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彥淖爾:堅持全產業鏈 推進新能源產業高質量發展
來源:高新院 achie.org 日期:2022-06-29 點擊:次
一片片太陽能板悄然興起、一組組風機高聳林立……近年來,巴彥淖爾向“光”而行,乘“風”遠航,立足“風光無限”自然資源優勢,堅持全產業鏈推進,不斷書寫新能源產業高質量發展新篇章。
風力發電
堅持全產業鏈建設清潔能源基地
4月16日,大唐黃河流域磴口縣10萬千瓦光伏+沙產業生態協同發展創新示范項目,國家電投集團磴口縣10萬千瓦光伏治沙項目,國家電投集團、易事特集團磴口縣10萬千瓦光伏治沙項目,晶科電力有限公司、內蒙古國龍新能源開發有限責任公司磴口縣10萬千瓦光儲+沙產業生態協同發展項目集中開工。這些項目建成運行后,可實現固定資產投資20.6億元。據了解,該項目堅持生態治沙、科技治沙、節水治沙、產業治沙理念,通過板上發電,板下種植林、草、藥相結合的立體產業發展方式,助推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最終實現生態效益、社會效益、經濟效益同步共贏和生態、生產、生活“三生融合”的目標。
6月16日,計劃總投資13.6億元的烏拉特后旗京能200兆瓦風電項目在獲各琦蘇木開工。該項目裝機容量為200兆瓦,安裝40臺單機容量5兆瓦的風力發電機組,每臺風力發電機組配置1臺35千伏箱式變電站,計劃今年12月底建成并網。
如今,無論走進烏拉特草原,還是烏蘭布和沙漠,都會強烈地感受到巴彥淖爾新能源產業發展的勃勃生機。在發展新能源產業方面,巴彥淖爾市處處“好風光”。據了解,目前,巴彥淖爾市風能總儲量約為1億千瓦,可開發風電規模在7000萬千瓦左右,富集地區年平均風速達每秒8米以上,是國內風資源豐富的地區之一。全市太陽能年總輻射約每平方米1637~1685千瓦時,年日照時數3131~3360小時,太陽能資源量居全國前列。
依托豐富的風能和太陽能資源,近年來,巴彥淖爾市搶抓國家能源戰略轉型機遇,集中精力做大新能源產業規模,引進了國家能源、國電、華電、中電投、中廣核等60多家企業,大力發展清潔能源產業。截至2021年底,全市電力總裝機761.7萬千瓦,其中,新能源裝機規模533.5萬千瓦,占全市電力總裝機的70%,新能源裝機占比居自治區第一位,遠高于自治區約34%的水平。
巴彥淖爾市第五次黨代會提出,積極推進清潔能源基地建設,搶抓國家建設黃河“幾”字彎清潔能源基地機遇,大力發展光伏、風電、光熱等產業,培育發展新能源裝備制造業,統籌推進實施風光清潔能源、“源網荷儲”一體化、電力外送通道等項目,努力建成千萬千瓦級國家清潔能源基地和可再生能源外送基地。按照第五次黨代會提出的目標和舉措,巴彥淖爾市已按下了新能源項目建設“快進鍵”,啟動“追風逐日”新模式。今年巴彥淖爾市聚焦自治區新能源發展“兩率先”“兩超過”目標,堅持全市一盤棋,統籌安排“風場”“光場”和“工廠”;堅持全產業鏈,發展新能源裝備制造和運維服務業,一體化推進新能源產業和裝備制造業。加快建設上海廟特高壓配套160萬千瓦風電、110萬千瓦競爭性配置集中式風電和光伏項目,擴大新能源裝機規模;加快推進磴口烏蘭布和沙漠千萬千瓦級光伏基地建設。積極引進風機整機制造、太陽能電池組件、光熱裝備制造、“源網荷儲”一體化等項目,推動現有風電和光伏企業延鏈補鏈、落實企業投資承諾,支持落地開工的新能源裝備制造企業參與新能源開發。
加快電網建設為新能源消納疏通“血管”
2021年最后一天,巴彥淖爾市天風新能源10兆瓦風電清潔能源項目成功并網。據了解,截至2021年底,全市已建成投產風力發電廠31座,裝機容量384.95萬千瓦。
新能源裝機大規模增長的同時,也考驗著電網規劃建設、并網服務等。2021年,巴彥淖爾供電公司累計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0.44億元,在進一步打通電網“主干道”,暢通城市、農村配網“毛細血管”的基礎上,架起了新能源輸送“高速路”,確保新能源項目“并得上、送得出、落得下”。
走進五原縣聯星光伏新村,道路兩側的一根根電桿和屋舍瓦礫上整齊排列的一塊塊光伏發電板讓人眼前一亮。該村光伏年發電量達5400萬度。新能源轉網電工程的實施,將這個融農田水利、現代農業、新農村建設、光伏產業為一體的特色小鎮帶上了鄉村振興之路。
隨著新型工業化、新型城鎮化、農業現代化、旅游產業化進程不斷加快,能源電力需求也在不斷增加。新能源既實現了電量增長,又減少了碳排放,為實現“雙碳”目標貢獻力量。近年來,巴彥淖爾供電公司積極融入地方經濟發展大局,助力光伏產業發展,不斷簡化申請手續,加速并網時效,加強與光伏企業常態聯絡,義務上門協助設備安全檢查,助力提升光伏電站運行可靠率。截至2021年底,全市已建成投用46座光伏電站、823戶分布式光伏,有力推動了綠色環保和鄉村振興“雙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