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實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
來源:高新院 achie.org 日期:2024-07-23 點擊:次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科技大會、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兩院院士大會上的重要講話中強調,“扎實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助力發展新質生產力”“融合的基礎是增加高質量科技供給”“要積極運用新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推動產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這些重要論述為新質生產力發展指明了路徑,闡明了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的理論內涵。科技創新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核心要素,能推動和引領產業創新,產業創新則能夠實現科技創新的價值,二者深度融合、互促共生,對建設和完善現代化產業體系具有重要意義,是加快培育新質生產力的重要驅動力量。
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融合如何促進新質生產力發展
科技創新是助推產業創新的驅動力。當一項革命性的科技創新應用于具體產業和產業鏈時,不僅能夠改造提升已有傳統產業,更能催生新的產業形態和商業模式,為產業更迭提供動力。新一代信息技術、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工程和綠色低碳技術等新興技術的集中涌現和廣泛應用,不僅能實現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的深度融合,推動傳統制造業和服務業智能化、數字化、綠色化,還能發展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為新質生產力的形成提供重要載體。
產業創新是實現科技創新價值的落腳點。創新的本質在于創造新的價值、形成新的生產力。科技創新成果只有實現從科學到產業的順暢轉化,有效支撐產業發展,才能實現商業價值。可見,科技創新價值的實現依賴于生產力對產業更迭的引領作用。一方面,在傳統產業中應用科技創新成果,能夠提升傳統產業的生產率和競爭力,推動傳統產業綠色低碳化轉型。另一方面,以關鍵核心技術和前沿技術突破,創造新興產業、引領未來產業,使科技創新真正做到支持和賦能新產業發展,是實現產業鏈和創新鏈深度融合、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關鍵。
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共同推動生產力實現質態躍遷。觀察經濟發展史,生產力的內涵會隨著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發生而產生改變,實現生產力質態的躍遷。歷次科技革命和隨后的產業革命,都是以科技創新為開端,出現新的生產工具,以新產業作為新生產力的載體,使經濟發展方式發生巨大變革。18世紀末至19世紀初的第一次產業革命,英國的蒸汽機發明和應用,標志著工業生產從手工制造向機械化生產的重大轉變。蒸汽機的發明和應用大幅提高了生產效率和生產能力,催生了紡織業、煤炭工業等新興產業。第一次科技革命推動的產業革命,形成了以機械化為主要內涵的生產力,極大地改變了當時的經濟格局,推動了城市化的進程和社會結構的重構。第二次產業革命以電力和化學工業為代表。電力技術的廣泛應用使得工廠和家庭生活都得以電氣化,大大改善了生產方式和生活質量。同時,化學工業的興起帶動了新材料和新產品的發展,為當時產業的多元化和國家實力的增強作出重要貢獻。進入20世紀后半期,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和廣泛應用,標志著第三次產業革命的到來。計算機成為新型生產工具,互聯網的普及徹底改變了人類的生活和工作方式。目前新一輪科技和產業革命正在加速演進,以數字化、網絡化和智能化為代表的現代信息技術不僅催生了電子商務、在線服務等全新的商業模式,還推動了智能制造、物聯網和人工智能等新興產業的迅猛發展,以數字經濟為基礎的算力成為驅動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正在推動生產力“質”的飛躍。
新質生產力的發展以科技創新為核心,以綠色化、數字化、智能化的先進技術為基礎,以綠色低碳產業、高新技術產業、高端裝備制造等為載體。只有暢通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的良性循環,才能以科技創新引領產業發展,以產業發展反哺科技創新,雙輪驅動新質生產力的發展。一方面,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創新,主動搶占科技競爭和未來發展制高點,通過科技創新成果的商業化應用,為產業創新提供原動力,不斷推動產業技術革新和生產方式變革,實現未來產業—新興產業—主導產業—支柱產業的更迭換代和持續升級。另一方面,作為科技創新的轉化載體和應用場景,產業創新通過探索新的市場需求和商業模式,以產業鏈價值鏈升級創造市場價值,為科技創新提供應用場景和資金支持。
以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融合培育新質生產力的實現路徑
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的深度融合是推動新質生產力發展的必由之路。在全球經濟競爭日益激烈、科技革命快速迭代的時代背景下,我國應當以科技創新作為培育新質生產力的核心驅動要素,以產業創新作為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要載體,不斷深化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的融合。
保障產業鏈供應鏈自主安全可控。加強產業鏈上下游的延伸和配套,提升龍頭企業的資源整合能力和產業帶動能力,促進各企業之間的協作共生和互惠共贏,確保產業鏈供應鏈的安全穩定。推動產業鏈上下游企業進行資源、要素深度整合,將人工智能、物聯網等技術應用于生產流程和資源管理中,有效保障各種生產要素在生產、分配、流通、消費各環節有機銜接,實現產業鏈上下游各環節環環相扣、供應鏈前后端供給需求動態平衡。聚焦產業鏈供應鏈重點環節,找準關鍵核心技術和薄弱環節,引導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賦能全產業鏈發展,加快解決“卡脖子”問題,多路徑挖掘前沿技術,加快驅動全鏈條穩定發展。提升產業鏈供應鏈抗風險能力,重點構建和完善產業鏈安全與韌性管理體系。
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持續推進科技和產業融合發展,縮短產業生命周期,以新一代信息技術、新能源、新材料和生命科學等為基礎,搶抓新興技術創新窗口,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強化高質量基礎研究和通用技術供給,以智能技術識別未來技術發展方向,吸引人才、資本、技術和政策等各類要素的聚集,構建多層次、多元化和融合化的未來產業生態,激勵未來技術更新迭代,超前規劃和部署未來產業。
推動傳統產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加快傳統產業向高端化邁進,鍛造傳統制造業的優勢領域,以強鏈延鏈補鏈,建設和提升先進制造能力,加強新技術新產品的創新迭代。加快傳統產業向智能化邁進,通過數智化和網絡化改造,提高產品、管理和服務的精準性和協同性。加快傳統產業向綠色化邁進,促進產業鏈由“高消耗、高污染、高排放”向“綠色、低碳、循環”方向轉型和升級,推進綠色設計、綠色采購、綠色制造、綠色流通、綠色消費等方面的升級,實現全產業鏈綠色低碳發展。
夯實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建設以企業為主導,以發展新質生產力為主體的新型創新體系,打造科技創新成果轉移轉化的快速通道,推動科技創新成果落到實處。完善高校、科研院所與企業的協作創新機制,引導企業基于發展需求,積極與科研機構和高等院校進行對接,通過組建創新聯合體和建設科技創新平臺等方式,共同凝練科學研究問題、聯合開展科研攻關,全面提升產學研協同創新效率,推動企業主導的產學研用深度融通創新。發揮科技型骨干企業的引領和支撐作用,激發大中小微企業發揮比較優勢,促進產業鏈上中下游企業之間的業務協作和資源共享,吸引各類創新要素向企業聚集,進而進一步釋放科技創新動能。
實現科技創新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推進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的深度融合,重視前沿導向的基礎研究探索和市場導向的應用基礎研究,確保科技成果能夠有效轉化為實際生產力。通過高標準推進技術要素市場化,優化創新資源配置,解決技術供求信息不對稱問題,提高科技成果的轉化效率和質量。打通科技體系與產業體系的人才交流通道,完善人才培養、引進、使用和流動的機制,建立創新導向的科技評價體系和激勵機制,激發人才的創造力和積極性,為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的互融共生提供強有力人力資本支持。培育科學企業家,破除科研成果商業化的機制壁壘,釋放科研人員創新創業的活力,增強科研與市場的互動與融合,推動形成科研與市場良性循環的創新生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