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州國家高新區發展現狀及發展思路
來源:未知 日期:2016-01-14 點擊:次
2015年是“十二五”收官之年,也是錦州高新區(松山新區)升級國家高新區,實現加快發展的關鍵一年。一年來,通過全力打造創新發展新優勢,我區進入了一個經濟總量迅速做大、后續財源蓄勢穩增、綜合實力明顯提升、社會發展更加和諧的新階段。
一、2015年重點工作開展情況
(一)國家高新區建設進程加快
1、強化規劃引領。圍繞國務院對國家高新區建設的目標要求,新區規劃了“一城一區一園”空間布局,即,建設南站13平方公里科技新城、兩河之間凌南現代服務業集聚區和23.7平方公里高新技術產業園區,全力構建互為支撐、協同發展的總體布局。其中,科技新城概念性規劃和大學科技園起步區修建性詳規及景觀規劃已聘請中國城市規劃設計院上海分院編制完成;省級現代服務業集聚區內的遼西金融集聚區概念規劃已經編制完成;高新技術產業園區內的園區總體規劃和10平方公里的軍民融合產業園空間規劃也已編制完成。
2、加快創新服務平臺建設。新區不斷強化科技創新服務對國家高新區建設的支撐和保障作用。一是大力促進科技與金融深度融合。按照“政府引導、市場運作、專業管理、把控風險”的原則與錦州銀行簽署合作協議,共同啟動科技互助貸款工作,通過積極爭取省科技廳專項資金500萬元,新區配套500萬元,在錦州銀行建立資金風險池,先期1000萬元鋪底資金已經落實,同時,圍繞放大10倍的科技貸款使用,松山新區出臺了《科技互助貸款管理辦法》,建立了專門管理機構;從省科技廳爭取資金100萬元,新區配套200萬元,啟動了300萬元的創新券試點工作,目前一期為15家科技型企業發放創新券150萬元;與中科院上海高等研究院按照1:4比例共同投資設立5000萬元孵化基金項目已經啟動;二是不斷完善創新服務體系建設。投資300萬元與中科院上海高等研究院簽署了建設科技成果轉化服務示范基地信息平臺協議,目前項目已經全面啟動,明年投入運營后將為大學科技園建設提供國內外最新的科技成果和項目,以備遴選和成果轉化。同時聘請中科院上海高等研究院的專業人才掛職區科技局副局長,專門指導管理平臺運營工作。
3、推進大學科技園建設。年初以來,新區把大學科技園建設作為中心工作全力加以推進。圍繞大學科技園建設成立了錦州高新發展有限公司,全面推行法人治理結構和市場化運作模式,人員打破身份、職務職級,實現檔案封存、公開聘任、績效考核的全新管理體制。目前,已采取引入社會資本和PPP模式融資3億元建設8萬平方米起步區工程,同時開展了有效的對外招商。
(二)高新技術產業項目加速落位
今年是新區確定的“項目攻堅年”。年初以來,新區深入實施區領導班子成員包保重點項目制度,每個班子成員包保1-2個重點項目,并組建一套工作隊伍,全面服務項目建設,有力地促進了項目的落位開工。截至目前,新區共安排億元以上續建項目10個,新開工項目21個,簽約項目19個,包裝項目60個。一批重點高新技術產業項目的落位開工,為國家高新區建設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
(三)現代服務業集聚區已具規模
年初以來,新區圍繞省級現代服務業集聚區建設,加快建立和完善服務體系,商務行政中心、商業流通中心、商貿物流中心、金融服務中心、餐飲娛樂中心和生態旅游中心已初具規模,“六個中心組團”已經發揮了強有力的輻射帶動作用。截止目前,六個中心組團已經有12個超10億元項目落位、開工和運營。
(四)基礎設施建設持續推進
年初以來,新區不斷破解難題,加緊基礎設施建設。截至目前,投資4.3億元的南站地區13條主干道道路及排水、供水、供暖、供電、綠化等基礎設施配套工程已啟動,今年年底已完成全部施工設計及工程招投標工作。
(五)招商引資工作扎實開展
年初以來,圍繞大學科技園和現代服務業集聚區建設,新區分別到北京中關村,上海張江高新區、嘉定工業區,中國科學院上海分院等地區開展專題招商推介會,赴長三角、臺灣、韓國等地召開大型招商推介活動共14次。抓住京津冀產業轉移和軍民融合產業兩個重點,赴清華大學啟迪控股有限公司,北京長城工業公司,河北固安、大廠等軍民融合項目園區進行實地考察推介。截至目前,已完成洽談項目23個,儲備項目60個。
(六)機制體制創新活力持續增強
9月30日,錦州市委、市政府召開全市科技創新暨高新區建設推進大會,會上出臺了《中共錦州市委 錦州市人民政府關于進一步加快錦州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發展的決定》,在財稅、規劃、人才等10各方面對新區發展予以全力支持,可以說是含金量極高的“黃金十條”。新區結合全市簡政放權工作和《決定》出臺,大力合并機構,壓縮管理層次,同時,制定出臺新的《經濟工作競賽方案》和《招商引資管理辦法》,全面調動全區各級各部門工作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通過機制體制的不斷創新,新區發展的活力得到迸發和釋放。
二、2016年重點工作安排
(一)全力抓好項目攻堅
深入落實領導包保重點項目責任制、定期召開調度會、項目進度公示等制度,加速推進項目建設。抓項目開工,抓項目進度,抓項目落位,同時,重點結合大學科技園和軍民融合產業園再包裝60個以上項目,為“十三五”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二)全力抓好招商引資
一是完善招商引資考核激勵機制。出臺新的考核辦法,鼓勵全員上陣,以大學科技園、軍民融合產業園、產城融合園、臺灣園為重點,面向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臺灣等重點區域開展針對性招商;進一步落實領導干部包保重點項目責任制,積極跟蹤掌握續建項目和新建項目進展情況,協調解決實際問題。二是創新招商引資辦法。采取主題招商、以商招商、產業鏈招商等多種形式,大膽走出去,請進來,瞄準億元以上項目和全國500強、國內外重點研發團隊開展針對性招商;三是強化招商環境建設。進一步整合審批環節力量,強化與市直部門溝通,幫助企業加快辦理立項、環評等各項手續,使入區項目早日開工建設,在建項目早日建成投產。
(三)全力抓好基礎設施建設
采取社會資本注入和PPP模式融資,全面推進大學科技園建設和南站地區13條道路及兩側排水、供水、排污、燃氣、供暖、供電等基礎設施配套工程;打通黃海大街等主干道,拓寬發展空間;完成1.8萬噸污水處理廠改造工程和日排污水量3.5萬立方米的污水提升泵房建設;完成水電暖通訊等地下管廊設計,燃氣管線實現全線貫通;完成熱源廠建設工程;加快建設與產業相融合的商業、學校、醫療等配套服務設施,確保園區配套設施全面完善。
(四)全面抓好創新體系建設
確保完成中科院上海高等研究院合作建立的國家科技成果轉化服務(錦州)示范基地綜合信息平臺建設,積極推進科技成果的轉化;圍繞大學科技園建設,充分利用我們現有的國家級科技孵化器功能,大力培育和發展具有資質的科技企業孵化中心、生產力促進中心、高新技術創業服務中心、科技信息中心、技術市場服務中心等科技中介服務機構,促進創新資源要素流動和創新主體互動,形成政策引導、社會參與、開放協作、功能完備、運行高效的科技中介服務體系;引導科技中介服務機構向專業化、規模化和規范化方向發展,提高知識傳播和技術擴散能力,更好地服務于企業技術創新和高新技術產業發展。
(五)全力抓好要素保障
一是資金保障。確保與中科院上海高等研究院共同投資設立的5000萬元孵化基金落實到位;加緊與華信資產運營有限公司進行對接,將市果樹農場存量土地注入華信集團,通過增加資產存量的方式發債,確保明年融資10億元用于高新區發展和大學科技園建設;開展科技互助貸款業務,實行市場化運作,切實為企業發展提供資金支持;組建科技金融服務專業銀行,完善知識產權質押貸款、發行中小企業集合債券等多元投融資方式;繼續開展創新券申報評審工作,為中小企業發展提供資金支持。二是用地保障。圍繞渤海大道經濟帶建設,采取有力措施,破解土地動拆遷瓶頸問題,確保完成有關回遷安置、土地儲備工作。
(六)全力抓好機制體制創新和干部隊伍建設。
結合《中共錦州市委 錦州市人民政府關于進一步加快錦州高新區發展的決定》的出臺,嘗試自行設置內部機構和人員,同時建立重點人才和研發團隊引進政策,加速形成人才內外部有效流動機制;進一步建立和完善干部考核制度,堅持用實績考核任用干部,實行末位淘汰,逐步形成干部能上能下的靈活用人機制;繼續擴大全員聘任制試點范圍,打破干部終身制,特別是在大學科技園建設中嘗試推行“檔案封存、全員聘任”的用人機制和年薪制等制度改革,全面激發新區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