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西走廊經濟帶——絲綢之路生命線上的科技之光系列報道之二 走進多彩張掖,與高新區共話創新升級新藍圖
來源:高新院 achie.org 日期:2022-07-26 點擊:次
綿延1000多公里、歷經2000多年變遷的甘肅河西走廊,被稱為“陸上馬六甲海峽”“絲綢之路黃金要道”“西北生命線”,控制著我國西部生態的半壁江山,影響著“一帶一路”合作互通的發展格局,肩負著保障農業生產和能源安全的戰略使命。在河西走廊中段,平臥著一座多彩的城市——張掖,“色如渥丹,燦若明霞”的丹霞山,掛嵌在峭壁上的千年古剎——馬蹄寺交互相應,全國最大的玉米制種基地、優勢突出的綠色制造產業蓬勃發展,使得張掖市旅游中心城市及商貿流通樞紐的地位更加突出,在河西走廊經濟帶建設中國承擔著建設創業創新示范區以及打造宜居宜游宜商生態城市的功能定位。
進入“十四五”以來,張掖市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以“強科技、強工業”作為新時期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工作主線,做出了“以園區為陣地、以創新為動力、以產業為抓手、以項目為支撐”,全力創建張掖國家高新區的重大決策,并與我院多次交流探討園區升級發展相關事宜。7月25日,李文輝院長受邀來到張掖市,以創建國家高新區的路徑分析為主題,與張掖市、民樂縣有關部門展開交流探討,這也是我院與河西走廊經濟帶五市攜手共進,開展科技智庫絲路行的第二站。
李院長在交流座談會現場講話
李文輝院長基于張掖市的總體情況以及民樂工業園區的基礎條件,重點強調了三方面的問題,一是認清形勢,對“為什么創建”要有深刻理解;二是了解自己,對“憑什么創建”要有科學分析;三是明確思路,對“怎么樣創建”要有具體方案。他說,西部欠發達地區需要堅定不移走創新發展之路,將創新的行動落實到高新區的建設上來。一方面創新是發展大勢所需、形勢所迫,依靠資源的時代早已過去,生態保護的壓力只增不減,特別是國家深入實施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戰略,要求我們必須加快推進產業轉型升級和新興產業培育,找到科技、經濟與生態融合互促的發展路徑,加速構建支撐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創新生態。另一方面創新要有現實抓手與發展環境,強科技與強產業密不可分,西部地區要生態優先,同時要振興產業,只有建好現代化高科技園區,才能為科技、產業發展提供有力保障。對于創建條件和發展路徑,李院長指出,西部欠發達地區不能在數據上簡單地與東部地區相比,被指標上的差距束縛了腳步,創建國家高新區沒有統一的量化要求,看重的是“以升促建”的工作成效。民樂工業園單獨一個園區的體量較小、底子較薄、創新較弱,需要張掖市統籌領導,采取“一區多園”的模式創建,整合全市資源,將民樂工業園更名為張掖高新區,以其為核心,其他園區抱團發展。
在聽取了李院長的分析和建議后,民樂縣科技局以及工業園區的負責同志表示,李院長從國家戰略、大政方針,國家高新區的發展情況、區域布局,到甘肅省的總體部署、具體要求,再到張掖市的優勢短板、方向路徑進行了全方位、多角度的剖析,既有頂層設計,又有行動方案,是對張掖市創高工作的具體指導,更是給欠發達地區如何開展科技創新帶來的希望之光,使得相關部門明確了創建思路和行動路線。下一步會及時調整方向,由市委、市政府統一領導,動員到位、全員參與,加快推動國家高新區創建工作,為河西走廊經濟帶建設貢獻更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