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個萬億級、4個5千億級、2個千億級!湖北“十四五”戰略性新興產業路線圖釋放了哪些信號?
來源:中國高新院 achie.org 日期:2021-08-19 點擊:次
用接近5年的時間,實現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倍增,達到5萬億元,湖北的底氣來自哪里?又將帶來哪些新機遇?
湖北省發改委近日編制的《湖北省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十四五”規劃》(下稱《規劃》)提出,到2025年,湖北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實現倍增,達到5萬億元人民幣,增加值占GDP比重達到20%。此外,8個重點領域37個細分行業、2個萬億級、4個五千億級、2個千億級等等,都在《規劃》中明確。
“這是‘十四五’時期推動我省戰略性新興產發展的路線圖和任務書。”在8月17日解讀《規劃》新聞發布會上,湖北省發改委主任陳新武用“路線圖”“任務書”來定義《規劃》。
在前陜西省咸陽市政府經濟顧問、中國(香港)金融衍生品投資研究院院長王紅英看來,基于國家對湖北在內的中西部的產業政策扶持,還有湖北本身的人才基礎,加上其自身產業的優勢,比如新能源汽車、以互聯網為基礎的物聯網大健康等優勢產業,湖北有實現以上戰略目標的底氣。
對此,湖北省統計局副局長葉青持同樣觀點:“這些目標是根據湖北省的實際情況制定,同時也是務實的。”但他同時對《華夏時報》記者坦言:“也面臨著挑戰。首先是能不能吸引人才在湖北發展;此外,還有營商環境、投資環境如何能得到真正的改善。”
8個重點領域37個細分行業
戰略性新興產業是培育發展新動能、贏得未來競爭新優勢的關鍵。基于此,湖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培育。
“十三五”時期,湖北省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由1.5萬億元增加至2.5萬億元,年均增長11%,高于GDP增速5.9個百分點。這為“十四五”時期的目標打下了堅實的基礎。《規劃》明確,到2025年,湖北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達到5萬億元人民幣。這意味著,湖北省將用近五年的時間,實現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的翻倍。
不僅僅是數字,還有具體的路線圖。《規劃》提出,“十四五”期間,湖北將以打造世界級產業集群為目標,大力發展新一代信息技術、大健康、高端裝備、先進材料、新能源、新能源與智能網聯汽車、節能環保、數字創意及科技服務等8個重點領域37個細分行業。到2025年,湖北力爭形成新一代信息技術、大健康2個萬億級支柱產業,高端裝備、先進材料、節能環保、數字創意及科技服務產業4個五千億級優勢產業,新能源、新能源與智能網聯汽車2個千億級特色產業。將湖北省建設成全國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排頭兵,躋身全國創新型省份前列,使湖北成為全球創新創業網絡的重要節點,為加快建成中部地區崛起重要戰略支點提供強有力支撐。
湖北省發改委介紹,《規劃》還提出打造“兩都七基地”的發展目標,即世界存儲之都、世界設計之都,全球光電子產業基地、全國“新汽車”產業基地、大健康產業基地、生物育種基地、航空航天與北斗產業基地、網絡安全產業基地、未來產業策源地。
對此,葉青認為,從全省來看,要成為設計之都,這不是很容易,因為目前來看,“芯片之都”“設計之都”的概念更多聚焦在武漢市而非全省。
并且,實現這些目標,背后離不開人才。湖北省雖然高校眾多,但是人才外流一直備受關注。葉青認為,能不能吸引人才在湖北發展需要考慮,因為從收入及發展空間來看,很多人可能更愿意待在長三角或者珠三角。
對于葉青上述所提的如何留住人才,中國工程院院士陳煥春在會上也重點提及。“人才立省、科技強省、產業興省。”陳煥春表示,在當今社會激烈競爭、高速發展的新時代,要想取勝,人才是根本。湖北是以科教大省而著稱,怎樣把科教大省變成人才大省是其關鍵。
《規劃》中提出了實施“人才興鄂”計劃,完善高端人才在鄂工作、科研、交流保障政策,持續深化校企協同,建立省級產教融合型企業認證制度,建設校企合作創新聯合體;實施高層次科技人才定向培養機制,為特殊人才以及引進的海內外高層次人才,開辟職稱評審“綠色通道”;建立市場導向的人才吸引和認定機制,探索制定外籍“高精尖缺”人才認定標準;建立與國際接軌的全球人才招聘制度。通過“揭榜掛帥”方式遴選行業領軍人才,為“十四五”和將來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提供人才支撐。
湖北底氣在哪里?
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對于湖北并非首次重點提出。此前湖北省委十一屆八次全會就提出,要加快形成戰略性新興產業引領、先進制造業主導、現代服務業驅動的現代產業體系;省委十一屆九次全會進一步提出構建“51020”現代產業體系,特別是明確了未來一段時期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方向和重點。
如今《規劃》的出臺,便是“十四五”時期推動我省戰略性新興產發展的路線圖和任務書。
《規劃》中的一串串數字,每一個都意味著明確的目標。那么,湖北的底氣具體來自哪里?
“總體來看,‘十四五’湖北有優勢、有需求、有動力培育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陳新武說,“十四五”時期,湖北必須練好內功,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構筑產業體系新支柱。
至于底氣,陳新武對從上述三個“有”加以說明:首先,有優勢。湖北是科教大省,科教優勢為湖北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提供強力支撐和保障。同時,武漢科教實力僅次于北京、上海,居全國第三,武漢及周邊擁有脈沖強磁場、精密重力測量等3個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成了P4生物安全高等級實驗室,還有一批重大科技基礎設施正陸續建設。
其次,有需求。湖北的經濟轉型,發展動力從主要依靠資源和低成本勞動力等要素投入轉向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是必然選擇。無論從湖北發展需求還是從湖北產業的需求,作為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對湖北十分重要。
此外是有動力。近年來,湖北戰略性新興產業,尤其是“光芯屏端網”、生物醫藥產業、核心零部件、原材料等取得了很大進展,也突破了一些關鍵核心技術。
但是,仍然面臨產業鏈、供應鏈的風險,需要統籌規劃“十四五”各個產業的發展路徑。同時,湖北省戰略性新興產業也面臨來自沿海先進發達地區的激烈競爭。“因此‘十四五’時期,我們必須練好內功,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構筑產業體系的新支柱。”陳新武說。
事實上,談及湖北的底氣,省會武漢最有發言權,而東湖高新區則是當之無愧的“名牌”。
東湖高新區又稱“中國光谷”。2019年,以東湖高新區為核心承載區的武漢市集成電路、新型顯示器件、下一代信息網絡、生物醫藥4個產業集群入選國家首批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數量與北京、上海并列第一。
2020年,在新冠肺炎疫情嚴重沖擊的背景下,光谷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逆勢增長、強勁發展,全區營收超百億企業達到9家,營收50億元以上企業達到19家,營收10億元以上企業達到53家,企業總數超過10萬家。
目前,武漢四大國家首批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集聚7000家企業。武漢市委常委、東湖新技術開發區黨委書記汪祥旺介紹,今年上半年,東湖高新區集成電路產業營收210.23億元,同比增長49.5%,目前已集聚企業200多家(其中規上21家);新型顯示產業營收562.83億元,同比增長72.6%,已集聚企業400多家(其中規上40家);下一代信息網絡產業營收620.28億元,同比增長44%,已集聚企業3600多家(其中規上44家);生物醫藥產業營收184.13億元,同比增長14.3%,已集聚企業2800多家(其中規上144家)。這些戰略性新興產業已經成為高質量發展的“主力軍、先鋒隊”。
汪祥旺表示,下一步,光谷將以打造世界級產業集群為目標,以湖北東湖科學城為核心的光谷科創大走廊建設為牽引,推動科技創新“關鍵變量”轉化為高質量發展的“最大增量”,切實以科技創新推進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發展,“十四五”末經濟規模向5000億元沖刺,將光谷建設成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發展的“排頭兵”。
陳煥春則指出,新興產業的發展應該從科學、技術和產品三個方面的發展去做好設計、布局和落實,目標是要在這三方面走到前面,領先別人,才能掌握發展的主動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