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av永久无无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国产在线精品一区二区-99v久久综合狠狠综合久久-精品人妻无码一区二区色欲产成人

Network

當前位置:主頁 > 新聞中心 > 產業規劃 >

宿遷市臨港產業發展規劃(2024-2035年)

來源:高新院 achie.org 日期:2024-03-29 點擊:

  宿遷市臨港產業發展規劃(2024-2035年)
  
  為全面提高宿遷港航發展水平,促進臨港產業高端化發展,推動港產城融合發展邁上新臺階,打造沿河港口群和特色產業帶,探索一條“以水興產、以水興城”的黃金水道發展之路,特編制本規劃。規劃范圍是京杭運河、宿連航道和徐洪河等3級及以上航道沿線陸域,規劃期限為2024-2035年,其中近期為2025年,遠期為2035年。
  
  一、發展基礎
  
  近年來,宿遷港航穩步發展,基本形成以中心港區為主港區,沭陽、泗陽、泗洪三港區為翼的“一體三翼”內河水運樞紐格局,有力帶動了區域經濟社會發展。
  
  (一)發展現狀
  
  1. 地理位置較為優越,交通網絡逐步完善。宿遷位于江蘇北部蘇魯豫皖四省交匯地的中心位置,地處淮海經濟區核心區,屬淮海經濟圈、長江經濟圈的交叉輻射區,位于連云港-徐州-淮安國家綜合貨運樞紐的幾何中心位置,地理位置優越。近年來,全市交通網絡體系不斷完善,為宿遷港的發展創造了良好的區位交通條件。一是高速路網發達,京滬高速、徐宿淮鹽高速、新揚高速和宿連高速形成了“兩橫兩縱”的高速主通道,實現與周邊所有地市的高速直連,拉近了宿遷與長三角經濟圈的接軌距離。二是水運航道資源優越,京杭大運河縱貫宿遷南北全境,單船水運通過能力達3000噸級,淮河途徑泗洪縣、洪澤湖交匯于京杭大運河,正在建設的宿連航道連接連云港港和京杭大運河,建成通航后將打通東向出海新通道,實現宿遷內河港與海港快速聯通。三是鐵路路網不斷完善,新長鐵路、宿淮鐵路穿境而過,宿遷港中心港區鐵路專用線即將建成投運,即將擁有公鐵水多式聯運載體,大大提升港航物流輻射能力,有力帶動地區經濟社會發展。
  
  2. 岸線資源有序利用,碼頭建設穩步推進。宿遷擁有洪澤湖、駱馬湖以及京杭運河、宿連航道、淮河等重要湖泊河道,水網密布、航道眾多(共有航道35條,其中等級航道18條),航道總里程達到979.67公里,其中等級航道里程662.13公里、三級及以上航道里程142.95公里。依托得天獨厚的航道資源和豐富的岸線資源,宿遷港上輪規劃港口岸線總長度約為38.2公里,76%的岸線位于高等級航道(三級及以上),其中三級航道的岸線占比33.0%,二級航道的岸線占比43%。岸線資源方面,截至2023年底,宿遷港已利用港口岸線長度13.5千米,占規劃港口岸線35.3%。目前利用的岸線主要集中在京杭運河及其鄰近河流岸線上,這些河流航道水深條件較好,且有臨港產業作為依托,整體利用率和發展水平較高。港口占用岸線不多,為下一步持續優化發展提供了較好的空間條件。港口碼頭泊位方面,目前宿遷港正在經營的碼頭19個,泊位110個(千噸級以上68個),綜合通過能力約4200萬噸。全市碼頭主要分布在京杭運河上,中心港區碼頭占全市碼頭數量約一半,京杭運河沿線碼頭集聚效應明顯。
  
  3. 港口物流發展迅速,對外貿易穩步拓展。宿遷港貨源以礦建材料、煤炭及制品、非金屬礦石、集裝箱為主,吞吐量較前幾年有較大增長。從總量看,2023年,宿遷港共完成貨物吞吐量2850萬噸,較2022年增長了17%。從貨物種類看,2023年,宿遷港貨源以礦建材料、煤炭及制品、礦石、集裝箱為主,四大貨種合計占總量的91%。近年來,宿遷港大力推進“散改集”業務,外貿集裝箱吞吐量增長迅速。目前,宿遷港已開通至上海港、太倉港、南京港、連云港港等8條內外貿集裝箱航線,每周航次達50個。2023年,全市港口完成集裝箱吞吐量23.5萬標箱,位居全省內河港口第3位。2023年,宿遷港中心港區三期正式投運,集裝箱年吞吐能力可達30萬標箱以上,僅上半年,完成集裝箱吞吐量12.6萬標箱、同比增長54.8%。宿遷港已成為宿遷市對外貿易的重要窗口,在宿遷市對外貿易發展中的作用地位突出,提高了全市對外開放水平。此外,宿遷港口集團與省港口集團、連云港港口集團等建立了戰略合作關系,在集裝箱運輸、大宗干散貨集散、航線開辟、人才交流等方面廣泛開展合作,搭建起高效穩定的海河聯運服務體系。
  
  4. 發揮水運航道優勢,做大做強產業載體。水運是最符合節能減排和綠色發展的交通運輸方式,具有運量大、運距長、運價低等優勢。宿遷具有良好的水運自然條件,依托水運航道的流通優勢,可大大降低沿線園區內企業的物流成本,有利于重大項目集聚落地,助力沿線園區發展壯大。目前,京杭運河航道沿線承載1個國家級經開區、1個國家級高新區、1個國家級電商示范基地、3個省級經開區以及4個南北共建園區,覆蓋我市62.5%的載體平臺。宿連航道經過宿豫區、沭陽縣16個鄉鎮和街道,沿線規劃或初步建設十余個產業園區。徐洪河經過宿城區、泗洪縣7個鄉鎮,初步形成“1個臨港產業園、1個農業產業園、若干鄉鎮工業園”的產業布局。依托內河航道資源優勢和內河港口發展基礎,可為沿線的企業提供更為便捷、低價的物流運輸方案,提高沿線產業載體吸引力,帶動區域產業發展。
  
  5. 臨港園區加速壯大,產業基礎逐步夯實。宿遷依托得天獨厚的水運航道資源,加快重點臨港特色產業園區建設,目前全市在京杭運河、宿連航道、徐洪河等高等級航道沿線建設了運河宿遷港產業園、陸集臨港產業園、泗陽經濟開發區、沭陽臨港產業園等多個重點臨港產業園區,并大力完善公路、鐵路等集疏運通道,進一步擴大臨港園區交通物流優勢。同時依托各園區產業發展基礎和資源稟賦優勢,推動臨港產業發展壯大,構建形成了高端紡織、新材料、裝備制造等特色優勢產業。加快建設完善園區各類基礎設施,為入園企業提供充足的水、電、氣、熱、土地等資源要素保障。積極推動創新、金融等高端要素向臨港產業園區集聚,為園區特色產業發展壯大和優質企業培育注入強勁動能。
  
  6. 打造重要運輸通道,帶動產業持續發展。港口是區域開展大宗貨物、工業原材料及產成品等重大物資運輸的重要通道,為臨港產業發展提供了原料及產成品運輸服務。依托港口運輸通道優勢,近年來,全市綠色建材、綠色家居、食品加工等原料或產品運輸主要依托水運的臨港產業發展取得了顯著成效。2023年,宿遷港完成礦建材料吞吐量1452萬噸,成為全市及周邊地區城鎮建筑材料中轉運輸的主要通道,有力帶動了全市綠色建材產業發展。以宿遷最大的中心港區為例,現已建成包括成品油、金屬礦石、煤炭、散裝糧食和液體化工等專業化泊位和通用件雜貨、通用散貨等共51個泊位。2023年,完成貨物吞吐量2122.5萬噸,主要包括煤炭、礦建材料、非金屬礦石、集裝箱等,重點服務宿城區、宿豫區、宿遷經濟開發區、蘇宿工業園區等區域產業發展,有力帶動了裝備制造、綠色建材、新材料、化纖、紡織服裝、高端家居、智能家電、新能源、食品加工等多個產業的發展。
  
  7. 腹地經濟持續增長,反哺港口穩步發展。腹地經濟的發展有助于提高港口貨物吞吐量,進而持續優化臨港產業結構和港口資源的優化配置。宿遷港的直接經濟腹地為宿遷市域,間接經濟腹地為連云港、淮安、徐州和蚌埠、宿州,并拓展到豫東、魯南、皖北等其他周邊地區。近年來,宿遷、連云港、徐州、淮安等地通過承接蘇南等長三角地區產業轉移,經濟規模迅速擴大,產業結構得到優化,綜合經濟實力顯著提升,腹地適合集裝箱運輸的貨源基礎優厚。從直接腹地宿遷看,2023年,全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4398.07億元,同比增長7.8%。宿遷地區產業轉型升級不斷加快,千億級產業培育計劃扎實推進,天合光能、中建材凱盛等一大批百億級重大項目相繼引進,初步形成“615”產業體系,未來智能家電、綠色建材、機電裝備、新材料、高端紡織等產業的快速發展將為宿遷港航發展提供充足的貨運需求。
  
  (二)存在不足
  
  雖然近年來宿遷港航發展取得了較好成績,但也要看到仍存在規模體量小、岸線利用率不高、港產互動不深、高端服務業缺失、物流體系不完善等不足,下一步需重點突破。
  
  一是港口貨物運輸規模體量較小。近年來,宿遷采取多項措施全力推動全市水路運輸發展,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與省內其他內河港口相比,規模體量整體仍然偏小。2023年,宿遷港共完成吞吐量2850萬噸,僅占全省內河港口吞吐量的4.4%,全省排名第9位,是排名首位蘇州內河港的16.5%,與周邊的淮安港、徐州港的吞吐量仍存在一定差距。
  
  二是港口岸線開發利用水平有待提高。全市岸線存在利用布置分散,專業化、規模化程度較低,碼頭呈現“多、小散、亂”等現象,岸線整體利用效率還不夠高。加上環境保護要求愈加嚴格,開發規模和強度受到較大影響,港口岸線利用與城市生活、環境保護之間的矛盾顯現,需重點突破。如泗陽縣在大運河新增姜橋集中式飲用水源地,滾壩、曹渡岸線落在水源地二級保護區內,岸線開發受到限制。
  
  三是全市產業規模偏小、層次偏低。近年來,宿遷市經濟和產業規模雖增長較快,但總量仍偏小,對港口的反哺帶動作用仍相對有限。2023年,全市僅新能源產業產值超過千億,其他產業產值離千億尚有一定差距。同時,主導產業仍以紡織服裝、食品飲料、家居制造、綠色建材等傳統產業為主,占規模工業比重達60%以上,高新技術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偏慢。
  
  四是港產互動深度不夠,未能充分發揮港口優勢。港口與臨港產業的協同度不高。一方面,宿遷港運輸的貨物結構較為單一,煤炭及礦建材料吞吐量占比較高,件雜貨及機械等工業產品吞吐量占比較低,全市重點發展的產業與港口的貨物結構之間的契合度和緊密度還不夠高。另一方面,相對于開發較早的港口城市,宿遷臨港產業發展起步較晚,現有技術和開發水平還不高,帶動港口周邊區域關聯產業發展的能力還不強,規模化、成片化的臨港產業集群較少。
  
  五是高端航運服務業發展相對滯后。與寧波、上海、蘇州等先進的港口城市相比,宿遷目前的航運服務業仍處于起步階段,現代化物流配送、金融保險、電子信息、貿易資訊、航運結算等為港口作業提供高附加值的港航服務業相對缺失,制約了港口與臨港產業的創新發展。
  
  六是港口物流體系還不夠完善。目前,全市物流企業普遍存在信息化、標準化、集約化程度低、科技水平不高等問題,缺少核心競爭力,部分有實力的物流企業社會化服務能力有待釋放。公、鐵、水之間的銜接缺乏必要的基礎設施和聯運主體,暫無投入使用的疏港鐵路,部分疏港公路也存在路況不良、銜接不暢等問題,難以滿足港口集疏運需求,“最后一公里”還未完全打通。
  
  二、面臨形勢
  
  未來,宿遷港航發展既有國家戰略、產業政策、技術變革、港產城融合等帶來的機遇,同時周邊港口競爭壓力和產業高端發展需求等也為宿遷港航提出了更高要求。
  
  (一)國家和省重大戰略疊加,為宿遷港航發展提供了重大機遇。近年來,國家和江蘇省相繼出臺了一系列加快內河航運和港口發展的政策文件,為宿遷港口發展提供了重要的政策機遇。從國家層面看,交通強國、“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長三角區域一體化、淮河生態經濟帶等多重國家戰略在宿遷疊加交匯,有利于宿遷充分發揮自身內河港航內引外聯功能以及內河港口樞紐和節點作用,進一步強化與內陸及沿海地區的高效銜接,在更大范圍內推動產業融入升級、拓展城市發展空間、加速資源要素集聚。從省級層面看,江蘇多措并舉,積極推動港口強省建設。2023年出臺《關于加快打造更具特色的“水運江蘇”的意見》,明確提出加快宿遷港等內河港口規模化建設、促進宿遷打造淮河水運中心等具體任務,為宿遷港口發展指明了方向。這些國家和省重大戰略的疊加融合,為宿遷提升港口能級、發揮內河資源稟賦優勢、暢通優質資源要素區域流動、實現新一輪大發展提供了重大機遇。 
  
  (二)新一輪技術革命蓬勃興起,為宿遷建設智慧港口提供了機遇。當前,北斗導航、人工智能、5G、大數據、區塊鏈等高新技術興起,帶來航運產業鏈、供應鏈、價值鏈的延伸和重塑,將對港航基礎設施、運輸裝備、運輸組織模式、治理模式等產生重大影響,也為港口轉型發展提供了重要的機遇。2018年,寧波港建成了全國首個5G港口基站。2019年,舟山港實現5G+龍門吊遠程控制等創新應用試驗,隨著大型設備逐步遠程化、智能化作業,舟山港的自動化率已接近五成,整條作業鏈的運作效率提升了15%以上。上海港、廈門港、深圳港等港口在作業自動化、信息互聯共享等方面也取得一系列創新成果,運輸效率大大提升。在此形勢下,宿遷應積極搶抓新一輪技術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機遇,推動大數據、互聯網、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新技術與航運各要素深度融合,建設一批數字港口、數字航道,實現港口航運智慧轉型,提升運輸效率、降低運輸成本。
  
  (三)港產城融合發展大勢所趨,為宿遷港航未來發展指明了方向。港口是基礎性、樞紐性設施,是港口城市經濟發展的核心載體和重要支撐。全球國際化大都市中絕大多數為港口城市,我國城市GDP排名前20位中港口城市占據80%,香港、上海也是公認的國際金融中心、國際航運中心和世界級港口城市。“以港促產、以產興城、港城共榮”是全球港口城市發展演變的普遍規律,港產城融合發展是大勢所趨。港口提供原材料和產品物流等服務,促進臨港產業發展,繼而帶動以港航服務業為主導的現代服務業,實現產業升級和產業鏈延伸。臨港產業的發展,又給城市的支撐服務功能提出更高要求,如為生產者提供良好的基礎設施配套和醫療、教育等公共服務。這些功能的完善增加了港口城市對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的吸引力,反過來推動產業集聚、拓展港口功能,從而形成港產城三者的良性循環與發展合力。宿遷應積極順應港產城融合的發展趨勢,加快推動臨港產業布局,完善港口經濟產業生態、優化資源要素配置,實現港口、產業、城市相互聯系、協調互動、有機結合、共同發展。
  
  (四)周邊鄰近港口競爭加劇,對宿遷港協作聯動提出更高要求。隨著“一帶一路”的有序推進,我國港口航運發展呈現百花齊放的態勢,但是港口間密集、服務趨同將導致過度競爭,不利于港口的長遠發展。特別是鄰近區域內,由于腹地交叉、功能類似、業務同質化等因素影響,相近港口之間競爭加劇,對港口資源優化配置造成不利影響。為避免同質化競爭,可通過港口資源整合、明確港口分工等方式優化資源配置。目前,在港口的競爭合作上已有多個成功案例,如寧波舟山港,原先分別屬于寧波市和舟山市,2006年正式合并形成組合港,通過合理分工,實現了優勢互補,避免了無序競爭,提升了港口群的整體競爭力,寧波舟山港現已成為世界前三的深水良港。在此背景下,宿遷應主動加強與周邊連云港、淮安、徐州等港口的合作,探索海港、陸港、空港、河港“四港”高效聯動路徑,充分發揮宿遷內河水運特色,聯動徐州陸港中歐班列、淮安空港全貨機航線、連云港海港國際海運等優質資源,增加區域內合作,更好促進區域協調聯動發展。
  
  (五)產業高端化發展加速,對港航服務支撐能力提出更高要求。一方面,隨著區域經濟一體化進程的加快,大量的重化工業開始向蘇中、蘇北地區轉移。作為蘇北的中心位置,宿遷是產業轉移的重點城市之一,隨著產業結構的調整,外向經濟和重工業將加快發展,對港口的依賴性也將隨著產業結構的調整而越來越強。另一方面,經過多年的發展,宿遷市千億級產業培育計劃扎實推進,恒力時尚產業園、國望高科、桐昆等一批百億級重大項目引建取得重大進展,未來一段時期宿遷市經濟將繼續保持快速協調健康發展,重點培育的裝備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生物醫藥、電子信息制造業、食品飲料、木材深加工等重大產業必將帶動運輸需求,能源、原材料及產成品等貨物運輸量將有較大幅度的增長。在此形勢下,宿遷想要更好地融入和服務全省、全國發展大局,就必須要推動港口與經濟產業發展相適應,延伸港口服務鏈條,創新業務模式,拓展港口綜合服務功能,打造更全功能、更具價值、更有活力港航服務體系。
  
  三、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交通運輸、水運發展的重要論述和視察江蘇的重要講話指示精神,認真落實省委十四屆四次全會關于交通強省建設的決策部署和市委市政府關于“四化”同步集成改革示范區建設的有關要求,立足新發展階段,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以服務淮河生態經濟帶發展和宿遷市工業化、城鎮化發展為宗旨,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改革創新為根本動力,積極融入蘇北“物流金三角”,按照暢網絡、強樞紐、增亮點、強特色、深融合的要求,加快構建經濟高效、安全便捷、智慧綠色、支撐有力、管理先進的現代水運交通體系,強化港產聯動,突出“壯大新興臨港產業、提升傳統臨港產業、發展現代港航服務業”發展重點,加快形成“443”臨港產業新體系,為宿遷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和現代化經濟體系建設提供堅實支撐。
  
  (二)基本原則
  
  ——堅持系統觀念、服務大局。立足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加強對臨港產業發展的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謀劃、戰略性布局,進一步做強“硬核”力量,深度融入“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長三角一體化、淮河生態經濟帶等國家戰略,積極服務雙循環新發展格局。
  
  ——堅持融合發展、和諧共生。按照以人為本、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理念,統籌港口與城市、社會、環境關系,協調城市空間、港口設施、水運交通、產業布局,持續優化完善港航發展管理,推動形成港產城協同聯動、深度融合的發展新格局。
  
  ——堅持創新驅動、綠色低碳。搶抓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機遇,聚焦新基建新循環新元素,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以科技創新為引領,以新技術應用為抓手,全面提升港航智慧綠色安全可持續水平,推動臨港產業高質量發展。
  
  ——堅持功能拓展、服務升級。因地制宜推進多元化服務模式與多樣化商業模式創新,全面拓展高端航運服務等綜合功能,前瞻布局各類航運融合產業和更具潛力的臨港產業,全面提升現代航運及服務業發展水平,強化港航對區域產業的支撐輻射作用,打造具有宿遷特色的臨港產業發展新模式。
  
  (三)戰略定位
  
  長三角北翼內河新興臨港產業發展高地。充分發揮京杭運河和宿連航道等高等級航道交匯的區位優勢,全面融入長三角一體化建設等國家戰略,借助打造長三角北翼區域性綜合交通樞紐重大機遇,優化臨港產業空間布局,加快高端資源要素集聚,積極承載先進制造業,前瞻布局新興臨港產業,提升臨港產業發展能級,打造長三角北翼內河新興臨港產業發展高地。
  
  (四)主要目標
  
  到2025年,基本建成“東部出海、區域成網、縣市達標、內聯外暢”的高等級航道網絡和“設施一流、技術一流、管理一流、服務一流”的現代化港口集群;宿遷港融入蘇北“物流金三角”,服務區域經濟和產業發展的支撐帶動能力穩步提升,打造成為長三角北翼內河新興臨港產業發展高地;臨港產業成為引領帶動全市產業轉型升級的關鍵力量,產業規模突破4000億元。
  
  ——服務國家戰略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水平顯著提升。加快宿遷港融入蘇北“物流金三角”,推進集裝箱等主要貨類運輸系統進一步與全省沿江沿海以及長三角運輸體系相銜接,提升水路聯通水平和運輸效率,降低綜合物流成本。
  
  ——吸引物流要素和臨港產業集聚能力顯著提升。推進港口與臨港物流、產業、集疏運等一體化規劃建設,延伸拓展港航綜合服務功能,優化綜合服務環境,港產城進一步融合發展。高水平建設宿遷保稅物流中心項目,全力打造成為宿遷轉型發展新動能、對外開放新名片。
  
  ——港口綜合競爭力和臨港產業發展能級顯著提升。充分發揮港航運輸資源潛力,建立健全運輸價格調節機制,提高港航周轉效率和運輸活力,提升宿遷港綜合競爭力。輻射支撐臨港產業高質量發展,促進要素有序高效流動,加強對外交流合作,助推宿遷臨港產業發展能級實現躍升。
  
  ——岸線資源綜合利用效率和綠色發展水平顯著提升。統一開發未利用岸線資源,統籌整合已利用岸線資源,實現港口資源高效利用。推進港口綠色轉型升級,不斷提升港口基礎設施、裝備和運輸組織的綠色發展水平。
  
  展望至2035年,宿遷臨港產業發展水平實現大幅躍升,產業規模突破萬億元大關,長三角內河航運樞紐地位得到鞏固,培育打造一批具有國際國內競爭力的臨港特色產業集群,全面建成國內先進、具有宿遷特色的現代化臨港產業體系,成為以全國一流內河港口為依托、特色臨港產業集群為支撐的港產城融合發展新高地,開創宿遷臨港產業發展新紀元。
  
  四、產業重點方向與臨港園區布局
  
  充分發揮宿遷京杭運河、宿連航道、徐洪河等高等級航道優勢,遵循港航與臨港產業聯動發展規律,緊扣宿遷港作業區布局與產業空間布局,重點發展新興臨港產業、傳統臨港產業、港航服務業3大類臨港產業。其中,發展壯大新能源、新材料、裝備制造、綠色循環等4個新興臨港產業,優化提升高端紡織、綠色家居、綠色食品、綠色建材等4個傳統臨港產業,加快發展現代航運物流業、高端航運服務業、現代航運融合產業等3個港航服務業,科學謀劃臨港產業重點依托園區,加快構建形成“443”臨港產業新體系。
  
  表4-1  宿遷“443”臨港產業新體系發展重點
  
  (一)發展壯大新興臨港產業
  
  深度挖掘宿遷港航資源對新興產業的拉動潛力,立足全市臨港產業發展基礎,進一步強化產業優勢、擴大產業規模、延伸產業鏈條,深度融入全國乃至全球高端產業鏈、供應鏈和價值鏈,推動新能源、新材料、裝備制造、綠色循環等新興臨港產業發展壯大。力爭到2025年,新興臨港產業規模突破2100億元。
  
  1. 新能源產業
  
  以宿遷經開區、宿豫區、泗洪縣、宿城區、蘇宿工業園區為重點,依托運河宿遷港產業園(含恒力時尚產業園)、宿遷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等園區載體,充分發揮京杭運河、宿連航道、徐洪河等內河航道優勢,順應能源消費清潔化、綠色化的發展趨勢,進一步鞏固光伏電池片、組件、硅片等光伏領域優勢,同時搶抓氫能與新型儲能產業發展機遇,圍繞氫能源汽車、儲能電站等下游領域需求,適度超前布局一批氫能與新型儲能項目,建成多元互補、綠色低碳的新能源產業體系。到2025年,新能源產業規模達1200億元。
  
  (1)光伏
  
  大力發展光伏電池,重點招引培育TOPCon電池組件、異質結(HJT)電池組件、BC電池組件、鈣鈦礦電池組件等光伏電池制造企業。加快引進光伏玻璃、銀漿、涂錫焊帶、膠膜、背板、接線盒、逆變器、匯流箱等配套企業和光伏生產設備企業,重點招引性能好、質量優的浸鍍型鍍錫銅帶等焊帶項目,以提升光伏組件電流的收集效率和可靠性。重點招引具有與EVA良好的粘接性、電氣絕緣性、防水防濕和耐候性等功能的背板生產企業。重點招引利用選擇性發射極、先進陷光技術、背面局部硼摻雜等技術的銀漿項目。
  
  (2)新型儲能
  
  大力發展低成本、高能量密度、安全環保的液流電池,鼓勵企業加快開發下一代水系有機液流電池電解質、離子交換膜、電堆等核心材料部件,進一步提高電池能量密度和能量效率。大力發展儲能電池,加快招引培育一批鋰離子電池領域的龍頭企業,大力發展超長壽命、高安全性、全氣候儲能鋰離子電池,提升鋰電池容量極限,推進新體系鋰電池的研發和應用。探索發展儲能裝備,圍繞宿遷及周邊地市儲能產業發展需求,招引培育一批儲能設備關鍵零部件配套企業,探索發展儲能變流器、電池管理系統、能量管理系統、柔性配電裝備等關鍵儲能部件。
  
  (3)氫能
  
  大力發展氫燃料電池,積極引進和培育氫燃料電池催化劑、雙極板、膜電極、氣體擴散層、氫氣循環泵、空氣壓縮機等關鍵材料和核心零部件企業,加快推進低成本、大功率、長壽命氫燃料電池商用化。探索發展小型化、高效率、壽命長的便攜式氫燃料電池產品,發展適用于小型家用電器、筆記本電腦、手機等領域的氫燃料電池。探索發展氫能裝備,探索發展適用于氣態、液態、固態等不同方式的氫氣儲運材料和關鍵零部件。探索發展有機液態儲氫材料、新型制儲氫材料等關鍵零部件和材料,大力招引培育壓縮機、儲氫瓶、加氫機等氫氣制、儲、運裝備領域的龍頭企業。
  
  表4-2  宿遷臨港新能源產業布局和重點發展方向
  
  2. 新材料產業
  
  以宿豫區、宿城區、沭陽縣、泗洪縣、蘇宿工業園區、市湖濱新區為重點,依托宿遷高新技術開發區、生態化工科技產業園、宿城經濟開發區(南片區,含恒力工業園)、宿遷市高性能復合材料產業集聚區、朱湖臨港產業園等特色園區,充分發揮京杭運河、宿連航道優勢,圍繞節能環保、新能源、電子信息、汽車制造等領域的高端需求,充分發揮膜材料、先進金屬材料、化工新材料、功能玻璃材料等領域的基礎優勢,進一步提升精深加工水平,推動新材料產業實現綠色化、精細化、高端化發展。到2025年,新材料產業規模達500億元。
  
  (1)膜材料
  
  鞏固聚酯光學膜發展優勢,大力發展石墨烯柔性顯示膜、導電膜、裸眼3D光柵膜、聚酰亞胺膜、防反射硬化膜等光學膜材料。積極發展尼龍薄膜、鋁塑復合膜、防水薄膜等新型包裝膜材料,引導包裝膜向高附加值的醫用包裝、重載型包裝方向發展。圍繞新能源產業發展需求,重點發展太陽能電池用背板保護膜、EVA膠膜、新能源電池隔膜、鋁塑膜等產品,招引培育一批用于燃料電池、儲能電池和動力電池的高性能離子交換膜、質子交換膜等。拓展電子膜、水處理膜、特種工程塑料膜等功能性膜產品,推動企業開發新產品、改善膜性能,提高生物基材料等可降解材料的占比。
  
  (2)先進金屬材料
  
  大力發展高純度特種合金材料、納米金屬材料,不斷豐富產品品類,開發下游應用產品、擴大應用范圍。強化高溫耐蝕合金鋼等產品的技術優勢,重點發展球扁鋼、特殊用鋼、高性能汽車鋼等高性能合金材料。重點突破新合金開發關鍵工藝,探索發展可應用于航空航天、車體輕量化的高端鋁材。大力發展納米級、亞微米級鎳粉和亞微米級、微米級銅粉、銀粉、合金粉等高端金屬粉體材料。大力發展高潔凈度、高均勻性、輕重量、高強度的食品級鋼鐵材料。圍繞航天、船舶、汽車、機械制造、電子設備、動力電池等領域的高端需求,招引培育高端鋁材、鈦合金材料、納米金屬材料、高電壓高容量富鋰材料等產品的研發和產業化項目。
  
  (3)化工新材料
  
  重點依托生態化工科技產業園,借助連云港石化產業基地在烯烴、芳烴、聚酯化工等方面的原料優勢,推動石化產業向下游延伸,大力發展乙烯、丙烯下游的非光氣法聚碳酸酯、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醇酯、聚酰胺、聚苯醚等特種聚酯,聚酰亞胺、聚苯硫醚、聚砜等特種工程塑料。大力發展芳烴下游的ABS/SBR樹脂、K樹脂等樹脂產品,溶聚丁苯膠、稀土順丁膠、鹵化丁基膠、異戊橡膠、乙丙橡膠、氟硅橡膠、丙烯酸橡膠等橡膠產品,以及SBS、SIS、SEBS等聚苯乙烯系列的熱塑性彈性體。圍繞塑料袋、餐具、農用地膜等市場需求,有序發展生物基聚酰胺、生物基多元醇及聚氨酯、二氧化碳可降解塑料(PPC)、聚己內酯(PCL)、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S)、對苯二甲酸己二酸丁二醇共聚酯(PBAT)等生物基和可降解材料。
  
  (4)功能玻璃材料
  
  圍繞家電、光伏、建筑、汽車等領域高端需求,重點發展彩晶玻璃、超薄電子玻璃、汽車前擋玻璃、中空玻璃、智能玻璃、充電樁玻璃、黑電玻璃等功能玻璃材料。支持龍頭企業鞏固提升家電玻璃、日用玻璃、電子玻璃等優勢產品規模和技術,進一步提高玻璃材料精深加工程度,突破材料復合技術。大力發展光伏玻璃、汽車玻璃等功能玻璃產品。
  
  表4-3  宿遷臨港新材料產業布局和重點發展方向
  
  3. 裝備制造產業
  
  以宿城區、宿豫區、沭陽縣、泗洪縣、宿遷經開區、蘇宿工業園區為重點,依托陸集臨港產業園、宿城經濟開發區(南片區,含恒力工業園)等園區載體,充分發揮京杭運河、宿連航道等高等級內河航道優勢,以“高端化、智能化、特色化”為導向,圍繞“新基建”、國家重大工程建設、企業智能化改造等方面需求,發展智能制造裝備、內河綠色船舶、船舶海工配套、工程機械配套等。到2025年,裝備制造產業規模達300億元。
  
  (1)智能制造裝備
  
  圍繞化工、食品加工、新能源、倉儲物流等領域的需求,積極招引培育柔性制造、檢測、裝配等智能成套裝備研發和產業化項目,大力發展配套的智能元器件、高精度軸承、傳動裝置、液氣密元件及系統、模具等關鍵基礎零部件。探索發展工業機器人、特種機器人和服務機器人等智能機器人,積極招引培育高性能減速器、高精度伺服驅動系統、先進控制器、新型智能傳感器等核心零部件配套企業。探索發展功能復合化、控制智能化的高端數控機床產業,重點引進和開發五軸聯動數控加工中心、大型數控成形機床、車削復合加工中心、柔性制造生產線等產品。圍繞周邊地區汽車產業發展需求,大力發展輪胎、懸架、儀表板等汽車零部件,探索發展新能源汽車專用的動力電池子系統、電機系統、電控系統等。
  
  (2)內河綠色船舶
  
  重點依托陸集臨港產業園、洋河臨港產業園,搶抓綠色船舶發展機遇,圍繞近海和內河運輸船舶、旅游觀光船舶、漁業輔助船舶、及岸電配套設施、船舶修造、運維服務等領域,大力發展內河綠色船舶產業,招引培育一批LNG動力內河船舶制造企業。探索發展鋰電、氫、氨、甲醇動力內河船舶。招引培育一批船用甲醇發動機、船用氫燃料電池動力系統、儲氫系統、加注系統等領域的配套企業。加快電動船舶碼頭及充換電等配套設施規劃和建設,大力招引一批港口岸電設施、船舶受電設施以及新能源加注站領域的配套設施企業,加快推動內河綠色船舶的推廣應用。
  
  (3)船舶海工配套
  
  重點依托陸集臨港產業園,圍繞上海、南通等周邊地區船舶及海洋工程裝備產業的配套需求,充分發揮淮鋼原材料優勢,大力發展鉆井包、鉆井塔、動力定位系統、系泊系統、抬升系統、臍帶纜等海洋平臺高端專用配套產品及船用發動機、錨鏈、甲板機械、艙室機械、通訊導航設備、電氣自動化設備等船舶配套產品;大力招引培育一批船舶及海工裝備配套產品集成供貨商,推動配套產品集成化、智能化、模塊化發展,掌握海工船舶關鍵系統配套技術,打造具有宿遷特色、省內知名的船舶海工配套自主品牌。
  
  (4)工程機械配套
  
  圍繞徐州、常州等運河上下游城市工程機械產業發展需求,大力發展工程機械配套產業,招引培育一批發動機、變速箱、驅動橋、液壓油缸、液壓閥、液壓泵、薄板件等工程機械關鍵配套件領域的龍頭骨干企業。探索發展港口裝備產業,圍繞宿遷及上海、南通等周邊重點港口建設發展需求,招引一批港口起重機械、輸送機械、裝卸機械、輔助設備等領域的龍頭骨干企業。加快無人駕駛、遠程控制、云計算等新技術在港口裝備中的應用,加快開發可適用于多種貨物和船舶類型的通用型或專用型港口設備。支持港口裝備相關企業提供設計咨詢、安裝調試、運營維護等服務。
  
  表4-4  宿遷臨港裝備制造產業布局和重點發展方向
  
  4. 綠色循環產業
  
  以宿豫區、沭陽縣、泗陽縣為重點,依托來龍工業園、沭陽經濟技術開發區、泗陽經濟開發區等重點園區,充分利用宿遷及周邊城市在光伏、新能源、汽車等領域的廢舊資源,大力發展光伏裝備回收利用、動力電池梯次利用、汽車拆解利用等綠色循環產業,發揮京杭運河、宿連航道等高等級航道水路運輸優勢,降低廢舊資源回收運輸成本,逐步構建起對廢舊資源高效利用的綠色循環產業。到2025年,綠色循環產業規模達到100億元。
  
  (1)光伏裝備循環利用
  
  探索構建光伏設備循環利用體系,大力招引光伏設備和組件的精細化拆解和高水平再生利用項目。支持光伏設備制造企業通過自主回收、聯合回收或委托回收等模式,建立分布式光伏回收體系,鼓勵風電、光伏設備制造企業主動提供回收服務。支持龍頭企業針對復雜材料加快形成再生利用產業化能力,重點聚焦光伏板、光伏層壓件、邊框、接線盒等部件開展高水平再生利用,探索兼顧經濟性、環保性的再生利用先進技術和商業模式。
  
  (2)動力電池梯次利用
  
  探索發展動力電池梯次利用產業,鼓勵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動力電池生產企業與梯次利用企業合作開展動力電池的評估檢測、拆解回收、梯次利用。持續推廣應用退役電池綜合利用先進技術和裝備,鼓勵企業對廢舊動力電池優先進行包(組)、模塊級別的梯次利用。鼓勵動力電池梯次利用企業探索采用租賃、規模化利用等便于梯次產品回收的商業模式,研發生產適用于基站備電、儲能、充換電等領域的梯次產品。
  
  (3)汽車拆解利用
  
  探索發展報廢汽車回收拆解、回用件集散、汽車零部件再制造和其他拆解產物回收利用的汽車拆解利用產業,大力招引培育一批高水平汽車拆解利用項目。鼓勵企業開展綠色拆解、高附加值利用、再制造等技術研發,實現報廢汽車拆解產物高值化利用。引進和培育具備綠色清洗、損傷檢測修復、柔性加工等先進再制造工藝和技術裝備,能夠針對燃油汽車和新能源汽車高附加值核心零部件實施再制造的企業。
  
  (4)再生金屬回收利用
  
  大力發展再生鋁、再生銅等再生金屬回收利用產業,積極構建廢舊金屬“回收—加工—利用”產業鏈,推進廢舊金屬資源高質高效利用。大力發展中高端鋁加工等輕型化、專用化合金材料,鋁罐、食品包裝、建筑裝飾等鋁板帶箔壓延產品,工業擠壓型材和汽車零部件鑄造產品,實現鋁產品的高值保級利用。大力招引培育采用火法冶煉、濕法分離、有價金屬提煉等先進工藝的再生銅企業,重點發展高性能銅板帶箔產品、銅基新材料等中高端銅精深加工產品。
  
  表4-5  宿遷臨港綠色循環產業布局和重點發展方向
  
  (二)優化提升傳統臨港產業
  
  進一步提升宿遷港航對木材、礦石、化工原料等關鍵原材料的運輸保障能力,不斷鞏固傳統臨港產業發展優勢,以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為導向,加快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的應用賦能,大力推動高端紡織、綠色家居、綠色食品、綠色建材等傳統臨港產業轉型升級。力爭到2025年,傳統臨港產業規模突破1800億元。
  
  1. 高端紡織產業
  
  以沭陽縣、泗陽縣、宿城區為重點,依托沭陽臨港產業園、運河宿遷港產業園(含恒力時尚產業園)等園區發展基礎,充分發揮宿連航道連通連云港石化基地及海河聯運等優勢和沭陽“綠島”污染處理功能,進一步擴大高性能化纖、服裝服飾、家用紡織品及產業用紡織品等細分領域發展優勢,在此基礎上,鼓勵企業加速開拓國際市場,打造特色產品品牌。到2025年,高端紡織產業規模達900億元。
  
  (1)高性能化學纖維
  
  進一步強化彈性體及纖維產品技術優勢,結合項目招引培育,大力發展功能化、差別化的樹脂基、橡膠基紡織纖維復合材料,以及化纖與碳纖維、玻璃纖維等高性能纖維復合的新型纖維材料,延伸發展化學纖維生產裝備。進一步推動企業提高技術開發和產品創新能力,積極應用前沿新材料的技術成果,探索發展面向醫療衛生、環境保護、建筑工程、交通運輸、應急安全、航空航天等領域的特種化學纖維。
  
  (2)服裝服飾
  
  大力發展童裝、工服、牛仔服、襯衣、針織服飾等特色服裝產品,重點研制開發高端、時尚、功能性系列服裝,不斷提高產品的安全性、舒適性、功能性。打造牛仔服裝全產業鏈,優先發展品牌牛仔童裝牛仔,提高線上品牌運營能力。以高附加值品牌服裝為重點,培育優勢品牌,打造棉、麻、滌綸、牛仔、羽絨、皮革等多種面料和材質的襯衣、童裝、西裝、休閑運動裝、工裝制服產品。聯合優勢電商企業,利用跨境電商等新業態新模式,提高服裝服飾品牌國際影響力,推動本土服裝企業走出去。
  
  (3)家用紡織品
  
  重點發展差別化功能性化學纖維、高性能纖維、化纖仿真高檔家紡產品。大力發展多種纖維混紡和交織的床上用品、窗簾布、墻布、桌布等特色產品。大力發展提花遮光窗簾、環保無縫墻布、床上用品、桌布等特色產品。強化新型面料的研發和應用,提高企業創意設計和品牌運營能力。積極開發新產品,打造高附加值家紡產品,帶動產業提檔升級。
  
  (4)產業用紡織品
  
  大力發展多種纖維混紡和交織的土工布、簾子布等產業用紡織品。進一步提高產品化學防護、生物防護、沖擊保護等性能,探索發展具備熱(冷)防護、電防護、輻射防護、阻燃防護、高可視度防護等性能的新型產業用紡織品。開發各種防塵、防菌、阻燃、抗靜電、防酸防堿、芳綸面料及防護服裝。
  
  表4-6  宿遷臨港高端紡織產業布局和重點發展方向
  
  2. 綠色家居產業
  
  以沭陽縣、泗陽縣為重點,依托宿遷生態板材產業園、泗陽經濟開發區等園區載體,充分發揮京杭大運河黃金水道以及宿連航道海河聯運的優勢,積極為綠色家居企業拓展國內外優質木材渠道,進一步擴大綠色板材產業規模,在此基礎上以智能化、綠色化、高端化為導向,探索發展智能家居產業,打造國內知名、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本土家居品牌。到2025年,綠色家居產業規模達400億元。
  
  (1)綠色板材
  
  重點發展纖維水泥夾芯復合墻板、玻璃纖維建筑用輕質隔墻板、玻璃纖維增強水泥輕質多孔隔墻板、新型綠色建筑裝飾玻璃等。持續改造提升中高密度板、纖維板等現有產品技術水平和質量,重點發展無醛添加多層復合地板、強化木地板、抗菌地板、綠色環保型膠合板、刨花板、纖維板。大力招引培育具備阻燃、吸聲隔音、保溫隔熱功能的功能性產品,以及輕質、超薄、異型新產品研發制造企業。結合項目招引,大力發展高附加值的功能性膠合板、刨花板,培育形成高檔原木精深加工能力。
  
  (2)智能家居
  
  充分發揮“意楊之鄉”的楊木資源優勢,從源頭更新優化楊樹品種,逐步形成“楊樹種植—綠色家居—木地板—家具—全屋定制”的全產業鏈發展格局。探索發展智能家居產業,鼓勵企業發展智能收納柜、按摩功能沙發等智能化的家具產品,逐步向智能窗簾、智能廚衛、智能家電、家用機器人等全套家居領域延伸發展。鼓勵企業向基于物聯網、人工智能技術的智能家居服務供應商轉型升級,積極發展線上銷售模式,提供全屋智能家居個性化定制設計、制造、故障維修等一站式服務,構建具有品牌特色的智能家居生態鏈。
  
  表4-7  宿遷臨港綠色家居產業布局和重點發展方向
  
  3. 綠色食品產業
  
  以宿遷經開區、市洋河新區、泗陽縣和泗洪縣為重點,依托洋河臨港產業園、泗陽現代農業產業園、雙溝臨港產業園等園區發展基礎,充分發揮京杭運河、宿連航道、徐洪河等航道糧食運輸及水產品原料的天然優勢,進一步擴大釀造(酒)、農副產品精深加工、水產品精深加工等細分領域發展優勢,打造綠色化、健康化、高端化的食品品牌。到2025年,綠色食品產業規模達300億元。
  
  (1)釀造(酒)
  
  進一步做大釀酒規模,逐步增加高附加值啤酒產品比例,提升精釀啤酒市場占有率。依托重點企業,大力提高線上品牌運營能力,進一步強化高端健康白酒品牌優勢,培育壯大果酒、露酒、葡萄酒等特色酒品。依托優勢印刷包裝領域企業,結合項目招引,加快培育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及自主品牌的彩印包裝企業。
  
  (2)農副產品精深加工
  
  充分發揮全國地理北緣的優質秈米主產區優勢和“宿遷秈米”地理標志農產品品牌優勢,建設優質秈米標準化種植基地。大力招引稻米精深加工項目,開發優質、附加值高的稻米等精深加工產品,發展米制主食品、方便食品、休閑食品等產品,延伸發展飼料加工。大力發展優質專用、營養強化米、中式面點專用面粉等特色產品,開展米面精深加工、農產品質量安全全程管控等技術攻關,提高糧食加工轉化率。持續加強品牌營銷,提升“蟹園大米”等品牌影響力。通過項目招引培育,延伸發展原糧加工和檢測設備。大力發展休閑食品、飲料、奶制品等。
  
  (3)水產品精深加工
  
  聚焦白絲魚、銀魚、霸王蟹、龍蝦、調味河蜆等特色淡水產品精深加工,大力發展凍魚片、凍蝦、冷凍魚糜及魚糜制品、魚丸等冷凍調理產品。發展各類罐頭及軟罐頭方便食品,以及蝦精、蝦露、蝦油等調味品。開發蓮子、芡實、荷藕等水生植物休閑食品和加工品。
  
  表4-8  宿遷臨港綠色食品產業布局和重點發展方向
  
  4. 綠色建材產業
  
  以宿城區、沭陽縣、泗陽縣、泗洪縣為重點,依托運河宿遷港產業園(含恒力時尚產業園)、朱湖臨港產業園等特色園區,充分發揮京杭運河、宿連航道、徐洪河航道優勢,緊跟綠色建材產品的智能化、環保化、功能化發展趨勢,圍繞綠色建筑產業應用需求,推動企業持續加強技術研發、提高產品質量,進一步發展壯大裝配式建筑、環保裝飾材料。到2025年,綠色建材產業規模達200億元。
  
  (1)裝配式建筑
  
  重點發展預制外墻、整體廚衛、飄窗、疊合陽臺、預制樓梯段、預制U型梁等產品。鼓勵企業打造“砂石骨料+水泥制造+協同處置+預拌混凝土+裝配式建筑部品+整體服務”的全產業鏈。加強技術研發,不斷提高預制件產品通用性、預制率和抗震性能,支持企業綜合利用建筑垃圾、尾礦、廢石等生產再生骨料和再生混凝土,提高生產工藝智能化、綠色化水平。
  
  (2)環保裝飾材料
  
  發展綠色裝飾混凝土和石材、EPS阻燃型屋面材料,以及膠粉聚苯顆粒保溫系統、EPS顆粒保溫漿料系統等新型綠色保溫隔熱材料,打造保溫裝飾一體化墻體、節能門窗等特色產品。重點發展建筑模板、木材組件、工業化集成木梁等特色產品,提高建筑木料模數化設計和個性化定制水平。發展纖維水泥夾芯復合墻板、玻璃纖維建筑用輕質隔墻板、玻璃纖維增強水泥輕質多孔隔墻板、新型綠色建筑裝飾玻璃等。
  
  表4-9  宿遷臨港綠色建材產業布局和重點發展方向
  
  (三)加快發展現代港航服務業
  
  優化完善宿遷港航運基礎功能,大力發展現代航運物流業,同時圍繞全市產業發展需求,加快集聚金融、信息、人才等高端資源要素,大力拓展高端航運服務業、現代航運融合產業等現代港航服務業。力爭到2025年,現代港航服務業規模突破100億元。
  
  1. 現代航運物流業
  
  圍繞全市及周邊地區的航運物流需求,以中心港區、沭陽港區、泗陽港區、泗洪港區以及核心園區為重點,進一步放大京杭運河黃金水道優勢,搶抓宿連航道建設契機,推動傳統航運物流業轉型升級,鼓勵企業利用新技術新裝備,圍繞貨物運輸、倉儲加工等環節,創新商業模式,優化產品和服務,大力發展冷鏈物流、供應鏈物流、專業物流等高端航運物流產業,降低企業物流運輸成本,提升航運物流對臨港及全市產業發展的支撐作用。到2025年,現代航運物流產業規模達60億元。
  
  (1)冷鏈物流
  
  大力發展全程冷鏈集裝箱運輸,對標國際先進技術標準,建設完善多溫層、大容量和超低溫的港口公共冷庫及相關配套設施。鼓勵冷鏈物流企業探索“水運+冷藏班列”等聯運新模式,優化物流通道布局,促進形成與國際海運、陸海聯運、國際班列等有機結合的聯運服務模式。探索建立港口冷鏈運輸與城市配送相結合的港口服務新模式,大力發展“生鮮電商+冷鏈宅配”“冷鏈配送+連鎖零售”“電商直播+冷鏈配送”“中央廚房+冷鏈共配”等模式。
  
  (2)供應鏈物流
  
  大力推動物流業與制造業深度融合,培育一批與產業深度協作的生產服務型物流設施和供應鏈協同平臺,鼓勵物流企業為制造企業提供供應鏈管理庫存、線邊物流等個性化解決方案,構建高度協同、響應快速、安全穩定、智慧高效的供應鏈物流體系。探索發展國際供應鏈物流服務,吸引國際采購商設立區域采購、分撥配送中心,引進培育一批國內外供應鏈集成商、貿易物流綜合服務商。
  
  (3)大宗商品物流
  
  圍繞鋼鐵、建材、綠色化工等產業發展需求,發展大宗商品物流,推動傳統貿易商模式向集成服務商模式轉型,鼓勵物流企業提供大宗商品交易交割、多式聯運、中轉集散、應急儲備等一體化專業物流服務,降低客戶在物流、資金流、信息流等方面的綜合性成本。加快數字化技術在大宗商品物流領域的推廣和應用,鼓勵物流企業搭建數字化物流平臺,實現倉儲、運輸資源、貨物運輸等全程各節點信息共享,并通過大數據分析進行需求預測,提升大宗商品運輸效率。
  
  (4)國際物流
  
  招引培育一批遠洋、沿海和內河船舶運輸公司以及集裝箱聯運公司,重點配置發展大動力、節能、高效的運輸船舶。充分發揮內河航道優勢,大力發展內河集裝箱,將內河集裝箱運輸融入內外貿集裝箱運輸體系。大力發展跨境電商物流服務,鼓勵物流企業與跨境電商開展合作,探索發展跨境電商直郵“集貨模式”、B2B直接出口模式、B2B出口海外倉模式等,推動建設一批出口貨物特殊場站,提升跨境電商物流服務水平。
  
  2. 高端航運服務業
  
  以中心港區、沭陽港區、泗陽港區、泗洪港區以及核心園區為重點,緊抓宿連航道建設契機,發揮與連云港港的海陸聯運優勢,探索發展船舶服務、航運培訓服務、航運要素交易服務等高端航運服務產業,逐步做大做強全市航運服務市場,為航運企業提供全方位的服務保障。到2025年,高端航運服務業規模達30億元。
  
  (1)船舶服務
  
  推進船代、貨代等傳統船舶服務業提檔升級,招引培育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航運代理、船舶管理企業,支持本地船舶交易機構積極拓展海外市場。招引培育一批高端船舶服務機構,重點發展船舶交易、船舶供應、內河船舶修理和船舶評級檢驗等服務。大力發展保稅油加注、LNG加注、船用物資、生活物資供應等船舶供應業務。
  
  (2)航運培訓服務
  
  招引培育一批船員培訓服務機構,加大航運專業服務人才培養,探索船員注冊、管理、調配和服務一體化發展,構建涵蓋船員招收、培訓和就業的市場服務體系。大力發展船員中介服務,招引一批國內外知名船員服務機構,鼓勵發展海員外派等業務,擴大外籍船員勞務市場。
  
  (3)航運要素交易
  
  大力發展綜合性船舶交易服務,鼓勵企業開展船舶交易經紀與鑒證、船舶拍賣與評估、航運實務咨詢與代理、航運政策研究、船舶注冊登記等業務。加快推廣“互聯網+”、區塊鏈技術等在航運交易領域的應用,提升航運艙位交易服務水平,為航運客戶提供在線詢價訂艙、物流跟蹤、費用結算、供應鏈融資等交易增值服務。探索發展集裝箱艙位交易、散貨租船等服務,配套開展相關金融、保險、法律、公估、鑒證、經紀等服務。
  
  3. 現代航運融合產業
  
  以中心港區、沭陽港區、泗陽港區、泗洪港區以及核心園區為重點,立足宿遷港航發展實際需求,探索布局航運金融、航運保險等特色航運融合產業,加快推動港產城融合發展。到2025年,現代航運融合產業規模達10億元。
  
  (1)航運金融
  
  吸引國內外金融機構落地布局,探索發展融資租賃、債券融資、供應鏈金融、產業基金等特色航運金融業務。探索開發符合宿遷航運特點的融資模式和產品,為相關企業提供貨運交易、船舶建造、物流倉儲、多式聯運、供應鏈融資等金融服務。積極培育涉及航運產權交易、船舶交易、設備交易、航運電商的資金支付與結算業務,爭取吸引區域航運金融結算中心落戶;主動與周邊港口聯合開展航運金融合作探索,搭建專業化金融服務平臺,逐步建立健全多層次、多功能的航運金融服務體系。
  
  (2)航運保險
  
  積極拓展航運保險業務,大力招引國內外保險機構落戶,重點發展船舶保險、貨物運輸保險等。積極探索集裝箱保險、船舶污染責任險、船體險、承運人責任險、碼頭責任險等新型航運保險業務,擴大航運保險覆蓋面。完善航運保險業務中介服務體系,如船舶估價、法律咨詢等,完善航運保險產業鏈。
  
  (四)重點臨港園區產業布局
  
  依托宿遷內河航道資源優勢和港口發展基礎,圍繞京杭運河、宿連航道、徐洪河等高等級航道沿線,按照所處區位、服務腹地、綜合交通條件、作用和貢獻大小等進行功能分工,形成“1-6-9-X”的作業區格局。同時對照岸線、作業區布局及重點服務產業、企業清單,篩選臨港產業空間的承載區,主要涉及臨近作業區或有較高水運需求的園區,按照承載重要程度和城鎮等級分為“核心園區——輻射園區——零星工業用地”三種類型。其中,毗鄰岸線的重點服務園區作為核心園區,離岸線有一定距離、但對水運有需求的重要園區作為輻射園區,其他作為零散工業用地,主要涉及鄉鎮。
  
  在此基礎上,綜合考慮發展現狀、發展空間、港口碼頭優勢、產業基礎、發展前景等因素,從核心園區中遴選運河宿遷港產業園、宿遷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陸集臨港產業園、來龍工業園、洋河臨港產業園、沭陽臨港產業園、宿遷生態板材產業園、泗陽經濟開發區、泗陽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含吳江泗陽工業園)、朱湖臨港產業園作為重點園區,另外,將生態化工科技產業園作為連云港石化產業向下游延伸的重要承載區,綜合布局打造“10+1”重點臨港產業園區,優先保障要素資源,優先布局重大項目,進一步做大做強臨港特色產業載體。


 

主頁 > 新聞中心 > 產業規劃 >

宿遷市臨港產業發展規劃(2024-2035年)

2024-03-29 來源:高新院 achie.org 點擊:

  宿遷市臨港產業發展規劃(2024-2035年)
  
  為全面提高宿遷港航發展水平,促進臨港產業高端化發展,推動港產城融合發展邁上新臺階,打造沿河港口群和特色產業帶,探索一條“以水興產、以水興城”的黃金水道發展之路,特編制本規劃。規劃范圍是京杭運河、宿連航道和徐洪河等3級及以上航道沿線陸域,規劃期限為2024-2035年,其中近期為2025年,遠期為2035年。
  
  一、發展基礎
  
  近年來,宿遷港航穩步發展,基本形成以中心港區為主港區,沭陽、泗陽、泗洪三港區為翼的“一體三翼”內河水運樞紐格局,有力帶動了區域經濟社會發展。
  
  (一)發展現狀
  
  1. 地理位置較為優越,交通網絡逐步完善。宿遷位于江蘇北部蘇魯豫皖四省交匯地的中心位置,地處淮海經濟區核心區,屬淮海經濟圈、長江經濟圈的交叉輻射區,位于連云港-徐州-淮安國家綜合貨運樞紐的幾何中心位置,地理位置優越。近年來,全市交通網絡體系不斷完善,為宿遷港的發展創造了良好的區位交通條件。一是高速路網發達,京滬高速、徐宿淮鹽高速、新揚高速和宿連高速形成了“兩橫兩縱”的高速主通道,實現與周邊所有地市的高速直連,拉近了宿遷與長三角經濟圈的接軌距離。二是水運航道資源優越,京杭大運河縱貫宿遷南北全境,單船水運通過能力達3000噸級,淮河途徑泗洪縣、洪澤湖交匯于京杭大運河,正在建設的宿連航道連接連云港港和京杭大運河,建成通航后將打通東向出海新通道,實現宿遷內河港與海港快速聯通。三是鐵路路網不斷完善,新長鐵路、宿淮鐵路穿境而過,宿遷港中心港區鐵路專用線即將建成投運,即將擁有公鐵水多式聯運載體,大大提升港航物流輻射能力,有力帶動地區經濟社會發展。
  
  2. 岸線資源有序利用,碼頭建設穩步推進。宿遷擁有洪澤湖、駱馬湖以及京杭運河、宿連航道、淮河等重要湖泊河道,水網密布、航道眾多(共有航道35條,其中等級航道18條),航道總里程達到979.67公里,其中等級航道里程662.13公里、三級及以上航道里程142.95公里。依托得天獨厚的航道資源和豐富的岸線資源,宿遷港上輪規劃港口岸線總長度約為38.2公里,76%的岸線位于高等級航道(三級及以上),其中三級航道的岸線占比33.0%,二級航道的岸線占比43%。岸線資源方面,截至2023年底,宿遷港已利用港口岸線長度13.5千米,占規劃港口岸線35.3%。目前利用的岸線主要集中在京杭運河及其鄰近河流岸線上,這些河流航道水深條件較好,且有臨港產業作為依托,整體利用率和發展水平較高。港口占用岸線不多,為下一步持續優化發展提供了較好的空間條件。港口碼頭泊位方面,目前宿遷港正在經營的碼頭19個,泊位110個(千噸級以上68個),綜合通過能力約4200萬噸。全市碼頭主要分布在京杭運河上,中心港區碼頭占全市碼頭數量約一半,京杭運河沿線碼頭集聚效應明顯。
  
  3. 港口物流發展迅速,對外貿易穩步拓展。宿遷港貨源以礦建材料、煤炭及制品、非金屬礦石、集裝箱為主,吞吐量較前幾年有較大增長。從總量看,2023年,宿遷港共完成貨物吞吐量2850萬噸,較2022年增長了17%。從貨物種類看,2023年,宿遷港貨源以礦建材料、煤炭及制品、礦石、集裝箱為主,四大貨種合計占總量的91%。近年來,宿遷港大力推進“散改集”業務,外貿集裝箱吞吐量增長迅速。目前,宿遷港已開通至上海港、太倉港、南京港、連云港港等8條內外貿集裝箱航線,每周航次達50個。2023年,全市港口完成集裝箱吞吐量23.5萬標箱,位居全省內河港口第3位。2023年,宿遷港中心港區三期正式投運,集裝箱年吞吐能力可達30萬標箱以上,僅上半年,完成集裝箱吞吐量12.6萬標箱、同比增長54.8%。宿遷港已成為宿遷市對外貿易的重要窗口,在宿遷市對外貿易發展中的作用地位突出,提高了全市對外開放水平。此外,宿遷港口集團與省港口集團、連云港港口集團等建立了戰略合作關系,在集裝箱運輸、大宗干散貨集散、航線開辟、人才交流等方面廣泛開展合作,搭建起高效穩定的海河聯運服務體系。
  
  4. 發揮水運航道優勢,做大做強產業載體。水運是最符合節能減排和綠色發展的交通運輸方式,具有運量大、運距長、運價低等優勢。宿遷具有良好的水運自然條件,依托水運航道的流通優勢,可大大降低沿線園區內企業的物流成本,有利于重大項目集聚落地,助力沿線園區發展壯大。目前,京杭運河航道沿線承載1個國家級經開區、1個國家級高新區、1個國家級電商示范基地、3個省級經開區以及4個南北共建園區,覆蓋我市62.5%的載體平臺。宿連航道經過宿豫區、沭陽縣16個鄉鎮和街道,沿線規劃或初步建設十余個產業園區。徐洪河經過宿城區、泗洪縣7個鄉鎮,初步形成“1個臨港產業園、1個農業產業園、若干鄉鎮工業園”的產業布局。依托內河航道資源優勢和內河港口發展基礎,可為沿線的企業提供更為便捷、低價的物流運輸方案,提高沿線產業載體吸引力,帶動區域產業發展。
  
  5. 臨港園區加速壯大,產業基礎逐步夯實。宿遷依托得天獨厚的水運航道資源,加快重點臨港特色產業園區建設,目前全市在京杭運河、宿連航道、徐洪河等高等級航道沿線建設了運河宿遷港產業園、陸集臨港產業園、泗陽經濟開發區、沭陽臨港產業園等多個重點臨港產業園區,并大力完善公路、鐵路等集疏運通道,進一步擴大臨港園區交通物流優勢。同時依托各園區產業發展基礎和資源稟賦優勢,推動臨港產業發展壯大,構建形成了高端紡織、新材料、裝備制造等特色優勢產業。加快建設完善園區各類基礎設施,為入園企業提供充足的水、電、氣、熱、土地等資源要素保障。積極推動創新、金融等高端要素向臨港產業園區集聚,為園區特色產業發展壯大和優質企業培育注入強勁動能。
  
  6. 打造重要運輸通道,帶動產業持續發展。港口是區域開展大宗貨物、工業原材料及產成品等重大物資運輸的重要通道,為臨港產業發展提供了原料及產成品運輸服務。依托港口運輸通道優勢,近年來,全市綠色建材、綠色家居、食品加工等原料或產品運輸主要依托水運的臨港產業發展取得了顯著成效。2023年,宿遷港完成礦建材料吞吐量1452萬噸,成為全市及周邊地區城鎮建筑材料中轉運輸的主要通道,有力帶動了全市綠色建材產業發展。以宿遷最大的中心港區為例,現已建成包括成品油、金屬礦石、煤炭、散裝糧食和液體化工等專業化泊位和通用件雜貨、通用散貨等共51個泊位。2023年,完成貨物吞吐量2122.5萬噸,主要包括煤炭、礦建材料、非金屬礦石、集裝箱等,重點服務宿城區、宿豫區、宿遷經濟開發區、蘇宿工業園區等區域產業發展,有力帶動了裝備制造、綠色建材、新材料、化纖、紡織服裝、高端家居、智能家電、新能源、食品加工等多個產業的發展。
  
  7. 腹地經濟持續增長,反哺港口穩步發展。腹地經濟的發展有助于提高港口貨物吞吐量,進而持續優化臨港產業結構和港口資源的優化配置。宿遷港的直接經濟腹地為宿遷市域,間接經濟腹地為連云港、淮安、徐州和蚌埠、宿州,并拓展到豫東、魯南、皖北等其他周邊地區。近年來,宿遷、連云港、徐州、淮安等地通過承接蘇南等長三角地區產業轉移,經濟規模迅速擴大,產業結構得到優化,綜合經濟實力顯著提升,腹地適合集裝箱運輸的貨源基礎優厚。從直接腹地宿遷看,2023年,全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4398.07億元,同比增長7.8%。宿遷地區產業轉型升級不斷加快,千億級產業培育計劃扎實推進,天合光能、中建材凱盛等一大批百億級重大項目相繼引進,初步形成“615”產業體系,未來智能家電、綠色建材、機電裝備、新材料、高端紡織等產業的快速發展將為宿遷港航發展提供充足的貨運需求。
  
  (二)存在不足
  
  雖然近年來宿遷港航發展取得了較好成績,但也要看到仍存在規模體量小、岸線利用率不高、港產互動不深、高端服務業缺失、物流體系不完善等不足,下一步需重點突破。
  
  一是港口貨物運輸規模體量較小。近年來,宿遷采取多項措施全力推動全市水路運輸發展,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與省內其他內河港口相比,規模體量整體仍然偏小。2023年,宿遷港共完成吞吐量2850萬噸,僅占全省內河港口吞吐量的4.4%,全省排名第9位,是排名首位蘇州內河港的16.5%,與周邊的淮安港、徐州港的吞吐量仍存在一定差距。
  
  二是港口岸線開發利用水平有待提高。全市岸線存在利用布置分散,專業化、規模化程度較低,碼頭呈現“多、小散、亂”等現象,岸線整體利用效率還不夠高。加上環境保護要求愈加嚴格,開發規模和強度受到較大影響,港口岸線利用與城市生活、環境保護之間的矛盾顯現,需重點突破。如泗陽縣在大運河新增姜橋集中式飲用水源地,滾壩、曹渡岸線落在水源地二級保護區內,岸線開發受到限制。
  
  三是全市產業規模偏小、層次偏低。近年來,宿遷市經濟和產業規模雖增長較快,但總量仍偏小,對港口的反哺帶動作用仍相對有限。2023年,全市僅新能源產業產值超過千億,其他產業產值離千億尚有一定差距。同時,主導產業仍以紡織服裝、食品飲料、家居制造、綠色建材等傳統產業為主,占規模工業比重達60%以上,高新技術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偏慢。
  
  四是港產互動深度不夠,未能充分發揮港口優勢。港口與臨港產業的協同度不高。一方面,宿遷港運輸的貨物結構較為單一,煤炭及礦建材料吞吐量占比較高,件雜貨及機械等工業產品吞吐量占比較低,全市重點發展的產業與港口的貨物結構之間的契合度和緊密度還不夠高。另一方面,相對于開發較早的港口城市,宿遷臨港產業發展起步較晚,現有技術和開發水平還不高,帶動港口周邊區域關聯產業發展的能力還不強,規模化、成片化的臨港產業集群較少。
  
  五是高端航運服務業發展相對滯后。與寧波、上海、蘇州等先進的港口城市相比,宿遷目前的航運服務業仍處于起步階段,現代化物流配送、金融保險、電子信息、貿易資訊、航運結算等為港口作業提供高附加值的港航服務業相對缺失,制約了港口與臨港產業的創新發展。
  
  六是港口物流體系還不夠完善。目前,全市物流企業普遍存在信息化、標準化、集約化程度低、科技水平不高等問題,缺少核心競爭力,部分有實力的物流企業社會化服務能力有待釋放。公、鐵、水之間的銜接缺乏必要的基礎設施和聯運主體,暫無投入使用的疏港鐵路,部分疏港公路也存在路況不良、銜接不暢等問題,難以滿足港口集疏運需求,“最后一公里”還未完全打通。
  
  二、面臨形勢
  
  未來,宿遷港航發展既有國家戰略、產業政策、技術變革、港產城融合等帶來的機遇,同時周邊港口競爭壓力和產業高端發展需求等也為宿遷港航提出了更高要求。
  
  (一)國家和省重大戰略疊加,為宿遷港航發展提供了重大機遇。近年來,國家和江蘇省相繼出臺了一系列加快內河航運和港口發展的政策文件,為宿遷港口發展提供了重要的政策機遇。從國家層面看,交通強國、“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長三角區域一體化、淮河生態經濟帶等多重國家戰略在宿遷疊加交匯,有利于宿遷充分發揮自身內河港航內引外聯功能以及內河港口樞紐和節點作用,進一步強化與內陸及沿海地區的高效銜接,在更大范圍內推動產業融入升級、拓展城市發展空間、加速資源要素集聚。從省級層面看,江蘇多措并舉,積極推動港口強省建設。2023年出臺《關于加快打造更具特色的“水運江蘇”的意見》,明確提出加快宿遷港等內河港口規模化建設、促進宿遷打造淮河水運中心等具體任務,為宿遷港口發展指明了方向。這些國家和省重大戰略的疊加融合,為宿遷提升港口能級、發揮內河資源稟賦優勢、暢通優質資源要素區域流動、實現新一輪大發展提供了重大機遇。 
  
  (二)新一輪技術革命蓬勃興起,為宿遷建設智慧港口提供了機遇。當前,北斗導航、人工智能、5G、大數據、區塊鏈等高新技術興起,帶來航運產業鏈、供應鏈、價值鏈的延伸和重塑,將對港航基礎設施、運輸裝備、運輸組織模式、治理模式等產生重大影響,也為港口轉型發展提供了重要的機遇。2018年,寧波港建成了全國首個5G港口基站。2019年,舟山港實現5G+龍門吊遠程控制等創新應用試驗,隨著大型設備逐步遠程化、智能化作業,舟山港的自動化率已接近五成,整條作業鏈的運作效率提升了15%以上。上海港、廈門港、深圳港等港口在作業自動化、信息互聯共享等方面也取得一系列創新成果,運輸效率大大提升。在此形勢下,宿遷應積極搶抓新一輪技術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機遇,推動大數據、互聯網、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新技術與航運各要素深度融合,建設一批數字港口、數字航道,實現港口航運智慧轉型,提升運輸效率、降低運輸成本。
  
  (三)港產城融合發展大勢所趨,為宿遷港航未來發展指明了方向。港口是基礎性、樞紐性設施,是港口城市經濟發展的核心載體和重要支撐。全球國際化大都市中絕大多數為港口城市,我國城市GDP排名前20位中港口城市占據80%,香港、上海也是公認的國際金融中心、國際航運中心和世界級港口城市。“以港促產、以產興城、港城共榮”是全球港口城市發展演變的普遍規律,港產城融合發展是大勢所趨。港口提供原材料和產品物流等服務,促進臨港產業發展,繼而帶動以港航服務業為主導的現代服務業,實現產業升級和產業鏈延伸。臨港產業的發展,又給城市的支撐服務功能提出更高要求,如為生產者提供良好的基礎設施配套和醫療、教育等公共服務。這些功能的完善增加了港口城市對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的吸引力,反過來推動產業集聚、拓展港口功能,從而形成港產城三者的良性循環與發展合力。宿遷應積極順應港產城融合的發展趨勢,加快推動臨港產業布局,完善港口經濟產業生態、優化資源要素配置,實現港口、產業、城市相互聯系、協調互動、有機結合、共同發展。
  
  (四)周邊鄰近港口競爭加劇,對宿遷港協作聯動提出更高要求。隨著“一帶一路”的有序推進,我國港口航運發展呈現百花齊放的態勢,但是港口間密集、服務趨同將導致過度競爭,不利于港口的長遠發展。特別是鄰近區域內,由于腹地交叉、功能類似、業務同質化等因素影響,相近港口之間競爭加劇,對港口資源優化配置造成不利影響。為避免同質化競爭,可通過港口資源整合、明確港口分工等方式優化資源配置。目前,在港口的競爭合作上已有多個成功案例,如寧波舟山港,原先分別屬于寧波市和舟山市,2006年正式合并形成組合港,通過合理分工,實現了優勢互補,避免了無序競爭,提升了港口群的整體競爭力,寧波舟山港現已成為世界前三的深水良港。在此背景下,宿遷應主動加強與周邊連云港、淮安、徐州等港口的合作,探索海港、陸港、空港、河港“四港”高效聯動路徑,充分發揮宿遷內河水運特色,聯動徐州陸港中歐班列、淮安空港全貨機航線、連云港海港國際海運等優質資源,增加區域內合作,更好促進區域協調聯動發展。
  
  (五)產業高端化發展加速,對港航服務支撐能力提出更高要求。一方面,隨著區域經濟一體化進程的加快,大量的重化工業開始向蘇中、蘇北地區轉移。作為蘇北的中心位置,宿遷是產業轉移的重點城市之一,隨著產業結構的調整,外向經濟和重工業將加快發展,對港口的依賴性也將隨著產業結構的調整而越來越強。另一方面,經過多年的發展,宿遷市千億級產業培育計劃扎實推進,恒力時尚產業園、國望高科、桐昆等一批百億級重大項目引建取得重大進展,未來一段時期宿遷市經濟將繼續保持快速協調健康發展,重點培育的裝備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生物醫藥、電子信息制造業、食品飲料、木材深加工等重大產業必將帶動運輸需求,能源、原材料及產成品等貨物運輸量將有較大幅度的增長。在此形勢下,宿遷想要更好地融入和服務全省、全國發展大局,就必須要推動港口與經濟產業發展相適應,延伸港口服務鏈條,創新業務模式,拓展港口綜合服務功能,打造更全功能、更具價值、更有活力港航服務體系。
  
  三、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交通運輸、水運發展的重要論述和視察江蘇的重要講話指示精神,認真落實省委十四屆四次全會關于交通強省建設的決策部署和市委市政府關于“四化”同步集成改革示范區建設的有關要求,立足新發展階段,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以服務淮河生態經濟帶發展和宿遷市工業化、城鎮化發展為宗旨,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改革創新為根本動力,積極融入蘇北“物流金三角”,按照暢網絡、強樞紐、增亮點、強特色、深融合的要求,加快構建經濟高效、安全便捷、智慧綠色、支撐有力、管理先進的現代水運交通體系,強化港產聯動,突出“壯大新興臨港產業、提升傳統臨港產業、發展現代港航服務業”發展重點,加快形成“443”臨港產業新體系,為宿遷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和現代化經濟體系建設提供堅實支撐。
  
  (二)基本原則
  
  ——堅持系統觀念、服務大局。立足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加強對臨港產業發展的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謀劃、戰略性布局,進一步做強“硬核”力量,深度融入“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長三角一體化、淮河生態經濟帶等國家戰略,積極服務雙循環新發展格局。
  
  ——堅持融合發展、和諧共生。按照以人為本、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理念,統籌港口與城市、社會、環境關系,協調城市空間、港口設施、水運交通、產業布局,持續優化完善港航發展管理,推動形成港產城協同聯動、深度融合的發展新格局。
  
  ——堅持創新驅動、綠色低碳。搶抓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機遇,聚焦新基建新循環新元素,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以科技創新為引領,以新技術應用為抓手,全面提升港航智慧綠色安全可持續水平,推動臨港產業高質量發展。
  
  ——堅持功能拓展、服務升級。因地制宜推進多元化服務模式與多樣化商業模式創新,全面拓展高端航運服務等綜合功能,前瞻布局各類航運融合產業和更具潛力的臨港產業,全面提升現代航運及服務業發展水平,強化港航對區域產業的支撐輻射作用,打造具有宿遷特色的臨港產業發展新模式。
  
  (三)戰略定位
  
  長三角北翼內河新興臨港產業發展高地。充分發揮京杭運河和宿連航道等高等級航道交匯的區位優勢,全面融入長三角一體化建設等國家戰略,借助打造長三角北翼區域性綜合交通樞紐重大機遇,優化臨港產業空間布局,加快高端資源要素集聚,積極承載先進制造業,前瞻布局新興臨港產業,提升臨港產業發展能級,打造長三角北翼內河新興臨港產業發展高地。
  
  (四)主要目標
  
  到2025年,基本建成“東部出海、區域成網、縣市達標、內聯外暢”的高等級航道網絡和“設施一流、技術一流、管理一流、服務一流”的現代化港口集群;宿遷港融入蘇北“物流金三角”,服務區域經濟和產業發展的支撐帶動能力穩步提升,打造成為長三角北翼內河新興臨港產業發展高地;臨港產業成為引領帶動全市產業轉型升級的關鍵力量,產業規模突破4000億元。
  
  ——服務國家戰略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水平顯著提升。加快宿遷港融入蘇北“物流金三角”,推進集裝箱等主要貨類運輸系統進一步與全省沿江沿海以及長三角運輸體系相銜接,提升水路聯通水平和運輸效率,降低綜合物流成本。
  
  ——吸引物流要素和臨港產業集聚能力顯著提升。推進港口與臨港物流、產業、集疏運等一體化規劃建設,延伸拓展港航綜合服務功能,優化綜合服務環境,港產城進一步融合發展。高水平建設宿遷保稅物流中心項目,全力打造成為宿遷轉型發展新動能、對外開放新名片。
  
  ——港口綜合競爭力和臨港產業發展能級顯著提升。充分發揮港航運輸資源潛力,建立健全運輸價格調節機制,提高港航周轉效率和運輸活力,提升宿遷港綜合競爭力。輻射支撐臨港產業高質量發展,促進要素有序高效流動,加強對外交流合作,助推宿遷臨港產業發展能級實現躍升。
  
  ——岸線資源綜合利用效率和綠色發展水平顯著提升。統一開發未利用岸線資源,統籌整合已利用岸線資源,實現港口資源高效利用。推進港口綠色轉型升級,不斷提升港口基礎設施、裝備和運輸組織的綠色發展水平。
  
  展望至2035年,宿遷臨港產業發展水平實現大幅躍升,產業規模突破萬億元大關,長三角內河航運樞紐地位得到鞏固,培育打造一批具有國際國內競爭力的臨港特色產業集群,全面建成國內先進、具有宿遷特色的現代化臨港產業體系,成為以全國一流內河港口為依托、特色臨港產業集群為支撐的港產城融合發展新高地,開創宿遷臨港產業發展新紀元。
  
  四、產業重點方向與臨港園區布局
  
  充分發揮宿遷京杭運河、宿連航道、徐洪河等高等級航道優勢,遵循港航與臨港產業聯動發展規律,緊扣宿遷港作業區布局與產業空間布局,重點發展新興臨港產業、傳統臨港產業、港航服務業3大類臨港產業。其中,發展壯大新能源、新材料、裝備制造、綠色循環等4個新興臨港產業,優化提升高端紡織、綠色家居、綠色食品、綠色建材等4個傳統臨港產業,加快發展現代航運物流業、高端航運服務業、現代航運融合產業等3個港航服務業,科學謀劃臨港產業重點依托園區,加快構建形成“443”臨港產業新體系。
  
  表4-1  宿遷“443”臨港產業新體系發展重點
  
  (一)發展壯大新興臨港產業
  
  深度挖掘宿遷港航資源對新興產業的拉動潛力,立足全市臨港產業發展基礎,進一步強化產業優勢、擴大產業規模、延伸產業鏈條,深度融入全國乃至全球高端產業鏈、供應鏈和價值鏈,推動新能源、新材料、裝備制造、綠色循環等新興臨港產業發展壯大。力爭到2025年,新興臨港產業規模突破2100億元。
  
  1. 新能源產業
  
  以宿遷經開區、宿豫區、泗洪縣、宿城區、蘇宿工業園區為重點,依托運河宿遷港產業園(含恒力時尚產業園)、宿遷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等園區載體,充分發揮京杭運河、宿連航道、徐洪河等內河航道優勢,順應能源消費清潔化、綠色化的發展趨勢,進一步鞏固光伏電池片、組件、硅片等光伏領域優勢,同時搶抓氫能與新型儲能產業發展機遇,圍繞氫能源汽車、儲能電站等下游領域需求,適度超前布局一批氫能與新型儲能項目,建成多元互補、綠色低碳的新能源產業體系。到2025年,新能源產業規模達1200億元。
  
  (1)光伏
  
  大力發展光伏電池,重點招引培育TOPCon電池組件、異質結(HJT)電池組件、BC電池組件、鈣鈦礦電池組件等光伏電池制造企業。加快引進光伏玻璃、銀漿、涂錫焊帶、膠膜、背板、接線盒、逆變器、匯流箱等配套企業和光伏生產設備企業,重點招引性能好、質量優的浸鍍型鍍錫銅帶等焊帶項目,以提升光伏組件電流的收集效率和可靠性。重點招引具有與EVA良好的粘接性、電氣絕緣性、防水防濕和耐候性等功能的背板生產企業。重點招引利用選擇性發射極、先進陷光技術、背面局部硼摻雜等技術的銀漿項目。
  
  (2)新型儲能
  
  大力發展低成本、高能量密度、安全環保的液流電池,鼓勵企業加快開發下一代水系有機液流電池電解質、離子交換膜、電堆等核心材料部件,進一步提高電池能量密度和能量效率。大力發展儲能電池,加快招引培育一批鋰離子電池領域的龍頭企業,大力發展超長壽命、高安全性、全氣候儲能鋰離子電池,提升鋰電池容量極限,推進新體系鋰電池的研發和應用。探索發展儲能裝備,圍繞宿遷及周邊地市儲能產業發展需求,招引培育一批儲能設備關鍵零部件配套企業,探索發展儲能變流器、電池管理系統、能量管理系統、柔性配電裝備等關鍵儲能部件。
  
  (3)氫能
  
  大力發展氫燃料電池,積極引進和培育氫燃料電池催化劑、雙極板、膜電極、氣體擴散層、氫氣循環泵、空氣壓縮機等關鍵材料和核心零部件企業,加快推進低成本、大功率、長壽命氫燃料電池商用化。探索發展小型化、高效率、壽命長的便攜式氫燃料電池產品,發展適用于小型家用電器、筆記本電腦、手機等領域的氫燃料電池。探索發展氫能裝備,探索發展適用于氣態、液態、固態等不同方式的氫氣儲運材料和關鍵零部件。探索發展有機液態儲氫材料、新型制儲氫材料等關鍵零部件和材料,大力招引培育壓縮機、儲氫瓶、加氫機等氫氣制、儲、運裝備領域的龍頭企業。
  
  表4-2  宿遷臨港新能源產業布局和重點發展方向
  
  2. 新材料產業
  
  以宿豫區、宿城區、沭陽縣、泗洪縣、蘇宿工業園區、市湖濱新區為重點,依托宿遷高新技術開發區、生態化工科技產業園、宿城經濟開發區(南片區,含恒力工業園)、宿遷市高性能復合材料產業集聚區、朱湖臨港產業園等特色園區,充分發揮京杭運河、宿連航道優勢,圍繞節能環保、新能源、電子信息、汽車制造等領域的高端需求,充分發揮膜材料、先進金屬材料、化工新材料、功能玻璃材料等領域的基礎優勢,進一步提升精深加工水平,推動新材料產業實現綠色化、精細化、高端化發展。到2025年,新材料產業規模達500億元。
  
  (1)膜材料
  
  鞏固聚酯光學膜發展優勢,大力發展石墨烯柔性顯示膜、導電膜、裸眼3D光柵膜、聚酰亞胺膜、防反射硬化膜等光學膜材料。積極發展尼龍薄膜、鋁塑復合膜、防水薄膜等新型包裝膜材料,引導包裝膜向高附加值的醫用包裝、重載型包裝方向發展。圍繞新能源產業發展需求,重點發展太陽能電池用背板保護膜、EVA膠膜、新能源電池隔膜、鋁塑膜等產品,招引培育一批用于燃料電池、儲能電池和動力電池的高性能離子交換膜、質子交換膜等。拓展電子膜、水處理膜、特種工程塑料膜等功能性膜產品,推動企業開發新產品、改善膜性能,提高生物基材料等可降解材料的占比。
  
  (2)先進金屬材料
  
  大力發展高純度特種合金材料、納米金屬材料,不斷豐富產品品類,開發下游應用產品、擴大應用范圍。強化高溫耐蝕合金鋼等產品的技術優勢,重點發展球扁鋼、特殊用鋼、高性能汽車鋼等高性能合金材料。重點突破新合金開發關鍵工藝,探索發展可應用于航空航天、車體輕量化的高端鋁材。大力發展納米級、亞微米級鎳粉和亞微米級、微米級銅粉、銀粉、合金粉等高端金屬粉體材料。大力發展高潔凈度、高均勻性、輕重量、高強度的食品級鋼鐵材料。圍繞航天、船舶、汽車、機械制造、電子設備、動力電池等領域的高端需求,招引培育高端鋁材、鈦合金材料、納米金屬材料、高電壓高容量富鋰材料等產品的研發和產業化項目。
  
  (3)化工新材料
  
  重點依托生態化工科技產業園,借助連云港石化產業基地在烯烴、芳烴、聚酯化工等方面的原料優勢,推動石化產業向下游延伸,大力發展乙烯、丙烯下游的非光氣法聚碳酸酯、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醇酯、聚酰胺、聚苯醚等特種聚酯,聚酰亞胺、聚苯硫醚、聚砜等特種工程塑料。大力發展芳烴下游的ABS/SBR樹脂、K樹脂等樹脂產品,溶聚丁苯膠、稀土順丁膠、鹵化丁基膠、異戊橡膠、乙丙橡膠、氟硅橡膠、丙烯酸橡膠等橡膠產品,以及SBS、SIS、SEBS等聚苯乙烯系列的熱塑性彈性體。圍繞塑料袋、餐具、農用地膜等市場需求,有序發展生物基聚酰胺、生物基多元醇及聚氨酯、二氧化碳可降解塑料(PPC)、聚己內酯(PCL)、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S)、對苯二甲酸己二酸丁二醇共聚酯(PBAT)等生物基和可降解材料。
  
  (4)功能玻璃材料
  
  圍繞家電、光伏、建筑、汽車等領域高端需求,重點發展彩晶玻璃、超薄電子玻璃、汽車前擋玻璃、中空玻璃、智能玻璃、充電樁玻璃、黑電玻璃等功能玻璃材料。支持龍頭企業鞏固提升家電玻璃、日用玻璃、電子玻璃等優勢產品規模和技術,進一步提高玻璃材料精深加工程度,突破材料復合技術。大力發展光伏玻璃、汽車玻璃等功能玻璃產品。
  
  表4-3  宿遷臨港新材料產業布局和重點發展方向
  
  3. 裝備制造產業
  
  以宿城區、宿豫區、沭陽縣、泗洪縣、宿遷經開區、蘇宿工業園區為重點,依托陸集臨港產業園、宿城經濟開發區(南片區,含恒力工業園)等園區載體,充分發揮京杭運河、宿連航道等高等級內河航道優勢,以“高端化、智能化、特色化”為導向,圍繞“新基建”、國家重大工程建設、企業智能化改造等方面需求,發展智能制造裝備、內河綠色船舶、船舶海工配套、工程機械配套等。到2025年,裝備制造產業規模達300億元。
  
  (1)智能制造裝備
  
  圍繞化工、食品加工、新能源、倉儲物流等領域的需求,積極招引培育柔性制造、檢測、裝配等智能成套裝備研發和產業化項目,大力發展配套的智能元器件、高精度軸承、傳動裝置、液氣密元件及系統、模具等關鍵基礎零部件。探索發展工業機器人、特種機器人和服務機器人等智能機器人,積極招引培育高性能減速器、高精度伺服驅動系統、先進控制器、新型智能傳感器等核心零部件配套企業。探索發展功能復合化、控制智能化的高端數控機床產業,重點引進和開發五軸聯動數控加工中心、大型數控成形機床、車削復合加工中心、柔性制造生產線等產品。圍繞周邊地區汽車產業發展需求,大力發展輪胎、懸架、儀表板等汽車零部件,探索發展新能源汽車專用的動力電池子系統、電機系統、電控系統等。
  
  (2)內河綠色船舶
  
  重點依托陸集臨港產業園、洋河臨港產業園,搶抓綠色船舶發展機遇,圍繞近海和內河運輸船舶、旅游觀光船舶、漁業輔助船舶、及岸電配套設施、船舶修造、運維服務等領域,大力發展內河綠色船舶產業,招引培育一批LNG動力內河船舶制造企業。探索發展鋰電、氫、氨、甲醇動力內河船舶。招引培育一批船用甲醇發動機、船用氫燃料電池動力系統、儲氫系統、加注系統等領域的配套企業。加快電動船舶碼頭及充換電等配套設施規劃和建設,大力招引一批港口岸電設施、船舶受電設施以及新能源加注站領域的配套設施企業,加快推動內河綠色船舶的推廣應用。
  
  (3)船舶海工配套
  
  重點依托陸集臨港產業園,圍繞上海、南通等周邊地區船舶及海洋工程裝備產業的配套需求,充分發揮淮鋼原材料優勢,大力發展鉆井包、鉆井塔、動力定位系統、系泊系統、抬升系統、臍帶纜等海洋平臺高端專用配套產品及船用發動機、錨鏈、甲板機械、艙室機械、通訊導航設備、電氣自動化設備等船舶配套產品;大力招引培育一批船舶及海工裝備配套產品集成供貨商,推動配套產品集成化、智能化、模塊化發展,掌握海工船舶關鍵系統配套技術,打造具有宿遷特色、省內知名的船舶海工配套自主品牌。
  
  (4)工程機械配套
  
  圍繞徐州、常州等運河上下游城市工程機械產業發展需求,大力發展工程機械配套產業,招引培育一批發動機、變速箱、驅動橋、液壓油缸、液壓閥、液壓泵、薄板件等工程機械關鍵配套件領域的龍頭骨干企業。探索發展港口裝備產業,圍繞宿遷及上海、南通等周邊重點港口建設發展需求,招引一批港口起重機械、輸送機械、裝卸機械、輔助設備等領域的龍頭骨干企業。加快無人駕駛、遠程控制、云計算等新技術在港口裝備中的應用,加快開發可適用于多種貨物和船舶類型的通用型或專用型港口設備。支持港口裝備相關企業提供設計咨詢、安裝調試、運營維護等服務。
  
  表4-4  宿遷臨港裝備制造產業布局和重點發展方向
  
  4. 綠色循環產業
  
  以宿豫區、沭陽縣、泗陽縣為重點,依托來龍工業園、沭陽經濟技術開發區、泗陽經濟開發區等重點園區,充分利用宿遷及周邊城市在光伏、新能源、汽車等領域的廢舊資源,大力發展光伏裝備回收利用、動力電池梯次利用、汽車拆解利用等綠色循環產業,發揮京杭運河、宿連航道等高等級航道水路運輸優勢,降低廢舊資源回收運輸成本,逐步構建起對廢舊資源高效利用的綠色循環產業。到2025年,綠色循環產業規模達到100億元。
  
  (1)光伏裝備循環利用
  
  探索構建光伏設備循環利用體系,大力招引光伏設備和組件的精細化拆解和高水平再生利用項目。支持光伏設備制造企業通過自主回收、聯合回收或委托回收等模式,建立分布式光伏回收體系,鼓勵風電、光伏設備制造企業主動提供回收服務。支持龍頭企業針對復雜材料加快形成再生利用產業化能力,重點聚焦光伏板、光伏層壓件、邊框、接線盒等部件開展高水平再生利用,探索兼顧經濟性、環保性的再生利用先進技術和商業模式。
  
  (2)動力電池梯次利用
  
  探索發展動力電池梯次利用產業,鼓勵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動力電池生產企業與梯次利用企業合作開展動力電池的評估檢測、拆解回收、梯次利用。持續推廣應用退役電池綜合利用先進技術和裝備,鼓勵企業對廢舊動力電池優先進行包(組)、模塊級別的梯次利用。鼓勵動力電池梯次利用企業探索采用租賃、規模化利用等便于梯次產品回收的商業模式,研發生產適用于基站備電、儲能、充換電等領域的梯次產品。
  
  (3)汽車拆解利用
  
  探索發展報廢汽車回收拆解、回用件集散、汽車零部件再制造和其他拆解產物回收利用的汽車拆解利用產業,大力招引培育一批高水平汽車拆解利用項目。鼓勵企業開展綠色拆解、高附加值利用、再制造等技術研發,實現報廢汽車拆解產物高值化利用。引進和培育具備綠色清洗、損傷檢測修復、柔性加工等先進再制造工藝和技術裝備,能夠針對燃油汽車和新能源汽車高附加值核心零部件實施再制造的企業。
  
  (4)再生金屬回收利用
  
  大力發展再生鋁、再生銅等再生金屬回收利用產業,積極構建廢舊金屬“回收—加工—利用”產業鏈,推進廢舊金屬資源高質高效利用。大力發展中高端鋁加工等輕型化、專用化合金材料,鋁罐、食品包裝、建筑裝飾等鋁板帶箔壓延產品,工業擠壓型材和汽車零部件鑄造產品,實現鋁產品的高值保級利用。大力招引培育采用火法冶煉、濕法分離、有價金屬提煉等先進工藝的再生銅企業,重點發展高性能銅板帶箔產品、銅基新材料等中高端銅精深加工產品。
  
  表4-5  宿遷臨港綠色循環產業布局和重點發展方向
  
  (二)優化提升傳統臨港產業
  
  進一步提升宿遷港航對木材、礦石、化工原料等關鍵原材料的運輸保障能力,不斷鞏固傳統臨港產業發展優勢,以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為導向,加快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的應用賦能,大力推動高端紡織、綠色家居、綠色食品、綠色建材等傳統臨港產業轉型升級。力爭到2025年,傳統臨港產業規模突破1800億元。
  
  1. 高端紡織產業
  
  以沭陽縣、泗陽縣、宿城區為重點,依托沭陽臨港產業園、運河宿遷港產業園(含恒力時尚產業園)等園區發展基礎,充分發揮宿連航道連通連云港石化基地及海河聯運等優勢和沭陽“綠島”污染處理功能,進一步擴大高性能化纖、服裝服飾、家用紡織品及產業用紡織品等細分領域發展優勢,在此基礎上,鼓勵企業加速開拓國際市場,打造特色產品品牌。到2025年,高端紡織產業規模達900億元。
  
  (1)高性能化學纖維
  
  進一步強化彈性體及纖維產品技術優勢,結合項目招引培育,大力發展功能化、差別化的樹脂基、橡膠基紡織纖維復合材料,以及化纖與碳纖維、玻璃纖維等高性能纖維復合的新型纖維材料,延伸發展化學纖維生產裝備。進一步推動企業提高技術開發和產品創新能力,積極應用前沿新材料的技術成果,探索發展面向醫療衛生、環境保護、建筑工程、交通運輸、應急安全、航空航天等領域的特種化學纖維。
  
  (2)服裝服飾
  
  大力發展童裝、工服、牛仔服、襯衣、針織服飾等特色服裝產品,重點研制開發高端、時尚、功能性系列服裝,不斷提高產品的安全性、舒適性、功能性。打造牛仔服裝全產業鏈,優先發展品牌牛仔童裝牛仔,提高線上品牌運營能力。以高附加值品牌服裝為重點,培育優勢品牌,打造棉、麻、滌綸、牛仔、羽絨、皮革等多種面料和材質的襯衣、童裝、西裝、休閑運動裝、工裝制服產品。聯合優勢電商企業,利用跨境電商等新業態新模式,提高服裝服飾品牌國際影響力,推動本土服裝企業走出去。
  
  (3)家用紡織品
  
  重點發展差別化功能性化學纖維、高性能纖維、化纖仿真高檔家紡產品。大力發展多種纖維混紡和交織的床上用品、窗簾布、墻布、桌布等特色產品。大力發展提花遮光窗簾、環保無縫墻布、床上用品、桌布等特色產品。強化新型面料的研發和應用,提高企業創意設計和品牌運營能力。積極開發新產品,打造高附加值家紡產品,帶動產業提檔升級。
  
  (4)產業用紡織品
  
  大力發展多種纖維混紡和交織的土工布、簾子布等產業用紡織品。進一步提高產品化學防護、生物防護、沖擊保護等性能,探索發展具備熱(冷)防護、電防護、輻射防護、阻燃防護、高可視度防護等性能的新型產業用紡織品。開發各種防塵、防菌、阻燃、抗靜電、防酸防堿、芳綸面料及防護服裝。
  
  表4-6  宿遷臨港高端紡織產業布局和重點發展方向
  
  2. 綠色家居產業
  
  以沭陽縣、泗陽縣為重點,依托宿遷生態板材產業園、泗陽經濟開發區等園區載體,充分發揮京杭大運河黃金水道以及宿連航道海河聯運的優勢,積極為綠色家居企業拓展國內外優質木材渠道,進一步擴大綠色板材產業規模,在此基礎上以智能化、綠色化、高端化為導向,探索發展智能家居產業,打造國內知名、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本土家居品牌。到2025年,綠色家居產業規模達400億元。
  
  (1)綠色板材
  
  重點發展纖維水泥夾芯復合墻板、玻璃纖維建筑用輕質隔墻板、玻璃纖維增強水泥輕質多孔隔墻板、新型綠色建筑裝飾玻璃等。持續改造提升中高密度板、纖維板等現有產品技術水平和質量,重點發展無醛添加多層復合地板、強化木地板、抗菌地板、綠色環保型膠合板、刨花板、纖維板。大力招引培育具備阻燃、吸聲隔音、保溫隔熱功能的功能性產品,以及輕質、超薄、異型新產品研發制造企業。結合項目招引,大力發展高附加值的功能性膠合板、刨花板,培育形成高檔原木精深加工能力。
  
  (2)智能家居
  
  充分發揮“意楊之鄉”的楊木資源優勢,從源頭更新優化楊樹品種,逐步形成“楊樹種植—綠色家居—木地板—家具—全屋定制”的全產業鏈發展格局。探索發展智能家居產業,鼓勵企業發展智能收納柜、按摩功能沙發等智能化的家具產品,逐步向智能窗簾、智能廚衛、智能家電、家用機器人等全套家居領域延伸發展。鼓勵企業向基于物聯網、人工智能技術的智能家居服務供應商轉型升級,積極發展線上銷售模式,提供全屋智能家居個性化定制設計、制造、故障維修等一站式服務,構建具有品牌特色的智能家居生態鏈。
  
  表4-7  宿遷臨港綠色家居產業布局和重點發展方向
  
  3. 綠色食品產業
  
  以宿遷經開區、市洋河新區、泗陽縣和泗洪縣為重點,依托洋河臨港產業園、泗陽現代農業產業園、雙溝臨港產業園等園區發展基礎,充分發揮京杭運河、宿連航道、徐洪河等航道糧食運輸及水產品原料的天然優勢,進一步擴大釀造(酒)、農副產品精深加工、水產品精深加工等細分領域發展優勢,打造綠色化、健康化、高端化的食品品牌。到2025年,綠色食品產業規模達300億元。
  
  (1)釀造(酒)
  
  進一步做大釀酒規模,逐步增加高附加值啤酒產品比例,提升精釀啤酒市場占有率。依托重點企業,大力提高線上品牌運營能力,進一步強化高端健康白酒品牌優勢,培育壯大果酒、露酒、葡萄酒等特色酒品。依托優勢印刷包裝領域企業,結合項目招引,加快培育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及自主品牌的彩印包裝企業。
  
  (2)農副產品精深加工
  
  充分發揮全國地理北緣的優質秈米主產區優勢和“宿遷秈米”地理標志農產品品牌優勢,建設優質秈米標準化種植基地。大力招引稻米精深加工項目,開發優質、附加值高的稻米等精深加工產品,發展米制主食品、方便食品、休閑食品等產品,延伸發展飼料加工。大力發展優質專用、營養強化米、中式面點專用面粉等特色產品,開展米面精深加工、農產品質量安全全程管控等技術攻關,提高糧食加工轉化率。持續加強品牌營銷,提升“蟹園大米”等品牌影響力。通過項目招引培育,延伸發展原糧加工和檢測設備。大力發展休閑食品、飲料、奶制品等。
  
  (3)水產品精深加工
  
  聚焦白絲魚、銀魚、霸王蟹、龍蝦、調味河蜆等特色淡水產品精深加工,大力發展凍魚片、凍蝦、冷凍魚糜及魚糜制品、魚丸等冷凍調理產品。發展各類罐頭及軟罐頭方便食品,以及蝦精、蝦露、蝦油等調味品。開發蓮子、芡實、荷藕等水生植物休閑食品和加工品。
  
  表4-8  宿遷臨港綠色食品產業布局和重點發展方向
  
  4. 綠色建材產業
  
  以宿城區、沭陽縣、泗陽縣、泗洪縣為重點,依托運河宿遷港產業園(含恒力時尚產業園)、朱湖臨港產業園等特色園區,充分發揮京杭運河、宿連航道、徐洪河航道優勢,緊跟綠色建材產品的智能化、環保化、功能化發展趨勢,圍繞綠色建筑產業應用需求,推動企業持續加強技術研發、提高產品質量,進一步發展壯大裝配式建筑、環保裝飾材料。到2025年,綠色建材產業規模達200億元。
  
  (1)裝配式建筑
  
  重點發展預制外墻、整體廚衛、飄窗、疊合陽臺、預制樓梯段、預制U型梁等產品。鼓勵企業打造“砂石骨料+水泥制造+協同處置+預拌混凝土+裝配式建筑部品+整體服務”的全產業鏈。加強技術研發,不斷提高預制件產品通用性、預制率和抗震性能,支持企業綜合利用建筑垃圾、尾礦、廢石等生產再生骨料和再生混凝土,提高生產工藝智能化、綠色化水平。
  
  (2)環保裝飾材料
  
  發展綠色裝飾混凝土和石材、EPS阻燃型屋面材料,以及膠粉聚苯顆粒保溫系統、EPS顆粒保溫漿料系統等新型綠色保溫隔熱材料,打造保溫裝飾一體化墻體、節能門窗等特色產品。重點發展建筑模板、木材組件、工業化集成木梁等特色產品,提高建筑木料模數化設計和個性化定制水平。發展纖維水泥夾芯復合墻板、玻璃纖維建筑用輕質隔墻板、玻璃纖維增強水泥輕質多孔隔墻板、新型綠色建筑裝飾玻璃等。
  
  表4-9  宿遷臨港綠色建材產業布局和重點發展方向
  
  (三)加快發展現代港航服務業
  
  優化完善宿遷港航運基礎功能,大力發展現代航運物流業,同時圍繞全市產業發展需求,加快集聚金融、信息、人才等高端資源要素,大力拓展高端航運服務業、現代航運融合產業等現代港航服務業。力爭到2025年,現代港航服務業規模突破100億元。
  
  1. 現代航運物流業
  
  圍繞全市及周邊地區的航運物流需求,以中心港區、沭陽港區、泗陽港區、泗洪港區以及核心園區為重點,進一步放大京杭運河黃金水道優勢,搶抓宿連航道建設契機,推動傳統航運物流業轉型升級,鼓勵企業利用新技術新裝備,圍繞貨物運輸、倉儲加工等環節,創新商業模式,優化產品和服務,大力發展冷鏈物流、供應鏈物流、專業物流等高端航運物流產業,降低企業物流運輸成本,提升航運物流對臨港及全市產業發展的支撐作用。到2025年,現代航運物流產業規模達60億元。
  
  (1)冷鏈物流
  
  大力發展全程冷鏈集裝箱運輸,對標國際先進技術標準,建設完善多溫層、大容量和超低溫的港口公共冷庫及相關配套設施。鼓勵冷鏈物流企業探索“水運+冷藏班列”等聯運新模式,優化物流通道布局,促進形成與國際海運、陸海聯運、國際班列等有機結合的聯運服務模式。探索建立港口冷鏈運輸與城市配送相結合的港口服務新模式,大力發展“生鮮電商+冷鏈宅配”“冷鏈配送+連鎖零售”“電商直播+冷鏈配送”“中央廚房+冷鏈共配”等模式。
  
  (2)供應鏈物流
  
  大力推動物流業與制造業深度融合,培育一批與產業深度協作的生產服務型物流設施和供應鏈協同平臺,鼓勵物流企業為制造企業提供供應鏈管理庫存、線邊物流等個性化解決方案,構建高度協同、響應快速、安全穩定、智慧高效的供應鏈物流體系。探索發展國際供應鏈物流服務,吸引國際采購商設立區域采購、分撥配送中心,引進培育一批國內外供應鏈集成商、貿易物流綜合服務商。
  
  (3)大宗商品物流
  
  圍繞鋼鐵、建材、綠色化工等產業發展需求,發展大宗商品物流,推動傳統貿易商模式向集成服務商模式轉型,鼓勵物流企業提供大宗商品交易交割、多式聯運、中轉集散、應急儲備等一體化專業物流服務,降低客戶在物流、資金流、信息流等方面的綜合性成本。加快數字化技術在大宗商品物流領域的推廣和應用,鼓勵物流企業搭建數字化物流平臺,實現倉儲、運輸資源、貨物運輸等全程各節點信息共享,并通過大數據分析進行需求預測,提升大宗商品運輸效率。
  
  (4)國際物流
  
  招引培育一批遠洋、沿海和內河船舶運輸公司以及集裝箱聯運公司,重點配置發展大動力、節能、高效的運輸船舶。充分發揮內河航道優勢,大力發展內河集裝箱,將內河集裝箱運輸融入內外貿集裝箱運輸體系。大力發展跨境電商物流服務,鼓勵物流企業與跨境電商開展合作,探索發展跨境電商直郵“集貨模式”、B2B直接出口模式、B2B出口海外倉模式等,推動建設一批出口貨物特殊場站,提升跨境電商物流服務水平。
  
  2. 高端航運服務業
  
  以中心港區、沭陽港區、泗陽港區、泗洪港區以及核心園區為重點,緊抓宿連航道建設契機,發揮與連云港港的海陸聯運優勢,探索發展船舶服務、航運培訓服務、航運要素交易服務等高端航運服務產業,逐步做大做強全市航運服務市場,為航運企業提供全方位的服務保障。到2025年,高端航運服務業規模達30億元。
  
  (1)船舶服務
  
  推進船代、貨代等傳統船舶服務業提檔升級,招引培育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航運代理、船舶管理企業,支持本地船舶交易機構積極拓展海外市場。招引培育一批高端船舶服務機構,重點發展船舶交易、船舶供應、內河船舶修理和船舶評級檢驗等服務。大力發展保稅油加注、LNG加注、船用物資、生活物資供應等船舶供應業務。
  
  (2)航運培訓服務
  
  招引培育一批船員培訓服務機構,加大航運專業服務人才培養,探索船員注冊、管理、調配和服務一體化發展,構建涵蓋船員招收、培訓和就業的市場服務體系。大力發展船員中介服務,招引一批國內外知名船員服務機構,鼓勵發展海員外派等業務,擴大外籍船員勞務市場。
  
  (3)航運要素交易
  
  大力發展綜合性船舶交易服務,鼓勵企業開展船舶交易經紀與鑒證、船舶拍賣與評估、航運實務咨詢與代理、航運政策研究、船舶注冊登記等業務。加快推廣“互聯網+”、區塊鏈技術等在航運交易領域的應用,提升航運艙位交易服務水平,為航運客戶提供在線詢價訂艙、物流跟蹤、費用結算、供應鏈融資等交易增值服務。探索發展集裝箱艙位交易、散貨租船等服務,配套開展相關金融、保險、法律、公估、鑒證、經紀等服務。
  
  3. 現代航運融合產業
  
  以中心港區、沭陽港區、泗陽港區、泗洪港區以及核心園區為重點,立足宿遷港航發展實際需求,探索布局航運金融、航運保險等特色航運融合產業,加快推動港產城融合發展。到2025年,現代航運融合產業規模達10億元。
  
  (1)航運金融
  
  吸引國內外金融機構落地布局,探索發展融資租賃、債券融資、供應鏈金融、產業基金等特色航運金融業務。探索開發符合宿遷航運特點的融資模式和產品,為相關企業提供貨運交易、船舶建造、物流倉儲、多式聯運、供應鏈融資等金融服務。積極培育涉及航運產權交易、船舶交易、設備交易、航運電商的資金支付與結算業務,爭取吸引區域航運金融結算中心落戶;主動與周邊港口聯合開展航運金融合作探索,搭建專業化金融服務平臺,逐步建立健全多層次、多功能的航運金融服務體系。
  
  (2)航運保險
  
  積極拓展航運保險業務,大力招引國內外保險機構落戶,重點發展船舶保險、貨物運輸保險等。積極探索集裝箱保險、船舶污染責任險、船體險、承運人責任險、碼頭責任險等新型航運保險業務,擴大航運保險覆蓋面。完善航運保險業務中介服務體系,如船舶估價、法律咨詢等,完善航運保險產業鏈。
  
  (四)重點臨港園區產業布局
  
  依托宿遷內河航道資源優勢和港口發展基礎,圍繞京杭運河、宿連航道、徐洪河等高等級航道沿線,按照所處區位、服務腹地、綜合交通條件、作用和貢獻大小等進行功能分工,形成“1-6-9-X”的作業區格局。同時對照岸線、作業區布局及重點服務產業、企業清單,篩選臨港產業空間的承載區,主要涉及臨近作業區或有較高水運需求的園區,按照承載重要程度和城鎮等級分為“核心園區——輻射園區——零星工業用地”三種類型。其中,毗鄰岸線的重點服務園區作為核心園區,離岸線有一定距離、但對水運有需求的重要園區作為輻射園區,其他作為零散工業用地,主要涉及鄉鎮。
  
  在此基礎上,綜合考慮發展現狀、發展空間、港口碼頭優勢、產業基礎、發展前景等因素,從核心園區中遴選運河宿遷港產業園、宿遷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陸集臨港產業園、來龍工業園、洋河臨港產業園、沭陽臨港產業園、宿遷生態板材產業園、泗陽經濟開發區、泗陽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含吳江泗陽工業園)、朱湖臨港產業園作為重點園區,另外,將生態化工科技產業園作為連云港石化產業向下游延伸的重要承載區,綜合布局打造“10+1”重點臨港產業園區,優先保障要素資源,優先布局重大項目,進一步做大做強臨港特色產業載體。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日韩成人内射视频| 国产精品麻豆欧美日韩ww| 国产美女在线精品免费观看| 国产乱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中文 | 狠狠躁夜夜躁人人爽天天不卡软件 | 国产一极内射視颍一| 美女裸体跪姿扒开屁股无内裤| 国产乱子伦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日韩欧洲乱码av夜夜摸| 亚洲av第一页国产精品| 80s国产成年女人毛片| 国产精品久久久天天影视 | 中文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不卡| 国产精品不卡无码av在线播放| 亚洲av纯肉无码精品动漫| 影音先锋久久久久av综合网成人 | 97久久久久人妻精品区一| 丰满人妻熟妇乱又仑精品| 日本护士毛茸茸| 国产69久久精品成人看| 亚洲男人的天堂网站| 国产精品自在在线午夜蜜芽tv在线| 国产精品自产拍在线观看花钱看| 插插无码视频大全不卡网站| 精品久久久久成人码免费动漫| 久久99热狠狠色精品一区| 俄罗斯13女女破苞视频| 人妻丰满熟妇av无码区hd| 成年女人wwxx免费国产| 亚洲碰碰人人av熟女天堂| 日本天堂免费观看| 亚洲男同志网站| 日本道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三年片免费大全国语| 日韩精品真人荷官无码| 帮老师解开蕾丝奶罩吸乳网站| 都市 亚洲 自拍 小说 校园| 插我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三个男人躁我一个爽公交车上| 日韩精品射精管理在线观看| 日韩精品人成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