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著力推進高原特色農業產業集群發展
來源:高新院 achie.org 日期:2022-06-08 點擊:次
針對大力推動鄉村振興和新型城鎮化,省第十一次黨代會明確提出要以農業產業化和農業科技引領農業現代化,強調要堅持質量興農、綠色興農、科技興農、品牌強農,實施農業現代化三年行動,發展高品質、高附加值、高集約度、高科技農業,全面提高高原特色農業質量效益和競爭力。2022年中央一號文件要求推進現代農業產業園和農業產業強鎮建設,培育優勢特色產業集群。昆明市堅決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部署安排,精準定位高原特色都市現代農業的發展方向,突出綠色生態資源優勢,推動高原特色都市現代農業集聚發展,保障全國蔬菜、花卉等重要農產品有效供給。
推進特色產業聚群發展。產業集聚是現代產業經濟發展的鮮明特征,是促進資源要素集聚優化、發揮規模經濟效益的關鍵路徑。昆明是國際園藝界公認的最適合花卉生長的區域之一,經過30多年的培育發展,已經形成鮮切花、種苗、種球、盆花、盆景、園林園藝多元化產業格局。2021年,昆明市鮮切花播種面積37.42萬畝,行業從業人員13萬人。始終加強科技創新和種業研發,建成以嵩明、晉寧、石林、富民、安寧為中心的花卉種子、種苗、種球優勢區,鮮切花種苗占全國60%以上的市場份額,花卉新品種研發企業90%以上集中在昆明地區。建成輻射全國、面向亞洲的世界級花卉交易市場和流通體系,全國銷售的鮮花70%來自斗南花卉交易市場,交易規模為全國最大、亞洲第一。
推進“一縣一業”示范創建。昆明市深入貫徹落實云南省做特“綠色食品牌”的戰略部署,以“一縣一業”示范創建為主要抓手,推動花卉、肉牛、中藥材等產業持續提升規模化和標準化水平。2020年,晉寧區和尋甸回族彝族自治縣分別被列為云南省省級花卉產業和肉牛產業“一縣一業”示范縣。昆明市積極開展祿勸彝族苗族自治縣中藥材、石林彝族自治縣人參果和宜良縣鴨產業3個市級“一縣一業”示范縣創建,每個示范縣每年獎補500萬元,推動示范縣主導產業提檔升級、提質增效。2022年,祿勸縣中藥材產業被評為云南省省級“一縣一業”示范縣,祿勸縣也是全國十大藥用植物資源縣。
推進經營主體培育工程。加快培育農業新型經營主體,增強新型經營主體對現代農業發展的引領能力,提升現代農業的組織化程度,促進小農戶與現代農業有機銜接。昆明市緊緊圍繞農業花卉、蔬菜、中藥材、畜牧、漁業、水果和茶葉、咖啡“6+2”重點產業,扶持壯大農業龍頭企業,培育發展50戶總部經濟企業。截至2021年,昆明市共有各級龍頭企業555家,實現銷售收入1289億元,聯農帶農200萬人次,其中國家級種植養殖龍頭企業5家,加工和流通型龍頭企業數量超過種植養殖類型達到7家,3家企業進入2021年國家農業產業化頭部企業100強,產業鏈得到持續延伸、價值鏈得到持續延長。
推進農村產業深度融合。堅持農業全產業鏈發展,做強一產,做大二產,做優三產,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深度融合發展,讓群眾共享農業產業增值收益,縮小城鄉收入差距。建立健全精深加工和初加工相銜接的農產品加工體系,推動蔬菜、花卉、水果等農產品初加工和小包裝,推動中藥材、茶葉、咖啡等農產品精深加工。2021年,昆明市農產品加工業產值達1200億元,直接帶動實現就業勞動力10萬人。發展綠色有機農業,加強農產品品牌建設,113個機構666個產品獲得有機產品認證。創新發展模式,培育壯大鄉村新產業新業態,開發以田園風光、花田風光、民族風情、康體養生、古鎮村落、休閑度假等為特色的多樣化鄉村旅游產品,加快推動鄉村旅游發展。推進尋甸縣鳳龍灣省級旅游度假區和特色小鎮建設,打造“一鎮帶三村”的鄉村旅游度假發展模式。推進石林縣臺創園升級,打造醫養結合的鄉村大健康發展模式。推進宜良縣麥地沖等地彩色水稻種植。推進尋甸柯渡紅色旅游的發展,打造紅色主題鄉村旅游發展模式。推進安寧市光崀大村產業業態改造,打造文化旅游融合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