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陽高新區:聚焦產業補鏈延鏈強鏈 加快構建百億級產業集群
來源:高新院 achie.org 日期:2021-11-17 點擊:次
實施“強省會”行動,是省委、省政府站在全省發展戰略和全局的高度、遵循區域經濟發展普遍規律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當前,貴陽貴安正奮力推動“強省會”開好局、起好步。
為提升“強省會”的精氣神,激勵貴陽貴安干部群眾切實把“強省會”作為最強音、主抓手、集結號,今起推出“強省會·新觀察”專題報道,聚焦強產業、強城鎮、強民生、強生態、強人才,整合精干采編力量,觀察、記錄全市干部群眾在“強省會”征程上的奮斗身影,助推“強省會”號聲嘹亮、戰果不斷。
俯瞰貴陽高新區。
工業猶如人之脊梁,不挺則衰,不壯則弱。為確保工業發展各項工作始終朝著中央、省、市指引的方向前進,今年以來,貴陽高新區按照“四個抓”的要求,切實把資源和精力集中到抓工業特別是制造業上來,不斷育龍頭、補鏈條、強集群。針對當前產業發展中存在的產業鏈不完善、培育上規企業增量不足、龍頭企業少、帶動能力弱等問題,高新區將繼續全力抓目標、抓產業、抓項目、抓招商,加快構建“三個百億級制造業產業集群”。
企業存在“散弱小”問題
產業鏈還不夠完善
“部分配套設施不足,電子信息制造業產業鏈還不夠完善。”近日,談及貴陽高新區的產業發展方面的短板,貴州達沃斯光電有限公司董事陳卡斌說。
達沃斯是一家以生產觸摸屏為主的高新技術企業,產品涉及智能家居和辦公、智能手機和筆記本電腦、安防醫療、金融等眾多領域。陳卡斌介紹,該公司需要用到的芯片、玻璃面板等上游配套材料供應商,還有采購該公司產品的下游終端客戶,來源都在珠三角地區。這樣就會在運輸上增加成本,也延長了產品的交付周期。
“去年,由于疫情防控需要,線上活動越來越多,對觸摸屏的需求也漸漸多了起來。達沃斯在行業中最先復工,但產能無法釋放,直到外地上下游的企業基本復工,才完全復產。”陳卡斌說。
在貴陽高新區,還有不少企業面臨類似的問題。
按照市委對國家級開發區提出的“兩主一特”要求,貴陽高新區將著力發展電子信息制造、先進裝備制造、新能源汽車三大產業,打造“三個百億級制造業產業集群”。“但現在,各產業在高新區還沒有形成完整的產業鏈條,產業集群的規模效益并未體現。”貴陽高新區產業發展局副局長周大鵬說,一個產業在一個區域要想具有生命力、競爭力和高效益,鏈條的延伸協作、互為支持尤為重要。
以先進裝備制造業為例,該區的航空發動機產業具有相對較好的產業集群基礎,已匯聚了以中航發黎陽為核心的10戶企業,但仍缺乏一些重要的上游生產配套企業、科技研發企業,一些重要產品和技術對外依存度高,關鍵環節仍存在“卡脖子”現象,沒有形成完整成熟的產業鏈條,對工業總產值貢獻小。
除了產業鏈不完善,貴陽高新區還面臨著培育上規企業增量不足、龍頭企業少、帶動能力弱的問題,這也是制約工業總產值提升的因素之一。
記者走訪貴陽高新區沙文園區和金陽園區發現,從事電子元器件及集成電路研發生產的企業數量逐步增加,電子信息制造業企業有19戶,多數企業都存在“散弱小”問題,產能無法完全釋放且缺乏支撐企業快速發展的支柱產品,無法形成規模經濟效益。
“龍頭企業沒有上下游企業在周邊配套,龍頭效應不明顯,自身發展成本高;中小企業沒有圍繞龍頭企業做上下游配套,存在單打獨斗現象,產能也上不去,產業集群的規模效應就無法充分發揮。”周大鵬說,近幾年來,貴陽高新區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雖然已連續三年保持20%以上的增速,但在全市的占比仍不足6%。
貴州翰凱斯智能技術有限公司工作人員在調試設備。
“兩主一特”產業加快壯大
坐落在貴陽高新區的貴陽順絡迅達電子有限公司,是全國最大的片式繞線電感基地。走進公司,寬敞整潔的生產車間里,聽不到嘈雜的人聲,僅能聽見機械部件運轉的“咔咔”聲,以及基礎部件在各個單元間流轉所發出的聲音。作為大數據電子信息制造業的代表之一,該公司今年1至9月完成產值4.25億元,同比增長51.9%。
對一個高新區來講,其主導產業在全行業的競爭力和影響力,可以客觀地反映該區的發展潛力和創新力度。今年以來,貴陽高新區緊扣“強省會”,圍繞電子信息制造、先進裝備制造、新能源汽車“兩主一特”產業,以新型工業化為引領,大力實施工業倍增行動,強力提升工業經濟的規模、質量和效益,推動工業產業高質量發展。
電子信息制造業是貴陽高新區的主導產業,已聚集雅光電子、中晟泰科、林泉電機、達沃斯等19戶電子信息制造業企業,前三季度累計完成工業總產值64.36億元。
從2017年的10億元,到2018年的20億元,到2019年的40億元,再到2020年的68億元……數據顯示,貴陽高新區電子信息制造業產值已連續四年迅速上升。今年,高新區電子信息制造業產值預計完成90億元,同比增長67.4%。
先進裝備制造業也是貴陽高新區的主導產業。圍繞航空發動機產業生態圈,該區重點引進和發展航空航天動力裝備、精密鑄件、通用及關鍵零部件等先進裝備制造,目前已聚集中航發黎陽、航宇科技、航發精鑄等先進裝備制造業企業,前三季度累計完成工業總產值50.32億元,預計全年完成工業總產值72億元,同比增長36.2%。
今年7月,貴陽高新區企業貴州航宇科技發展股份有限公司登陸上交所科創板,成為貴州省首家科創板上市公司,標志著貴州企業實現科創板上市“零”的突破。該公司已全面融入全球商用航空發動機制造產業鏈,成為擁有全球民用航空發動機六大制造商在亞太區的合格供方資質的鍛件制造企業。
緊接著,貴陽高新區企業貴州振華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于9月在科創板成功上市,成為全省第二家科創板上市的企業。振華新材料屬于新能源汽車產業,主要從事鋰離子電池材料研發、生產及銷售,目前已在高新區建成年產1萬噸正極材料生產線,并正在實施1.6萬噸的擴能與技改。
貴陽高新區的貴陽弗迪電池有限公司,是新能源汽車產業領域的佼佼者。今年4月,該公司提前建成投產4條10Gwh產能生產線,現已完成工業總產值7.34億元,預計全年可實現產值13億元,并在現有基礎上推動弗迪電池增產擴能,將再新增2條5Gwh產能生產線,形成百億產能規模。
據統計,1至9月,貴陽高新區新能源汽車產業完成工業總產值20.57億元。
值得一提的是,根據科技部火炬中心公布的2020年度國家高新區評價結果,貴陽高新區在全國169個國家高新區(含蘇州工業園)綜合排名升至第42位,較上年度上升8位,其中,“知識創造和技術創新能力”“產業升級和結構優化能力”兩個一級指標均入圍全國50強,“國際化和參與全球競爭能力”位列全國第53位。
貴州中晟泰科智能技術有限公司生產車間。
抓目標抓產業抓項目抓招商全力推動工業高質量發展
聚焦短板弱項,接下來,貴陽高新區將全力抓目標、抓產業、抓項目、抓招商,繼續做大經濟總量,完善產業鏈條,強化招商引資,加快項目建設,增強發展后勁,圍繞電子信息制造業、先進裝備制造業、新能源汽車產業攻堅發力,加快打造“三個百億級制造業產業集群”,支撐貴陽高新區建設成為全市中高端制造基地,努力在“強省會”中作出更大貢獻。
抓目標做大經濟總量
貴陽高新區將聚焦“強省會”行動,緊盯工業倍增目標,按照“一季度要緊,二季度要攻,三季度要沖,四季度要拼”的工作要求,全面梳理差距短板,建立綜合經濟運行調度機制,認真分析監測研判,主要指標精準調度到天、落實到人,實行“掛圖作戰”,持續推動干部職工下沉一線,主動服務、靠前服務,加快建成以高新技術產業和先進制造業為引領的現代化工業體系,確保2023年實現“工業倍增”,工業總產值達到400億元以上;2025年工業總產值達到700億元。
在做大經濟總量的同時,該區將聚焦科技目標,強化創新驅動,實施高新技術企業培育計劃,加大區內有潛力的科技型企業的精準服務和培育力度,全力沖刺1000家高新技術企業目標;實施R&D占比提升攻堅計劃,加快研發機構引進,推動企業科研經費投入,全力提升占比;積極申報國際級人力資源產業園,加快人才聚集,全方位、立體式招引科技人才。
聚焦效益目標,貴陽高新區將堅持效益優先,提高招商門檻,嚴把項目質量關,提升畝均投資、產出,嚴格按照用地項目每畝投資1000萬元、產值1000萬元、稅收30萬元,標準廠房項目每平方米投資1萬元、產值1萬元的標準開展招商引資洽談。
抓產業補鏈延鏈強鏈
抓產業的重點就是抓產業鏈。貴陽高新區將圍繞電子信息制造業、先進裝備制造業、新能源汽車產業攻堅發力,打造“三個百億級制造業產業集群”,支撐貴陽高新區建設成為全市中高端制造基地,確保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全年累計增速達25%,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占全市的比重從2020年的5.6%提升到6%以上。
貴陽高新區堅持把發展經濟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重點發展主導產業和特色產業,積極布局戰略性新興產業和前沿科技產業,推動工業高端化、綠色化、智能化、集約化發展,形成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核心引擎。
在電子信息制造業方面,落實大數據戰略行動,發揮軟件與信息服務業發展優勢,以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為重點,圍繞電子終端產品、動力電池兩大核心產業鏈做好上下游建鏈、強鏈、補鏈,把握細分產業領域和價值鏈的中高端環節,重點聚焦新型電子元器件、集成電路、MEMS傳感器、新型觸顯、微特電機、智能終端等,并依托中國振華系列項目、中晟泰科、順絡電子等產業基礎,重點引進電子信息制造業企業,到2025年,電子信息制造業規模總產值突破350億元,形成電子元器件及電子產品、動力電池“兩個百億級產業集群”。
在先進裝備制造業方面,重點發展航空航天動力裝備、精密鑄件、通用及關鍵零部件等先進裝備制造,依托黎陽動力、貴陽精鑄、航宇科技、賽峰飛機發動機等龍頭企業,打造以航空發動機制造為核心的先進裝備制造產業集群,以“兩機”為核心的先進裝備制造業產值規模在2025年突破150億元。
全力主攻新能源汽車產業,依托貴陽弗迪電池、翰凱斯智能無人駕駛汽車等重點項目,加速集聚配套企業,圍繞新能源汽車動力總成打造新能源汽車及零部件產業集群,培育高新區新的經濟增長極,確保2025年新能源汽車產值達120億元。
同時,圍繞主導產業和特色產業,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推動產業鏈與創新鏈深度融合。培育龍頭企業、高新技術企業、“專精特新”企業,打造具有影響力的企業和產業,為全區經濟高質量發展形成支撐。
抓項目擴增量優存量
項目是經濟發展的生命線。以“十四五”期間累計完成工業投資500億元以上為目標,貴陽高新區將充分發揮重大項目和標準廠房建設對促投資、穩增長的關鍵作用,強化招商引資擴大增量,加強技改升級優化存量,進一步激發投資動力活力。
抓實工業項目建設投產,建立完善項目推進落地機制,實施項目簽約、落地、投產、達效“四率”行動,確保項目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繼續深入實施“雙重”服務工作機制,對新引進項目、擬建項目、在建項目實施“三定”推進方案,按照“定責任、定節點、定目標”原則,制定工業項目建設成長計劃,明確項目建設、投產、上規時間節點,加強服務和調度,推動簽約項目盡快落地開工、在建項目盡快達產投產,努力形成更多實物工作量,為工業持續快速高質量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新鮮血液。“十四五”期間,以新簽約工業項目6個月內開工率不低于80%、新開工項目18個月建成投產率不低于80%為標準推進項目落地建設。
抓招商增強發展后勁
作為全市產業發展的主戰場、主陣地之一,貴陽高新區將圍繞“高”和“新”的功能定位和產業布局,緊盯主導產業和特色產業,著力引進和發展一批投資規模大、科技含量高、帶動效應強、發展前景好的制造業企業和項目。
制定產業鏈招商“兩圖兩庫兩池”(“兩圖”即產業全景圖、產業現狀圖,“兩庫”即項目庫、企業庫,“兩池”即人才池、資金池),持續優化和運營好大數據智慧招商平臺,探索組建“線上+線下”的招商新模式,聚焦新型工業化,綜合開展商會招商、以商招商和以房招商、以樓招商。
特別是狠抓產業鏈招商,梳理電子信息制造、先進裝備制造、新能源汽車等產業的薄弱環節,有針對性地開展產業鏈招商,重點招引電子信息制造業、先進裝備制造業、新能源汽車產業、軟件及服務業等關聯產業項目,力促產業招商取得新突破。“十四五”期間,每年新引進工業項目不低于30個,其中電子信息、先進裝備制造、新能源汽車產業關聯項目不少于25個。
“招得來”是基礎,“落得下、發展好”才是關鍵。貴陽高新區將狠抓簽約項目落地,加強項目落地后續服務、跟蹤問效和督查考核,推動簽約項目盡快落地開工、在建項目盡快投產,提高項目履約率、入園率、開工率和投產達產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