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繞新質生產力構建海南現代化產業體系
來源:高新院 achie.org 日期:2024-03-21 點擊:次
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今年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大力推進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發展新質生產力,既是海南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和重要著力點,也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建設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的重要任務。
當下,海南立足自身特色,推進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取得顯著成效,穩步提高了海南經濟發展的質量、韌性和競爭力,也為因地制宜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打下了堅實基礎。一是大力發展四大主導產業。旅游業、現代服務業、高新技術產業和熱帶特色高效農業增加值占全省GDP比重從2019年的55.5%增長到2023年的62.4%,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連續7年全國第一,貨物貿易、服務貿易等多項指標增速在全國名列前茅。二是重點發展三大未來產業。海南正發揮氣候溫度、海洋深度、地理緯度特色優勢推動種業、深海、航天產業高質量發展。在種業方面,國家耐鹽堿水稻技術創新中心、熱帶作物生物育種全國重點實驗室掛牌運行,“南繁硅谷”已建成全國數量最多、空間最大、體系最全的生物育種創新平臺,成為種業產業鏈科技創新標桿,累計超過2萬個主要農作物新品種通過南繁加代、培育,占全國育成新品種的70%以上。在深海方面,“深海勇士”號和“奮斗者”號載人潛水器、“探索一號”和“探索二號”科考船、“海洋立體觀測網”和“海洋大數據中心”等一批重大深海裝備在海南落地和運行,助力我國近3年的載人深潛潛次占全球半數以上,其中萬米深潛次數和下潛人數穩居世界首位。在航天方面,文昌國際航天城作為我國目前唯一的商業航天發射場,正加快推進“三區三鏈”,即發射區、起步區、旅游區,火箭鏈、衛星鏈、數據鏈發展和“航天+”產業體系構建,著力打造開放型、國際化、創新融合的世界級航天城。三是聚焦促進三大境外消費回流。海南的高端購物、醫療、教育境外消費回流亮點凸顯。2023年,海口海關共監管離島免稅購物金額437.6億元,比上年增長25.4%;購物人數675.6萬人次,增長59.9%。已有378種特許藥械產品在海南博鰲樂城國際醫療旅游先行區實現“中國首用”,惠及患者4萬人次。陵水黎安國際教育創新試驗區獲批中外合作辦學機構8個、在校師生超2000人,海南比勒費爾德應用科學大學在此開始面向中國招收本科生,系我國境內首個境外高校獨立辦學項目。
創新是海南推進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促進產業興旺和經濟騰飛的關鍵平臺、載體和抓手,更是加快建設具有世界影響力的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的必由之路。要進一步推動科技創新、產業創新、發展方式創新和制度創新等各個方面的全面創新,讓創新在引領海南發展大勢、提升經濟質量效益上發揮更加突出的作用,使其成為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最大驅動力。
首先,要加強科技創新,提升各類經濟要素的投入產出效率。近年來,海南的科技創新活力正在不斷顯現。海南深入實施知識產權強省戰略,促進專利技術實施和產業化發展,全省專利申請量和授權量呈現快速增長勢頭。2018年至2022年,海南全省專利授權量年均增長45.92%,全省有效發明年均增長23.63%。高度重視研發投入、不斷進行技術改造,已經是眾多在瓊企業家經營發展的基本共識。研究與試驗發展(R&D)投入增速連續三年全國排名前兩名,投入強度三年接近翻番。科技創新已經成為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鮮明底色,各類經濟要素在科技創新的引領下,將不斷重新配置,形成更高的產出效益。
需要強調的是,一方面,資金保障是科技創新的重要前提條件。要加大財政投入,進一步發揮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投資基金的杠桿引導作用,多渠道增加科技創新的投入。要鼓勵支持銀行業、保險業等金融機構不斷升級金融服務模式,為科技創新提供與之相匹配的產品和服務,完善科技金融服務體系。另一方面,海南可充分利用自貿港政策優勢,鼓勵產學研協同創新,支持企業和科研院所加強原創性、革命性、顛覆性科技創新,在解決卡脖子技術問題方面久久為功、體現擔當。
其次,要推動產業創新,增強產業轉型升級的核心競爭力。從一粒種子,到無垠海洋,再到浩瀚宇宙,海南以科技創新賦能“陸海空”三大未來產業的產業創新,對于落實壯大新質生產力這一重要任務和理念至關重要。近年來,隨著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加快推進,全國一流種業、深海、航天創新力量在海南集聚,形成了比較優勢。全國首個商業航天發射場一號發射工位竣工。三亞海洋實驗室、深空探測實驗室文昌基地掛牌成立,海南量子基地開工建設。省種業實驗室、深海技術創新中心、航天技術創新中心有序運行。
需要強調的是,一方面,要瞄準細分產業領域,深耕優勢賽道,加快將科技創新成果應用到先進制造業、海洋經濟等產業,改造提升傳統產業,以新業態、新模式培育壯大新興產業。另一方面,還要圍繞發展新質生產力布局產業鏈,做好“四鏈”文章,即推動短板產業補鏈、優勢產業延鏈,傳統產業升鏈、新興產業建鏈,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此外,要著力發展數字經濟,依托建設“智慧海南”這一系統性工程和數據安全有序流動的自貿港政策優勢,促進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的深度融合,以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數字產業集群。
再次,要促進發展方式創新,構建綠色低碳的循環經濟體系。海南全面貫徹落實“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始終堅持把生態環境保護作為“國之大者”。在生態環保改革方面,對全省2/3的市縣取消GDP考核,發布全國首個國家公園GEP核算成果。成立了海南國際藍碳研究中心和海南國際碳排放權交易中心并成功完成藍碳首單交易。在標志性工程方面,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躋身首批5個國家公園行列。清潔能源裝機占比達78.5%。新能源汽車在新增車輛中占比超50%、全國第一,保有量占比全國第二。可降解塑料制品替代率達80.2%。博鰲近零碳示范區啟動運行。
需要強調的是,一方面,綠色發展是高質量發展的主要特征,新質生產力本身就是綠色生產力。海南在加快發展方式綠色轉型,助力碳達峰碳中和方面,要持續提升綠色科技創新和先進綠色技術推廣應用,圍繞綠色制造業、綠色服務業、綠色能源產業,構建綠色低碳循環經濟體系。另一方面,要聚焦打造生態保護、增值、變現全過程的長效機制,進一步提升整治環境突出問題的能力,實施更多創新性的標志性工程。同時,在全社會大力倡導綠色健康生活方式,建設美麗中國先行區,讓綠色生態優勢源源不斷轉化為高質量發展優勢。
最后,要推進制度創新,打造高質量發展的體制機制新優勢。近年來,以“零關稅、低稅率、簡稅制”和“五自由便利一安全有序流動”為主要特征的180多個自貿港政策文件落地生效,《中華人民共和國海南自由貿易港法》頒布實施,加工增值貨物內銷免關稅等政策使市場主體受益明顯。尤其是在制度集成創新方面,海南已發布制度創新案例140項,其中11項被國務院向全國復制推廣,6項得到國務院大督查表揚,“中國洋浦港”船籍港、“南繁種業”知識產權特區等成為海南獨有創新成果。建立“土地超市”制度,破解了“項目等土地”難題。
需要強調的是,一方面,要進一步創新人才工作機制。要弘揚工匠精神,加強勞動者技能培訓,不斷提升各類人才素質,推動海南涌現更多科技領軍人才和創新團隊。完善人才培養、引進、使用、合理流動的工作機制。支持高校、科研院所依據前沿科技發展趨勢,不斷優化學校學科設置和人才培養模式,為推進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培養急需人才。另一方面,生產關系必須與生產力發展要求相適應。要加大力度探索“有為政府+有效市場”的“海南路徑”,持續深化經濟體制、科技體制等方面的改革,打通束縛新質生產力發展的難點堵點。讓各類先進優質生產要素向發展新質生產力順暢流動,打破限制經濟發展活力的藩籬,讓勞動、知識、技術、管理、資本和數據等社會財富源泉充分涌流。(完)
作者簡介
于濤
海南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 特約研究員
中宣部對外文化交流(文化貿易)研究基地 研究員
中國南海研究院 海南自由貿易港研究中心主任
原文發表于《海南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