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江新區高端裝備產業鏈:加速“智”造 建設“智”高點
來源:高新院 achie.org 日期:2022-05-27 點擊:次
2021年,兩江新區推出產業功能區、“鏈長制”的組合拳,通過建設產業功能區、實施“鏈長制”,促進產業鏈、創新鏈、服務鏈等多方資源實現要素高效配置和聚集協作,放大優勢產業發展的示范、帶動作用,引導點狀的產業分布發展成鏈狀的產業聯動,進而形成網狀的產業集群發展生態。
其中,兩江新區高端裝備產業已形成以中船重工海裝風電等為龍頭的新能源裝備,以發那科、川崎、長安徠斯、ABB、華數為代表的機器人智能裝備,以三一重工為龍頭的工程機械,以中車長客為龍頭的軌道交通裝備,集聚發展形成良好態勢。
2021年,兩江新區直管區裝備產業實現產值242.4億元,同比增長61.7%。
工程機械:三一重機兩年內實現70%零部件重慶造
走進三一重機的“燈塔工廠”,迎面而來的是一只只機械臂在揮舞,大型的AGV自動化物料運輸小車來回穿梭,百余臺機器人進行自動化生產,涵蓋了下料、分揀、成型、組對、焊接、噴涂、檢測、打磨、擰緊等十余類機器人。
這便是位于兩江龍興新城的三一重機(重慶)有限公司的智能工廠。目前,三一重機正積極籌備,計劃向世界經濟論壇(WEF)申請成為全球制造業領域“燈塔工廠”。
全工廠共有24條生產線,191個無人工作島,713臺工業機器人,321臺智能物流AGV、39臺機加中心,并依托MOM系統、中控系統、數字孿生、設備互聯、三現四表等數字化模塊,從而實現總裝配線17.3分鐘下線一臺大型挖掘機,做到“一張鋼板進去,一臺挖機出來”。
依托著這些高度智能化的系統和設備,三一重機2021年6月底投產,不到半年時間就已經生產挖掘機1萬多臺,實現銷售超68億元。
今年初,三一重機定下新目標:2022年沖刺100億元。但今年,面對疫情的復雜形勢和全球宏觀經濟壓力,提產能、擴銷量遇到了問題,如何能夠實現穩定運行從而實現目標呢?
三一重機的應對方案之一,就是供應鏈本地化。
“汽車零部件企業生產挖掘機零部件,有設備、工藝等先天優勢。”三一重機總經理鄧荊輝說,公司正是看中了重慶發達的汽車產業,能為自身提供配套,才考慮在渝落戶。
據三一重機測算,原來從揚州購買的機械加工件,自從位于兩江魚嘴新城的川頁科技成為供應商后,成本降低了8%。
“公司之前所有供應商都在江蘇、山東等外地城市以及國外地區,入渝一年多來,我們通過吸引原供應商到重慶生產和在重慶尋找本地企業兩種方式,建立本地供應鏈。”鄧荊輝說,截至目前,該公司的供應商共計270多家,其中8家位于重慶。
這8家供應商中,除川頁科技已實現供貨外,其它7家供應商都在拿地建廠或者租賃廠房過程中,如供應墊片的浙江興潤置業投資有限公司就已在長壽買地建廠。
而在未來,三一重機將加快構建本地供應鏈,兩年內將實現70%的本地化采購額。
新能源裝備:中國海裝通過大數據平臺實現全產業鏈協同
與剛剛入渝的三一重機不同,中船重工(重慶)海裝風電設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海裝)已經扎根兩江新區十余年,在其帶動下,重慶已經形成較為完備的風電產業鏈,年產值500億元,為重慶裝備制造業的一大支柱板塊。
作為風電機組整機生產企業,中國海裝位居重慶風電產業鏈中游,已經成為涵蓋“研發、制造、運營、服務”全產業鏈的風電產業高科技企業。
不過,一套風電機組,300多個主要零件。每個關鍵部件,都涉及到研發、制造和運維。如此龐大的供應鏈和產業鏈,想要建設更高水平的產業鏈配套體系,僅僅中國海裝這樣的設備總裝企業,還遠遠不夠,必須開展全產業鏈協同。
面對這樣的局面,中國海裝的做法是:建立大數據智能化平臺,讓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共同在平臺上開展相應研發,以此匯聚產業鏈各方力量,共同尋找技術突破口。
此前,中國海裝接到訂單,要生產一款海上風力發電機組。客戶方稱,受海上風電場作業環境、氣候因素等影響,要求將這款風電機組的運行續航時間,由預定的2小時提高至72小時。
要提高風電機組續航時間,唯一可行辦法就是增加電池數量,但由于風電機組機艙內部空間有限,增加電池數量難度無異于“螺獅殼里做道場”。
重慶科凱前衛風電設備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科凱前衛)是中國海裝核心供應商,主要提供風機主控系統、變頻器等配套產品。
如果按照一般的程序,至少要幾個月時間。但時間不等人,如果不能盡快滿足客戶要求,訂單可能取消。
此后1個多月里,科凱前衛的設計團隊每天都來到中國海裝生產現場,與對方團隊交流探討。經過雙方多輪“頭腦風暴”,最終,兩家企業定下了在風電機組機艙外增設懸掛獨立機柜以放置新添電池的解決方案,并通過對安裝接口、電器接口等設備零部件進行加工處理,一舉攻克難題。
“可以說,正是因為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實現了就近配套,才能夠推動‘重慶造’風電機組不斷優化完善。”科凱前衛研發工程師徐健說,得益于雙方研發人員的“零距離”協同創新,不少研發“卡殼”環節都可以面對面地進行觀點碰撞加以解決。
現在,從中國海裝產品研發伊始,科凱前衛設計人員都會參與進來,以此實現產品“聯合研發-主導設計-集成創新”。
機器人智能裝備:著力推動產業集群化發展
去年年底,第23屆中國機器人及人工智能大賽在重慶兩江新區舉辦。
第二十三屆中國機器人及人工智能大賽全國總決賽開幕式。
此次大賽是一項歷史悠久、規模宏大、影響廣泛的全國性競賽,為我國培養了一大批“能動手”“敢創新”“可協同”的復合型創新創業人才。
本次中國機器人及人工智能大賽全國總決賽緣何落地兩江新區?
這背后,與兩江新區聚焦“政、產、學、研、用”,著力推動機器人產業集群化發展,構建生態鏈密切相關。
作為重慶制造業發展主陣地,近年來,兩江新區大力實施以大數據智能化為引領的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行動計劃,推動傳統制造業向智能化轉型升級,激發了企業對機器人的巨大需求,也為機器人應用提供了豐富的場景。
以川崎(重慶)機器人工程有限公司為例,該公司由世界五大知名工業機器人巨頭之一的日本川崎重工與重慶宜而奇工程有限公司聯合組建,是中國第一家世界頂級機器人品牌與國內企業合資建設的機器人本體研發制造基地。在渝生產的多款川崎機器人銷往全國各地,應用于汽車、筆記本電腦和手機等企業的生產線。
繼川崎重工之后,世界五大知名工業機器人巨頭中的另外3家——德國庫卡、瑞士ABB、日本發那科,也相繼進入重慶,且都在兩江水土新城落地生根。
為了推動機器人產業集群式發展,構建生態鏈,兩江新區在水土新城規劃了1平方公里的兩江機器人產業園。
產業園重點構建集“生產制造區”“標準檢測”“融資租賃”“展示體驗”“教育培訓”“成果孵化”“應用研發”等功能平臺為一體的“一區六平臺”產業生態。目前,已初步形成集研發、整機制造、檢測、系統集成、零部件配套、人才培訓和應用服務于一體的完整產業鏈,打消了單一企業入駐“獨木難支”的顧慮。
為進一步助推企業搶抓智能化發展機遇,推動自身智能化轉型升級,兩江新區組建了重慶兩江機器人融資租賃有限公司,以融資租賃幫助制造業企業“機器換人”,同時也助力機器人企業拓展市場。
融資租賃模式,不僅使機器人企業更易獲得訂單和資金保障,更有力促進了本地智能制造水平的提升和機器人產業的發展。
軌道交通裝備:填補國內空白
不久前,重慶中車長客軌道車輛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重慶長客”)生產的全國首創“雙流制”軌道車輛下線。
這種兩江造智能車輛的誕生,填補了國內軌道交通制式的空白,是繼跨座式單軌車產品之后又一個極具競爭力的“走出去”的優勢產品,將極大地助推重慶軌道車輛裝備產業做優做強。
據了解,這種軌道車輛最大的特點是搭載交直流雙供電系統,能在交流和直流兩種供電線路上運行。在這之前,交直流全自動不停車切換這一核心技術,僅被國外少數國家掌握。
此外,重慶長客還建成了全國首條具有交流25kV和直流1500V電壓并存,且能自動切換的試驗線路。該試驗線的建成補齊了國內雙流制車輛試驗驗證及產業化的能力。
以重慶長客為龍頭,兩江新區在產品制造和專業服務領域,已經形成了產業集群。“在早期,軌道交通的技術和設備幾乎都是從國外學習過辣的,當時哪怕很小的一個零部件出現故障,都必須從國外進口,成本很高。”重慶長客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該公司的配套企業本地化率已經達到了65%左右。
不過,該負責人也坦言,在關鍵核心零部件尤其是核心技術的研發方面,重慶本地企業仍然存在短板,“下一步,我們也將采取措施加快上下游企業的本地化。”
按照全市統一規劃,在高端交通裝備產業領域,重慶將以軌道裝備為發展重點,完善軌道裝備產業體系,同時聚焦山地城市應用場景,依托重慶長客重點發展跨座式單軌、As型車輛、雙流制車輛等跨線跨網城際軌道交通車輛裝備。
此外,重慶將依托兩江新區建設整車和關鍵零部件研發制造產業集聚區。
打造國內具有重要影響力的高端裝備產業高地
推動土地集約節約、項目有效落地、產業成鏈成群、服務一體高效,去年起,兩江新區建設產業功能區、實施“鏈長制”。
兩江新區招商集團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新區已細化高端裝備產業功能區“鏈長制”工作方案,成立工作專班,設立綜合運行鏈、產業發展鏈、落地服務鏈、項目招商鏈4條分鏈,從統籌協調、發展規劃、落地服務、招商引資多個方面著手,切實落實高端裝備產業功能區“鏈長制”建設。
據悉,兩江新區目前已在龍興新城規劃數千畝土地,作為高端裝備產業主要用地,目前場地平場已完成,周邊道路及水電配套已基本完成。
此外,兩江新區還快速推進龍興智能制造產業園建設。該園區占地720畝,建筑面積約95萬方,對標新加坡緯壹科技城,高標準建設集生活配套、辦公共享、實驗平臺于一體的可生長型園區。
在政策方面,兩江新區正在起草高端裝備產業專項政策,針對產業現狀和特征提出了富有針對性和適用性的扶持政策。
“目前,新區的高端裝備產業仍然存在著龍頭企業少、產業鏈不完整等問題。”兩江新區招商集團相關負責人介紹,下一步,兩江新區將加快圍繞已落戶重點裝備企業招商,挖掘可落戶的配套項目,展開產業鏈招商,同時擬定龍頭企業重點招商項目清單,加快引進一批高端裝備產業龍頭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