區設置綜合服務窗口,健全預約辦理、預審咨詢,提供“一站式”服務,實現“一窗通辦”,限時辦結;對重點建設項目提供“代辦專員”一對一跟進服務,做到定人、定事、定責、定時;推廣信用承諾制審批辦理……
土地資源不足、開發效率不高,是各地面臨的一道必答題。為此,惠州提出“嚴格實行園區土地節約集約利用,積極實施新型產業用地(M0)管理政策”“各縣(區)在積極推進重大龍頭項目落地建設的同時,要建立中小企業項目快速落地機制”等要求。惠州市自然資源局數據顯示,去年將新增建設用地指標86.68%用于工業項目落地。
在龍門大健康產業園,惠州市鑫亞凱立科技有限公司(下稱“鑫亞凱立”)從進駐到投產僅用時3個月。該公司常務副總經理付昭杰表示,政府工作人員主動上門服務,讓企業的發展信心更足。
付昭杰表示,之前計劃從深圳搬離時,合肥市、昆山市等地曾向鑫亞凱立伸出“橄欖枝”。“我們最后選擇了龍門,是因為政府真誠的服務態度”。付昭杰告訴記者:“區位環境、基礎設施都是可以改變的。只要干部想做事,就能成事,我相信惠州的發展會越來越好!”
■觀察眼
園區提質增效 項目落地生根
在區域經濟發展的過程中,工業園一直備受關注,被譽為加速產業集聚、培育產業集群的重要載體和平臺。縱觀中外工業經濟取得大發展的地區,大都依托工業園區,也走過做大做強工業園區的歷程。
如臺灣新竹工業園、新加坡工業園等現代制造業基地,在全球都具有重要影響力。蘇州擁有國家級開發區14個、省級開發區6個,創造全市70%以上的地區生產總值、80%以上的工業總產值。
去年以來,惠州從工業園區提質增效入手,把工業園區建設成為全市產業轉型升級與創新發展的先導區,形成制造業創新集聚高地、綠色發展高地和營商服務高地。為此,惠州不斷進行自我“加碼”:去年5月制定出臺《惠州市實施工業園區提質增效行動方案》,11月制定出臺了《惠州市推動工業園區項目快速落地實施方案》……
一系列措施背后,是思想觀念的變革、行政效能的提升。當前,惠州正迎難而上、攻堅前行,各部門積極破瓶頸、解難題,各縣區結合特色打造千億級產業園區,掀起了新一輪抓項目、擴投資、促發展的熱潮。去年前11月,全市固定資產投資比增15.4%,工業投資增長21.7%,先進制造業投資增長21.1%,交出了一份來之不易的答卷。
實干的前沿,處處是活躍的創造。“我們就是看好惠州的區位優勢、營商環境。”“以前沒有許可、沒交費用,不能開工。如今,企業一個承諾就可以緩交費用、提前開工。”在走訪中,有投資商向筆者表示,政府的暖心服務給了企業前所未有的獲得感,增強了企業信心。
隨著一批批優質項目不斷落地,一條條交通道路不斷完善,一個個創新平臺不斷建設,一名名人才前來創新創業,發展的動能不斷積蓄。期待惠州打造具有核心競爭力的產業集群,支撐經濟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