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水高新區建設富美共享新區
來源:未知 日期:2017-08-22 點擊:次
建設富美共享新區——衡水高新區加快城鄉融合發展紀實
近年來,衡水高新區圍繞建設千億級產業園、國家高新區,順應“邁進高鐵時代、邁進智慧城市時代、邁進千億產業時代”的形勢要求,深入落實新理念,堅定不移走新路,做大做強工業經濟,統籌協調城鄉發展,力促傳統農業向現代產業轉變、傳統農村向新型社區轉變、傳統農民向新型市民轉變,走出了一條規劃引領、城建支撐、產業筑基、生態保障、民生提升的共享之路。
抓規劃引領
優化城鄉融合發展布局
衡水高新區堅持以建設京津冀重要節點城市和雄安新區的進出“南大門”、產業“新腹地”、生活“近郊區”、環境“后花園”為引領,積極融入市委、市政府“一湖三區”組團式發展構架,按照園鄉村一體建設、產城教融合發展的思路,確定了以衡水高鐵站、寶云生態城、大麻森中心城鎮為核心的“三核并進”城鎮發展布局。
以衡水高鐵站為核心打造高鐵商務區。依托石濟客專、京衡客專和高鐵站區建設,遵循“立體開發、高效換乘、綜合布局、配套齊全、環境優先、生態自給”理念,建設投資120億元的高鐵商務區,并將其作為拉動工業新區城鎮建設的“主引擎”,打造集公共交通樞紐、商業商務、創業服務和新型社區于一體的新型城市功能區。
以寶云生態城為核心打造產城融合區。規劃建設總投資150億元、17.9平方公里集居住、商業、教育、文化、醫療、金融等功能于一體的寶云生態城,加快集聚人流、物流、商流、資金流和信息流,打造現代化的商務區和高品質的業態圈。
以大麻森中心城鎮為核心打造科技智慧創新小鎮。借助衡水科技谷建設的資源優勢,吸納大麻森鄉政府所在地及周邊村,規劃建設產業聚集區、生活休閑區、商業中心區及公共配套區有機融合,創新、生活、生態有機結合的科技智慧創新小鎮,探索智慧與生態并重的城鎮建設新路徑。
抓城市建設
打造城鄉融合發展支撐
圍繞建設寶云生態城和高鐵商務區,對接引進京津乃至全國的優質教育、醫療、金融、物業資源,打造產城融合亮點,發展城市經濟。
打造宜居社區,建設融入智慧社區、海綿城市理念的水岸雅居新型社區。
打造宜學社區,與北京睿霖文化傳媒合作建設總投資26億元的文化教育創新園,高水平建設第一中學、游泳館、圖書館等;新建成振華小學和第二幼兒園,并與北京第二實驗小學合作運營,引入高端教育理念打造優質教育品牌。
打造健康社區,與北大醫療集團合作建設總投資20億元的新區第一醫院、保健康復中心,打造集綜合診療和生態康復療養于一體的IV類三甲綜合醫院,提供一流的醫療服務。
打造產業小鎮,在累計投入5000余萬元完成41個美麗鄉村建設的基礎上,投入2000萬元對泛高鐵站片區24個村整合打造產業小鎮,聘請中國建筑科學研究院進行規劃設計,以“高鐵印象、農旅樂園”為定位,圍繞“一環、雙廊、四片區”建設衡水市的“后花園”,使衡水高新區真正成為京津企業和人才生活創業的理想之地。
抓產業發展
筑實城鄉融合發展基礎
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大力發展綠色生態農業、特色高效農業、休閑觀光農業,推動一二三產業深度融合發展。
強化基金扶持。區財政出資500萬元設立農業產業化引導基金,對重點農業產業化項目提供貸款、擔保和投資補助,大力發展家庭農場和規模經營,大力扶持特色城郊農業、休閑農業、體驗農業、設施農業、觀光農業、農村電商等產業項目發展。
培育規模農業。依托養元、匯源、中糧等食品龍頭企業,抓好農副產品供應基地建設,推動土地向專業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專業合作社和農業龍頭企業流轉,以“食品企業+農業公司+農民合作社+農產品基地+農戶”為主要形式,培育適度規模經營主體,重點發展一批以衡水欣榮生態園、麗景牡丹園、景芝源靈芝合作社、康晟主題采摘園等為代表的現代農業生產基地。
發展生態旅游。借助衡水湖、老白干、衡水中學等資源優勢,以鄉土民俗為核心,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吸引京津城市人群為主要目標,整合休閑采摘、生態觀光、特色食品、村落文化、會務培訓、療養度假、農家餐飲等旅游資源,大力發展特色生態旅游業。
抓民生改善
提升城鄉融合發展水平
牢固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加強以保障和改善民生為重點的社會建設,讓人民群眾有更多獲得感、幸福感。
推進公費教育。從2016年開始,率先在全市實現農村學生12年義務教育,每年區財政列支170萬元,對在省級示范性高中就讀的轄區農村學生每學期補助1400元,普通高中就讀的轄區農村學生每學期補助1200元。目前,正在研究城區高中學生實施高中免費教育的意見辦法,條件成熟后啟動實施。
推進公費醫療。“十三五”期間,區財政每年遞增500萬元、5年累計增加7500萬元用于提高新農合報免比例和大病救助,實現醫保全市報免比例最高,到2020年基本實現免費醫療。
推進農民增收。實施農民增收計劃,組織開展技能培訓工程,推薦符合條件的農民進入企業就業,鼓勵有經濟頭腦的農民獨立創業,實現可持續的致富增收。