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創新的一面旗幟--全國高新區發展成就掠影
來源:未知 日期:2016-07-28 點擊:次
作為發展中國家,我國在實現現代化道路上,在追趕發達國家的科技腳步中,以創立高新區的改革舉措尋求發展機遇,這種創舉經過20多年的實踐檢驗,取得了巨大成功,已成為我國自主創新的一面旗幟。全國高新區,以其自主創新的成就,堪稱國家名片。
崛起一批深植創新DNA的知名企業
華為、聯想、百度、阿里巴巴,這些響亮的企業名字,都是從高新區走出來的。他們是中國高新技術企業最閃耀的品牌。
在中關村高新區,走出了中星微電子有限公司,這個研發計算機芯片的創新企業,結束了“中國無芯”的歷史。杭州高新區培育出的阿里巴巴,在誕生之初就深植“創新”的DNA,其董事局主席馬云甚至說:“如果不去創新,我們就是在制造未來的危機。”在深圳高新區,聚焦通信領域的華為已然崛起,在全球100個最具價值品牌排行榜中位列第50位;以無人機為主業的大疆創新科技有限公司,其客戶已經遍布全球100多個國家,短短十年,估值已達80億美元。
可以說,國家高新區正在凝聚一批企業,它們用創新創造新價值,用創新快速發展自身。據國家科技部高新司司長秦勇介紹,2015年,全國高新區共實現營業收入26.5萬億元,凈利潤達1.6萬億元,為國家貢獻稅金1.4萬億元,這三項數據五年年均增長分別達到18.8%、17.4%和19.8%。
這批企業借助高新區凝聚起的技術、資金、信息等創新要素,不僅在傳統競爭規則下,利潤微薄的“紅海市場”中,開辟出僅供自己航行的“藍海市場”,而且通過人才、產業組織的傳遞,在全國輻射出爆發式成長的原創新興產業。
創新“引擎”強勁有力
全國高新區是這樣一個集群,其2015年實現園區生產總值達到8.1萬億元,如果與省級GDP相比,它比2015年位列第一、GDP總值為7.28億元的廣東省多了近1萬億元,而在2014年,它還“拼不過”廣東省。在中國這個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中,全國高新區扮演的角色顯然至關重要,而在全國經濟進入新常態的情況下,國家高新區依然在高基數上保持較高增長,交出這份醒目成績單的秘訣就在于不斷創新,不斷凝聚技術、資金、信息等創新要素為企業服務。
“如果說高新區曾經以招商引資為重點的話,現在大家則對于走創新驅動,培育原始創新的內生增長路線不僅有認識,還有共識,更有投入。”國家科技部火炬高技術產業開發中心主任張志宏說。為了找尋經濟增長的“藍海市場”,在全國高新區,重視研發、重視原始創新正在成為政府管理部門和大小企業追逐的“新風尚”,而投入則是最好的注腳。
科技部統計數據顯示,2015年全國高新區全部研發投入占生產總值的比重達5.5%,是全國平均水平的2.6倍。值得注意的是,這里的企業正在成為創新的主體,區內企業2015年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R&D)支出高達4521.6億元,占全國企業的31.8%。
“產業和科技的創新已經成為高新區的生命力所在。”秦勇說。這種生命力體現在卓有成效的創新產出上——2015年,國家高新區每萬名從業人員擁有發明專利數8.5倍于全國的平均水平,接近全球專利產出最高的地區。
創新帶來的經濟效益也日益凸顯。2015年,國家高新區新產品實現銷售收入占產品銷售收入的30.8%;技術合同成交額2635.6億元,占全國的26.8%。可以說,在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上,國家高新區作為全國科技創新最活躍、科技投入水平最高、新技術新產品及專利產出最多的區域,已是一個當仁不讓的強勁創新“引擎”。
政府當好“領航人”聚焦世界一流
截至目前,國家高新區已達到146家,依托國家高新區建設的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也達到了16家。“全國高新區正在圍繞創新要素進行新一輪的‘創業’。”張志宏說,圍繞著聚集技術、資金、信息、人才等創新要素,全國高新區正在持續進行管理體制和社會治理模式的再創新。據他介紹,一些高新區出臺了招商引資方面的“負面清單”管理模式,而加大簡政放權力度,簡化創業企業注冊手續已經成為全國高新區工作的常態。
“企業遇到困難,管委會費盡周折解決的俗套故事,在高新區可不太容易找。”西安西電捷通無線網絡通信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黃振海說,這家西安高新區原生的網絡安全基礎技術企業,其技術發明曾在2006年、2010年分別獲世界知識產權組織(WIPO)和國家知識產權局聯合頒發的中國專利金獎。在黃振海看來,高新區的管理架構就是一切都讓企業更便利,無論是企業還是創新人才,按照正常程序就能高效便利地解決問題。
正是這樣的創新創業生態“場”,才能留住人才這個創新的關鍵要素——根據科技部的統計數據顯示,2015年,國家高新區共吸引留學歸國人員10.9萬人,引進外籍專家1.3萬人,在全國高新區的從業者中,有82.2萬名碩士、8.9萬名博士。
人才的聚集,也帶來了新思想、新商業模式的匯入。在剛剛過去的2015年,中關村的下一代互聯網、上海張江的集成電路、武漢東湖的光通信、深圳的通信設備等創新型產業集群已經具備國際競爭力,物聯網、3D打印、可穿戴設備等新業態也在國家高新區內不斷涌現。高效能計算機、納米材料和印制、燃料電池技術和應用等方面的新產業發展的方向也在逐步明晰。秦勇說:“面向未來,我們將圍繞創新型經濟,打造一批世界一流高科技園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