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av永久无无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国产在线精品一区二区-99v久久综合狠狠综合久久-精品人妻无码一区二区色欲产成人

Network

當前位置:主頁 > 新聞中心 > 產業規劃 >

《石家莊都市圈發展規劃》全文

來源:高新院 achie.org 日期:2025-04-01 點擊:

河北省人民政府關于印發石家莊都市圈發展規劃的通知

 

石家莊、保定、滄州、衡水、邢臺、邯鄲市和定州、辛集市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門:
現將《石家莊都市圈發展規劃》印發給你們,請認真組織實施。
  
       河北省人民政府     
2025年3月18日     
 
 石家莊都市圈發展規劃
為貫徹落實《國家發展改革委關于培育發展現代化都市圈的指導意見》,依據《河北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和河北省關于加快新型城鎮化建設的工作部署,高水平培育發展石家莊都市圈,編制本規劃。
石家莊都市圈以石家莊市為中心,與聯系緊密的衡水市、邢臺市、定州市、辛集市共同組成。主要包括:石家莊市(不含贊皇縣、靈壽縣、平山縣、井陘縣等重點生態功能區和井陘礦區),定州市、辛集市全域,衡水市桃城區、冀州區、深州市、安平縣,邢臺市襄都區、信都區(城區)、任澤區、南和區、柏鄉縣、寧晉縣、隆堯縣、沙河市,面積約1.65萬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約1632萬人。部分重點領域、重點任務覆蓋到都市圈周邊有關地區。
本規劃是當前和今后一段時期指導石家莊都市圈高質量發展的綱領性文件,是制定相關規劃和政策的依據。本規劃期限為2025—2030年,展望到2035年。
一、開啟建設現代化都市圈新征程
(一)發展基礎。石家莊都市圈經濟發展基礎雄厚,2024年地區生產總值超過9388億元,形成生物醫藥、電子信息等一批千億級產業集群,石家莊市(不含贊皇縣、靈壽縣、平山縣、井陘縣、井陘礦區、辛集市)地區生產總值超過7013億元,占石家莊都市圈的比重為74.7%。交通戰略地位重要,以石家莊市為中心的綜合交通網絡是連接京津冀世界一流城市群和中原城市群兩大經濟區的樞紐節點,也是西連山西、內蒙古縱深腹地,東接沿海港口的重要通道。資源稟賦條件優越,已探明礦產資源達40余種,是全國重要的糧食主產區和京津冀重要的“菜籃子”基地,4A級以上景區53個。新型城鎮化成效顯著,石家莊都市圈常住人口約1632萬人,初步形成了以石家莊市為核心的大中小城市協調發展格局。同城化發展勢頭強勁,城際交通實現“半小時”通勤,產業跨區域融合發展趨勢明顯,區域環境聯合治理走在全國前列,具備建設現代化都市圈的基礎條件。
(二)機遇挑戰。
重大機遇。京津冀協同發展國家戰略深入實施,區域一體化體制機制不斷完善,冀中南區域被列為城鎮化潛力較大的重點集中片區,為石家莊都市圈發展注入新動能。新發展格局加快構建,共建“一帶一路”和亞太地區合作共贏已成為國際共識,為打造全方位對外開放新格局提供了更廣闊空間。河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都市圈發展,要求加快建設現代化都市圈,為石家莊都市圈的建設提供了政策保障和強勁動力。
面臨挑戰。區域發展競爭日益激烈,周邊都市圈加快形成,科技成果和人才的“蛙跳式”轉移現象突出。區域整體實力偏弱,協調協商機制尚未形成,中心城市的輻射帶動力有待加強。區域生態環境敏感性高,產業結構整體偏重,污染治理和生態修復任務艱巨。
(三)總體要求。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河北重要講話精神,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認真落實省委十屆歷次全會精神,牢牢把握高質量發展首要任務和構建新發展格局戰略任務,以服務支撐京津冀協同發展為核心,以體制機制創新為突破口,以提升要素吸引力、產業創新力、綜合承載力為戰略路徑,加強與現代化首都都市圈協調聯動,充分發揮石家莊輻射帶動作用,推動與周邊城市一體化、同城化發展,提升石家莊都市圈同城化水平、促進大中小城市協調發展,實現規劃一體同圖、設施互聯互通、產業分工協作、服務便利共享、生態共保共治,把石家莊都市圈建設成為富有活力、開放創新、城鄉融合、幸福宜居的現代化都市圈,成為京津冀世界一流城市群的戰略支撐、拉動冀中南經濟增長的強大引擎、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和中部崛起戰略融合的重要樞紐,在引領冀中南加速崛起和建設經濟強省、美麗河北中發揮更大作用,為京津冀成為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先行區、示范區作出重大貢獻。
(四)發展目標。到2030年,石家莊都市圈綜合經濟實力、區域競爭力、發展影響力顯著提升,基本建成空間布局合理、城市功能互補、要素流動暢通、設施互聯互通、產業分工協同、公共服務均衡、生態秀美宜居的現代化都市圈。
中心城市輻射帶動能力顯著提升。經濟實力、科技實力、綜合實力大幅躍升,建成高品質宜居城市,在冀中南區域的引領力、全省的輻射力、全國的競爭力明顯增強,成為京津冀世界一流城市群的重要一極。
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水平達到全國一流。“軌道上的都市圈”基本建成,石家莊市軌道交通成網運營,國省干線網絡更加完善,城際對接路全面打通,實現一小時通勤,石家莊都市圈多層次軌道交通初步成網,區域航空樞紐功能更加完善,建成一批能源、水利、信息、市政等領域重大工程。
產業創新協作能力居全國前列。京津雄科技成果轉化產業化重要承接區建設取得明顯成效,石家莊市區域科技創新高地引領作用顯著增強,區域創新鏈與產業鏈深度融合,形成一批具有全國乃至世界影響力的萬億級優勢產業集群和千億級先進制造基地,基本建成全國重要的現代商貿物流基地和文化旅游休閑康養目的地。
宜居宜業高品質生活圈全景展現?;竟卜粘醪綄崿F同城化,優質公共服務供給能力和供給質量全面提升,跨區域跨流域生態網絡基本形成,太行山、滹沱河、滏陽河、衡水湖等生態功能穩步提升,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更加充分,全面建成京津冀現代生活服務高地。
同城化發展體制機制更加完善。區域合作改革穩步推進,規則統一開放、標準互認互用、要素自由流動的市場環境更加優化。區域產業協同、生態共治、服務共建等方面形成常態化協作機制,建成一批一體化發展協作區、毗鄰地區合作園、雙向科創飛地,石家莊都市圈規劃協同工作機制和利益共享成本共擔機制基本建立。
展望2035年,石家莊都市圈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目標,經濟實力、科技能力、產業競爭力大幅增強,同城化發展體制機制更加成熟完善,建成空間布局合理、城市功能互補、要素流動有序、設施互聯互通、產業分工協同、公共服務共享、生態秀美宜居的現代化都市圈,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加明顯實質性進展,在京津冀協同發展中的戰略地位更加突出。
二、共塑都市圈發展新格局
(一)構建“一核兩極、兩圈兩廊”空間格局。深入實施主體功能區戰略,嚴格落實河北省國土空間規劃,順應都市圈產業升級、人口流動、空間演進趨勢,強化以人為本的新型城鎮化建設,大力實施城市更新行動,突出石家莊輻射帶動作用,發揮其他城市比較優勢,協同構建“一核兩極、兩圈兩廊”石家莊都市圈空間格局。
“一核”引領。發揮石家莊中心城市的龍頭帶動作用,著力優化石家莊“一主、四輔、兩帶”城市空間格局,提升創新策源、產業引領、資源組織、輻射帶動和服務保障功能,打造京津冀世界一流城市群區域中心城市。推動主城區內涵式發展,加快城市有機更新和形象品質提升,突出科技創新、總部經濟、現代金融、公共服務等功能,打造宜居宜業、魅力品質主城區。強化鹿泉、藁城、欒城、空港4個組團與主城區聯動發展,增強產業承載、人口集聚能力,打造特色鮮明、功能互補組團區。充分發揮太行山、滹沱河的生態文化資源優勢,增強生態涵養、科創研發、創意設計、康養休閑、體育運動等功能,構筑太行山、滹沱河休閑創新活力帶。
“兩極”支撐。充分發揮邢臺、衡水市兩個重要增長極支撐帶動作用,加強與中心城市分工協作、聯動發展,共同提升石家莊都市圈核心競爭力。邢臺市做強做優主城區和皇寺鎮—會寧鎮、羊范鎮—南石門鎮、任澤區、南和區4個組團,推進邯邢一體化發展,重點發展新能源、新材料、數字經濟、食品加工等產業,加快建設石家莊都市圈重要節點城市。衡水市加快桃城區、冀州區、高新區、濱湖新區城市組團和衡水湖生態綠心建設,加強河北衡水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雄安衡水協作區等建設,重點發展工程裝備、電子信息、生物制品等產業,成為石家莊都市圈與東部沿海地區緊密聯系的重要節點城市。
“兩圈”協作。立足中心城市與毗鄰區域、周邊地區經濟支撐性、互補性,著力構建通勤圈與協作圈多維度發展格局。構建功能完善、高效協作的通勤圈,推動石家莊市與定州市、辛集市、寧晉縣等毗鄰區域建立政策協同、要素統籌、利益分配、項目共建等協同高效的發展體制機制,打造一體化發展的先行區。構建聯系緊密、優勢互補的協作圈,推動通勤圈體制機制向衡水、邢臺市延伸,強化科技創新、產業上下游、公共服務等領域聯動發展,逐步擴大一體化同城化范圍,加強與邯鄲市,保定市安國市、蠡縣、博野縣、曲陽縣和望都縣,滄州市肅寧縣和獻縣,山西省陽泉市和晉中市昔陽縣,在產業、能源、生態等領域分工協作,打造一批跨區域聯系緊密、優勢互補的重大功能性合作平臺,構建跨區域優勢特色產業鏈。
“兩廊”聚集。依托交通干線,推動產業、人口等要素沿軸向聚集,構建石家莊都市圈經濟發展廊道。打造沿京廣線綜合發展廊道,依托京保石發展軸線,強化石家莊、邢臺、定州等地重要支點作用,培育發展一批中小城市、經濟強鎮,加快布局新一代電子信息、生物醫藥、新能源等高端高新產業,向北鏈接服務北京和雄安新區,向南鏈接中原經濟區,構建先進制造業和城鎮聚集的綜合發展廊道。打造沿石黃線綜合發展廊道,以石黃高速公路、石衡高速公路、石太高速公路等復合快速交通走廊為支撐,強化衡水、辛集、晉州等地重要支點作用,推動沿線城鎮、產業園區聯動發展,提升人口和產業聚集能力,向東鏈接東部沿海港口,向西鏈接山西、內蒙古地區,構建東出西聯、陸海聯動的綜合發展廊道。
(二)加快周邊城區與石家莊主城區同城化發展。
加快轉變中心城市發展方式。大力實施擁河發展戰略,拉開城市發展框架,優化空間結構與功能布局,加強城市建筑風貌全方位、多層次管控,打造城市新亮點、新地標,全面提升城市功能和形象品質,形成錯落有致、優美舒展的城市天際線。有序疏解主城區非核心功能,推動低端制造業、不適宜發展的專業市場等向城區外圍圈層疏解。在二環外重點拓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空間,在滹沱河南岸及正定新城集聚布局科技服務、會議會展等城市新興功能,合理安排新增居住組團,高標準配套各類公共服務設施,推動產城融合發展。充分發揮太行山生態資源優勢,打造以文化旅游休閑為主的山水花園城市。
加強功能性戰略節點建設。圍繞補齊石家莊城市功能短板,堅持產城融合、功能配套,重點推進石家莊國際陸港、臨空經濟區、東部新城三大功能性戰略節點建設。石家莊國際陸港以培育產業、聚集企業為重點,促進生產和生活空間同步建設,完善醫療、教育、文化等公共服務設施,打造“港產城”融合發展的國際陸港。臨空經濟區以河北自貿試驗區正定片區、石家莊綜合保稅區制度創新為重點,加大臨空產業、生物醫藥、國際物流等產業招商引資力度,大力發展保稅產業,增強開放發展引領示范作用。東部新城依托石雄鐵路裕華東站綜合樞紐、石家莊經濟技術開發區、東部現代物流樞紐基地等,按照功能相對完整、空間疏密有度、產城融合匹配的原則,建設宜居宜業的現代化新城,輻射帶動石家莊都市圈東部地區發展。
加快正定高質量發展。加強歷史文化遺產整體性系統性保護,用好國家歷史文化名城這張金名片,傳承和弘揚正定特色文化及非物質文化遺產,加速推動文化旅游資源與新興業態有機融合,再現“北方雄鎮”風采。全力推動正定數字經濟、高端裝備制造、生物醫藥、現代物流和總部經濟等“4+1”主導產業發展,持續辦好中國國際數字經濟博覽會,加快引進一批數字產業優質企業,引領石家莊都市圈數字經濟發展。統籌滹沱河南北兩岸保護與發展,提升科技創新和產業能級,積極布局文化旅游、休閑消費、體育賽事等功能,打造省會發展新高地。
(三)推進城鄉融合發展。
打造創新活力品質縣城。加強空間管控與風貌塑造,完善市政設施體系,優化城區路網結構,推進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提升公共服務設施配套水平,強化中心城市縣城建設,高標準打造示范路和城市片區,重點支持正定、元氏等縣(市)建設宜居縣城,引領帶動縣城發展。推進縣城特色化發展,引導設區的市周邊縣城建設功能互補、產業配套的衛星城,支持經濟實力較強縣城打造設施先進、功能完善的城鎮節點,推動其他縣城完善商貿、醫療、教育、文化等服務設施,增強城市服務功能。
提升縣域經濟實力。做強縣域特色產業集群,著力提升縣域特色產業集群發展能級,挖掘無極生態皮革、正定板材家具、定州汽車及零部件等特色產業優勢和新增長點,推動中藥材、綠色建材、絲網等特色產業集群跨區域協同發展,加強產業集群關鍵核心技術聯合創新,聚力促進產品升級、要素升級、鏈條升級、模式升級。推動雄安衡水協作區、河北深澤經濟開發區等重點平臺發揮區位優勢,加強與京津雄戰略合作,吸引央企二三級子公司和相關產業布局,打造協同創新發展平臺。
因地制宜加強城鎮和鄉村建設。分類推進小城鎮特色化發展,因地制宜建設衛星鎮、中心鎮以及綜合性小城鎮,推進建設一批具有較強影響力的經濟發達鎮、工業強鎮、商貿重鎮。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加強縣域統籌,分類有序編制村莊規劃,對沒有需求、不具備條件的村莊研究制定“通則式”規劃管理規定。穩妥優化鄉鎮、街道行政區劃設置,確保公共服務和管理有效覆蓋常住人口,有序推進村改社區,推動數字鄉村建設工程高效開展,因地制宜發展優勢明顯、特色鮮明的鄉村產業,大力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行動,嚴格環境準入,強化產業入園入區,推進產業發展與人居環境安全、生態功能維護、環境質量改善相協調,整縣推進美麗鄉村建設,打造一批省級森林鄉村、美麗庭院。
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深化戶籍制度改革,健全常住地提供基本公共服務制度,加強公共服務能力建設,推動石家莊都市圈內各市動態調整基本公共服務標準,增加常住人口可享有的服務項目,按照常住人口規模優化服務設施布局,在城鎮新增人口、流動人口集中地區增加學位供給,將穩定就業生活的農業轉移人口納入城市住房保障范圍,促進流動人口和農業轉移人口就近享有基本公共服務。建立健全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成本分擔機制,依法保障進城落戶農民的農村土地承包權、宅基地使用權、集體收益分配權,允許符合一定條件的返鄉回鄉下鄉就業創業人員在原籍地或就業創業地落戶。強化干線公路與農村公路、村內道路的有效銜接,構建完善的城鄉生活垃圾一體化處理模式。推動公共服務資源共享,引導優秀校長和骨干教師向農村學校流動,通過??茀f作、遠程醫療等方式,推動優質醫療資源下沉,實施農家書屋建設、農村數字電影公益放映等文化惠民工程,提升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
三、強化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支撐
(一)建設京津產業轉移科技轉化承接地。提升承接平臺能級,完善與京津常態化產業對接機制,提升重點產業合作平臺承接能力,打造一批具有堅強配套能力、綜合成本優勢強的產業園區。堅持深度對接、主動吸引京津央企總部、二三級子公司或創新業務板塊和產業布局,吸引更多契合石家莊都市圈產業布局的京津產業轉移項目投資落戶。推進創新要素跨區域鏈接,積極對接中關村科技園區、天津濱海新區綜合保稅區和京津高校及科研機構,建設一批技術創新孵化平臺和成果轉化產業基地,在“京津研發+河北轉化”中發揮主力軍作用。完善創新生態服務體系,依托京津冀國家技術創新中心河北中心、石家莊科技大市場等載體,打造科技創新成果轉化交易平臺,強化成果發布、需求對接、應用場景、成果交易服務等功能,協同推動京津冀創新鏈和產業鏈深度融合。深化與京津的協同合作,結合石家莊都市圈生物醫藥、新一代電子信息等重點優勢產業,進一步發揮京津冀集成電路集群、京津冀生命健康集群等國家級先進制造業集群的關鍵作用,不斷推動重點優勢產業高質量發展。
(二)加強與雄安新區聯動發展。建立與雄安新區聯動發展機制,支持石家莊都市圈內各市與雄安新區共建產業協作區,打造一批深度融入雄安新區創新鏈產業鏈的成果轉化和產業配套基地。積極對接雄安新區創新資源,完善政策互動、資源共享、市場開放機制,推動以載體共建、聯合攻關、成果共享等為主要內容的協同創新共同體建設,支持企業、高校、科研機構與雄安新區共建產業技術創新戰略合作平臺,提升區域協同創新能力。以新一代電子信息、生物醫藥、高端裝備制造、新材料等高新技術產業為重點,加強在核心基礎零部件、核心電子元器件、先進材料等技術缺失和技術短板領域合作,完善產業技術創新鏈條,突破產業發展技術瓶頸,加快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提升石家莊都市圈產業核心競爭力。積極開展軟件和信息服務、空天信息、鴻蒙歐拉、先進算力、基因與細胞等領域戰略合作,搶占未來產業技術制高點,加速形成新質生產力。
(三)推動與現代化首都都市圈共建共享。依托首都創新資源和產業優勢,積極對接首都都市圈五大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建設,加強產業鏈創新鏈協作和產業配套能力,聯手打造電子信息、生物醫藥、高端裝備等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先進制造業集群,聯合培育未來信息、未來健康、未來能源、未來材料等未來產業,合作共建國家未來產業先導區。強化綜合交通網絡互聯互通,持續推進“軌道上的京津冀”建設,協調加密京石邢邯城際列車開行頻次,提升石家莊樞紐節點功能,推動石家莊正定空港、石家莊國際陸港與北京大興國際機場和物流基地聯動發展,加快打造全國現代商貿物流重要基地。創新與京津跨區域公共服務便利共享機制,協調推動優化與首都社會保險關系轉移接續,支持京津優質中小學在石家莊都市圈建立校區、分校,與首都合作共同推出一批精品休閑旅游項目和線路,打造京津優質生活服務拓展區。
(四)強化安全保障服務功能。強化戰略資源保障,增強糧食、農產品、能源、水等供應能力,支持藁城區、隆堯縣等地打造優質農產品(食品)加工基地,提升南水北調中線、引黃入冀補淀等重大輸水工程穩定運行能力。完善應急安全保障,健全區域性重大自然災害、事故災難、公共衛生事件、社會安全事件等聯防聯控機制,提升服務保障首都重大活動能力,打造1小時應急救援圈,布局建設一批“平急兩用”公共基礎設施,健全公共衛生防控體系和救治設施,統籌滹沱河、滏陽河等流域上下游城市洪澇防控,強化跨區域污染應急聯控。筑牢社會穩定保障,牢牢把握特殊區位、特殊使命,加強與京津對接,建立健全治安維穩、行政執法等協作機制,強化人防物防技防,加強重大活動期間突發事件預警和應急合作,有效防范和妥善處置群體性事件,依法依規治理宗教領域突出問題,促進社會和諧穩定。
四、合力推進基礎設施一體化
(一)協同建設高效暢達綜合交通網絡。
打造“軌道上的都市圈”。構建以石家莊市為中心的放射形鐵路網,實現石家莊都市圈內城市一小時通達。推動石衡滄港城際、石雄鐵路、雄商高鐵盡快建成運營,加快邯黃鐵路擴能改造,提高鐵路網絡覆蓋率,規劃建設石家莊鐵路東南環線,實現鐵路主樞紐“客內貨外、客貨分線”,推動石家莊東部現代物流樞紐基地專用線等線路建設,提升綜合交通效能,降低運輸成本,到2035年,形成便捷高效鐵路網。加快中心城市主城區與組團城區和相鄰縣城交通同城化發展,構建“小方格、大放射”的軌道交通線網,推動石家莊城市軌道交通成網運營,提升軌道交通服務水平,有序推進市域(郊)鐵路規劃建設,實現組團區與主城區30分鐘通達、市域內45分鐘通達。
共建廣泛暢達的公路網。構建互聯互通高速公路網,加快衡昔高速公路、邯港高速公路、石忻高速公路等項目建設,提升高速公路對外聯通能力。建設便捷可靠普通干線公路網,加大跨區域國省干線公路升級改造及新增路線建設力度,推進主要路段提質升級、重要城鎮過境路段改線、對接路聯通擴容及互通立交改造等工程,加強干線公路與城市快速路系統的銜接。完善普惠公平農村公路網,有序推進農村公路提檔升級,推動“四好農村路”高質量發展。
提升航空門戶樞紐能級。推進石家莊正定國際機場改擴建,加快實施機場東二中距跑道、T1和T2航站樓提質升級項目,規劃建設T3航站樓,提升機場綜合服務能力,增強對外開放門戶功能,打造區域航空樞紐,提升國際航空物流保障能力,到2035年旅客吞吐能力達到3800萬人次、貨郵吞吐能力達到50萬噸。推進邢臺機場等民航機場改擴建,推動與正定國際機場服務線路和業務有效互補,加大與國內重點城市航班密度。加快推動行唐、定州、辛集等地通用機場規劃布局,建設覆蓋重點縣(市)的通用機場群。
(二)協作提升能源保障水平。
加強能源供給設施建設。推進石家莊、邢臺、定州、辛集等地氫能生產基地建設,加快實施石煉化綠色轉型發展、氫能發動機空壓機及氫燃料電池核心零部件等重點項目,積極布局加氫站和氫能示范應用場景,推動氫能廣泛應用。構建新型電力系統,深入開展煤電機組靈活性改造,加快邢臺、靈壽等地抽水蓄能電站建設,謀劃建設一批抽水蓄能項目,滿足新能源大規模接入和電力調峰需求。加強可再生能源項目建設,有序開展分布式光伏開發,推進石家莊、邢臺、衡水、辛集等地“千鄉萬村馭風行動”試點項目建設,合理促進風電發展。
推進能源輸配設施建設。統籌推進能源管網建設,打造信息智能、靈活高效、互聯互濟的能源輸配網絡體系。大力爭取新增入石、入邢等外受電通道,高標準建設智能、高效、可靠的現代城市配電網,全面開展熱電廠靈活性改造,在城市商業集中區、大型公共建筑、工業園區等區域建設一批分布式冷熱電聯供能源系統,加強鄉村地區充電設施建設。積極爭取西部氣源供應,加快鹿泉—井陘、故城—邢臺等天然氣管道項目建設。推進原油管道升級改造、成品油管線和機場航油管線建設。有序推動交通運輸與能源融合發展,謀劃建設一批交能融合項目,提升交通運輸綠色燃料生產能力,推動交通基礎設施沿線清潔能源就近消納利用。
(三)協同推進水利和防洪減災能力建設。
完善供水保障體系。優化城鄉供水體系,推進引調水工程建設,積極參與南水北調東中線后續工程規劃論證,加快構建區域水網,強化外調水、本地水均衡配置,優化供水保障格局。推進城市應急水源工程建設,實施南水北調輸水管網至鄉村連接工程,保障城鄉飲用水安全。推進石津干渠改造提升等跨區域灌溉用水工程建設,完善灌區配套設施,提高農業灌溉效能。推進非常規水規模化利用。
強化區域防洪減災設施建設。增強城市防洪能力,實施石家莊主城區滹沱河治理,推動城區南部防洪提升改造,加快其他市中心城區和縣(市、區)防洪達標,謀劃一批市政排澇工程。優化山區防洪設施,推進病險水庫動態清零,推進重點山洪溝治理,建立完善防洪跨區域監測預警體系。加強蓄滯洪區建設,實施寧晉泊、大陸澤等蓄滯洪區工程與安全設施建設。持續推進河道疏浚,重點實施跨區域的滹沱河及中小河流治理,提升河道行洪能力。
(四)共同打造泛在互聯智慧都市圈。
推進新型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加快建設高速泛在信息網絡,促進5G網絡規模部署和商用推廣,推動石家莊、衡水等主城區開展5G-A網絡建設,統籌5G基站、光纜接入傳輸線路等設施布局,推進5G異網漫游。推進IPv6規模部署和應用,重點加強正定新城、衡水濱湖新區等符合條件的地區IPv6應用推廣,力爭將石家莊建設成為國家級互聯網骨干直通點。推進“雙千兆”網絡統籌集約建設,在有條件、有基礎的城市和地區開展萬兆光網試點。積極推動交通、能源、水利、環保、市政等基礎設施數字化改造,加大精密、靈敏的狀態感知和運行控制感知終端部署,打造立體化防控感知終端網絡。
建設大數據服務平臺。推進數字產業化,依托城市計算中心,推動石家莊、邢臺市率先建設基于人工智能和5G物聯的城市大腦,提升城市管理信息化水平和群體服務能力。加快建設石家莊、衡水等城市算力樞紐節點,實現數據服務全覆蓋。完善國土空間基礎信息、時空大數據、城市信息模型等基礎平臺,推進平臺功能整合,為城市數字化轉型提供統一的時間框架,支持石家莊市率先打造國際領先的數字孿生城市。
豐富智慧應用場景。推動新一代信息技術在城市管理、民生事業等領域的應用,提升石家莊、衡水等地“智慧城市”試點建設和經驗推廣,打造智慧都市圈。加強“互聯網+政務服務”平臺建設,打通與省級和國家部委信息融通通道,實現跨市域跨部門信息共享。推進產業數字化,鼓勵企業遠程協作、數字辦公、智能生產,建設智能生產線、無人車間和黑燈工廠。推廣“5G+工業互聯網”應用,搭建行業級工業互聯網平臺,推動形成以數據為核心驅動的新型生產運營方式、資源組織方式、商業模式。
五、協同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
(一)強化區域科技創新能力。
增強科技創新力量。推動石家莊打造區域創新中心,高水平建設國家創新型城市,引領帶動石家莊都市圈創新發展。推動石邢邯創新走廊建設,主動對接京津及雄安新區創新資源,支持高校、科研院所建設新型研發機構、設立分支機構,加快石家莊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河北鹿泉經濟開發區等平臺建設。推進產業創新平臺建設,支持行業領軍企業培育建設全國重點實驗室,在重點領域布局建設燕趙實驗室等創新平臺,打造產業共性關鍵技術研發、成果轉化、技術升級的策源地和加速器。提升縣域科技創新能力,打造多層次創新型都市圈。
推動區域協同創新。強化聯合創新,整合行業創新資源,組建一批產業創新聯合體,共建一批產學研協同創新基礎設施,推動關鍵共性技術聯合攻關,協同突破一批關鍵核心技術和薄弱環節,實現產業鏈創新鏈深度融合。支持科技領軍企業聯合行業上下游和產學研力量牽頭組建體系化、任務型創新聯合體,搭建共性技術研究平臺,集中力量突破行業急需的關鍵共性技術和前沿引領技術。依托省級科技資源共享服務平臺,推動科技基礎資源、大型科研儀器和工業設備向企業開放共享,為中小企業創新提供科技力量支撐。鼓勵探索“科創飛地”“雙向飛地”協同創新模式,加快創新要素自由流動和創新資源開放共享。
優化協同創新生態。深化區域科技體制機制改革,有效破除制約創新資源要素流通的各種壁壘,構建從創意構想、技術研發到產業孵化的全鏈條創新系統。建立健全科技創新資源開放共享機制和服務平臺,完善城市大型儀器設備開放共享服務績效評價制度和績效后補助制度,提升科研儀器設備資源使用效率。推動產業創新政策協同,促進科技創新券互認互通,擴大適用范圍。實施人才聚集培育行動,建立人才共育共引共用機制,組建區域人力資源服務合作平臺,培養更多適應產業鏈、創新鏈的高層次科研人才和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搭建人才一體化服務平臺,推動科技專家庫共享共用。加強產業機制建設,充分發揮知識產權權益紐帶和信息鏈接功能,助力產業強鏈增效。
(二)聯合打造先進制造業高地。
生物醫藥產業。聚焦協同打造京津冀生物醫藥世界級產業集群,發揮石家莊生物醫藥主導優勢,圍繞抗體藥物、重組蛋白及多肽藥物、新型疫苗、高端制劑、中藥創新藥等重點領域,積極打造醫藥與生物制造相結合的新增長引擎,嫁接京津醫療創新資源,著力提升石家莊生物醫藥頭部引領功能,完善產業發展生態,輻射帶動石家莊都市圈生物醫藥產業加快發展。加強與石家莊生物醫藥產業上下游聯系,提升協作配套和分工合作水平,建強產業鏈條,建設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生物醫藥制造基地。到2035年,石家莊都市圈生物醫藥產業營業收入力爭突破萬億元。
新一代電子信息產業。瞄準國家戰略需求,發揮中國電科產業基礎研究院、中國電科網絡通信研究院創新優勢,強化石家莊創新策源功能,聚焦光電導航、集成電路、智能傳感器等優勢領域,積極承接京津科技成果孵化轉化,爭取國家級衛星通信、能源電子等產業技術平臺布局建設,打造更多科技自立自強的“大國重器”,建成石家莊都市圈新一代電子信息產業發展核心引領區。支持石家莊都市圈內各市發揮產業特色,加強與石家莊電子信息產業錯位發展和協同合作,聯合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新一代電子信息產業集群。到2035年,石家莊都市圈新一代電子信息產業營業收入力爭突破萬億元。
先進裝備制造產業。圍繞軌道交通、工程裝備、汽車、智能家電、安全應急裝備等重點領域,推動產業鏈橫向錯位、縱向分工協作,打造一批先進裝備制造產業集群。重點支持石家莊聯合周邊城市發展城軌車輛、有軌電車等軌道交通裝備、應急救援智能裝備,推動石家莊工業泵、邢臺通用機械、衡水道橋裝備等特色工程裝備鏈式聚集發展,支持石家莊等地智能家電基地吸引關聯配套企業集聚發展,夯實邢臺軸承、辛集精密鑄造等通用零部件產業基礎配套能力,提升產業鏈供應鏈安全性穩定性,共同打造中國北方重要的先進裝備制造產業集群。到2035年,石家莊都市圈先進裝備制造產業營業收入力爭突破萬億元。
先進新材料產業。聚焦國家重大發展戰略及產業高端材料需求,重點打造鐵基新材料、化工新材料、建筑新材料等新材料產業鏈。推動石家莊、邢臺等地著力打造高端專用鋼材、增材制造金屬粉末等鐵基新材料產業鏈,推動石家莊、定州、邢臺、衡水等地聯手打造以光學材料、特種工程材料、高端工程橡膠、新能源鋰電材料等為主的化工新材料產業鏈,依托石家莊、邢臺等地玻璃、水泥、陶瓷等傳統建材產業聯合打造以節能光伏玻璃、墻體保溫材料、裝配式建筑等為主的新型建筑材料產業鏈。到2035年,石家莊都市圈先進新材料產業營業收入力爭突破5000億元。
現代食品和糧食深加工產業。適應食品健康、營養、方便消費新需求,聚焦乳制品、休閑食品、功能食品、預制食品等重點領域,建設一批特色食品產業聚集區,聯合打造京津冀現代綠色食品生產供應基地。支持石家莊、邢臺、衡水、定州等地建設優質乳品產業基地,推動地方傳統美食、小吃等預制化食品轉型。到2035年,石家莊都市圈現代食品產業營業收入力爭突破5000億元。
建設京津冀數字經濟新高地。以石家莊為主陣地,推動河北正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河北鹿泉經濟開發區和石家莊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錯位發展,加快建設大數據中心、智能傳感器研發中心、數字新媒體中心、國家化合物半導體技術創新北方中心、半導體設計公共服務中心等平臺。大力發展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加快布局半導體外延、芯片設計制造、陶瓷封裝、微波器件、衛星導航、應急通信、激光雷達等產業,打造半導體、網絡通信、汽車電子三大全產業鏈。推動重點產業數字化轉型,支持制造業企業系統化、圖譜化、標準化推進數字化轉型,推進企業級、行業級、綜合性工業互聯網平臺建設,積極引導制造企業上云上平臺,培育推廣智能化生產、網絡化協同、個性化定制、服務化延伸、數字化管理等新業態新模式。提升政府治理和公共服務數字化水平。支持邢臺、衡水等地打造各具特色的工業互聯網應用平臺。
推動未來產業加快發展。著眼全球科技前沿,主動拓展產業新賽道,超前規劃和布局一批引領發展方向的未來新興產業,打造經濟增長新引擎。依托集成電路、通信導航、智能傳感器等產業優勢,推動人工智能、太赫茲、元宇宙、光電子、第三代半導體等技術突破與產業化,布局低空經濟、先進遙感、衛星運營等空天信息產業,培育壯大物聯網、區塊鏈、鴻蒙歐拉、虛擬現實與增強現實(VR/AR)等數字產業,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下一代電子信息產業集群。面向未來生命健康和醫療需求,加強生物醫藥基礎研究和原始創新,重點在基因技術、細胞治療與再生醫學、合成生物、腦科學與腦機接口等細分領域實現突破,加快推進細胞與基因治療藥物的開發和商業化進程,為生命醫藥產業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瞄準前沿新材料需求,重點探索在先進儲能材料、金屬新材料、化工新材料、石墨烯、碳纖維、新型納米材料、顯示功能新材料、超寬禁帶半導體材料、新一代生物醫用材料等細分產業實現突破發展。緊盯北京未來產業發展動向,找準契合點和耦合點,推動未來信息、未來健康、未來能源、未來材料、未來制造、未來空間等創新成果孵化和產業化。
強化產業發展協作平臺。推動園區提檔升級,持續提升園區承接承載能力,深化“開發區+公司”“標準地”和審批制度等改革舉措,強化園區績效管理,實施“騰籠換鳥”策略,盤活低效園區,探索降低用地、用能成本路徑,打造一批具有堅強配套能力的低成本園區。提升園區發展能級,推進石家莊“四輔”組團及五大產業片區與主城區的快速干道建設,強化交通對產業的支撐服務功能,推動石家莊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等國家級園區建設成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高水平園區,力爭跨入萬億園區行列,鼓勵石家莊經濟技術開發區、河北衡水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河北邢臺經濟開發區等具備條件的省級開發區申報國家級園區,打造一批五千億級園區,強化園區間產業協作,加強上下游產業配套銜接,優化產業發展生態,探索開展協同招商模式,更好承接京津科技溢出效應和產業轉移。加強園區合作共建,探索在跨市縣臨界地區、交通廊道沿線地區以及產業協同發展基礎好的地區合作共建產業園區。創新園區協作模式,鼓勵“飛地園”建設,積極探索“共建共享”“產業導入”“委托管理”“雙向飛地”等園區合作模式,鼓勵河北自貿試驗區正定片區、石家莊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等國家級園區發揮政策優勢,吸引周邊地區企業在園區設立科創飛地、總部基地等“飛地園”,探索成本共擔和利益分成、人才共享和聯合創新等機制,促進園區資源共享、優勢互補、聯動發展。
(三)構建現代商貿物流基地。
打造國家重要的區域物流基地。加強國家物流樞紐建設,推動錯位發展和功能互補,構建內外聯通、高效暢達“一樞紐四基地”物流網絡。強化石家莊區域物流核心引領功能,持續推動石家莊復合型現代流通戰略支點城市和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城市建設,加快建設石家莊經濟技術開發區、欒城區、鹿泉區、正定縣、高邑縣、新樂市等六大物流聚集區,推動北京大興國際機場口岸功能向正定國際機場拓展,強化空鐵聯運、集散分撥、應急物流、國際物流等功能,重點布局國家骨干冷鏈物流基地、區域快遞物流總部基地、供應鏈物流服務基地,打造國家綜合貨運樞紐補鏈強鏈城市和京津冀重要商貿物流中心。推動邢臺、衡水、定州、辛集等骨干物流節點城市建設,打造一批現代化、智慧化物流園區,提升重點縣城物流樞紐集散功能,暢通城鄉間物流通道,形成多層次、多功能、一體高效的現代物流發展格局。
提升物流服務功能。完善物流服務網絡,推動形成內外聯通、安全高效、智慧綠色、區域協同的服務體系。提升生產型物流服務功能,聚焦鋼鐵、化工、裝備制造、醫藥等產業物流發展需求,推進供應鏈物流企業倉配一體、共同配送,大力發展多式聯運,構建產業鏈上下游一體化發展的物流服務體系,培育形成一批綜合性購產銷物流基地。完善生活服務配送體系,依托中心城區、縣城及重點鎮,加強基礎型、公共型物流設施建設,推動郵政、電子商務、倉儲、運輸等領域物流企業集聚式發展,構建以中心城區為核心的圈層化多級配送網絡。提升農產品物流服務品質,推動冷鏈物流企業打造“田頭+直銷+網絡”的多層次倉儲保鮮冷鏈物流體系,推廣“生鮮電商+冷鏈宅配”等冷鏈物流服務模式,實現生鮮農產品冷鏈物流服務全程化。推動物流園區資源整合,鼓勵大型物流園區完善“一站式”服務功能,搭建物流園區合作平臺,形成物流園區骨干網絡。
共建京津冀高品質消費新高地。提升石家莊城市消費能級,深入實施消費品“三品”戰略,持續擴大“一帶三區十街”品牌影響力,加快引進一批國際優質零售企業、國內外潮流品牌,發展首店首發經濟,建設國際時尚消費集聚地,創新城市消費業態,發揮石家莊灣里廟步行街全國示范街引領作用,爭創一批國家級、省級示范步行街,在高鐵片區、太平河城市片區布局建設一批高端商業綜合體,推動餐飲購物、文體娛樂等產業創新升級,著力培育美食經濟、網紅經濟、“后備箱經濟”等時尚消費業態,打造區域時尚消費中心。完善縣城商業設施,支持大型零售優質企業在石家莊都市圈連鎖化布局,聯合營造高品質消費空間。
(四)共建現代商務服務高地。
持續優化金融服務。以石家莊自強路金融街為核心,加快金融聚集區建設,高效集約配置金融服務資源,大力發展科技金融、綠色金融、普惠金融、養老金融、數字金融,積極探索供應鏈金融等新興金融業務,打造全省綜合金融服務中心。規劃建設正定金融聚集區,加快招引國內外金融機構落戶,提高電子商務國際結算等跨境金融服務水平,打造國際化、數字化金融服務高地。完善邢臺、衡水等地金融機構網點布局,增強金融機構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
高水平舉辦賽事會展活動。提升石家莊國際會展中心功能,創新市場化運營模式,持續辦好數博會、絡病學大會等國際性展會,主動承接國家級展會、行業高端會展活動,打造京津冀重要的國際會展中心。發揮其他城市會展中心作用,圍繞“展、會、節、賽”四大領域,推動展覽展示拓規模、會議論壇提檔次、節慶活動上水平、賽事演藝增品質,做強特色鮮明的專業性展會,有效提升文化旅游展會,積極申辦中國農產品交易會,大力提升對外交流和宣傳推介功能,著力打造國內外中高端會展目的地新名片。
培育壯大新興服務業態。圍繞產業發展需求,積極發展總部經濟、工業設計、檢驗檢測等新興服務業。充分發揮中心城區高端要素聚集優勢,吸引聚集一批企業集團設立區域性總部和研發總部、營銷總部、結算中心等功能性總部,全力爭取央企總部落戶,利用優勢資源打造一批高端高新產業總部基地。推動工業設計賦能發展,加快提升重點產業、優勢產業集群設計創新能力和水平。支持省級以上產業集群建設完善專業化檢驗檢測中心,提升服務企業能力。
(五)打造優質農產品生產供應基地。
穩定提升糧食綜合生產能力。落實國家糧食安全戰略,堅持藏糧于地、藏糧于技,鞏固和提升對京津冀糧食安全的保障能力。持續加強高標準農田建設,逐步把具備條件的永久基本農田建成高標準農田,加大農田水利氣象設施建設力度,加強石家莊、邢臺等地小麥、玉米生產能力建設,重點推廣節水抗逆優良的強筋小麥品種和青貯玉米、優質蛋白和糧飼兼用玉米品種。加強農業氣象防災減災能力建設,強化農業科技和裝備支撐,實施糧食機械裝備提升工程,推廣“全程機械化+綜合農事”等農機服務新模式,推動省農林科學院、河北農業大學等科研院所與育種企業聯合開展育種、栽培等關鍵技術研發。保障糧食質量安全,深入實施優質糧食工程,強化糧食質量安全監管。深化糧食儲備管理機制,加快完善糧食應急保障網絡,逐步形成石家莊都市圈內各市縣聯動、政府企業協同、更加便捷高效的糧食安全保障體系。
建設特色農產品供應基地。保障“菜籃子”高品質供應,布局建設一批規?;卟恕⑸i、奶牛、肉羊、禽蛋等“菜籃子”工程,打造區域一體化供應配送平臺。依托衡水、定州等地設施蔬菜基地,爭創高品質果蔬產業示范區,推動果蔬產業專業化、連片化發展,重點推動衡水市高品質果蔬產業基地、定州“菜籃子”供應基地等建設,實施“凈菜進京”工程,扎實開展“六進”行動,打造環京津、環省會設施蔬菜產業集群。大力發展精品水果,依托晉州市鴨梨、趙縣雪花梨、信都區漿水蘋果“抗大紅”、深州市蜜桃、辛集市黃冠梨等特色農產品優勢區域,加強特色產業精品示范基地建設,培育一批溢價能力強的高端精品水果,建設冀中平原精品梨產業集群、太行山百里蘋果產業帶、太行山薄皮核桃產業帶等一批果品產業集群。加快發展標準化規模養殖,推動形成一批規模養殖優勢產區。推動農業產業化優質企業發展,逐步壯大農業全鏈條發展主體。
加強農業品牌質量建設。深入實施農業生產“三品一標”提升行動,實施區域公用品牌培育工程,對照國際先進標準,推行標準化生產,針對雪花梨、蜜桃、辣椒、小麥、小米、酸棗仁、連翹等有影響力的農產品,聯合打造區域公用品牌。加強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培育,積極引導農業產業化優質企業、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等經營主體依法依規申請商標注冊,培育發展自主商標品牌。提升農產品標準化生產水平,加強良種和技術推廣,推進綠色、有機認證與管理,推進地理標志商標注冊和產品認定,推進名特優新產品培育,強化農業品牌原產地保護,加快推進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建設。加強農產品氣候品質評價工作,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體系建設,逐步實現品牌農產品全過程追溯管理。促進農業與數字化融合發展,做好智慧農業示范點建設工作。優化農產品質量監管,強化農業聯防聯控監管機制建設。
六、協力建設品質美好生活圈
(一)推進基本公共服務便利化。加強政務服務聯通互認,拓展服務事項線上線下業務辦理渠道,推動河北政務服務網石家莊子站開設“石家莊都市圈通辦專區”,逐步擴大政務服務事項網上通辦范圍。強化社會保障接軌銜接,有序拓展社??ň用穹?ldquo;一卡通”應用場景,推動社會保障、社會服務等重點領域數據共享,探索推進居民電子健康檔案和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跨區域信息共享和轉移接續,加快實現民生保障事項“一地受理、一次辦理”。構建高質量就業公共服務體系,完善跨區域轉移就業協作、勞動保障監察聯合執法機制,加快智慧就業平臺、創業培訓和職業發展網絡平臺建設,實施靈活就業市場提升工程,促進石家莊都市圈內各市人力資源有序流動,打造“15分鐘就業服務圈”。探索構建面向全體勞動者、全職業生涯、全過程銜接的終身職業技能培訓體系,建立健全技能培訓與區域產業發展對接機制。加強大病保險、醫療救助服務和信息對接,推進異地居住退休人員數據共享,探索河北和山西跨省醫療檢查結果共享互認。推進完整社區建設,補齊社區服務設施短板,完善社區服務功能。深化城市一刻鐘便民生活圈建設,打造規范有序、商居和諧的便民生活圈,逐步實現城市社區的全覆蓋。研究推動城際客運公交化運營,構筑“軌道+城際公交”高品質快速化交通運輸服務體系。
(二)共享優質教育資源。
推動基礎教育合作發展。協同推進教育資源優勢互補和有序流動,加強區域、城鄉、學段間動態調整和統籌調配,建立同人口變化相協調的供給機制。統籌中小幼學校規劃建設,加快建設一批條件較優、質量較高、群眾滿意的新優質中小學校和幼兒園,推動學前教育優質普惠發展,加快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擴大普通高中教育資源供給。深入擴大優質教育資源覆蓋范圍,深化校長和教師交流合作,鼓勵優質學校通過建立教育集團、城鄉學校共同體、對口幫扶等方式,帶動薄弱學校協同提升素質教育實施水平,促進區域基礎教育質量整體提高。采取同步課堂、聯合教研等模式,促進優質線上教育資源全域共享。
協同打造職業教育高地。聚焦石家莊都市圈產業發展特色和人才需求,發揮石家莊、邢臺等地職業教育優勢,共建以產業需求為導向的職業教育體系。深入實施“雙高計劃”,引導職業教育資源逐步向產業和人口集聚區集中,鼓勵有條件的市加快現代職教園區和社區學校建設。支持企業深度參與職業學校教學改革,大力發展生物醫藥、信息技術、先進裝備制造等產業急需專業和家政、健康、養老等民生緊缺專業,優化職業學校專業設置,推動專業建設與產業轉型升級相適應。推進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統籌布局共享型實訓基地、人才評價基地、職業技能鑒定中心等,鼓勵石家莊都市圈內各市積極爭創國家產教融合試點城市,共筑區域性特色職業教育高地。深入推進全民終身學習活動,擴大優質學習資源供給,推動學習型城市、學習型社區建設。
加速高等教育優質發展。推動高校、科研院所全面合作、協同創新,開展學術交流、學生交流、課程開放、跨校選課、學分互認,聯手打造高水平大學和優勢學科。發揮大學科技園作用,打造服務區域創新發展的成果轉化主陣地,建設一批聯合培養基地,共建共享高水平專業實驗(實訓)室、創新創業教育實踐基地,共同打造石家莊都市圈科研沃土、智力高地。鼓勵具備條件的高校向應用型轉變,建設一批高水平應用型專業。
(三)加強醫療養老合作。
協同提升區域醫療水平。深化與京津等地優質醫療資源合作,鞏固擴大臨床檢驗結果互認試點醫療機構范圍。按照“一院多區”發展模式,推動省級醫療資源向中心城市以外擴容,依托當地現有醫療衛生機構,通過多種合作方式,支持開展??茀f作、遠程醫療等醫療合作,提升醫療服務能力和水平,支持二級以上綜合性醫院設立老年醫學科,開展老年期常見病、慢性病等防治工作。加強縣域醫共體建設,推動資源下沉,在基層推廣醫學人工智能輔助診療系統,提升基層醫療機構綜合服務能力。建立疑難重癥會診和轉診綠色通道,完善急救醫療網絡聯動協作機制。
共筑公共衛生安全屏障。加強區域公共衛生應急管理,堅持防治結合、聯防聯控、群防群控,健全平戰結合的公共衛生應急管理體系運行機制,搭建公共衛生應急管理信息平臺,增強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對處置能力。完善公共衛生防控體系,健全“分層分級、防治結合、平急結合、中西結合”的公共衛生防控救治網絡,推進疾病預防控制機構標準化建設,建立“氣象+醫療”的多疾病風險預警業務體系,提升縣級醫院傳染病救治能力。完善疾控機構和醫療機構協同監測機制,健全重大公共衛生事件醫療救治制度。加強血液安全管理,強化政府責任,將區域內采血點納入城市規劃,健全完善優質高效血站服務體系,加大宣傳力度,營造全社會支持參與無償獻血的良好氛圍。深入開展愛國衛生運動和健康河北行動,倡導文明健康生活方式。積極發揮村(居)民委員會公共衛生委員會作用,促進社會共治。
共享健康養老服務資源。推動優質養老資源縱深布局,鼓勵優質養老機構在石家莊都市圈建立連鎖機構,推進健康服務產品共享。瞄準京津及周邊市場,加快布局一批醫養產業綜合體和高端醫養服務基地,支持二級及以上綜合性醫院設立老年醫學(病)科,開展老年病、慢性病等防治工作,創新醫養結合發展模式,打造京津冀康養新高地。開展全民健身運動,布局一批全民公共健身服務設施、體育公園、健身步道等場地設施,加快石家莊市橋西區全民健身中心、滹沱河體育公園等項目建設,共同打造城市社區“十分鐘健身圈”。
(四)推進韌性都市圈建設。
協同提高公共安全保障能力。完善跨區域社會治理體系,加強社會治理合作,深入推進依法行政和社會治理精細化,加強跨界地區城市管理聯動、邊界聯檢和信息共享。聯合實施安全生產專項整治行動,建立健全安全生產責任體系和聯動長效機制,協同防范遏制重大安全生產事故發生。共建公共安全保障體系,加強高層建筑、大型商業綜合體、地下空間等重點領域消防安全治理,針對交通運輸、城市建設、產業園區等領域開展常態化安全生產風險排查,協作加強食品藥品安全監管、重點農產品全程追溯,聯合開展交通、消防和安全生產檢查。建立健全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維護社會穩定、行政執法等協作機制,構建立體化、法治化、專業化、智能化的社會治安整體防控體系。
協同提升防災減災能力。完善重大災害事件預防處理和緊急救援聯動機制,加強極端氣象災害監測預警能力建設,提高氣象災害防御能力和氣候韌性水平,統籌布局區域性應急救援基地和物資儲備中心,加強易受災地區應急物資配備,建立應急協調平臺,加強跨地區信息共享和應急演練、緊急救援合作及應急隊伍建設,強化雄安新區上游防災能力建設,推動防災減災救災一體化。
七、共筑藍天碧水凈土的生態環境
(一)共建山水秀美宜居家園。
優化生態空間格局。構筑“山湖相映、兩廊貫通、綠網支撐”的生態空間格局。共保共治太行生態,發揮西部山區縣自然生態優勢,加強與山西平定縣、昔陽縣等地合作,重點實施山體、水體修復,人工造林和水土保持等工程,全面劃定河湖管理范圍,加強河湖水域岸線空間管控,筑牢生態屏障,加大衡水湖保護修復和湖岸帶生態修復力度,恢復濕地生態功能和生物多樣性,打造城市生態綠心,營造山湖相映的生態景觀。全面落實河湖長制,有序推進幸福河湖建設,協同推進滹沱河、滏陽河流域堤防建設、河道整治和生態修復,構筑兩廊貫通的生態綠廊。依托東部平原河流水系、交通綠廊等骨干廊道,串聯自然保護區、自然公園,有機連接城市綠地、農田林網植被等生態斑塊,構建綠網支撐的生態網絡。
聯手加強生態修復和保護。加強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統治理,協同推進露天礦山生態修復和綠色礦山建設,加強重要濕地保護與修復。加強水域陸域生物多樣性保護,在太行山、滹沱河、滏陽河等重點區域實施常態化觀測,統籌就地保護和遷地保護,加強華北豹、青頭潛鴨、杓蘭等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及其棲息地、原生境的保護修復。合理科學劃定生態緩沖帶,保護維持現有核心生境,因地制宜恢復水生植被。
優化城市綠色開敞空間。積極建設綠色低碳、環境優美、生態宜居、安全健康、智慧高效的美麗城市,持續提升石家莊、邢臺等國家園林城市形象??茖W規劃布局城市綠環綠廊綠楔綠道和通風廊道,因地制宜劃定和開放草坪綠地和林下空間,串聯城鄉游憩、休閑等綠色開敞空間,增強城市通透性和微循環能力。優化綠地空間布局,打造高品質城市中心公園,推進濕地公園、郊野公園、城市公園、街心公園、口袋公園等規劃建設和提升改造,健全布局合理、增彩延綠、形態豐富的多層次公園綠地體系。加強寧靜小區建設,加快解決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噪聲、餐飲、油煙、惡臭污染等問題。
(二)共同推進環境污染治理。
加強大氣污染聯防聯控。完善大氣污染聯防聯控機制,建立交界區域大氣環境共建共管機制,統一規劃建設細顆粒物(PM2.5)和臭氧協同監測網絡,推動石家莊都市圈內各市細顆粒物濃度持續下降,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氣。聯合加強污染物源頭把控,嚴控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揮發性有機物排放總量。不斷優化能源結構、產業結構和交通運輸結構,推進工業綠色微電網建設,強化先進電能替代技術推廣利用,提升企業電氣化水平,控制鋼鐵、水泥、焦化等行業新增產能和加強超低排放改造,加大城市周邊電廠余熱利用項目建設力度,加快推進主城區燃煤(氣)鍋爐替代,統籌推進壓能、減煤、治企、降塵、控車、增綠等重點任務。開展大氣污染防治聯合執法,探索交界地帶重污染天氣協同預警,推動石家莊都市圈內各市空氣質量綜合指數持續向好。
協同推進流域治理。開展滹沱河、滏陽河等跨市河流斷面監測和上下游聯防聯治,共治重要跨界河流河道。加強生態用水保障,優化用水結構,減緩地下水超采壓力。推動滹沱河生態改善、全線通水,增強補水供水能力。完善排污口長效監管機制,聯合推進主要河流干流及重要支流入河排污口整治。健全跨市流域上下游突發水污染事件聯防聯控機制,實現水環境治理城鄉全覆蓋,全面消除城市和農村黑臭水體。協同建立環境資源審判組織體系,推進環境執法司法協調聯動。
聯合開展土壤污染防治。強化污染源頭治理,開展受污染農用地溯源整治,加強工業企業土壤污染風險防控,強化企業拆除活動污染防治監管。優化污染地塊及搬遷遺留污染宗地再利用監管,推進農用地安全利用,加大優先保護類耕地保護力度,嚴厲查處向農田施用不符合標準肥料,對受污染耕地定期開展受污染耕地農產品質量監測和安全利用效果評估。
推進固體廢物協同處置。加大源頭共管力度,統籌固體廢物處置能力,推動區域固體廢物利用處置能力與產廢情況總體匹配。優化固體廢物處置設施布局,支持深澤工業危廢無害化和資源再生基地建設。完善危險廢物利用處置設施,加快構建以焚燒工藝處置為主和其他工藝處置為補充的醫療廢物處置體系。共同推進固體廢物源頭減量和資源化利用,高質量推進“無廢城市”建設。
(三)聯合推動碳達峰碳中和。
協同推動重點行業實現碳達峰。穩步推進能耗雙控制度向碳排放雙控制度轉變,堅決遏制“兩高一低”項目盲目發展。推進鋼鐵行業突破低碳工藝技術瓶頸,推動可再生能源在鋼鐵行業的應用?;ば袠I提高能效,減少行業碳排放,提供低碳和可循環利用的化工產品,引領上下游行業全生命周期共同減排。引導建材行業向輕型化、集約化、制品化轉型,加強低碳建材產品研發應用。推動現有園區開展循環化改造和節能降碳改造,加強大宗固體廢物綜合利用,支持符合條件的城市(園區)爭創碳達峰試點城市(園區)。
推進重點領域綠色低碳發展。推進減污降碳協同增效,探索開展多污染物與溫室氣體協同治理,推動建立縣域間減污降碳協同增效協作機制,全面推進重點領域減污降碳協同增效。開展城市、產業園區、重點行業等多層次協同創新,全面提升多污染物與溫室氣體協同控制水平??刂乒I領域碳排放,推動低碳、零碳技術替代傳統高碳技術,升級鋼鐵、建材、化工領域工藝技術,嚴控工業二氧化碳排放,推動煤電、煤化工等行業開展減排示范工程。大力發展低碳交通和綠色交通,推動石家莊都市圈內各市提高公交、出租汽車、貨車等營運車輛的新能源、綠色能源、低碳能源等的應用比例,持續降低新生產汽車的燃料消耗及二氧化碳排放量。推動建筑領域節能減碳,穩步提高新建建筑和基礎設施節能標準,推進既有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綠色節能改造,有序發展被動式超低能耗建筑和裝配式建筑,建設綠色低碳城市。
協同推動可再生能源應用。調整優化能源供給結構,原料用能和可再生能源消費不納入能源消耗總量和強度控制,創造條件盡早實現能耗“雙控”向碳排放總量和強度“雙控”轉變。實施終端用能清潔化替代,完成種養殖業及農副產品加工業燃煤設施清潔能源替代。推動交通領域燃料替代,實施以電代油、以氫代油,持續控制交通領域成品油消費,布局“綠電交通”。在產業園區、公共機構、建筑、交通基礎設施空地推廣使用分布式光伏發電系統,適度發展風電,逐步構建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對以煤、重油等為燃料的設施及領域,加快使用清潔低碳能源以及工廠余熱、電力熱力等進行替代。加強與山西省能源合作,共建一批電力設施,強化電力供應保障。健全廢舊家電等再生資源回收體系,推動再生資源回收行業轉型升級。
(四)加強環境影響評價。
依法依規開展環境影響評價。全面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影響評價法》《規劃環境影響評價條例》《建設項目環境保護管理條例》等生態環境保護相關法律法規要求,銜接落實區域生態環境分區管控要求,依法依規開展環境影響評價工作。規劃實施過程中始終堅守生態優先,“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在對自然資源、人文資源、社會資源實施規劃時,加強環境影響分析,對可能造成跨行政區域生態破壞、環境污染、資源消耗等不良影響進行監測評估,強化生態環境分區管控,限制與相關規劃和要求不符的內容,降低不良生態環境影響。
強化生態環境分區管控。充分銜接石家莊都市圈內各市已發布實施的生態環境分區管控成果,建立生態環境準入清單,實施差別化生態環境管控。統籌城市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控制大規模、高強度的工業和城鎮建設,嚴守生態環境底線,確保生態功能不降低,提升“兩高”產業清潔生產和污染防治水平,加強城鎮生活源和面源治理。落實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強化水生態、水環境、水資源系統化管控,加強崗南—黃壁莊水庫、南水北調等飲水通道水質安全與風險防控和地下水嚴重超采區管控。對生態空間依法實行區域準入和用途轉用許可制度,嚴格控制各類開發利用活動對生態空間的占用和擾動。
降低不良生態環境影響。積極推進土地利用方式轉變,嚴格土地使用標準和節約集約評價,合理優化土地利用結構和空間布局,強化重大建設項目節約集約用地的剛性約束,新上項目達到國內同行業當前節約集約用地的先進水平。對納入規劃的重大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的項目依法履行環境影響評價,嚴格土地、環境準入,合理開展項目選址或線路走向設計。密切跟蹤規劃實施和項目建設對區域生態系統、環境、人民群眾健康產生的影響,建立統一、高效的環境監測體系和跨區域環境污染與生態破壞聯合防治協調機制,對可能造成跨區域環境影響的重大項目進行統一協調。加強規劃實施中生態環境保護,把環境影響問題作為規劃實施評估的重要內容,有效預防重大不良生態環境影響的產生,制定規劃區域資源能源可持續開發利用、環境質量改善等目標、指標性管控措施,探索多元補償機制,嚴格落實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建設生態環境損害賠償修復基地。把碳達峰、碳中和納入經濟社會發展中,降低碳排放強度,不斷提高適應氣候變化能力。促進水資源節約保護和合理開發利用。貫徹落實水資源剛性約束要求和“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產”原則,加強規劃實施對水資源水生態影響等方面分析,建立健全建設項目水資源論證制度、規劃水資源論證制度和水資源論證區域評估制度,確立水資源開發利用控制、用水效率控制和水功能區限制納污“三條紅線”,保證區域需水規模和用水效率指標合理性、水資源配置方案可行性、合理性以及與流域綜合規劃、水資源綜合規劃的符合性和協調性。推進排污權、碳排放權市場化交易,積極探索、規范推進水權交易。
八、聯手推進文化旅游一體化發展
(一)聯手打造“1+2+N”文化旅游發展格局。
協同構筑太行山文化旅游康養帶。以石家莊、邢臺市為重點,以太行山高速為主軸,整合紅色文化、民俗文化等多元文化類型,傳承弘揚“太行精神”。將西柏坡打造成集教育、休閑、養生、度假、體驗為一體的綜合旅游目的地,推動紅色旅游融合發展,做好冀南革命紀念館、沕沕水水電站等紅色旅游資源有效保護和開發,推出太行紅色旅游精品線路。發揮太行山森林、溫泉和中草藥等資源優勢,依托嶂石巖、邢臺大峽谷等景區,暢通沿山主要景區景點連接線,鼓勵沿線開發精品民宿和度假酒店等山地度假旅游產品,積極引入醫療、康養、保健等新業態,形成串珠狀太行山精品休閑旅游帶,打造“壯美太行”品牌。推進“景區+特色村落”“景區+特色城鎮”,推動鄉村旅游連點成線、連線成片發展。
攜手建設滹沱河文化旅游休閑走廊。突出濱水特色和文化資源特色,整合西柏坡、中山古國遺址、塔元莊、正定古城、魏征故里、深澤滹沱碼頭等景區景點,加快東垣古城、工業遺址公園等項目建設,推動滹沱河旅游風景道向東延伸,開發沿線濱水休憩、文化休閑、房車露營、主題娛樂、研學體驗等旅游新業態,打造人文自然交融、特色魅力凸顯的文化旅游休閑帶。
共同開發滏陽河文化旅游休閑走廊。加強沿線文化遺產保護和合理利用,加快衡水湖、滏陽河調蓄工程以及流域沿線濕地公園、農業觀光園等景區建設,大力推動文化旅游融合發展,展示滏陽河沿線華夏文明發展演變史,打造古跡踏尋、通航觀光、林果采摘等文化旅游融合旅游休閑帶。
精心打造N個高品質旅游景區。以5A、4A景區為重點,全面提升景區設施和服務品質,著力打造一批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精品景區,塑造旅游競爭新優勢。全力提升西柏坡等5A景區品質,深挖文化內核,豐富旅游業態,推動古城文化游、生態觀光游、沉浸體驗游與特色食宿聯動發展。推動東方巨龜苑、趙州橋、前南峪生態旅游區等4A景區改造升級,提升公共設施和配套服務,完善標識系統,做好周邊風貌控制,推進景區網絡全覆蓋,推動正定古城爭創國家5A級旅游景區。
(二)共同推進文化旅游融合創新。
深耕紅色文化旅游融合產品。深挖紅色文化新時代內涵,深化愛國教育、紅色研學、徒步行走等多形式的主題教育,發展以“一堂課、一部劇、一場戰、一首歌、一份禮”為代表的差異化紅色文化旅游融合產品,打造全國重要的紅色研學基地和紅色愛國主義教育培訓基地。推動以“紅旅+”帶動革命文化和旅游消費相融合,提供參觀游覽、觀演體驗、研學實踐等多樣紅色旅游體驗,開發“沿著太行山,尋找偉人足跡”的精品旅游線路圖。
加強燕趙文化根脈挖掘利用。實施華夏文明尋根工程,開展考古冀中南等一批考古研究項目,加強對伏羲文化、燕趙文化、中山文化、邢襄文化等歷史文化資源的研究挖掘,建設優秀歷史文化資源數據庫,提煉文化符號,傳承優秀基因。支持石家莊、定州、邢臺等地加強歷史文化資源創意開發,建設一批綜合體驗區和公園,鼓勵文物館藏、景區景點、創意設計等深度合作,打造一批華夏文明文創品牌。實施“互聯網+中華文明”行動計劃,深入挖掘董仲舒等歷史名人文化價值和內涵,利用現代技術手段全景展示,增強沉浸式互動式體驗感,講好華夏文明故事。
提升歷史文化遺產影響力。深挖古城歷史文化脈絡,推動古城游與收藏展示、文化體驗、美食美宿等業態融合,打造具有世界影響的古城文化品牌。強化正定縣、邢臺市、定州市、趙縣等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歷史文化街區、歷史建筑和文物的保護傳承利用,加強中山古城等重要考古遺址公園保護開發,開展趙縣禪茶文化和正定禪定文化交流活動,挖掘隆興寺“龍”文化價值,高標準建設一批特色文化街區和園區,注重古城和遺址與現代城市建設的融合,打造古今輝映的獨特城市風貌,支持有關縣(市、區)加強傳統村落保護利用,推動鄉村振興和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推動非物質文化遺產與旅游融合發展,鼓勵利用非物質文化遺產元素進行文創設計,促進定瓷、藥膳、剪紙等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核心技藝在生產實踐中得到傳承,打造富有地方特色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品牌。
共筑精品旅游主題線路?;顟B利用文化旅游資源,深度挖掘紅色文化、古城文化、歷史文化和自然資源價值,加大優質旅游產品和服務供給,促進石家莊都市圈內各市在區域旅游聯動發展上同向發力,共推紅色研學游、古城文化游、名勝古跡游、生態度假游、親水休閑游、養生康養游、現代工業游、鄉村特色游等一批精品旅游線路,精心設計一批周末游、假期游、兒童研學游、青年打卡游、老年健康游等適應不同需求的旅游目的地,植入“景區+游樂、景區+劇場、景區+演藝”等娛樂模式,生動呈現石家莊都市圈山水之美、人文之美、生活之美。
(三)共筑區域文化旅游大品牌。
打造區域文化旅游品牌。大力發展全域全季旅游,以中心城市為統領,邢臺市、衡水市、定州市、辛集市等地為支撐,打造“山水古韻冀中南”文化旅游大品牌,充分挖掘石家莊都市圈內各市文化旅游資源特色,構建“1+N”區域文化旅游品牌體系,為“這么近、那么美,周末到河北”提供重要支撐。高質量辦好各級旅游發展大會,擴大優質增量供給,不斷提升旅游發展大會效應的持續性。積極邀請河北籍體育、文化名人、媒體大咖為家鄉代言發聲,鼓勵河北居民和來冀游客多渠道傳播河北旅游品牌,營造“人人都是河北旅游代言者”的品牌推廣氛圍。深入挖掘城市歷史文化故事,線上線下齊發力,做好城市文化宣傳。
協同培育文化體育賽事品牌。推進文化體育旅游多業態融合發展,依托太行山獨特的自然地貌和豐富的旅游資源,推動旅游與登山、攀巖、穿越、漂流等體育運動相融合,聯合打造山地自行車、極限運動挑戰、競技垂釣等體育運動賽事品牌,培育一批集文化旅游休閑度假、山地拓展運動、田園民宿體驗于一體的旅游目的地。以賽事為媒,大力發展體育賽事經濟,積極申辦國家級和省級運動會,聯合組織太極拳、馬拉松、自行車等體育賽事,提升邢臺梅花拳運動大會國際影響力,叫響君樂寶、衡水湖馬拉松品牌,積極開展城市間5人足球、3人籃球等友誼文體娛樂活動,變賽事流量為經濟“留量”,帶動體育器材、服飾和場地設施等產業加快發展。
打造冀中南特色食宿品牌。協同打造特色鮮明的旅游住宿體系,大力發展主題酒店、特色客棧(民宿)、露營地、智慧酒店等多種住宿形態,積極引入五星級酒店和國際優質酒店品牌,著力打造一批休閑康療、靜心養性民宿和網紅打卡露營地品牌。做好區域老字號特色美食品牌宣傳和推廣,培育一批各具特色的“冀中南味道”健康餐飲品牌,設計開發一批酒禮、農禮、糧禮等特色美食產品伴手禮。做精做優邢臺市天一步行街、太行泉城府前街、冀州老街歷史文化街區等特色街區,建設一批“國家級旅游休閑街區”。
(四)推動旅游市場一體化發展。
強化區域旅游市場合作。立足區域文化旅游資源稟賦,一體化推進文化旅游產業發展,攜手打造資源要素全域流動、供需互補、暢通高效的全域旅游市場。成立石家莊都市圈旅游協作機制,促進文化旅游資源共享、品牌共創、客源共濟、市場共拓、區域共治,打造品牌共同體,挖掘地方氣象景觀資源和氣候生態資源,分場景、分類型、分季節攜手策劃精品旅游路線。推動文化旅游主體聯動,設置旅游景區“聯票”“年票”,促進石家莊都市圈內各市客源互引,協同開展旅游營銷合作,推行城市間城際高鐵“月票”“年票”制度,主動對接廣東、上海、福建、浙江等發達地區,聯合創新出臺引流政策,探索面向全國發行石家莊都市圈旅游聯票機制,努力讓文化旅游市場“火”起來、文化旅游產業“強”起來、文化旅游經濟“旺”起來。
完善區域旅游出行服務體系。聯合完善“中心城區—旅游城鎮—旅游景區(點)—服務驛站”四級旅游集散咨詢服務體系,推動3A級以上景點設置旅游信息咨詢中心,持續深入推進旅游廁所革命,打造一批智慧停車場。構建“快進慢游”的交通網絡,謀劃建設沿滹沱河、滏陽河、太行山等重點景區的慢行優質綠道網絡和石家莊都市圈內各市主城區的快速干線路,統籌推進機場、地鐵、公交、道路客運等交通“零換乘”服務體系,加快旅客聯程運輸發展。大力發展直達景區景點的定制客運班線,綜合利用汽車客運站資源拓展旅游集散功能。完善旅游通道建設,依托太行一號旅游公路,增設自駕游服務設施,開辟石家莊—陽泉城際等旅游公交專線,銜接好景區“小交通”與城際“大交通”,增強旅游交通便利性、通達性。協同推進統一的旅游標識引導系統建設,加大老年人、殘障人士便利化旅游設施建設和信息引導、人工幫扶服務力度,構建山地旅游緊急救援體系,為游客提供旅游安全保障。
推進旅游市場一體化管理。協同開展旅游市場監管行動,打造旅游公共服務監管平臺,加強導游與旅行社管理,健全旅游服務質量評價體系,完善旅游者投訴的有效受理系統,建立旅游公共服務與監管的志愿者隊伍。推動旅游信息基礎設施升級,開發山水古韻冀中南文化旅游APP,實現石家莊都市圈范圍內“一碼(證)暢游”,推動3A級以上景區實現網絡全覆蓋,支持在線旅游、直播云游等文化旅游新業態、新模式,推進景區電子地圖、線路推薦、語音導覽、自助售票、一鍵求助等智慧化服務全覆蓋。實時發布旅游景區游客量、道路出行、氣象預警和提示等信息,為游客提供安心舒適、安全可靠的旅游環境。
九、攜手打造開放合作新高地
(一)共建鏈接全球的國際大通道。
融入鏈接鐵路大通道。依托石家莊國際陸港,重點聯通日韓、歐洲、中亞等國際市場,加強境內外經營網點建設。依托朔黃鐵路、石德鐵路、京廣鐵路、京九鐵路、邯黃鐵路等,對接中歐班列,拓展與二連浩特、滿洲里、同江等口岸合作范圍。加強與西安、鄭州、烏魯木齊、連云港等地主要國際班列平臺公司協同聯動,打通面向新亞歐大陸橋的國際貨運班列運輸網絡,加速融入“連通東西南北、網絡覆蓋全球”的國際物流大通道。加強國際班列品牌建設,打造“數字班列”“冷鏈班列”等特色品牌。
拓展陸海聯運大通道。打通石家莊都市圈—黃驊港出海通道,加快推進朔黃鐵路定州物流集散中心建設,完善邯黃鐵路沿線貨運設施及站點建設,推動黃驊港與石家莊國際陸港雙港聯動,提高鐵海聯運通達性和便利性。與特色產業外貿轉型升級基地建設相結合,積極引導天津港、青島港等沿海港口在石家莊都市圈內布局內陸港,與石家莊國際陸港互聯互通,進一步完善大通關服務功能,暢通海上絲路。支持石家莊國際陸港加快建設鐵路集裝箱中心站,深度融入東南亞、印度洋物流網絡。
鞏固提升航空大通道。加快推動石家莊正定國際機場國際航線航班恢復,按照行業規劃定位和地方對外交往實際需求穩定發展至周邊地區航線,提升短途國際航線的規模優勢。暢通華東、中南、西南等國內主要貨運樞紐的航空物流通道,根據點對點貨運需要構建面向貨源地或目的地國家的航空貨運網絡。
(二)聯合打造高能級開放大平臺。
高質量推進河北自貿試驗區正定片區建設。發揮自貿試驗片區先行先試的創新優勢,突出保稅功能,積極對接國際高標準經貿規則,深化改革創新,圍繞生物技術和生命健康、航空、智能裝備制造等優勢產業,在發展臨空產業、現代物流、現代服務業、優化金融產品與服務、數字經濟等方面先行先試,形成一批關鍵性創新成果。支持河北自貿試驗區正定片區加快引進金融機構總部、中外資金融分支機構、金融中后臺服務機構等,完善國際金融服務功能。支持符合條件的綜合保稅區在確有需求時按程序申請擴區,將擬申建的指定監管場地、口岸醫藥物流中心納入機場紅線范圍內,完善石家莊綜合保稅區服務功能,推動機場與綜合保稅區功能疊加,大力發展倉儲及加工制造,推動發展符合要求的研發、物流、檢測、維修等業態。支持石家莊正定國際機場加快申建肉類、冰鮮水產品、水果等海關指定監管場地,加快建立適應高端制造業和研發維修等生產性服務業發展的政策環境,進一步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鼓勵石家莊都市圈內各市、縣開發區及符合條件的企業在河北自貿試驗區正定片區及石家莊綜合保稅區開展研發、出口加工業務。
合力推進國際陸港建設。加快推進石家莊國際陸港基礎設施提質擴規,以石家莊國際陸港為始發點組織班列常態化運行,鞏固提升中歐班列現有線路開行班次和密度,吸引周邊支柱型外貿企業及第三方物流服務商。推動石家莊國際陸港納入鐵路集裝箱運營體系,拓展與境外優質企業的戰略伙伴關系,提升回程攬貨量,提高貨物附加值,支持石家莊國際陸港在符合條件的情況下申請設立綜合保稅區,加快建設國際班列區域樞紐。加強石家莊國際陸港與邢臺、衡水、定州等地二三級鐵路物流基地聯動,整合冀中南及周邊貨場量少、散點發送的運輸服務,引導貨源向鐵路通道集聚。
高水平建設跨境電商服務平臺。提升國際郵件互換局(交換站)功能,推進石家莊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建設,通過提供用地、倉儲租賃、人才培訓等支持,培育并引進一批跨境電子商務平臺、經營者、配套服務商。依托河北自貿試驗區正定片區、石家莊綜合保稅區和保稅物流中心(B型)等開放載體,吸引中國互聯網100強企業入駐,建設一批輻射強、能級高、有特色的跨境電商產業園區。積極發展產業帶賦能跨境電商模式,帶動寧晉服裝、定州體育用品等特色產業帶出口。
共同培育外貿轉型升級基地。實施外貿轉型升級基地能級提升工程。加快培育壯大石家莊生物醫藥、辛集服飾等一批產業基礎雄厚、區域特色鮮明的外貿轉型升級基地,擴大特色產品出口規模。支持符合條件的外貿轉型升級基地申請設立保稅倉庫,依托高校、科研院所、貿促機構、行業商協會、專業服務機構和優質企業,搭建研發、檢測、營銷、信息、物流等公共服務平臺。加快推動石家莊正定數字經濟大數據服務平臺和應用開發中心建設,支持正定申建國家數字服務外貿轉型升級基地。依托特色優勢農產品生產區域,重點建設一批蔬菜及食用菌、鮮桃、鮮梨等優勢農產品外向型產業集聚區,推動擴大進出口規模。
(三)協同加強跨區域戰略合作。強化與周邊地區聯動發展,暢通交通聯系,建立協作共商機制,在公共服務、能源保障、文化旅游融合等領域開展戰略合作,形成石家莊都市圈向西輻射的功能協作區。推進與山西、陜西、河南、山東、內蒙古等周邊省份在能源、文化旅游、物流等領域開展跨省域交流合作,加強與中原城市群協同聯動,共筑石家莊都市圈省際交匯區域發展經濟帶。積極對接粵港澳大灣區、長三角等先進地區,共建跨區域合作產業園和“飛地”型園區,采取“園中園”、援建、托管、股份合作等模式,承接產業組團式、鏈條式、集群式轉移。
(四)共同打造一流營商環境。以市場主體需求為導向,創新體制機制,提高政務服務能力和水平,高標準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營造更加公平有序的市場環境,全面落實全國統一的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制度,加快實現“證照聯辦”“一證多址”和涉企經營“高效辦成一件事”,深化招投標“雙盲”改革,降低企業制度性交易成本。建設高效便捷的政務環境,深化投資審批制度改革,完善以告知承諾為基礎的審批制度,強化數字技術與政務服務深度融合。優化要素保障環境,著力提升建設用地保障效率、產業人才供給規模、金融服務產業發展水平、科技創新支撐能力,降低公共資源保障成本,促進數據開放共享。構建更加公平公正的法治環境,推動營商環境領域立法研究工作,健全行政執法與司法相銜接的市場監管機制,從產權保護、市場準入、公平競爭等方面保護各類經營主體合法權益,加強知識產權保護體系建設,深化知識產權領域體制機制改革,強化全鏈條保護,積極爭創國家知識產權保護示范區,著力打造知識產權保護高地。全力推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聚焦食品藥品、工程建設、安全生產等重點領域,促進信用評價和分級分類監管聯合創新應用,強化經營主體信用體系建設,完善失信懲戒機制,對失信主體依法依規聯合懲戒。
十、保障規劃順利實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突出省級統籌,發揮河北省推進石家莊都市圈發展協調機制作用,指導石家莊都市圈各項工作,省有關單位加快研究制定支持石家莊都市圈建設的政策措施。堅持中心城市牽頭,建立石家莊都市圈市長聯席會議制度,完善多層次工作協商機制,研究和商定石家莊都市圈發展的重大規劃、政策,確定重點項目、重大合作事項和年度工作安排,強化石家莊都市圈發展規劃落實,分年度制定工作要點和重點領域三年工作計劃,做好規劃監測評估,保障規劃順利實施。
(二)創新體制機制。
建立規劃協調機制。相關市發展規劃、專項規劃、區域規劃、空間規劃要加強與石家莊都市圈發展規劃全方位銜接,促進城鎮發展空間、生態空間、基礎設施等協同布局和功能復合、優勢互補的主體功能綜合布局。相關市根據石家莊都市圈發展規劃目標任務,共同推動重大工程項目、重大政策、重大改革舉措納入國家、省級相關規劃。
構建政策協同機制。定期召開石家莊都市圈合作發展聯席會議,加強基礎設施資金籌措、產業協同創新支持、開放平臺制度延伸、公共服務普惠、文化旅游市場規范等政策研究,共推一批含金量高、操作性強的發展政策,提升石家莊都市圈發展整體性。
建立成本共擔利益共享機制。充分發揮現有省市引導基金作用,探索設立石家莊都市圈產業發展子基金。實施聯合招商引資機制,聯合組建專業化招商團隊,建立統一的招商服務網上聯動平臺和招商項目信息庫。完善產業轉移合作機制,研究建立產業項目流轉補償、統計核算機制,鼓勵發展“飛地經濟”,探索跨區建園多元開發機制。
加強要素資源保障。強化土地供給,優先保障重大項目、重大工程、合作園區和基礎設施等重點領域用地需求。強化資金保障,充分運用各類金融資金保障本規劃確定的重大任務和重點項目實施,積極爭取中央資金、安排省有關資金支持石家莊都市圈相關縣(市、區)項目建設,鼓勵基金扶持石家莊都市圈產業發展。
(三)探索政策創新。以全局觀念和系統思維謀劃推進石家莊都市圈同城化體制機制改革和制度創新,力爭形成一批在全國可復制可推廣的改革成果。因地制宜調整水源地保護區等級,以城鄉用水江水置換為契機,探索劃分調整地下水水源地保護區等級,科學劃定一、二級保護區范圍,騰退更多的土地,為石家莊都市圈開發建設提供支撐。推動區域廢物處置一體化,打破行政區劃限制,優化區域醫療、危險廢物集中處置設施布局,探索廢物處理設施跨區域運營。加快石家莊都市圈內二級及以上醫療機構和獨立的醫學影像、檢驗機構間的檢查檢驗結果互認,進一步提高同質化水平。推動能源消費指標跨市域等量置換,探索受熱地區與供熱地區能源消費指標等量置換,提升區域能源利用效率。
 

 

主頁 > 新聞中心 > 產業規劃 >

《石家莊都市圈發展規劃》全文

2025-04-01 來源:高新院 achie.org 點擊:

河北省人民政府關于印發石家莊都市圈發展規劃的通知

 

石家莊、保定、滄州、衡水、邢臺、邯鄲市和定州、辛集市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門:
現將《石家莊都市圈發展規劃》印發給你們,請認真組織實施。
  
       河北省人民政府     
2025年3月18日     
 
 石家莊都市圈發展規劃
為貫徹落實《國家發展改革委關于培育發展現代化都市圈的指導意見》,依據《河北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和河北省關于加快新型城鎮化建設的工作部署,高水平培育發展石家莊都市圈,編制本規劃。
石家莊都市圈以石家莊市為中心,與聯系緊密的衡水市、邢臺市、定州市、辛集市共同組成。主要包括:石家莊市(不含贊皇縣、靈壽縣、平山縣、井陘縣等重點生態功能區和井陘礦區),定州市、辛集市全域,衡水市桃城區、冀州區、深州市、安平縣,邢臺市襄都區、信都區(城區)、任澤區、南和區、柏鄉縣、寧晉縣、隆堯縣、沙河市,面積約1.65萬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約1632萬人。部分重點領域、重點任務覆蓋到都市圈周邊有關地區。
本規劃是當前和今后一段時期指導石家莊都市圈高質量發展的綱領性文件,是制定相關規劃和政策的依據。本規劃期限為2025—2030年,展望到2035年。
一、開啟建設現代化都市圈新征程
(一)發展基礎。石家莊都市圈經濟發展基礎雄厚,2024年地區生產總值超過9388億元,形成生物醫藥、電子信息等一批千億級產業集群,石家莊市(不含贊皇縣、靈壽縣、平山縣、井陘縣、井陘礦區、辛集市)地區生產總值超過7013億元,占石家莊都市圈的比重為74.7%。交通戰略地位重要,以石家莊市為中心的綜合交通網絡是連接京津冀世界一流城市群和中原城市群兩大經濟區的樞紐節點,也是西連山西、內蒙古縱深腹地,東接沿海港口的重要通道。資源稟賦條件優越,已探明礦產資源達40余種,是全國重要的糧食主產區和京津冀重要的“菜籃子”基地,4A級以上景區53個。新型城鎮化成效顯著,石家莊都市圈常住人口約1632萬人,初步形成了以石家莊市為核心的大中小城市協調發展格局。同城化發展勢頭強勁,城際交通實現“半小時”通勤,產業跨區域融合發展趨勢明顯,區域環境聯合治理走在全國前列,具備建設現代化都市圈的基礎條件。
(二)機遇挑戰。
重大機遇。京津冀協同發展國家戰略深入實施,區域一體化體制機制不斷完善,冀中南區域被列為城鎮化潛力較大的重點集中片區,為石家莊都市圈發展注入新動能。新發展格局加快構建,共建“一帶一路”和亞太地區合作共贏已成為國際共識,為打造全方位對外開放新格局提供了更廣闊空間。河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都市圈發展,要求加快建設現代化都市圈,為石家莊都市圈的建設提供了政策保障和強勁動力。
面臨挑戰。區域發展競爭日益激烈,周邊都市圈加快形成,科技成果和人才的“蛙跳式”轉移現象突出。區域整體實力偏弱,協調協商機制尚未形成,中心城市的輻射帶動力有待加強。區域生態環境敏感性高,產業結構整體偏重,污染治理和生態修復任務艱巨。
(三)總體要求。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河北重要講話精神,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認真落實省委十屆歷次全會精神,牢牢把握高質量發展首要任務和構建新發展格局戰略任務,以服務支撐京津冀協同發展為核心,以體制機制創新為突破口,以提升要素吸引力、產業創新力、綜合承載力為戰略路徑,加強與現代化首都都市圈協調聯動,充分發揮石家莊輻射帶動作用,推動與周邊城市一體化、同城化發展,提升石家莊都市圈同城化水平、促進大中小城市協調發展,實現規劃一體同圖、設施互聯互通、產業分工協作、服務便利共享、生態共保共治,把石家莊都市圈建設成為富有活力、開放創新、城鄉融合、幸福宜居的現代化都市圈,成為京津冀世界一流城市群的戰略支撐、拉動冀中南經濟增長的強大引擎、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和中部崛起戰略融合的重要樞紐,在引領冀中南加速崛起和建設經濟強省、美麗河北中發揮更大作用,為京津冀成為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先行區、示范區作出重大貢獻。
(四)發展目標。到2030年,石家莊都市圈綜合經濟實力、區域競爭力、發展影響力顯著提升,基本建成空間布局合理、城市功能互補、要素流動暢通、設施互聯互通、產業分工協同、公共服務均衡、生態秀美宜居的現代化都市圈。
中心城市輻射帶動能力顯著提升。經濟實力、科技實力、綜合實力大幅躍升,建成高品質宜居城市,在冀中南區域的引領力、全省的輻射力、全國的競爭力明顯增強,成為京津冀世界一流城市群的重要一極。
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水平達到全國一流。“軌道上的都市圈”基本建成,石家莊市軌道交通成網運營,國省干線網絡更加完善,城際對接路全面打通,實現一小時通勤,石家莊都市圈多層次軌道交通初步成網,區域航空樞紐功能更加完善,建成一批能源、水利、信息、市政等領域重大工程。
產業創新協作能力居全國前列。京津雄科技成果轉化產業化重要承接區建設取得明顯成效,石家莊市區域科技創新高地引領作用顯著增強,區域創新鏈與產業鏈深度融合,形成一批具有全國乃至世界影響力的萬億級優勢產業集群和千億級先進制造基地,基本建成全國重要的現代商貿物流基地和文化旅游休閑康養目的地。
宜居宜業高品質生活圈全景展現?;竟卜粘醪綄崿F同城化,優質公共服務供給能力和供給質量全面提升,跨區域跨流域生態網絡基本形成,太行山、滹沱河、滏陽河、衡水湖等生態功能穩步提升,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更加充分,全面建成京津冀現代生活服務高地。
同城化發展體制機制更加完善。區域合作改革穩步推進,規則統一開放、標準互認互用、要素自由流動的市場環境更加優化。區域產業協同、生態共治、服務共建等方面形成常態化協作機制,建成一批一體化發展協作區、毗鄰地區合作園、雙向科創飛地,石家莊都市圈規劃協同工作機制和利益共享成本共擔機制基本建立。
展望2035年,石家莊都市圈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目標,經濟實力、科技能力、產業競爭力大幅增強,同城化發展體制機制更加成熟完善,建成空間布局合理、城市功能互補、要素流動有序、設施互聯互通、產業分工協同、公共服務共享、生態秀美宜居的現代化都市圈,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加明顯實質性進展,在京津冀協同發展中的戰略地位更加突出。
二、共塑都市圈發展新格局
(一)構建“一核兩極、兩圈兩廊”空間格局。深入實施主體功能區戰略,嚴格落實河北省國土空間規劃,順應都市圈產業升級、人口流動、空間演進趨勢,強化以人為本的新型城鎮化建設,大力實施城市更新行動,突出石家莊輻射帶動作用,發揮其他城市比較優勢,協同構建“一核兩極、兩圈兩廊”石家莊都市圈空間格局。
“一核”引領。發揮石家莊中心城市的龍頭帶動作用,著力優化石家莊“一主、四輔、兩帶”城市空間格局,提升創新策源、產業引領、資源組織、輻射帶動和服務保障功能,打造京津冀世界一流城市群區域中心城市。推動主城區內涵式發展,加快城市有機更新和形象品質提升,突出科技創新、總部經濟、現代金融、公共服務等功能,打造宜居宜業、魅力品質主城區。強化鹿泉、藁城、欒城、空港4個組團與主城區聯動發展,增強產業承載、人口集聚能力,打造特色鮮明、功能互補組團區。充分發揮太行山、滹沱河的生態文化資源優勢,增強生態涵養、科創研發、創意設計、康養休閑、體育運動等功能,構筑太行山、滹沱河休閑創新活力帶。
“兩極”支撐。充分發揮邢臺、衡水市兩個重要增長極支撐帶動作用,加強與中心城市分工協作、聯動發展,共同提升石家莊都市圈核心競爭力。邢臺市做強做優主城區和皇寺鎮—會寧鎮、羊范鎮—南石門鎮、任澤區、南和區4個組團,推進邯邢一體化發展,重點發展新能源、新材料、數字經濟、食品加工等產業,加快建設石家莊都市圈重要節點城市。衡水市加快桃城區、冀州區、高新區、濱湖新區城市組團和衡水湖生態綠心建設,加強河北衡水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雄安衡水協作區等建設,重點發展工程裝備、電子信息、生物制品等產業,成為石家莊都市圈與東部沿海地區緊密聯系的重要節點城市。
“兩圈”協作。立足中心城市與毗鄰區域、周邊地區經濟支撐性、互補性,著力構建通勤圈與協作圈多維度發展格局。構建功能完善、高效協作的通勤圈,推動石家莊市與定州市、辛集市、寧晉縣等毗鄰區域建立政策協同、要素統籌、利益分配、項目共建等協同高效的發展體制機制,打造一體化發展的先行區。構建聯系緊密、優勢互補的協作圈,推動通勤圈體制機制向衡水、邢臺市延伸,強化科技創新、產業上下游、公共服務等領域聯動發展,逐步擴大一體化同城化范圍,加強與邯鄲市,保定市安國市、蠡縣、博野縣、曲陽縣和望都縣,滄州市肅寧縣和獻縣,山西省陽泉市和晉中市昔陽縣,在產業、能源、生態等領域分工協作,打造一批跨區域聯系緊密、優勢互補的重大功能性合作平臺,構建跨區域優勢特色產業鏈。
“兩廊”聚集。依托交通干線,推動產業、人口等要素沿軸向聚集,構建石家莊都市圈經濟發展廊道。打造沿京廣線綜合發展廊道,依托京保石發展軸線,強化石家莊、邢臺、定州等地重要支點作用,培育發展一批中小城市、經濟強鎮,加快布局新一代電子信息、生物醫藥、新能源等高端高新產業,向北鏈接服務北京和雄安新區,向南鏈接中原經濟區,構建先進制造業和城鎮聚集的綜合發展廊道。打造沿石黃線綜合發展廊道,以石黃高速公路、石衡高速公路、石太高速公路等復合快速交通走廊為支撐,強化衡水、辛集、晉州等地重要支點作用,推動沿線城鎮、產業園區聯動發展,提升人口和產業聚集能力,向東鏈接東部沿海港口,向西鏈接山西、內蒙古地區,構建東出西聯、陸海聯動的綜合發展廊道。
(二)加快周邊城區與石家莊主城區同城化發展。
加快轉變中心城市發展方式。大力實施擁河發展戰略,拉開城市發展框架,優化空間結構與功能布局,加強城市建筑風貌全方位、多層次管控,打造城市新亮點、新地標,全面提升城市功能和形象品質,形成錯落有致、優美舒展的城市天際線。有序疏解主城區非核心功能,推動低端制造業、不適宜發展的專業市場等向城區外圍圈層疏解。在二環外重點拓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空間,在滹沱河南岸及正定新城集聚布局科技服務、會議會展等城市新興功能,合理安排新增居住組團,高標準配套各類公共服務設施,推動產城融合發展。充分發揮太行山生態資源優勢,打造以文化旅游休閑為主的山水花園城市。
加強功能性戰略節點建設。圍繞補齊石家莊城市功能短板,堅持產城融合、功能配套,重點推進石家莊國際陸港、臨空經濟區、東部新城三大功能性戰略節點建設。石家莊國際陸港以培育產業、聚集企業為重點,促進生產和生活空間同步建設,完善醫療、教育、文化等公共服務設施,打造“港產城”融合發展的國際陸港。臨空經濟區以河北自貿試驗區正定片區、石家莊綜合保稅區制度創新為重點,加大臨空產業、生物醫藥、國際物流等產業招商引資力度,大力發展保稅產業,增強開放發展引領示范作用。東部新城依托石雄鐵路裕華東站綜合樞紐、石家莊經濟技術開發區、東部現代物流樞紐基地等,按照功能相對完整、空間疏密有度、產城融合匹配的原則,建設宜居宜業的現代化新城,輻射帶動石家莊都市圈東部地區發展。
加快正定高質量發展。加強歷史文化遺產整體性系統性保護,用好國家歷史文化名城這張金名片,傳承和弘揚正定特色文化及非物質文化遺產,加速推動文化旅游資源與新興業態有機融合,再現“北方雄鎮”風采。全力推動正定數字經濟、高端裝備制造、生物醫藥、現代物流和總部經濟等“4+1”主導產業發展,持續辦好中國國際數字經濟博覽會,加快引進一批數字產業優質企業,引領石家莊都市圈數字經濟發展。統籌滹沱河南北兩岸保護與發展,提升科技創新和產業能級,積極布局文化旅游、休閑消費、體育賽事等功能,打造省會發展新高地。
(三)推進城鄉融合發展。
打造創新活力品質縣城。加強空間管控與風貌塑造,完善市政設施體系,優化城區路網結構,推進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提升公共服務設施配套水平,強化中心城市縣城建設,高標準打造示范路和城市片區,重點支持正定、元氏等縣(市)建設宜居縣城,引領帶動縣城發展。推進縣城特色化發展,引導設區的市周邊縣城建設功能互補、產業配套的衛星城,支持經濟實力較強縣城打造設施先進、功能完善的城鎮節點,推動其他縣城完善商貿、醫療、教育、文化等服務設施,增強城市服務功能。
提升縣域經濟實力。做強縣域特色產業集群,著力提升縣域特色產業集群發展能級,挖掘無極生態皮革、正定板材家具、定州汽車及零部件等特色產業優勢和新增長點,推動中藥材、綠色建材、絲網等特色產業集群跨區域協同發展,加強產業集群關鍵核心技術聯合創新,聚力促進產品升級、要素升級、鏈條升級、模式升級。推動雄安衡水協作區、河北深澤經濟開發區等重點平臺發揮區位優勢,加強與京津雄戰略合作,吸引央企二三級子公司和相關產業布局,打造協同創新發展平臺。
因地制宜加強城鎮和鄉村建設。分類推進小城鎮特色化發展,因地制宜建設衛星鎮、中心鎮以及綜合性小城鎮,推進建設一批具有較強影響力的經濟發達鎮、工業強鎮、商貿重鎮。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加強縣域統籌,分類有序編制村莊規劃,對沒有需求、不具備條件的村莊研究制定“通則式”規劃管理規定。穩妥優化鄉鎮、街道行政區劃設置,確保公共服務和管理有效覆蓋常住人口,有序推進村改社區,推動數字鄉村建設工程高效開展,因地制宜發展優勢明顯、特色鮮明的鄉村產業,大力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行動,嚴格環境準入,強化產業入園入區,推進產業發展與人居環境安全、生態功能維護、環境質量改善相協調,整縣推進美麗鄉村建設,打造一批省級森林鄉村、美麗庭院。
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深化戶籍制度改革,健全常住地提供基本公共服務制度,加強公共服務能力建設,推動石家莊都市圈內各市動態調整基本公共服務標準,增加常住人口可享有的服務項目,按照常住人口規模優化服務設施布局,在城鎮新增人口、流動人口集中地區增加學位供給,將穩定就業生活的農業轉移人口納入城市住房保障范圍,促進流動人口和農業轉移人口就近享有基本公共服務。建立健全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成本分擔機制,依法保障進城落戶農民的農村土地承包權、宅基地使用權、集體收益分配權,允許符合一定條件的返鄉回鄉下鄉就業創業人員在原籍地或就業創業地落戶。強化干線公路與農村公路、村內道路的有效銜接,構建完善的城鄉生活垃圾一體化處理模式。推動公共服務資源共享,引導優秀校長和骨干教師向農村學校流動,通過??茀f作、遠程醫療等方式,推動優質醫療資源下沉,實施農家書屋建設、農村數字電影公益放映等文化惠民工程,提升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
三、強化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支撐
(一)建設京津產業轉移科技轉化承接地。提升承接平臺能級,完善與京津常態化產業對接機制,提升重點產業合作平臺承接能力,打造一批具有堅強配套能力、綜合成本優勢強的產業園區。堅持深度對接、主動吸引京津央企總部、二三級子公司或創新業務板塊和產業布局,吸引更多契合石家莊都市圈產業布局的京津產業轉移項目投資落戶。推進創新要素跨區域鏈接,積極對接中關村科技園區、天津濱海新區綜合保稅區和京津高校及科研機構,建設一批技術創新孵化平臺和成果轉化產業基地,在“京津研發+河北轉化”中發揮主力軍作用。完善創新生態服務體系,依托京津冀國家技術創新中心河北中心、石家莊科技大市場等載體,打造科技創新成果轉化交易平臺,強化成果發布、需求對接、應用場景、成果交易服務等功能,協同推動京津冀創新鏈和產業鏈深度融合。深化與京津的協同合作,結合石家莊都市圈生物醫藥、新一代電子信息等重點優勢產業,進一步發揮京津冀集成電路集群、京津冀生命健康集群等國家級先進制造業集群的關鍵作用,不斷推動重點優勢產業高質量發展。
(二)加強與雄安新區聯動發展。建立與雄安新區聯動發展機制,支持石家莊都市圈內各市與雄安新區共建產業協作區,打造一批深度融入雄安新區創新鏈產業鏈的成果轉化和產業配套基地。積極對接雄安新區創新資源,完善政策互動、資源共享、市場開放機制,推動以載體共建、聯合攻關、成果共享等為主要內容的協同創新共同體建設,支持企業、高校、科研機構與雄安新區共建產業技術創新戰略合作平臺,提升區域協同創新能力。以新一代電子信息、生物醫藥、高端裝備制造、新材料等高新技術產業為重點,加強在核心基礎零部件、核心電子元器件、先進材料等技術缺失和技術短板領域合作,完善產業技術創新鏈條,突破產業發展技術瓶頸,加快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提升石家莊都市圈產業核心競爭力。積極開展軟件和信息服務、空天信息、鴻蒙歐拉、先進算力、基因與細胞等領域戰略合作,搶占未來產業技術制高點,加速形成新質生產力。
(三)推動與現代化首都都市圈共建共享。依托首都創新資源和產業優勢,積極對接首都都市圈五大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建設,加強產業鏈創新鏈協作和產業配套能力,聯手打造電子信息、生物醫藥、高端裝備等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先進制造業集群,聯合培育未來信息、未來健康、未來能源、未來材料等未來產業,合作共建國家未來產業先導區。強化綜合交通網絡互聯互通,持續推進“軌道上的京津冀”建設,協調加密京石邢邯城際列車開行頻次,提升石家莊樞紐節點功能,推動石家莊正定空港、石家莊國際陸港與北京大興國際機場和物流基地聯動發展,加快打造全國現代商貿物流重要基地。創新與京津跨區域公共服務便利共享機制,協調推動優化與首都社會保險關系轉移接續,支持京津優質中小學在石家莊都市圈建立校區、分校,與首都合作共同推出一批精品休閑旅游項目和線路,打造京津優質生活服務拓展區。
(四)強化安全保障服務功能。強化戰略資源保障,增強糧食、農產品、能源、水等供應能力,支持藁城區、隆堯縣等地打造優質農產品(食品)加工基地,提升南水北調中線、引黃入冀補淀等重大輸水工程穩定運行能力。完善應急安全保障,健全區域性重大自然災害、事故災難、公共衛生事件、社會安全事件等聯防聯控機制,提升服務保障首都重大活動能力,打造1小時應急救援圈,布局建設一批“平急兩用”公共基礎設施,健全公共衛生防控體系和救治設施,統籌滹沱河、滏陽河等流域上下游城市洪澇防控,強化跨區域污染應急聯控。筑牢社會穩定保障,牢牢把握特殊區位、特殊使命,加強與京津對接,建立健全治安維穩、行政執法等協作機制,強化人防物防技防,加強重大活動期間突發事件預警和應急合作,有效防范和妥善處置群體性事件,依法依規治理宗教領域突出問題,促進社會和諧穩定。
四、合力推進基礎設施一體化
(一)協同建設高效暢達綜合交通網絡。
打造“軌道上的都市圈”。構建以石家莊市為中心的放射形鐵路網,實現石家莊都市圈內城市一小時通達。推動石衡滄港城際、石雄鐵路、雄商高鐵盡快建成運營,加快邯黃鐵路擴能改造,提高鐵路網絡覆蓋率,規劃建設石家莊鐵路東南環線,實現鐵路主樞紐“客內貨外、客貨分線”,推動石家莊東部現代物流樞紐基地專用線等線路建設,提升綜合交通效能,降低運輸成本,到2035年,形成便捷高效鐵路網。加快中心城市主城區與組團城區和相鄰縣城交通同城化發展,構建“小方格、大放射”的軌道交通線網,推動石家莊城市軌道交通成網運營,提升軌道交通服務水平,有序推進市域(郊)鐵路規劃建設,實現組團區與主城區30分鐘通達、市域內45分鐘通達。
共建廣泛暢達的公路網。構建互聯互通高速公路網,加快衡昔高速公路、邯港高速公路、石忻高速公路等項目建設,提升高速公路對外聯通能力。建設便捷可靠普通干線公路網,加大跨區域國省干線公路升級改造及新增路線建設力度,推進主要路段提質升級、重要城鎮過境路段改線、對接路聯通擴容及互通立交改造等工程,加強干線公路與城市快速路系統的銜接。完善普惠公平農村公路網,有序推進農村公路提檔升級,推動“四好農村路”高質量發展。
提升航空門戶樞紐能級。推進石家莊正定國際機場改擴建,加快實施機場東二中距跑道、T1和T2航站樓提質升級項目,規劃建設T3航站樓,提升機場綜合服務能力,增強對外開放門戶功能,打造區域航空樞紐,提升國際航空物流保障能力,到2035年旅客吞吐能力達到3800萬人次、貨郵吞吐能力達到50萬噸。推進邢臺機場等民航機場改擴建,推動與正定國際機場服務線路和業務有效互補,加大與國內重點城市航班密度。加快推動行唐、定州、辛集等地通用機場規劃布局,建設覆蓋重點縣(市)的通用機場群。
(二)協作提升能源保障水平。
加強能源供給設施建設。推進石家莊、邢臺、定州、辛集等地氫能生產基地建設,加快實施石煉化綠色轉型發展、氫能發動機空壓機及氫燃料電池核心零部件等重點項目,積極布局加氫站和氫能示范應用場景,推動氫能廣泛應用。構建新型電力系統,深入開展煤電機組靈活性改造,加快邢臺、靈壽等地抽水蓄能電站建設,謀劃建設一批抽水蓄能項目,滿足新能源大規模接入和電力調峰需求。加強可再生能源項目建設,有序開展分布式光伏開發,推進石家莊、邢臺、衡水、辛集等地“千鄉萬村馭風行動”試點項目建設,合理促進風電發展。
推進能源輸配設施建設。統籌推進能源管網建設,打造信息智能、靈活高效、互聯互濟的能源輸配網絡體系。大力爭取新增入石、入邢等外受電通道,高標準建設智能、高效、可靠的現代城市配電網,全面開展熱電廠靈活性改造,在城市商業集中區、大型公共建筑、工業園區等區域建設一批分布式冷熱電聯供能源系統,加強鄉村地區充電設施建設。積極爭取西部氣源供應,加快鹿泉—井陘、故城—邢臺等天然氣管道項目建設。推進原油管道升級改造、成品油管線和機場航油管線建設。有序推動交通運輸與能源融合發展,謀劃建設一批交能融合項目,提升交通運輸綠色燃料生產能力,推動交通基礎設施沿線清潔能源就近消納利用。
(三)協同推進水利和防洪減災能力建設。
完善供水保障體系。優化城鄉供水體系,推進引調水工程建設,積極參與南水北調東中線后續工程規劃論證,加快構建區域水網,強化外調水、本地水均衡配置,優化供水保障格局。推進城市應急水源工程建設,實施南水北調輸水管網至鄉村連接工程,保障城鄉飲用水安全。推進石津干渠改造提升等跨區域灌溉用水工程建設,完善灌區配套設施,提高農業灌溉效能。推進非常規水規?;?。
強化區域防洪減災設施建設。增強城市防洪能力,實施石家莊主城區滹沱河治理,推動城區南部防洪提升改造,加快其他市中心城區和縣(市、區)防洪達標,謀劃一批市政排澇工程。優化山區防洪設施,推進病險水庫動態清零,推進重點山洪溝治理,建立完善防洪跨區域監測預警體系。加強蓄滯洪區建設,實施寧晉泊、大陸澤等蓄滯洪區工程與安全設施建設。持續推進河道疏浚,重點實施跨區域的滹沱河及中小河流治理,提升河道行洪能力。
(四)共同打造泛在互聯智慧都市圈。
推進新型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加快建設高速泛在信息網絡,促進5G網絡規模部署和商用推廣,推動石家莊、衡水等主城區開展5G-A網絡建設,統籌5G基站、光纜接入傳輸線路等設施布局,推進5G異網漫游。推進IPv6規模部署和應用,重點加強正定新城、衡水濱湖新區等符合條件的地區IPv6應用推廣,力爭將石家莊建設成為國家級互聯網骨干直通點。推進“雙千兆”網絡統籌集約建設,在有條件、有基礎的城市和地區開展萬兆光網試點。積極推動交通、能源、水利、環保、市政等基礎設施數字化改造,加大精密、靈敏的狀態感知和運行控制感知終端部署,打造立體化防控感知終端網絡。
建設大數據服務平臺。推進數字產業化,依托城市計算中心,推動石家莊、邢臺市率先建設基于人工智能和5G物聯的城市大腦,提升城市管理信息化水平和群體服務能力。加快建設石家莊、衡水等城市算力樞紐節點,實現數據服務全覆蓋。完善國土空間基礎信息、時空大數據、城市信息模型等基礎平臺,推進平臺功能整合,為城市數字化轉型提供統一的時間框架,支持石家莊市率先打造國際領先的數字孿生城市。
豐富智慧應用場景。推動新一代信息技術在城市管理、民生事業等領域的應用,提升石家莊、衡水等地“智慧城市”試點建設和經驗推廣,打造智慧都市圈。加強“互聯網+政務服務”平臺建設,打通與省級和國家部委信息融通通道,實現跨市域跨部門信息共享。推進產業數字化,鼓勵企業遠程協作、數字辦公、智能生產,建設智能生產線、無人車間和黑燈工廠。推廣“5G+工業互聯網”應用,搭建行業級工業互聯網平臺,推動形成以數據為核心驅動的新型生產運營方式、資源組織方式、商業模式。
五、協同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
(一)強化區域科技創新能力。
增強科技創新力量。推動石家莊打造區域創新中心,高水平建設國家創新型城市,引領帶動石家莊都市圈創新發展。推動石邢邯創新走廊建設,主動對接京津及雄安新區創新資源,支持高校、科研院所建設新型研發機構、設立分支機構,加快石家莊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河北鹿泉經濟開發區等平臺建設。推進產業創新平臺建設,支持行業領軍企業培育建設全國重點實驗室,在重點領域布局建設燕趙實驗室等創新平臺,打造產業共性關鍵技術研發、成果轉化、技術升級的策源地和加速器。提升縣域科技創新能力,打造多層次創新型都市圈。
推動區域協同創新。強化聯合創新,整合行業創新資源,組建一批產業創新聯合體,共建一批產學研協同創新基礎設施,推動關鍵共性技術聯合攻關,協同突破一批關鍵核心技術和薄弱環節,實現產業鏈創新鏈深度融合。支持科技領軍企業聯合行業上下游和產學研力量牽頭組建體系化、任務型創新聯合體,搭建共性技術研究平臺,集中力量突破行業急需的關鍵共性技術和前沿引領技術。依托省級科技資源共享服務平臺,推動科技基礎資源、大型科研儀器和工業設備向企業開放共享,為中小企業創新提供科技力量支撐。鼓勵探索“科創飛地”“雙向飛地”協同創新模式,加快創新要素自由流動和創新資源開放共享。
優化協同創新生態。深化區域科技體制機制改革,有效破除制約創新資源要素流通的各種壁壘,構建從創意構想、技術研發到產業孵化的全鏈條創新系統。建立健全科技創新資源開放共享機制和服務平臺,完善城市大型儀器設備開放共享服務績效評價制度和績效后補助制度,提升科研儀器設備資源使用效率。推動產業創新政策協同,促進科技創新券互認互通,擴大適用范圍。實施人才聚集培育行動,建立人才共育共引共用機制,組建區域人力資源服務合作平臺,培養更多適應產業鏈、創新鏈的高層次科研人才和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搭建人才一體化服務平臺,推動科技專家庫共享共用。加強產業機制建設,充分發揮知識產權權益紐帶和信息鏈接功能,助力產業強鏈增效。
(二)聯合打造先進制造業高地。
生物醫藥產業。聚焦協同打造京津冀生物醫藥世界級產業集群,發揮石家莊生物醫藥主導優勢,圍繞抗體藥物、重組蛋白及多肽藥物、新型疫苗、高端制劑、中藥創新藥等重點領域,積極打造醫藥與生物制造相結合的新增長引擎,嫁接京津醫療創新資源,著力提升石家莊生物醫藥頭部引領功能,完善產業發展生態,輻射帶動石家莊都市圈生物醫藥產業加快發展。加強與石家莊生物醫藥產業上下游聯系,提升協作配套和分工合作水平,建強產業鏈條,建設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生物醫藥制造基地。到2035年,石家莊都市圈生物醫藥產業營業收入力爭突破萬億元。
新一代電子信息產業。瞄準國家戰略需求,發揮中國電科產業基礎研究院、中國電科網絡通信研究院創新優勢,強化石家莊創新策源功能,聚焦光電導航、集成電路、智能傳感器等優勢領域,積極承接京津科技成果孵化轉化,爭取國家級衛星通信、能源電子等產業技術平臺布局建設,打造更多科技自立自強的“大國重器”,建成石家莊都市圈新一代電子信息產業發展核心引領區。支持石家莊都市圈內各市發揮產業特色,加強與石家莊電子信息產業錯位發展和協同合作,聯合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新一代電子信息產業集群。到2035年,石家莊都市圈新一代電子信息產業營業收入力爭突破萬億元。
先進裝備制造產業。圍繞軌道交通、工程裝備、汽車、智能家電、安全應急裝備等重點領域,推動產業鏈橫向錯位、縱向分工協作,打造一批先進裝備制造產業集群。重點支持石家莊聯合周邊城市發展城軌車輛、有軌電車等軌道交通裝備、應急救援智能裝備,推動石家莊工業泵、邢臺通用機械、衡水道橋裝備等特色工程裝備鏈式聚集發展,支持石家莊等地智能家電基地吸引關聯配套企業集聚發展,夯實邢臺軸承、辛集精密鑄造等通用零部件產業基礎配套能力,提升產業鏈供應鏈安全性穩定性,共同打造中國北方重要的先進裝備制造產業集群。到2035年,石家莊都市圈先進裝備制造產業營業收入力爭突破萬億元。
先進新材料產業。聚焦國家重大發展戰略及產業高端材料需求,重點打造鐵基新材料、化工新材料、建筑新材料等新材料產業鏈。推動石家莊、邢臺等地著力打造高端專用鋼材、增材制造金屬粉末等鐵基新材料產業鏈,推動石家莊、定州、邢臺、衡水等地聯手打造以光學材料、特種工程材料、高端工程橡膠、新能源鋰電材料等為主的化工新材料產業鏈,依托石家莊、邢臺等地玻璃、水泥、陶瓷等傳統建材產業聯合打造以節能光伏玻璃、墻體保溫材料、裝配式建筑等為主的新型建筑材料產業鏈。到2035年,石家莊都市圈先進新材料產業營業收入力爭突破5000億元。
現代食品和糧食深加工產業。適應食品健康、營養、方便消費新需求,聚焦乳制品、休閑食品、功能食品、預制食品等重點領域,建設一批特色食品產業聚集區,聯合打造京津冀現代綠色食品生產供應基地。支持石家莊、邢臺、衡水、定州等地建設優質乳品產業基地,推動地方傳統美食、小吃等預制化食品轉型。到2035年,石家莊都市圈現代食品產業營業收入力爭突破5000億元。
建設京津冀數字經濟新高地。以石家莊為主陣地,推動河北正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河北鹿泉經濟開發區和石家莊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錯位發展,加快建設大數據中心、智能傳感器研發中心、數字新媒體中心、國家化合物半導體技術創新北方中心、半導體設計公共服務中心等平臺。大力發展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加快布局半導體外延、芯片設計制造、陶瓷封裝、微波器件、衛星導航、應急通信、激光雷達等產業,打造半導體、網絡通信、汽車電子三大全產業鏈。推動重點產業數字化轉型,支持制造業企業系統化、圖譜化、標準化推進數字化轉型,推進企業級、行業級、綜合性工業互聯網平臺建設,積極引導制造企業上云上平臺,培育推廣智能化生產、網絡化協同、個性化定制、服務化延伸、數字化管理等新業態新模式。提升政府治理和公共服務數字化水平。支持邢臺、衡水等地打造各具特色的工業互聯網應用平臺。
推動未來產業加快發展。著眼全球科技前沿,主動拓展產業新賽道,超前規劃和布局一批引領發展方向的未來新興產業,打造經濟增長新引擎。依托集成電路、通信導航、智能傳感器等產業優勢,推動人工智能、太赫茲、元宇宙、光電子、第三代半導體等技術突破與產業化,布局低空經濟、先進遙感、衛星運營等空天信息產業,培育壯大物聯網、區塊鏈、鴻蒙歐拉、虛擬現實與增強現實(VR/AR)等數字產業,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下一代電子信息產業集群。面向未來生命健康和醫療需求,加強生物醫藥基礎研究和原始創新,重點在基因技術、細胞治療與再生醫學、合成生物、腦科學與腦機接口等細分領域實現突破,加快推進細胞與基因治療藥物的開發和商業化進程,為生命醫藥產業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瞄準前沿新材料需求,重點探索在先進儲能材料、金屬新材料、化工新材料、石墨烯、碳纖維、新型納米材料、顯示功能新材料、超寬禁帶半導體材料、新一代生物醫用材料等細分產業實現突破發展。緊盯北京未來產業發展動向,找準契合點和耦合點,推動未來信息、未來健康、未來能源、未來材料、未來制造、未來空間等創新成果孵化和產業化。
強化產業發展協作平臺。推動園區提檔升級,持續提升園區承接承載能力,深化“開發區+公司”“標準地”和審批制度等改革舉措,強化園區績效管理,實施“騰籠換鳥”策略,盤活低效園區,探索降低用地、用能成本路徑,打造一批具有堅強配套能力的低成本園區。提升園區發展能級,推進石家莊“四輔”組團及五大產業片區與主城區的快速干道建設,強化交通對產業的支撐服務功能,推動石家莊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等國家級園區建設成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高水平園區,力爭跨入萬億園區行列,鼓勵石家莊經濟技術開發區、河北衡水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河北邢臺經濟開發區等具備條件的省級開發區申報國家級園區,打造一批五千億級園區,強化園區間產業協作,加強上下游產業配套銜接,優化產業發展生態,探索開展協同招商模式,更好承接京津科技溢出效應和產業轉移。加強園區合作共建,探索在跨市縣臨界地區、交通廊道沿線地區以及產業協同發展基礎好的地區合作共建產業園區。創新園區協作模式,鼓勵“飛地園”建設,積極探索“共建共享”“產業導入”“委托管理”“雙向飛地”等園區合作模式,鼓勵河北自貿試驗區正定片區、石家莊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等國家級園區發揮政策優勢,吸引周邊地區企業在園區設立科創飛地、總部基地等“飛地園”,探索成本共擔和利益分成、人才共享和聯合創新等機制,促進園區資源共享、優勢互補、聯動發展。
(三)構建現代商貿物流基地。
打造國家重要的區域物流基地。加強國家物流樞紐建設,推動錯位發展和功能互補,構建內外聯通、高效暢達“一樞紐四基地”物流網絡。強化石家莊區域物流核心引領功能,持續推動石家莊復合型現代流通戰略支點城市和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城市建設,加快建設石家莊經濟技術開發區、欒城區、鹿泉區、正定縣、高邑縣、新樂市等六大物流聚集區,推動北京大興國際機場口岸功能向正定國際機場拓展,強化空鐵聯運、集散分撥、應急物流、國際物流等功能,重點布局國家骨干冷鏈物流基地、區域快遞物流總部基地、供應鏈物流服務基地,打造國家綜合貨運樞紐補鏈強鏈城市和京津冀重要商貿物流中心。推動邢臺、衡水、定州、辛集等骨干物流節點城市建設,打造一批現代化、智慧化物流園區,提升重點縣城物流樞紐集散功能,暢通城鄉間物流通道,形成多層次、多功能、一體高效的現代物流發展格局。
提升物流服務功能。完善物流服務網絡,推動形成內外聯通、安全高效、智慧綠色、區域協同的服務體系。提升生產型物流服務功能,聚焦鋼鐵、化工、裝備制造、醫藥等產業物流發展需求,推進供應鏈物流企業倉配一體、共同配送,大力發展多式聯運,構建產業鏈上下游一體化發展的物流服務體系,培育形成一批綜合性購產銷物流基地。完善生活服務配送體系,依托中心城區、縣城及重點鎮,加強基礎型、公共型物流設施建設,推動郵政、電子商務、倉儲、運輸等領域物流企業集聚式發展,構建以中心城區為核心的圈層化多級配送網絡。提升農產品物流服務品質,推動冷鏈物流企業打造“田頭+直銷+網絡”的多層次倉儲保鮮冷鏈物流體系,推廣“生鮮電商+冷鏈宅配”等冷鏈物流服務模式,實現生鮮農產品冷鏈物流服務全程化。推動物流園區資源整合,鼓勵大型物流園區完善“一站式”服務功能,搭建物流園區合作平臺,形成物流園區骨干網絡。
共建京津冀高品質消費新高地。提升石家莊城市消費能級,深入實施消費品“三品”戰略,持續擴大“一帶三區十街”品牌影響力,加快引進一批國際優質零售企業、國內外潮流品牌,發展首店首發經濟,建設國際時尚消費集聚地,創新城市消費業態,發揮石家莊灣里廟步行街全國示范街引領作用,爭創一批國家級、省級示范步行街,在高鐵片區、太平河城市片區布局建設一批高端商業綜合體,推動餐飲購物、文體娛樂等產業創新升級,著力培育美食經濟、網紅經濟、“后備箱經濟”等時尚消費業態,打造區域時尚消費中心。完善縣城商業設施,支持大型零售優質企業在石家莊都市圈連鎖化布局,聯合營造高品質消費空間。
(四)共建現代商務服務高地。
持續優化金融服務。以石家莊自強路金融街為核心,加快金融聚集區建設,高效集約配置金融服務資源,大力發展科技金融、綠色金融、普惠金融、養老金融、數字金融,積極探索供應鏈金融等新興金融業務,打造全省綜合金融服務中心。規劃建設正定金融聚集區,加快招引國內外金融機構落戶,提高電子商務國際結算等跨境金融服務水平,打造國際化、數字化金融服務高地。完善邢臺、衡水等地金融機構網點布局,增強金融機構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
高水平舉辦賽事會展活動。提升石家莊國際會展中心功能,創新市場化運營模式,持續辦好數博會、絡病學大會等國際性展會,主動承接國家級展會、行業高端會展活動,打造京津冀重要的國際會展中心。發揮其他城市會展中心作用,圍繞“展、會、節、賽”四大領域,推動展覽展示拓規模、會議論壇提檔次、節慶活動上水平、賽事演藝增品質,做強特色鮮明的專業性展會,有效提升文化旅游展會,積極申辦中國農產品交易會,大力提升對外交流和宣傳推介功能,著力打造國內外中高端會展目的地新名片。
培育壯大新興服務業態。圍繞產業發展需求,積極發展總部經濟、工業設計、檢驗檢測等新興服務業。充分發揮中心城區高端要素聚集優勢,吸引聚集一批企業集團設立區域性總部和研發總部、營銷總部、結算中心等功能性總部,全力爭取央企總部落戶,利用優勢資源打造一批高端高新產業總部基地。推動工業設計賦能發展,加快提升重點產業、優勢產業集群設計創新能力和水平。支持省級以上產業集群建設完善專業化檢驗檢測中心,提升服務企業能力。
(五)打造優質農產品生產供應基地。
穩定提升糧食綜合生產能力。落實國家糧食安全戰略,堅持藏糧于地、藏糧于技,鞏固和提升對京津冀糧食安全的保障能力。持續加強高標準農田建設,逐步把具備條件的永久基本農田建成高標準農田,加大農田水利氣象設施建設力度,加強石家莊、邢臺等地小麥、玉米生產能力建設,重點推廣節水抗逆優良的強筋小麥品種和青貯玉米、優質蛋白和糧飼兼用玉米品種。加強農業氣象防災減災能力建設,強化農業科技和裝備支撐,實施糧食機械裝備提升工程,推廣“全程機械化+綜合農事”等農機服務新模式,推動省農林科學院、河北農業大學等科研院所與育種企業聯合開展育種、栽培等關鍵技術研發。保障糧食質量安全,深入實施優質糧食工程,強化糧食質量安全監管。深化糧食儲備管理機制,加快完善糧食應急保障網絡,逐步形成石家莊都市圈內各市縣聯動、政府企業協同、更加便捷高效的糧食安全保障體系。
建設特色農產品供應基地。保障“菜籃子”高品質供應,布局建設一批規?;卟?、生豬、奶牛、肉羊、禽蛋等“菜籃子”工程,打造區域一體化供應配送平臺。依托衡水、定州等地設施蔬菜基地,爭創高品質果蔬產業示范區,推動果蔬產業專業化、連片化發展,重點推動衡水市高品質果蔬產業基地、定州“菜籃子”供應基地等建設,實施“凈菜進京”工程,扎實開展“六進”行動,打造環京津、環省會設施蔬菜產業集群。大力發展精品水果,依托晉州市鴨梨、趙縣雪花梨、信都區漿水蘋果“抗大紅”、深州市蜜桃、辛集市黃冠梨等特色農產品優勢區域,加強特色產業精品示范基地建設,培育一批溢價能力強的高端精品水果,建設冀中平原精品梨產業集群、太行山百里蘋果產業帶、太行山薄皮核桃產業帶等一批果品產業集群。加快發展標準化規模養殖,推動形成一批規模養殖優勢產區。推動農業產業化優質企業發展,逐步壯大農業全鏈條發展主體。
加強農業品牌質量建設。深入實施農業生產“三品一標”提升行動,實施區域公用品牌培育工程,對照國際先進標準,推行標準化生產,針對雪花梨、蜜桃、辣椒、小麥、小米、酸棗仁、連翹等有影響力的農產品,聯合打造區域公用品牌。加強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培育,積極引導農業產業化優質企業、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等經營主體依法依規申請商標注冊,培育發展自主商標品牌。提升農產品標準化生產水平,加強良種和技術推廣,推進綠色、有機認證與管理,推進地理標志商標注冊和產品認定,推進名特優新產品培育,強化農業品牌原產地保護,加快推進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建設。加強農產品氣候品質評價工作,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體系建設,逐步實現品牌農產品全過程追溯管理。促進農業與數字化融合發展,做好智慧農業示范點建設工作。優化農產品質量監管,強化農業聯防聯控監管機制建設。
六、協力建設品質美好生活圈
(一)推進基本公共服務便利化。加強政務服務聯通互認,拓展服務事項線上線下業務辦理渠道,推動河北政務服務網石家莊子站開設“石家莊都市圈通辦專區”,逐步擴大政務服務事項網上通辦范圍。強化社會保障接軌銜接,有序拓展社保卡居民服務“一卡通”應用場景,推動社會保障、社會服務等重點領域數據共享,探索推進居民電子健康檔案和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跨區域信息共享和轉移接續,加快實現民生保障事項“一地受理、一次辦理”。構建高質量就業公共服務體系,完善跨區域轉移就業協作、勞動保障監察聯合執法機制,加快智慧就業平臺、創業培訓和職業發展網絡平臺建設,實施靈活就業市場提升工程,促進石家莊都市圈內各市人力資源有序流動,打造“15分鐘就業服務圈”。探索構建面向全體勞動者、全職業生涯、全過程銜接的終身職業技能培訓體系,建立健全技能培訓與區域產業發展對接機制。加強大病保險、醫療救助服務和信息對接,推進異地居住退休人員數據共享,探索河北和山西跨省醫療檢查結果共享互認。推進完整社區建設,補齊社區服務設施短板,完善社區服務功能。深化城市一刻鐘便民生活圈建設,打造規范有序、商居和諧的便民生活圈,逐步實現城市社區的全覆蓋。研究推動城際客運公交化運營,構筑“軌道+城際公交”高品質快速化交通運輸服務體系。
(二)共享優質教育資源。
推動基礎教育合作發展。協同推進教育資源優勢互補和有序流動,加強區域、城鄉、學段間動態調整和統籌調配,建立同人口變化相協調的供給機制。統籌中小幼學校規劃建設,加快建設一批條件較優、質量較高、群眾滿意的新優質中小學校和幼兒園,推動學前教育優質普惠發展,加快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擴大普通高中教育資源供給。深入擴大優質教育資源覆蓋范圍,深化校長和教師交流合作,鼓勵優質學校通過建立教育集團、城鄉學校共同體、對口幫扶等方式,帶動薄弱學校協同提升素質教育實施水平,促進區域基礎教育質量整體提高。采取同步課堂、聯合教研等模式,促進優質線上教育資源全域共享。
協同打造職業教育高地。聚焦石家莊都市圈產業發展特色和人才需求,發揮石家莊、邢臺等地職業教育優勢,共建以產業需求為導向的職業教育體系。深入實施“雙高計劃”,引導職業教育資源逐步向產業和人口集聚區集中,鼓勵有條件的市加快現代職教園區和社區學校建設。支持企業深度參與職業學校教學改革,大力發展生物醫藥、信息技術、先進裝備制造等產業急需專業和家政、健康、養老等民生緊缺專業,優化職業學校專業設置,推動專業建設與產業轉型升級相適應。推進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統籌布局共享型實訓基地、人才評價基地、職業技能鑒定中心等,鼓勵石家莊都市圈內各市積極爭創國家產教融合試點城市,共筑區域性特色職業教育高地。深入推進全民終身學習活動,擴大優質學習資源供給,推動學習型城市、學習型社區建設。
加速高等教育優質發展。推動高校、科研院所全面合作、協同創新,開展學術交流、學生交流、課程開放、跨校選課、學分互認,聯手打造高水平大學和優勢學科。發揮大學科技園作用,打造服務區域創新發展的成果轉化主陣地,建設一批聯合培養基地,共建共享高水平專業實驗(實訓)室、創新創業教育實踐基地,共同打造石家莊都市圈科研沃土、智力高地。鼓勵具備條件的高校向應用型轉變,建設一批高水平應用型專業。
(三)加強醫療養老合作。
協同提升區域醫療水平。深化與京津等地優質醫療資源合作,鞏固擴大臨床檢驗結果互認試點醫療機構范圍。按照“一院多區”發展模式,推動省級醫療資源向中心城市以外擴容,依托當地現有醫療衛生機構,通過多種合作方式,支持開展專科協作、遠程醫療等醫療合作,提升醫療服務能力和水平,支持二級以上綜合性醫院設立老年醫學科,開展老年期常見病、慢性病等防治工作。加強縣域醫共體建設,推動資源下沉,在基層推廣醫學人工智能輔助診療系統,提升基層醫療機構綜合服務能力。建立疑難重癥會診和轉診綠色通道,完善急救醫療網絡聯動協作機制。
共筑公共衛生安全屏障。加強區域公共衛生應急管理,堅持防治結合、聯防聯控、群防群控,健全平戰結合的公共衛生應急管理體系運行機制,搭建公共衛生應急管理信息平臺,增強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對處置能力。完善公共衛生防控體系,健全“分層分級、防治結合、平急結合、中西結合”的公共衛生防控救治網絡,推進疾病預防控制機構標準化建設,建立“氣象+醫療”的多疾病風險預警業務體系,提升縣級醫院傳染病救治能力。完善疾控機構和醫療機構協同監測機制,健全重大公共衛生事件醫療救治制度。加強血液安全管理,強化政府責任,將區域內采血點納入城市規劃,健全完善優質高效血站服務體系,加大宣傳力度,營造全社會支持參與無償獻血的良好氛圍。深入開展愛國衛生運動和健康河北行動,倡導文明健康生活方式。積極發揮村(居)民委員會公共衛生委員會作用,促進社會共治。
共享健康養老服務資源。推動優質養老資源縱深布局,鼓勵優質養老機構在石家莊都市圈建立連鎖機構,推進健康服務產品共享。瞄準京津及周邊市場,加快布局一批醫養產業綜合體和高端醫養服務基地,支持二級及以上綜合性醫院設立老年醫學(病)科,開展老年病、慢性病等防治工作,創新醫養結合發展模式,打造京津冀康養新高地。開展全民健身運動,布局一批全民公共健身服務設施、體育公園、健身步道等場地設施,加快石家莊市橋西區全民健身中心、滹沱河體育公園等項目建設,共同打造城市社區“十分鐘健身圈”。
(四)推進韌性都市圈建設。
協同提高公共安全保障能力。完善跨區域社會治理體系,加強社會治理合作,深入推進依法行政和社會治理精細化,加強跨界地區城市管理聯動、邊界聯檢和信息共享。聯合實施安全生產專項整治行動,建立健全安全生產責任體系和聯動長效機制,協同防范遏制重大安全生產事故發生。共建公共安全保障體系,加強高層建筑、大型商業綜合體、地下空間等重點領域消防安全治理,針對交通運輸、城市建設、產業園區等領域開展常態化安全生產風險排查,協作加強食品藥品安全監管、重點農產品全程追溯,聯合開展交通、消防和安全生產檢查。建立健全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維護社會穩定、行政執法等協作機制,構建立體化、法治化、專業化、智能化的社會治安整體防控體系。
協同提升防災減災能力。完善重大災害事件預防處理和緊急救援聯動機制,加強極端氣象災害監測預警能力建設,提高氣象災害防御能力和氣候韌性水平,統籌布局區域性應急救援基地和物資儲備中心,加強易受災地區應急物資配備,建立應急協調平臺,加強跨地區信息共享和應急演練、緊急救援合作及應急隊伍建設,強化雄安新區上游防災能力建設,推動防災減災救災一體化。
七、共筑藍天碧水凈土的生態環境
(一)共建山水秀美宜居家園。
優化生態空間格局。構筑“山湖相映、兩廊貫通、綠網支撐”的生態空間格局。共保共治太行生態,發揮西部山區縣自然生態優勢,加強與山西平定縣、昔陽縣等地合作,重點實施山體、水體修復,人工造林和水土保持等工程,全面劃定河湖管理范圍,加強河湖水域岸線空間管控,筑牢生態屏障,加大衡水湖保護修復和湖岸帶生態修復力度,恢復濕地生態功能和生物多樣性,打造城市生態綠心,營造山湖相映的生態景觀。全面落實河湖長制,有序推進幸福河湖建設,協同推進滹沱河、滏陽河流域堤防建設、河道整治和生態修復,構筑兩廊貫通的生態綠廊。依托東部平原河流水系、交通綠廊等骨干廊道,串聯自然保護區、自然公園,有機連接城市綠地、農田林網植被等生態斑塊,構建綠網支撐的生態網絡。
聯手加強生態修復和保護。加強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統治理,協同推進露天礦山生態修復和綠色礦山建設,加強重要濕地保護與修復。加強水域陸域生物多樣性保護,在太行山、滹沱河、滏陽河等重點區域實施常態化觀測,統籌就地保護和遷地保護,加強華北豹、青頭潛鴨、杓蘭等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及其棲息地、原生境的保護修復。合理科學劃定生態緩沖帶,保護維持現有核心生境,因地制宜恢復水生植被。
優化城市綠色開敞空間。積極建設綠色低碳、環境優美、生態宜居、安全健康、智慧高效的美麗城市,持續提升石家莊、邢臺等國家園林城市形象。科學規劃布局城市綠環綠廊綠楔綠道和通風廊道,因地制宜劃定和開放草坪綠地和林下空間,串聯城鄉游憩、休閑等綠色開敞空間,增強城市通透性和微循環能力。優化綠地空間布局,打造高品質城市中心公園,推進濕地公園、郊野公園、城市公園、街心公園、口袋公園等規劃建設和提升改造,健全布局合理、增彩延綠、形態豐富的多層次公園綠地體系。加強寧靜小區建設,加快解決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噪聲、餐飲、油煙、惡臭污染等問題。
(二)共同推進環境污染治理。
加強大氣污染聯防聯控。完善大氣污染聯防聯控機制,建立交界區域大氣環境共建共管機制,統一規劃建設細顆粒物(PM2.5)和臭氧協同監測網絡,推動石家莊都市圈內各市細顆粒物濃度持續下降,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氣。聯合加強污染物源頭把控,嚴控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揮發性有機物排放總量。不斷優化能源結構、產業結構和交通運輸結構,推進工業綠色微電網建設,強化先進電能替代技術推廣利用,提升企業電氣化水平,控制鋼鐵、水泥、焦化等行業新增產能和加強超低排放改造,加大城市周邊電廠余熱利用項目建設力度,加快推進主城區燃煤(氣)鍋爐替代,統籌推進壓能、減煤、治企、降塵、控車、增綠等重點任務。開展大氣污染防治聯合執法,探索交界地帶重污染天氣協同預警,推動石家莊都市圈內各市空氣質量綜合指數持續向好。
協同推進流域治理。開展滹沱河、滏陽河等跨市河流斷面監測和上下游聯防聯治,共治重要跨界河流河道。加強生態用水保障,優化用水結構,減緩地下水超采壓力。推動滹沱河生態改善、全線通水,增強補水供水能力。完善排污口長效監管機制,聯合推進主要河流干流及重要支流入河排污口整治。健全跨市流域上下游突發水污染事件聯防聯控機制,實現水環境治理城鄉全覆蓋,全面消除城市和農村黑臭水體。協同建立環境資源審判組織體系,推進環境執法司法協調聯動。
聯合開展土壤污染防治。強化污染源頭治理,開展受污染農用地溯源整治,加強工業企業土壤污染風險防控,強化企業拆除活動污染防治監管。優化污染地塊及搬遷遺留污染宗地再利用監管,推進農用地安全利用,加大優先保護類耕地保護力度,嚴厲查處向農田施用不符合標準肥料,對受污染耕地定期開展受污染耕地農產品質量監測和安全利用效果評估。
推進固體廢物協同處置。加大源頭共管力度,統籌固體廢物處置能力,推動區域固體廢物利用處置能力與產廢情況總體匹配。優化固體廢物處置設施布局,支持深澤工業危廢無害化和資源再生基地建設。完善危險廢物利用處置設施,加快構建以焚燒工藝處置為主和其他工藝處置為補充的醫療廢物處置體系。共同推進固體廢物源頭減量和資源化利用,高質量推進“無廢城市”建設。
(三)聯合推動碳達峰碳中和。
協同推動重點行業實現碳達峰。穩步推進能耗雙控制度向碳排放雙控制度轉變,堅決遏制“兩高一低”項目盲目發展。推進鋼鐵行業突破低碳工藝技術瓶頸,推動可再生能源在鋼鐵行業的應用?;ば袠I提高能效,減少行業碳排放,提供低碳和可循環利用的化工產品,引領上下游行業全生命周期共同減排。引導建材行業向輕型化、集約化、制品化轉型,加強低碳建材產品研發應用。推動現有園區開展循環化改造和節能降碳改造,加強大宗固體廢物綜合利用,支持符合條件的城市(園區)爭創碳達峰試點城市(園區)。
推進重點領域綠色低碳發展。推進減污降碳協同增效,探索開展多污染物與溫室氣體協同治理,推動建立縣域間減污降碳協同增效協作機制,全面推進重點領域減污降碳協同增效。開展城市、產業園區、重點行業等多層次協同創新,全面提升多污染物與溫室氣體協同控制水平??刂乒I領域碳排放,推動低碳、零碳技術替代傳統高碳技術,升級鋼鐵、建材、化工領域工藝技術,嚴控工業二氧化碳排放,推動煤電、煤化工等行業開展減排示范工程。大力發展低碳交通和綠色交通,推動石家莊都市圈內各市提高公交、出租汽車、貨車等營運車輛的新能源、綠色能源、低碳能源等的應用比例,持續降低新生產汽車的燃料消耗及二氧化碳排放量。推動建筑領域節能減碳,穩步提高新建建筑和基礎設施節能標準,推進既有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綠色節能改造,有序發展被動式超低能耗建筑和裝配式建筑,建設綠色低碳城市。
協同推動可再生能源應用。調整優化能源供給結構,原料用能和可再生能源消費不納入能源消耗總量和強度控制,創造條件盡早實現能耗“雙控”向碳排放總量和強度“雙控”轉變。實施終端用能清潔化替代,完成種養殖業及農副產品加工業燃煤設施清潔能源替代。推動交通領域燃料替代,實施以電代油、以氫代油,持續控制交通領域成品油消費,布局“綠電交通”。在產業園區、公共機構、建筑、交通基礎設施空地推廣使用分布式光伏發電系統,適度發展風電,逐步構建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對以煤、重油等為燃料的設施及領域,加快使用清潔低碳能源以及工廠余熱、電力熱力等進行替代。加強與山西省能源合作,共建一批電力設施,強化電力供應保障。健全廢舊家電等再生資源回收體系,推動再生資源回收行業轉型升級。
(四)加強環境影響評價。
依法依規開展環境影響評價。全面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影響評價法》《規劃環境影響評價條例》《建設項目環境保護管理條例》等生態環境保護相關法律法規要求,銜接落實區域生態環境分區管控要求,依法依規開展環境影響評價工作。規劃實施過程中始終堅守生態優先,“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在對自然資源、人文資源、社會資源實施規劃時,加強環境影響分析,對可能造成跨行政區域生態破壞、環境污染、資源消耗等不良影響進行監測評估,強化生態環境分區管控,限制與相關規劃和要求不符的內容,降低不良生態環境影響。
強化生態環境分區管控。充分銜接石家莊都市圈內各市已發布實施的生態環境分區管控成果,建立生態環境準入清單,實施差別化生態環境管控。統籌城市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控制大規模、高強度的工業和城鎮建設,嚴守生態環境底線,確保生態功能不降低,提升“兩高”產業清潔生產和污染防治水平,加強城鎮生活源和面源治理。落實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強化水生態、水環境、水資源系統化管控,加強崗南—黃壁莊水庫、南水北調等飲水通道水質安全與風險防控和地下水嚴重超采區管控。對生態空間依法實行區域準入和用途轉用許可制度,嚴格控制各類開發利用活動對生態空間的占用和擾動。
降低不良生態環境影響。積極推進土地利用方式轉變,嚴格土地使用標準和節約集約評價,合理優化土地利用結構和空間布局,強化重大建設項目節約集約用地的剛性約束,新上項目達到國內同行業當前節約集約用地的先進水平。對納入規劃的重大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的項目依法履行環境影響評價,嚴格土地、環境準入,合理開展項目選址或線路走向設計。密切跟蹤規劃實施和項目建設對區域生態系統、環境、人民群眾健康產生的影響,建立統一、高效的環境監測體系和跨區域環境污染與生態破壞聯合防治協調機制,對可能造成跨區域環境影響的重大項目進行統一協調。加強規劃實施中生態環境保護,把環境影響問題作為規劃實施評估的重要內容,有效預防重大不良生態環境影響的產生,制定規劃區域資源能源可持續開發利用、環境質量改善等目標、指標性管控措施,探索多元補償機制,嚴格落實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建設生態環境損害賠償修復基地。把碳達峰、碳中和納入經濟社會發展中,降低碳排放強度,不斷提高適應氣候變化能力。促進水資源節約保護和合理開發利用。貫徹落實水資源剛性約束要求和“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產”原則,加強規劃實施對水資源水生態影響等方面分析,建立健全建設項目水資源論證制度、規劃水資源論證制度和水資源論證區域評估制度,確立水資源開發利用控制、用水效率控制和水功能區限制納污“三條紅線”,保證區域需水規模和用水效率指標合理性、水資源配置方案可行性、合理性以及與流域綜合規劃、水資源綜合規劃的符合性和協調性。推進排污權、碳排放權市場化交易,積極探索、規范推進水權交易。
八、聯手推進文化旅游一體化發展
(一)聯手打造“1+2+N”文化旅游發展格局。
協同構筑太行山文化旅游康養帶。以石家莊、邢臺市為重點,以太行山高速為主軸,整合紅色文化、民俗文化等多元文化類型,傳承弘揚“太行精神”。將西柏坡打造成集教育、休閑、養生、度假、體驗為一體的綜合旅游目的地,推動紅色旅游融合發展,做好冀南革命紀念館、沕沕水水電站等紅色旅游資源有效保護和開發,推出太行紅色旅游精品線路。發揮太行山森林、溫泉和中草藥等資源優勢,依托嶂石巖、邢臺大峽谷等景區,暢通沿山主要景區景點連接線,鼓勵沿線開發精品民宿和度假酒店等山地度假旅游產品,積極引入醫療、康養、保健等新業態,形成串珠狀太行山精品休閑旅游帶,打造“壯美太行”品牌。推進“景區+特色村落”“景區+特色城鎮”,推動鄉村旅游連點成線、連線成片發展。
攜手建設滹沱河文化旅游休閑走廊。突出濱水特色和文化資源特色,整合西柏坡、中山古國遺址、塔元莊、正定古城、魏征故里、深澤滹沱碼頭等景區景點,加快東垣古城、工業遺址公園等項目建設,推動滹沱河旅游風景道向東延伸,開發沿線濱水休憩、文化休閑、房車露營、主題娛樂、研學體驗等旅游新業態,打造人文自然交融、特色魅力凸顯的文化旅游休閑帶。
共同開發滏陽河文化旅游休閑走廊。加強沿線文化遺產保護和合理利用,加快衡水湖、滏陽河調蓄工程以及流域沿線濕地公園、農業觀光園等景區建設,大力推動文化旅游融合發展,展示滏陽河沿線華夏文明發展演變史,打造古跡踏尋、通航觀光、林果采摘等文化旅游融合旅游休閑帶。
精心打造N個高品質旅游景區。以5A、4A景區為重點,全面提升景區設施和服務品質,著力打造一批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精品景區,塑造旅游競爭新優勢。全力提升西柏坡等5A景區品質,深挖文化內核,豐富旅游業態,推動古城文化游、生態觀光游、沉浸體驗游與特色食宿聯動發展。推動東方巨龜苑、趙州橋、前南峪生態旅游區等4A景區改造升級,提升公共設施和配套服務,完善標識系統,做好周邊風貌控制,推進景區網絡全覆蓋,推動正定古城爭創國家5A級旅游景區。
(二)共同推進文化旅游融合創新。
深耕紅色文化旅游融合產品。深挖紅色文化新時代內涵,深化愛國教育、紅色研學、徒步行走等多形式的主題教育,發展以“一堂課、一部劇、一場戰、一首歌、一份禮”為代表的差異化紅色文化旅游融合產品,打造全國重要的紅色研學基地和紅色愛國主義教育培訓基地。推動以“紅旅+”帶動革命文化和旅游消費相融合,提供參觀游覽、觀演體驗、研學實踐等多樣紅色旅游體驗,開發“沿著太行山,尋找偉人足跡”的精品旅游線路圖。
加強燕趙文化根脈挖掘利用。實施華夏文明尋根工程,開展考古冀中南等一批考古研究項目,加強對伏羲文化、燕趙文化、中山文化、邢襄文化等歷史文化資源的研究挖掘,建設優秀歷史文化資源數據庫,提煉文化符號,傳承優秀基因。支持石家莊、定州、邢臺等地加強歷史文化資源創意開發,建設一批綜合體驗區和公園,鼓勵文物館藏、景區景點、創意設計等深度合作,打造一批華夏文明文創品牌。實施“互聯網+中華文明”行動計劃,深入挖掘董仲舒等歷史名人文化價值和內涵,利用現代技術手段全景展示,增強沉浸式互動式體驗感,講好華夏文明故事。
提升歷史文化遺產影響力。深挖古城歷史文化脈絡,推動古城游與收藏展示、文化體驗、美食美宿等業態融合,打造具有世界影響的古城文化品牌。強化正定縣、邢臺市、定州市、趙縣等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歷史文化街區、歷史建筑和文物的保護傳承利用,加強中山古城等重要考古遺址公園保護開發,開展趙縣禪茶文化和正定禪定文化交流活動,挖掘隆興寺“龍”文化價值,高標準建設一批特色文化街區和園區,注重古城和遺址與現代城市建設的融合,打造古今輝映的獨特城市風貌,支持有關縣(市、區)加強傳統村落保護利用,推動鄉村振興和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推動非物質文化遺產與旅游融合發展,鼓勵利用非物質文化遺產元素進行文創設計,促進定瓷、藥膳、剪紙等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核心技藝在生產實踐中得到傳承,打造富有地方特色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品牌。
共筑精品旅游主題線路?;顟B利用文化旅游資源,深度挖掘紅色文化、古城文化、歷史文化和自然資源價值,加大優質旅游產品和服務供給,促進石家莊都市圈內各市在區域旅游聯動發展上同向發力,共推紅色研學游、古城文化游、名勝古跡游、生態度假游、親水休閑游、養生康養游、現代工業游、鄉村特色游等一批精品旅游線路,精心設計一批周末游、假期游、兒童研學游、青年打卡游、老年健康游等適應不同需求的旅游目的地,植入“景區+游樂、景區+劇場、景區+演藝”等娛樂模式,生動呈現石家莊都市圈山水之美、人文之美、生活之美。
(三)共筑區域文化旅游大品牌。
打造區域文化旅游品牌。大力發展全域全季旅游,以中心城市為統領,邢臺市、衡水市、定州市、辛集市等地為支撐,打造“山水古韻冀中南”文化旅游大品牌,充分挖掘石家莊都市圈內各市文化旅游資源特色,構建“1+N”區域文化旅游品牌體系,為“這么近、那么美,周末到河北”提供重要支撐。高質量辦好各級旅游發展大會,擴大優質增量供給,不斷提升旅游發展大會效應的持續性。積極邀請河北籍體育、文化名人、媒體大咖為家鄉代言發聲,鼓勵河北居民和來冀游客多渠道傳播河北旅游品牌,營造“人人都是河北旅游代言者”的品牌推廣氛圍。深入挖掘城市歷史文化故事,線上線下齊發力,做好城市文化宣傳。
協同培育文化體育賽事品牌。推進文化體育旅游多業態融合發展,依托太行山獨特的自然地貌和豐富的旅游資源,推動旅游與登山、攀巖、穿越、漂流等體育運動相融合,聯合打造山地自行車、極限運動挑戰、競技垂釣等體育運動賽事品牌,培育一批集文化旅游休閑度假、山地拓展運動、田園民宿體驗于一體的旅游目的地。以賽事為媒,大力發展體育賽事經濟,積極申辦國家級和省級運動會,聯合組織太極拳、馬拉松、自行車等體育賽事,提升邢臺梅花拳運動大會國際影響力,叫響君樂寶、衡水湖馬拉松品牌,積極開展城市間5人足球、3人籃球等友誼文體娛樂活動,變賽事流量為經濟“留量”,帶動體育器材、服飾和場地設施等產業加快發展。
打造冀中南特色食宿品牌。協同打造特色鮮明的旅游住宿體系,大力發展主題酒店、特色客棧(民宿)、露營地、智慧酒店等多種住宿形態,積極引入五星級酒店和國際優質酒店品牌,著力打造一批休閑康療、靜心養性民宿和網紅打卡露營地品牌。做好區域老字號特色美食品牌宣傳和推廣,培育一批各具特色的“冀中南味道”健康餐飲品牌,設計開發一批酒禮、農禮、糧禮等特色美食產品伴手禮。做精做優邢臺市天一步行街、太行泉城府前街、冀州老街歷史文化街區等特色街區,建設一批“國家級旅游休閑街區”。
(四)推動旅游市場一體化發展。
強化區域旅游市場合作。立足區域文化旅游資源稟賦,一體化推進文化旅游產業發展,攜手打造資源要素全域流動、供需互補、暢通高效的全域旅游市場。成立石家莊都市圈旅游協作機制,促進文化旅游資源共享、品牌共創、客源共濟、市場共拓、區域共治,打造品牌共同體,挖掘地方氣象景觀資源和氣候生態資源,分場景、分類型、分季節攜手策劃精品旅游路線。推動文化旅游主體聯動,設置旅游景區“聯票”“年票”,促進石家莊都市圈內各市客源互引,協同開展旅游營銷合作,推行城市間城際高鐵“月票”“年票”制度,主動對接廣東、上海、福建、浙江等發達地區,聯合創新出臺引流政策,探索面向全國發行石家莊都市圈旅游聯票機制,努力讓文化旅游市場“火”起來、文化旅游產業“強”起來、文化旅游經濟“旺”起來。
完善區域旅游出行服務體系。聯合完善“中心城區—旅游城鎮—旅游景區(點)—服務驛站”四級旅游集散咨詢服務體系,推動3A級以上景點設置旅游信息咨詢中心,持續深入推進旅游廁所革命,打造一批智慧停車場。構建“快進慢游”的交通網絡,謀劃建設沿滹沱河、滏陽河、太行山等重點景區的慢行優質綠道網絡和石家莊都市圈內各市主城區的快速干線路,統籌推進機場、地鐵、公交、道路客運等交通“零換乘”服務體系,加快旅客聯程運輸發展。大力發展直達景區景點的定制客運班線,綜合利用汽車客運站資源拓展旅游集散功能。完善旅游通道建設,依托太行一號旅游公路,增設自駕游服務設施,開辟石家莊—陽泉城際等旅游公交專線,銜接好景區“小交通”與城際“大交通”,增強旅游交通便利性、通達性。協同推進統一的旅游標識引導系統建設,加大老年人、殘障人士便利化旅游設施建設和信息引導、人工幫扶服務力度,構建山地旅游緊急救援體系,為游客提供旅游安全保障。
推進旅游市場一體化管理。協同開展旅游市場監管行動,打造旅游公共服務監管平臺,加強導游與旅行社管理,健全旅游服務質量評價體系,完善旅游者投訴的有效受理系統,建立旅游公共服務與監管的志愿者隊伍。推動旅游信息基礎設施升級,開發山水古韻冀中南文化旅游APP,實現石家莊都市圈范圍內“一碼(證)暢游”,推動3A級以上景區實現網絡全覆蓋,支持在線旅游、直播云游等文化旅游新業態、新模式,推進景區電子地圖、線路推薦、語音導覽、自助售票、一鍵求助等智慧化服務全覆蓋。實時發布旅游景區游客量、道路出行、氣象預警和提示等信息,為游客提供安心舒適、安全可靠的旅游環境。
九、攜手打造開放合作新高地
(一)共建鏈接全球的國際大通道。
融入鏈接鐵路大通道。依托石家莊國際陸港,重點聯通日韓、歐洲、中亞等國際市場,加強境內外經營網點建設。依托朔黃鐵路、石德鐵路、京廣鐵路、京九鐵路、邯黃鐵路等,對接中歐班列,拓展與二連浩特、滿洲里、同江等口岸合作范圍。加強與西安、鄭州、烏魯木齊、連云港等地主要國際班列平臺公司協同聯動,打通面向新亞歐大陸橋的國際貨運班列運輸網絡,加速融入“連通東西南北、網絡覆蓋全球”的國際物流大通道。加強國際班列品牌建設,打造“數字班列”“冷鏈班列”等特色品牌。
拓展陸海聯運大通道。打通石家莊都市圈—黃驊港出海通道,加快推進朔黃鐵路定州物流集散中心建設,完善邯黃鐵路沿線貨運設施及站點建設,推動黃驊港與石家莊國際陸港雙港聯動,提高鐵海聯運通達性和便利性。與特色產業外貿轉型升級基地建設相結合,積極引導天津港、青島港等沿海港口在石家莊都市圈內布局內陸港,與石家莊國際陸港互聯互通,進一步完善大通關服務功能,暢通海上絲路。支持石家莊國際陸港加快建設鐵路集裝箱中心站,深度融入東南亞、印度洋物流網絡。
鞏固提升航空大通道。加快推動石家莊正定國際機場國際航線航班恢復,按照行業規劃定位和地方對外交往實際需求穩定發展至周邊地區航線,提升短途國際航線的規模優勢。暢通華東、中南、西南等國內主要貨運樞紐的航空物流通道,根據點對點貨運需要構建面向貨源地或目的地國家的航空貨運網絡。
(二)聯合打造高能級開放大平臺。
高質量推進河北自貿試驗區正定片區建設。發揮自貿試驗片區先行先試的創新優勢,突出保稅功能,積極對接國際高標準經貿規則,深化改革創新,圍繞生物技術和生命健康、航空、智能裝備制造等優勢產業,在發展臨空產業、現代物流、現代服務業、優化金融產品與服務、數字經濟等方面先行先試,形成一批關鍵性創新成果。支持河北自貿試驗區正定片區加快引進金融機構總部、中外資金融分支機構、金融中后臺服務機構等,完善國際金融服務功能。支持符合條件的綜合保稅區在確有需求時按程序申請擴區,將擬申建的指定監管場地、口岸醫藥物流中心納入機場紅線范圍內,完善石家莊綜合保稅區服務功能,推動機場與綜合保稅區功能疊加,大力發展倉儲及加工制造,推動發展符合要求的研發、物流、檢測、維修等業態。支持石家莊正定國際機場加快申建肉類、冰鮮水產品、水果等海關指定監管場地,加快建立適應高端制造業和研發維修等生產性服務業發展的政策環境,進一步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鼓勵石家莊都市圈內各市、縣開發區及符合條件的企業在河北自貿試驗區正定片區及石家莊綜合保稅區開展研發、出口加工業務。
合力推進國際陸港建設。加快推進石家莊國際陸港基礎設施提質擴規,以石家莊國際陸港為始發點組織班列常態化運行,鞏固提升中歐班列現有線路開行班次和密度,吸引周邊支柱型外貿企業及第三方物流服務商。推動石家莊國際陸港納入鐵路集裝箱運營體系,拓展與境外優質企業的戰略伙伴關系,提升回程攬貨量,提高貨物附加值,支持石家莊國際陸港在符合條件的情況下申請設立綜合保稅區,加快建設國際班列區域樞紐。加強石家莊國際陸港與邢臺、衡水、定州等地二三級鐵路物流基地聯動,整合冀中南及周邊貨場量少、散點發送的運輸服務,引導貨源向鐵路通道集聚。
高水平建設跨境電商服務平臺。提升國際郵件互換局(交換站)功能,推進石家莊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建設,通過提供用地、倉儲租賃、人才培訓等支持,培育并引進一批跨境電子商務平臺、經營者、配套服務商。依托河北自貿試驗區正定片區、石家莊綜合保稅區和保稅物流中心(B型)等開放載體,吸引中國互聯網100強企業入駐,建設一批輻射強、能級高、有特色的跨境電商產業園區。積極發展產業帶賦能跨境電商模式,帶動寧晉服裝、定州體育用品等特色產業帶出口。
共同培育外貿轉型升級基地。實施外貿轉型升級基地能級提升工程。加快培育壯大石家莊生物醫藥、辛集服飾等一批產業基礎雄厚、區域特色鮮明的外貿轉型升級基地,擴大特色產品出口規模。支持符合條件的外貿轉型升級基地申請設立保稅倉庫,依托高校、科研院所、貿促機構、行業商協會、專業服務機構和優質企業,搭建研發、檢測、營銷、信息、物流等公共服務平臺。加快推動石家莊正定數字經濟大數據服務平臺和應用開發中心建設,支持正定申建國家數字服務外貿轉型升級基地。依托特色優勢農產品生產區域,重點建設一批蔬菜及食用菌、鮮桃、鮮梨等優勢農產品外向型產業集聚區,推動擴大進出口規模。
(三)協同加強跨區域戰略合作。強化與周邊地區聯動發展,暢通交通聯系,建立協作共商機制,在公共服務、能源保障、文化旅游融合等領域開展戰略合作,形成石家莊都市圈向西輻射的功能協作區。推進與山西、陜西、河南、山東、內蒙古等周邊省份在能源、文化旅游、物流等領域開展跨省域交流合作,加強與中原城市群協同聯動,共筑石家莊都市圈省際交匯區域發展經濟帶。積極對接粵港澳大灣區、長三角等先進地區,共建跨區域合作產業園和“飛地”型園區,采取“園中園”、援建、托管、股份合作等模式,承接產業組團式、鏈條式、集群式轉移。
(四)共同打造一流營商環境。以市場主體需求為導向,創新體制機制,提高政務服務能力和水平,高標準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營造更加公平有序的市場環境,全面落實全國統一的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制度,加快實現“證照聯辦”“一證多址”和涉企經營“高效辦成一件事”,深化招投標“雙盲”改革,降低企業制度性交易成本。建設高效便捷的政務環境,深化投資審批制度改革,完善以告知承諾為基礎的審批制度,強化數字技術與政務服務深度融合。優化要素保障環境,著力提升建設用地保障效率、產業人才供給規模、金融服務產業發展水平、科技創新支撐能力,降低公共資源保障成本,促進數據開放共享。構建更加公平公正的法治環境,推動營商環境領域立法研究工作,健全行政執法與司法相銜接的市場監管機制,從產權保護、市場準入、公平競爭等方面保護各類經營主體合法權益,加強知識產權保護體系建設,深化知識產權領域體制機制改革,強化全鏈條保護,積極爭創國家知識產權保護示范區,著力打造知識產權保護高地。全力推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聚焦食品藥品、工程建設、安全生產等重點領域,促進信用評價和分級分類監管聯合創新應用,強化經營主體信用體系建設,完善失信懲戒機制,對失信主體依法依規聯合懲戒。
十、保障規劃順利實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突出省級統籌,發揮河北省推進石家莊都市圈發展協調機制作用,指導石家莊都市圈各項工作,省有關單位加快研究制定支持石家莊都市圈建設的政策措施。堅持中心城市牽頭,建立石家莊都市圈市長聯席會議制度,完善多層次工作協商機制,研究和商定石家莊都市圈發展的重大規劃、政策,確定重點項目、重大合作事項和年度工作安排,強化石家莊都市圈發展規劃落實,分年度制定工作要點和重點領域三年工作計劃,做好規劃監測評估,保障規劃順利實施。
(二)創新體制機制。
建立規劃協調機制。相關市發展規劃、專項規劃、區域規劃、空間規劃要加強與石家莊都市圈發展規劃全方位銜接,促進城鎮發展空間、生態空間、基礎設施等協同布局和功能復合、優勢互補的主體功能綜合布局。相關市根據石家莊都市圈發展規劃目標任務,共同推動重大工程項目、重大政策、重大改革舉措納入國家、省級相關規劃。
構建政策協同機制。定期召開石家莊都市圈合作發展聯席會議,加強基礎設施資金籌措、產業協同創新支持、開放平臺制度延伸、公共服務普惠、文化旅游市場規范等政策研究,共推一批含金量高、操作性強的發展政策,提升石家莊都市圈發展整體性。
建立成本共擔利益共享機制。充分發揮現有省市引導基金作用,探索設立石家莊都市圈產業發展子基金。實施聯合招商引資機制,聯合組建專業化招商團隊,建立統一的招商服務網上聯動平臺和招商項目信息庫。完善產業轉移合作機制,研究建立產業項目流轉補償、統計核算機制,鼓勵發展“飛地經濟”,探索跨區建園多元開發機制。
加強要素資源保障。強化土地供給,優先保障重大項目、重大工程、合作園區和基礎設施等重點領域用地需求。強化資金保障,充分運用各類金融資金保障本規劃確定的重大任務和重點項目實施,積極爭取中央資金、安排省有關資金支持石家莊都市圈相關縣(市、區)項目建設,鼓勵基金扶持石家莊都市圈產業發展。
(三)探索政策創新。以全局觀念和系統思維謀劃推進石家莊都市圈同城化體制機制改革和制度創新,力爭形成一批在全國可復制可推廣的改革成果。因地制宜調整水源地保護區等級,以城鄉用水江水置換為契機,探索劃分調整地下水水源地保護區等級,科學劃定一、二級保護區范圍,騰退更多的土地,為石家莊都市圈開發建設提供支撐。推動區域廢物處置一體化,打破行政區劃限制,優化區域醫療、危險廢物集中處置設施布局,探索廢物處理設施跨區域運營。加快石家莊都市圈內二級及以上醫療機構和獨立的醫學影像、檢驗機構間的檢查檢驗結果互認,進一步提高同質化水平。推動能源消費指標跨市域等量置換,探索受熱地區與供熱地區能源消費指標等量置換,提升區域能源利用效率。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又黄又硬又粗| 99国产精品久久久蜜芽| 国产乱视频在线观看| 阳茎伸入女人阳道视频免费| 蜜臀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久小说| 久久精品夜色噜噜亚洲a∨| 无遮挡粉嫩小泬久久久久久久|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免费|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成人片在线| 第九色区av天堂| 久久久久免费精品国产| 国产熟女高潮视频| 免费无码作爱视频| 久久久久亚洲av无码专区体验| 成人乱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av| 久久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又色又爽又黄18禁美女裸身无遮挡 | 日本老熟妇毛茸茸| 亚洲av无码专区在线观看成人 | 六十路高龄老熟女m| 国产乱人伦偷精品视频不卡| 免费无码又黄又爽又刺激| 一本岛v免费不卡一二三区 | 亚洲av日韩av一区谷露| 国产av仑乱内谢| 俺去俺来也在线www色官网| 国产av旡码专区亚洲av苍井空| 同性男男黄gay片| 亚洲欧美日韩国产综合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99久久免费| 日日碰狠狠添天天爽| 高清欧美性猛交xxxx黑人猛交| 国产真人无遮挡作爱免费视频| 国精无码欧精品亚洲一区| 一二三四免费观看在线视频中文版| 国产精品户露av在线户外直播| 免费a级毛片无码免费视频app| 激情航班h版在线观看| 成人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xx视频.xxt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