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訪談 | 如何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數字產業集群
來源:高新院 achie.org 日期:2022-12-22 點擊:次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加快發展數字經濟,促進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數字產業集群。通過產業集聚,形成網絡化協同效應,對推動數字經濟發展躍上新臺階意義重大。
李娜:在新工業革命背景下,發展數字經濟成為共識。數字產業集群作為數字產業演進的高級形態,有利于提高全要素生產率、增強產業鏈供應鏈韌性,是推動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載體。您如何看待數字產業集群的作用?
杜傳忠:推動數字產業高水平發展,以集群為載體吸引相關產業“抱團”發展是有效路徑。有人曾比喻,產業集群是將“一筐土豆”做成了“土豆餅”,來強調集群內產業上下游的銜接和協同性。數字產業集群也有這樣的特征,不同的是,這種集群形態下的“協同”是通過平臺來實現網絡化協作。同時,集群化發展帶來的規模集聚、優勢互補,可以將數字技術對產業發展的放大、疊加、倍增作用充分釋放,推進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的深度融合,為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強有力數字化支撐。
李娜:技術創新能力是產業集群的核心競爭力。聚焦產業前沿和重點領域,深入開展技術攻關、創新產品開發和示范推廣,提升整個產業集群的創新效能和水平,是拓展數字經濟發展空間的關鍵。
杜傳忠:數字經濟是創新型經濟,數字產業集群的打造對數字技術的創新能力要求更高。如果說數據是數字經濟時代的“石油”,那么發掘和提煉“石油”的水平就要看技術。加強關鍵核心技術創新,進一步攻克一批與數字經濟發展直接相關的關鍵共性技術,加大數字產品和服務創新,提高產業集群的創新效能和技術能級,是打造高質量數字產業集群的必要條件。說到底,數字產業集群也是創新產業集群。注重創新生態、創新網絡構建,讓政產學研及中介機構等多重創新主體高效協同起來,從創新鏈到產業鏈,不斷提升創新供給與產業需求的適配性,增強的不僅是企業自身的創新能力,更將帶動整個數字產業和經濟體系創新能力持續躍升。
李娜:如同中醫講的氣血經脈“痛則不通、通則不痛”,健康高效的產業集群也一定是循環暢通的。其中,有效激活數據要素價值潛力,助推大數據等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是重要一環。您認為這需要做好哪些方面的工作?
杜傳忠:打造高水平數字產業集群,需要形成充滿活力的數字產業集群生態,保持產業體系順暢高效運行。這主要取決于三個條件:作為基本生產要素的數據能否被充分激活,更好發揮賦能、賦值、賦智功能;能否打造出更高水平的數字產業鏈條,形成產業數字化和數字產業化集聚發展的態勢;能否充分發揮龍頭大企業平臺支撐帶動作用,促進大中小企業融通創新。數字產業集群強調的融合,除了數字技術對產業的深層次賦能,也是在強調集群的生態性和不同梯次主體的協同性。比如支持平臺企業健康發展,培育具有產業鏈控制力的生態主導型企業,通過資金、技術、政策支持等推進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整個集群的生態活性、協同性越強,意味著循環的效率越高,融合越深入。
李娜:數字產業集群本身具有開放屬性,能通過網絡化協作擺脫地理空間約束,是其與傳統產業集群最大不同。對我們來說,如何利用好京津冀區域優質資源,如何在全國、全球更大范圍吸引資源要素,是必須答好的發展命題。
杜傳忠:打造數字產業集群,必須秉持開放理念,這是由數字經濟自身特性決定的。比如作為基本生產要素的數據只有在開放和流動中才能實現價值,數字產業也只有在開放中才能實現更高水平協同。數字語境下的開放,有集群內部互融互通的內涵,同時強調跨領域、跨區域甚至跨國選擇要素資源。天津正加快建設全國先進制造研發基地,聚焦航空航天、高端裝備、信創等重點領域打造產業鏈、構建現代產業體系,能否進一步消除有礙要素流通的體制機制壁壘,從京津冀區域乃至全國統一大市場中集聚優質資源,能否利用好推進制度型開放的良好契機,與國際高標準經貿規則銜接,為更多高質量要素資源“走出去、引進來”創造條件,都是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數字產業集群需要深入思考的重要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