氫能產業成最受關注新賽道,這個國家級創新中心落戶成都!
來源:高新院 achie.org 日期:2021-09-14 點擊:次
產業新機遇:
從結構來看,該技術創新中心由四川省特種設備檢驗研究院、廣東省特種設備檢測研究院、東方電氣集團東方鍋爐股份有限公司、厚普清潔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四川大學聯合申報建設——政、產、學、研、用,一應俱全。按照規劃,該中心將圍繞國家氫能產業發展戰略需求,通過上述單位的協同創新,重點開展氫儲存、運輸、加注環節核心技術的研發,關鍵裝備的產業化以及相關檢驗檢測技術、評價方法標準化的研究,并進行技術試驗、孵化、示范、推廣,推動成果工程化、標準化、市場化、產業化。
乍一看很復雜,但四川省特種設備檢驗研究院相關負責人劃了個重點:核心工作是研發能力、產業化條件以及成果轉化的建設。
比如氫能大巴要投入市場實現量產,需要符合標準——但這一新興細分領域的標準體系尚未完善,哪怕僅僅是儲氫設備容量從35兆帕增加至70兆帕,也需要新設標準進行安全性檢驗檢測,并設置一套完善的檢驗檢測體系。這一技術創新中心則會根據市場化需求,快速制定形成產業標準,給予產品實現市場化的“準生證”。
城市新風口:
成都在氫能產業將駛入快車道
據了解,該技術創新中心目前已進入建設階段,建設周期預計兩年。目前,該中心已經成立技術委員會,主要由上述五家核心成員及全國氫能儲運技術專家構成,旨在幫助新技術、新產品最快速度形成標準化,實現產業化。值得注意的是,該中心將以四川省特種設備檢驗研究院所在的成都為總部,形成“一總部+多基地”的運營模式。這也意味著,成都在氫能產業將駛入快車道。
上述負責人透露,該技術創新中心能夠落戶成都也與當地產業結構的完整度有關。據相關數據顯示,成都氫能已初步形成“制備—存儲—運輸—加注—應用”完整產業鏈條,其中包括知名企業和科研機構60余家,產業規模超過100億元,在燃料電池膜電極及電堆、高壓儲氫瓶、氫氣壓縮機、加氫系統等裝備領域具有國內領先優勢,車載儲氫瓶研制能力及市場占有率全國領跑。
在“雙碳”目標的風口,氫能發展既是產業機遇,更是城市責任。上述負責人表示,標準的制定,一定程度代表了產業話語權,“氫能產業的市場化需要標準的制定,我們將努力推動產業發展”。
信息多一點
全球主要經濟體戰略推動氫能布局
氫能因其無污染、可再生、可儲存等優勢,被視為21世紀最具發展潛力的清潔能源,被國際氫能理事會(Hydrogen Council)評價為“能源解決方案的瑞士軍刀”。
氫能在改變能源結構領域潛力幾何?據國際氫能理事會預計,到2050年,氫能將承擔全球18%的能源終端需求,市場規模可達每年2500太瓦時(1太瓦時=10億度),市場價值達到1200億歐元,或可減少60億噸二氧化碳排放。
面對如此機遇,世界主要經濟體紛紛圍繞氫能“搶灘部署”——
中國強力推進技術開發及市場應用,產業體系加快完善。
美國制定氫能計劃及路線圖,全產業鏈布局搶占戰略資源。
歐洲各國瞄準全球氫能市場,在政策支持、國際合作、技術研發、資金投入等方面持續發力,競相躍入關鍵發展期。
日本推出綠色增長戰略,致力于爭奪技術優勢和國際話語權。
氫能創新鏈“全景圖”
剖解氫能產業,上游氫能源制備、中游儲運加注、下游燃料電池及汽車產品研發生產,這是一條完整的氫能創新鏈,描繪出氫能產業發展與技術研發“全景圖”。
產業鏈上游——
根據“原料”不同,氫能制備可分為通過天然氣或煤炭提取的“灰氫”,將二氧化碳捕集、埋存、利用的“藍氫”,以及使用可再生能源對水進行電解提取的“綠氫”。
產業鏈中游——
在氫能儲運上,主要有氣態儲運、液態儲運和固體儲運三種方式,分別應用于不同應用場景。
產業鏈下游——
在我們熟知的領域,氫能主要通過燃料電池形式應用于新能源汽車場景,為我們帶來全新的出行體驗。
市場化的“準生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